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自考00820汉字学概论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_第1页
2024年10月自考00820汉字学概论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_第2页
2024年10月自考00820汉字学概论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_第3页
2024年10月自考00820汉字学概论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论汉字学及其演进

知识点名称内容

1.文字学可分为普通文字学和汉语文字学两大类。普通文字学研究包括汉字和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字

文字学及其分在内的世界所有文字的共性问题。汉语文字学只研究汉字的有关各种问题。

支学科2.国内通常所谓“文字学”(或称“中国文字学”),确切地讲,应称为“汉语文字学”或“汉字学”。

★★因为中国文字除汉字外,还有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纳西文、苗文等二十余种少数民族文字。

汉语文字学有两门分支学科:一为古文字学,另一门为现代汉文宇学。

文字学与音韵、3.古代把文字学称作“小学”。东汉班固写的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包括十二帝纪、八表、十

训诂学志、七十列传。十志中有一志为“艺文志”,是当时皇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文献目录。

4.《艺文志》的内容包括“六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收书

38种,596家,13269卷。每种书后有“小序”,每略之后有“总序”,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

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

5.六艺略这类所收的书相当于后来四部图书分类法中的“经部”,又分为:易、书、诗、礼、乐、

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共计九种。其中“小学”之属著录有关文字学图书有《苍颉》、《凡将》、

《艺文志》的内《急就》等十种。从《艺文志》所录书目来看。“小学”相当于文字学,而不包括有关训诂的《尔

容雅》之类的书,也不包括有关音韵的书。

★★★6.“小学”原本是教育机构名称,周代贵族子弟八岁人小学接受启蒙教育,由于小学教育内容中有

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等内容,“六书”大约是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的,西汉末年

由古文经学家将其改造为文字结构的基本理论,于是学术界就用“小学”来指代文字学。

7.音韵学是利用韵文、韵书或方言研究历史上各个代表时期的语音状态,包括韵类、声类和声调三

个方面,至于汉字的读音问题,并不是音韵学所讨论的范围。

8.训诂就是解释有阅读障碍的古代书面语言,而训诂学就是研究怎样解释古书的学科。

9.“小学”的发展,除了后来加入的音韵、训诂类以外,基本上是以“说文学”为宗的。大致可分

如下几个方面:

(1)增广《说文》

小学

(2)规范用字

★★★

(3)校订整理《说文》

(4)注疏《说文》

(5)研究《说文》六书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由于西方学术的影响,汉字学开始摆脱经学附庸

新文字学

的地位,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章太炎在清末首先把“小学”叫作“语言文字之学”。1917年,北

★★

京大学的文字学分由两位学者担任:朱宗莱写了《文字学形义篇》,钱玄同写了《文字学音篇》。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

知识点名称内容

11.汉字起源于图画。汉字并非完全起源于图画,至少汉字中的数字有许多就不是由图画发展成的。

文字与图画

图画的产生比文字早得多。判断文字或图画的标尺,就是看它是否用于记录语言或可以构成语言的

★★★

单词。

1/8

12.图画不仅比较复杂,而且不可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复杂的信息。文字之所以能表达复杂抽象的信

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字由形表音又由音表义,这就可以采用借音表义的办法(即“假借”)。

文字一旦出现,就通过读音与语言结合,这是图画所无法做到的,这便是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

13.八卦说

八卦是古代占筮的符号,共有八种。——为阳爻,代表奇数,——为阴爻,代表偶数。

汉字中确有个别文字采用了原始八卦符号作为构字偏旁,但决不能因此认为汉字起源于八卦,因为

八卦与汉字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

14.结绳说

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结绳只能起到帮助囬忆的作用,它本身还不可能独立地完

整地记录事情,更不可能表示语言中的读音。因此,结绳法只能算是原始的记事法,而不具备文字

的性质。

15.书契说

汉字起源的传刻契为约的办法,产生于原始时代发明文字之前。那时人们在木块上刻划一些简单的纹路或缺口以

说帮助记忆,其作用与结绳相似。

★★★★木契上的简单刻划道道,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当然不能算是文字。不过,契刻的这种形式,却很

可能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划在陶器或竹木

片上,用以传递某种信息,就又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上的族徽文字或是竹简木牍这类文书,

文字和文献也就逐渐地形成了。从这点说,书契比八卦和结绳都更具有促进文字产生的条件。

许慎所谓“初造书契”,大约不是指最原始的刻木为符,而是指最早在竹木简上刻契文字的事情。

16.仓颉说

战国两汉时代,普遍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当时的文字启蒙书称为《仓颉篇》,也反映了这种观念。

现代学者对这种说法多持批判态度,认为文字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不是某个人的功劳。

历史上是否确有仓颉其人,却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由古音看,契与颉音近仓额”也许就是“创契”

的意思。所谓仓颉,乃是后人对创造文字的古代史官的追称。

17.在各类陶文中,时代最早而且数量最多的是陕西关中地区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

这些陶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之久。这批陶器刻符的性质,旧有不同看法。郭沫若认为它们与花押或

族徽相类,“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于省吾不仅认为它们是原始文字,而且还直接把它们与

汉字与原始陶

商周古文字相比附。王志俊认为它们“已属简单的文字”。汪宁生认为这些符号“决不是文字”。裘

锡圭认为“这种符号所表示的决不会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李学勤认为,“凡对简单的几何线条

★★★

形符号用后世的文字去比附,总是有些危险的”。以上诸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前一类把陶器刻符

视为早期汉字,后一类把它们视为对汉字产生有一定影响的符号,但并不视为文字。我们赞成后一

类意见。

18.《史记》中《五帝本纪》中所述远古帝王世系不仅不能连续,而且矛盾很多。这说明五帝谱系

的来源不是历史文献,而是神话传说材料。然而,《夏本纪》和《殷本纪》所述帝王世系却明确清

汉字与古代文

晰,井然有序。经王国维以来历史学家对甲骨文的研究,已证明《殷本纪》的世系除个别地方由于

讹误以外,与甲骨文反映的世系几乎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可以相信《夏本纪》系谱的可靠性。这说

★★

明至迟在夏王朝开国的夏启时代,已经有了文字和谱牒一类历史文献了。因此,中国有文字记载的

历史,可以上推至夏代初期——四千年前左右。

2/8

第二章汉字的演变

知识点名称内容

19.商代文字材料主要有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文字。这些文字几乎都是商代后期(从武丁到帝

辛纣)器物上的文字。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附近,这一带为殷都故址,故称殷墟甲骨。

20.青铜器文字一般通称为金文,也称“钟鼎文、钟鼎款识、彝文、吉金文”等。金文在北宋已开

始被收集著录,至清代特别是20世纪初以来,随着青铜器出土日益增多,金文著录书纷纷问世,

商代文字多达一二百种。青铜器文字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部落氏族标志或名称的族徽文字,一

★★★类是用于一般记事的文字。

21.商代文字已经具备了“六书”的各式结构,尤其是大量出现假借字,形声字也逐渐增多,这反

映出商代文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22.商代文字仍然保留了一些原始性:(1)文字不定型,异体字较多;(2)方向往往不定,多数文

字左右不分,有些文字或偏旁上下可以颠倒,或可改为横向;(3)合文现象很普遍。

23.西周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继续和发展。西周文字资料很多,其中主要的是金文。铭文最长的是宣

王时代的《毛公鼎》,长达497字。

24.西周文字的点。以西周金文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汉字,上承商代金文,下启春秋金文,是汉字

西周文字发展史上值得重视的过渡阶段。从西周金文早、中、晚期的发展状况看,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

★★★(1)块面笔画线条化;(2)诘诎笔画平直化。

25.从书体而言,块面笔画的线条化和诘诎笔画的平直化,使汉字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

增强,这是汉字演变过程的重要步骤。从此,汉字不再是画成的,而是写成的了。从这个意义讲,

西周金文已经发生了某种质的变化。

26.春秋文字的最主要的材料仍然是青铜器文字,此外还有春秋末期的《石鼓文》和玉石盟书。玉

石盟书是用朱砂或黑墨写在玉石片上的盟誓文辞。1965年在山西侯马市发现大批春秋晚期晋国贵

族的盟书,通常称“侯马盟书”。

27.春秋时代不同区域的文字已开始出现不同风格的倾向。这是了解春秋文字的基本点。春秋时代

的文字,从总体而言,是在继承西周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块面笔画线条化和线条笔画规整化

的演变过程。

28.春秋诸国金文在中期以前与西周晚期金文没有太显著的区别,春秋中后期,诸国文字普遍出现

春秋文字

长条化和整齐化的趋势。诸国文字风格还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点比较突出地反映在江淮流域

★★★

的吴楚诸国的文字,常常具有浓厚的装饰美术化倾向。在装饰美术化的文字风格方面,最引人注目

的是鸟书的盛行。所谓鸟书,就是在美术化的文字中,改造原有的笔画使其成为鸟的形象,或在原

有的文字上另加鸟的形象。已发现的春秋鸟书文字,都只见于戈剑等兵器。江淮一带出现的鸟书文

字,有可能是鸟图腾崇拜的孑遗。

29.春秋晚期的玉石盟书,文字用毛笔书写,字体草率而流畅,结构紧凑而多变。这种字体是正规

金文字体经过手写以后自然形成的,跟战国俗体字风格相似。战国时代文字大分化的现象,其实在

春秋时期已经初具规模了。

30.金文仍然是主要的文字资料,不过礼器文字明显少于春秋时代,而兵器铭文却明显增多。

战国文字

战国时有两宗非常重要的礼器文字:—为“曾侯乙编钟铭文”,二为“中山王墓铭文。

★★★

31.除金文外,还有货币文、玺印文、简帛文、陶文、玉石文等,货币文又称货布文、泉文、钱文,

3/8

是指金属铸币上的文字。六国铜币的形制可分为布币、刀币、圆钱、贝币四大类。布币,形状如农

具“钱镈(铲)”,故名,布为“镈”的假借字。玺印文字是指先秦官、私印玺上的文字。简帛文包

括竹简文字和丝帛文字两种,它们分别写在竹简和丝帛上面。陶文是印刻在陶器上的文字。玉石文

指刻或写在玉、石上的文字。

32.战国文字特点,文字分化日趋明显。在俗体盛行的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总体上比较保守,具

有与东方六国不同的发展趋势。战国时代东方各国通行的文字,跟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传统正体

相比,几乎已经面目全非,而在秦国文字里,继承旧传统的正体却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33.秦系文宇指秦国自春秋经由战国至统一中国以后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秦系

文字代表了汉字发展的主流。

34.秦系文字资料,大体可分为出土文物资料和传世文献资料两大类。文物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石刻

文字、金文和秦简,文献资料主要是《说文解字》的篆文。著名的石刻文字有石鼓文、诅楚文及秦

刻石。

秦系文字

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今陕西风翔县)发现十个刻有文字的石墩,其形如鼓,故称石鼓。

★★★

诅楚文——相传发现于宋代的三块秦刻石。一块名为《巫咸文》,上有文字326个;一块名为《大

沈厥揪文》,有字318个;一块名为《亚驼文》,上有325字。三石内容均为秦王祈求天神制克楚

军,只是所祭祀的神灵不同,故三石各以所祭神灵之名名之,又据其内容统称为诅楚文。

秦刻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天下,曾在峄山、泰山,琅邪台、芝罘、碣石、会稽等地刻石铭

功,这就是所谓秦刻石。

35.战国中晚期开始,秦系文字的正体与俗体的风格差异逐渐明显起来。“秦国的俗体比较侧重于用

方折、平直的笔法改造正体”。秦系文字的俗体,可以睡虎地秦简作为代表。这种字体既保持了正

正体与俗体

体的基本结构,又开创了隶书的笔势风格,逐渐形成古隶书。

★★★

36.战国秦文字的正体(以秦刻石文字和金文为代表)上承西周春秋文字,下启小篆文字。小篆文

字的使用并没有随着古隶书的出现而立刻消亡,一直延续到西汉晚期,才逐渐被隶书取代。

37.“小篆跟统一前的秦国文字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事实上,李斯等作《仓颉篇》,只

是整理统一的工作,而不是创新有些大篆的省改,在战国秦文字中已经存在,李斯等只是选取这种

已经省改的文字来代替未经省改的写法而已。可见,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的功绩,在于用规定采用

的文字代替写法不统一的文字,而不是创造新文字取代旧文字。

小篆与大篆

38.关于“大篆”一词,向无明确的界说。从许慎的用语看,大篆应指秦统一以前的秦文字,如《石

★★★

鼓文》、《诅楚文》之类,而小篆则指统一规范化了的秦文字。应该认识到,小篆与大篆之间并没有

明确的界线,不仅大多数小篆直接取之于大篆,即使已经省改的那些小篆,绝大多数在战国晚期的

秦文字中已经出现了。

39.小篆的形体特点:字形线条化,构形系统化,字系有序宀化,书体匀整化。

隶书40.隶书来源于篆书的草率写法即俗体,所以,隶书与篆书有很长的一段共存时期。篆隶并行的时

★★★期可以看成是古今文字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上限大约起于战国晚期,下限大约讫于西汉中后期。

隶书文字材料

41.隶书文字材料主要有简牍、帛书、碑刻三类。

古隶42.古隶指不成熟的隶书。古隶在战国晚期的秦文字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篆书是正体文字,由于

★★文牍繁多,书写者为了方便,往往将篆文圆转笔画改为方折笔画,有时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

4/8

风味。

八分书43.以东汉的碑刻文字为代表的隶书字体,结构平整,布局稳重匀称,笔画带有明显的“蚕头雁尾”

★★★的作风。这种字体旧称“八分书”(或简称为“分书”),又称为“汉隶”。

隶变44.从篆书演变为隶书,习称为隶变。隶变彻底破坏了篆书中遗存的图画意味,使汉字完全革除象

★★★形性,因而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45.草书的“草”是草率的意思。从汉字发展的全部历史看,任何一个阶段的文字都有正体和俗体

的不同,而所谓俗体,正是正体的草率形式。

草书

汉代草书后人称为章草。章草是由古隶的草率写法发展而成的。篆文之变为古隶,主要表现在圆转

★★

笔画的方折化和运笔作风的不同,结构上的变化却有迹可循;而古隶之变为草书,主要表现在复杂

结构的简易化及运笔的连续化,结构上的变化往往只存大意而无迹可循。

46.晋代以后,楷书已经出现,当时的书法家利用楷书或行书的笔法改造章草,由此形成与章草风

今草格不同的草书,为了区分于章草,书法界称之为今草。今草改掉了与隶书相近的笔法,宇与字之间

★★也往往呼应乃至相连。由于今草的字形结构多因袭章草,故其写法有许多不能从楷书的结构得到解

释,而可以从古隶写法得到理解。

第三章汉字的结构

知识点名称内容

47.许慎在《说文•叙》中较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六书”这个术语最早见

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

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便是从前人们说的“小六艺”:礼、乐、

传统六书说射、驭、书、数。

★★★48.有三家说法:郑众注《周礼》,认为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汉

书•艺文志》的说法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并指出这是“造字之本”。许慎

在《说文叙》里的说法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并对每书都下了定义、举了例

字。三家的说法大同小异。据唐兰考证,三家说法同出一源,皆本于西汉末古文经创始人刘歆。

49.许慎在《说文叙》里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弯曲的意思。这

句话是说,所谓象形,就是画成那个物体,随着它的形体而曲折,日、月二字就是这样的字。

50.象形字是描摹实物的轮廓的,它不可能也不需要把物体画得很细致很周全,往往只是描画出物

象形体的特点。象形字一般是独体的,它所记录的词,往往概括的是事物的整体,特征比较明显,也容

★★★易识别。象形字中也有一些是合体的,这类字描画的往往是事物的一部分,如果单独描摹出来,人

们不容易识别,甚至会发生误解,这就需要附加一些背景,用相邻近、相关联的事物加以陪衬。象

形字通常只用于表示有一定形体的物体(名词),但也有少数字用于表示比较抽象的事物(形容词

或动词)。

51.许慎在《说文•叙》里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这句话是说,所谓指事,就是乍一看似乎可以认识,但需要仔细察看体会,才可以发现它的意义,

指事

上、下两字就是这样的字。

★★★

指事,班固《汉书•艺文志》称作“象事”,所谓事,正表明它不同于有形的物,这也许是“指事”

与“象形”的根本区别之处。

会意52.许慎在《说文•叙》里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妫,武信是也。”

5/8

★★比,比并;类,事类,物类;谊,★义;指找,即指挥,谓所指的方向。这句话是说,所谓会意,是

指合并两类以上事物的意义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

53.根据许慎的定义,会意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会意字必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因而

它一定是合体字;合并以后的字能产生新的意义。

54.会意字从形体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同文会意,一类叫异文会意。同文会意是用两

个(或两个以上)形体相同的字合成一个新字,异文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的字合

成一个新字。

55.会意字既可以通过意符的形象意义来会意,也可通过意符所记录的词的词汇意义来会意,早期

会意字以形会意的居多,秦汉以后,以义会意的会意字才有所增加。

56.许慎在《说文•叙》中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事,事类,事物的类别。名,古称字为名,此指形声字的意符(或叫形符,形旁八譬,譬近之义,

此指和被造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也即形声字的声符(或叫声旁)。为,成也,造也。这几句是

说:根据事物的类别先造一个字(实际是从现成的字中找一个字),再取一个和要造的字读音相同

或相近的字和它相配合而成。江、河就是这样形成的字。

形声57.学习形声字应注意这样几点:形声宇一般是由一个声旁、一个形旁组合而成,因而它必定是合

★★★★体字。形声字的形旁,一般只能标志该形声字所记录的词属于某一意义范畴,并不表示该词的确切

词义;但形旁为我们指出了辨识形声字词义的方向,提示了思考词义的线索,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多

义词的本义;形旁在书面语上还起着区别同音字的重要作用。形声字的声符,从理论上讲,应该和

该形声字读音相同或十分相近,可是由于语音变化、方言分歧等种种因素,我们今天来看形声字,

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与其声符的读音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别很大。这就是说,形声字意符

的表意功能和声符的表音功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58.许慎在《说文•叙》中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同意相受”是说两个字意义相同(近),可以互相解释。即可以互相解释对方,也可以互相接受

★★★对方的解释。如“考、老”两字在《说文》中同属“老”部,《说文》的解释是,“老,考也。”“考,

老也。”“考、老”属于同部互训的字,即是转注字。

59.许慎在《说文•叙》中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

“本无其字”是指语言中已有这个词,但书写时没有这个字。“依声托事”是说依照这个无字之词

★★★

的声音,去借另外—个与该词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已有的字,来寄托该词的意思。

60.三书说是对传统六书说的修正和发展,使汉字结构理论更趋于细致、严密而逐渐完善。三书理

论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从逻辑上说,六书说前四书与后二书并不处在同一个层面上,把用字法的假借、转注和造字

三书说法的前四书并称为六书,逻辑欠严密。而三书说立足于表意与表音的不同把汉字构成分为三大类,

★★逻辑严密清晰。

其次,三书说从名目上看似乎比六书少了一半,但这只是为着逻辑上的严密,若从表意字再分为6

个小类来看,显然比六书说更加细致完备。许多用六书说不好分类的汉字,在二书说中都有明确的

归属。

新六书理论

61.将汉字结构型分为六类:象形、指示、象事、会意、形声、变体。

★★

6/8

第四章汉字的变异

知识点名称内容

62.“古今字”这个术语,最早见于东汉郑玄的《礼记注》。《礼记,曲礼下》有:“予一人。”郑玄

注:“余,予,古今字。”

63.古今是相对的概念,时代在前的为古,时代在后的则为今;古今字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

有不同的写法,时代靠前的字形是古字,时代偏后的字形是今字。这就是“随时异用”的意思。

64.古今字的产生,具体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古字借为他用,本义罕见,另造今字来表示本义。例如:隊(队)——墜(坠)

古今字(2)为古字的某一引申义造今字。解——懈

★★★(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辟——避、闢、僻

(4)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州——洲

65.古今字形成的两种主要的方式:

(1)以古字为基础,增加显示意义的形旁或声旁,形成今字。

(2)改换古字的形符形成今字。

(3)对古字的形体略加增损或改变形成今字。

(4)还有些今字换成与古字形体无关的新字。

66.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古书中可以通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的字。

古人称异体字为“或体字”,《说文解字》称异体字为“重文”。异体字的实质,是语言中的同一个

词,在书面上记录时,采用了不同的书写形式。因为是同一个词,所以异体字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

因而,异体字在书面上,应该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换,而不致发生歧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字。

67.异体字形成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