2022-2023学年上海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含详解二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含详解二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含详解二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含详解二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含详解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川沙中学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

500亿颗,其中大约有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一地区能接受到太阳辐射B.这一地区有液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的星球温度适中,适宜生命存在D.这一地区的星球有适宜呼吸的氧气

2.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B.稳定的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D.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太阳正处于壮年期

2021年11月23日,航天器“飞镖”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在太空飞行308天后,“故意”撞上了一个

双小行星系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中的一颗小行星。这是人类首次遂行的主动防御小行星实验。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3.该“双小行星系统”属于()

A.地月系B.火卫系C.木卫系D.太阳系

4.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双小行星B.位于空军基地的“飞镖”C.流星D.位于大气层中的“飞镖”

我国在2020年7月23号发射了一颗天间一号火星探测器。读下面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完成下面小题

质大气密大气主要成自转周公转周

与日距离(百万千米)体积表面均温(℃)

量度分期期

149.61.001.001.00N2.O22223h56z1年

r

227.90.110.1500.01CO2-2324h371.9年

5.火星表面的均温为-23℃,低于地球表面均温,主要原因是()A.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B.与太阳的平均

距离比地球远

C.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公转周期比地球长

6.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7.火星土壤中不能生长植物的原因,主要是火星()

A.无大气层B.无液态水C.表面温度太高D.表面光照太强

8.容易干扰探测卫星与地面联系信号的是()

A.太阳活动B.火山活动C.太阳辐射D.臭氧层空洞

9.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A.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炽热气体的燃烧D.外部剧烈的太阳活动

10.太阳辐射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下列地理事物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是()

①黄河上游蕴含的巨大水能

②我国北方地区储量丰富的煤炭

③我国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

④两极地区美丽的极光

⑤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

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11.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观测到的玫瑰色太阳大气层是()

A.光球B.色球C.日冕D.磁球

读太阳黑子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平60°-70°N166°W〜4I°E22测站

均3降水后太町黑r数

降20|K)

5O数

量2-、/[/\T\j'、,/、.,7\

105|KO)10(

1;V\/\A/v^VsOo

(>K)_■■_■■■_Q・_

IXXO1X9()19001910192()19,)194()195()I960

12.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黑子位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A.太阳风B.日冕层C.色球层D.光球层

13.图中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年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B.成反比C.正相关D.负相关

1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B.使地面发生地震,发生磁暴现象

C.使赤道上产生极光

D.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2022年11月23日09时08分在土耳其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当地媒体报道,包括首都安卡

拉、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等多地均有震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6.从理论上讲,考虑到地震波的传播性质,此时在黑海航行的船员感觉到地震时()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仅左右摇晃D.仅上下颠簸

17.关于地球各圈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含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全部D.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部分

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02、02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

00

22

352515543210

距今(亿年)

18.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晚的是()

A.蓝藻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19.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CO2的含量一直下降B.Ch和CO?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C.0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的含量先上升后保持稳定

20.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

A.鱼类繁盛B.形成联合古陆

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D.我国的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21.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元古代B.古生代晚期C.古生代早期D.中生代

22.新生代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是()

A.蕨类植物繁盛B.真核生物出现C.爬行动物盛行D.人类出现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平均气温全球平均降水量

距今时间现代现代

A.暖干B.冷干C.冷湿D.暖湿

24.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A.海平面上升B.冰川范围扩大C.全球平均气温较高D.许多生物向高纬度迁移

现有物种只是地球演化进程中的一个片断,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过程,

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美好的未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生物繁盛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T被子植物T裸子植物B.三叶虫T鱼类一恐龙

C.元古宙T显生宙T太古宙D.哺乳动物->爬行运动一两栖动物

26.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B.生物的进化不能适应环境

C.偶发自然事件可能导致全球物种大规模的灭绝D.环境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大气成分与生物的演化相互影响,生物可以通过生命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大气成分也会影响生物的进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元古宙时,生物得到进一长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蓝细菌大爆发使得大气中()

A.氧气增加B.二氧化碳增加C.氮气减少D.甲烷减少

28.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然而,从1740年到2022年,短

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主要是由于()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土地利用的变化③火山活动的释放④太阳活动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根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

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0km

地面

29.探空气球探测到二氧化碳集中在()

A.平流层B.对流层C.热层D.电离层

30.从地面到100千米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为()

A.降低一升高—降低—降低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C.降低一升高一降低一升高D.降低—降低—升高—降低

二、综合题(共40分)

31.稳定的地球圈层结构为生命出现提供了舞台。请在图中方框内标注地球三大内部圈层及其分界线的名称。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质时期陆地上生长的茂密植被,是煤炭生成最主要的物质来源。堆积的原始植物遗体,由于地壳运

动,被埋入地下,然后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就是煤炭。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MJ/m2«a)„

20067(

6700卜

755a

8400

925(

极丰富带(>6700MJ/m2a)

较丰富带(5400-6700MJ/m2a)

丰富带(4200・5400MJ/in2a)

一般带«4200MJ/m2a)

(1)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能源;地球上两次重要成煤时期是一代,—

代。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一(按波长分)部分。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地区位于一(地

形区)。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D表示太阳内部,A、B、C代表太阳大气。则A为一层,B为层,C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一。

(2)若A、B、C、D表示地下沉积岩层,则岩石地质年代最古老的是。

(3)若该图为地球内部圈层,A为地壳,C、D分别为外核和内核。则B为一,B、C的分界为—界面,当地震

波由B传播到C时,横波―。

(4)若D表示地球表面,A、B、C代表地球大气。则逆温发生在哪一层?并说明辐射逆温发生的原因。

1.A

2.C

【解析】

1.

根据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金发姑娘区'’是适居区,不一定位于太阳系,不一定能接受到太阳辐射,A说法不

正确,符合题意;液态水的存在是适居区形成的条件,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一地区的星球温度适中,是适

居区形成的条件,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一地区的星球有适宜呼吸的氧气,是适居区形成的条件,D说法正

确,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

2.

由于地表的温度适宜,地球上的水才能绝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A错误;稳定的光照是因为太阳处在壮年,太

阳辐射稳定,B错误;适宜的温度主要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C正确;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是因为地球的体积和

质量适中,D错误,所以选C。

【点睛】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2.稳定的光照;3.日地距离适中,有液态水;4..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

转周期适中,有适宜的温度;5.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3.D

4.A

【解析】

3.

根据材料分析,双小行星系统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根据天体系统的划分,该系统位于太阳系,D正确,

排除ABC。故选D。

4.

天体指的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因此A正确;位于空军基地

和大气层中的“飞镖”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排除BD;当流星体与大气层摩擦产生发光现象形成流星,

不再属于天体,是一种现象,排除C。故选A。

【点睛】

天体系统指的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地球和月球相互绕转构成地月系;太阳,地

球以及绕日公转的行星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又与其他恒星系统共同构成银河系;与银河系同一级别的称之为河外星

系;银河系和亿以万计的星系构成总星系。

5.B

6.A

7.B

8.A

【分析】

5.

行星温度主要是由太阳距离决定的。由表格数据可知火星与日平均距离比地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气

温较低,B正确。质量和体积不会影响温度,A错误;大气的主要成分、公转周期对温度的影响较小,CD错误,

所以选B。

6.

地球上有大气层,原因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地球大气层,A

正确;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导致地球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不太大,B错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不是

导致地球有大气层的原因,C错误;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对地球的大气层没有影响,D错误。所以选A。

7.

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于地球,不具备适宜的温度,无液

态水,B正确、C错误;火星周围也笼罩着大气层,与地球大气层相似,但其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A错误;光照

强,有利于生物的生长,D错误。所以选B。

8.

卫星与地面联系使用的是无线电短波通信技术,太阳活动容易导致电离层的扰动,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的质量,

A正确;火山活动、太阳辐射、臭氧层空洞对无线电短波没有影响,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

影响行星表面温度的主要因素是距离恒星的远近,距离恒星较近接受的辐射就多,温度偏高;距离恒星远,接受的

恒星辐射就少,温度就偏低。

9.A

【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核聚变反应,即4个氢原

子核聚变成1个氢原子,并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各种射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A

【详解】

黄河上游蕴含的巨大水能主要来自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太阳辐射是水循环蒸发和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故水能间

接来自于太阳辐射,①符合题意;北方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来自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残体掩埋于地下,生物通过光

合作用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煤炭形成的基础,②符合题意;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来自于岩浆活动喷发冷却过程

中形成,主要在于内力作用,③不符合题意;两极地区美丽的极光主要在于太阳活动爆发冲击大气层形成极光现象,

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小,④不符合题意;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主要是由于本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生物

的生长,生物资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⑤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

太阳以太阳辐射的形式向地球提供热量和光照,对地球上生物生长以及各项资源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太

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11.B

【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色球层位于光球层之上,

它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层的1%,平时由于地球大气把强烈的光球可见光散射开,色球便被淹没在蓝天之中,

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色球层,在日全食时,月球遮住了光球层后,人们才能看到色球层,色球层因温度它放射出的

可见光波长较短,多蓝紫色光,所以呈玫瑰色,B符合题意。日全食时,光球层被月球遮挡住了,排除A。日冕

发出的可见光极少,很难观察得到,排除C。磁球不是太阳大气层,排除D。因此排除A、C、D,故选B。

【点睛】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

到。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再日全食时或用

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

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12.D

13.D

14.A

【解析】

12.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黑子发生在光球层,D正确。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

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ABC错误,故选D。

13.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加则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但是不呈线性变化,所以

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

太阳活动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A正确。太阳活动与地面发生

地震无关,B错误.极光主要在两极地区,赤道上不会产生极光,C错误。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与太阳活动无

关,D错误,故选A。

【点睛】

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

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其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15.A

16.D

17.C

【解析】

15.

地壳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结

合材料可知,该地震源厚度为10千米,因此震源应位于地壳,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故只有纵波才能影响船员,由于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

簸,因此船员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生

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正确。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部分,D错误,故选C。

【点睛】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使人左

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

18.D

19.D

20.D

21.B

22.D

【解析】

18.

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出现的种类、时间是不同的。读图可以看出,横坐标表示距今时间,在地质历史时期,

出现最晚的是被子植物,D正确。故选D。

19.

由图可分析出,二氧化碳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A错误;由图可知,图中地球上蓝藻、真核生物出现后氧气的

含量上升,到大约距今5亿年后基本稳定,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波动起伏并不稳定,因此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

化没有相关性,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

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最为繁盛,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C错误。古生代是鱼类盛行时期,A错误。

据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为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B错误。在中生代时我国大陆轮廓基

本形成,D正确。故选D。

21.

古生代晚期,两栖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由海洋向陆地扩展,B正确。故选B。

22.

新生代可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时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第四纪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是

出现了人类,D正确。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极为繁盛,A错误;真核生物出现在前寒武纪时期,B错误。中生代爬行

动物盛行,C错误。故选D。

【点睛】

新生代可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时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第四纪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是

出现了人类。

23.A

24.B

【解析】

23.

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读图,根据全球平均气温曲线和全球平均降水量曲线,可知与现代相比,

中生代平均气温偏暖,平均降水量偏干,因此为暖干,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4.

读图可知,第四纪与新生代其他时期相比,平均气温偏冷,平均降水量稍多。因气温低,冰川融水减少,海平面降

低,A错误;气温低,冰川范围扩大,B正确,C错误;因气温低,生物会向低纬度迁移,D错误。故选B。

【点睛】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主要为: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5.B

26.C

【解析】

25.

植物的进化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生物,鱼类为古生代中期

生物,恐龙为中生代生物,B正确。以时间为序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错误。

动物进化为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D错误,故选B。

26.

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生物灭绝与环境密切相关,恶劣环境不适宜生物存活,A错误。生物的进化不能

适应剧烈变化环境,B错误。偶发自然事件可能导致全球物种大规模的灭绝,如行星撞击地球,C正确。环境的变

化是有规律的,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从无氧环境到有氧环境,D错误。故选C。

【点睛】

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

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

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

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

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27.A

28.A

【解析】

27.

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大爆发使得大气中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其他气体变化不大,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28.

工业革命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的变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①②正确;火山活动的释放

和太阳活动的影响和1740年前区别不大,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迅猛发展,地球上的工厂、矿山林立,各种交通工具骤增,在陆地、海洋和

天空之间川梭不停;加上人口膨胀,家庭炉灶随之增多,因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消耗量几乎增加了

30倍。目前全球燃烧矿物燃料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一年排入大气层就达200多亿吨。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向

大气层累计排放二氧化碳约2800亿吨碳,其中2000亿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29.B

30.C

【解析】

29.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地面,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平流层、热层、电离层高度高,离二氧化碳源地远,

因此探空气球探测到二氧化碳集中在对流层,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