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凤凰中学高三语文适应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凤凰中学高三语文适应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凤凰中学高三语文适应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凤凰中学高三语文适应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凤凰中学高三语文适应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潮州市凤凰中学高一语文适应性联考试

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本大题4小题,共14分。

这不是一篇文艺批评,而是文艺批评史上一个问题的澄清。它并不对中国旧诗和旧画

试作任何估价,而只阐明中国传统批评对于诗和画的比较估价。

当然,文艺批评史很可能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学者们要集中心力,保卫专题研

究的纯粹性,把批评史上涉及的文艺作品,也作为干扰物而排除,不去理会,也不能鉴

别。不过,批评史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批评。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也该

知道他那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也是当时

一种文艺风气的表示。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

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与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

围。就是抗拒或背弃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

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反其道以行也是一种模仿”;

圣佩韦也说,尽管一个人要推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仍然和他接触,而且接触得很着实。所

以,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而从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我们阅读当

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就容

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怎么一回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

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

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必然和当然。传统也有弹性,因而不得不

变,不断的相机破例,实际上做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批评史上这类权宜应变

的现象,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

的机会主义。它一方面把规律定的严,抑遏新风气的产生;而另一方面把规律解释得宽,

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位摇动。它也颇有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那种

味道。传统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愈迫切。于是不再能委曲求全,旧传

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表现。它一方面强调自

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

可,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要把新兴的长篇散

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圣佩韦认为当时法国的浪漫诗派蜕变于法国十六世纪的

诗歌。中国也常有相类似的努力。明清批评家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

《史记》挂钩;我们自己学生时代就看到提倡‘'中国文学改良”的学者煞费心机写了上溯

古代的《中国白话文学史》,又看到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

安”、“竟陵”两派。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仿佛野孩子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

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祖宗,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

的天真转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法;它也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

增添新价值。

(本文节选自钱钟书《七缀集》中的《中国诗与中国画》)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

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文艺风气对一个艺术家影响深远,既给与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

B.某一时代人所信奉的理论,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的标准,提出的要求,往往

能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决定其作品的价值。

C.传统就是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变动的一时期的风气。

D.传统实际上做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

经”。

E.向古代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

13.下列对文艺批评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艺批评史要想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学者们必须集中心力,保卫专题研究的纯

粹性。

B.文艺批评史研究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批评。

C.文艺批评史上涉及的文艺作品,应作为干扰物而排除,不去理会,也不能鉴别。

D.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源自于艺术家所处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

14.如何理解文章中“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的含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文意,请回答“传统”是如何演变为“新风气的代兴”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5分,选对1个2分,选对两个5分)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BC【简析】B项中“往往能决定其作品的价值”原文无此意,属于无中生

有。C项属于曲解文意,原文说“没有根本的变动”。

13.(3分)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A【简析】原文“文艺批评史很可能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在A项中表

述为“文艺批评史要想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属于曲解文意,后面的陈述又属强加

条件。

14.(3分)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

答案:①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

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与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

②就是抗拒或背弃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

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学]).科.

网Z.X.X.K]

15.(3分)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答案:①事物的演化迫使传统以变应变;②传统须作出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③

传统为免于因对抗而地位动摇,把规律解释放宽,以收容新风气;④新风气的代兴,一方

面强调与原有传统立异,但也要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②③点可能会有学生归并为1

点,如再另外列举“传统欲久,妥协愈多,欲不肯变,新风气不能委曲求全,与之破裂”

也得分)

2.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

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

2016年增长1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

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

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

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

付看齐。

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

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

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万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

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

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

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

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

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事,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

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

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移动支付使用场景

移动支付使用场景

材料三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

90后80后70后60后

易受骗

★★★★★★★★★★

指数

受损金国晶晶

S区1矗

额鬲

采取止

金金回

损措施aaa1a

报案比

例©

购买账

户安全险口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材料四

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

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

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

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

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

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

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

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该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使手机闪付获得

国内外手机生产商的高度认可,也让手机闪付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

B.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是传统密码验

证方式和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的主要原因。

C.90后、80后打车、叫外卖,70后买电影票、发红包,60后资金转账,手机支付改变

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D.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比

例占总消费的9成左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移动支付比例迅速上升的原因,材料二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

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及原因。

B.90后收入情况虽然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

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说明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C.材料三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损失后,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

段,因而,50岁以上的人群中遭骗后,追回损失可能性最小。

D.由于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

用,2017年遭遇诈骗后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

6.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移动支付用户怎样避免遭受诈骗减少损失。

参考答案:

4.D5.A

6.方法:①在安全的网络下使用移动支付,设置安全的支付密码,不要泄露自己的金融

账号及银行卡号。②增强防范意识,不贪占小便宜,不随意扫描二维码,为自己的支付账

户购买安全险。③遭受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和第三方挂失,将损失儿率降到最低。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D项,“80后和

90后这两个群体”错误,选项范围扩大,由材料二第1段“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

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可知,是

“80、90后男性群体”,不是“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相

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

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材料二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在移动支

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及原因”错误,选项理解错误,材料二第1段说“80、90后男性群体

对其增长贡献最大”;第2段说“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

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年轻群体在移动支

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图表显示的事“移动支付使用场景”。因此,材料二没有

分析''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原因”,只是概括了贡献。故选

A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

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

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

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

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

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本题要求

简要分析移动支付用户避免遭受诈骗减少损失的办法。由材料四第1段“90后人群在使用

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

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可知,需要“设置安全的支付密码,

不要泄露自己的金融账号及银行卡号”。由材料四第2段“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

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

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和第3段“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

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可知,需要“增强防范

意识”。由材料四第4段“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可

知,应“尽量减少损失”。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

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

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

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

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

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在此基础上严格排查四

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3.作家许行被尊为小小说魁星,获得“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他的许多小小

说,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被选入多种大、中学教材。《立正》是其中最

负盛名的代表作。有的读者甚至赞叹:《立正》登上了中国小小说的制高点,一篇

《立正》,足以不朽。阅读这篇小说,完成11〜14题。(22分)

立正

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来了个立

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趣越。并且高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

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

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

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

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

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

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

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

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

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

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

人吗?”

嘀!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一一”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

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

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

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

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

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

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3

期)

11、小说情节曲折有致,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请结合作品,以“连长”的

“立正”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4分)

1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概述之。(6分)

13、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精彩,品味下面两段话,简析其描写类型和表达作

用。(6分)

(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3分)

(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

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3分)

14.关于d%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控诉国民党所谡的军纪对人迫害和摧残,有人认为

是批判“文革”中极左3g线和行海你是怎样理解的?它是否还有受深的内涵?请结合小

说内容试加探究.(Q分)

参考答案:

11、不立正一一被迫立正一一不想立正却立正一一因立正被打断腿一一轮椅上

依旧立正。

12、(6分)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

了(或“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之类的话语)。(2分)给读者亲切、

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分)“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

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考。(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该题要求

分析“我”在小说中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这也是常

规的题目,做过小说训练的考生都很熟悉,而且答案也较为“套路”化。但本小说

的“我”不仅仅是线索,而且是见证人和思考者,这一点也要考虑到。

13、((1)外貌描写。(1分)表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改变人的容貌,为

结尾描写“立正”这一不变细节做铺垫。揭示了一个人的习惯难以改变。(2

分)(或表现了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给1分)

(2)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1分)揭示了立正已成为一种深入主人公骨髓

的本能反应,突现了人物性格,深化(升华)了小说的主题。(2分)

(如描写类型答“动作描写”也可得1分,但理由的阐述要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和“体会重要语

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小说通篇运用的是简短而生动

的对话描写,给人观感上强烈的冲击。题目选取两个小片段来赏析,考生第一要注

意“描写类型”,这是一个定位。小说的描写有其文本特点(如人物描写、环境描

写),考生应该有这样的知识储备。第(2)题准确的定位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

与动作描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分类,细节的描写可是一个动作的细节,要注意区

分。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你给我一个细节,我就给你一个

长篇。本小说就是扣住“立正”这个细节来展开的。

14、示例一:题中所给的两种理解都属于小说主旨内涵,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

解。(2分)国民党被俘连长悲剧的根源是专制统治。(2分)“蒋介石”三个字

只是专制统治的代名词,是专制统治严重扭曲了这个小人物的灵魂,造就了他的悲

剧,而文革时期“四人帮”之流的专制统治更加深了他的悲剧。(2分)这个形象

告诉人们:只有彻底铲除封建专制统治,以人为本,实行民主自由,才能避免这种

悲剧的重演。(2分)

示例二:小说并非简单地针硬国民党及“文革”中的红卫兵。(2分)“立正”,

是主人公为生存环境所迫而所作的本能的生存选择。其实,主人公身上并没有鲜明

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或信仰问题,重要的是适应生存环境。(2)在疯狂的病态

的年代,人有时不得不通过改造自己,甚至扭曲自己,摧残自己,以自污的行为来

适应环境。(2分)个人的悲剧,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

剧。(2分)

(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即使言之成理给分也不应该

超过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和“从不同的角度和

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作出评价”等能力。这是一道对小说主旨进行探究的试题。我们给出了两个答案示

例,示例一是从“立正”动作的施加方的角度切入的,分析了专制主义的危害;示

例二是从“立正”动作的承受方的角度切入的,分析了主人公不得不改变自己来适

应那个病态社会的要求的悲剧性,最后还是回到对社会制度层面的思考上来:“正

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

后面有个说明,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得分不高。这

是涉及对小说主旨的准确把握的问题。我们认为该小说重点不是在揭示人性的丑恶

或奴性的。只要是了解我们中国历史的人,在读罢这篇小小说的时候,都会在灵魂

上受到震动。作者当然不仅仅以一个国民党连长简单的习惯性动作为描摹动机,他

真正想要你震撼的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怎样强烈地加之于人性之上。在这重含义上,

人抑或人性是很弱势很被动的个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⑴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

降根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

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

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

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

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

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

沛公不为秦王。

《史记高祖本圮》

(2)居奴日.二羽引具曲■底,但,东秦除王子要.戊秦言宜.火三月不灭1收其贷父如t

看东.人或说事工日:“美中隙山河地肥优,可那以方王见豪才智以境或破.又心

杯W软东铮.R:・富者不悟收g.如衣绣衣■行.诧如之寿!.说者R:■人士复人沐•而近耳.

果慧・"项王闻之.更说者.

岁工、庖增凝*公之看天下,业已请鳏,又熟我的,恐法候娱之.乃阴谋国:“已、无道

险.妻之武人青田同•“乃0:•巳、同亦美中也乜”故史淖公为汉壬,王巳、同.汉中,邨

南郊.而三分关中,王鑫降哥以距塞汉王•••…或王©立为西夏市王,王M.郝龙城.

双之九今《9月,法帙名戏下,各就国・外之方•义♦长度维义♦行,其“史和和育

«.乃阴全询山、14江王含东之江中.《史忆•事羽本圮》

5.解释下列加点的含义(6分,每小题1分)

⑴还军霸上()(2)入关者王之()

⑶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⑷沛公又让不受()

⑸如衣绣夜行()(6)又恶负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沛公得人心和项羽失人心做法的一组是(3分)

A.①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②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B.①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C.①沛公又让不受,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②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O

D.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②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对子婴比较宽容大度,与后来项羽的做法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B.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并烹杀了劝阻的人,说明作者赞赏他是一

个看重故乡的富有情义的人。

C.项羽和范增密谋后立沛公为汉王,说明从"鸿门宴"到目前,范增是很受项羽信

任和器重的人。

D.这两段文字说明了刘邦和项羽得失天下的一个原因:人心向背。其中暗含着对

项羽的批评。

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此题答在答题卡的C区中)

(1)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

(3)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

参考答案:

5.(6分)(1)驻军(2)使之为王(3)福芳(4)谦让<5>穿衣<6)违约6c

7B

.&(6分)⑴我到这里来的原因,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所以有

所)

(2)让使者4巴义帝迁徙到长沙郡县去。使者催促义帝起程。(便趣)

⑶现在听说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悬赏将军的首级你将怎么办?(购介

词结杓句式)

译文(1)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

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i,纸)道旁投降。将

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

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

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

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

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

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

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

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

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

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

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

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

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2)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

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

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

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

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禄猴戴了人的

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项王、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然而鸿门之会已经和解了,又不乐意违背当初的约

定,怕诸侯背叛,于是暗中谋划道:"巴、蜀两郡道路险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居住在蜀

地。"又说:"巴、蜀也算关中的地盘。"因此就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

都南郑。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项王自立为西

楚霸王,统治九个郡,建都彭城。

汉元年(前206)四月,诸侯受封已毕,在大将军的旗帜下罢兵,分别前往各自的封

国。项王出了函谷关,来到自己的封国,派人去让义帝迁都,说:"古时候帝王拥有的土

地是纵横各千里,而且一定要居住在河流的上游。”让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chen,

琛)县去。使者催促义帝起程,左右群臣渐渐叛离了他,项王于是秘密派衡山王、临江王

把义帝截杀于大江之中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

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

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仓縻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

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

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

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

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

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

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睥。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

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一一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

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节选自《杨烈妇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盗:侵袭

B.众皆泣,许之。乃徇日徇:发誓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固:坚持

D.侃遂忍之,复登睥碑:城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力不足,死焉,职也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B.①众皆泣,许之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C.①率其徒将超城而下②图穷而匕首见

D.①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②吾其还也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

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集来的项城吏人与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拼死而战,不做叛

军的俘虏。

C.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

项城得以保全。

D.李侃带领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宁愿战

死决不投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参考答案:

9、B(徇:向大家宣布)

10、D(D其:①表推断,译为“看来”,②表商量,译为“还是"。A焉:兼词,“于

之。B之:代词。“许之”代拼死守城之事,“为之”代张良所说之事。C而:连词,表

承接关系)

11、A(③和(6)不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

12、C(“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于文无据)

13、(1)译为:县令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这样,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免去职务离开;

不像当地的官吏百姓那样。(采点给分。诚:诚然、当然;虽然:即使这样;罢去:免去

职务离开;若……然:像……那样。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2)杨氏召集了几百人,李侃率领他们登城防守;杨氏亲自为他们烧饭来给他们吃,不

论年长年轻,全部都有份,并且分得很公平。(采点给分。得:召集,招募;乘城:登城

防守;爨以食之:烧饭来给他们吃;周而均:全部有份且公平。每点1分,句意1分,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9.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0.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

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但

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参考答案:

8.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9.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

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

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

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

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10.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1)谁会相信呢,如今,她却静静地躺在那棵三月雪下,歌声、笑声永远

地了。

(2)他俩的误会终于To

(3)多少天来,他满心的疑虑终于To

(4)小船渐渐地________在浩渺的烟波里。

A.消失消释消释消逝B.消逝消释消

释消失

C.消失消释消逝消释D.消逝消失消

释消释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消逝”,慢慢逝去,不再存在,多指声音、时间

等;“消释”,消除,处理,解除,消融;“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

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第一句中,句中说“她静静地躺在那棵三月雪下”,“歌

声、笑声”永远不在了,从适用对象的角度来看,此处形容“声音”,应使用“消逝”,

排除AC两项。第二句中,这一句是说两人之间的误会消除了,应使用“消释”。第三句

中,说疑虑没有了,应使用“消释”。第四句是说小船渐渐远了,看不见了,应使用“消

失”。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

作区别。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

上的搭配。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8.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标,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体标志(不包含文字),请对其构成进

行说明并诠释其创意。

参考答案:

①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②标识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

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表

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中国丰富

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

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

试题分析:

作答此类题注意把握图案中的相关内容,比如变形的字母、汉字、数字以及变形的实物

等,然后分析这些内容与徽标的使用对象、场合、表达的主题等的关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项羽本纪》描写了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

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

,范增无奈的心情。

参考答案:

刘邦圆滑的表演张良机智的安排樊哙忠勇的行为

10.下面是某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怡当,请找出并作

修改。

尊敬的家长:

您们好!为了加强家校沟通,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推进素质教育,安全教育、行

为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我校将于2018年12月29日上午9:00在各班教室开展围绕“家

校牵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各位家长不得迟到或缺席,孩子

们的成长需要您的掌声,孩子们的欢乐将与您一块儿分享。我们真诚地相邀您莅临我校指

导工作。

xx中学

2018年12月18日

参考答案:

示例:①“您们”改为“您”或“你们”;②“围绕……为主题”改为“以……为主题”;③“不得”

改为“请勿”;④“一块儿”改为“一同”;⑤“相邀”改为“邀请”。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考点。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问题:对话的双方以

及其地位身份的差距、说话的场合情境等。语言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

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

体、分寸得当、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题干中说

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考生可有目的地从搭配不当、歧义、不合逻辑等角度

去分析。“您们”不符合语言习惯,改为“您”或“你们”;"围绕……为主题”结构混

乱,句式杂糅,改为“以……为主题”;“不得”语气生硬,改为“请勿”;“一块儿”

太口语化,改为“一同”;“相邀”是“互相邀请”,不符合语境,改为“邀请”。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一,恰

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

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

面语和口语。书面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

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

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

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同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

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阅读下面文字,从材料内含的丰富意蕴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字数不少于800字。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

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

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闲,兴起之

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

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

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人们向你跪

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