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领域的六种过度管理 减负迫在眉睫_第1页
安全生产领域的六种过度管理 减负迫在眉睫_第2页
安全生产领域的六种过度管理 减负迫在眉睫_第3页
安全生产领域的六种过度管理 减负迫在眉睫_第4页
安全生产领域的六种过度管理 减负迫在眉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领域的六种过度管理减负迫在眉睫目前,在安全生产领域追责从严的生态下,“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已逐渐异化成“层层转移安全责任”。特别是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助力下,逐渐演变成从上至下“避责式”的安全管理,导致安全生产陷入过度管理状态。基层除了应对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还不得不承接大量安全过度管理衍生的形式主义工作,同时承受着巨大的安全压力,可谓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如今,安全生产领域过度管理已是无孔不入,基层减负迫在眉睫,需引起决策者的高度关注。一、繁杂的安全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我们有的地方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往往不加区分、不加分析、不深入研究,一股脑要求企业将大量的法规标准要求写入制度,导致出现过多繁琐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基层一线员工既难以全面熟悉、更难以全面遵守,于是经常出现员工违反制度或规程的情况,企业在反复的纠正与培训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效果仍不理想。当国家新法新规新标出台后、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调整后、政府监督检查后、专家咬文嚼字后,企业又不得不再次组织对制度修订、审核、签发、培训等一系列流程,这不仅降低了制度的稳定性,也极大的影响了安全管理效率。在某次安委办督查时,竟发现一家百余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多达上千页,令人震惊!试问这样的复杂的制度如何能在员工职业素养普遍不高的企业落地呢?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正好的制度恰恰是简洁、通俗、可操作性强、符合人性的制度。二、频繁的督导帮扶与监督检查有的企业反映,一年要接受上百次安全监督检查,从国家级、省级到市级、县级甚至乡镇街道,一轮又一轮督导帮扶检查,督导专家一抓一把,基层企业疲于应对,甚至麻木,早已没有精力和心思去真正抓安全生产。政府部门和上级组织不断对企业进行频繁的督导帮扶和监督检查,不仅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耗费大量时间来迎检,忽视了现场的安全管理,一线员工也感到压力过大,无法专注于日常工作,这样既影响安全又耽误生产。更离谱的是,有的专家检查时没有找到隐患,担心个人水平受质疑,索性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企业却不得不投入资源、时间、人力、资金去完成闭环整改,期间还得反复和专家沟通征得同意。安全检查仅是末端管理,政府和企业更应关注的是源头风险管控,从选人用人的源头、组织机构设置的源头、设计的源头、建设的源头、设备的源头、材料的源头等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管理。三、不合理甚至近乎不可能实现的安全目标指标相信所有企业都在追求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追求“零”的目标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完全避免事故谁也没有100%把握。因为影响安全的因子极多,人的、物的、设备的、环境的、工艺的、材料的、管理的、沟通的、甚至是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之间关联错综复杂,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哪怕监管部门、基层企业为之付出100%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抑制事故链,这也是导致部分政府应急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面对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心里没底、成就感低、不敢啃硬骨头、斗争精神不足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些企业安全指标要求在限定时间内100%消除某种安全隐患、100%落实所有安全措施、100%实现员工安全培训覆盖和掌握某种技能等等,甚至提出“隐患清零”、“把隐患当事故来管理”的口号指标。这些过度追求完美、不切实际、一刀切的安全指标,虽然一定程度撇开了管理者的责任,但也完全忽略了基层一线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对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多部门协同可能存在的障碍、人的能力可能存在的瓶颈等因素。设定不合理甚至近乎不可能实现的安全目标指标,必然给一线员工带来过大的压力,反而可能导致出现隐瞒安全管理漏洞、重大事故隐患甚至意外事件的情况,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四、不适配的安全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目前国家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制度尚不完善,特别对于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以下的一般事故并没有明确下限;政府部门对安全生产法规的理解和执法尺度也难以达成统一,而企业可能或多或少会出现轻微违反法规、标准的行为。于是导致很多地方在追究轻微安全事故责任、或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时尺度把握不准,甚至掺杂着很多安全工作以外的因素,对微小的安全事故或轻微的安全差错也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严厉责任追究或行政处罚。这样造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出现恐慌和抵触情绪,不仅对安全工作心生反感,怨声载道,对安监部门、安全专家表面敬畏、尊重,实则嗤之以鼻,避之不及。安全茂认为,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是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安全管理的催化剂,但绝不是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倘若权力部门运用不当,反而会给安全生产带来反噬伤害。五、层层传达的安全会议和层层转发的安全文件层层传达安全会议、层层转发安全文件,原本是可以帮助企业将有效的安全信息和最新的安全政策要求传递到各个层面的员工,使大家对安全达成统一共识,有利于减少沟通成本、强化执行效率。然而,在当前“一企出事故、万企受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真正体现重视安全呢?有的企业管理层级多,当事故发生后,往往从集团到事业部、又从事业部到企业、再从企业到基层一线,各种重复性的安全会议、安全文件、安全邮件通知不断,文件内容大同小异、会议也是照本宣科,基层企业也许一件事都得听个三五遍才能开始执行。安全茂建议各层级的安全决策机构应结合下属企业单元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安全会议和文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同时,在会议和文件传达过程中,应建立双向沟通机制,鼓励各级人员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和建议,促进互动交流,避免安全信息只有从上至下一种传递渠道。六、过度的安全台账与痕迹管理从我们的政府到企业、从大师到专家,一直在强调安全管理“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可是如何判定履职或失职了呢?最原始的依据只能是各种安全文件、档案、记录,也就是所谓的“痕迹管理”。这是“形式主义”在安全生产领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几乎所有安全人都深受其害。有的企业一份记录要准备N套,内审一套、外审一套、标准化一套、双重预防体系又一套,今天这个专家来一套、明儿那个专家又说一套、后天领导要求统统重做......“痕迹管理”本身与事故预防没有丝毫联系,仅仅为了证明某件事做了,就要准备一大堆可追溯文件,文件之间还要具备关联性、逻辑性,如此反复......比如某项员工安全培训,需要有培训计划、培训课件、培训照片、培训签字、培训试卷、培训成绩、培训效果评估等记录,培训计划要满足学时要求、培训要按计划实施、课件要有针对性、照片与签字人数要符合、试卷不能有错题、成绩不能雷同、培训效果要有改进建议、改进建议在下次培训要落实等等。安全管理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被台账和痕迹管理消磨,现场真正的安全隐患却被忽视,无形中增加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最后总结:“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调的是在安全生产全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