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
《“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
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文编排
《神州谣》是一首短小却内涵丰富的三字经式歌谣,赞美了中华民族的壮美山川和灿烂
文化,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殷切心情。;《传统节日》让我们了解到了中
国的传统佳节,佳节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贝”的故事》用4幅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
字的形态变化;《中国美食》以图片配汉字的形式呈现,这些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帮助
学生识记相关形声字,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识字写字,发现偏旁之间的关联”,鼓励学过的字加减偏旁和
换偏旁的方法认识生字,通过前3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
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
生发现与“火"、"心"与“小"、“刀”与“∣T这些偏旁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不
同册次之间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单元核心目标】
1.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
点。
2.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
感受识字的乐趣。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
认识个字,个多音字,会写个字,会写个词语。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L6823538
2.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能说
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
5.朗读《神州谣》,能背诵《传统节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和文化的悠久。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2.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3.能讲汉字“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L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
各有长处的道理。
2.实践活动:
(1)安排以“我爱识字”为主题的识字活动。
【单元任务群设计】
Z-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任务一:神州大地山河壮美。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激发任务二:传统佳节家国情怀二十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列。
识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兴趣
Z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
感
受彳王务三:汉字故事生动有趣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优
秀
、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文
化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烈”等字.
能发现偏旁"火"和"八"的联系二]
任务四:中国美食名满天下,
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1神州谣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歌谣的韵律美、节奏美,渗透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
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说歌谣描述的祖国美和团结。。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三字经式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
关注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分组认读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字;对比拼读平舌音和
翘舌音的字、鼻音和边音的字。
关注写字: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
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关注朗读: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因此可以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与体会,可以通过范
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
关注理解运用:教学时借助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说
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情感提升的基础上,回归文本。
【教学目标】
L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正确读写“神州、
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
“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初步
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受祖国的伟大,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正确读写“神州、
中华”等U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
“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渲染,揭示课题
音乐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开始来上识字课了,首先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妈妈的
歌谣,播放音乐《大中国》。(出示课件3)
教师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师指课题第二个字)生活中你见过这个字吗?(出示课件4)
(1)教师介绍:“州”字多用于地名,并出示含有这个字的一些商标。
(2)学习“州”字。(出示课件5)
①用溯源法识记“州”字。
②展示汉字“州”的字形演变。指导学生理解有河流从“川”字的间隙流过,中间沙石
渐渐堆积,形成有三点的“州”字。“州”的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州”就是土
地的意思。
③小结:像这样与表示的意思在形状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字
吗?
预设:山、火、水.....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自读要求。(出示课件6)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在每一小节前标好序号,思考:“神州”是在哪里?
2.教师检查识字。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课件7)
(1)多种形式识字。如,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等。
(2)去掉拼音读。如,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
(3)指导点评。点评认读情况。
提示:翘舌音“州",平舌音“耸",前鼻音“奋、繁”,后鼻音“涌、峰、耸、浓、
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课文读准确。)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
预设方法:
偏旁识记:涌一一浓、隔一陆、峰一峡(出示课件8)
加一加:耸=从+耳、浓=?+农、奋=大+田、谊=t+宜(出示课件9)
减一减:与=写-I(出示课件9)
换一换:涌=通+?、峰=蜂-虫+山(出示课件10)
生活识记:珠穆朗玛峰、三峡(出示课件11)
教师拓展:其实啊,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有更有趣的方法来识记生字,比如猜字谜:
大大耳朵有力气,两个小人上面立。(耸)(出示课件12)
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识字游戏吧!
5.识字游戏:我是小小神枪手(教师随机指读认字)。(出示课件13)
6.认识了字词,我们再按照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1)出示课文,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出示课件14)
教师板书: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发现呢。(出示课件15)
预设:每句话都有三个字,读起来很有气势,朗朗上口。
教师引导:是呀!这么有特点的课文它到底在向我们讲述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深入课文
去学习吧!
三、精读课文,领悟感知
L走进第1小节。(出示课件16)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美,可/入画。
教师板书:山川美可入画
(1)朗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们祖国很美。
(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除称中国外。她还有许多的名字,你知道她
还被称作什么吗?
预设:神州、中华、华夏、九州。(出示课件17)
(3)我们的祖国有哪些名山大川,你见过哪些美景?(出示课件18)
出示:京杭大运河图片―神州大地,巍巍中华(出示课件19)
2.走进第2小节(出示课件20)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1)朗读第二小节,找一找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他们有什么特点?你从加点字中感
受到了什么?
黄河奔:黄河水流湍急、奔腾咆哮、滚滚而来。(出示课件21)
长江涌:长江水势浩大、奔涌向前。(出示课件22)
长城长: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河北山海关,长达万里,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
间蜿蜒盘旋。(出示课件23)
珠峰耸:高耸入云、直插云天。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出示课件24)
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祖国的山川河流真的很壮美,现在请大家齐读第1、2小节,
读出对祖国壮美山川的热爱。(出示课件25)
四、生字指导
(1)教师提出要求:感受了壮美的山河,我们再来给这些生字宝宝归归类吧。(出示
课件26)
州华岛峡族谊齐奋
(2)结构分类
独体字:州
左右结构:峡、族、谊
上下结构:华、齐、奋
半包围结构:岛
州: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出示课件27)
华:上窄下宽。“十”横长竖短,竖笔在竖中线。(出示课件28)
(3)课堂演练,选字填空。(出示课件29)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初步
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件30)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
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情谊。
二、精读课文,领悟感知
1.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3小节。(出示课件31)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1)朗读第3小节,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介绍台湾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和大陆之间虽然隔着
一湾海峡,但是我们是一家人。(出示课件32)
(3)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一一中华儿女。(出示课件33)
教师板书:台湾岛与大陆是一家
(4)指导朗读:读读这一小节,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朗读时要语速低缓,声音
要深情。(出示课件34)
2.走进第4小节。(出示课件35)
教师引导:其实我们的神州大地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名川大山,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各/民族,情意/浓,
齐/奋发,共/繁荣。
(1)有节奏地齐读第4小节
(2)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出示课件36-37)
预设:56个,有汉族、苗族、壮族、藏族.....
(3)分析“齐奋发,共繁荣。”(出示课件38)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写出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教师提问:在我们国家平时你看到了哪些繁荣的景象?
预设: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款式,住的房子越来越漂亮,出行越来越方便.....
(出示课件39)展示“港珠澳大桥”“四通八达的道路”“中国高铁”的图片,体会
祖国的发展。
(5)舒适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富足的生活,发达的科技……这就是我们繁荣昌盛的
祖国,我们一起赞美她!
教师板书:各民族齐奋发共繁荣
(6)(出示课件40)
3.齐读第4小节(朗读时带着满腔的热爱、带着自豪的情感。)
4.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出示课件41)
预设:学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祖国很伟大,景色优美,人民幸福,我热爱我的祖国,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5.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自豪,带着这种骄傲,把这首《神州谣》送给祖国母亲吧!齐读
课文。
三、字词识记
1.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课件42)
yα∩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Wfii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
qi6ng
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2.生字指导(出示课件43-49)
(1)指导书写:“岛、峡、族、谊、齐、奋”6个字。
(2)在写字本上练写:要求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3)教师指导反馈。
四、课文小结(出示课件50)
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
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
愿望。(配乐朗诵全文)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1)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感受祖国的团结。
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2、53)
【板书设计】
神州谣
黄河奔长江涌、
»山川美,可入画
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齐奋发一一共繁荣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式。我发现一些难理解的字或词是可以借
助图片来让学生理解的,比如“耸”字就通过呈现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给你怎样
的感受?学生就说到了感觉它特别高,快要碰到云朵了,我趁机总结这其实就是一个四字词
语:高耸入云。再追问学生,你知道“耸”是什么意思了吗?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到是高高的。
在讲解“涌”字时,通过让学生观看长江流动的视频,学生就此体会到长江波涛汹涌的样子。
本课最难理解的词语是“繁荣”,通过呈现我国经济发达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理解,比如一座
座高楼大厦,立交桥纵横交错,高速铁路四通八达。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先理解、感受,再指导朗读。我发现点评朗读是需要
下功夫磨练的,学生能否读好,能否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评价引导,如果学生读
得好,要点评指出好在哪里。
2传统节日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语言运用:联系生活,选取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各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课文的三字经式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
关注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熟字识记、生活识字、语境识字等方
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识记。
关注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
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关注朗读:课文内容贴近生活、富有节奏和韵律美,要注意停顿适当,对佳节名称可以
适当重读,要正确把握不同节日的感情基调进行朗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达到熟
读成诵的目的。
关注理解运用:教学时要注重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利用联系生活、
联系语境等方式帮助理解,帮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传统”,补充资料理解“乞巧”,借
助图片理解“祭扫”。
【教学目标】
L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
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
怎样过节的。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相关习俗,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3)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图片,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课件出示:
图1:吃汤圆。(元宵节,正月十五)
图2:包粽子。(端午节,五月初五)
图3:吃月饼。(中秋节,八月十五)
图4:牛郎织女相会。(乞巧节,七月初七)
3.小结: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
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二、初读感知,集中识字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出示课件4)
(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①说一说,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出示课件5)
②交流不认识的生字,相机重点指导。
③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比赛读生字。
2.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1)翘舌音的字:传、舟、赏。后鼻韵母的字:统、巷、堂、郎、饼、赏。(出示课
件6)
(2)字理识字:祭。(出示课件7)
(3)换一换:站一贴、常一赏。(出示课件8)
(5)加一加:\+专=传、⅛+充=统。
(6)生活识字:南锣鼓巷、艾草。(出示课件9)
(7)语境识字:①统:统一总统统帅②乞:乞丐乞讨乞求(出示课件10)
3.认识多音字“重”。(出示课件11)
(1)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多音字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chong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读多音字“重”,并组词。
4.识字游戏(出示课件12)
刚刚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你们还认识吗?
5.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3)
刚刚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吗?一起填一填吧。
本文按照()顺序讲述了我国的七个传统节日:()、()、()、
()、()、()、(),以及每个节日的习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
识用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汉字的习惯,不断引导学生
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三、精读课文,领悟感知
L朗读1-3句,画出句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出示课件14)
教师板书:节日名称、风俗习惯
2.春节:正月初一春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呢?(贴窗花、放鞭炮)(出示课件
15)
教师板书: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除了贴窗花、放鞭炮,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贴春联、拜年、压岁钱)(出示课件16)
3.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呢?(吃元宵、看花灯)(出示
课件17)
教师板书:元宵节看花灯
观察下列两张图片,标出大街和小巷,说说巷和街有什么区别。(大街宽、小巷窄)
(出示课件18)
看花灯的人挤满了大街小巷,除了“人如潮”,还可以怎么形容?
(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头攒动)(出示课件19)
除了看花灯,你家还会怎样过元宵节?(吃元宵、猜字谜、逛庙会)(出示课件20)
我们已经找出了两个节日,一起来读一读前两句吧,注意适当重读佳节的名称,语气
要轻快,表达出欢乐的心情。(出示课件21)
4.清明节:公历四月初清明节到了,人们会做什么呢?(出示课件22)
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明节的习俗吧!(出示课件23)
教师板书:清明节扫墓
想一想,清明节去扫墓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悲伤)
所以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声音要低沉,语气要沉重,读出缅怀之情。(师范读,生
读)(出示课件24)
四、提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贴、街、舟、艾。(出示课件25)
(1)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指导书写。
①“贴”: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出示课件26)
②“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
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出示课件27)
③“舟”的笔顺: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笔在横中
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舟”字字形偏窄长。(出示课件28)
④“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出示课件29)
(3)学生描红书空,集体点评,生生评价,再修正练写。
【设计意图】练习写字是对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
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需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
四、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0、3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敬、转”等5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了解
不同节日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新课。(出示课件32)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的13句,了解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课件出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二、了解节日,深入学习
朗读4-8句,画出句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出示课件33)
1.初识“端午”,了解习俗。(出示课件34)
(1)我们以前学习过《端午粽》这篇课文,知道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
(2)读课文,想一想: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
课件出示: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3)同桌之间练读,结合自己的见闻说一说对端午节的印象。(赛龙舟、吃粽子、插
艾草)
教师板书: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4)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和插艾草,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饮雄黄酒、佩香囊、
画额)(出示课件35)
(5)指名读,同桌互读、评价,读出对端午节的喜爱。语调要上扬、欢快。
(6)你知道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与屈原有关?哪些与驱邪避瘟有关吗?(出示课件36)
①与屈原有关:包粽子、划龙舟
②与驱邪避瘟有关:饮雄黄酒、佩香囊、画额、插艾草
2.七夕有哪些习俗和传说呢?(出示课件37)
(1)播放牛郎织女的故事。(出示课件38)
(2)介绍乞巧习俗。(出示课件39)
教师板书:七夕节乞巧
(3)知识拓展:观看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猜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吗?
牛郎织女会鹊桥。(出示课件40)
郎:对某人的称呼例如:货郎、读书郎、卖油郎
3.中秋节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传统习俗呢?(八月十五,吃月饼)(出示课件41)
教师板书: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1)我国的月饼多种多样,你都吃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月饼?(出示课件42)
(蛋黄月饼、五仁月饼、梅干月饼、冰糖月饼、豆沙月饼、枣泥月饼、云腿月饼、莲蓉
月饼)
(2)指导朗读:中秋节圆圆的月亮当空照,一家人赏月吃月饼,多美呀!我们一起来
读一读吧,注意要重读佳节名称,声音要欢快,读出全家团聚的喜悦之情。(出示课件43)
4.重阳节有什么传统习俗呢?你还知道哪些?(饮菊花酒、插茱萸)(出示课件44)
教师板书:重阳节敬老赏菊登高
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出示课件45)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重读佳节名称,声音要欢快,传递出期盼全家团聚的急切和喜悦
之情。(出示课件46)
6.巩固练习(出示课件47)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
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7.教师引导:我过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出示课件48)
预设:蒙古族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
三、指导写字,拓展延伸
L学习“敬、转、团、热、闹”。(出示课件49)
(1)交流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2)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并提醒关键笔画。
①“敬”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
末笔捺写舒展。(出示课件50)
②''团”是全包围结构,最后一笔封口。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口”左右两边的竖画平
行,“才”的竖钩压竖中线。(出示课件51)
③“转”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专”字第三笔是一笔写
成。(出示课件52)
④“热”是上下结构,上部要写得左窄右宽,“丸”的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
与上部同宽。(出示课件53)
⑤“闹”是半包围结构,“市”的点、竖均落笔在竖中线上。(出示课件54)
(3)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师生评议,再次书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落实写字教学的目标。练习写字是对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
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需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
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
四、课文小结(出示课件55)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6)
六、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7)
拓展阅读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两首古诗:《元日》《清明》。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风俗习惯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奇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敬老、赏菊、登高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从春节入手,掌握学法,由扶到放,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进一步理解其他六个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教学时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关注课堂,重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让
学生通过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等方式汇报七个节日。
3.关注拓展,课内延伸到课外。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相关传统节日的习俗图片给
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
了学生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3“贝”的故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从一个汉字就能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语言运用: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贝”的相关知识。
思维能力:明白''贝"的演变。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中华文字的形态美。
【课前解析】
关注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利用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图片识记、形声字、
熟字识记、生活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识记。
关注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
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同时对于笔画有变化的字要重点指导。
关注朗读:课文篇幅短小,语言平实却内涵丰富,朗读时要重点读好难字难词,注意有
恰当的停顿,语速也要适当。
关注理解运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感受汉字的变化特点,
理解“类”的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介绍贝的故事。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知
道的其他汉字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正确
读写“动物、贝壳”等U个词语,积累课后习题中的“珍贵、钱币”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了
解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及其字形、字义,掌握“贝”字和“贝”作偏旁时的书写特点。
【教学准备】
L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L认识“甲、骨、珍”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甲、骨”4
个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滩上这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东西是什么吗?(贝壳)(出示课
件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有关“贝”的故事。
板书课题:“贝”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词语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出示课件4)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圈出生字。
2.检查初读情况,汇报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同桌互读本课的生字。(出示课件5)
(3)课件出示本课带拼音的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
jiɑpιαozhenshipinsuiyi
、'班
甲/示珍饰品随易
sunbicaizhuɑnp6igðupin
损币贝才赚赔购贫
(4)读一读,分分类。(出示课件6)
①“珍、品、贫”都是前鼻音。
②“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③“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⑤“甲骨文”中“甲骨”两个字都是第三声,要注意读的时候“骨”的变调。
⑥“漂”是多音字,它的另两个读音是“pid。”和“pi。。”。(出示课件7)
(5)开火车读一读。
(6)交流识字方法。
①偏旁归类识记:贝字旁的字有“财、赚、赔、购、贫”。(出示课件8)
②实物识字。(出示课件9)
③结构识记:晶、森、众一品(出示课件10)
④加一笔:日f甲巾币
⑤近义词识记:容易一简单损坏一破损
⑥组词识记:随随手随从随身(出示课件11)
珍珍惜珍爱珍宝
(7)识字游戏:点击拾贝壳。(出示课件12)
4.读课文,说一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课件13)
本文描写了汉字U_____二的故事,写出了“贝”字的________以及用“贝”作偏旁的
字与有关的缘故。
预设:贝演变过程钱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通过“文中圈字”“同桌互读”“词语
识记”等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正字音、记字形,落实学习的重点。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个
性化识记生字,采用偏旁归类、熟字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玩游戏等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理解字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L自读第1自然段,画出介绍“贝”字甲骨文字形的句子。(出示课件14)
预设:甲骨文中的''贝"字,就像一种海贝的样子。
2.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贝类,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画出来。(出示课件15)
预设: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3.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出示课件16)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介绍甲骨文。
四、学写字
1.指导书写“贝、壳、甲、骨”。(出示课件17)
①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交流怎样写才美观。
(出示课件18)
a.“贝”:独体字,撇要写长一点,最后一笔是长点。竖和横折的折一样长。
b.“甲”上面“日"要扁而宽。
(出示课件19)
c.“壳”:上中下结构,“士”上横长,下横短;中间秃宝盖;下部是“几”。上下部
分要紧凑。
d.“骨”:与上半部分相连。
②学生描红,将“贝、壳、甲、骨”四个生字在生字本上写两遍。写完后同桌互评。字
体整齐,注意书写重点和书写姿势。(出示课件21)
③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贝”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最后随文识记,
书写生字,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钱、币”等5个字,正确读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课后习题中
的"珍贵、钱币”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
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瞧,“贝”字的演变多么有意思啊!你想知道在古时候贝壳还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吗?
带贝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贝”的故事。(出示课件21)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每句话讲了什么?(出示课件22)
2.人们为什么喜欢把贝壳当作饰品呢?(出示课件23)
饰品:人们戴在身上装扮自己的东西。(出示课件24)
①指名读,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把这句话串连起来。(出示课件25)
出示句子:因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所以人们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板书:珍贵漂亮
②名读,适时正音。
3.为什么贝壳被人们当作钱币呢?
预设: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出示课件
26)
板书:随身携带,不易损坏
4.用上“……于是……”的句式说一说。(出示课件27)
预设: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人们把贝壳当作了钱币。
5.集中识字,了解带贝字旁的字的特点。
(1)读准字音,齐读,指名读。(出示课件28)
赚赔购贫货
(2)交流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要点:它们都有贝字旁。表义一钱币。
(3)学生交流。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后来人们发明的文字中,带“贝字旁”的
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字是贝字旁?
板书:做偏旁与钱财有关
【设计意图】从认识贝壳的作用,到用“因为……所以……”说句子,再从集中识记带
“贝字旁”的字,到拓展扩词的教学活动,将归类识字落到实处,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精
确,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三、拓展识字,识记带“王、金字旁”的字
1.拓展识字,学习其他偏旁的形声字。
课件出示:
铜镜珠宝
(1)猜一猜:汉字真有趣啊!像这样偏旁能表示字义的汉字还有很多。看图,猜猜加
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出示课件29)
(2)拓展归纳:“王字旁”的字大多与玉石有关。“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
(出示课件30)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偏旁“车”和“王”的汉字?(出示课件31)
2.这篇课文没有具体生动的情节,以说明的方式介绍了“贝”字的相关知识。朗读时要
像平时说话一样不疾不徐,让人能听清楚,听明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32)
3.小结,了解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1)我们发现:“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王字旁”的字大多与玉石有关,
“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偏旁作用可真大呀!
4.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课件33)
珍贵珍惜钱币纸币财富财产
赔本赔礼购买采购贫苦贫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贝字旁”这一类字,让学生感悟形
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后练习中拓展运用。认识“王字旁”和“金字旁”的字,
了解偏旁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构建语文与生活的关联,强化积累。
四、指导写字
L指导书写“钱、币、与、财、购”。(出示课件34)
(1)交流识记字形,指导书写,生字归类。(出示课件35)
左右结构:钱、财、购。
独体结构:币、与。
(2)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并提醒关键笔画。
①“钱”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五笔是竖提,右边不要写成三横。(出示课件36)
②“财”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等宽,左矮右高。左边的“贝”字作偏旁,末笔收紧,
给右边的“才”字让路。(出示课件37)
③“购”是左右结构的字,“贝”的点不宜过长,右部注意匀称。(出示课件38)
④“与”是独体字,注意第二笔是“竖折折钩”(出示课件39)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40)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生生评价,再次书写。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每节课的写字训练尤为重要。所以,在每节课写字教
学时要及时总结写字的规律,提醒学生关注易错点和重点笔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
书写习惯。重视评价和再次练写,体现了写字教学的层次性,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五、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1)
本文写了汉字“()”的故事,写出了''贝"字的()以及用“贝”作偏
旁的字与()有关的缘由。告诉我们中国的()源远流长,是我国宝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电影院数字化改造与智能控制技术
- 2025年甘肃省庆阳地区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科技创新如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 电商技术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 2025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2025重庆市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护理学概述课程
- 《自主创新对于钢结构发展的重要性》2400字
- 食品采购与进货台账
- GB/T 24353-2022风险管理指南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 GB/T 3003-2017耐火纤维及制品
- GB/T 22080-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GB/T 13915-2013冲压件角度公差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
- 瑜伽师地论(完美排版全一百卷)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