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析计划单元内容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目标1、认识万以上的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亿级各数位以及他们的计数单位,并能准确读写万以上的数;3、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4、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会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认识计算器,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单元难点中间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单元分析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充,因此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而万以上数的认识将整数的认识由万以内扩展到万以上,数位由个级扩展到万级、亿级,数的认识范围更大,知识更加丰富和完善。本单元内容由“万以上数的读写”“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数字编码”“用计算器计算”“整理与复习”“综合与实践一三峡工程中的大数”“数学文化一生活中的进位制”7部分组成。“万以上数的读写”是小学阶段有关整数读写的最后一次集中安排,为了加深学生对数位在读写数中重要作用的理解,教科书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关系进行了揭示,并在数位顺序表上把它们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依次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个(或一),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亿级的计数单位是亿,凭借万以内数的读写这一已有经验为基为学生顺利类推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下一小节“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的学习作了铺“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分别从把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识和理解。由于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是求大数的近似数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大数的改写方法,再学习求大数的近似数的方2法。通过大数的改写,让学生认识到改写能为大数的读写带来方便,在此基础上,探究怎样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从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编码和编学号这两个学生熟悉的事例,对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作了言简意赅的描述,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围绕数字编码的知识,在课堂活动和练习中,给学生提供了不同领域的编码知识内容,这些内容都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学生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同时,也初步领悟到数字编码作用于生活的现实意义。一定的知识经验,这有助于他们对计算器的认识和操作方法的学习;二是结合万以上数的认识,学生可借助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科书比较直观地呈现计算器的操作程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按键与显示的关系,从而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要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综合与实践一三峡工程中的大数”是在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上开展的一次实践活动。活动由分项调查、集体交流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组成。这些内容分别以数的读写、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为基础,学生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数学文化一生活中的进位制”是本单元相关知识的延伸。通过介绍进位制的产生和生活中多种进位制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且不同的进位制作用于社会不同的领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各种进位制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单元安排安排内容修改、备注课时安排《万以上数的认识》4课时《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2课时《数字编码》1课时合计:9课时教学中注意2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授课教案主备人代红玉第一课时(共4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重点预测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难点预测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课前给学生布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学。】二、共学探究、【温故而知新:提问、总结、测【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作、分层合作、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1、复习提问:(1)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3)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谈话导入新课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亿”。(1)、猜一猜。谁能猜一猜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数一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教师指出: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一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主要延伸或者总结】(1)认识数位(2)认识数位分级。师: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2、从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3、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五、总结延伸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教后反思2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授课教案主备人代红玉第二课时(共4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2、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重点预测掌握多位数的读法。难点预测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求自学。】式等】题等】三、点拨释疑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1、让学生读一读单元导入图的文字内容,从而导入课题。2、口答填空题3、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二、共学探究、点拨释疑(小组合作)1、教学例1。(1)、读一读。先让学生读一读以下两个数:2008、3565(2)、议一议。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怎样读这些数,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读法。(3)指导学生讨论第14页的“想一想”。(1)、读一读。让学生根据提示,出示例题的数位顺序表和数,读一读307000490和1800020000这两个数。(采用个别读和全班齐读形式)(2)、议一议。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五、总结延伸【主要延伸或者总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后反思2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授课教案主备人代红玉第三课时(共4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在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读法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重点预测掌握多位数的写法。难点预测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课前给学生布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学。】二、共学探究、【温故而知新提问、总结、测【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填一填(口答)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1、先看例3前两道小题,想一想含有万级的多位数应该怎么写并与同伴交流想法;2、独立写出7亿这个数,并与同伴交流。3、试一试,写一写一万零二百、八十万三千零九、五千万零四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议一议:怎样写多位数2、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1、教材第6页课堂活动2、教材第7页练习一5、6、7题五、总结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五、总结延伸【主要延伸或者总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10题教后反思2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授课教案主备人代红玉第四课时(共4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重点预测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难点预测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求自学。】式等】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学)比较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例4:(1)让学生独立尝试,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并在(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多位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1、先比位数,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2、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1、在()里填上<或>;2、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教材第8页8、9、10、11题五、总结延伸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题等】三、点拨释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五、总结延伸【主要延伸或总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后反思2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授课教案《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主备人代红玉第一课时(共2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学会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学会将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3、培养数感和符号感;4、培养学生类推、归纳能力。重点预测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难点预测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学。】【温故而知新:提问、总结、测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1、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读一读我国陆地总面2、教师指出:这都是多位数,在读、写时很不方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出示教学例1:9600000=960万1300000000=13亿(2)、再让学生读第二幅情境图,教师板【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三、点拨释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五、总结延伸【主要延伸或者总结】72450000=7245万15000000=150劝(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2)、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改写时,不要漏写出示教学例2:1、引导学生认识求近似数的必要性,认识四舍五先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议一议:①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②在求近似数时,534670千位上的数比5小,应该怎能么办?39290千位上的数比5大工业,应该怎能么办?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想一想: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1)、让学生认真观察上面几个等式,看看发现(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用亿作单位表示整亿的数只需要去掉亿后面的八个“0”,并写上“亿”字。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教材第13页练习二2、3、4题五、总结延伸你认为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课后作业2教材12页练习二第1、8题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授课教案《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主备人代红玉第二课时(共2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学会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学会将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3、培养数感和符号感;4、培养学生类推、归纳能力。重点预测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难点预测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求自学。】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1、出示教学例3:试一试:(1)看卡片,说出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2)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它们的近似数2、出示教学例4:21万—14万=7万试一试:算出得数大约是多少,并交流算法【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三、点拨释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五、总结延伸【主要延伸或者总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2教材13页练习二第5、6、7、9、10题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授课教案主备人代红玉第一课时(共1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通过研究邮政编码和学生学号等实例,体会数字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装的应用意识。重点预测读懂数字编码信息难点预测理解数字编码信息课前准备码、电话号码、学生学号等。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求自学。】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师:课前,你收集到哪些由数字组成的编码吗?二、共学探究、点拨释疑(小组合作)1、教学例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1)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提问、总结、测【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三、点拨释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主要延伸或者总结】息。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邮政编码中各个数字分别表示特定的含义。(2)了解邮政编码的作用。师:你认为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即时练习。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让学生自学例题内容,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表示什么意思?“19”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三、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1、说一说:844804是什么意思?2、下面电话号码代表什么意思?3、智慧冲浪四、总结延伸分组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板书设计2课后作业教材16页练习三第1、2、3、4题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授课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主备人代红玉第一课时(共2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熟悉键盘和数据的录入方法;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和正确使用方法;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预测熟悉键盘和数据的录入方法难点预测掌握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课前准备PPT、算术电子计算器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课前给学生布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学。】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计算器,议一议:你对计算器有哪些了解?二、共学探究、点拨释疑(小组合作)1、出示计算器图并认一认:2、出示教学例1:用计算器输入数【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温故而知新:提问、总结、测【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三、点拨释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五、总结延伸【主要延伸或者总结】办?第二课时钮板书设计2课后作业教材21页练习四第5、6、7、8题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析计划单元内容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单元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2、经历加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4、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加减法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单元重点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单元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单元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加减法计算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对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运算知识的归纳和总结。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加减法的关系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对一些计算进行简算,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同时,也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提供了工具支本单元的内容由“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和“数学文化——聪明的高斯”4部分组成本单元教科书在编写上,不仅注重学生对加减法关系、加减法2运算律的理解,而且更关注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探索、发现和应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对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教科书通过情景图呈现信息,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再让学生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自主探索、发现加法交换律,最后进行抽象概括。教科书的这一线索,其实质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体现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课程理念。“加减法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具体包括加法与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的逆运算关系”。所以,教科书在这里也没有安排过多的内容,只安排了1个例题,以大熊猫活动情景为题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情景讨论,将这几方面的知识一并学习。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为学习求等式中的未知数及解方程作一定的准备。“加法运算律”这部分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同时,还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理解“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探究和2个练习的训练来掌握运算律,让学生会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数学文化——聪明的高斯”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的补充和扩展,通过对德国伟大数学家高斯10岁时计算“1+2+3+…+100”的如这类题目的解答,就是要利用数的一些规律,使运算变得简便。单元安排安排内容修改、备注课时安排《加法运算律》4课时合计:6课时教学中注意2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授课教案《加减法的关系》主备人代红玉第一课时(共2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重点预测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难点预测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课前给学生布置的活动任务,学生根据教师要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观察并思考教材27页教学主题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求自学。】【温故而知新:提问、总结、测【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主要延伸或者出示教学例1:(1)、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18、17、础,以减法为基础)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1)按给出条件编题。按“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有多少只?大熊猫宝宝有几只?③一共有大熊猫35只,其中大熊猫宝宝18只,成年大熊猫有几只?(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3)列式解答。(1)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多少只?17+18=35(只)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②加法中,成年大熊猫、大熊猫宝宝分别叫什么?(2)一共有大熊猫35只,其中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几只?一共有大熊猫35只,其中大熊猫宝宝18只,成年大熊猫有几只?①为什么用减法算?②“35”“17”“1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加法和减法有怎样的关系?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教材28页课堂活动1、2题;29页练习六1、6题五、总结延伸想三计算;2、思考题:猪妈妈重多少千克?2总结】第二课时一、巧妙自学抢答:口算得数,再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说一说,加减法之间是什么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二、共学探究、点拨释疑笔算: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加法中的和相当于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法中的减数相当于加法中的其中一个加数。三、当堂训练1、下面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求出()里的数?2、说出下面()里的数是减法的什么数?相当于加法什么数?3、先说说空格里的数该怎样求出来,再填一填。四、总结延伸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差+减数板书设计加减法的关系18+17=35(只)35-17=18(只)35-18=17(只)课后作业2教材29页练习六3、4、5、7题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授课教案《加法运算律》主备人代红玉第一课时(共4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口述加法结合律。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运算。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重点预测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难点预测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求自学。】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2【温故而知新:提问、总结、测【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主要延伸或者总结】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出示教学例1:1、议一议:小松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这些式子有什么规律?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如果用a,b表示这两个数,那么a+b=b+a5、填一填:填空并比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出示教学例2: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1、算一算2、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议一议:通过这两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1、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如果用a,b表示这两个数,那么a+b=b+a2、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如果用a,b,c表示这3个数,那么(a+b)+c=a+(b+c)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教材32页练习七1、2、5题五、总结延伸1、说一说你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什么用途?板书设计2课后作业教材31页课堂活动第1题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授课教案主备人代红玉第二课时(共4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2、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3、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重点预测难点预测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学)【可以把过程及内求自学。】式等】【学生小组合题等】三、点拨释疑主讲、总结】1、展示交流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下面的等式各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65+18=18+65运用了()37+54+46=37+(54+46)运用了()二、共学探究、点拨释疑(小组合作)出示教学例3:(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可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b.生答:113+96+87=113+(96+87)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3)揭示课题:三、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1)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A、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作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出重难点】【主要延伸或者总结】4、解决问题四、总结延伸(1)我是聪明星(2)聪明的高斯(3)说一说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习了加法运算律有什么好处?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材32页练习七2、3、4、5、6题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授课教案《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主备人代红玉第三课时(共4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2、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3、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使学生感到自由。重点预测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预测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读一读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定义【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学。】【温故而知新:提问、总结、测【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1、出示教学例4:250-58-42(3)请同学们当小老师,说说为什么可这样做?根据什么?(4)算一算: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个减数的和。如果用a,b,c表示这三个数,那么2、下面的算式都能简便计算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算式中的这两个减数合起来刚好是整百;(2)算式中的这两个减数合起来不是整十,也不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1、数学医院2、取书包(连线)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4、解决问题五、总结延伸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2、综合运用计算律进行计算,你有何感觉?注意:当能熟练运用时,简算过程可写可不3畅谈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4、自我评价:若本课学习成绩满分为100分,你为自己打多少分?2五、总结延伸【主要延伸或者总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授课教案(三)》主备人代红玉第四课时(共4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又比整百(整十)数稍小一点的数的简便算法,能按简便算法正确计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重点预测加上一个接近整百(整十)的数,要减去多加的部分。减去一个接难点预测加上一个接近整百(整十)的数,要减去多加的部分。减去一个接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2一、巧妙自学【课前给学生布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学。】二、共学探究、【温故而知新:提问、总结、测【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三、点拨释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白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学)1、口算2、下面各组算式里哪个得数大?为什么?二、共学探究、点拨释疑(小组合作)出示教学例5:(1)何叔叔已收电费867元,张阿姨交费后,他共收电费多少元?(2)学生先进行尝试,指名两人板演。(3)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做的?(4)强调:867+98为什么要写成+100,为什么又要—2?(5)做“想一想”的题目。指名学生说说怎样算(6)小结:①如果一个加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又比整十、整百数稍小一点,可以先看作整十、整百数加,然后多加了几就减去几。②同样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整十)的数,要加上多减去的部分。三、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在○里填运算符号,再说说你的理由2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五、总结延伸总结】3、用简便方法计算;解决问题四、总结延伸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材35页练习八1、6、8、9、10题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授课教案线段直线和射线主备人许敏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3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重点预测知道什么是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难点预测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给每个组的学生准备3个信封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2一、巧妙自学二、共学探究三、点拨释疑四、当堂训练五、总结延伸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教师:你从图中看见了哪些数学现象?学生观察后相互说一说,然后抽几个学生汇报。雁排成的队形是角、小山的形状也是角……教师:对了,这幅图中有很多线和角,生活中板书:线。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1.教学线段。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单元主题图其他情景隐去,只剩下电线杆和电线。教师:同学们看一看两根电线杆之间的一段电线,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一些性质,如“发现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这段电线的差异?测量下面①②③号线的长度,哪条线最短?教师:再用①号和④号、⑤号线比。你能看出几号线短吗?学生:①号线最短。教师:这些线中。几号线是线段?学生:①号。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发现两点之间,可以画很多条线,其中线段最短。教师: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请同学们打开2号信封,量出AB、AC、BC间的距教师:通过以上的探究,你知道哪些有关线段的知识呢?引导学生说出: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间的线直直的,并且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还知道【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能说一说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线段吗?学生回答略。[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用截取主题图一部分内容作为新课的研究内容的方式,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采用观察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线段的一些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对线段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在的线段有什么变化?学生:我发现线段向两端延长。教师:这样的延长是无限的延长,想象一下这条线是怎样的一条线?教师:有多长呢?这样的线有端点吗?能量出它的长度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无限延长的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教师: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能说一说直线与线段有哪些不同吗?用下面的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直线没有端点、不可以度量。教师:自己确定一个点,试一试过这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自己确定两个点,试一试过这两个点又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学生试后回答: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突出线段与直线的比较,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线段)来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在这个教学环节,加强了比较,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直线的理解。]多媒体演示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的情景。教师: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什么样的线?2教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这条线有端点吗?教师:这样的线叫射线。比如手电筒和探照灯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手电筒和轮船上的探照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你发现了什么?示,让学生发现,从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X分线段、射线和直线。端点能否度量线段2个能度量射线2个直线没有不能度量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号信封,边讨论边把表学生填写后,抽学生填写的表格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对着表格说一说线段、直线和[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由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1、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2小题。3、画一长3cm的线段,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五、总结延伸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自定课后作业2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授课教案角的度量主备人许敏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重点预测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难点预测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可以把过程及内2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教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发现从一点引入两条射线组成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看看同学们画的角,是一样大的吗?学生发现有的角大,有的角小。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1.量特殊的角。教师:角的度量需要量角器,下面我们动手自制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变成了什么?教师:把这个半圆对折后形成什么角呢?学生操作后回答:变成直角。教师:这个直角是多少度?教师:把这个90度的直角再对折(学生操作)现在这个角是多少度?学生:是90÷2=45(度)。教师:请同学们把纸片展开成半圆,发现什么?学生:半圆上有一些折痕。教师:把这些折痕画出来,你能在这个半圆的折痕上从左到右找到0度、45度、90度、135度和180度的角吗?学生找出来后,请学生拿给大家看,并说一说容的步骤交换。】2自己是怎样找这个角的。教师:我们把0度写作0°,把45度写作45请同学们用这种写法,在半圆上标出相应的度学生操作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半圆纸片(如图45)。图45教师:这样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就做成了。同学们可以把书本封面上的一个角放在这个量角器上比一比,看看是不是90°?教师边讲边做示范教师:能说一说比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量的时候要和标有0°的线对齐,并且角的顶点要和半圆上几个角的顶点对教师:我们把标有0°的线叫做0°刻度线,半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量一量自己的三角板上的角,能找到45°的角吗?再用三角板上的一个直角和一个45°的角拼在一起,看量出的角是多少度?学生量角后,汇报时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量的,让学生掌握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再看另一边是多少度的量角的方法。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用做简易量角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识量角器并且掌握量角的方法,这样不是把知识的教学停留在“教”上而是体现在“做”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体现“做数学”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主动获取知识。]2.量一般的角。教师拿出一个25°的角问学生:用你们手中的量角器能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吗?学生:不能。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直观地发现,这个量角器的刻度更多,并且有内外两圈刻度。教师:这里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这样的量角器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条0°刻度线,方便同学们从两个教师:同学们测出1号角是25°,这里角的符号我们通常用“∠”来表示,所以可以记作∠角。学生记角。教师: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略)[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从量特殊的角过渡到量一般的角,从而引发需要更精密的量角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放在对量角器的认识和量角上面,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掌握水平。]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做活动角,然后让学生旋转一条边,形成教师:在做活动角的过程中,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后,请学生判断图中中两个角的大小,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指导学生总结出角的大小主要看角张开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点评: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做活动角和判断角的大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的关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二、教学角的度量教师:怎样进行角的度量呢?我们需要一个新(课件显示量角器)教师:它叫“量角器”,仔细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从量角器上看到些什么吗?指导学生观察出量角器是半圆形,并且上面有教师:有两圈刻度是为了我们量角的方便,知道这些刻度把这个半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2学生:把这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教师:对,量角器上的半圆平均分成了180(课件闪烁180个刻度)教师:每1份就是“1°”,(课件闪烁“1°”)教师:它所对应的角叫做1°角。你还有什么发现吗?指导学生找到量角器上标有0°的刻度线。教师:这条标有0°的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刻度线,量角时,要把这条刻度线重合在角的一条边上,并且让量角器的这个中心教师边讲边演示,要求学生也像这样做一做。教师: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后,我们可以看一看角的另教师边讲边示范,然后要求学生量一个角的度数。教师:我们认识了量角器并且会量角以后,就可以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怎样才知道“角一”和“角二”到底哪个角大呢?学生:我们用量角器量一量吧。教师:谁愿意来量一量“角一”的度数?学生上台量“角一”。教师:你是怎样量出它的度数的呢?学生汇报量角的方法。教师:谁能用同样的方法量出“角二”的度数?学生边说方法边量“角二”的度数。教师:现在能比较出“角一”和“角二”谁大了吗?[点评: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需要用量角器量角,再通过观察和操作结合掌握量角方法,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学生掌握量角方法的过程;这里把量角器的认识和量角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量角器的认识过程成为量角方法掌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量角的过程中,加深对量角器的理解五、总结延伸2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自定课后作业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授课教案主备人许敏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预测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难点预测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课前准备个活动角和一把折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教师:把屏幕上的角分类。图411指导学生说出:1、3号是锐角,2、5号是钝【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四、当堂训练五、总结延伸角,4、6号是直角。教师:你是怎样判断这些角的呢?引导学生说出直角是90°,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教师: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了角的度量,你们用量角器量一量,证实你们的判断对不对。学生测量后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对的。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些新的角,这就是平角和周角。板书课题。[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来掌握的直角、主动应用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学生找到45°的角后,请学生用这个角连续画两个教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两个45°角组成一个90°的角。教师:再请同学们找到三角板上90°的角,这个角是什么角呢?学生:直角。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直角连续画两个90°的角。学生画后,将学生把画后的图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体课件随教师的讲解旋转角的符号,提示学生注意这个新的角),这个角有多少度呢?图413学生讨论后回答:90+90=180(度多媒体课件演示从角的顶点出发,画平角的过程。教师:你发现平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角的两条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2教师:平角比直角大吗?学生:平角比直角大。教师:那么我们前面说的“钝角比直角大”,是有限制的,看看你的活动角,先把它摆成直角,再掰动它的一条边使这个角变成钝角,钝角大到什么时候就成了一个平角呢?学生操作后回答:钝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就成为一个平角。教师:那么怎样描述钝角比较科学一些呢?引导学生说出钝角是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钝角是大于90°小于180°的角、教师:我们前面学习的锐角又怎样描述的呢?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个非常特殊的角。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射线重叠在同一条线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的过程,并随旋转的过程标上角的符号。教师:知道这个角特殊在什么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射线完全重合在一起,即角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填空。1周角=()平角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集体订正。一周的过程,这样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周角,可以防止学生把周角误认为一条射线,加深学生对周角的理解。]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完成第52页课堂活动第1~3题。五、总结延伸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自定2课后作业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授课教案画角主备人许敏共1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预测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难点预测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二、共学探究、三、点拨释疑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四、当堂训练五、总结延伸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30+90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30°。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2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2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课堂活动第1~3题。五、总结延伸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自定课后作业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授课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主备人许敏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掌握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重点预测难点预测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教师: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指出,要解决【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教师:在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25元一张的篮球赛门票,买3张一共要多少钱?教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能解决,这是求3个25元是多少元,用25×3就知道了。教师:会算25×3吗?教师:可是笔算25×3需要笔和纸呀,看看图上这个小朋友,他有笔和纸吗?引导学生观察图后,发现确实没有纸和笔,这时学生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比如向别人借纸和笔等。教师:同学们想这些办法也可以,但是如果周围的叔叔阿姨都没有纸和笔呢?也可能没有这么多时间来慢慢地进行笔算。所以,我们只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还不够,生活中还要求我们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放大图)。教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例1,看一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学生:因为有30个400棵。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比如:学生1:因为400×3得12个百,就是1200,400×30的得数是400×3的10倍,所以是学生2:4×3=12,然后再在12后面添3个0,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2的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添加几个0。(2)课堂活动,及时巩固。教师:请同学们做第77页的口算,答案填在书上,之后抽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然后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按课堂活动中的第二题对口令,以达到熟练程度![点评:这部分内容继续用走进丰收的果园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片断主要利用学生原有的口算基础来探讨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引导学生借鉴前面的口算方法来思考,在鼓励学生多种想法的基础上归纳出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请看例2,请大家把这道题做在书上!(抽一名学生板演)教师:从这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教师:请大家观察,5×3变成50×30,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教师:积有什么变化?学生:积扩大了100倍,也就是10×10=100倍。同法教学从5×3变成500×30的变化规(2)师生共同小结。(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3)及时巩固。(多媒体课件出示)根据24×3=72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积。240×3=240×30=240×300=[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组题的口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公布答案,最后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然后选一组让学生说说这当中积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五、总结延伸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自定课后作业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授课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备人许敏共3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预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难点预测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五、总结延伸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习过哪些笔算呢?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做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教师:能说说你?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如下所示: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2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学生:有一定差异。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学生:会算了。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一是突出笔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笔算的应用价值;二是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能在探讨笔算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是有效地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讨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是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研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情境图。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在强调管道的长度是前6天安的长度和后12天安的长度的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指导学生提解法(1):372÷6=62(m)6+12=18(天)解法(2):372÷6=62(m)62×12=744(m)解法(3):12÷6=2(倍)372×(2十1)=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1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例1更灵活,计算的数也要大一些,因此最好选择笔算。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2的过程。教学中通过解决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同时从题目的灵活性和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突出每个问题的不司点,强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五、总结延伸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自定课后作业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授课教案解决问题主备人许敏共3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预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难点预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五、总结延伸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随学生的回答用下表对条件和问题作如下的归纳:方案一10枝装一盒,每盒25元,买1盒送1枝。方案二零售每枝3元。买46枝至少要多少元?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有多种购买方案的情况下,首先要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看哪种方案比较合算。买整盒的贵并且还没有赠送,由此制定出能买整盒尽可能地买整盒铅笔的购买策略。教师:这样买46枝铅笔时要考虑些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后回答:(1)买46枝铅笔可以先买4盒铅笔;(2)买4盒铅笔后可以得到4枝铅笔的赠送,因此单枝铅笔不用再买6枝,只买2枝就够了。教师:经过这样的分析,你发现买46支铅笔的钱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包括4盒铅笔的钱和2枝铅笔的钱。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盒铅笔的钱+2枝铅笔的钱=46枝铅笔的钱。教师:能算出来吗?指导学生算出结果后,抽学生的作业展示:25×4=100(元)3×2=6(元)100+6=106(元)抽学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选择什么计算方法算的。教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选择了笔算,有的选择口算,都是可以的。由于这道题的数字比较简单,选择口算是比较好的选择。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进行比较,找到比较合算的策略,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点评:这个教学片断在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2主体作用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引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学生思考顺序,突出思考重点,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个有序的思维过程,把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目标落到实处;另外教学中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强调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再确定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的关键所在;教学中还突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择,通过在具体运用中选择计算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点拨释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情境图。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在强调管道的长度是前6天安的长度和后12天安的长度的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指导学生提解法(1):372÷6=62(m)6+12=18(天)解法(2):372÷6=62(m)62×12=744(m)解法(3):12÷6=2(倍)372×(2十1)=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1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例1更灵活,计算的数也要[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突出课堂活动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通过解决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同时从题目的灵活性和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突出每个问题的不同点,强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当堂训练(教师出题,检测学习情况)2练习十五第1~4题。学生完成第2题时,要指导学生思考李丹要准备的钱包括:火车票钱+饮食钱+住宿钱+门票和购物钱,其中火车上的时间不考虑住宿费,然后再具体考虑每个项目要多少钱。第3题要启发学生明白“纯收入=赚的钱-工资、税收费”五、总结延伸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自定课后作业教后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析计划单元内容相交与平行单元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单元重点1、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2、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单元难点1、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2、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2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教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相交的那个点就是垂足。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在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单元安排安排内容修改、备注课时安排相交与垂直……………1课时平行…………………1课时合计:2课时教学中注意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相交与垂直主备人陈春华第一课时(共1课时)有无课件有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重点预测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难点预测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课前准备颗图钉和一块木板。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及内容修改、备注一、巧妙自学【课前给学生布一、巧妙自学(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可以把过程及内容的步骤交换。】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学。】【温故而知新:提问、总结、测【情境形式、问题形式、故事形式等】作、分层合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主讲、总结】四、当堂训练1、展示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学、群学的内容教师都要提前做好规划】2、检测情况【教师出题时要有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教师:生活中也有许多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哪些直线是相交的。二、共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师:这些直线是怎样相交的呢?我们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两根纸条怎样摆才是相交的呢?学生摆出相交的纸条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用多媒体课件把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抽象出来(如图1)。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4个角。教师: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点,这个点我们称为交点,再看看4个角,能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角吗?学生:角1和角3是大小相同的锐角,角2和角4是大小相同的钝角。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钉钉住相交纸条的交点,钉的时候可以用木板垫着钉,注意不要把桌子钉坏了。教师:这样一来,这两根相交的纸条就可以转动了,请同学们转动纸条,你又有些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的发现包括:(1)这些纸条是绕着交点转动的;(2)随着转动,角的大小要起变化。教师:我们重点看一看这些角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将其中的一个角转为直角吗?学生转动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把学生展示的图形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如图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一个角成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教师:这个结论正确吗?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边比一比。学生比后,证实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就是垂足。教师在课题后接着板书:垂直,使课题成为:2【主要延伸或者总结】相交与垂直。教师: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什么叫“互相”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时,就有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直教师: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相邻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城市旧楼改造建设合同
- 商用冰柜采购合同范例
- 单位用工安全合同范例
- 南京货架安装合同范例
- 劳务派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居民家庭装修搬迁合同
- 冷链物流仓储合同范例
- 大型超市合同范例
- 劳务合同模板多人
- 2024年度运输服务外包协议
- 高考物理系统性复习 (能力提高练) 第五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附解析)
- 眼科护理中的孕妇与产妇护理
- 业主业主委员会通用课件
- 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
- 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613物理化学(含答案)考研真题
- 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分享
- 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与应用
- 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实现
- 2024年汽修厂开业计划书
- ISTA标准-2A、2B、2C系列解读(图文)
- 日间手术应急预案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