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1.村落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2.集镇的出现(1)中国①条件:集镇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工商业者聚集;集镇的形成还与政治、军事密切相关。②发展及功能a.北魏出于军事目的而设置镇,随后的隋、唐、五代,镇也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b.北宋时期,出现了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有些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c.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2)西方:7世纪,随着商业贸易的复兴,在英国出现了贸易小镇,这成为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3.城市的产生(1)中国①分类: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分为宫殿、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②商周的城市a.商代城市已成规模。神庙、宗庙和统治者的宫殿置于城市的中心。b.周代,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2)西方①古希腊和古罗马城市a.古希腊城市布局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b.古罗马城市集中于内陆,它们以罗马为中心,根据等级进行设计。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②欧洲中世纪城市:出现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4.世界各地的民居(1)古代中国①巢居和穴居: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形成地上建筑。②文化特色:汉代起,尊崇儒术,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最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明代,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③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干栏式楼居、封闭式院落、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2)古希腊罗马①民居核心: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②建筑材料: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③建筑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④集体住宅和公寓式楼房的建造: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出现集体住宅,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4世纪,罗马民居大部分是复合式公寓。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1.夏、商、西周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都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2.春秋战国诸侯国的都城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3.隋唐城市的兴旺隋朝修建了大兴城,唐朝扩建为长安城。该城整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唐朝后期,扬州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繁华的夜市是当时扬州城的一个特点。4.明清时期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共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在江南涌现出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5.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艺术形式都逐渐发生变化。三、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近代化交通方式出现,交通优越、便利。2.表现(1)发展轨迹:从沿海通商口岸向内陆发展,通商口岸城市——近代交通(铁路、公路)沿线城市——工矿业城市。(2)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地因处于铁路枢纽得到较大发展。(3)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3.特点(1)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带有半殖民地化色彩。(2)具有近代化的特点;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是思想革新和政治革命的前沿阵地。(3)城市分布和发展更加不平衡:主要以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为主,通商口岸增加,内地城市发展缓慢。4.影响(1)积极:城市化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民主革命提供阶级基础;加速小农经济解体,促进工业化。城市为思想运动的前沿阵地,推动近代思想解放;城市传播新的生产方式,带动社会风俗的变化。(2)消极:城市化发展整体缓慢,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是导致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无产阶级队伍不够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四、现代中国城市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前期优先发展工业,初步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促进城市化发展,“大跃进”后,阻碍城市化发展。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改革开放促进城市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2)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发展。五、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之路中世纪的西方,欧洲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权常凌驾于王权之上,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中世纪末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贸易的需要,有的城市还有市场广场(Marketsquare)。但整个前资本主义社会,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城市的发展明显刺激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尤其对普通工业品的需求,同时要求农业采用新的、更有效率的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随后在西北欧的尼德兰、法国南部、莱茵河畔等地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的城市崛起如:伦敦、巴黎。在英国,随着圈地运动的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镇,成为雇佣劳动力,而利物浦则因奴隶贸易由一个渔村发展成英国第三大港口城市;在北美东海岸因移民而产生了一批城市,到19世纪中叶,这里已集中了全国五分之三的城市人口。工业革命后,大批破产农民涌进城市,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开始,从此世界开始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从乡村化时代进入城镇化时代。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的西进运动、内战、德意的统一及日本的明治维新使这些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如美国内战后,随着工业化向中西部推进,中西部潜在的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掀起开矿淘金热,出现了向中西部投资兴办工业的浪潮,其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要求大大增强,城市人口以惊人速度增加。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展,新城市纷纷涌现。六、规律认识1.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客观环境是中央集权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推动近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工业化,前者的推动力是政治因素,后者的推动力是经济因素。2.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工业化,蒸汽机和电力的使用解决了工业城市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3.城市永远是人类活动的中心舞台,一般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点在古代、近代和现代是相同的。4.推动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复杂,侵华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汇集城市,中国的城市中反动势力异常强大,与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结构差异很大,这是中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重要原因。5.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环境恶化、人口压力过大、交通堵塞严重,这说明城市并非越大越好,发展小城镇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专题训练】一、单选题1.伯里克利执政时主持了雅典的城市建设工程,因而获得广泛赞誉。但针对工程署名,公民大会决定遵循传统,以城邦而非其个人名义将其落成。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雅典(

)A.宗教传统影响政治生活 B.决策程序缺乏规范C.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注重培养公共意识2.1875年,美国密苏里州宪法宣布授权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市可制定宪章,实施地方自治;至一战前共有12个州实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权力涉及到饮用水供应、健康和卫生、城市建设、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娱乐等领域。推动美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

)A.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国内工人运动的有力推动C.乡镇自治的历史传统 D.城市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3.20世纪初,北京在街道铺设、排污系统治理等方面公开地以西方城市的经验为参照;市政公所出版的《市政通告》上经常登载文章,讲述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讨论西方政府解决各种城市问题的方法,以此作为北京每一项公共事业工程合理性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北京(

)A.城市建设借鉴西方经验 B.城市治理具有民主色彩C.城市发展照搬西方模式 D.城市管理寻求西方理论4.1963年至1965年,我国城市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由“二五”期间的2.3%上升到2.9%,超过“一五”期间的投资比例。非生产性投资比例由“二五”期间的14.6%上升到20.6%。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C.国内基本矛盾出现变化 D.将建设重点放在三线地区5.据学者推算,良渚古城城垣、外城以及大型水坝坝体,加上莫角山高大堆筑台基的土方量,总计约1100万立方米,如每年出工30万人,则整个工程需建造110年。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

)A.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B.城市建设水平领先C.社会动员能力较高 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6.西周“匠人营国”制度对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规定,城邑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这体现了西周城市建设()A.选择在手工业者集中的地方建城 B.在运河沿岸等交通发达地区建城C.城市布局建设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D.城市建设体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7.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我国的城市化在此时期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数量迅速增加,1957年年底全国建制市增至176个;城镇人口迅速增长,8年内由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年均递增率高达7.05%……城市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均得到较大发展。造成新中国城市化第一个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善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一五计划的实施8.有学者指出天津近代的城市发展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说明()A.城市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 B.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C.城市发展取决于交通进步 D.天津城市建设理念先进二、材料分析题9.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材料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摘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

1953—1957年间建成或基本建成的主要工业城市一览表重型工业城市煤矿城市石油工业城市冶金工业城市(钢铁工业、有色金属等)电力工业城市化学工业城市机械(含电子)工业城市大同、阜新、抚顺、辽源、本溪、通化、鹤岗、鸡西、双鸭山、平顶山、焦作、铜川、淮南抚顺、玉门承德、鞍山、包头、武汉、本溪、吉林、富拉尔基、抚顺、哈尔滨、株洲、个旧、白银石家庄、郑州、太原、阜新吉林、太原、兰州沈阳、长春、哈尔滨、富拉尔基、洛阳、武汉、株洲、湘潭、兰州、西安、成都轻型工业城市食品工业城市纺织工业城市森林工业城市造纸工业城市其他类型轻工业城市哈尔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北京、石家庄、邯郸、郑州、西安、咸阳伊春木斯石家庄(医药工业)综合性工业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太原地区1949年1952年1957年城市个数占城市总个数的百分比(%)城市个数占城市总个数的百分比(%)城市个数占城市总个数的百分比(%)东部6950.46842.57341.5中部5440.06238.97341.5西部139.63018.63017.0全国136100160100176100东中西部城市比重表(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如何体现的。(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原因。10.城市化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代的江南地区,涌现出大量的工商业市镇。江南市镇的发达,当然不是在明清时代突然出现的,从宋代开始,正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产品的交换与流通日益频繁,江南农村的草市及定期市逐渐演化为商业性的聚落。一些传统的城镇,随着商业化的影响,军事及行政功能渐趋退化,商业功能则日渐浮现。——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图1、图2分别为1990年和2006年的中国各省区城市化水平分布图。从1979年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滞后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制度安排。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安排包括:转变·就业制度,促进就业应该是中国政府很长一段时期的核心政策;制定促进就业的企业政策;改进技术路线;调整城市建设方针。从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看,中国正面临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面临巨大的社会变迁。——摘编自白南生《中国的城市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形成的两个途径。(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比较图1和图2,指出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并说明原因。②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的认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今南京城(时称建康城)是南宋时期的留都,它“外运江、淮,内控湖海,实为东南要会。”建康城城周长为二十五里四十四步,有六道城门,规模位列当时城市的第7位,人口众多,号为“天下巨镇”。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路面平坦,各种建筑参差相间。街市喧闹,坊巷密集,一派都市繁华景致。城中民居、官衙、各种店铺、茶楼酒肆、客栈、市场、寺院、道观、学校、书院、兵营等交织杂处,由此占据街巷和河渠沿岸引发的所谓“侵街”现象司空见惯。城区有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盐市等多种专业市场。南门外的工商业区设有城南厢。厢,是负责某一区域的治安机构,“厢有厢官,掌民讼”,各厢下辖若干坊。宋初,建康城内之坊数已达20处,分属四厢,到南宋末年,坊数已达到36处。——摘编自徐吉军《宋代建康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材料二史料一

(绍兴十一年即1141年,临安郡守俞侠上奏)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各比一邑,乞于江涨桥,浙江置城南北左右厢,差亲民资序京朝官主管全厢公事。——(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十九史料二——(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景定二年(1261年)成书(1)据材料一、概括建康城的社会风貌并分析其成因。(2)据材料二、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三、论述题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

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代、60年代、80年代国内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格局。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说明各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一时期的发展格局并阐述判断依据。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材料“伯里克利执政时主持了雅典的城市建设工程,因而获得广泛赞誉。但针对工程署名,公民大会决定遵循传统,以城邦而非其个人名义将其落成”可知,虽然伯利克里在雅典城市建设工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工程署名时,仍旧以城邦的名义进行署名,这体现了雅典的城邦公共意识,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邦意识对雅典的影响,强调城邦整体并非宗教传统,排除A项;据材料“公民大会决定遵循传统,以城邦而非其个人名义将其落成”可知,决策是通过公民大会进行,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方式,并非缺乏规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城邦意识高于个人意识,而非对个人自由的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城市化进程加快,美国为适应城市化的发展,扩大地方政府的自治权,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城市化的推动,没有体现启蒙思想,也没有描述工人运动,排除AB项;美国在当时是新建立的国家,没有乡镇自治的相关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北京)。据材料“北京在街道铺设、排污系统治理等方面公开地以西方城市的经验为参照”,可以看出,20世纪初,北京在街道铺设、排污系统治理等方面,参照西方城市的经验,同时进行登载文章,讲述和讨论西方城市管理方法,体现出城市建设对西方经验的借鉴,A项正确;材料仅提及对西方经验的借鉴,并未提及城市治理具有民主色彩,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借鉴,并不是照搬,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西方经验的借鉴,并不是城市管理寻求西方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3-196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建设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比例都有所上升。这正是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表现,A项正确;这个时候还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题目中所给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国内基本矛盾,排除C项;材料没有突出建设的重点在那一个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良渚古城的修建需要规划设计、分配调度、后勤保障和工程质量监控等一整套系统,体现了非凡的动员和组织人力的权威和能力,C项正确;良渚文化时期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都城比较,无法得出“城市建设水平领先”的结论,排除B项;良渚文化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但与材料强调社会动员能力较高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提高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城邑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可知西周城市建设具有等级限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在什么样的地方建城,排除A项和B项;材料没有体现建城过程中的生产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49~1957年(中国)。据材料“我国的城市化在此时期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数量迅速增加,1957年年底全国建制市增至176个……”可知,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建设,土地改革增加自由劳动力,一五计划促进工业化建设等使得经济环境得以改善,城市化建设发展起来,A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不符合时间,排除C项;一五计划的实施也是原因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天津城市发展经历了沿河流、沿铁道线、沿电车道等几个阶段,这突出反映了交通发展对城市布局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说明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未体现城市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排除A项;交通影响城市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