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六安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1/3D/wKhkGWX-D86AX5-pAAIcovaKtA0155.jpg)
![2023-2024学年安徽六安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1/3D/wKhkGWX-D86AX5-pAAIcovaKtA01552.jpg)
![2023-2024学年安徽六安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1/3D/wKhkGWX-D86AX5-pAAIcovaKtA01553.jpg)
![2023-2024学年安徽六安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1/3D/wKhkGWX-D86AX5-pAAIcovaKtA01554.jpg)
![2023-2024学年安徽六安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1/3D/wKhkGWX-D86AX5-pAAIcovaKtA015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六安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研究人员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使其表达,产生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
甲是抗链霉素基因,乙是抗氨苇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乙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一定为重组质粒
B.RNA聚合酶是构建该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起始密码子位于基因的首端,能起始转录过程
D.在含氨苇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
2.人体某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仅葡萄糖存在的情况,虚线表示同时存在
稳定浓度的半乳糖的情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6茴就用检定浓应的羊九就
A.半乳糖的存在促进了葡萄糖的转运
B.细胞膜可转运半乳糖
C.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将持续增大
D.半乳糖对葡萄糖的转运有抑制作用
3.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B.同一植物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可能相同
C.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起作用
5.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以下正确的是
A.该图若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该图若表示突触的结构,则b代表突触间隙
C.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D.若图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浆细胞,c代表抗体
6.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给你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大多数病原体被皮肤和黏膜阻挡,漏网之鱼进入体液,巡逻的吞噬作用的细胞会主动吞噬它们,如果突破
了前两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就会发生,如图:
寐
少抗原呈2铺助性抗原呈递细胞/
07递细胞T细胞|④⑥产体
(如暮髓毒总©a—出曾@③-◎
B细胞B细/晶细胞记忆琏田胞浆细胞
(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和免疫活性物质。上图所示为
免疫的基本过程。参与该过程的免疫活性物质有,B细胞接收的第一个信号就是
病原体表面的标签蛋白,称为,第二个信号是上图中(填数字)所示步骤的确认,此外还需要
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作用,才能开始增殖、分化。
(2)上海传染病预防专家张文宏认为,新冠病毒会像流感一样长期和人类共存,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
使机体原有的免疫防御能力降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攻击的是在________发育成熟的T细胞,
T细胞在两种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使患者丧失大部分特异性免疫功能。
(3)现在很多妇女婚前接种HPV疫苗,能产生抗体的同时还产生______,能维持较长时间。异体器官移植之前要进
行配型.供体与受体的主要有一半以上相同,才可进行移植,同时受体还需终身服用
_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免疫排斥。
8.(10分)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并
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W40g的为幼龄鼠,体重2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
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
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1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10
数量(只)32571027261717968102112859531
20
15、・空白对照(不设桩)
曲线口(每隔设桃)
10200m
曲线I(每隔100m设桩)
5
0
0,3090120产0170设桩后的时间/天
abcd
注:a:大豆萌发;b:株冠形成;c:开花结实;d:植株萎聋
(1)甲组研究人员选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是因为田鼠的。分析表格中
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o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来影响种群密度。
(2)甲组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90g的个体,乙组认为这样做不正确,从种群数量特
征的角度分析,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o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
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O
(3)乙组图示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o
9.(10分)图示为下丘脑参与人体相应活动的调节过程,A~E表示结构,a~f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血糖
环境温血糖
度变化♦感受器
)血糖稳定
血糖升高/
血浆渗透一
压麦化*C体温稳定
A甲状腺」
—**(1-*■D-►e—>E激素
--------------血浆渗透压稳定
(1)图中结构A为。当人体较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结构A会释放d(填名称)促进D分泌e,进
而促进E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细胞代谢水平提高而增加产热,其中e的化学本质是o
(2)某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结构A的会兴奋,促使其合成和分泌f(填名称),进
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调节。f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
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含有识别=
(3)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
质,并抑制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若某人不吃早餐,
当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图中条(选填“1"、“2"、"3”)途径使血糖浓度升高,长此以往可能出现低血
糖症。
10.(10分)广西濯洲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物群落共存区域,是巨大的海洋
生物基因库,具有较高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这三大生物群落往往位于靠近海岸的地方,其位置关系如图lo它们会
因动物的移动和物质的迁移形成紧密的关系。
(1)研究人员现欲对溷洲岛南海湾的海草床、红树林以及珊瑚礁的群落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需要调查比较的是群落的
(2)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组成的。造礁珊瑚虫需要的有机物一部分来自于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和鱼类的排
泄物,另一部分则依靠与珊瑚虫生活在一起的虫黄藻提供。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CO2和N、P等无机
盐。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形成了关系。
(3)研究人员对红树林丰富的A地区和红树林缺失的B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①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妒(一种妒鱼)的比例,结果如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红树林的存在___________
(“提高”或“降低”或“不影响”)珊瑚礁中体长较大的蓝仿石鲸的比例。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
更大。
②海草床是蓝仿石豌重要的育苗场所,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妒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
高。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妒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
蓝仿石妒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迁移路径:(用箭头在答题卡上画出)。
红树林
海草床珊瑚礁
③综合①②信息,下列能够解释图2两个地区结果出现差异的选项是(多选)。
A.红树林为蓝仿石豌幼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B.红树林中存在大量捕食较小体长蓝仿石炉的捕食者
C.A地区控制蓝仿石妒体型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D.红树林为蓝仿石妒幼鱼提供了躲避捕食者的避难所
(4)从以上实验结果推测,A与B两个地区中__________区珊瑚礁的体积更大。若从蓝仿石妒的角度分析,造成这
种结果的原因是。
11.(15分)红脂大小蠢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林业人员发现了一种以之为食的昆虫甲,并对昆虫甲进行了一
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油松的受虫害程度需要确定单位面积内受虫害油松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为。调查发现,单一
油松林比多树种混合林的受害程度要(填“轻”或“重”),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
有关。
(2)写出题中所涉及的食物链,昆虫甲属于第营养级。
(3)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这种信息的传递属于(填“物理”、“化
学”或“行为”)信息的传递。为了研究昆虫甲找寻食物的相关机制,研究人员用正己烷溶液分别提取了健康油松的
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油松挥发物B,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昆虫甲,
现察昆虫甲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笫三组
对
挥发物A挥发物B对照挥发物A挥发物B
照
结果(只)35154371733
实验中的对照是。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甲更趋向于(填“健康油松”或“受虫害油松”),产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o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甲是抗链霉素基因,乙是抗氨茉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乙中,
而大肠杆菌不带任何抗性基因,因此获得“工程菌”能够抗链霉素,而不能抗氨苇青霉素。
【详解】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可能为重组质粒,也可能为普通质粒,A错误;
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不需要RNA聚合酶,B错误;
C、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起始转录过程,而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三个相
邻碱基,C错误;
D、据分析可知,因标记基因抗氨茉青霉素基因被破坏而抗链霉素基因完整,故在含氨苇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D正确。
故选D。
2,D
【解析】据图中曲线可知,当同时存在稳定浓度的半乳糖时,葡萄糖的转运速率比仅存在葡萄糖时要低,据此分析。
【详解】A.据图可知,当同时存在稳定浓度的半乳糖时葡萄糖的转运速率比仅有葡萄糖时的速率低,推测半乳糖的存
在会抑制葡萄糖的运输,A错误;
B.题图表示的是人体某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无法得知细胞膜是否可转运半乳糖,B错误;
C.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葡萄糖运输速率受载体数量影响,故
不会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大,C错误;
D.据图可知,半乳糖的存在会导致葡萄糖的运输速率下降,故推测半乳糖对葡萄糖的转运有抑制作用,D正确。
3、D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
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详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
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
B、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
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
C、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
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
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
故选D。
4、C
【解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口引蛛乙酸,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详解】A、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如根较敏感,茎的敏感性较弱,A正确;
B、根据生长素作用特点的曲线可知,同一植物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可能相同,B正确;
C、植物向光弯曲生长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未体现其两重性,C错误;
D、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起作用,均可以促进细胞伸长,D正确。
故选C。
5、B
【解析】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形式有两种:局部电流和神经递质,A错误;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若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
D、图示可以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则b为效应B细胞,c代表抗体,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题图分析: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D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芽
和茎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对根是抑制生长。
【详解】A、据图分析,对于不同的器官根、芽、茎,生长素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
长素的两重性,A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可知,图示中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
生长的最适宜浓度,B不符合题意;
C、D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芽和茎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对根是抑制生长,C不符合题意;
D、由该图不能判断幼嫩的细胞和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1)①.免疫器官②.免疫细胞③.体液④.细胞因子、抗体⑤.抗原或抗原决定簇⑥.④或③④
(2)①.变异或突变②.胸腺
(3)①.记忆细胞②.组织相容性抗原或人类白细胞抗原或HLA③.免疫抑制剂
【解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
子和溶菌酶等)。
2、体液免疫: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
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并在
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
合,发挥免疫效应。
【小问1详解】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
酶等)。
由图可知,该免疫过程有抗体的参与,因此上图所示为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和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少数病原体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因此B细胞接收的第一个信号就是病原体表面的标签蛋白,称为抗原或抗原决定簇。
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
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因此B细胞接收的第二个信号就是图中的④或③④所示步骤。
【小问2详解】
RNA一般是单链结构,容易发生变异或突变。
T细胞在骨髓中生成,但需要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小问3详解】
疫苗的本质是抗原,注射的疫苗进入机体后,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器官移植是将某一个体的器官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体体内的手术方法,用正常器官代替病变器官,重建该器官正常的
功能。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体对供体器官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故需要受体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降
低免疫排斥。供体与受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或(人类白细胞抗原或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移植了。
【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素材,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的过程、RNA的结构、免疫学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8、(1)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②.稳定型③.出生率和死亡率
(2)①.捕杀体重大于90g的田鼠,会导致种群的年龄结构部变为增长型,导致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种群
数量易恢复②.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K值)
(3)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
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分析曲线图,与曲线D相比,曲线I体现树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为猛
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捕食更多田鼠。
【小问1详解】
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体重“0g的为幼
龄鼠,体重》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根据表格中数据,幼龄鼠的数量为32+57+102+72+61=324只,中龄鼠
的数量为71+79+68+102-320只,老龄鼠的数量为112+85+95+31=323只,各个年龄段数量差不多,说明该区域田鼠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小问2详解】
若捕杀体重大于90g的田鼠,中龄鼠和幼龄鼠的种内斗争减弱,会导致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使该
区域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易恢复;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
天敌等措施,都是为了增加环境阻力,淘汰更多的田鼠,其目的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小问3详解】
由图示可知,b点以后株冠形成,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株冠的掩护,有利于躲避敌害。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并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关
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9、(1)①.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③.蛋白质
(2)①.渗透压感受器②.抗利尿激素③.神经-体液④.f的特异性受体
(3)①.氧化分解②.肝糖原分解③.胰高血糖素(或b)④.3
【解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
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e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
E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
【小问1详解】
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结构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在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素,促进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e,促甲状腺激毒作用于E甲状腺细胞,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新陈代谢而
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又会通过反馈调节调节抑制A和D分泌相关激素。e是促甲状腺激素,其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小问2详解】
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经
D垂体释放后,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该调节方式为神经-
体液调节。f抗利尿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识别与结合
的受体。
【小问3详解】
正常人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
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
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若某人不吃早餐,血糖降低,通过调节分泌胰高血糖素b
和肾上腺素c,促进肝糖原分解,通过这3条途径升高血糖浓度,长此以往会出现习惯性低血糖症。
【点睛】本题内环境调节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
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0、(1)物种组成
(2)互利共生(3)①.提高②.海草床一红树林一珊瑚礁(多画出海草床一珊瑚礁不扣分)③.AD
(4)①.A②.红树林丰富的地区蓝仿石妒更多,珊瑚虫能更多的获得来自蓝仿石妒排泄物中的有机物,生长
更迅速;蓝仿石妒排泄物等经分解者分解产生无机盐、CO2,有利于虫黄藻的生长,为珊瑚虫生长提供更多的无机物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
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
循环具有全球性。
【小问1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标准汽车挂靠运输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房屋装修改造合同样本
- 二零二四年度定制智能卷帘门销售与安装合同2篇
- 2024年农药产品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建筑项目合作中介服务合同版B版
- 商业步行街外墙粉刷工程合同
- 污水处理工程三方施工合同
- 2024技术开发(委托)合同模版
- 2024年房产全配套家私家电买卖合同书版B版
- 2024租赁合同补充条款
- 人教八年级英语大单元作业设计
- 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货物包装承诺函
- 企业资质代办服务方案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
- 2024-2029年中国折扣商店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护理部副主任竞聘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 城镇历史与遗产保护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T-CEA 0029-2023 高层住宅电梯技术规范
- 【培训课件】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 车间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与质量改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