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让大概念教学掷地有声 论文_第1页
项目化学习让大概念教学掷地有声 论文_第2页
项目化学习让大概念教学掷地有声 论文_第3页
项目化学习让大概念教学掷地有声 论文_第4页
项目化学习让大概念教学掷地有声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化学习,让大概念教学掷地有声摘要: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必须以相近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在持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理解与迁移在“平均数”单元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加深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机会。迁移等思维活动,将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结构。这样的设计打通了学校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路径,进而拓宽学生对该统计量的认识,促进知识向素养的转化。大概念是表浅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化的一个抓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围绕大概念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深度理解和迁移应用。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摒弃碎片化知识结论的堆砌,重视以大概念为统摄的知识审视该单元,平均数在前,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后,其用意显而身见。平均数固然可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水平,但更应将其作为众多统计量中的一员加以深刻认识。蔡金法指出、理解算术平均数时应该包括“作为描述、理解和比较数据统计量的概念性理解(统计方面的概念性理解)”。这一点正好对应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的“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结合我的理解,平均数统计方面的概念性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为什么要学势的一个统计量,也就是说,它可以作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由此可见,平均数因为其统计意义的丰富性,所以对于它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从教材看,我们只是用两个课时初步认识了平均数之后,就没有再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加深理解的机会。特别是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方面,还缺乏得较多。基于以上两点,我在本单元教学内容中增加了一节认识平均数的拓展课,旨在通过设计与大概念相呼应、具有1/2挑战性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和驱动性问题,打通学校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路径,进而拓宽学生对该统计量的认识,促进知识向素养的转化。2.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平均数的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数感,培养数据分析观念,通过课堂对话、合作讨论提升与人交往、敢于思辨、善于【教学片段1】前置项目化学习,感悟平均数的作用师:我们先看任务二。这里提到了国家的一个政策规定。大家读一读(学生齐生1:上学前的儿童。生2:小学一年级都还没上的儿童。师:这个规定的意思是:6岁之前的儿童免票,6岁之后就不能免票了。那我们需要翔实的背景资料与相关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难以达到。我通过调查单的形式,结合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前调查数据、查找资料,为课堂讨论充实内容,避从收到的调查单看,仅是文中“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这一句,四师:我们先4人一小组,交流调查单中的任务二的2个问题,看能不能在组内统3/2一意见,然后再在班级汇报。(小组交流后)师:马鞍山乘坐公交,身高多少可以免票?生1:1.35米以下免票。生2:1.3米以下免票。生3:1.3米免票。师(出示课件):马鞍山的公交免票线就是1.30米。表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得生1:可能是通过计算全国6岁儿童身高的平均值,得出1.3米的身高免票。生2: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儿童个子也高了。师:你的意思是,儿童身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所以定为1.30米。那为什么不定更高一点的1.40米,1.50米呢?所以这里是不是还要关注儿童身高的具生3:因为1.3米以下可以坐在大人腿上,不用占座位,所以可以免票。1.3米生4:我不同意。上面说了,是“学龄前儿童免费乘车”。现在定为130厘米,所以没上小学的不到130厘米,上了小学就比1.3米高了,就不能免票了。师:你是想说,这个标准是应该和6岁儿童的身高有关,是吗?(生4点头表示认可)师:4名同学发表了意见,你们现在认为免票线的制定应该和什么有关?生(齐):6岁儿童的平均身高。师:看来大家同意生1的意见。那怎样能得到身高的平均数呢?(教师形成板书:测量6岁儿童身高平均身高制定免票线)师:既然要先测量6岁儿童的身高,那是不是要像刚才生1说的,量出全国所有6岁儿童的身高?生1:不是的。只要找2个人量出身高,然后算出平均数就行了。生2:它说是“马鞍山市公交车“,所以我认为只要在马鞍山找儿童。不能只找2个,2个太少了,要找一个有代表性的数字,比如整十整百数。我觉得应该找10师:生2发言有2层意思。首先,我们不需要在全国找,只要在马鞍山找儿童师:他第2点说到找2个人太少了,需要找整十整百个,并建议是10个。他这一点感觉很好。确实,我们不需要找出所有马鞍山的6岁儿童,只要找出一部分就可以了,而且用整十整百数好计算。不过,十个也少了,具体找出多少儿童,这在生3:老师,我有补充。不能光找高的或者只找矮的,而是都要找一点。师:是的,在挑选这些儿童时我们必须是随机去选,这样算出来的平均数才有【思考】根据收回的调查单统计,任务二的两个问题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2.6%和13.2%。可以看出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生看似十分熟悉,但对数并不关注,更不用说其产生的背景与缘由。特别是对第二个问题,能站起来发言的同学是觉得自己的答案还有点道理,其他一些学生的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离题甚远,更有4个同学此问空着未写。我想,可能由于平时接触到的平均数问题或直接给出数据,或人为编造,学生极少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所以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比较淡薄。当熟悉的、现实的统计题材呈现在面前时,大多数学生只是做出随意性的经验判断。(尽管我对孩子的薄弱的统计能力已有心理准备,但当生1说只要收集两个人的身高算平均数时,我还是吃了一惊。)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还是有些学生具备初步的统计思想,知道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抽样收集数据。他们的发言让其他学生感悟到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获得了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片段2】师(课件出示任务一):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没办法在全市范围选6岁儿童,所以老师让生1:我量的是我妹妹的身高。她1.24米。生2:我妈妈好朋友家的小孩是上大班,他1.18米。生3:我弟弟身高1.2米。生4:我量得的是1.22米。生5:1.25米生6:1.15米。师:班级这6名同学能保证自己调查的是大班孩子的真实身高,给他们点赞。身高测量出来生1:把这些数加起来再除以6。教师用EXCEL表格计算出平均身高,约为1.21米。7/2师:看到同学和老师调查计算出的平均身高,再看看公交身高免票线,你有什么想说的?。生1:我们算出的平均身高和老师调查算出来的不一样,但比较接近。生2:因为算的都是6岁儿童的平均身高,所以数字接近。生3:我们算出的平均身高是1.21米、1.25米,为什么公交免票身高是1.30米?生4:我觉得这是约出来的,约到了十分位。我知道以前的免票线是1.2米,现在是1.3米,师:你的意思就是相关部门将平均身高保留到十分位,取了一个近似数,是吧?(生4表示同意)大家看,假如全市6岁儿童平均身高就是125厘米,我们把免票线定在125厘米这里,那就只滿足了低于125厘米的人,但决策者们还想往后放一放,这样会让更多的6岁前的小朋友能生1:现在我知道为什么免票线比平均身高放宽一点,这样就能让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儿童享生2:老师测量调查的平均身高是1.25米,那马鞍山的6岁兒童平均身高很可能也是1.25米,四舍五入就是1.3米。生3:我想问,为什么不能再多放一点呢?生4:我来解答他的问题。如果再多放一点,那就有好多比6岁大的小孩也能免票了,就影师:到底放多少,这在统计学上也是很有讲究的,也和当时的【思考】为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进而彰显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我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再求平均数的任务。接着又出示教师自己调查的某个幼儿园大班儿童平均身高。师生一同收集数据的环节渗透了统计的意识和抽样的思想。当看到平均身高和免票线两个数据并不一致时,学生尝试运用平均数这一统计量去思考,在不断对话、质疑中体会到免票线的制定涉及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等专业的统计知识,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价值所在,并发展了数据分【教学片段3】丰富项目化学习素材,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我国6岁儿童平均身高1:1988年身高免票线是1.1米,为什么到2009年变成里1.2米?生2:这是因为免票身高比平均身高往后放了一点。我们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所以到2009年就多放了一点。生3:我有补充。主要是因为6岁儿童的平均身高在不断提高,所以免票线就提师:生3能将表1表2对照,一起分析,说得很有道理。生4:以前我们国家和日本打仗,经济落后,1995年以前吃的很差,所以身高很低。后来身高才越来越高。1988年在1995年之前,可能当时平均身高只有1.11、1.12米,约等于1.1米,所以就是1.1米的免票线。到了2009年,那时平均身高应该在1.18米到1.23米之间,可能是1.21米、1.22米,他就取了1.2米这个近似数。师:平均身高在逐年增长,身高免票线也在不断提高,那是不是免票线很合理?生(纷纷点头):合理。生1:2005年这一年合理。这一年平均身高是1.18米,但免票线还是1.1米。师:确实。所以总体上看免票线合理,但有些年份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有关免【思考】基于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和能力,我没有局限于“马鞍山公交免票线”这一个问题,而是补充更多元的情境素材,紧扣平均数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投入到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展开针对性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感悟平均数的价值,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其对平均数我的体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作为“平均数”这一单元研究的大概念,是我进行单元整体教学10/2设计的灵魂,也是学生实现结构化学习的关键。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