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供热专项规划样本_第1页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样本_第2页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样本_第3页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样本_第4页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初审稿)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九年三月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081024)证书级别:甲级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九年三月项目名称: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规划编号:规设-06-0编制单位:延吉市人民政府承编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资格:甲级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081024)院长:张晓艳副院长:张洪杰总规划师:王斯伟副总规划师:左群英、吕昌海、林春健项目负责人:左群英参编人员:艾莉莉、户哲、赵亚男前言 11概述 31.1供热规划编制背景 31.2都市概况 41.2.1地理位置 41.2.2地形地貌 41.2.3水文条件 41.2.4气候条件 51.2.5能源资源状况 51.2.6社会经济 61.2.7能源消耗及环境状况 61.3都市发展总体规划 71.3.1都市性质 71.3.2都市规模 71.3.3都市布局构造 71.4延吉市都市供热发展史 82供热现状 92.1热负荷 92.1.1工业热负荷 92.1.2采暖热负荷 92.1.3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 102.2热源现状 102.3热网现状 102.4供热管理 103存在问题 113.1供热设施 113.2环境状况 124热负荷与发展预测 134.1中心城区规划建筑面积 134.2建筑物构成 134.3工业热负荷 144.4采暖热负荷 154.4.1采暖热指标 154.4.2热负荷 174.5生活热水及空调负荷 175规划设想 195.1指引思想 195.2编制根据 195.3规划原则 205.4规划范畴及规划年限 215.4.1规划范畴 215.4.2规划年限 215.5规划重要内容 215.5.1热源规划 225.5.2热网规划 246实行供热体制改革,初步实现分户热计量 286.1都市供热体制改革 286.2实现供热商品化 297环境评述 317.1延吉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317.2环境效益 328节能评述 349实行办法与建议 35前言为保证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本着合理运用能源,改进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目的,经延吉市人民政府委托,根据《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国家计委【1995】126号文献《关于加强都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告知》规定,编制《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本次供热专项规划是对《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在延吉市铁南分区供热专业规划细化和完善,将为延吉市铁南区供热建设和发展提供根据。延吉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实行资源转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体系,不断提高工业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和都市化水平,增强都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延吉市都市性质是以“工贸旅”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们江地区中心都市,是具备民族特色东北亚地区重要旅游都市。,延吉生产总值完毕115.1亿元,增长19.3%;普通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毕25.77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毕85.03亿元,增长4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55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1元,增长5.2%。延吉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改革开放双重机遇,实现了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延吉市铁南区是延吉市都市布局构造中河南综合区内铁路以南区域,由于所在区域位置导致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市政府及关于部门高度注重和监督下,供热事业初见成效。为满足铁南区内供热需求,建设一座容量为5×29MW热水锅炉房,至今供热面积达到197万m²,同步拆除现状所有小锅炉房。究竟,延吉市铁南区总供热面积为307万m²。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面积达197万m²;其他顾客均采用民用小火炉和炉灶。这些民用小火炉、炉灶供热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对环境质量也导致极大影响。随着铁南区内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既有热源已经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生活采暖及工业生产用热需求,极大地阻碍了延吉市都市发展。因而,编制《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对增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对指引此后供热发展和建设具备十分重要意义。1概述1.1供热规划编制背景都市集中供热系统是都市重要基本设施,体现一种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使都市综合服务功能高低详细体现。发展都市集中供热已成为国内都市建设一项基本政策,是国家能源政策详细体现。随着国家关于节能政策贯彻贯彻逐渐进一步,人们充分结识到发展集中供热不但是一项温暖工程,也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件民心工程、节能工程。集中供热不但能给都市提供稳定、可靠高质量热源,改进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并且能明显发挥规模效益作用,在节约能源,有效减少都市污染,节约都市建设用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延吉市建设正处在一种迅速发展阶段,都市基本设施建设是市场机制下都市迅速发展前提,为适应都市建设发展应对总体规划中在供热专业规划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为此,延吉市人民政府提出编制《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规定,逐渐补充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供热模式。以适应都市当代化建设规定,指引新时期都市供热工程建设工作。1.2都市概况1.2.1地理位置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地理坐标处北纬42度50分至43度23分,东经129度01分至129度48分之间。它北靠敦化市、汪清县,西接安图县,南连龙井市。出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地中、俄、朝三国接壤图们江地区,东直距中俄边境仅60公里,直距日本海仅80公里,南至距中朝边境仅10余公里,是“东北亚金三角”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方一种支撑点,地理位置优越。1.2.2地形地貌延吉市境域成带状,南北最大纵距7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7公里。地貌形态类型为:境内大某些地段为丘陵地形,东部、南部和北部边沿地带为低山区,地势较高,西部开阔,地势平坦,呈马蹄状盆地。延布尔哈通河、烟集河两侧呈带状不对称分布漫滩及一、二、三级阶地,地势低平。境内平均海拔高度为180米左右,最高峰黑林子海拔861.4米。市区内最低海拔高度为160米左右,最高点帽儿山海拔高度为517米,市区内普通地形坡度为5.8‰。1.2.3水文条件境内水系皆为图们江支流,重要有布尔哈通河、烟集河、依兰河和海蓝江。布尔哈通河发源于安图县哈尔巴岭东麓沼泽地,全长242公里,流域面积7141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6‰。延吉市地处布尔哈通河中游,境内河长为18.7公里,境内河床平均宽度为240~280米,流域面积121.97平方公里,市区平均坡降为1.83‰,近年平均流量19.6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18亿立方米。烟集河发源于龙井市八道乡,全长47.7公里,延吉市境内流域面积231.2平方公里,河流长度26.4公里,河道坡降8.6‰,近年平均径流量4.07万立方米。1.2.4气候条件延吉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特点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和凉快、冬季漫长寒冷。5~8月盛行东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近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冬季平均降雪日数为22.7天。近年平均气温5.7℃,历史最高气温37.6℃,最低气温零下32.7℃。全年无霜期142天,平均日照2190小时,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0℃,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6.9℃,采暖天数为174天,1.2.5能源资源状况延吉地处长白山区,森林、矿产、土特产资源丰富。地上700多平方公里茂密森林和肥沃草原,900余种经济植物和数十种贵重野生动物。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盛产苹果梨、人参、鹿茸、烟叶及各种山野菜。地下尚有储量大、品种多、质地好煤炭、石油、天然气、大理石、麦饭石、硅灰石等各种矿产。延吉种植和养殖资源重要有水稻、玉米、大豆、蔬菜、家畜、家禽、参茸及熊胆等。1.2.6社会经济,延吉生产总值完毕115.1亿元,增长19.3%;普通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毕25.77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毕85.03亿元,增长4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55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1元,增长5.2%。延吉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改革开放双重机遇,实现了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2.7能源消耗及环境状况依照延吉市能源消耗记录:全年耗电量为4.415亿kwh;消耗汽油量为4.8万吨;消耗柴油量为5.6万吨;消耗润滑油量为500吨;耗煤量为90万吨,采暖锅炉消耗燃料来源于黑龙江老黑山及延边煤矿。延吉市环境空气中重要污染物为TSP,另一方面是、NO2和SO2。延吉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数为:TSP为0.33mg/m³,SO2浓度为0.032mg/m³,NO2浓度为0.040mg/m³。采暖期重要污染源是燃煤锅炉和民用小火炉和炉灶,在采暖期各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二级原则,特别TSP超标严重,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国家二级原则。1.3都市发展总体规划1.3.1都市性质延吉市都市性质是以“工贸旅”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们江地区中心都市,是具备民族特色东北亚地区重要旅游都市。1.3.2都市规模《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中拟定建成区内居住人口为57万人,规划都市建设用地50.25Km2。随着延吉市都市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究竟,中心城区内实际居住人口已达4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了42.11Km²。本规划末期建成区居住人口规划为62万人,规划都市建设用地为铁南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3.6Km²,铁南区现状依照《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用地面积发展到4.63Km²,远期建设用地面积4.631.3.3都市布局构造延吉市都市布局构造采用六区三中心构造。六区为:河北综合区、河南综合区、经济开发区、公园文体生活区、西部生活新区、北部生活新区。三中心为:商贸金融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文化体育中心。铁南区:铁南区属于河南综合区。指明铁路以南、新街以东、东风街以西区域,重要以重要布置居住生活区和无污染工业。1.4延吉市都市供热发展史延吉市供热事业发展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重要政府机关、疗养院、宾馆、医院自备集中供热设施,小型锅炉房低压蒸气采暖。到20世纪80年代蒸汽采暖改为热水采暖,人们对供热有了初步结识,许多公共建筑、学校也有了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热面积发展到200万m²左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分散小型锅炉房遍地开花。铁南区为发展比较缓慢区域,以棚户区为主,随着铁南区发展,新建建筑只能建设暂时分散小锅炉房满足采暖用热。高耗能、采暖期大气污染特别严重。从开始,延吉市铁南区开始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建设一座容量为5×29MW热水锅炉房,至今供热面积达到197万m²,同步拆除现状所有小锅炉房。一次管网长度达到了10公里。由于当前铁南区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每年均有一某些棚户区改造,供热面积增长不久,现状热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用热需求。铁南区集中供热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其2供热现状延吉市铁南区自开始实行集中供热。延吉市铁南区内有一处集中供热锅炉房,内置5×29MW热水锅炉房,供热面积197万m²。现状没有分散小锅炉房。2.1热负荷2.1.1工业热负荷现状没有工业公司。2.1.2采暖热负荷延吉市铁南区内现状总供热面积约307万㎡。其中由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197万m²,占总供热面积64%;此外,尚有约110万m²建筑面积采用落后炉灶、小火锅采暖,占总供热面积36%。延吉市铁南区供热现状参见下图2-1。2.1.3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当前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系统尚无生活热水及空调用热负荷。某些公建运用单位小锅炉制取热水,居民是运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及燃气热水器来制取热水。2.2热源现状延吉市铁南区内有一处集中供热锅炉房,内置5×29MW热水锅炉房,供热面积197万m²。现状没有分散小锅炉房。尚有约110万m²建筑面积采用落后炉灶、小火锅采暖。2.3热网现状截止究竟,由集中供热管网供热基本覆盖了现状总供热面积64%,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均采用间接供热方式,一次管网长度达到了10公里,所有为热水管道,下设18个热力站,供热面积197万2.4供热管理当前,延吉市铁南区供热公司只有一家,一种供热站点。3存在问题3.1供热设施1、管网设计缺少统筹规划,加之热负荷发生较大变化,致使当前管网水力工况与压力工况混乱状况严重。2、集中供热低原则和供暖系统水力失调,能量挥霍问题比较严重,大流量小温差现象普遍存在,输送效率低,供热安全稳定性差,不能适应居住者日益提高对热舒服度规定。3、当前运营热力管网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调节手段和监控不能控制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平衡调节。不具备分户计量、变流量运营调节手段。因而,无法实现对热量进行统一调度。4、供热管网系统循环水和补水几乎都没有进行软化和除氧解决,普遍用自来水,个别系统采用地下深井水。这样水质对供热系统危害是相称大,会导致管网系统氧腐蚀和结垢,危及供热系统安全运营,减少使用寿命。5、某些建筑内采暖系统维修、改造不及时,严重影响供热效果。6、节能建筑占比例较少,建筑主体本体耗能较高。3.2环境状况延吉市环境空气中重要污染物为TSP,另一方面是NO2和SO2。延吉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数为:TSP为0.33mg/m³,SO2浓度为0.032mg/m³,NO2浓度为0.030mg/m³。采暖期重要污染源是燃煤锅炉和民用小火炉和炉灶,在采暖期各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二级原则,特别TSP超标严重,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国家二级原则。4热负荷与发展预测4.1中心城区规划建筑面积延吉市铁南区既有建筑面积307万m²,依照《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建筑面积达到480万m²,建筑面积达到500万m²。4.2建筑物构成延吉市铁南区既有建筑中住宅面积约为297万m²,公建面积约为5万m²,市政约为5万m²。依照《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对铁南区拟定如下:(1)延吉市铁南区近期(——):住宅面积为44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92%;公建面积为2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4%;厂房及其他面积为2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4%。(2)延吉市铁南区远期(——):住宅面积为44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88%;公建面积为2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4%;厂房及其他面积为4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8%。延吉市铁南区各类建筑物在各时期所占比例对比参见下表4-1。表4-1延吉市铁南区各时期建筑面积占比表住宅(%)公建(%)厂房及其他(%)现状9622近期9244远期88484.3工业热负荷依照《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限制铁南区既有工业用地发展,布置原则是布置无污染或低污染工业公司,对低污染工业做好厂区内部生产防护,避免对都市导致环境影响。依照现状工业热负荷,结合经济发展按一定增长率预计,近、远期工业热负荷量为:8t/h、15t/h。参见下表4-1。表4-2延吉市铁南区工业热负荷增长状况期限工业负荷用气量(t/h)压力(MPa)现状00近期80.4~1.3远期150.4~1.64.4采暖热负荷4.4.1采暖热指标延吉市气象参数如下:年平均气温:5.年极端最高气温:37.年极端最低气温:-3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22.3m/s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0℃采暖天数:174天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6.9℃最大冻土深度:1.6主导风向:NW按气象资料测算冬季供热负荷系数为:式中:Qp——采暖季平均热负荷,W;Qw——采暖季最大热负荷,W;tn——室内计算温度,℃;tp——采暖季室外平均温度,℃;tw——采暖季室外计算温度,℃。依照延吉市铁南区既有建筑物实际状况(既有建筑物中节能型建筑比例很小),结合《都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同步考虑到国家对建筑节能规定。在规划年限内,对民用住宅和公用建筑物采暖热指标取值如下:q=q1·A1%+q2·A2%式中:q——综合热指标;q1——未采用节能办法平均热指标;q2——采用节能办法平均热指标;A1——未采用节能办法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百分数;A2——采用节能办法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百分数。近期:住宅综合热指标:50W/m2,其中节能建筑占总住宅面积55%(前采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节能50%)》(DB22/T164-);至采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节能65%)》(DB22/T450-));公建综合热指标:70W/m2,其中节能建筑占总公建面积75%(采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厂房热指标:120W/m2。远期:住宅综合热指标:50W/m2,其中节能建筑占总住宅面积55%;公建综合热指标:70W/m2,其中节能建筑占总公建面积75%(采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厂房热指标:110W/m2。4.4.2热负荷在规划年限内,延吉市铁南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供暖面积及采暖热负荷需求量参见下表4-2。表4-3供热总负荷预测表期限类别建筑面积(万m²)集中供热率(%)供暖面积(万m²)供热指标(w/m²)热负荷(MW)近期住宅44010044050220公建20100207014厂房及其他20801612019共计4809747653.2253远期住宅44010044050220公建20100207014厂房及其他40803211035共计5009849254.72694.5生活热水及空调负荷当前,延吉市铁南区建筑没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某些公建运用单位小锅炉制取热水,居民是运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及燃气热水器来制取热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都市主管网建成后,规划年限内,应考虑一定量热水负荷。鉴于延吉市实际状况,本次规划暂不考虑空调负荷。住宅热水热指标:近期:10W/m2,生活热水供应面积按总供热面积20%考虑;远期:12W/m2,生活热水供应面积按总供热面积30%考虑;公建热水热指标:近期:3W/m2,公建生活热水供应面积按总供热面积30%考虑;远期:3W/m2,公建生活热水供应面积按总供热面积40%考虑;在规划年限内,延吉市铁南区生活热水负荷需求量预测参见下表4-4。表4-4延吉市铁南区生活热水负荷需求预测期限类别供热面积(万m²)热水供应面积(万m²)热指标(w/m²)热负荷(MW)近期住宅44088108.8公建20630.2共计460949.69远期住宅4401321215.8公建20830.2共计46014011.4165规划设想5.1指引思想贯彻实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方针,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全面规划,分步实行,制定明确规划指标和切实可行办法,以期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人居生活质量,增进都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目的。5.2编制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国家计委【1995】126号文献《关于加强都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告知》。3、原国家计委【1997】105号文献《关于编制各地区城市热电联产规划告知》。4、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急计基本【】1268号文献《关于发展热电联产规定》。5、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864号《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关于规定告知》。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8、国务院文献: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告知》(国发[]2号)。9、《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供热协会《城乡集中供热技术进步发展规划》。11、《都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12、延吉市关于规划部门及供热部门提供关于延吉市铁南区供热方面各种基本资料。5.3规划原则在《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原则指引下,依照供热热负荷发展状况,保证热源建设与都市发展同步并恰当超前原则。延吉市铁南区供热发展规划坚持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积极运用新型清洁能源为补充原则,其详细原则如下:1、供热规划要在满足都市总体规划基本上,分段规划实行。2、依照热负荷需求及既有热源状况,规划供热合理分区。3、依照本地区能源消费构造以煤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补充原则,拟定热源建设方式。4、依照规划期末热负荷需求量,贯彻“以大代小,以新代旧”指引原则,拟定建设热源规模,恰当超前,以提高供热保障能力和热能效率。5、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满足热顾客用热增长需求。近应充分运用既有热源,并对新开发区发展热负荷做好预留用地。5.4规划范畴及规划年限5.4.1规划范畴本次供热专项规划地区范畴为《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中铁南区划定建设用地:近期至:4.63Km²;远期至:4.635.4.2规划年限规划年限:——其中近期:——远期:——5.5规划重要内容依照延吉市供热发展意向,近期将在铁路以北建设一座2×200MW热电厂,供热范畴为铁路以北区域。依照延吉市供热发展意向及《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结合延吉市铁南区既有热源状况拟定规划总体思路是:以最后实现龙井热电厂供热为主,新建2×300MW热电机组,以供热为主,以热定电,当远期2×300MW机组供热能力局限性时,保存现状区域锅炉房调峰补充供热。近期规划:近期至,以新建龙井热电厂供热为主,供热面积476万m²。供热范畴与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界限相似,依照《延吉市都市总体规划》(——)和延吉市发展意向,近期完毕铁南区所有棚户区改造,铁南区建设基本完毕。保存既有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作为调峰使用,调峰量为220万m²。近期铁南区内工业公司用汽自行解决。远期规划:远期至,以新建热电厂供热为主,供热面积492万m²。供热范畴与总体规划中远期规划界限相似。远期在近期建设基本上发展规划区内余下一某些工业。保存既有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作为调峰使用,调峰量为220万m²。由于规划工业公司分布和规模状况,远期规划铁南区内工业公司用汽自行解决。5.5.1热源规划5.5.1.1热电厂龙井市近期规划建设一处热电厂,以热定电,以供热为主,龙井热电厂为延吉市铁南区重要供热热源,距离延吉市铁南区约12公里。至调峰锅炉房规模参见表5-1。表5-1热电厂调峰锅炉房锅炉房名称容量规划期限调峰锅炉房调峰量(万m²)建设状态占地面积(公顷)铁南锅炉房5×29MW近期220现状保存2.5远期220现状保存5.5.1.2区域锅炉房延吉市铁南区最后实现以热电厂供热为主,供热范畴为总体规划中对铁南区近、远期发展范畴,当供热能力局限性时,由区域供热锅炉房进行调峰供热。表5-2至各供热区域锅炉房锅炉房名称容量规划期限供热能力(万m²)建设状态占地面积(公顷)铁南锅炉房5×29MW近期220现状保存2.5远期220现状保存5.5.2热网规划5.5.2.1热网规划原则热网是连接热源与热顾客纽带,热网规划根据原则如下:1、热网主干线应按规划期末负荷,管径按经济比摩阻设计一步到位。2、热网管线应尽量在负荷密集区附近敷设。3、一次热网采用新建,二次热网尽量考虑旧管网改造与运用。4、都市热网采用间接供热方式。5、热网参数选定考虑投资及运营经济性,一次网按130℃/70℃制,二次网按80℃/55℃制设计运营。6、热水管网采用直埋敷设。供水、回水管道保温层采用聚氨酯保温,高密度聚乙烯作防护层,对地下水位较高区段采用加强防腐。管网热补偿均采用波纹补偿器和自然补偿。5.5.2.2热网规划优化选取随着都市集中供热迅速发展,热网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但是由于供热管网工程规模大、造价高,并且影响面广,有效期限短等缺陷,导致不应有挥霍,涉及都市规划建设和环境美化。那么保证供热质量能否把生产热能,按热网顾客需要进行合理分派,这就规定热网在设计中选取最优方案、进行搞好都市供热问题。1、连接方式及供回水温度对于都市热力网工程,由于工程比较大,采用间接连接方式有助于减少工程造价,避免水利失调,减少顾客间互相干扰,提高供热质量,并且便于运营维护。同步一次网供回水温度高低直接决定着工程造价,从减小供回水管径角度来看,较大有供回水温差,可以缩小管径,因此本次规划一、二次网供回水温度为:一次网130/70℃;二次网80/55℃。2、供热管网敷设方式都市供热管网敷设方式分为架空、地沟和直埋三种方式。直埋敷设与架空敷设相比,具备不影响城乡景观、热损失小长处;与地沟敷设方式相比,具备占地少、施工周期短、维护量小、使用寿命长等长处,在供热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步通过发展,供热行业对直埋敷设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均有了较进一步研究,直埋敷设方式已成为一项较为成熟技术,在都市供热管线实际运用中直埋管线也得到了广泛应用。3、热网管径拟定管网设计时,各管段直径是依照供热管网各管段计算流量和比压降范畴来选定,而流量大小最后由热负荷而拟定。管径拟定前,对各管段既有热负荷进行精确计算,对负荷将来增容进行合理预测。4、热网主干线布置随着国内都市集中供热热源点减少,供热半径相对增大,供热管网建设投资大,普通占整个供热工程总投资50%以上。热网主干线力求接近热负荷密集区,避免管线过长,导致阻力损失及投资增大。热网以环状或网格状布置,热水力工况和控制十分复杂,同步网格状管网投资非常高。在现阶段,都市供热管网优化设计是以投资、运营和维护总和最小为目的函数,把实际工程规定作为约束条件,然后用某种最优化办法,求出实际问题最优解。在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前提下,本次规划设计都市热力管网以放射型布置为主,并布置连通管提高管网供热系数。5、供热管道热补偿热补偿是供热管道非常重要技术问题,可以充分运用管道转角进行自然补偿。较为惯用补偿器有套筒补偿器及波纹补偿器。套筒补偿器及波纹补偿器可设在人井内,也可采用直埋。5.5.2.3都市热网究竟,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一次管网长度达到了10公里,所有为热水管道,下设18个换热站。依照热负荷分布状况和《延吉本次规划,共规划都市供热热水主干管22公里,支干管33公里,新设立换热站21处,覆盖延吉市铁南区5.5.2.4换热站及二次供热管网换热站布置原则规定如下:1、二次网布置不适当穿越规划社区,即换热站供热范畴应控制在建筑规划社区地界范畴之内。2、换热站供热规模以10万㎡~20万㎡为宜。3、换热站最大供热半径不适当不不大于1Km,以500m以内为宜。4、每个换热站占地面积普通在200㎡~400㎡。5、换热站内设计应依照社区地形高差及建筑物高低进行分区,站内应预留热水供应设备位置。6、换热站应尽量设立在负荷中心区。7、本次规划热水供应与采暖运用同一热源。运用一次热力管网将热水输送到各换热站,在换热站装设一套独立换热系统,由专用生活热水供应管网供应热顾客。6实行供热体制改革,初步实现分户热计量6.1都市供热体制改革为推动都市用热商品化、供热社会化,逐渐建立符合延吉市地方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都市供热新体制,推动都市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推动都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延吉市正逐渐改革用热制度,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加大供热采暖设施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热能运用效率,改进大气环境质量;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各种方式相结合经济、安全、清洁、高效供热采暖系统;并加快供热公司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哺育和规范都市供热市场。

在供热事业发展中,将逐渐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积极推动都市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和供热采暖设施改造。改革现行热费计算方式,逐渐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积极履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此后,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都必要设计、安装具备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采暖系统,并执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新办法。计量及温控装置费用计入房屋建导致本。既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规定进行改造,安装分户计量、温控装置,逐渐实现由按面积计收供热采暖费向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转变。在热源及热力产销方面,减少供热价格,提高供热质量。6.2实现供热商品化延吉市既有集中供热体系实行是各单位独立供热,单独经营。通过近年运营,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进,使得供销矛盾、经营管理、机制运营等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延吉市规划采用供热商品化新体制进行建设和经营将来供热市场,总体思路是:1、逐渐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稳步履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增进供、用热双方节能。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要安装楼前热计量表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新建住宅同步还要具备分户热计量条件;既有住宅要因地制宜,合理拟定热计量方式,热计量系统改造随建筑节能改造同步进行。2、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采暖费由个人交纳,这样才干将采暖用热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让买方卖方直接发生关系,才干促使顾客自觉节能,促使供热公司提供质优价廉商品(热)和服务。供热商品化是解决收费难和实现节能一条出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不断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生活。如果供暖系统设计规划合理,不但可以实现较好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同步可以减少能源挥霍,极大提高供热社会效益并获得相称经济效益。7环境评述7.1延吉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随着延吉市都市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质量规定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历史因素和气候条件因素,延吉市空气环境质量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延吉市重要采暖能源是煤炭,这就决定了延吉市空气以TSP、SO2、NO2为重要污染因子。近三年延吉市全年环境空气重要污染检测成果详见下表7-1。表7-1延吉市环境空气重要污染检测成果登记表检测项目年均值TSP(mg/m³)SO2(mg/m³)NO2(mg/m³)0.350.0320.0350.370.0340.0410.330.0320.040延吉市大气污染属典型煤烟型污染,污染源重要来自于燃煤工艺尾气、扬尘和机动车排放尾气和没有集中供热设施千家万户小烟囱等。TSP是延吉市环境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