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模
拟检测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主持人:科学探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自身的重要认知方式,人工
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如何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
彭家锋: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促进了科学研究新范式——数据科学的诞
生,进而对人们的认知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数据科学被认为是继实验、理论和模
拟之后的新的科研范式。相较于传统科学,数据科学融合了统计和计算思维,通
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的海量数据、强大算法和算力,能够直接从数据中寻找相
关关系、提取相关性或者预测性知识,进而产生一种基于相关性的科学思维模式。
但这种相关性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因果关系,因为可解释性对于从数据科学技术
确定的相关性中提取因果解释至关重要,而相关技术一般都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
可解释性。数据科学更可能成为一种预测科学,但是预测并不是科学追求的唯一
目标。通过揭示世界的潜在因果结构来解释和干预现象,也是科学的两个重要目
标。因此,尽管数据科学能够通过分析大量数据生成相关性知识,却不能直接产
生因果解释。对此,传统科学的可检验性假设方法和因果规律探求仍有其重要价
值。数据科学并非取代传统科学,相反,两者将相互补充,共同成为人类探索世
界的有效工具。
虞昊: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向着通用人工智能迈进,其能够为人们提供
的教育资源、生活娱乐、工作讯息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势必越来越依赖于通过与
人工智能进行交互来获取外界信息。因此,当人工智能深度地构成人们认知世界
的滤镜时,若不对人工智能本身具有重复性、同质性倾向的认知框架保持警醒,
人工智能可能扭曲人们的认知方式直至影响人的主体创造性。
邓玉龙: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新技术发展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其中最显著
的特征就是机器与人类的深度融合,机器不再作为一种外在性的工具被人类使
用,而是在与人类的深度关联中影响人类的认知方式。一方面,信息产业革命丰
富了人类认知的联结方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的分析逻辑从
因果关系扩展为相关关系,对相关关系的重视使人工智能可以从大数据而非小数
据维度获取信息,为人类认知提供新的视角。按照传统人类认知方式的理解,因
果关系要求关于世界的认知是确定性的,而这在数字时代的复杂性社会中很难实
现。人工智能对相关关系的认知填补了这一缺失,允许我们在无法掌握确定信息
但在掌握大量数据的条件下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人工智
1
能等科技的输出结果和生成内容盲目信赖,将结果和内容与经验事实之间进行绝
对等同的连接,误认为是事实的全部,那么我们就会丧失人文主义抽象反思的能
力,对此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始终坚持反思和批判的人文精神。
(摘编自张颖天整理《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与科学应对》)
材料二:
人类的意识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不可能被设计出来的。何为意识?到目前为止,
“意识”的产生机制仍令科学家们困惑不已。人们认为,意识是生命感知与适应环
境、调整自身行为从而保护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意识的产生与生物的神经中枢
——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拥有地球上最高级最强大的大脑,它使得我们能
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意识行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能通过执行
人类的指令完成某些工作,产生类似人类的智能反应,但它并不拥有类似人类的
意识。
在人们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比人类更“聪明”。
其实人工智能的“聪明”仅仅是人类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控制的,或者说人工
智能之所以能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关键因素是人类为它们量身打造
的一串串操控代码,人工智能仅仅是在完成人类的指令而已。因此无论人工智能
如何强大,它也仍然只是在人类编制的智能程序对大量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得到的
结果。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个领域出色地完成人类规定的任务,但它们并不知
道自己为什么要完成该项任务,更不会在此过程中拥有快乐、满足的情感体验。
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是人类用以发展和改善生产生活的工具,人类发明
和发展它们,目的是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自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人类
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其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成为取代人类自身的主体。
(摘编自张今杰《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科学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基于相关性的思维模式,允许人们在无法掌握确
定信息但在掌握大量数据的条件下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
B.数据科学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是传统科学的补充,已成为人类探索
世界的重要工具,将对人们的认知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C.未来人们将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来获取外界信息,如果不对人工智能特殊的
认知框架保持警醒,人们的认知方式可能会被扭曲。
2
D.对相关关系的重视使人工智能可以从大数据维度获取信息,为人类认知提供
新的视角,填补传统认知方式面对复杂数字时代时的不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虞昊站在人本主义立场,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的
忧虑。
B.随着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将重新思考与定义人与工具之间的关
系。
C.根据材料二,人工智能在未来能否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主要取决于人类的
意愿。
D.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潜在巨大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全球性
挑战。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随着机器学习算法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借助强大的存储与运算能力,
借助完整知识库,对复杂事务进行预测与判断的准确度将会全面超越人类。
B.《超级智能:路线图、危险性与应对策略》一书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
在不久的将来孕育出在认知方面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智能。
C.人脑功耗只有20多瓦,处理许多感知及认知任务的精度与拥有庞大内存、
运算速度达到万亿次的超级电脑相比却毫不逊色。
D.人类智能的最大优势在于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其高效性。这些
能力不是依靠计算得来的,而似乎是与联想记忆及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关。
4.访谈有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之分。结构性访谈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
提纲进行,在调查中对问题的解释和说明也是标准的。因此,结构性访谈的特点
是比较规范。请从结构性访谈的角度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特点。
5.材料二认为“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请结
合材料一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
1.B2.C3.D
3
4.①话题聚焦。主持人的提问和访谈对象的回答都聚焦在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
的革命对人的认知方式的影响这一问题上。②内容专业。三位访谈对象对问题的
解释和说明体现出专业化、标准化的特点。③结构严谨。前两位访谈对象分别从
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两个角度言说,第三位则做了综合性、总结性的发言。
5.①这一观点对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持乐观态度,认为人
工智能等的发展定能增进人类的福祉;②而结合材料一可知,人工智能等的发展
使机器和人类深度融合,其对人的影响将更深刻、更全面,发展的机遇与风险并
存,因此材料二的观点值得商榷。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是传统科学的补充”错,原文是'两者将相互补充,共同成为人类探索世界的有
效工具”。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人工智能在未来能否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主要取决于人类的意愿”错,原文
是“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人类没有必要也不
可能让其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成为取代人类自身的主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人类拥有地球上最高级最强大的大脑,它使得我们能完成一系
列复杂的意识行为;人工智能并不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人类发明和发展它们,
目的是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自身。
ABC都只是计算机的技术层面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但它仍然只是人类使用的工
具;只有D突出了人类大脑的优势,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话题聚焦。主持人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如何影响着人们的认
知方式?”,三位访谈对象的回答“彭家锋: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促进了
科学研究新范式——数据科学的诞生,进而对人们的认知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虞
4
昊: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向着通用人工智能迈进,其能够为人们提供的
教育资源、生活娱乐、工作讯息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势必越来越依赖于通过与人
工智能进行交互来获取外界信息”“邓玉龙: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新技术发展被
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机器与人类的深度融合,机器不再
作为一种外在性的工具被人类使用,而是在与人类的深度关联中影响人类的认知
方式”,可见主持人的提问和访谈对象的回答都聚焦在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
命对人的认知方式的影响这一问题上。
②内容专业。如彭家锋主要谈的是“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促进了科学研
究新范式——数据科学的诞生,进而对人们的认知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并分析
了数据科学“产生一种基于相关性的科学思维模式,,“但这种相关性并不一定能够
转化为因果关系”,最后说明“数据科学并非取代传统科学,相反,两者将相互补
充,共同成为人类探索世界的有效工具”;而虞昊是从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利
弊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随着人工智能向着通用人工智能迈进,其能够为人们提供
的教育资源、生活娱乐、工作讯息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势必越来越依赖于通过与
人工智能进行交互来获取外界信息”“若不对人工智能本身具有重复性、同质性倾
向的认知框架保持警醒,人工智能可能扭曲人们的认知方式直至影响人的主体创
造性”;邓玉龙阐述了“机器不再作为一种外在性的工具被人类使用,而是在与人
类的深度关联中影响人类的认知方式”。三位访谈对象对问题的解释和说明体现
出专业化、标准化的特点。
③结构严谨。前两位访谈对象分别从科学研究“数据科学”和日常生活“人们势必越
来越依赖于通过与人工智能进行交互来获取外界信息”两个角度言说,第三位则
做了综合性、总结性的发言“一方面,信息产业革命丰富了人类认知的联结方
式”“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输出结果和生成内容盲目信赖,将
结果和内容与经验事实之间进行绝对等同的连接,误认为是事实的全部,那么我
们就会丧失人文主义抽象反思的能力,对此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始终坚持反思和
批判的人文精神”。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文中观点的能力。
①材料二认为“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认为“基
于算法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是人类用以发展和改善生产生活的工具,人类发明和
发展它们,目的是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自身”,这一观点
对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持乐观态度,认为人工智能等的发展
定能增进人类的福祉;
②而结合材料一“机器不再作为一种外在性的工具被人类使用,而是在与人类的
深度关联中影响人类的认知方式”“一方面,信息产业革命丰富了人类认知的联结
方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的分析逻辑从因果关系扩展为相关
关系,对相关关系的重视使人工智能可以从大数据而非小数据维度获取信息,为
人类认知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输出结果和生
成内容盲目信赖,将结果和内容与经验事实之间进行绝对等同的连接,误认为是
5
事实的全部,那么我们就会丧失人文主义抽象反思的能力,对此我们应当保持警
惕,始终坚持反思和批判的人文精神”可知,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使机器和人类深
度融合,其对人的影响将更深刻、更全面,发展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因此材料二
的观点值得商榷。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雕父子俩
凌鼎年
鲁三斧是木匠,严格地说是雕花匠。
他之所以叫鲁三斧,用他父亲的话说就是:不管你是不是鲁班的嫡系,但一笔写
不出两个鲁字。传承老祖宗、祖师爷的技艺,有鲁班的名头,有程咬金的三板斧
就够了,就能混口饭吃了。
鲁三斧的境界似乎比他父亲高,他的儿子取名:鲁一绝。他觉得光三板斧还不够,
必须得有绝活儿。不是说:一招鲜,吃遍天嘛。
鲁三斧从小就让鲁一绝学画画,学木雕。
鲁一绝儿时的记忆里,最多的是水波纹、绣球纹、龟背纹、冰裂纹、祥云纹、鱼
鳞纹、方胜纹、如意纹、灵芝纹、流云纹、飞天纹、浪花纹、古钱纹、柿蒂纹、
金锭纹、银锭纹、剑环纹、莲花瓣纹、回纹、锁纹等,以及父亲让他在三角形、
菱形、长方形、圆形、鸡心形、六角形的黄杨木、檀香木、核桃木、紫柚木里刻
这些纹样图案,像红木、铁力木等父亲就很少让他操刀。父亲说了,等你有了绝
活儿,就可雕刻寓意图案,那些名贵的金丝楠木、紫檀木、酸枝木、黄花梨就能
让你大显身手了。
鲁一绝儿时见过父亲收藏的几块木雕,放在大橱的顶上,可父亲宝贝得什么似的,
轻易不让鲁一绝把玩,说这些老货比你爷爷的爷爷年纪还大,禁不起磕磕碰碰。
鲁一绝有次趁父亲外出就凳子摆凳子,站上去,把橱顶的雕花板拿来看看,最上
面一块的花纹有葫芦、宝剑、扇子、笛子、荷花、花篮、渔鼓、阴阳板等,鲁一
绝觉得很奇怪,这几样东西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雕刻在一起,啥意思?正
在这时,父亲突然回来了,鲁一绝一惊,慌乱中,那木雕花板掉在了地上,碎成
了几块,父亲破天荒给了一绝额头一个“毛栗子”,很痛的。
因了这一记“毛栗子”,鲁一绝今生今世再也不会忘记,记住了雕花板上雕的是“道
家八宝”,知道了那八样法器,俗称“暗八仙”。
6
鲁一绝发誓:日后雕个更好的,赔给父亲。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有了自己收藏
木雕板的想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鲁一绝的木雕技艺日益精进,文给绐的话就是“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用娄城土话就是“强爷娘,胜祖宗”。鲁一绝更注重收集寓意木雕图案,如
“苏武牧羊”“三顾茅庐”“状元折桂”“五子夺魁”“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怀橘遗亲”“卧
冰求鲤,,“哭竹生笋”等,有木质纹理本色的,有上漆描金的。但大都是民国的与北
洋政府时期的,少量清代的,明代的就更少了。
一天,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自称钱经理,他带来了一块老旧的雕花板,
有的地方已朽烂了,但还看得出有四只狮子,有大狮子,有小狮子,在戏耍中,
那神态各不相同,可以说栩栩如生,关键是动态,整个画面像活的一样。鲁三斧
只瞅了一眼,就脱口道:“明代的?”
钱经理说:“好眼力,真是明代的,四百多年头了。”
鲁一绝说:“这叫四世同堂吧?这类木雕花板,我见过,会雕。”
钱经理说:“是五世同堂,应该还有一只小狮子,如果能给补上,价钱好说。”
鲁三斧二话没说,就把这活儿接了下来。“保证修旧如旧,完好如初。看我的绝
活儿吧。”鲁一绝信心满满。
父子俩反复看,反复琢磨,另一只缺失的小狮子在哪呢?鲁一绝说:“在那朽烂
的部位补一只上去,不会错的。”
鲁三斧却说:“不,从大狮子背后残破的一小块空缺推测,可能是半只狮子。”鲁
一绝不能不服,姜还是老的辣。
经过粘贴、修补、画样、雕刻,再上色、做旧,竟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出破绽。钱
经理看到修补后的《五世同堂》,赞不绝口,十分满意,很爽快地给了5000元
钱。钱经理加了鲁一绝的微信。
当晚,就木雕的话题与鲁一绝聊了起来。几天后,他约鲁一绝去喝下午茶,对鲁
一绝说:“你们父子俩的木雕手艺在娄城,你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我们可
以合作,你们父子俩负责木雕,做旧,我负责出货,保证比现在的收入翻好几番,
怎么样?”
鲁一绝问:“怎么合作?”
钱经理说:“高端收藏,私人订制,来样加工,来料加工,货到款付,银货两讫。”
鲁一绝有些心动,说回去与父亲商量后再定。
7
鲁一绝把钱经理的合作项目与父亲说后,鲁三斧说:“那不成了文物造假吗?”
鲁一绝说:“爸,你怎么还是老脑筋,不开窍。仿古建筑都很吃香,可以成为非
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为什么不能仿古做旧?我们与钱经理是制作、供货关系,不
存在造假、骗人。怕什么?”
“你要接这活儿,你接。我不做这事,这昧心钱我不赚。”
鲁一绝知道老爸的假脾气,就各做各的,他另外开了“鲁一绝木雕坊”,还招了两
个学徒,购进了雕刻机器,由他徒弟根据来样雕刻出毛坯,他再手工加工,打磨,
力求完美,这样,交货速度大大加快。
鲁三斧依然纯手工,不温不火,平平静静,冷锅里爆出热栗子的,是他的一幅《百
子闹春》木雕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先是被评为娄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承人,再后来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鲁一绝呢,在娄城高档住宅区买了房子,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他唯一的担心,
这钱经理会不会哪天出什么事?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三斧的父亲认为传承木雕技艺有程咬金的三板斧就够了,故给儿子取名“鲁
三斧”;鲁三斧要求儿子还要有“绝活儿”,故给儿子取名“鲁一绝”,父子二人的名
字值得玩味。
B.作者在文本中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大量木雕花纹和寓意图案的名称,这些有象
形意味的名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具体感知到中国民间木雕多姿多彩的
艺术美。
C.鲁一绝因为从小按父亲“必须有绝活”的要求学习,还因为那记“毛栗子”的刺激,
最终,他的木雕技艺“强爷娘,胜祖宗”。单就技艺而言,儿子的技艺达到了一定
高度。
D.鲁一绝始终觉得自己做的是木雕“仿古做旧”,“不存在造假、骗人”,于是,离
开父亲,招徒开了机器与手工结合的“鲁一绝木雕坊”,做工力求完美,生意红火。
7.关于修补《五世同堂》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8
A.鲁三斧看一眼就知道是明代的,根本不谈价格就接下活,这说明他对文物研
究深,而且有重义轻利、助人为乐的美德。
B.鲁一绝先申明见过四世同堂,会雕,后说“看我的绝活儿”,这里写出了他信
心满满,急于展示自己“绝活儿”的心理。
C.“在那朽烂的部位补一只上去,不会错的。”鲁一绝急于展示自己的木雕绝活,
对补在哪里最佳,并不像父亲那样眼光独到。
D.母狮带着幼狮们嬉戏,其中一只被母狮遮住了半个身子,这种构图安排,既
符合生活常理,又使图景更生动自然,所以,一绝对父亲是佩服的。
8.小说虽以“木雕父子俩”为题,但父亲是更能体现主旨的“灵魂人物”,请结合小
说内容简要分析。
9.稍加比较,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用在鲁一绝身上的笔墨要比鲁三斧的多,这
是为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6.D7.A
8.首先,鲁三斧眼光极好,能一眼识别文物的年代;他的木雕技艺也是出类拔
萃的,这才有篇末的“一炮而红”。
其次,鲁三斧有传承祖师爷技艺和恪守行规的初心,所以能不赚“昧心钱”,坚持
纯手工制作。
鲁三斧精湛的技术,对木雕文化的坚守都是作者着力赞美的,所以他才是作者心
中理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9.鲁一绝的内心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这种变化来自金钱的冲击,体现
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难性。有了“变色的”鲁一绝,小说才有深刻的现实
意义。
鲁一绝是鲁三斧的对比映衬者。鲁一绝虽然技艺高超,但眼力定力的不足,使他
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传承者,而鲁三斧的形象在这种映衬下也更加鲜明了。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9
D.“终觉得自己做的是木雕,仿古做旧,,’不存在造假、骗人”'错误。篇末说,“他唯
一的担心,这钱经理会不会哪天出什么事?”可见,鲁一绝还是想到了钱经理极
可能把自己的产品当文物卖的,只是利润太大,鲁一绝无法抗拒。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A.“说明他对文物研究深,而且有重义轻利、助人为乐的美德”错误。原文“鲁三斧
二话没说,就把这活儿接了下来J保证修旧如旧,完好如初。看我的绝活儿吧。’
鲁一绝信心满满”可知,从语境看,鲁三斧不是重义轻利、助人为乐,而是爱惜
文物,把修补它当作自己应做的事情。
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鲁三斧只瞅了一眼,就脱口道:’明代的?”‘可知,首先,鲁三斧眼光极
好,能一眼识别文物的年代;“鲁三斧依然纯手工,不温不火,平平静静,冷锅
里爆出热栗子的,是他的一幅《百子闹春》木雕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先是被评为娄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再后来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人”可知,他的木雕技艺也是出类拔萃的,这才有篇末的“一炮而红”。
由原文“你要接这活儿,你接。我不做这事,这昧心钱我不赚”可知,鲁三斧有传
承祖师爷技艺和恪守行规的初心,所以能不赚“昧心钱”,坚持纯手工制作。
鲁三斧精湛的技术,对木雕文化的坚守都是作者着力赞美的,所以他才是作者心
中理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由原文“鲁一绝发誓:日后雕个更好的,赔给父亲。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有了
自己收藏木雕板的想法”“这叫四世同堂吧?这类木雕花板,我见过,会雕”“爸,
你怎么还是老脑筋,不开窍。仿古建筑都很吃香,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
雕为什么不能仿古做旧?我们与钱经理是制作、供货关系,不存在造假、骗人。
怕什么”可知,鲁一绝的内心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这种变化来自金钱的
冲击,体现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难性。有了“变色的”鲁一绝,小说才有
深刻的现实意义。
由原文“鲁一绝知道老爸的假脾气,就各做各的,他另外开了‘鲁一绝木雕坊',还
招了两个学徒,购进了雕刻机器,由他徒弟根据来样雕刻出毛坯,他再手工加工,
打磨,力求完美,这样,交货速度大大加快”“鲁一绝呢,在娄城高档住宅区买了
10
房子,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他唯一的担心,这钱经理会不会哪天出什么事”
可知,鲁一绝是鲁三斧的对比映衬者。鲁一绝虽然技艺高超,但眼力定力的不足,
使他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传承者,而鲁三斧的形象在这种映衬下也更加鲜明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答毛宪副①书
王守仁②
昨承遣人喻以锅福利害,且令勉赴大府请谢。此非道谊深情,决不至此。感激之
至,言无所容!
但差人至龙场凌侮,此自差人扶势撞威,非大府使之也。龙场诸夷与之争斗,此
自诸夷愤幅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则太府固木尝辱某,某亦木尝傲大府,何所
得罪而遽请谢乎?
跪拜之礼,亦小官常分,不足以为辱,然亦不当无故而行之。不当行而行,与当
行而不行,其为取辱一也。废逐小臣,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礼义而已。又弃此而
不守,祸莫大焉!虽禄之万钟,爵以侯王之贵,君子犹谓之祸与害:如其忠信礼
义之所在,虽剖心碎首,君子利而行之,自以为福也,况于流离窜逐之微乎?
某之居此,盖瘴病蛊毒之与处,螭魅胭胭之与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
尝以动其中者诚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终身之忧也。大府欲加害,而
在我诚有以取之,则不可谓无憾;使吾无有以取之而横罹焉,则亦瘴病而己尔,
蛊毒而已尔,螭魅躺题而已尔,吾岂以是动吾心哉!
执事之喻,虽有所不敢承,然因是而益知所以自励,不敢苟有所携堕,则某也受
教多矣,敢不顿首以谢!
材料二:
先生曰:“……至于’天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天寿之故,
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寿天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
动心,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
(摘编自《传习录》)
11
【注】①毛宪副即毛伯温,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都察院在明代以前称为御史
台,也称宪台,故称毛伯温为宪副。②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
号乐山居士;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王阳
明全集》《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
然而A居之B泰然C未尝以动D其中者E诚知生死之F有命G不以一朝之H
患I而忘其终身之忧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喻”字在文中的用法与“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中的用法不同。
B.“其为取辱一也”与“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两句中,“一”的意思不相同。
C.“虽禄之万钟”与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
加焉!”的“万钟”意思相同。
D.“爵以侯王之贵”的“爵”指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封
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与巡抚发生矛盾之后,毛伯温来信调和两者的矛盾,作者写了这封信
作为回复,表明态度并申说原因。
B.作者在信中强调,是巡抚先派人来凌辱自己,龙场的土著才出手援助,因此,
自己并没有对不起巡抚的地方。
C.作者认为,对于一个被贬官的读书人来说,礼义忠信重于官爵利禄,故自己
绝不会无缘无故去向巡抚下跪。
D.对可能来临的报复作者已有所预料,但他并不畏缩:若自己犯错被罚那是罪
有应得;若巡抚无故陷害,则视之如遭蛊毒瘴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大府固未尝辱某,某亦未尝傲大府,何所得罪而遽请谢乎?
12
(2)执事之喻,虽有所不敢承,然因是而益知所以自励,不敢苟有所隰堕。
14.材料二谈到了“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而动为善之心,这一观点在材料一中是
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0.CEG11.D12.B
13.(1)这样的话,那么巡抚本来并没有凌辱我,我也并没有傲视巡抚,我又
在什么地方犯了罪(我又有什么错误)要急切地向他(巡抚)请罪呢?
(2)您的教诲,我虽然没能全部听取,然而我也因此而更加清楚用什么来勉励
自己,不能得过且过、懒惰懈怠。14.王阳明认为生死与穷通都是天命,不能
因此而“动心”。他虽被放逐,但仍恪守君子之道,以忠信为利,礼义为福。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但是我能够处之泰然,而没有动心的缘故,是因为我知道生死有命,我绝
不会因为一时外在的祸患而忘记我终身应该担忧的东西。
“然而居之泰然”语意完整,“泰然”是陈述“居之”的,中间不能断开,故C处断;
“……者,……”为判断句式,故E处断;
“有命”做“生死”的谓语,其后断开,故G处断。
综上,CEG处断。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喻”,使人知道。/明白、知道。句意:昨日承蒙您派人对我晓以福祸利
害。/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
明。
B.正确。“一”,一样、相同。/全。句意:这两种都是自取其辱,没什么区别。/
是教导为学者一心行善。
13
C.正确,“万钟”,厚禄”。句意:即便给我万钟的俸禄。/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
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D.“‘爵以侯王之贵'的‘爵'指爵位"错,“爵”这里是“封爵”,作动词。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作者在信中强调,是巡抚先派人来凌辱自己,龙场的土著才出手援助”错,作
者说差人凌辱自己并不是受巡抚的指使,土著殴打差人也不是自己指使的。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然",这样;“遽”,急切地、迅速地。“谢”,请罪。
(2)“执事”,您;“承”,接受,引申为“听取”;“益”,更加。“黑堕”,懒惰懈怠。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然而居之泰然,未尝以动其中者,诚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终
身之忧也……吾岂以是动吾心哉”可知,王阳明认为生死与穷通都是天命,不能
因此而“动心”。
由“废逐小臣,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礼义而已。又弃此而不守,祸莫大焉”可知,
“他虽被放逐,但仍恪守君子之道,以忠信为利,礼义为福。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答毛宪副书
王守仁
昨日承蒙您派人对我晓以福祸利害,让我忍一忍就去给大府(在明清特指总督或
者巡抚)请个罪,如果不是您对我情深意厚,绝不会为了我这么做的,我实在是
感激不尽,无法言表了!
14
但是这些差人到龙场来欺辱我,肯定是这些差人自己狐假虎威,并不是巡抚所指
使的。而龙场的诸位当地人跟差人发生争斗,也是因为他们愤怒不平,并不是我
所指使的。这样的话,那么巡抚本来并没有凌辱我,我也并没有傲视巡抚,我又
在什么地方犯罪(我又有什么错误)而要急切地向他(巡抚)请罪呢?
跪拜之礼,本来作为我这样的小官来说,是做小官的本分,不算什么侮辱,但是
也不能随意就跪拜别人。如果不该跪拜而跪拜,该跪拜而不跪拜,这两种都是自
取其辱,没什么区别。我一个被放逐的小官,所坚守以等待死亡的,不过是忠信
礼义而已,如果连这个都放弃不去坚守,那才真的是大祸!这些福祸利害的东西,
我也曾经讲过。君子应该是以忠信为利,以礼义为福。如果忠信礼义都不存了,
即便给我万钟的俸禄和侯王的爵位,君子仍然认为这是祸害;如果忠信礼义还在,
即便挖心断头,君子也会认为有利而做这样的事(有利而前往),并把它当成自
己的福分,更何况是我这样流转离散的被贬逐的卑微之人呢?
我现在居住在龙场这个地方,每天与瘴气毒虫相处,和膻魅胭胭打交道,我每天
都要死好几次。但是我能够处之泰然而没有动心的缘故,是因为我知道生死有命,
我绝不会因为一时外在的祸患而忘记我终身应该担忧的东西。(忠信礼义,良知
才是我们应该担心失去的。)巡抚如果想要加害于我,如果在我这里真是有罪责
招致,那应该说我是有遗憾的(自己不争气,罪有应得);如果不是我的错而非
要强行施加在我身上,那不过跟瘴气、毒虫、赠魅胭胭一样(都是我控制不了的
外在的东西),我怎么会因此而动心!
您的教诲,我虽然没能全部听取,然而我也因此而更加清楚用什么来勉励自己,
不能得过且过、懒惰懈怠,那么我确实受教颇多,怎敢不叩首以谢!
材料二:
王阳明说:“至于说’夭折或长寿不能使人变心’(或'夭折或长寿不能使人产生二心
'),是教导为学者一心行善,不能因为生活困厄或通达和寿命的长短就动摇行善
的心,而只顾着去修身以待天命;至于生活好坏或寿命长短,有天命在,我们也
不必为此动摇心志,这就是初学建立本心之时。”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①
【宋】文天祥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②,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
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15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过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
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
【注】①南康军:宋行政区划名称,今江西境内。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
兵败被俘,押送大都,途经南康军作此词。和苏韵: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韵脚。②汗漫:宽阔无边的水面,这里指长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庐山起笔,气势磅礴,“凄凉处”在辽阔的意境中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
基调。
B.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谋篇布局
类似。
C.词人以“孤舟”自喻,嗟叹自己身处国家倾覆之际,流露出被俘后前景幻灭的
绝望。
D.词人曾途经此地,如今又再路过,可是今昔之间,人事已换,年华空老,不
胜感慨。
16.有人曾评文天祥《酹江月》:其于兴衰,未尝不耿耿也。请结合本词具体
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答案】
15.C
16.①词人对国土的沦丧耿耿于怀。"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山河依旧人事已
换,流露出词人对故国倾覆的悲叹;“风急波翻雪词人用翻涌的波涛,暗喻风雨
飘摇的南宋王朝,寄寓词人对国运的深切担忧;“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描写
途中月夜见闻。描写元兵的号角声响彻夜空的情景,表现出词人眼见大好河山沦
为异族统治的悲痛之情。
②词人于故国的恢复耿耿于怀。“还障天东半壁”暗示江山仍存半壁;“乾坤未老,
地灵尚有人杰”直呼国运未尽,志士仁人犹在,此一处写出词人存一线重振旗鼓
恢复江山的希望,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斗志和坚贞不移的品格。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16
C.“流露出被俘后前景幻灭的绝望”错。从“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可知,词人
尚存一线重振旗鼓的希望。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词人对国土的沦丧耿耿于怀。“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庐山依然如旧,最使
人凄凉的,是一望无际的江南风光景物。山河依旧人事已换,流露出词人对故国
倾覆的悲叹;“风急波翻雪”,风涛怒吼,翻卷起雪花般的波浪万斛。此句不仅是
写景,更隐喻现实。词人用翻涌的波涛,暗喻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寄寓词人对
国运的深切担忧;“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夜夜人静,寒月高挂,愁绪满怀,
听得胡笳声声,噫亮凄苦。描写途中月夜见闻。描写元兵的号角声响彻夜空的情
景,表现出词人眼见大好河山沦为异族统治的悲痛之情。
②词人于故国的恢复耿耿于怀。“空翠睛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山色空自翠
碧,晴烟随处飘动,漫无边际,又遮蔽住东南半壁河山,“还障天东半壁”暗示江
山仍存半壁;“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天地尚未老去,地钟神秀,应还有英
俊人杰辈出。直呼国运未尽,志士仁人犹在,回顾近年来的坎坷经历,不由得悲
愤填膺。然而,词人尚存一线重振旗鼓的希望,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斗志和坚贞不
移的品格。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厅”在古代本是庄严的场地,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这庄严的场所中
却有家禽栖息,“,”这个生活细节体现了大家庭礼制的荒废破坏。
(2)唐朝时期,朝廷在全国施行击鼓劝农制度。农忙季节,每个村五更便击鼓,
百姓听到鼓声,一起下地耕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就体现了这一
场景。
(3)正面描写如同画月,侧面烘托如同绘云。在古代描写音乐的诗词中,常用
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演奏效果,如",工
【答案】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
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逾、栖、妪、蔑。
六、选择题组
1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西安大唐不夜城出了新玩法——盛唐密盒。有多火爆?几乎场场爆满!历史人物
“房玄龄”“杜如晦”带着游客花样互动,热闹非凡。甚至有人整理并背了题库专程
来挑战,流连忘返。盛唐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今天的西安,把大唐文化这个
超级网红IP推向了新的高度,把文化自信诠释得()。
盛唐密盒中的“房玄龄”“杜如晦”,身着唐装与游客攀谈,在头脑碰撞中抛出一个
个有趣的“梗”,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超越了看风景、拍照片的层次,盛
唐密盒转而探索历史、文化与游戏、互动的结合,o
盛唐密盒()脱口秀表演形式,突出人物特点,在互动中普及中国文化。无彩
排表演,充满了惊喜和意外。有的游客“过五关斩六将”才胜出,答不出问题的游
客,多会获得与演员合影的安慰奖。现在,“来,拍照”已经成为吐槽没文化的热
词。
盛唐密盒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或许无法与上海迪士尼“沉浸式文旅”(),但其沉浸
式科普学习与大唐场景游览兼具的欢快氛围,却是前者所不具备的。“唐文化”的
()是独一无二的,“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这就是每一个旅客在这场沉浸式旅
游中的最完美的体验和最大的收获。
18.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酣畅淋漓汲取同日而语特点
B.淋漓尽致借鉴相提并论标签
C.淋漓尽致汲取同日而语特点
D.酣畅淋漓借鉴相提并论标签
19.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游客不仅能体验游园的乐趣,而且能梦回大唐,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亲身
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
B.游客既能体验游园的乐趣,也能梦回大唐,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亲身感受
繁华的盛唐风貌。
C.游客不仅能体验游园的乐趣,而且能梦回大唐,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
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
18
D.游客既能体验游园的乐趣,也能梦回大唐,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探索
悠久的人文底蕴。
【答案】
18.B19.D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
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
容非常痛快。语境是说能够充分诠释文化自信,应选“淋漓尽致,
汲取:意思是吸取、吸收。借鉴:意思是指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
便吸取经验或教训。语境侧重借助脱口秀表演形式,从中吸取经验,应选“借鉴”。
同日而语: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同
日而语”一般要与“不可”搭配,语境跟“无法”搭配,应选“相提并论”。
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标签: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
价格等的纸片。比喻给人留下的固定印象。语境指“唐文化”是盛唐密盒的固定特
点,选“标签”。
故选Bo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应先说“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再说“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排除AB;
“体验游园的乐趣”和“梦回大唐”之间应是并列关系,用关联词“既能……也能”衔
接,排除C。
故选D。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
实际上运到乡村里的西洋货并不多。牙刷、牙膏之类当然用不着,就是布匹①。
乡下老百姓绝不是和外汇发生直接关系的人,中间有市镇挡着。市镇上这些不事
生产的地主们,在享乐一道上是素有训练的。他们知道洋货的长处,把从乡村里
搜来的农产品送入都会,换得了洋货自己消费。乡下的生产者并没有看到洋货的
影子,看到了也买不起。乡村里的老百姓本来靠手工业贴补家用,现在这项收入
没有了,生活自然更贫穷了。他们不能不早日出售农产物,不能不借债,不能不
当东西,最后不能不卖地。与日俱增的地租、利息——且不提因政治而引起的摊
派、捐税、敲诈使他们每年留在乡村里自己消费的产物一天少于一天,无偿地向
市镇里大批输送。在市镇里过一道手,送入都会。市镇里虽然地主的享受增加了,
但是乡村的血液却渐形衰竭。这个分析说明了在中国的过去,②。所谓相克也
只是依一方面而说,就是都市克乡村,乡村则在供奉都市。在这情形下,乡村没
有了都市是件幸事,但③。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
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20.在市镇里过一道手,送入都会。虽然市镇里地主的享受增加了,但是乡村
的血液却渐形枯竭。21.①也是自己织的居多②乡村和都市是相克的③都市却
绝不能没有乡村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语序不当,“市镇里地主的享受增加了”和“乡村的血液却渐形枯竭”形成
对比关系,两者主语不同,关联词“虽然”应放在“市镇”前面;
第二处,搭配不当,“血液”与“衰竭”不能搭配,“衰竭”意为衰弱竭尽,“枯竭”指干
涸;匮乏;竭尽。此处用“枯竭”搭配“血液”更为恰当。
故句子应修改为:在市镇里过一道手,送入都会。虽然市镇里地主的享受增加了,
但是乡村的血液却渐形枯竭。
21.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20
第一空,根据前文“牙刷、牙膏之类当然用不着”的相关例子和后文“乡下老百姓绝
不是和外汇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乡下百姓自给自足的状态,
故可填“也是自己织的居多”;
第二空,根据后文“所谓相克也只是依一方面而说,就是都市克乡村”可知,此处
表现的是乡村和城市不相兼容的状态,故可填“乡村和都市是相克的”;
第三空,根据前文“乡村没有了都市是件幸事”和转折连词“但”可知,后文要强调
的是都市不能没有乡村,故可填“都市却绝不能没有乡村”。
八、语言表达
22.请根据下面语段内容,用三个短语概括城市文化地标的三种特性,每个短
语不超过10个字。
文化地标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工一座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也必然同时兼顾经
济发展和文化特性。历史与现实,灵秀与厚重,传统与前卫,这些文化地标,罗
列起一座城市丰富的视觉层次,形成了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文化地标承载着一
座城市文化的遗传密码,因此,必须得有广泛的认可,才能形成最广泛的群众基
础,这样,作为城市DNA载体,文化地标才能更好地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灵
魂和气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
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
市记忆,一个城市的地标也记录着时代的印记,并将这份印记永久存留在人们的
心里。
【答案】①独有的文化内涵②广泛的群众基础(“承载城市文化遗传密码”或“传承
性”)③记录时代印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
阅读语段,语段围绕文化地标来谈,城市文化地标的特性主要集中在第3、4、5
句。
结合“罗列起一座城市丰富的视觉层次,形成了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概括出:独
有的文化内涵。
结合“文化地标承载着一座城市文化的遗传密码,因此,必须得有广泛的认可,
才能形成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概括出:广泛的群众基础(“承载城市文化遗传密码”
或"传承性”)。
结合“一个城市的地标也记录着时代的印记,并将这份印记永久存留在人们的心
里”概括出:记录时代印记。
21
九、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音乐家,中共党员。曾赴巴黎勤工俭学,1935年回
国后,冼星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在延安教
学期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
陈潭秋,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立志“为民办事终身”,卖
田卖房,负债读书,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为解决“最大多数人类的问题”,奋
斗终身。
“叔翁办事,可当大局”,毛泽东主席曾这样称赞何叔衡。湖南省宁乡市委党史
研究室副主任姜小平曾评价说:“何叔衡的人生历史,几乎是每十年一个脚步,
每一步都走得稳重踏实。”何叔衡自己曾说:“我年纪大了,不拼命学习怎能胜
任工作呢?”
烈士赵世炎,是中共早期组织成员之一,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
受严刑拷打,视死如归,后英勇就义。龙华烈士纪念馆主题曲《交换》中有两句
歌词正是对他的写照:正因为相信有光,我才投身于黑暗;正因为终究会站得高
昂,我先倒下,无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引导广大青年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学校
团委计划举行“学习党史,激荡青春”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
文章,说说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以“新
声”为笔名;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
中央领导人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
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作
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深入领会党史、国史,做民族复兴的铸梦者。
为此,我提出以下倡议: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史、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
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100年的党史,72年的新中国
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
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
22
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
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
知史明智、知史担责。党史国史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教材,中央领导人指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以崇仰之情、敬畏之心认识学习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
史,从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
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
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
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
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进一步
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
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史鉴今、以史资政。“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
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
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