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肽键结构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在细胞中,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往往需要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能行使功能D.mRNA、tRNA和rRNA三种RNA都参与了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在此过程中mRNA、tRNA和rRNA三种RNA都会参与。【详解】A、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易被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肽链变得松散、伸展,易被消化酶分解,A错误;B、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B错误;C、DNA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主要遗传物质,C错误;D、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rRNA构成的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所以mRNA、tRNA、rRNA都参与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正确。故选D。2.三羧酸循环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真核细胞内,丙酮酸和脂肪酸都可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并进行三羧酸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丙酮酸可来源于细胞内葡萄糖等物质的分解B.某些脂肪酸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线粒体膜C.三羧酸循环过程不需要O2的参与,同时释放能量D.细胞质基质中缺少直接分解丙酮酸的相关酶【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2O反应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O2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丙酮酸可来源于细胞内葡萄糖等物质的分解,如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A正确;B、某些脂肪酸是脂溶性的,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线粒体膜,B正确;C、结合题干“三羧酸循环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可知,三羧酸循环过程不需要O2的参与,同时释放(少量)能量,C正确;D、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转化为乳酸,或酒精和CO2,故细胞质基质中有直接分解丙酮酸的相关酶,D错误。故选D。3.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道蛋白负责介导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负责介导主动运输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细胞膜内表面的糖类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可进行信息传递D.大分子与膜上蛋白质结合后通过胞吞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详解】A、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B、分子或离子通过载体蛋白时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但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B错误;C、细胞质膜外表面的糖类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可进行信息传递,C错误;D、大分子与膜上蛋白质结合后通过胞吞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D。4.藜麦是一种具有极强的耐盐性和较高营养品质的植物,藜麦的耐盐作用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多种转运蛋白有关,其耐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KOR运输K+的过程中会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B.SOS1将Na+排出细胞的直接动力来自H+的浓度差C.H+进出表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D.NHX能促使Na+进入液泡有利于提高叶肉细胞的耐盐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KOR是一种K+通道,K+通道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其运输K+的过程不会消耗ATP,因此不会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A错误;B、由于表皮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而H+浓度低于膜外,因此SOS1将Na+排出细胞的直接动力来自H+的浓度差,B正确;C、根据膜两侧H+浓度差可知,H+进出表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C正确;D、NHX能促使Na+进入液泡,有利于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从而提高叶肉细胞的耐盐能力,D正确。故选A。5.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和底物结合前,酶的结合部位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酶会出现和底物结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且互补结构不可恢复。酶sub既能催化CTH的水解,又能催化CU水解,实验小组以酶sub、底物CTH和CU为实验材料,设计下表实验,已知CTH和CU的结构不同。由该实验可知,支持诱导契合学说的实验结果应为()组别实验操作甲组用酶sub直接催化CTH的水解乙组酶sub和CTH反应完成后,过滤去除产物和剩余底物,再催化CTH水解丙组用酶sub直接催化CU的水解丁组酶sub和CTH反应完成后,过滤去除产物和剩余底物,再催化CU水解A.甲组的水解速率和乙组的无显著差别,丙组的水解速率和丁组的也无显著差别B.甲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乙组的,丙组的水解速率和丁组的无显著差别C.甲组的水解速率和乙组的无显著差别,丙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丁组的水解速率D.甲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乙组的,丙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丁组的水解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和底物结合前,酶的结合部位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酶会出现和底物结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且互补结构不可恢复,意味着在酶sub催化CTH的过程中,CTH会诱导酶sub的构象改变,改变构象后的酶sub能和CTH结合,无法和CU结合。【详解】根据诱导契合学说可知,在底物的作用下,酶会出现和底物结合的互补结构,因此酶sub催化CTH的过程中,CTH会诱导酶sub的构象改变,改变构象后的酶sub能和CTH结合,无法和CU结合。因此再次加入CTH后,酶sub的催化效率基本不变,因此甲组和乙组的水解速率无差别,但再加入CU,酶促反应速率显著下降,因此丙组的水解速率显著大于丁组的,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6.校正tRNA是指某些能校正基因的有害突变的tRNA,编码tRNA的DNA某些碱基改变后,导致反密码子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由于单个碱基替换导致的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精氨酸但是识别、甲硫氨酸遗传密码的tRNA(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由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是基因表达的产物B.X参与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甲硫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精氨酸C.据题意可知,X可以对应两种不同的密码子D.校正tRNA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详解】A、X为RNA的一种,其单体是核糖核苷酸,是基因转录的产物,A正确;B、X上携带的是精氨酸但是识别甲硫氨酸的遗传密码,所以,X参与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甲硫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精氨酸,B正确;C、根据题意:tRNA(X)携带精氨酸但是识别、甲硫氨酸遗传密码,表现为一种密码子对应两种氨基酸,C错误;D、校正tRNA分子的作用是校正发生错误的翻译的过程,故某些突变引发密码子改变,但由于校正tRNA分子的存在使得该位置的氨基酸未发生改变,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D正确。故选C。7.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POR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正常人群中,其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图1是某PORD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图2中a、b、c、d条带分别是Ⅰ1、Ⅰ2、Ⅱ5、Ⅱ6的该对基因电泳检测结果(不考虑突变及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8的一个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Ⅰ1个体,不可能来源于Ⅰ2个体C.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其基因电泳检测结果与c相同D.Ⅲ7与人群中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婚配,后代女孩患病概率为1/800【答案】B【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详解】A、题图分析,图1中,Ⅱ5、Ⅱ6表现正常,生出了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I1是患者,只有下面的条带,I2个体不患病,有上下两个条带,可知下面条带为致病基因对应条带,上面条带为正常基因对应条带。有2个条带的I2个体不患病,说明正常基因为显性基因,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Ⅱ5、Ⅱ6正常,且均有两个条带,说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B、Ⅲ8个体的两个致病基因其中一个一定来源于Ⅱ5个体,Ⅱ5个体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其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Ⅰ1个体,不会来源于Ⅰ2个体,且Ⅰ5表型正常,而I1属于隐性纯合,必传一个隐性基因给Ⅰ5,B正确;C、Ⅱ5和Ⅱ6均为杂合子,再生育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则其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基因电泳检测的结果不一定与c(杂合子)相同,C错误;D、Ⅲ7个体的母亲Ⅱ4是PORD病患者,且表现正常,则Ⅲ7个体一定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则两人婚配,所生的孩子患病概率应为1/100×1/4=1/400,因为是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故男女患病率相同,均为1/400,D错误。故选B。8.科学家以果蝇为实验材料揭示了AC—DN1P—PI神经介导的高温促进夜间觉醒的调控过程,如图所示。高温使阳离子通道蛋白TrpA1被激活,AC神经元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间觉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高温引起夜间觉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神经递质CNMa与其受体结合不会使PI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C.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D.用药物抑制CNMa的合成和释放,可降低高温环境中的睡眠质量【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高温激活了阳离子通道蛋白TrpA1,AC神经元产生兴奋,释放兴奋性递质Ach,促进DNIP神经元的兴奋,其释放神经递质CNMa作用于PI神经元,抑制PI神经元的兴奋。【详解】A、在高温觉醒的过程中即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A错误;B、根据CNMa与其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的兴奋可知,CNMa为抑制性递质,其与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阴离子通道打开,会使PI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B错误;C、由图可知,高温引起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引起夜间觉醒,若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CNMa的合成和释放,会导致高温夜间觉醒,若抑制CNMa的合成和释放,可避免夜间觉醒,提高高温环境中的睡眠质量,D错误。故选C。9.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体形态相似,且在适应特点上也相似,生态学家Raunkiaer以不良季节时休眠芽的着生位置为标准,将陆生植物生活型划分为高芽位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植物表现出同一种生活型是它们对相同环境进行适应的结果B.群落中各类生活型植物的数量比能够反映群落所处环境的气候特点C.分布在同一区域内的生活型相同的不同种植物占据着相同的生态位D.陆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是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空间垂直排列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详解】A、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则不同植物表现出同一种生活型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A正确;B、群落中各类生活型植物的数量比能够反映群落所处环境的气候特点,比如具有耐热特性的生活型植物的比例较高可说明群落所处的环境气候炎热,B正确;C、由生态位的概念可知,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而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故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生态位的内容之一,但生活型相同的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一定相同,如同一地区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都不一定相同,C错误;D、由题意可知,陆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说明了植物对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即是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空间垂直排列的结果,D正确。故选C。10.CD20抗原是一种B细胞分化抗原,可位于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上。CD20抗原基因在95%以上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而在造血干细胞、浆细胞和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不表达。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抗原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其与肿瘤细胞上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析以上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妥昔单抗能特异性识别CD20抗原并发挥作用B.利妥昔单抗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诱导细胞凋亡的信息C.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B细胞的过程中,CD20抗原基因进行表达D.当受到病原体和相应辅助T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的特定分子刺激时B细胞即可活化【答案】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特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详解】A、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抗原的一种单克隆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所以利妥昔单抗能特异性识别CD20抗原并发挥作用,A正确;B、利妥昔单抗与肿瘤细胞上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说明利妥昔单抗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诱导细胞凋亡的信息,B正确;C、CD20抗原基因在95%以上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则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B细胞的过程中,CD20抗原基因进行表达,C正确;D、当受到病原体刺激、相应辅助T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的特定分子刺激,以及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活化,D错误。故选D。11.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兔病毒。兔病毒主要传播者是蚊子,它叮咬病兔受感染的皮肤并把病毒带在自己的口器上。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毒性强有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C.中毒性病毒比例的提高,表明野兔的抗病毒能力降低D.随着兔种群数量下降,病毒的传播速度不变,属于非密度制约性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详解】A、强毒性病毒会杀死寄主,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A错误;B、病毒感染对兔种群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没有抗性的兔子被淘汰,具有抗性的兔子能生存下来,B正确;C、据题意可知,强毒性病毒会致兔很快死亡,而兔感染中毒性病毒后可存活一段时刻,因此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自然选择所致,并不是因为野兔的抗病毒能力降低,C错误;D、随着兔种群数量下降,病毒的传播速度会减慢,属于密度制约性因素,D错误。故选B。12.为探究某种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人员在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放置了含某种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和不含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一段时间后测量滤纸片周围抑菌圈的直径。然后从相应位置挑取菌落,并重复上述步骤培养多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1号区域的滤纸片是用无菌水处理后的滤纸片B.应从上一代抑菌圈的中央挑取菌落用于培养下一代细菌C.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D.抑菌圈的直径越大,说明细菌的耐药性越强【答案】A【解析】【分析】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若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则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详解】A、分析题意,①处滤纸片周围未出现抑菌圈,培养基1号区域的滤纸片应是用无菌水处理后的滤纸片,作为对照组,A正确;B、进行传代培养时,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挑取细菌,原因是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B错误;C、基因突变是自发的,是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就已存在的,不是抗生物诱导的结果,C错误;D、抑菌圈的直径越小,说明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逐渐增强,D错误。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二个及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ERGIC)是脊椎动物细胞中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存在的一种具膜结构。ERGIC产生的囊泡可与溶酶体融合完成细胞自噬;含脂膜结构的病毒如新冠病毒在ERGIC中组装,最后通过囊泡运输至细胞膜释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构成ERGIC的膜结构可来自粗面内质网B.ERGIC的功能受细胞内信号分子的精细调控C.FRGTC能够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D.特异性抑制ERGIC的功能可以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答案】ABD【解析】【分析】1、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2、溶酶体具有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器。【详解】A、因为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ERGIC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存在的一种具膜结构,因此构成ERGIC的膜结构可来自粗面内质网,A正确;B、细胞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受信号分子的精细调控,因此ERGIC的功能受细胞内信号分子的精细调控,B正确;C、ERGIC不能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ERGIC需要与溶酶体结合,由溶酶体发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C错误;D、新冠病毒在ERGIC中组装,若特异性抑制ERGIC的功能,则新冠病毒无法组装,可以有效治疗新冠肺炎,D正确。故选ABD。14.粗糙链孢霉是一种真核生物,繁殖过程中通常由单倍体菌丝杂交形成二倍体合子。该霉菌的一个子囊母细胞(具有二倍体核,基因型为Aa),通过细胞分裂形成8个孢子,它们在子囊中的排列顺序与减数分裂中期赤道板上染色单体的排列顺序完全一致,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B.细胞每次分裂前都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C.子囊中孢子的染色体数目与合子的染色体数目一致D.孢子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A与a的分离【答案】A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1个粗糙链孢霉合子通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子囊孢子,然后再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8个子囊孢子,发育形成菌丝,最后菌丝通过受精作用,重新形成合子。【详解】A、如果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形成的8个孢子应该上面是4个黑色,下面是4个白色(或上面是4个白色,下面是4个黑色),而图中依次是两个白色、两个黑色、两个白色、两个黑色,说明减数分裂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不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错误;C、子囊中孢子的染色体数目是合子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错误;D、A和a为一对等位基因,孢子形成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正确。故选AD。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答案】ABD【解析】【分析】1、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环境条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选择作用。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等。此外,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详解】A、题干信息可知,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B、题干信息:西部沙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等。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D、变异是不定向的,锁阳产生变异后,长期干旱条件对锁阳起了选择作用,使其保留下来,D错误。故选ABD。16.高等植物可以利用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调节自身生长,下图表示拟南芥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phyA)和光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phyB)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下胚轴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B.光敏色素A主要吸收远红光,光敏色素B主要吸收红光或白光C.光敏色素A被激活后可抑制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D.光敏色素B被激活后可促进与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答案】ABC【解析】【分析】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光信号传导的结构基础是光敏色素,本质是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详解】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在红光或白光的条件下,拟南芥光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phyB)的下胚轴的长度更长,说明光敏色素B主要吸收红光或白光;在远红光的条件下,拟南芥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phyA)的下胚轴的长度更长,说明光敏色素A主要吸收远红光,B正确;C、远红光的条件下,对照组进行对比,拟南芥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phyA)的下胚轴的长度更长,说明光敏色素A被激活后可抑制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C正确;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光敏色素B被激活后可抑制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故光敏色素B被激活后可抑制与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共60分)17.光补偿点指同一时间内,植株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下表1为甲、乙两种水稻不同时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回答下列问题:表1甲、乙两个水稻品种灌浆期和蜡熟期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比较生长期光补偿点(μmol·m-2·s-1)光饱和点(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甲乙甲乙甲乙灌浆期68521853197621.6727.26蜡熟期75721732136519.1712.63注: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蜡熟期米粒已变硬。(1)如果甲、乙两个水稻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则在灌浆期乙光补偿点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2)植物处于灌浆期,若此时光照强度为甲种水稻光补偿点,则在此光强下乙种水稻叶内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3)从表中的数据推测,单位时间内,______(填“甲”或“乙”)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______。(4)根据该实验的结果推测,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______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______,则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造成的。【答案】(1)乙品种在灌浆期的光合速率大于甲品种,所以乙光补偿点更低。(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3)①.乙②.乙品种在灌浆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甲品种,更有利于幼穗对有机物的积累(4)①.分别取在灌浆期和蜡熟期等量的同种水稻②.灌浆期叶绿素含量高于蜡熟期【解析】【分析】分析表中信息可知,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甲、乙两个品种的光补偿点都增大,光饱和点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也都在下降,即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下降。【小问1详解】光补偿点指同一时间内,植株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如果甲、乙两个水稻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只有当乙品种在灌浆期的光合速率大于甲植物时,才会导致乙在灌浆期的光补偿点低于甲品种。【小问2详解】在灌浆期时,光照强度处于甲种水稻光补偿点(光照强度为68μmol·m-2·s-1)时,该光照强度大于乙种水稻光补偿点(光照强度为52μmol·m-2·s-1),此时乙种水稻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在此光强下,乙种水稻叶内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小问3详解】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乙品种在灌浆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甲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乙品种更有利于幼穗对有机物的积累,所以乙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小问4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自变量为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叶片,因变量为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见,实验设计思路为:分别取在灌浆期和蜡熟期等量的同种水稻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如果灌浆期叶绿素含量高于蜡熟期,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造成的。18.研究发现,人体内褐色脂肪细胞(BAT)属于专门用于分解脂肪以满足机体对热量需求的细胞。在持续寒冷刺激下,其产热调节途径为图中实线箭头所示过程;饮酒能通过图中虚线箭头途径导致体温降低。图中5-HT为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分泌甲状腺激素,原因是______。甲状腺激素作用于BAT细胞时其耗氧量会______。(2)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这体现了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联系为______。(3)据题干及图示信息判断,5-HT属于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发现,过量饮酒在导致体温降低的同时尿量会增加,据图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4)去甲肾上腺素既是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若图中某刺激是突发火灾,此时心肌收缩增强,心跳明显加快,在此途径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______(填“激素”或“神经递质”)。危险解除后,心跳并未立即平缓下来,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分析,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降解②.增加(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①.抑制性②.乙醇促进下丘脑分泌5-HT,5-HT会抑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4)①.神经递质②.体液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神经调节长【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使心肌收缩增加,增血液循环加快,运输氧气增多;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作用于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的代谢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小问1详解】激素可以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的代谢,机体中激素含量较少且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降解,因此通常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BAT细胞时会使该细胞新陈代谢增强进而增加产热,此时耗氧量会增加。【小问2详解】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说明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小问3详解】由“饮酒能通过图中虚线箭头途径导致体温降低”可知,5-HT会通过抑制垂体的作用进而抑制BAT细胞产热,说明5-HT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过量饮酒在导致体温降低的同时尿量会增加的原因可能是乙醇促进下丘脑分泌5-HT,5-HT会抑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小问4详解】突发火灾引起心肌收缩增强,心跳明显加快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此途径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危险解除后,心跳并未立即平缓下来,是因为作为激素的去甲肾上腺素参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神经调节长。19.下图为某废弃草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每一营养级所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记为NPP,即净生产量(图中的NPP为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腐殖质中的能量记为DOM;呼吸散失的能量记为R。图中GS是指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方框和箭头的相对大小与其蕴含及流动的能量多少相对应,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J/(cm2·a))。(1)草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中NPP是指用于_______。植食者系统的NPP可表示为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2)已知图中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生产者未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2.5%,则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____(3)专家经调查发现该废弃草场长期受生活污水污染,那流入该废弃草场的总能量是_______。已知该草地的物种分布均匀度受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是衡量群落_______结构的指标。【答案】(1)①.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②.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③.GS-R1(2)450J/(cm2·a)(3)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生物污水的腐殖质中的能量②.水平【解析】【分析】1、生物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包括流入下营养级的能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2、能量传递效率为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每一营养级所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NPP为该营养级同化量减去呼吸散失的能量,即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植食者系统的NPP=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GS-R1。【小问2详解】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为180J/(cm2•a),生产者同化量为180÷0.15=1200J/(cm2•a)。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同化量-未利用-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1200-1200×2.5%-540-180=450J/(cm2•a)。【小问3详解】依题意,经调查发现该废弃草场长期受生活污水污染,由于生活污水处理后保留有机和无机营养,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生物污水的腐殖质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已知该草地的物种分布均匀度受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是衡量群落水平结构的指标。20.科学家利用γ射线处理野生型豌豆,筛选出若干个种子饱满型的突变体。为探究突变体1和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均为单基因突变),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性状为__________性状,该性状至少由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让杂交实验3的F₂野生型植株自交,所结种子中饱满型占___________。(3)大量种植野生型豌豆时,偶然发现了一株种子饱满型的隐性突变体3,假设突变体3与野生型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异,则突变体3的产生可能有两种情况:Ⅰ.突变体1或突变体2中突变基因所在位置的基因发生新的突变;Ⅱ.一个新的非等位基因突变。请从突变体1、突变体2和突变体3中选择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突变体3属于上述何种情况。杂交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体3属于情况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体3属于情况Ⅱ。【答案】(1)①.隐性②.两③.突变体1与突变体2杂交,F2种子中饱满型:野生型≈7:9(2)11/36(3)①.突变体3分别与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观察并统计所结种子表型②.所结种子一组全部为饱满型,另一组全部为野生型③.所结种子两组全部为野生型【解析】【分析】由于杂交实验1和2中F2的表型及比例均为饱满型:野生型=1:3,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小问1详解】由于杂交实验1和2中F2的表型及比例均为饱满型:野生型=1:3,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则突变体1与突变体2为隐性性状。由杂交实验3的亲子代关系可知,突变体1与突变体2杂交,F2中饱满型:野生型≈7:9,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突变体1与突变体2饱满型都是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问2详解】突变体1与突变体2饱满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若饱满型、野生型这一性状由基因A/a、B/b控制,则杂交实验3中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野生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F2野生型植株自交,所结种子中饱满籽粒(A-bb、aaB-、aabb)占1/9×0+2/9×1/4+2/9×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可靠一件代发协议
- 补充协议与主合同的衔接
- 版合同协议范本
- 购销合同中印花税的计算方式
- 厨房电器设计合同
- 物流采购合同的合同收益分析
- 政府采购中的空调合同
- 招标监理机构招募
- 医疗设备动态
- 医药制造业企业定位与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 小学数学创新作业设计研究的中期成果
- 二年级《小鲤鱼跃龙门》阅读题及答案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五篇
- 企业合规与风险管理的法律责任与风险承担
- 工会资产管理知识讲座
- 消化科护士的疼痛评估与管理技能
- 工会爱心母婴室管理制度
- 库房需要实行定置管理培训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部分基础篇(解析版)
- 出口运输装卸管理制度
- 服务社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