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_第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_第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_第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_第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秋季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班语文在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了学

区同年级第一位的好成绩,实现了我向学生们提出的保住上学年年段过关考试学区

同年级第一位的学科奋斗目标。为了继续搞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争取本学期我班

语文成绩在上期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继续保住学区第一位,使大多数学生在各方面

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为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特制订本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从上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情况来看,由于老师重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和学习方法的辅导,学生们学习语文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特别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较快。大多

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较好,特别是何姝雯、潘文辉、冯良娟、周甜甜、潘志鹏等几位同学。但

也有几位同学平时学习态度特别端正,也非常努力,但学习效果不佳,在期末考试

中成绩不够理想,如周小娟、刘国、许锋铭、汪桂苹、刘秋霞、何明娟、李小宜等,

这几位同学如果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几位同学平时

学习不够努力,但期末考试发挥较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洪杨飞、母娟、母李

杰等,这几位同学如果学习态度再端正一些,也能取大更大的进步。

后进生汪琴、潘红、李明、母仕林、梁小虎、何周梅、张洪川、何双全在期末

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其中母仕林、李明两位同学由于基础较差、智力发展水平低,

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努力,但汪琴、潘红、梁小虎、何周梅、张洪川、何双全学习成

绩不好,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自觉性不够,努力程度也不够,因此,本期

教学老师要在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综上所述,本学期只要老师多想办法,注意挖掘学生潜力,学生语文水平还有

很大的发展空间,毕业考试就一定能更上一层楼,再创辉煌。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

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

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6篇。

本册课文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6组,每

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

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

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发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每组有4一一5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精读课文”前有“预习”提示。本册的预习要求在五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课文

后有“思考•练习”。一般每课安排3——4题,有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

标明,供学有余力的的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的课内外结合。

阅读课文前有阅读提示。新闻记者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

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

开去。

3、读写例话。在第二、四组的课文之后安排了“读写例话”,分别是“注意收

集有关的资料”“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两则例话,体现了本册读写训练的重点。

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

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注重在整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的综合素养。“积累•运用”一般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

“实践活动”。“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

主要是优秀的诗词、成语、对联、俗语、名言警句等;“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

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

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安排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

练习。在第一个“积累•运用”中安排了“选编自己的作文选”,第四个“积累•运

用”中安排了“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的调查。这两次“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

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

教材一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要求学会10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生字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

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标明。生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

用方括号。“导读”“预习”“积累•运用”和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由

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

多幅插图。这些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和学生在学习时要加以

重视。

三、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

主义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

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

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独立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

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

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

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

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

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充分利用好微机课时间让学生读

我网站上(悦生小学语文教师博客)文章,重点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中国童话精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诵读》,让学生读一读,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

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7、继续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乐于参加讨论

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

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认真上好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语

交际能力。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

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能写书信和其他常用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

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

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

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

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

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诗词、成语、对联、名言警句等,

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要充分利用好我的网

站(悦生语文博客和悦生小学语文教师博客)上的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

积累运用的训练,增大学生的阅读空间。

五、教学措施

保障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

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

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

方法。

2、思考练习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

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的主要方法。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

高。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坚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

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

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善于在学生质

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学生

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

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进来。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继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

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

不同的见解。

5、要重视积累•运用的教学。

6、要加强综合训练,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整理。

7、继续指导学生写好学习计划和总结。

8、继续加强对学生写字的训练。我班学生在上期考试中作文得分较高,与我班

学生书写好有很大关系,因此这期要继续坚持每天让学生写50个钢笔字,做到正确、

规范、匀称、美观,老师要做好示范,无论是上课板书,还是作业批语等都要做到

书写规范、美观,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班书写水平进一步提高。

9、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评讲,作文评改继续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论方

式,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培优转差措施

对于何姝雯等优生在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拓

宽知识面;对于周小娟等要在阅读和写字方面多下工夫,对于许锋铭等重点指导写

字和朗读。对于后进生李明等要指导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指导平时按时完成作业,

调动他们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竞赛辅导措施

今学期要在朗读、写字、阅读、写字等方面进行辅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技巧上

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写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

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多开展一些语文

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猜谜语、成语接龙、对对子等,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1复习第一、二单元(上期已上了两个单元)

第二周开始上新课。

210-11课

312-14课

4积累•运用3—16课

517一积累•运用4

619~~20课

721~~积累•运用5

823—25课

926—补充阅读2课

10五一放假

11补充阅读3课一6课

12~~17周毕业总复习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1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

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

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

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

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

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

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

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

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

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

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

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泽东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

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

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2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严峻、恐怖、会意、一拥而人”等词语。

3、理解句子: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思想内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

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正义之美,生命之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

住自己认为值得深人体会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必要时给予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交流,深入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

弄清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

(三)解决办法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引导学生品析人物

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及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信心”加以分析,领会文章的主旨。

2、帮助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悟人物的思想。

3、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材料。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3、分角色表演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深化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

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

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

什么?

四、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

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归纳学习目标

(各小组上交疑难问题,由教师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待下一步探讨。)

六、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

(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

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

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一一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

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这里可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①“你小孩

子家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设计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

道;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可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

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应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析词中体会李大钊坚

持留在北京,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最后在读中品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话,从中领悟人物

的思想感情。①“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把

“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②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

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惯有”、“严峻”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有”

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像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最后使学生弄清父亲平

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什么?(体会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

度外的伟大精神。)

5、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

这样写的作用。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

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

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③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

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6、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

(可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方法,讨论、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学生会很

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

语句,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深

化理解。)

三、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

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从文中学生能很快地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A.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

月28JB.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

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C.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报三。

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

会更深。)

四、总结、拓展

1、把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学生可畅所欲言,在品评之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2、读写结合,发展技能。

(鼓励学生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写一篇写人的短文,要求通过一个典型事例,

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附:板书设计

2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1927年4月28曰)

前被捕前

照被捕忠干革命事业

1被审

记住4月28日被害

3*灯光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

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

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三)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

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步骤

(-)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

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

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

“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借着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

是。他充满了对未来的o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_,在这——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为后续部

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

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

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

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

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

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

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

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

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

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

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附:板书设计

/看(灯)

•事物]听(“多好啊”)

3灯光.联想一往事

1事物想《战友》

4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如“悼”、“炊”、应通过反复练习帮

助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2、学生自主分析字形结构。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

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教师可以让

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

“死得其所”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

难理解,的就是鸿雁的毛。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

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轻微的,

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轻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

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

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

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

“思念”;

“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

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

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

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讨论述,这样使

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

自己练读。

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

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

础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

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

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

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

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

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

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

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

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

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

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

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

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

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

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

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

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

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

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

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

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

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

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

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过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

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

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

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

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

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

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

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

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

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

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

讨论,互相补充。

2、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看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

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

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

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

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

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

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

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

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六、学习第五段。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

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提问: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让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板书提示指名谈一谈。

八、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我们是为人氏服务的.完全……彻氏……(境出枪点)

16

不怕牺牲,僮张.思他整样V

民《为人氏肢齐就要:不必批评.只要....就……(论注抡点)

不怕困唯,团结互跖

务IV

开追悼会寄托哀思、史结人民……(发出号3)

5*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

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

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

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

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

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

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

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

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

恋的,应该“毫不犹像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

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

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

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

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

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

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

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

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

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

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

生画出有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

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可将这句话用投影打示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

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

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

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指导朗读。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

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

力。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锹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附:板书设计

18,延安,我把你追寻

他念

一像大奥

理想

搴用电獴

现河•忘,

*窑洞土坑

单因

>艰去与事精神s

南是湾

宝塔洋梁一不能去

杨家岭I:t

航天飞机

先叨

电.梅

太田

6向往奥运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

2.理解词语:流光溢彩、魅力、锚铢比较、沁透心脾。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①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勉力,影

响着一切。②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

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能力训练点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作者对2008年奥运会的渴望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学习作者强

烈的爱国之情。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点拨、诱导。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

(二)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围绕“向往奥运”这一主题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

句子,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来体会作

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受的。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搜集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P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当回小记者,做一次采访。

(二)教师活动设计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适当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当得知中国北京

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是啊,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体会一下一个体育记者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把自己认为含义深

刻的句子画下来。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各小组交流过程中,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要求小组长作记录。

(四)质疑问难,归纳学习目标

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难易程度不一,依靠学生之间解决的,教师可放手让学

生发表看法;带有共性的问题,难度较大,教师进行整理归纳,待下一步解决。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探究

本文通篇围绕“向往奥运”这一主题来写,要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向往奥运的

这种感受,除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外,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

助学生体会。

1.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爱慕与留恋。

课文2、5、6自然段都是作者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回忆。可引导学生抓住自己

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感受。如:①“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

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②“体育不仅

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③“我怀念采访他们的那些日子,

他们让我感到了青春,感到了力量,感到了友谊,感到了和平。”④“站在那里,我

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2.对奥运精神实质的赞美。

作者对奥运精神实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

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在那一刻,体育

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

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要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借助会徽理解两个重点

句子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奥运精神的赞美。

3.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向往。

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来体会。如①“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

很激动。”③“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

事情」③“我渴望能够有机会采访我们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那将是一次更加

难忘而美好的经历④“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三)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读、齐读。

(四)总结、拓展

1.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时,除了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外,还

穿插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使人感到作者的感受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使

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2.交流:你爱好体育吗?喜欢哪些奥运明星?

3.角色体验。

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自己喜欢的一位奥运明星,与他(她)畅谈2008年奥运

会。想一想你准备跟他(她)谈些什么?

组内轮换当小记者,找一两组上台表演。

4.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生词。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下来。

3.以“北京奥运”为主题办一张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6向往奥运

/\

2008年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

7詹天佑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

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学会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