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分析_第1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分析_第2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分析_第3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分析_第4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起步稍晚,但是发展迅速,已形成设施优势、用户优势和应用优势三大优势凸显的新兴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001.3万人,在校生已达到3496.1万人[1]。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00后”,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成为“00后”探索世界的必备品,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认识五湖四海的朋友以满足交友需求等。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网络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网络非法贷款、网络暴力等。根据2022年7月在京召开的“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2)》显示,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平均得分为3.56分(满分5分),略高于及格线,有待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客观公正分析当前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及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一、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就整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质水平略高于平均值,并且呈现出不断提升的稳定态势。但是现阶段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知识掌握有限,二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三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能力有所欠缺。(一)法律知识掌握有限第一,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更加重视掌握本专业职业技能,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忽略法律理论知识学习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现状,如此就会造成缺乏法律知识的问题;第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偏好情节丰富的法律案例,对理论性较强的部分不感兴趣,而这种学习态度对大学生形成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体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第三,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法律知识水平整体不高,法律知识结构不完善。究其根本,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与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中缺少专门且全面的法律知识传授息息相关。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购成为大学生中的主流消费渠道。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9年6月,我国的网络购物消费用户人数已经达到6.39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了2871万,已经占网民整体人数的74.8%。从网络购物的年纪分布来看,在校大学生的比例正在不断增长[3]。由于缺乏法律知识,部分学生甚至不知不觉陷入“网贷漩涡”,在消费欲望的驱使下,利用网络金融借贷平台进行超前消费。根据《2017中国大学生信用现状调研报告》,在3%使用过校园贷的大学生中,有35%的大学生不会自行计算贷款的实际利率,从而导致接近33%的学生接受了1.6%以上的月利率。法律知识是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逻辑前提。开展科学合理的法律教育,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法治理念,提高学生用法能力,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法律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二)法律意识相对薄弱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与个体对现实生活的感知程度有关,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引导人们更加合理地开展社会活动[4]。第一,从法治的视角看,受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对权利义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权利尊重意识和维权意识。例如就业法律意识缺失,面对用人单位不按时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五险一金等侵害行为缺乏维权意识;第二,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已初步形成,他们认同法律的社会价值,但是对法律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依法办事意识不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显得束手无策。同时,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少数学生认为只要自己不违法就不必学法。在遇到矛盾纠纷时,大部分学生第一时间不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是忍气吞声或者用金钱去解决问题,出现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较为薄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每天都要接收庞杂的碎片化信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未成形时期,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全面,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判断力易受到消极负面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影响,造成认知上的偏差。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如贪污腐败、司法不公等事件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冲击,甚至形成“权大于法”“钱大于法”的观点。(三)法律能力有所欠缺法律能力是指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诉讼能力等,法律能力水平是衡量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维度。随着我国司法大环境的改善和一系列普法活动的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权利意识有所提高,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仍存在缺陷和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对互联网有着一定程度的依赖,当遭遇网络诈骗或网络暴力等事件后,部分学生第一时间并不是寻求老师和身边同学的帮助,而是继续在网络上寻求安慰,错过解决问题的黄金时间。还有一部分同学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发表不当言论,缺乏法律意识,容易被他人煽动情绪甚至参与网络暴力事件,在无意识中触犯法律。二、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现实困境法律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一个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优异,但缺乏法律意识,不了解基本的法律问题,甚至由于一些无意识的违法行为而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会造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损失。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法律素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教师数量偏少,教学内容偏少,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学生数量多、专业老师少,法律知识多、教学课时少的现状。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法律素养的课堂教学主要依赖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由于缺乏法律专业的教师且专职教师数量少,目前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其他专业的教师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由于非法律专业教师基本按照教材内容讲授,不能深入展开细节分析,教学手段单一,课堂上以知识灌输为主,不重视师生互动,学生听课积极性较低,缺乏学习动力,课堂效果较差,忽略了对学生个人法律素养的培养。(二)法律素养教育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更为注重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的教育专业,注重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商学院注重管理学和旅游和酒店相关实操学习,生物工程学院注重园林技术学习。而且高职院校并没有将法律纳入必修课程,目前只有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法律素养教育过程中,常常忽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只是为学生罗列了教材中的概念及法律相关理论知识,没有开展实践教学,而且学生所学习专业不同,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体系,所以大多数学生不能将教材上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法律认识不够全面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发现,由于法律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法律的学习兴趣不高,认为法律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甚至部分同学认为没有太多学习的必要,只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非法学专业不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基于这样的认知,这些学生不会主动了解法律体系和框架,更不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被动接受难以融会贯通。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具体策略(一)引进专业师资,创新法律课程教学方法专业师资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前提,高校法治工作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专兼教师结合的形式,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国家出台的课程改革目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可使用案例分析法,教师基于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思考与分析,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体会法律的精神,学会运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例如,网购买到假货应该如何维权;实习时企业拖欠工资如何处理;自主创业时应当警惕哪些法律陷阱等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法律知识教学的鲜活选题。(二)将法律课程与具体专业相结合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师资,同时合理整合校外资源,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的选修课程或者学术讲座等,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模拟法庭的视频,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法律相关课程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在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和法律知识的积累。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树牢法治思维。高职院校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建立系统完善的校园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坚决杜绝学生与教职员工“打招呼、走后门”现象,对于能够公开公示的具体事项应以正式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公开。尤其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例如:学生干部评选,个人荣誉评选、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等,应该做到程序正当,最大程度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学生而言,这是最直接生动的法治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法律信仰。第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活动,让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兴趣。第一,可以成立法律相关的社团,吸引学生加入社团,在社团中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学生整体法律素质;第二,可以开展系列的宣传活动,如善于运用网络资源,邀请优秀律师录制一些基本法律知识的微视频,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账号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进行网络宣传教育;第三,可以定期开展法律科普系列讲座,邀请当地律师或本校毕业的法律从业者进行线下专题讲座,近距离宣传法律知识,进行现场答疑互动。(四)强化学生网络空间的法律底线思维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高职院校要依托法律基础课程,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课程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强调网络空间的法律底线。高职院校学生在网络生活要保持客观的立场,以法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