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1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2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3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4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教案及反思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行少、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峻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同学的乐观性,一堂预备充分的课,会令同学和老师都获益非浅。因此,平常,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岳麓版八班级上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

岳麓版八班级上册物理教案1

机械效率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依据生活事例熟悉物理学问,并运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依据试验数据分析、归纳简洁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学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预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依据需要,选择器械关怀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争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当怎样表示?

依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看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看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依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试验,设计出试验的方案。

小组争论,设计试验的方案。

小组试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试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依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岳麓版八班级上册物理教案2

滑轮(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洁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洁机械的应用,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准确引导同学进行探究试验

(三)教学预备

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总述

学好本节应注意试验。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洁机械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前,先画出简洁机械的草图,用自己的学问和阅历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试验验证。假如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缘由,必要时请老师参加。例如,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先画草图、再分析: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量未能省力,但明显能转变力的方向,然后实际做做看。做后我们发觉实际状况与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缘由?(是试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找出缘由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同学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肯定的高度。(同学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同学应当会消逝不同的方法。在同学试验履行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同学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同学自己探究时,引导是特殊

重要的,强调同学在提升物体时肯定要匀速

移动。

分析:定滑轮未能省力,但能转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未能转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老师可以依据状况,用杠杆的学问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自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老师应交待清晰。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G物+G动2

四、滑轮组

动滑轮可以省力,却未能转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能转变力的方向,却未能省力。有什么方法既能省力又能转变力的方向吗?引入滑轮组。

1、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

让同学自己组装,老师巡察指导。(要求既能省力又能转变力的方向)

再让同学用测力计测量一下,归纳其特点:

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第二节滑轮(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巩固简洁机械关于的学问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洁机械的应用,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准确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三)教学预备

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

通过试验后,老师分析:FL=Gh。

即在高度肯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同学举例说明:盘山大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形等。

二、轮轴

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F1R=F2r)

三、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这个事例告知我们,这种简洁机械能够转变。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这个事例告知我们,这种简洁机械能够。

3、我们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洁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b、用改锥拧下螺钉:;

c、汽车走的盘山大路:;d、挑东西的扁担:。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洁机械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常常使用简洁机械,其目的在于()

A、省力B、省距离C、转变力的方向D、工作的便利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假如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常常采纳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学问有,其目的在于。

8、如图中的滑轮是滑轮,假如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9、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合理的辘轳,直到现在,也还有些地方在使用它,去查找资料文件资料,看它是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用?是属于哪一种简洁机械?

10、如书上的图,观看这幅漫画,并回答:

①这幅科学漫画有什么科学道理?

②假如你是图中的瘦子,为了防止图中消逝的尴尬场面,你会如何改进装置?(画图说明)

11、小红学习了简洁机械后发觉,全部的简洁机械“省力、必定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假如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费一倍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试验装置如图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试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当记录的数据除砝码和滑轮的总重外,还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12、在争论  斜面特点的探究活动中,小红找来一块木板做了一个斜面,测得斜面高为10cm,长为30cm.此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木块重2N,小红想,要把木块直接提到10cm高的斜面上,需要用力为2N,假如沿斜面拉上去,依据前面谈论过的“力”与“距离”的关系,这个拉力大约是直接提上去所用力的1/3。通过试验:小红发觉这两个力相差不大,根本不是1/3的关系。

①帮小红画出这个试验的草图。

②帮小红评估一下,试验结果与分析不全都,是试验误差还是分析错误,还是别的什么缘由?能提出改进试验的合理化建议。

岳麓版八班级上册物理教案3

杠杆(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熟悉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熟悉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熟悉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预备

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同学了解简洁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熟悉到学好这部分学问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

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同学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假如能围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同学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

(2)围着固定点转动

三、几个名词

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3、支点:围着转动的那个点O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同学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小试验:请一个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竞赛。(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

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关于。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

3、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试验动身,引导同学猜想。

(3)设计试验,制订方案

(4)进行试验,收集证据

如课本第65页。

(5)分析与归纳: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F1l1=F2l2或F1F2=l2l1

即:力与力臂成反比

(6)评估:

a、为什么在试验前,要调整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假如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试验,应留意什么问题?

4、同学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册

附:课后总结

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

(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熟悉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杠杆的分类

(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劲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p=

2、当l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劲。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劲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劲。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公平。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同学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同学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争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

1、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2、费劲杠杆,虽然费劲,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同学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争论其结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

四、练习

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围着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3、下列物体中未能看成杠杆的是()

A、筷子B、火钳C、剪刀D、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假如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二是,例如;三是等臂杠杆,例如。(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假如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设立。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②猜想可能的缘由是:;

③猜想的依据是:。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简单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简单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沟通一下,争论是什么缘由?利用的物理学问是什么?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肯定留意了首先调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假如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觉用2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确定未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关于。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为了让小红信任,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准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

需要的关心器材:

应用的物理学问:

启发你这样创意的来源:

(四)作业

课堂上没履行的练习

附:课后总结

岳麓版八班级上册物理教案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

2.把握左手定则。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在把握磁感应强度定义的基础上,把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能娴熟地运用左手定则推断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

2.计算磁场力时,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不同空间位置,准确地运用不同的三角函数和题目供应的方位角来计算是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磁感应强度是由什么准备的?

答:磁感应强度是由造成或产生磁场的场电流的大小、分布和空间位置确定的。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在什么条件下才设立?

设立。

4.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的通电导线长L=1cm,通电电流强度I=10A,若它所受的磁场力F=5N,求(1)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少?(2)若导线平行磁场方向。

答:因通电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所以依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5.若上题中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该磁场中,那么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是多少?

答:当电流仍为I=10A,L‖B时,该处磁感应强度不变,仍为B=0.5T,而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F为零。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板书)

我们已经了解到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它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依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出:

F=BIL

当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它所受的磁场力为零。看来运用F=BIL来计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有条件的,必需满意L⊥B。

磁场力方向的确定,由左手定则来推断。

提问:假如通电导线与磁感应强度的夹角为θ时,如图1所示磁场力的大小是多少?怎样计算?

让同学争论得出准确的结果。

我们已知,当L⊥B时,通电导线受磁场力,F=BIL,而当L∥B时F=0,启发同学将B分解成垂直L的B⊥和平行L的B∥,因平行L的B∥对导线作用力为零,所以实际上磁场B对导线L的作用力就是它的垂直重量B⊥对导线的作用力,如图2所示。即

F=ILB⊥=ILBsinθ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板书)

大小:F=ILBsinθ(θ是L、B间夹角)

方向:由左手定则确定。

黑板上演算题:下列图3中的通电导线长均为L=20cm,通电电流强度均为I=5A,它们放入磁感应强度均为B=0.8T的匀强磁场中,求它们所受磁场力(安培力)。

让五个同学上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若有做错的,讲明错在哪儿,准确解应当是多少,并把推断和描述磁场力方向的方法再给同学讲解一下(如图4示)。

例1.两根平行输电线,其上的电流反向,试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如图5所示,A、B两根输电线,电流方向相反。通电导线B处在通电导线A造成或产生的磁场中,受到A造成或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力作用;通电导线A处在通电导线B造成或产生的磁场中,受到B造成或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力作用。我们可以先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导线B在导线A处的磁场方向BB,再用左手定则确定通电导线A受到的磁场力FA的方向;同理,再用安培定则先确定通电导线A在导线B处的磁场方向BA,再用左手定则确定通电导线B受到的磁场力FB的方向。经分析得出反向电流的两根平行导线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斥力。

履行上述分析,可以让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画出电流方向相同的平行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自己得出同向电流的两根平行导线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引力。

例2.斜角为θ=30°的光滑导体滑轨A和B,上端接入一电动势E=3V、内阻不计的电源,滑轨间距为L=10厘米,将一个质量为m=30g,电阻R=0.5Ω的金属棒水平放置在滑轨上,若滑轨四周存在着垂直于滑轨平面的匀强磁场,当闭合开关S后,金属棒刚好静止在滑轨上,如图6,求滑轨四周空间的磁场方向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多少?

解:合上开关S后金属棒上有电流流过,且金属棒保持静止,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金属棒静止在滑轨上,它受到重力mg1和滑轮支持力N的作用,因轨道光滑,二力金属棒不行能平衡,它必定还受到垂直于滑轨平面的磁场的安培力作用才能平衡,依据题意和左手定则推断出,磁场方向垂直滑轨面斜向下,金属棒受到磁场的安培力沿斜面对上,如图7所示,由进一步受力分析得出,若金属棒平衡,则它受到的安培力F应与重力沿斜面对下的重量mgsinθ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mgsinθ=0……①

又F=BIL代入①得BIL=mgsinθ

(三)课堂小结

1.当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时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BIL;当通电直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时受到磁场的安培力为零。

2.当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导线与磁场方向间的夹角为θ时,通电导线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ILBsinθ。

3.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推断。(其内容在书中p.226)

课外作业:物理第三册(选修)p.227练习二。

岳麓版八班级上册物理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同学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本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学校已接触,已经有了肯定的基础,在复习学校学问的基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

3.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分析,让同学体会到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打破了物体的电中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对高中同学而言很简单接受,进一步巩固守恒思想。

4.在分析思索的过程中同学体会到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同时教学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5.呈现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觉这肯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同学在学校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学问,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学已具备了肯定的探究力量、规律思维力量及推理演算力量。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看、思索,发觉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把学校学过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学问复习一下。

三、教学方法分析及建议

1.在同学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演示试验或者媒体播放复习并巩固电荷的关于学问;先运用教材上给出的简洁易行的试验,让同学观看摩擦后的塑料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猜想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关于;然后通过试验定性验证猜想是否准确,并在这个基础上介绍库仑定律的发觉过程。

2.讲解点电荷时,可以对比质点的概念进行讲解,要讲清点电荷是一种抱负化的物理模型。

3.物理进展的重要概念及重大规律的建立都是经科学家艰辛的探究而履行的,都是对原有思维方式突破的结果,体现出了科学家的制造性。如何充分利用这宝贵的素材,需要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对同学“诱思”、“导思”,在本节课中,对库仑定律得出过程进行了尝试。

4.利用“思索与争论”的问题,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5.要做好演示试验,使同学清晰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同学知道,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进一步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四、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电现象的熟悉过程,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了解元电荷的大小,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不是制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3.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洁的问题。

4.渗透抱负化思想,培育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老师通过试验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同学理解抽象的电荷学问。

2.通过熟悉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育同学善用类比方法、抱负化方法、试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材料,呈现物理学进展中布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韧意志和科学精神。

2.通过对比天电和地电、以及定性和定量、神学和科学对电现象的熟悉,使同学了解人类对电荷的熟悉过程,培育同学探究大自然的爱好。

3.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争论,使同学把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同学对科学的热忱。

五、本节要点

1.什么是静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什么叫电荷量?

2.什么是感应起电现象?什么叫中和现象?

3.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叫元电荷?

4.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条件是什么?

六、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1.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二)难点

1.对电荷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2.对库仑定律发觉过程的探讨。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2.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

3.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试验确定。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呈现电磁学的进展史)

古代人已经发觉了关于静电现象,主要是梳头或者是羊毛、丝、棉类的衣物摩擦有闪光及声音;古希腊人发觉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英国的吉尔伯特(1544—1603)是最早系统地争论  电磁现象的科学家。他发觉琥珀和磁铁都能够吸引物体,不过性质不同,经过争论  ,他发觉许多其他物体经过摩擦后也都能够吸引其他小物体。引入(electric)(琥珀体)还制造了可供试验用的验电器。

德国的奥托·格里克(1602—1686),马德堡市市长,1654年曾用自己制造的抽气机做了马德堡半球试验;1660年制造了第一台可造成或产生大量电荷的摩擦起电机。有了这样的机器,因而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电火花试验;还有让人身体带电的试验;这使得18世纪40年月的德国整个社会都对电现象感爱好,许多人购买了摩擦起电机做试验作为消遣,同时也大大普及了电学学问。电学学问在整个欧洲各国都普及起来。

法国电学家诺莱特在巴黎圣母院前进行,他请700个修道士手拉手地排起来,让排头的手拿莱顿瓶放电时,发觉700个修道士同时跳了起来,显示了电的强大威力。

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证明白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在此基础上,制造了避雷针。

(二)进行新课

1.接引雷电下九天──富兰克林制造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试验: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不时闪耀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一般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开试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像一只强健的鸟儿,渐渐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看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天空中拂过一道刺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觉,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直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富兰克林兴奋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