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探究-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_第1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探究-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_第2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探究-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_第3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探究-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_第4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探究-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跳出将课堂限制在教室内的局限性,充分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体系,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将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广泛的知识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时代品位的学习方式,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的开端,是学生今后深入学习汉语的基础。在此阶段开展有效的综合性语文学习和教学活动,将对学生的语文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一、研读文本明确目标(一)教材内容分析《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描写老北京春节民俗的充满“京味”的散文,充分展现出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出作者对传统节日深厚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简练自然,流畅易懂,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传统民俗文化是对一个地区和民族生活的方式习惯以及当地文化特征的重要映射,是我国文化现代化理性探索和创造性发展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教师要以民俗文化为分析起点,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综合性探究能力。(二)教学对象分析小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很难通过材料自主进行全面而理智的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需要教师抓住重点,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具体情况展开规划,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资源的整合,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如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查找、合作整理有关春节的知识类信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1]。(三)教学目标分析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学会自主提取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并进一步深入课文文本阅读,分析和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学习文本的写作方法,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进一步提高文本的归纳与概括能力,总结内容的要点,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解。通过《北京的春节》文章的介绍,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感受传统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会事件的叙述方法,能运用文章中的技巧完整介绍一个传统节日。通过整合语文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广泛运用语言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分析教材巧切入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海洋里肆意畅游,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在《北京的春节》教材学习中,教师要探究文本中可以开展综合性教学的有效切入点,精心设计综合性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要素深入文本,提升能力。教学伊始,教师带领学生研读文本,一起探讨学习要点。如,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梳理文章脉络,浓缩课文内容,完成课文的初步学习,提升学生总结概括能力。腊月初旬:春节开头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囤年货腊月初九到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大人预备年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瓜过了二十三:大扫除,囤积食物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正月初六: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正月十五(元宵):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将时间、风俗、习惯一一对应梳理清晰,整篇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在进行文章结构的梳理时,除了采取统计图的形式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多样的手段完成任务。如使用折线图,以时间为主线,串联起整篇文章,或是制作条形图,分成衣、食、住、行四个板块,整理总结春节的习俗。用这样的形式,充分厘清文章脉络,从多角度切入串联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文本给出了丰富多样的春节习俗素材,教师应仔细研究文本内容,挖掘其中的学科素材并进行适当扩展,找出重要学习内容间的内在关联与结构,基于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学习活动。如,可以将班内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学生认领一个主题,小组内分工协作展开研究。如,第一小组研究新旧风俗的变革,通过翻阅书籍和查找资料,找出变化背后的原因。第二小组探究南北方节日美食的差异,如北方水饺多以羊肉、猪肉、大葱、韭菜为馅料,而南方则是虾仁与三鲜居多;北方多是下锅煮饺子,沥干水分盛入盘中,蘸取腊八醋、香油等佐料食用,南方则偏向于汤水随饺子一同盛出,直接加上调料。小组成员可以搜集资料,从气候环境、历史遗留等方面探究南北差异背后的成因。第三小组可以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邻里调查每家每户春节时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有的家庭喜欢提前在餐厅中预订年夜饭,一大家族在外面跨年;有的家庭则更倾向于一家人在家中共同度过难得时光;有的家庭菜的数目有讲究,荤菜素菜皆有一定比例,水饺出锅的时间也有一定讲究,有的还会在饺子中包上硬币,以特殊的饺子博取好彩头;有的家庭则更加注重家族团聚,菜色较为随意。小组成员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统计图表的方式,探究影响家庭过节方式的几大因素。如,素有传统的家族一般节日气氛较为浓厚,节日活动较为严苛繁杂;人口众多的家庭通常会选择在饭店预订菜品;较为年轻的家庭会选择更为随性舒适的过年方式,等等。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探究,提升学生查找与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2]。三、创设情境激思维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活动吸引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依托情境建设,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发展。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其结合自己家乡的春节,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老舍《北京的春节》一文的最大特点便是“京味十足”,具体表现在“吆喝”“杂拌儿”“一擦黑儿”“闲在”等韵味十足的词语中,儿化音的广泛使用更使得文章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仿佛是一位老友在与你对话。同时,这些带有“方言”意味的词汇的使用充分展现出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京味”的魅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结合家乡方言,介绍一种家乡美食。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把你介绍的美食带到班级中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在介绍前,要充分研读教材文本,思考老舍是如何巧妙将方言融入作品中,做到雅俗共赏,既接地气,又不会给外地读者造成误解。学生在写作时也要把握好方言使用的度,避免文章成为“四不像”。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老舍语言风格感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本感知水平,促进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在课文学习完成后,开展综合探究活动“我家的春节”,小组成员自行制作PPT,拍摄相关图片或录制视频,寻找合适的背景音乐,并选派负责人上台展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切入,分享春节时的独特生活。如,有的小组成员来自天南海北,每人收集起自家的特色年夜饭,汇聚成一张“春节美食图”;有的小组选定一个代表性地点,每天抽时间找同学前去拍摄,最后将一幅幅照片串联成动画,展示同一地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热闹、暂时沉寂、重迎喧嚣的整个过程,以此记录并展现春节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有的小组在中国地图上标注出各地独特的习俗文化,制作了一张“中国春节习俗图”;有的小组深入找寻街头巷尾传统小吃,仿照老舍文中的蜜供、杂拌儿、麦芽糖、江米糖等,用镜头记录下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用更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语言对传统民俗小吃一一进行介绍……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促进思维提升。四、学科融合促进阶学科整合一般来说是将两个或多个学科整合到一个课程中,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而优化整个课程体系。学科整合强调知识作为工具、媒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实践能力。在学科整合的综合模式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不错的教学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供生动直观的图像,创造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如,教师可以展示春节的相关纪录片,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搭配合适的图片,减轻学生理解压力,方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反映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线报纸等。学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检索服务功能收集、处理和交换相关信息,并进行调查学习,以获取知识并完成调查任务。在进行综合性探究时,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提升自己使用关键词检索并筛选有效资源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文本整合和概括能力,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种学科整合状态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探究能力。历史和语文密不可分,文史结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一代代的更迭和传统变革,春节的习俗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去询问家中长辈有关春节节日庆祝的故事,在忆苦思甜中感受我们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健全的价值观,达到在综合性学习中立德树人的目的[3]。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编撰传统民俗发展变革的编年史,探求传统民俗发展变化背后的故事。如,街头小吃吹糖人在前些年逐渐销声匿迹,木棍上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糖人难寻踪迹。现如今,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糖人再度出现,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焕发出全新的生机。新式糖人摒弃了原先糖人制作时嘴吹不卫生的情况,改由消费者在指导下自行吹制,干净卫生的同时也让消费者体验到吹糖人的乐趣,使吹糖文化再次发扬光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检索相关案例,在班内举行故事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