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1页
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2页
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3页
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4页
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论文摘要】政治心理学是研究政治学与心理学互动作用的交叉学科,国际上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20年代。然而,在我国,政治心理学仍然属于新兴学科,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理论研究和历史开展为两条线索,概述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等理论特征,总结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和困境,并提出政治心理学在我国开展的出路。【关键字】政治心理学综述困境和出路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政治心理学(politicalpsychology)是一门跨越政治学与心理学的学术领域,主要研究对象是个体政治心理和群体政治心理,目标是抽象出政治活动中的心理规律,以便预测政治行为。但该学科远非如此简单,事实上它几乎可以运用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范式来解释、说明和预测政治行为中深藏的心理规律。他不仅包括个体、群体的心理对政治的影响,也包括政治对个体及群体心理的作用,政治和心理在交互作用中共同呈现。作为一门学科,我们首先要澄清政治心理学的概念,虽然政治心理学落脚于心理学,但是其本质上是政治学的分支,并且为政治学效劳,心理学只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为政治学的研究提供辅助。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政治心理学”实际上应该被称为“心理政治学”,只是我们没有必要对学术界已经约定俗成的称呼而斤斤计较,就像在哥白尼之后,人们没有必要把“太阳从东方升起”改为“地球的东面转向面对太阳了”一样。但是厘清政治心理学的研究根底还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一〕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该学科体系必须面对的范围问题。这方面国内外学者尝试较多,典型的思考方向和观点有以下几个:美国心理学家斯通认为是基于个体之上的心理系统与政治系统间的交互关系;美国政治学家多伊认为基于个体与群体之上的心理系统和政治系统的交互关系;张清敏《国际政治心理学流派评析》一文中根据政治心理学的研究途径和侧重点,将这一学科划分为以精神分析为根底的心理分析学派、侧重政治领导人个性特征的个性学派以及重点分析研究对象认识和信息处理过程的认知学派。张清敏.国际政治心理学流派评析.国际政治科学.2008(3):71在美国心理学家孔特桑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政治行为和政治系统的影响;还有的强调考察心理环境对人的政治心理的影响等等,不一而足,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主要还是借鉴西方的理论内容。综合起来,政治心理学研究的是政治系统与心理系统的交互关系。具体的说,在政治系统内部,要研究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政治群体心理、有政治影响力的个人的心理、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心理系统内部,着重研究与政治因素相关的政治个体的心理想象〔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能力、政治人格等〕,政治群体心理想象〔主要探讨政治群体的含义、特征;政治群体的分类;;政治群体动力,如政治群体标准、政治群体压力、政治从众行为、政治群体凝聚力等;政治集群行为;民族政治心理等〕以及政治活动中的心理想象〔如政治传播心理、政治冲突心理、政治参与心理、政治决策心理、政治改革和开展心理等〕。然而,“政治心理学的核心问题研究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开展研究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季乃礼.政治心理学开展中需要澄清的几点问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第113页.张清敏.国际政治心理学流派评析.国际政治科学.2008(3):71季乃礼.政治心理学开展中需要澄清的几点问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第113页.〔二〕政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果说一门学科是一株不断成长中的幼苗,那么其研究方法那么是助其成为参天大树的浇灌之水,只有方法的源源不断的注入,这门学科才能保持开展的活力。政治心理学作为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研究方法上自然也贯穿了政治学和心理学各自常用的方法。在我国对政治学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标准研究方法,即马列主义关于阶级分析和人的本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一方面,阶级分析法实质上是经济分析法,即特定的经济群体在整个政治公共领域的不同经济地位具有不同的政治心理;另一方面,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概括为“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政治心理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表现在人的政治心理始终受社会关系的强烈影响和约束,在等级社会形态中,人的政治认知封闭、情感稳定、态度有的支持但更多的是反对等等;在平等占主导的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心理处于开放和互助的社会关系和环境中,更容易形成对政治的充分认知、亲近情感以及支持态度等等。心理学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经验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政治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理论的预设和结论都有赖于经验来证实或证伪。主要有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档案研究法等。政治心理学作为两种学科的交叉领域,既可以使用标准研究方法,也可以使用经验研究方法。不过两种方法的恰当结合,才能最好的促进政治心理学的开展。〔三〕政治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对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具有着理论和现实双重价值。就理论的价值而言,总体上可以说具有拓展心理学和政治学各自的研究领域、丰富各自的内容和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扩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价值。现实的价值更多的是应用方面的。政治心理学的对于中国的现实价值最全面的表述是:“(1)认识和把握人们的政治心理趋势,可为党和政府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并有助于将所制定的政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3)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改良、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4)对于如何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5)对于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管理和使用,健全、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干部制度也是有现实意义的”王科.政治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41。这一表述虽然是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刚刚起步阶段的总结,难免有时代的局限性,比方对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看法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已经被“利益冲突”替代,精神文明已经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代,但是其根本的价值意义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当代中国仍然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心理研究对党政政策、人民利益冲突与和谐、党内民主、思想先进性、干部制度等都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王科.政治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41政治心理学的产生和开展政治心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不是在我国产生的,虽然我国古代社会各派各家也都有许多政治心理思想的论述,但都是和其它思想融合在一起论述的。人们对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在本世纪,在国外产生的。接下来,笔者试着用表格的方式来梳理政治心理学开展的脉络,是为政治心理学大事年表。时间或时期代表人物或代表事件代表文献作品意义1908年G·沃勒斯〔英国〕《政治中的人性》这本书表示出了对政治中心理问题的极大兴趣,因而G·沃勒斯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心理学的创始人”。1925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查理·E·梅里亚姆《政治学的新特征》书中提出政治学的中心问题应该是政治行为,而人们的政治行为又反映着行为者特定的心理因素。因此,他主张在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政治学之间实行最大可能的协作,提倡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运用到政治学研究中去,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对政治过程、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心理进行详细调查和微观研究。这也是最早将心理学和政治学这两门学科联系起来进行的有很大影响力的研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梅里亚姆的学生〕哈罗德·D·拉斯韦尔《心理学与政治学》《世界政治与个人的不平安》(1935)《政治学:谁在何时以及如何得到什么?》(1936)、《权力和个性》(1946)等进一步开展了梅里亚姆的思想。拉斯韦尔也由于对政治心理卓越的奉献被认为是政治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美国奠基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艾克森、艾多尔诺等略大量心理学家从事政治心理学研究,他们用独特的方法使学科研究日趋成熟。1968美国政治科学协会成立了政治心理学分会略标志着政治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六十年代的政治心理学研究人员日益重视对心理的政治研究。〕1973克努森、《政治心理学手册》全面介绍政治心理学的学科研究范围,理论和研究方法。1974威廉·F·斯通《政治心理学》〔教科书〕标志着这一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1978.1国际政治心理学会〔简称ISPP)成立学会出版了两种政治心理学杂志:《政治心理学6》和《微观政治学》会员主要是心理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以及少量的对政治心理学感兴趣的政府官员,可见政治心理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和体系化。九十年代以来政治心理学的开展逐渐深入,大量的文献作品问世,杂志报刊等对政治心理学的关注加强,政治心理学呈现不断开展的态势。我国的政治心理学研究历史我国一直以来缺少对个人心理问题的关注,心理学的开展远远落后于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在我国亦年轻,主要结合了心理学和政治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的政治心理学更加显得不成熟。我国学者对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历史是比拟短的,我国学者对政治心理学的关注是从80年代开始。以下我们同样用大事年表的方式来梳理我国政治心理学开展的脉络。时间或时期代表人物或事件代表文献作品意义19841985《文摘》译载了美国学者多伊奇及其他学者的有关政治心理学研究的有关文章。1985年,斯通《政治行为手册》中撰写的《政治心理学》文章这些译载是为了读者了解该学科研究的现状,研究领域和方法论。1985吴开平《试论社会政治心理》从根本理论角度研讨了社会政治心理的含义、根本特征,政治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与制定政策之间的关系等假设干问题。1986蒋云根《一门有待开拓的新学科——政治心理学》、胡杰《政治心理学的历史、范围和方法》、袁振国、朱永新《政治心理学和心理政治学》、郑永年《浅谈当代西方政治心理学》、沈德灿《要重视对改革中心理因素的研究》我国学者开始以独立的态度审视国外学者的政治心理学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政治心理学研究开始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1987我国学者翻译出版了美国学者威廉·F·斯通的《政治心理学》一书。一时间,政治心理学变得热起来。80年代末,我国还有人对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等问题作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并将结果公布出版。1988-1991王科《政治心理学》〔1988〕朱永新《政治心理学》〔1990〕刘松阳《政治心理学》〔1991〕1992张明澍《中国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观、政治意识、参与行动、政治知识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1993刘崇顺、王铁《大潮下的情感波动》专门阐述社会改革大潮下的民众心理变化。1994上海复旦开展研究院《1993年中国开展报告》,报告中立文专门论及社会政治心理的变化情况首开大跨度评述国民政治心理之先河。1995董敏志《政治行为与人格》认为人格是个体或集团政治行为的心理根底,也是政治行为特征的内在根源;而个体或集团的政治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了人格的形成和开展,因此,从长远的效果看,政治行为理想的控制是人格的控制。1995复旦开展研究院《1994年中国开展报告》报告中专题分析了1994年中国政治社会化的问题。1996邱柏生《浅析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现状》回忆了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政治心理学在我国的开展状况。1999蒋云根《我国政治心理学在当前应该着重研究的假设干主题》指出了现今中国应当着重研究的政治心理学的几个方面。2001-2003叶笑云《浅论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2001〕、王荣科《中国社会传统政治心理探析》〔2001〕、王钢《试论大学生的政治心理与政治素质》〔2002〕、吴友发《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特征及其调适》〔2002〕、郭惠川《浅析我国现阶段农民的政治心理变化》〔2003〕等这阶段关于政治心理文章主题主要集中在研究农民、大学生的政治的心理,传统社会、转型社会的政治心理。2002王丽萍《人格与政治:政治心理学领域核心关系分析》继续从人格的角度研究其对政治过程的影响的研究。2004胡元梓《论中国实现有效治理的社会政治心理根底》指出,实现有效的治理,使之成为现代中国理想的政治模式,必须坚持协商主义、合作主义、妥协主义原那么,建设民主政治,奠定有效治理的社会政治心理根底。2005-2008朱斯琴《转型期我国领导者政治心理特征及优化》〔2005〕、吕普生《农民政治心理的变迁与基层民主政治的推进——基于传统与现代的视角》〔2006〕、韩广富《论贫困地区农民的政治心理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对策》〔2007〕、严国方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浅析及教育对策》〔2008〕等近几年政治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性越来越强,并更关注现实的应用。2008、2009年季乃礼《政治心理学的研究意义》〔2008〕季乃礼《政治心理学开展中需要澄清的几点问题》〔2009〕就政治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纠正。新时期的论著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2002年10月〕此书从微观层面(从关注人的意识、心理的作用以及人们认识政治现实时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对政治学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的研究综上表格,不难看出,我国政治心理学的研究仍然是初步的。迄今为止,全国尚无专门的研究机构,没有理论刊物,也没有召开过专门的学术研讨会,还没有特别注重心理学上的实证调查研究,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未融入政治学研究。此外,目前全国范围内有一些人员在缺乏相互联系的条件下进行独立研究,由于力量没有凝聚,研究问题没有集中,所以在近期内难以产生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根本上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国外资料介绍和国内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的层次。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困境有学者认为,我国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存在以下三个困境:李蓉蓉.试论政治心理学的困境和出路.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5):35李蓉蓉.试论政治心理学的困境和出路.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5):35(一)缺乏一个合理、科学的学科逻辑起点成为制约政治心理学开展的主要瓶颈从政治心理学学科建立之始,单纯从研究人性对政治活动的影响,到今天学界普遍达成共识::认为政治心理学是探讨政治过程与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西方政治心理学界都一直没有找到这门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而逻辑起点在科学的分类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的“第一概念”是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的建构根底。它的重要性主要表达在::第一,对每门学科逻辑起点的不同规定,决定了该学科理论体系性质的差异,也就表达出这门学科的研究界限和范围,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及其性质,不管理论层次上下与否,都源于一定的逻辑起点。第二,一门学科逻辑起点学与否,制约着学科理论体系的展开,并且直接关系到科学实践的成败无法确定一个合理、科学的逻辑起点是政治心理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就使得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缺乏合理、科学的逻辑起点也导致了政治心理学学科界限的模糊性。(二)学科研究中存在的针对性强而普遍性弱的现象成为政治心理学开展的桎梏从学科性质上讲,政治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必然要求它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针对性。独特性是政治心理学能在众多政治学分支学科中“独占鳌头”资本,同时,针对性那么一方面表达了政治心理学对所研究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深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研究地域和特定研究对象、事件的高度依赖,任何一项政治心理学研究都必须依托一个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或者特定的政治环境来进行。然而,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无疑都需要一定的普遍性作为其开展的根底和动力,尤其对于政治心理学这样的边缘性学科。要想在政治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它的作用和意义,开展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能够在自己独特的视角下研究政治社会的主要问题,成为“有用”的学科,这才是一门学科得以生存和开展的根本。但是,政治心理学由于过度依赖当时政治事件和现象从而出现了针对性强而普遍性缺乏的情况,研究者很难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其研究对象、研究地域以外的其他对象和地域中,建立一种相对普适的规律和理论。(三)研究内容的不均衡性也是影响政治心理学快速开展的因素之一综观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难发现,政治心理学在对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研究中,更多的内容集中在个体的范畴,群体和组织的研究涉及较少。另一个不均衡表现在对心理过程与政治过程相互作用的单方面研究较多,即更多的研究关注着心理因素对政治过程的影响,而政治系统如何影响人的心理的研究那么是弱项,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两者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四)研究方法上两种倾向的难以融合是制约政治心理学开展的又一问题由于政治心理学的边缘性和交叉性,使得从事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学者沿着两条理路在进行各自的研究。一种路径根本上是以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另一种路径是以心理学的定量研究进行,即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展开研究。政治学的研究理路大都是在思辨的范围中进行,学者们认为政治学注重了量化的研究,无法真实地反映政治学的特点,而心理学者也很难在一段时间内接受政治学纯粹定性的研究方式。问题的本质还在于政治学的政治心理学与心理学的政治心理学在各自的方法体系中都未能走得更远,关键是他们没有相应的内容体系支撑,远没有像社会心理学的开展那样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两种范式。五、构建我国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构建我国政治心理学体系是解决我国政治心理学当前的困境的根本出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政治心理学在众多政治学的分支中占有一席之地。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成将会使当今面临的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一〕构建政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那么:以下为张平、李静和胡利提出的原那么。1、综合性原那么政治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从学术上看,它融合了政治学、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其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单纯的心理学取向和政治学取向都不能表达政治心理学的本质。从多学科角度研究政治心理学才能使政治心理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备。2、外乡化原那么外乡化原那么要求我们在政治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中,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开展阶段出发思考问题。政治心理学的构建,要及时吸收外乡积累的思想材料和实践经验,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充分地借鉴和学习国外有关研究的一切优秀成果,将其吸收、消化并以民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从而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开展和政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3、系统性原那么系统性原那么要求政治心理学要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看待、研究各种政治心理现象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既要研究心理现象对政治活动的影响,也要探讨政治过程对心理现象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和解决各种复杂的政治心理问题,合力效应才能表达。4、开展性原那么随着时代的开展,政治心理学必须不断地更新、创造。这样,政治心理学才能经久不衰,永葆活力。同时,政治心理学也要有前瞻性,应该能够指导政治生活,预测各种政治变化,反映人们一般的政治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帮助各类政治个体、政治群体根据实践的需要控制政治心理现象,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开展。〔二〕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内容展望根据上述的构建原那么,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应该包括如下内容。1、政治心理学的根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政治心理学的涵义、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政治心理学的历史沿革等等。2、政治个体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政治认知——研究政治认知的涵义、种类;;政治认知的影响因素;政治归因〔如政治归因的含义,、政治归因的偏差和政治归因的个体差异等〕;政治情感——研究政治情感的涵义、种类、功能;政治情感的开展;;政治情感的调适,,如政治情感表达的功能和障碍,,政治情感疏离,,政治情感的管理等。政治动机——研究政治动机的涵义、性质和作用;;政治动机的有关理论;政治动机的种类,如政治成就动机,权力动机、政治交往动机等。政治能力——探讨政治能力的涵义、结构;;政治能力的个体差异;;政治能力的测评;政治能力的开展,如政治能力开展的一般趋势,政治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等。政治人格——探讨政治人格的含义和特征;政治人格的差异;政治人格的测评;;政治人格的培养,重点探讨政治人格的各种影响因素等。政治态度——研究政治态度的含义、构成、功能;政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政治态度的测量,如政治态度测量的性质,政治态度量表及其评价。3、政治群体心理现象政治群体心理现象主要探讨政治群体的含义、特征;政治群体的分类;政治群体动力,如政治群体标准、政治群体压力、政治从众行为、政治群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