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河源市通衢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
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
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用于分离
A.苯和水B.澳苯和苯C.食盐水和泥沙D.硝酸钾和硫酸钠
参考答案:
B
烧酒的制造工艺属于蒸镭。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用分液法,故A错误;澳苯和苯用蒸
储法分离,故B正确;食盐水和泥沙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硝酸钾和硫酸钠用结
晶法分离,故D错误。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参考答案:
B
3.现代科技将2。984Po涂于飞机表面,可以吸收和屏蔽雷达波和红外线辐射,从而达到隐形
目的.下面列出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的数据正确的是()
A.41B.84C.125D.209
参考答案:
A
【分析】
2%4P。核内质子数是84,质量数是209,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详解】2。984Po核内质子数是84,质量数是209,中子数=209-84=125;核外电子数=质子
数=84,所以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41。故选A。
4.下列关于Na2O和Na2O2叙述正确的是()
A.都为白色固体
B.都为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NaOH
C.都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
D.向Na2O和Na2O2固体中分别加水再滴加酚酬最终溶液都为红色
参考答案:
C
略
5.科学家于2000年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元素符号Lv).有关新质量数为293的Lv原
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质子数116
B.中子数177
C.电子数116
D.该原子可表示为::3LV
参考答案:
D
【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
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原子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结合
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解答.
【解答】解:116号元素Lv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116,该元素的中子数=质
量数-质子数=293-116=177,故A、B、C正确;
D.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该元素的质量数为293,其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ii6293Lv,故D错误;
故选D.
6.工业上用固体硫酸亚铁制取颜料铁红(FezCh),反应原理是:2FeSO4^-Fe2O3+
SO2T+SO3T,某学生欲检验该反应所产生的气态物质,他依次将气体通过盛有(I)BaCl2
溶液、(II)x溶液、(III)NaOH溶液的三个装置。则下列对该方案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
A.(I)中会生成BaSCh、BaSC)4两种沉淀
B.可将(I)中的BaCb溶液改为Ba(NCh)2溶液
C.(III)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SO2气体
D.(II)所盛x应为品红溶液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工业上用固体硫酸亚铁制取颜料铁红(Fe2O3),反应原理是:
2FeSO4-A-Fe2O3+SO2?+SO3t,某学生欲检验该反应所产生的气态物质,他依次将气体通
过盛有(I)BaCb溶液,其作用是出去气体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不能将其换成硝酸银,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验证生成的气体物质。(II)x溶液其作用是检验气体是不是除
干净了、(HDNaOH溶液,其作用是尾气处理。所以(II)所盛x应为品红溶液,故选
Do
277
7.放射性元素n2Cn的一个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相同的粒子)后,得到
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镶(Fm)的含153个中子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
A.每次衰变都放出2He
B.每次衰变都放出T
C.^iooFm只是元素镣的一个原子,153不代表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77
D.112Cn经过3次这样的衰变是得不到镶原子的,产生的是Cn的同位素原子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经过6次衰变得到三'历”号元素,每次放出相同的粒子,所以每次衰变
放出的粒子是;%。153是Fm的中子数不是质量数,所以应表示为历”而不是
;浙。三口汕经过3次衰变后,虽然得到的不是镶原子,但由于质子数发生改变也得不
到Uub的同位素。答案选A。
8.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H:N:H
A.Mg2+B.S2-C.H:ClD.H
参考答案:
A
【考点】电子式.
【分析】A、镁离子是简单的阳离子,电子式是其离子符号本身;
B、阴离子的电子式在书写时应标注出最外层电子,且用中括号括起来,并标上所带的负
电荷;
C、氢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HC1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
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而成的共价化合物;
D、氨气有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分别共用1对电子形成.
【解答】解:A、镁离子是简单的阳离子,电子式是其离子符号本身,故镁离子的电子式
即为Mg2+,故A正确;
B、硫离子为阴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必须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硫离子的电子式
C、HC1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而成的共价化合物其电
••
H:C1*
子式为••,故C错误;
H«N••«H
D、氨气有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分别共用1对电子形成,电子式为H,故D错
误.
故选A.
9.在蒸储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
B.蒸僧结束时,先停止通冷却水,再熄灭酒精灯
C.冷水从冷凝管的下口入,上口出
D.收集冷凝水时,应弃去开始蒸储出的部分
参考答案:
B
略
10.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管壁上沾附有MnO2,除去沾附的MnO2可用的试剂
是()
A.蒸储水B.氢氧化钾溶液C.稀盐酸D.热的浓盐酸
参考答案:
D
略
11.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Na?。?和CO?B.Na和GC.NaOH和CO?D.C和0?
参考答案:
A
12.在制蒸储水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储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储烧瓶自来水中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入,上口流出
D.实验开始时,先接通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蒸储烧瓶
参考答案:
B
略
13.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淀粉溶液和食盐溶液B.CC14和水C.乙烷和乙烯D.乙酸
和乙醇
参考答案:
B
略
14.直接提供电能的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中能提供电能的是()
A.Ba(OH)2・8H2。与NH4cl反应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C.灼热的炭与C02反应D.H2与C12燃烧反应
参考答案:
D
略
15.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
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
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化学不再需
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下列各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1)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B
装置制取氨气,则选用的药品是.
(2)收集干燥氨气时,选用的干燥剂是,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是.
(3)图a、b、c、d是某学生设计的收集气体的几种装置.其中不能用于收集NO?的
是;若用d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流向为(用序号说明).
(4)若用C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X可能是下列气体中
的,在d装置之后还应连接导管插入到盛某种液体的烧杯中,其目的
是.
①CO2②NO③CL④SO2⑤NH3.
参考答案:
(1)2NH4C1+Ca(OH)2=^=CaC12+2NH3T+2H2O;浓氨水与生石灰(或NaOH固
体);
(2)碱石灰(或生石灰);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无色酚酰试纸)置于试管口(或集
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变红),则氨气已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瓶口,若产
生白烟,则氨气已集满);
(3)be;②进①出;
(4)③④;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考点】实验装置综合;氨的实验室制法;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分析】(1)实验室用氯化镂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若用B装置制取氨
气,利用了氨气易挥发的性质;
(2)氨水成碱性,应用碱性干燥剂干燥氨气,可用酚SU式纸或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氨气;
(3)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易与水反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4)若用C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气体.
【解答】解:(1)实验室用氯化核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方程式为
A
2NH4C1+Ca(OH)2CaC12+2NH3T+2H2O,若用B装置制取氨气,利用了氨气易挥
发的性质,一般可用浓氨水与生石灰(或NaOH固体),生石灰、氢氧化钠吸水,并放出
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生成,
故答案为:2NH4C1+Ca(OH)2=^=CaC12+2NH3f+2H2O;浓氨水与生石灰(或NaOH
固体);
(2)氨水成碱性,应用碱性干燥剂干燥氨气,一般可用碱石灰(或生石灰),检验氨气
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无色酚儆试纸)置于试管口(或集气瓶
口),若试纸变蓝(变红),则氨气已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瓶口,若产生白
烟,则氨气已集满),
故答案为:碱石灰(或生石灰);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无色酚献试纸)置于试管口
(或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变红),则氨气已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瓶
口,若产生白烟,则氨气已集满);
(3)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易与水反应,be不能用于收集二氧化氮,氨气的密度比空
气小,若用d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流向为②进①出,
故答案为:be;②进①出;
(4)若用C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且用固体和液
体或者液体与液体反应,可用于制备氯气,二氧化硫等,气体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应有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③④;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某有机物含C、H、0三种元素,已知该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比密度
的23倍,4.6克的该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并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浓硫酸中,浓
硫酸增重&8克,再通入石灰水中时,石灰水增重5.4克,且知该物质不能与金属
钠反应,试通过计算写出该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C2H6。CH3-O-CH3
略
18.现有300mLMgCb溶液,密度为1.18g/cm3,其中Mg?+的质量分数为5.1%。
(1)求该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向其中加入200mL5moi/L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求溶液中Mg?+的物质的量浓度
o(溶液混合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
(1)1.5mol(2)0.5mol/L
【分析】
m
⑴根据m(Mg2+)=m(溶液)x(»(Mg2+)计算溶液中镁离子质量,再根据n=兄计算n(Mg2+),据
此分析解答;
(2)混合后溶液为氯化镁与氯化钠溶液,根据电荷守恒有c(C1)=2c(Mg2+)+c(Na+),根据稀释
定律计算混合后溶液中氯离子和钠离子的浓度,再分析计算。
【详解】(1)m(Mg2+)=m(溶液)x(o(Mg2+)=300mLx1.18g/mLx5.1%=354x5.1%g,故溶液中
354*5.1%g177x5.1%
n(Mg2+)=24gmol=12mob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C「
177x5.1%
)=2n(Mg2+)=2x12mol=1.5mol,故答案为:1.5mol;
1.5mol
(2)混合后溶液中n(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置考试
- 渣池施工方案
- 2025年安全生产考试题库(行业安全规范)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历年真题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统计质量管理与大数据分析试题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卷:英语跨文化交际基础篇试题
- 2025年大学辅导员教育心理专项招聘考试真题与模拟试题卷
-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文学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试题
- 2025年摄影师职业技能鉴定试卷:摄影技巧与后期处理综合测试试题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消防标准化建设)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设施设计试题
- 202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卷(词汇拓展运用)-听力理解题
- 广告投放预算分配情况统计表(按预算项目)
- 2025年高考预测猜题 化学 信息必刷卷01(新高考 通 用)(解析版)
- 压疮的六个分期及护理措施
- 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圆和扇形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辽宁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30-提前介入在建高铁的实践与思考5则范文
- 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 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分析课件
- 慢性肾病5期护理查房
- 2025版矿山安全生产责任承包协议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