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工程沉箱安装施工方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8月5沉箱等构件出运、安装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共有25件沉箱需要预制,沉箱贮放采用陆上沉箱贮放方式。沉箱预制后气囊横移至通道进行存储,通道存储区共可存储6件沉箱,预制场地也可暂时存储12件沉箱。二、沉箱出运在预制场地制作完毕经养护沉箱,经卷扬机牵引沉箱、底部气囊滚动移至出运码头前沿,横转纵移,方向呈直角转向,转换气囊支垫,最后沿码头出运通道,移运至码头前沿,再移运至停靠在码头边半潜驳(浮船坞)上。本工程沉箱总数为25件。沉箱重要尺寸:11×19.95×11m(底宽×长×高)。单件沉箱重约1029t。(1)气囊出运工作原理及有关参数拟定气囊搬运重物工作原理与滚筒搬运重物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在重物底部与地面之间垫若干个气囊并充气顶升起重物,通过外力牵引重物使气囊向前滚动,从而使重物产生移动,达到搬运重物目。气囊与地面为面接触,受力面积大,受力均匀,单位面积受力小,对场地适应性强。选用直径Ф1000mm超高压气囊,出厂检查承压能力为0.39MPa,正常使用许用压力为0.30MPa,安全阀限压值取0.35MPa。考虑沉箱尺寸,选用有效长度分别为11m和17.0m两种,施工过程顶升高度取430mm,工作高度取300mm。气囊工作有关数据按如下公式计算:单个气囊承压面宽度:B=π(D-H)/2气囊承压面积:S=n×B×L=nπL(D-H)/2气囊气压:P=Q/S=2Q/[nπL(D-H)]式中:D——气囊直径H——气囊工作高度L——气囊有效承压长度,L=L总-2×0.866×DN——气囊个数Q——构件重量(2)供气系统及牵引系统布置(1)供气系统采用集中供气体系,供气系统由2套6m3空压机组及自己配套高压气管、气阀构成,高压气管沿沉箱预制场及出运码头轴线两侧对称布置,固定某些采用Φ48mm钢管,每(2)牵引系统沉箱横移及纵移均采用4台10t卷扬机进行(共8台),相应配有定滑轮、动滑轮、钢丝绳扣、垫木等。在施工场地、码头前沿共布置15个60t、10个75t、8个15t地牛,场地范畴均采用暗埋式,其顶标高低于地层标高,以便沉箱出运,在沉箱拖运至地牛位置时,暂时在其上铺钢板以以便气囊滚过。(3)施工平面布置预制场地共设有两条生产线,作业线中间为沉箱出运通道,每条生产线分别布置六个沉箱预制底模。出运通道在预制区为平坡段,预制区至出运码头共20m为斜坡段,用以调节预制区及出运码头前沿高差,其斜率为6.7%。(3)沉箱出运顺序沉箱出运顺序以沉箱安装顺序相一致,由西向东进行安装,故沉箱出运顺序为:由1#沉箱至25#沉箱出运。(4)沉箱出运施工办法A出运工艺流程气囊就位气囊就位、充气顶升气囊就位气囊就位、充气顶升气囊逐个充/放气、拆除底模气囊放气、沉箱落在支垫型钢上牵引系统准备卷扬机抽出支垫型钢检查各气囊状态并调节气压沉箱牵引(横移)至出运通道支垫转换气囊沉箱纵移至码头前沿沉箱上半潜驳支垫、放气、抽出气囊沉箱上半潜驳就位绞缆移半潜驳至下潜区半潜驳加水下沉、沉箱起浮半潜驳靠码头就位气囊出运沉箱施工工艺流程图B准备工作(1)先进行拆卸底模工作。最后检查沉箱底部及边角有无棱角突出,有则先清除。(2)检查沉箱内腔与否有积水,若有积水超过10cm,必要把水抽至低于10cm方能出运(避免重心受积水影响无法控制)。(3)对牵引系统中卷扬机、钢丝绳、滑轮组、导向轮及其卸扣、绳卡等,逐项认真检查运转与否正常、转动与否灵活、钢丝绳与否缠绕(有气),并排除一切隐患。(4)检查空压机运转与否正常,检查气囊充气各管件、阀门、压力表与否完好。(5)清理通道上一切尖锐物、石头及障碍物,并对场地进行整平,高差不超过±2cm。C系沉箱围捆钢丝绳用钢丝绳系好沉箱(围捆),钢丝绳处在沉箱转角保护架上,所处位置在沉箱前趾高度以上,沉箱底模基本向上约1.2~1.6m左右处,钢丝绳与沉箱保护架接触处用方木隔开,调节钢丝绳长度至两侧相等,再连接牵引及溜尾钢丝绳。D摆气囊每个气囊轴线与移运方向垂直,沉箱底边用红漆标上气囊就位线,气囊露出沉箱两侧长度相等。E沉箱顶升(1)系牵引及溜尾钢丝绳将牵引和溜尾卷扬机动滑轮组与沉箱围捆钢丝绳系好,并启动卷扬机使各钢丝绳刚好处在受力状态,然后稍微放松。(2)气囊初充气初充:连接空气压缩机与气囊之间气管,连接妥当后充气,对气囊充气时做到均匀、缓慢,每条气囊充气压力达到沉箱预定顶升初始压力值(横移:0.10MPa)时,停止充气。这时气囊与底模共同承受沉箱重量。(3)气囊充气,将沉箱顶升至支垫高度继续对气囊充气并对称、缓慢进行(由阀门控制),由于沉箱重心偏于沉箱纵轴线前沿方向约16cm,因而各气囊承载力将不同样,压力值也不同样,气囊充气压力值从沉箱前趾沿后壁方向递增,各气囊气压值必要现场实验拟定。原则上要让沉箱下各气囊高度一致,并使沉箱处在直立状态,沉箱底面沟槽盖板完全脱离沟槽后进行支垫转换气囊。F沉箱横移(1)从新充气使沉箱至运营高度、沉箱横移检查与调节各气囊压力值,使气囊高度一致。现场指挥(副指挥配合)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无误后,下令启动牵引卷扬机组,拉紧牵引钢丝绳,沉箱处在移运临界状态时,暂停牵引,再次检查钢丝绳张紧限度,各滑轮组、导向轮转动与否灵活,气囊及沉箱平稳状况,同步启动溜尾卷扬机组,使溜尾钢丝绳稍处在松弛状态。当一切处在正常状态时,指挥员指令拉动沉箱缓慢向前移动。移运时,注意观测沉箱平稳和移动状况,同步注意气囊滚动和压力状况,通过调节气压使各气囊高度一致。运营中溜尾钢丝绳跟进,既不与牵引钢丝绳形成对拉,又能限制沉箱前倾。(2)移运中气囊交替当沉箱前移方向端部至第一根气囊囊咀中心1.8~2.2m(依照实际需要拟定)时,摆进气囊并进行充气,注意充气时气囊一定要所有张开并达到一定气压(普通为0.04MPa左右)后,再启动运营。沉箱迈进方向始终保持1~2根工作气囊。在牵引移动过程中,当浮现沉箱走偏时,必要纠偏。当沉箱背面气囊逐渐接近沉箱尾部(按移动方向)时,打开排气阀逐渐排气,最后迅速放气(在气囊露出沉箱尾部一半之前),气囊放气过程中要尽量使沉箱处在直立状态。气囊放气完毕后将气囊搬运到沉箱前面预定位置备用,如此重复直到横移完毕。G横移--纵移衔接沉箱横移过程注意调节气囊摆放距离,必要时在横移过程中逐渐调节,以适应出运通道上横移--纵移转换处支垫排距。并且尽量使各个气囊平行及有适当支垫空间,以保证有足够支承面积和位置。沉箱重心移到出运通道中轴线位附近时,暂时停止牵引,依照详细状况对沉箱位置做恰当调节。将各气囊对称充气,顶升沉箱到离地面距离超过支垫高度(40cm)约5cm时,依照支垫规定放置枕木,支垫枕木布置完备后,气囊缓慢排气至沉箱平稳降落在支垫上,停止排气,观测地面无明显沉降后迅速放气,抽出气囊。进入纵向移运准备工作。H沉箱纵移(1)支垫、摆气囊、系纵移钢绳沉箱转换位置用枕木支垫完毕后,在支垫间隙放进纵移气囊,由于沉箱重心与形心存在偏差,运营时尽量使沉箱保持直立。用气囊不对称摆放办法来达到此目,经初步估算,纵移时沉箱前趾方向气囊向内缩进为30cm~45cm。将牵引和溜尾卷扬机动滑轮组与沉箱围捆钢丝绳系好,并启动卷扬机使各钢丝绳处在受力状态,然后将各气囊气压充至0.08~0.1MPa检查卷扬机牵引、溜尾系统及有关地锚状况,拟定无异常状况后将气囊压力充至运营工作压力值,此时沉箱处在运营高度。(详细操作办法和注意事项与沉箱横移基本相似)。(2)牵引与溜尾速度协调及同步由于纵移距离较长,注意牵引和溜尾滑轮组及其钢丝绳与否缠绕,并及时使用转环组放气。此外依照沉箱移动距离,及时更换长度恰当钢丝绳。纵移出运时,两个牵引卷扬机组与两个溜尾卷扬机组要做到环节一致。(3)斜坡段纵移当沉箱移至出运通道斜坡段时,注意尽量控制好溜尾卷扬机与牵引卷扬机,使系统同步运营,保证沉箱平稳移动,同步要注意两部溜尾卷扬机钢丝绳受力状况,尽量做到受力均匀。I沉箱上浮坞(1)沉箱上半潜驳(浮船坞)过程,保持船甲板面与码头面齐平分析沉箱上半潜驳(浮船坞)过程必要保证坞甲板面与码头齐平,才干实现沉箱顺利上半潜驳(浮船坞)。半潜驳(浮船坞)事先须加水压载,并控制船甲板纵坡1/100以内,调节压仓水,沉箱上坞,抽出前仓压载水至后仓注入压载水,来满足船艏、甲板面与出运码头面齐平。(2)沉箱上半潜驳(浮船坞)半潜驳(浮船坞)进入出运码头,半潜驳(浮船坞)甲板面与出运码头面调平后,在码头前沿与船坞甲板面相接处铺设宽1m,厚20沉箱通过气囊滚动方式移动到半潜驳(浮船坞)甲板上装载区,沉箱与甲板之间用300×300枕木支垫,枕木要尽量多,以增大半潜驳(浮船坞)甲板受力面积,为操作以便,每载枕木长度控制在1.5m左右,填满相邻气囊之间空档。沉箱在甲板上放置位置必须是沉箱中心线与半潜驳(浮船坞)甲板装载区中心线对齐,误差范畴控制在0.5米之内,半潜驳(浮船坞)装载区为甲板上黄线标出区域。(5)拖运沉箱半潜驳(浮船坞)至下潜区半潜驳(浮船坞)一端甲板上配有拖航八字链及三角眼板,用55t卸扣与拖轮拖缆连接,开航前还必须对半潜驳(浮船坞)进行压载,详细是将半潜驳(浮船坞)中舱加满水,而其他舱将水抽干,目是减少重心同步减小自由液面效应,提高半潜驳(浮船坞)稳性。(5)施工筹划依照以往施工经验沉箱出运比沉箱预制要快特点,本工程沉箱出运时间考虑从8月11日开始,到12月28日结束,共140天。(6)船机配备重要船机配备如下:3500t半潜驳(浮船坞) 1艘1940kW拖轮 1艘10t卷扬机 8台16T汽车吊 1台超高压气囊(φ1000mm,L=1超高压气囊(φ1000(7)重点保护办法A质量保证办法(1)出运时气囊排列要整洁,互相平行,当发现沉箱走偏时,通过调节两侧牵引系统拉力以及调节前面放入气囊角度进行纠偏。注意不能过急,以防走“之”字形。(2)沉箱由码头前沿到整体上坞过程中,半潜驳(浮船坞)操作人员一定要跟踪调节压仓水保证半潜驳(浮船坞)纵横两向平衡,并保持船头与码头面持平。(3)严格控制沉箱牵引速度,特别是沉箱上半潜驳(浮船坞)牵引速度控制设计速度内,同步依照潮位状况进行调节。(4)沉箱出运过程统一指挥,统一号令,牵引系统启动由专人负责,一切动作都必要按指令进行,禁止越位指挥或操作。(5)施工前要对所有参加人员进行详细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B安全保证办法(1)气囊长期不用时应放气展开,平放在阴凉干燥处,不得层层堆放,防止暴晒或长期淋雨浸水。(2)加强对气囊定期检查,气囊使用前先进行现场充气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使用。(3)气囊按规定安装限压阀。(4)出运前要彻底清扫出运通道,并用高压水冲洗。认真请除沉箱底部尖锐硬物,以防割伤气囊。(5)在充气与出运过程中,其她无关人员要远离气囊3m以上。(6)沉箱上半潜驳(浮船坞)过程必要持续进行,同步启用出运码头前沿两套(迈进方向、留尾)牵引系统,一旦迈进方向牵引系统浮现故障,及时采用留尾牵引系统,牵引上码头,保证出运过程安全。(7)开航前要全面检查船机设备状况,不带故障出航。(8)开航前要全面检查系固状况及拖航设备,不牢固地方要加固。(9)开航前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和海事部门紧密联系,理解航行区域海况,只在容许海况条件下开航。(10)开航前要对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不违章作业。(11)航行中人员要24小时值班,及时理解船舶状况及周边海况,拖轮与半潜驳(浮船坞)要及时互换信息。(12)航行中要精确执行航行避碰规则,按对的航线航行,不违章驾驶。(13)若遇到恶劣海况要及时进入避风地点,不冒险航行。(14)若遇到危险要及与就近海事局联系,以及时获得协助。
沉箱横移浮船坞装运沉箱浮船坞装运沉箱至下潜坑三、沉箱安装(1)基本状况本工程沉箱安装25件,单件设计重量1029t。沉箱采用3500t半潜驳(浮船坞)运到施工现场下潜坑下潜出坞,下潜坑布置在天然水深达到-14如下港池中。在现场具备安装条件,直接由泥驳拖至待安装基床位置就位安装。(2)施工顺序施工整体顺序拟从西侧往东侧安装,即从1#沉箱开始向东侧安装,到25#沉箱止完毕安装(沉箱编号1#~25#来自设计图纸沉箱平面布置图)。安装过程共分为下潜出坞、拖轮拖运、就位安装三道重要工序。(3)施工办法1总施工流程下潜坑拟定→半潜驳(浮船坞)在下潜坑抛锚定位→方驳在基槽后方顺岸进行抛锚定位→沉箱下潜出坞→沉箱带缆拖运→沉箱暂时停靠在码头前沿→沉箱就位安装2.校核沉箱浮运稳定性本计算按设计图纸进行,砼按2.5t/m3,海水按1.025t/m3计算,出运前再详细测量沉箱实际尺寸以校核本计算成果。沉箱重量:1029t沉箱重心高度:8.826助浮力:无助浮压载海水重量:721.4t沉箱内压载水深度:(前仓)2.8m(中仓)3.42m稳定漂浮时沉箱吃水:13.162稳定漂浮时定倾高度:0.201干舷高度:6.638规定最低干舷高度:2.573.沉箱下潜出坞⑴下潜坑布置沉箱由半潜驳(浮船坞)运载到施工现场,需选取适当下潜地点供半潜驳(浮船坞)下潜、沉箱出坞,依照现场实际状况,在港池距基槽约200m位置选取一块尺寸为50m×70m施工区域,用抓斗船清除某些淤泥到-18.5m标高,再抛填厚度0.5~1.0m中粗砂。抛砂后下潜坑底高程约-17.5m。⑵下潜准备工作①下潜坑验收下潜坑长70m,宽50m,深度按-18~-17.5m验收,验收时采用测深仪按10m一种断面,2m一种点测量,并采用水砣按10m一种断面,5m一种点复核,由此可掌握淤泥厚度。②半潜驳(浮船坞)由测量船引导进入下潜坑后,测量人员上半潜驳(浮船坞),用GPS协助半潜驳(浮船坞)在下潜坑抛锚定位,同步用水砣测量下潜坑实际水深。③半潜驳(浮船坞)定位完毕后,方驳靠在基槽后方顺岸布置进行抛锚定位,方驳上配有2台5t卷扬机、一台65t吊机和一台120kW发电机,用来牵引沉箱出坞,方驳距半潜驳(浮船坞)约120m。同步发电船紧靠在半潜驳(浮船坞)侧壁,发电船上配备有1台120kW发电机,为施工过程灌水、抽水以及照明供应电力。施工过程所需施工操作平台、工具、材料也存储于发电船上。④沉箱顶栈桥、操作平台安装沉箱顶栈桥作为沉箱顶施工人员上下沉箱通道(长约11m),半潜驳(浮船坞)就位后运用其半潜驳(浮船坞)顶上1台3t/30m起重机安装在沉箱与半潜驳(浮船坞)宿舍顶之间。并运用这台起重机安装沉箱顶施工操作平台,该平台重要作为沉箱顶施工人员工作场合,平台上配备有施工需要控制电箱、照明灯具以及护栏、速差自控器、救生圈等安全设备。遇胸墙预埋钢筋对操作平台安放有阻碍位置,派民工先弯下钢筋,以使平台安放顺利。如图4.8-7沉箱顶操作平台示意图所示。
沉箱 工作平台控制电箱沉箱图4.8-7沉箱顶操作平台示意图⑤下潜出坞潮位和时间拟定经浮游稳定计算,当定倾高度m=0.201m时,沉箱吃水深度为13.16m,沉箱支垫高度0.30m,半潜驳(浮船坞)型深4.6m;为了沉箱可以顺利出坞,沉箱起浮还需有一定水深余量(选用0.5m),下潜坑水深≥13.16+0.3+4.6+0.5=18.56m当天高潮潮位下潜区必要满足水深≥18.56m,由于下潜坑抛砂后最浅-17.5m,因而考虑+1.06m水位以上即可出坞(施工水位+1.4m),并且此潮位以上水位必要维持1小时以上。半潜驳(浮船坞)下潜时间选取在下潜区水深达到18.56m之前5个小时开始注水下潜。⑥抽灌水系统布置及安装在沉箱内安装12台大流量潜水泵(65m3/h),用于抽压载水出仓。该水泵配备专用电箱电缆与发电船上120kW发电机相连,由19m长、φ10钢丝绳固定在沉箱隔仓顶上,并加工50×50×80cm吊篮保护。沉箱预制时预埋有6个加水阀门(阀门直径φ=100mm),分别布置在沉箱侧墙两边距沉箱底5m处,用于沉箱加水。沉箱两边横隔墙距隔仓底0.3m分别预留有连通孔(共6个),详见图4.8-8
加水阀孔隔仓连通孔注水阀孔图4.8-8连通孔及注水阀门孔示意图⑦固定及遛尾缆绳安装沉箱顶四角预埋有拉环,分别用4根100m长φ60尼龙缆绳与“华南号”4个塔楼上缆桩连接,用以沉箱固定,并作为沉箱出坞时溜尾用。在沉箱两个侧壁离沉箱底面H=14.8m处各有两个预留孔(孔内径46mm),供沉箱出坞及安装时拖运与卷扬机或拖轮连接用。预留孔上安装2根φ36mm拉杆,分别用卡环接上长8mφ22钢丝绳,牵引时,用8.5⑶半潜驳(浮船坞)下潜、沉箱加水当准备工作完毕,下潜区潮位条件符合下潜规定期,所有参加操作人员就位,即可进入下潜程序。①半潜驳(浮船坞)开始加水下潜由调度和测量人员监测潮位,待潮位符合规定期(涨潮过程中,且水位达到+1.06m以上),由调度安排,指挥半潜驳(浮船坞)加水下潜。②沉箱注水在半潜驳(浮船坞)下潜过程中,指挥员密切注意半潜驳(浮船坞)下潜状况,以及沉箱吃水深度。在沉箱深度达5m时(注水阀门安装高度),启动注水阀门,同步密切注意仓内注水深度,前仓注水接近2.8m,中仓注水接近3.4m,后仓注水接近5.2m时,关闭注水阀门,每个隔仓打水砣测出较为精确压仓水深,并依照水深,按计算规定调节压仓水深,前仓:2.80m,中仓:3.42m,后仓:5.22m。③沉箱起浮前准备沉箱稳定起浮吃水为13.16m,当沉箱吃水达到13m时,已接近沉箱起浮临界条件,此时,由监测沉箱吃水技术员告知调度,调度下达指令,半潜驳(浮船坞)暂停下潜。在旁待命木船上,施工员带领民工,指挥木船将已准备好钢丝绳分别连接至沉箱上钢丝绳及方驳上卷扬机钢丝绳。与此同步,沉箱上技术员复核沉箱内压仓水深,若未达到计算压仓水深则继续调节压仓注水,直至压仓水深满足计算规定。待钢丝绳连接及压仓注水工作就绪后,调度安排半潜驳(浮船坞)上自带起重机将连接半潜驳(浮船坞)顶及沉箱顶工作栈桥吊离。④继续下潜至沉箱起浮半潜驳(浮船坞)继续下潜,当沉箱起浮时(此时沉箱吃水约为13.16m),启动卷扬机,略紧张钢丝绳,使之处在轻微受力状态,半潜驳(浮船坞)继续下潜至13.8m(甲板面),沉箱完全处在漂浮状态。此过程中,沉箱上技术员观测沉箱倾斜状况,恰当注水调节沉箱平衡。⑷出坞沉箱吃水达到稳定规定并处在水平状态后,指挥员指挥方驳上卷扬机操作手启动卷扬机牵引钢丝绳,缓慢拖动沉箱出坞,同步,依照沉箱移动速度,调节遛尾缆绳松紧,保证沉箱出坞时缓慢、匀速。沉箱刚刚完全出坞口时暂停牵引,解开下游遛尾2根缆绳,上游2根缆绳继续遛尾。最后观测沉箱压仓水深及沉箱平衡状态,未达到稳定状态时再调节压仓注水至沉箱吃水12.42m,保证稳定后再次启动卷扬机,将沉箱缓慢匀速地拖出下潜坑并靠在方驳边。详见图4.8-9沉箱出坞示意图。沉箱出坞方向华南号及沉箱遛尾缆绳牵引钢丝绳养生存储场卷扬机驳船图4.8-9沉箱出坞示意图⑸沉箱浮游拖运①潮位、时间选取依照沉箱浮游稳定计算及大铲湾港区水域现场状况,拟定沉箱浮游拖运时吃水深度为13.16m(定倾高度m=0.201m),因此沉箱拖运时其拖运路线水深必要满足:≥13.16m,则通道标高-12.0m即可。拖运时间选取在涨潮、接近平潮时进行,这时水深较大且潮水流速较慢、利于控制。②沉箱浮游拖运沉箱浮游拖运之前,用测量船(交通船+测深仪)对沉箱出运通道进行测量,选取水深>13.16m航行路线,以保证沉箱浮游拖运过程不搁浅。沉箱拖出下潜坑后,调节压仓水深使之处在稳定平衡状态,指挥员指挥方驳上卷扬机操作手启动卷扬机牵引钢丝绳,缓慢拖动沉箱,使其到达码头前沿附近。③沉箱停靠当待安装沉箱基床未整顿完毕,或潮汐潮位不符合条件,沉箱无法直接安装,浮游拖运沉箱必要暂时停靠于码头前沿,等待安装。沉箱拖至安装区域附近后,将工作平台卷扬机钢丝绳与挂在待安装沉箱拉杆上钢丝绳连接(半潜驳(浮船坞)方向),半潜驳(浮船坞)缆绳解扣并离开,再将系在已安沉箱拉环上(距待安箱位1~2个沉箱距离)φ60mm缆绳(长约50m)与事先挂在待安沉箱拉环上钢丝绳连接(方驳方向),并视状况可解开方驳上卷扬机钢丝绳。然后在水流和工作平台上卷扬机作用下使得待安装沉箱顺岸布置,且前趾向海侧。停靠期间派人值班,以免沉箱漂移与已安装好沉箱发生碰撞。详见图4.8-10 已安装沉箱待安装沉箱卷扬机及平台上游←→下游图4.8-10沉箱停靠示意图⑹第1件(1#沉箱)沉箱安装第一件沉箱安装,由于周边并没有任何辅助物,安装时借助半潜驳(浮船坞)进行定位安装。因此只能进行粗安装,其安装只是为后来精准安装创造条件。如前所述,沉箱出坞后稳定在方驳附近,等待半潜驳(浮船坞)起浮,然后通过半潜驳(浮船坞)上锚机和方驳上卷扬机共同作用使得沉箱与方驳均按顺岸布置,如图3沉箱出坞示意图所示。再向沉箱各隔仓加水使其平衡下沉,当沉箱沉至距离基床顶面30-50第一件沉箱安装时无固定辅助物定位,其位置难以精准,安装后复核其偏位状况,若偏差超过容许范畴,可待第二件沉箱安装后再抽水起浮重新安装。⑺2#~47#沉箱安装①沉箱粗定位在已安沉箱上安装工作平台,钢架尺寸为8.67m×4.6m×1.5m,该工作平台放置于沉箱中间2排仓格上用螺栓与沉箱上预留孔(距沉箱顶15cm)连接固定。工作平台上面配备2台5t卷扬机及相应钢丝绳导向滚筒、电源电箱,并作为卷扬机人工操作平台。沉箱安装潮位选取在涨潮到+0.9m如下。安装前先将工作平台卷扬机上钢丝绳预先松出足够长度。安装时,将待安沉箱南侧系缆解开,沉箱随水流方向往南侧漂移,若潮水流速慢,可用木船协助顶推沉箱,使沉箱到达已安装沉箱南侧,同步启动卷扬机逐渐将待安装沉箱拉到安装位置。启动水泵或启动加水阀,使沉箱加水平衡下沉,等沉箱下降到恰当高度后,挂上四个10t手拉葫芦在已安沉箱与待安沉箱接缝处,依照规定放置调节缝隙用木方,沉箱继续注水下沉至沉箱底与基床面约1m②精准定位安装粗定位后沉箱继续加水下沉,当沉箱底面与基床面距离0.3~0.5m时,对沉箱进行精准定位。由测量人员运用GPS对沉箱四个角坐标、标高进行测量,依照测量成果,对沉箱注水(或抽水)调节沉箱,使其上下游标高接近或一致,先后坡度与基床倒坡坡度接近或一致;控制卷扬机、手动葫芦,调节沉箱之间木方厚度,对沉箱之间缝宽、错牙,沉箱偏位等进行调节,使其在规范规定范畴之内。上述调节完毕后,再继续向沉箱缓慢注水,并不断观测沉箱下沉动态,及时进行调节,使沉箱坐落于基床面上。沉箱坐落于基床面上后,继续注水并不断测量观测沉箱动态,调节各仓注水速度,使沉箱不至于在注水过程中偏位。当沉箱注水至沉箱上部隔墙预留连通孔连通后,再次测量沉箱偏位状况,当符合规范规定期,向沉箱加水到和潮水潮位一致,沉箱安装结束。若测量成果不符合规范规定期,则沉箱必要抽水上浮,重新进行安装。详见图4.8-112#~47#沉箱安装示意图。小船水流方向上游←→下游已安装沉箱卷扬机及其平台4个手拉葫芦正在安装沉箱图4.8-112#~47#沉箱安装示意图(4)安装注意事项阐明⒈沉箱安装前先由潜水员下水检查基床回淤状况,若回淤厚度超过30cm⒉测量人员先在陆域立标,以便工作船只就位,沉箱顶部四角布设导标,以便沉箱没顶后可正常进行测量。⒊安装过程中用木方隔在相邻沉箱之间以防互相碰损,沉箱就位后将木方抽出。⒋沉箱就位沉放究竟后,测量沉箱偏位及其顶标高,并由潜水员下水检查沉箱底部接缝及与基床接触状况及相邻错牙状况,必要时重新起浮再安装。⒌沉箱安装时需赶潮水作业。涨潮时进行沉箱下潜出坞,潮位低于+0.9m⒍安装时从北依次向南推动,按照5~6个沉箱为一段分段控制其位置,以减少累积误差,保证码头总长及分段长均符合设计规定。(5)船机配备拟用重要船机如下:3500t半潜驳(浮船坞) 1艘1940kW拖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木工工艺研发与创新资助合同
- 2025年门禁产品销售与客户定制化解决方案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服务合同书2篇
- 2025年度喷泉景区旅游推广及市场营销合同
- 艾滋病病毒王利沙HIV讲解
- 2025年度宅基地使用权及房产继承合同
- 2025年度旅游行业导游及服务人员派遣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雏鸡养殖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合同4篇
- 2025版民间抵押资产处置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建筑行业自动化的机遇与挑战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100道及答案
- 墓地个人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