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凝练,现代简练——记圣彼得(StPeter)教堂和建筑师斯格尔德·卢弗伦斯(SigurdLewerentz)文章摘要:作为一位经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现代建筑运动建筑师,卢弗伦斯从未成为真正功效主义者。她一直坚持独立地对建筑自治性和建造问题进行探索,所以她作品无定式可循,但却含有持久魅力。圣彼得教堂是卢弗伦斯杰作之一,本文从她对于场地及环境考虑,对于材料、结构、结构推敲,和对施工过程精雕细凿等角度深入分析,并企图揭示其建筑理念。Abstract:AlthoughexperiencedClassicism,RomanticismandModernMovement,SigurdLewerentzneverfullysubscribedtodoctrineoforthodoxFunctionalism.Hisindividualarchitecturalresearchonautonomyandconstructionmakeshisworksofwidedifferingcharacters,butendurableoftime.Fromtheaspectsofsite,material,constructionandstructure,thearticleanalyzesoneofLewerentz’smasterpiece——StPeterChurch,tryingtounderstandhisnotiononarchitecture.关键词:圣彼得教堂,卢弗伦斯,材料,结构,结构,砖Keyword:StPeterChurch,Lewerentz,material,construction,structure,brick在瑞典西南部,距赫尔辛堡(Helsingborg)市不远克利厐(Klippan)小镇圣彼得教堂,自建成以来,已引发建筑界很多关注,随之而来对其建筑师斯格尔德·卢弗伦斯研究亦从瑞典本土日益扩至世界范围第一篇介绍卢弗伦斯文章写于1963年,作者HakonAhlberg。1985年,JanneAhlin完成了SigurdLewerentzArchitect一书,具体地介绍了卢弗伦斯一生及其作品,从而把这位建筑师推向国际建筑界。。一个偶然机会使我有机会参观了圣彼得教堂,被它兼具古典凝练和现代简练独特气质深深吸引,使我有执笔冲动,遗憾是强烈现场感远远超出了图片所表示信息,即便是丰富语言也难以描述和第一篇介绍卢弗伦斯文章写于1963年,作者HakonAhlberg。1985年,JanneAhlin完成了SigurdLewerentzArchitect一书,具体地介绍了卢弗伦斯一生及其作品,从而把这位建筑师推向国际建筑界。教堂兴建和建筑师挑选1960年克利厐镇设置了新教区,原先临时用作教会活动场地当地中学礼堂、区会堂、墓地教堂及银行地下室等已经无法继续满足功效需要,建造一座新教堂势在必行。教堂筹建委员会将用地确定在镇中心以东公园之中,但相关建筑师选择,却颇感犹豫,于是向当地建筑局咨询。建筑局推荐斯格尔德·卢弗伦斯为建筑师。卢弗伦斯其时年已近八十,但一直名声平平,直到以前圣马可教堂完成才让她崭露头角。和其同时代阿斯普隆德(AsplundErikGnnar)阿斯普朗德是瑞典现代建筑运动先锋人物,和卢弗伦斯是斯德哥尔摩建筑艺术学院同学,同生于1885年。她们合作设计林中公墓竞赛直到1934年林中公墓建设委员解聘卢弗伦斯,卢弗伦斯也所以和之断交,直到1940年阿斯普朗德逝世前很快两人才恢复交往。相比,姗姗来迟设计声誉令她几乎错过生命中最终几次至关关键机会。新近完成圣马可教堂,简单和节制表现方法,对材料率真表示,和环境完美结合,不仅令业内人士,甚至业外人士也耳目一新。大家开始把眼光投向这位年迈建筑师及其设计。卢弗伦斯作品中除了别墅之外,多数均为墓地和教堂包含圣彼得教堂,卢弗伦斯一生中共设计了9座墓地,5座教堂。——一个是逝者灵魂安息之处,另一个是生者灵魂和上帝对话之处。这两类建筑特殊性使得建筑师在设计中重视建筑和大家心灵交流,即建筑“移情”性。阿斯普朗德是瑞典现代建筑运动先锋人物,和卢弗伦斯是斯德哥尔摩建筑艺术学院同学,同生于1885年。她们合作设计林中公墓竞赛直到1934年林中公墓建设委员解聘卢弗伦斯,卢弗伦斯也所以和之断交,直到1940年阿斯普朗德逝世前很快两人才恢复交往。包含圣彼得教堂,卢弗伦斯一生中共设计了9座墓地,5座教堂。教堂筹建委员会起初因其年事已高而深感犹豫,不过针对这种景观环境中建筑设计,建筑局坚持卢弗伦斯乃是最好人选。最终1963年春卢弗伦斯被邀请至现场勘查。经她选定教堂建造地点,比筹建委员会最初确定地点对公园景观影响要小得多,一段不平常建造经历以后开始。同年10月设计方案经过,第二年9月破土动工,1966年完工。建筑概述教堂坐落于一大片公园西端,北临城市道路。建筑西侧是两条城市道路相交而成三角空间,沿路两侧依据建筑师意图种植了大片树林。小树林和教堂之间围合了一片缸砖铺砌空地,由四面自然地面向中央平缓低陷,形成一汪浅浅池塘,池岸模糊——水深则岸窄,水浅则岸宽。池塘近岸处喷射出三支发散水线,组成了这个静谧空间中唯一鲜活元素。所谓“鸟鸣山更幽”,显然建筑师意图渲染和衬托宁静。几根细高灯杆,三两成队,引颈耸立,活泼似轻风擦过,和细细喷泉相映成趣。建筑平面组成很简单,分为三部分:东南角L型办公,服务用房和教区大厅,形成挡风屏障;西北方位方形教堂及隶属钟楼和前厅;教堂和辅助用房之间静谧而亲切、相互垂直小院。教堂平凡外观,如同北欧平原上随地可见坡顶砖砌建筑。然而伴随对建筑逐步深入了解,发觉平静乡土气息以后是不平常艺术发明,在严谨、简单建筑表示之下,大家取得是丰富视觉感受。从北侧道途经来,首先靠近是从教堂主体伸展出来一低一高两块体积。西侧较低是教堂前厅,另一侧较高是钟楼,二者之间留出一道小路是钟楼和前厅入口。前厅是日常入口,关键仪式时才会开启西墙黑色木门。前厅斜屋顶檐口低矮,几乎伸手可及。顺着屋顶斜坡看去,前后两柱“烟囱”错落探出屋面,但正面玻璃却透露了它们作为采光天窗事实。钟楼高出教堂主体,上部一排宽大暗黑洞口,其间有砖墙有意侧身,以增加进深感,令人联想起悠远古堡。砖墙顶端,细细钢梁上玄色屋檐宛若悬空挑出,木质感依稀可辩。或许是为了减缓高度压迫,钟楼东侧跌落至近人高度变成平屋顶。平顶上立有四柱“烟囱”有意不平行排列,仍然是采光天窗。沿着逆时针方向巡视:教堂主体东西墙顶部大小相间波浪形轮廓线此起彼伏,忠实地描述着内部结构,顶部覆以铜皮;外墙以封闭为主,只有西、南两侧墙面各有方窗两扇,极简结构对比着坚实教堂主体。L型院落空间南侧辅房墙面上窗户则相对宽大,很功效化,宽大窗台上花草等摆设洋溢着生活情趣。室外地面以细砂石为主,砖砌小径间杂其间。东翼院落地面全铺细砂石,中间有一部室外楼梯通往地下室,入口处刻意倾斜楼梯栏板和砖砌起始踏步指导着向下方向,憨然古拙。北端尽处一片微斜砖墙孑然横立,遮住二分之一通道,作为教堂和辅房之间院落序曲。东面大片空旷草地被远树围绕,几棵树零星分散在草地中央。辅房东墙上窗户参差错落,玻璃映射出周围风景,三两成组,像是画廊墙上挂画。每一片玻璃全部是一幅即兴风景画,步移景易。在这空寂恬静空间里,建筑和自然溶为一体。推开一扇玄色木门,进入矮小昏暗前厅。仅凭墙角处一扇高而窄窗户,依稀可辨室内轮廓。固定在近天棚处壁灯,愈发衬托出四面幽暗。以前厅左转,空间豁然开朗,这便是教堂大厅,两束强光从厚重墙体上洞口透射进来,明亮夺目。称之为“洞口”,是因为看不到玻璃和窗框,只有眩目标阳光。移开视线,愈觉教堂内部暗淡,明暗反差让眼睛无以适应。合眼片刻,渐有“滴答”之声传来,叩击着缓缓平静心灵。循声觅去,一块隆起地面在最高处裂开,砖砌边缘犬牙交错,其上飘浮着一只硕大贝壳,其下泉水潺潺,这便是教堂洗礼空间圣洗池(Fonsbaptismalis,应译为洗礼泉)是洗礼空间中心,正如祭台是圣所中心。按古代传統,此空间和洗池均需精心设计和裝饰。拉丁文用Fons一字,表示洗礼用水应是活水、流动水。。建筑师用活水做洗礼水,既是古制回归,又暗示生命之水从大地涌出,让人联想到波提切利名画《维纳斯诞生》。贝壳其实是被黑色纤细钢架托着,和钢架连连在一起是水管。水滴从水嘴落到贝壳上,再溢落到泉中,发出清亮透澈响声。依旧昏暗氤氲教堂半空中浮悬着一盏盏成矩阵排列吊灯,昏黄如黑暗中星星之火,其中较周围密集一组正对祭坛上空,形成空间视觉中心。大厅正中央处一根粗大钢柱赫然耸立,经过圣洗池(Fonsbaptismalis,应译为洗礼泉)是洗礼空间中心,正如祭台是圣所中心。按古代传統,此空间和洗池均需精心设计和裝饰。拉丁文用Fons一字,表示洗礼用水应是活水、流动水。建造解读建筑是建造艺术,而建造是建筑师意识和思维反应。经过对圣彼得教堂建造分析,我们能够阅读到建筑师对建筑本质追求。a材料这是一栋全部用砖砌筑建筑。即使砌砖是一项传统工艺,但卢弗伦斯却有更为严格规则:全部砖均采取标准尺寸,为充足发挥砖材力学特征,任何砖不准被切割——每当听到砖头破碎声音,她全部会最快地冲过去。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并控制好立面洞口位置和女儿墙高度,必需预先计算好每一皮砖块位置。可是最终送到工地砖块模数和建筑师预想不一致。经过重新计算,必需经过增加每皮砖之间灰缝高度来调整,但这给砌筑带来了难题。在卢弗伦斯工棚里有一长排试管,里面盛放着多种不一样型号砂子,经过试验不一样灰浆强度和砂子百分比,灰缝高度问题最终得到了处理。当然并不是全部问题全部能令人满意地被处理,比如她曾想把转角砌成圆弧方便于交通,若是其它材料毫无问题,但因为砖不能被切割规则,最终她不得不放弃。除了考虑材料力学特征,视觉效果对卢弗伦斯也很关键。她在赫尔辛堡一家老制砖厂发觉一处坍塌砖墙,因为霜蚀和青苔作用,部分砖头熔结形成奇特共生效果,似乎在叙说建造过程,卢弗伦斯在此找到了她建造依据。砖尺寸和圣彼得教堂砖刚好吻合,于是她拣了部分带回工地,将其放在入口处近人眼高度位置,这些废弃砖表面斑驳效果正是建筑师所需要。出于一样目标她从别处带回部分缸砖,其颜色和尺寸改变用在室内地面刚好适合。全部墙砖均为暗棕色,砌筑时不是用泥刀,而是用旧麻袋粗率地抹平灰浆,不在意灰浆被涂抹到砖表面。其它材料也特意作旧,如木材被漆成黑色,金属亦不刷保护层,和钢材铁锈色,铜皮屋顶绿锈色,全部用以统计时间流逝,增添教堂古旧感。着意经营空间感受是另一特色。在铺砌教堂室内地面时,卢弗伦斯采取了缓坡手法。地面整体地从四面缓缓向下降坡向处于中心位置祭坛,人在向祭坛行进中因为重力作用减弱,会产生向心感觉。教堂座椅安置对应于地面砖排布方法,以祭坛为中心向外发散,不停加强向心汇聚效果。b结构不管从经济,还是从尺寸、重量等材料本身特征角度,砖全部不是建筑屋面材料最好选择。屋面用砖砌筑显然是建筑师出于整体考虑——天花、墙壁、地面,甚至部分家俱均用砖建造,给人以纯净、稳定、坚固印象。拱结构无疑是对砖在视觉上美学特征和技术力学特征最好结合,而不规则筒形拱是建筑师又一发明。屋顶由东西对称各12片浅浅筒形砖拱南北向排列组成,每片拱两端一宽一窄均匀渐变,沿东西向宽边和窄边交互排列,相邻拱之间是细细钢肋。这即是教堂外墙顶端波浪形起伏轮廓线由来。这些拱从外墙向中心屋脊处升起,从南至北交错改变,形成丰富空间视觉效果,并有利于屋顶排水顺畅。窗户结构总是建筑形式创新关键手段之一。多处出现烟囱状天窗灵感来自同一家制砖厂,光线一束束从屋顶天窗投射下来效果给卢弗伦斯以很深印象。为达成预期效果,她将天窗拔高形整天窗井从而控制光线照射范围。而以漂浮于墙面玻璃替换传统窗户设计似是建筑师独创,几十年后挪威建筑师费恩(SverreFehn)在哈马尔教堂遗址博物馆(HamarHedmarkCathedralMuseum)改造中窗户设计采取了类似手法。传统窗户采光和通风双重功效被分解开来。密封双层玻璃比墙洞稍大几厘米,像是被整片贴在墙上,没有划分和窗框,只有几片细小金属托架上下固定,玻璃和墙身之间空隙用厚厚玻璃胶密封。大胆直白结构不仅有显著构图性,而且愈加强了玻璃和砖砌筑对比。因为窗户被安在外墙皮,从室内看去恍惚并无玻璃存在,发明了特殊室内气氛。即使窗户功效分离概念最先由柯布西耶(LeCorbusier)提出并应用,但卢弗伦斯设计愈加灵活并更为发展。通风管和采暖管被隐埋于墙体之中,经过预留在中空墙体上一排排细高缝隙来流通室内空气。西南外墙加厚不仅使得窗洞进深加强,增强视觉感受,同时西侧屋面排水也采取隐蔽内排水。而教堂东侧横向雨水槽和竖向雨水管排布显著不仅是为了处理落水结构,而更多出于视觉考虑。c结构梁柱结构体系是最简单结构形式,在建筑设计中被大量采取,但在圣彼得教堂却被重新诠释。屋顶荷载并非简单地经过梁直接传给柱,而是被分解为若干层次。为处理方形教堂大跨问题(20米跨度),并对室内空间视觉影响最小,室内柱子由最初两根减至一根,立于教堂正中心。屋顶荷载被层层传输:两根横贯南北钢梁负担屋顶重量,其中心落在一根东西向短梁之上,以减小结构跨度,荷载经过短梁被传输到中心钢柱。这些结构构件相互交迭,关系清楚,结构逻辑性一目了然。若干细小钢柱立于钢梁之上,支撑起片片砖拱屋顶,以形成一定排水坡度。戏剧性是,钢柱和东西向短梁形成T形柱初衷只是为处理结构问题,但最终空间效果却有如四面耸立厚重砖墙保卫着传说中圣十字架基督徒奉圣十字架基督徒奉圣十字架(Holy-Cross)为神灵,一说为耶稣受难卡尔瓦利山上发觉圣十字架,又传是圣母玛利亚三大宝物之一。室外图片(1):钟楼细部钟楼东侧“烟囱”状天窗从西侧看前厅天窗和钟楼顶部从道路一侧看东部庭院及室外楼梯从东部庭院回望道路外墙结构细部日常入口及细部日常入口及回望辅房东墙大样教堂西侧外墙窗户池塘及雕塑室内图片(2):大梁砖拱屋顶教堂大厅室内洗礼池祭台前厅教堂室内窗户细部教堂室内砖墙预留通风孔以前厅看教堂大厅图片(3):模型(引自TvaeKyrkor,SigurdLewerentz,TwoChurches)从道路看总体外观(引自JanneAhlin,SigurdLewerentzArchitect,1885-1975)梁及屋顶结构细部(引自ColinStJohnWilson,SigurdLewerentzandtheDilemmaofClassicism)立面及剖面(可直接插入pagemaker)平面(可直接插入pagemaker)总平面(可直接插入pagemaker)d施工每一栋成功建筑后面全部会有和众不一样建造小说,圣彼得教堂尤其之处则在于建筑师对施工过程控制已成为整个建筑设计一部分。施工之初,除了最初确定方案总体模型之外,卢弗伦斯仅仅提出几张粗略图纸,这种不完全设计状态使得建造和设计之间互动成为可能。她对全部砖石施工技术了如指掌和发明力,使得熟练砖石工出身施工主管完全成了她忠实信徒。卢弗伦斯也欣赏这位主管细致观察和客观意见,很多夜晚她们在一起计划安排第二天工作。当卢弗伦斯因劳累过分两次被迫躺在医院病床上时,施工主管及后期招聘现场建筑师对现场得力管理,使得她设计意图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实现。甚至现场工人全部被这位年迈建筑师所感染,感觉在这里她们从事是一件独特工作,以至于每次要摘帽以后才进入教堂工作。毋庸置疑圣彼得教堂最终形成离不开建筑师对每个细节精雕细凿,她和施工主管之间默契合作,甚至现场工人对她尊重。建筑师其人孟子说研究作品要"知人论世",建筑亦是如此。深入地了解一幢建筑肯定不能忽略建筑师经历,思想和理想。卢弗伦斯生于1885年,卒于1975年,是位长寿建筑师。但其建筑生涯却非一帆风顺,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到4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发展期,从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隐退期,和从50年代中期到其谢世晚年成熟期。在第一个时期,卢弗伦斯初露锋芒。她和阿斯普隆德1915年合作参与在斯德哥尔摩城郊林中公墓(WooldlandCemetry)设计竞赛,从53名选手中一举夺魁。以后她们分工合作设计此项目长达约20年之久,相得益彰配合使林中公墓成为瑞典现代建筑朝圣地之一。其中她1925年设计林中公墓中复兴教堂(ResurrectionChapel),基于严格黄金百分比精巧古典外形,不对称自由平面和环境完美结合成为她建筑生涯一个里程碑。1930年斯德哥尔摩社会保险企业大厦(NationalInsuranceInstitute)光洁外墙和深凹窗洞表现了古典厚重,但线脚全无,而简练和经济既是工程要求,又是对功效主义回响。1930年斯德哥尔摩博览会把瑞典推至当初北欧现代建筑运动领导地位,卢弗伦斯即使也有作品——住宅、家俱、海报和图形设计参展并取得好评,但她没有紧随功效主义大潮,而坚持对建筑自治性和建造问题探索,如从环境出发,使用当地材料,配合传统建造方法。这从她1941年设计马尔默(Malmö)两个教堂设计可见一斑。卢弗伦斯决然退出建筑界举动为她人生增添了传奇色彩。谈到她隐退,首先打击来自林中公墓。卢弗伦斯即使负担林中公墓总体及复兴教堂设计,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因为种种原因,1934年林中公墓建设委员会将她解聘,全部设计任务被交予阿斯普隆德一人。卢弗伦斯强烈认为受到不平待遇,却投诉无效。林中公墓事件以后,又一打击相继而来。她即使两度赢得马尔默市立剧院设计竞赛,但因为业主不信任,均被要求和二等奖取得者共同设计,她不得不从对建筑关注转向偏重技术层面舞台和声学设计。这两件屈辱使得卢弗伦斯远离建筑同行长达十三年之久,经营一家工厂,生产她属下专利不锈钢窗户和墙板。不过命运不公并未使卢弗伦斯改变初衷,经过工厂她继续坚持作为建筑师对于建造多种探索,静静地等候着机会来临。40年代中期在乌普萨拉(Uppsala)天主教堂更新竞赛中,卢弗伦斯以基于对建筑形式自治性和对哥特结构了解提议取得竞标。但因为种种原因,她又一次和项目失之交臂,而业主拒绝她理由之一是她已到了能够退休年纪。但她们不知道,建筑师最出色作品却在不远未来惠临人世:1955年斯德哥尔摩圣马可教堂,1963年克利厐圣彼得教堂和1969年马尔默公墓花店设计。这三部作品是卢弗伦斯个人风格完美表现,既具民族浪漫主义抒情性,北欧古典主义典雅精巧和功效主义空间概念,又融和建筑师本身知识和精神,它们一起被称为卢弗伦斯建筑三部曲,其中圣彼得教堂是最成熟也是最终一个教堂。卢弗伦斯一生只专注于完善她设计,从未执教,也未曾著书立说。她工作方法是一个人静静地画草图以帮助思索,当思想趋于成熟时,将草图交和绘图员;即便不得已解释草图时,表示也言简意赅,一如其作品洗炼明晰,仅仅从技术、而非从美学或是设计构思角度叙述问题。对于建造细部亲自控制使她不可能有大规模事务所,但却使建筑最终质量得到确保。有一个小说说卢弗伦斯在工地上长久地注视着手中一根一般钉子,研究使用它若干可能性,最终做法出人意料,但其合理性却让纵使是熟练工人也大为折服。对建筑这种物质原因艺术独立探索使她从日常中发觉她人看不到简单真理。这种探索是极其耗时,有时甚至不近情理。这是她不幸被一些业主拒绝原因,却也是她成功源泉。卢弗伦斯作品未必顺应时代时尚,但却因地制宜,随时间流逝而历久弥新。结语二十世纪初现代建筑运动推出了柯布西耶等一代大师,以独特风格各领风骚。但更多建筑师默默探索现代建筑方向,鲜为人知。伴随时间推移和社会境况变迁,早期现代建筑激进思想不停被修正,对非主流建筑师重新审阅和评价成为不可或缺补充。卢弗伦斯正是这么一位建筑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卢弗伦斯才气只是得到小范围业内人士推崇。直到在她年近70时取得圣马可教堂竞标后,这位怀才不遇建筑师才开始被大家注意。一栋建筑物之所以能称得上是建筑,在于它已发展到足以和艺术相媲美。中国古代艺术评论将“形”(物理形状),“理”(内部法则或精神),“意”(艺术家本人观念)三个层次区分开来。对杰出建筑师而言,所表现不是建筑形体本身艺术(形),而是经过材料及其对应力学和视觉特征、建造和工艺手段提供适合功效活动空间(理),以唤起使用者情绪共鸣(意)。假如哥特式教堂是经过动态张力提供给大家心灵冲动,圣彼得教堂则表现是静态安宁和凝重。用砖材编织单纯化空间,摒弃了传统教堂建筑中明暗光影和繁重细节对人压力,而以厚重、自然、内省给人以感染。地面起伏,家俱组织,光线改变使人在活动中体验建筑生动表现力。卢弗伦斯重视是人内心世界情感体验,所以她发明空间是现实多于神秘,人性多于神性。这座教堂,和其说是神秘基督精神反应,不如说几乎是卢弗伦斯曲折经历、建筑修养及平和心灵写照。参考书目:1BengtO.H.Johansson,Tallum,GunnarAsplund’s&SigurdLewerentz’sWoodlandCemeteryinStock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培训班租房合同
- 2025永业大厦监理合同
- 殡葬代理服务合同
- 包工包料承包合同年
- 2025挖掘机设备转让合同
- 2025年非油炸食品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重过磷酸钙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新郎婚礼致辞 集合15篇
- 新郎的婚礼致辞(范文15篇)
- 培训员工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
- 新测绘法解读
- 供电公司一把手讲安全
- 译林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默写表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大全600题及答案
- 2016-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考点试题甄选合集含答案解析
- 政治单招考试重点知识点
- 专题01 中华传统文化-中考英语时文阅读专项训练
- 北京四合院介绍课件
- 土法吊装施工方案
- BLM战略规划培训与实战
- GB/T 16475-2023变形铝及铝合金产品状态代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