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七章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七章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七章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七章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七章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键字】地理

单元评估检测(四)

第六、七章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根据下表,回答1、2题。

北京市第六次(2000~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2300

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0.35%

境和生活质量万人

196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可容3000

2010年常住人口

万人纳万人

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2.区域合作可使北京市的人口容量变大,反映出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是()

A.资源状况B.科技水平

C.对外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1选C,2选C。第1题,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反映的是人口合理容量;充

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人口反映的是环境承载力。第2题,资源是影响人口环境容量的最主要因素,

通过区域合作,北京市可从其他地区调入资源,使人口环境容量变大;而区域合作的程度主要与地区的对

外开发程度有关.

读某国2015年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4题。

3.该国()

①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④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1-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该国()

A.未来人口就业压力大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小

D.休息力日益短缺

【解析】3选D,4选A。第3题,从人口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年龄越低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

人口增长速度快,出生率高,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第4题,由于该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社会经济和

生态的压力大;未来青少年人口长大以后,休息力充足,人口就业压力大。

(2015•上海地理)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

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

6.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7.“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休息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5选B,6选B,7选C。第5题,读图中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

口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第6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人口一直

呈上升趋势。第7题,人口新政会增加新生儿数量,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缓解休息人口比重下降,减

轻人口老龄化压力;我国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关,生育政策的放宽,有利于改善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方法技巧】人口增长问题的分析思路

(1)看清要求。

-2-

要看清问题是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还是人口的增长,考查的是增长的速度还是增长的数量。

(2)结合要求进行分析。

当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时,若考查增长的速度时,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即可;若考查增长的数量时,既

要考虑人口增长的速度,又要考虑人口的基数大小;当考查人口的增长时,既要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还

要考虑人口的迁移。

(2016•珠海模拟)读我国两省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完成8、9题。

常住人口中的比重

常住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0~14岁人口比15〜64岁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万人)

(%)重(%)(%)(%)

甲省5950.143.0117.9871.8410.18

乙省10430.366.1816.8976.366.75

8.甲省比乙省()

A.城市化水平更高B.人口素质更高

C.人口合理容量更大D.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9.甲省可能是()

A.广东B.安徽C.山东D.新疆

【解析】8选D,9选B。第8题,根据表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可判断出甲省的老年人口比重大于乙省,

老龄化问题更突出。第9题,甲省的城镇人口比重低,说明其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不

可能为广东和山东;甲省的常住人口接近6000万,不可能为新疆,只能为安徽。

(2015•长沙模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

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3-

比例/%

10.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

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1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

【解析】10选B,11选A。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本省的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高,应该属于经济发达

省份;另外由外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20〜44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大,即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

主,缓解了当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的比重约为39%,外来人口并未超过本地人口。

第11题,由上题可知,迁入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迁移过程中,青少年儿童往往随其父母到迁入地就

学,所以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

(2016•河南八市联考)下表是深圳市人口统计资料(2014年),据此完成12、13题。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

年份

/万/万占比/%占比/%

2001468.76132.0428.1771.83

2002504.25139.4527.6572.35

2003557.41150.9327.0872.92

2004597.55165.1327.6372.37

2005827.75181.9321.9878.02

2006846.43196.8323.2576.75

-4-

2007861.55212.3824.6575.35

2008876.83228.0726.0173.99

2009891.23241.4527.0972.91

20101005.06251.0324.9875.02

20111046.74267.925.5974.41

20121054.74287.6227.2772.73

20131062.89310.4729.2170.79

12.表中所示深圳市的人口特征,可能导致()

A.社会缺乏活力B.劳动力不足

C.春运交通紧张D.人口老龄化

13.2010年以后深圳市外来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压力增大B.劳动力工资提高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I).住房价格偏高

【解析】12选C,13选C。第12题,深圳市人口的特征是外来人口比重大,所以在春运期间大量人口的

流动会导致交通紧张。第13题,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以后深圳市外来人口占比下降,这与深圳市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有关;住房价格对外来人口影响较小;劳动力工资提高有利于外来人口涌入。

【加固训练】

下面两幅图为2014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人口迁出率和省内迁移率统计图,读图

回答(1)、⑵题。

人口迁出率入

画1.3卜2.0。

ESI2.01~2.60

耀2.61-3.50

^^3.51-6.50

hi446.3H9.30

-5-

90.1-96.0

(1)下列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的是()

A.人口迁出率最高的都位于中部地区

B.西部地区人口迁出率都较高

C.青臧高原人口迁出率和省内迁移率都较低

D.东部地区省内迁移率差异较小

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越远,人口迁出率越高

B.文化差异不会影响人口迁出率

C.省内经济发展差距越大,省内迁移率越低

D.地形因素会影响省内人口迁移

【解析】(1)选C,(2)选D。第⑴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贵州省人口迁出率也在最高范围;西

部地区的云南、新疆和西藏人口迁出率都较低;东部地区中,广东等省市省内迁移率非常低,而河北、辽

宁等省市省内迁移率非常高,内部差异较大。第(2)题,经济差异是影响人口迁移最普遍的因素,文化、

地形等差异也会导致人口迁移,B错误,D正确;省区间的差异会导致省际间人口迁移,其中,离经济发

达地区距离越近,人口迁出率会越高;省内经济差异会导致省内人口迁移。

(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下表为1996~2009年济南市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完成14、15题。

1996~2009年济南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单位:km2)

公共设交通

年份甲乙绿地丙水体其他

施用地设施

1996104.2538.7142.1421.42120.07179.7511.0720.70

2004111.4343.8848.7427.01119.84154.7511.7520.71

2009139.4853.7852.0928.76117.26115.9911.5619.18

-6-

14.甲、乙和丙分别表示城市()

A.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C.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D.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

15.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

A.工业和商业区逐渐衰落

B.市区环境质量改善

C.城市交通设施日益完善

D.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解析】14选B,15选C。第14题,随着济南市城市化的推进,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在增加,农业用地

被占用,不断减少;在增加的两类土地中,居住用地大于工业用地,故甲代表居住用地,乙代表工业用地。

第15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和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应逐渐增强;随着建设密度增大,市区绿地面

积减小,环境质量下降;交通设施用地不断增加,说明城市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农业用地下降,工业用地

增加,不能说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因反映结构调整还需第三产业如旅游等用地的变化。

读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回答16、17题。

。100万人以上

・50万~100万人

•20万-50万人

。20万人以下

16.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为(

①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

②德国以大城市为主

③日本以中小城市为主

④日本以大城市为主

A.①©B.①④C.②③D.②④

17.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及分布特点(

-7-

①德国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

②德国的城市分布比较集中

③日本的城市分布比较集中

④日本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

A.①@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16选B,17选A。第16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日本以大城市为主。第

17题,根据图中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德国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日本城市分布比较集中。

(2016•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六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3年城市化水平变化。读图,完成18、

19题。

18.2005〜2013年期间,图示省区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

A.云南B.福建C.宁夏D.甘肃

19.六省区城市化水平出现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地理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

C.地域文化特点D.科学技术水平

【解析】18选A,19选B。第18题,据图可知,云南省2005年城市化率为20%,2013年超过40%,因而

城市化速度最快。第19题,据图可知,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北京、福建、辽宁等省区城市化水平高,

位于西部落后地区的云南、宁夏、甘肃等省区城市化水平低,因此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

水平。

(2016•山东联考)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分布略图,回答20、21题。

-8-

—铁路--筹建中的高速公路--在建二环公路

畲大型批发市场•城区昌工业区

4所等高线/in河流鬼^公路

20.图中适合规划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B.乙。丙D.T

21.有关A地建有大型批发市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靠近城市二环公路,交通方便

B.距离城区较远,市场狭小

C.占地面积较大,地价低

D.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货源充足

【解析】20选C,21选B。第20题,图中甲、乙位于铁路线附近,丁地距离城区较近,且位于冬季风的

下风向,丙地海拔较高,交通便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且位于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空气清新。

第21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以批发为主,市场广阔。

(2016•沧州模拟)下图为某城市11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L-一

22.该城市中心城区最可能位于()

A.甲地附近B.丁地附近

C.丙地附近D.乙地附近

23.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公园绿地B.商业区

-9-

C.住宅区D.工业区

【解析】22选D,23选A。第22题,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经济活动繁忙,产生的热量多,地面气温

高,气流上升,因而最可能位于乙地附近。第23题,丙处气流下沉,说明气温低;结合上题可以看出丙

处位于城市中心区附近,因而最有可能为公园绿地。

2014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结合规划中的图表,回答24、25

题。

图甲

图乙

24.由图甲可知目前我国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为()

A.城市环境质量恶化

B.城市住房紧张

C.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

I).城市交通拥挤

25.图乙中两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对我国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10-

A.利于降低城市服务成本

B.利于缓解城市教育压力

C.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D.会抑制城市消费需求的增长

【解析】24选C,25选D。第24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在21年内我国城区面积增加的比重一直高于城镇

人口增加的比重,说明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土地利用率较低。第25题,从图乙中可以看

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且差距在扩大;这是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

大量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不能转为城市户籍,不能享受城市市民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城市消费需求

的增长。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5•日照模拟)读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净流入总量及其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与分性别年龄户籍的

上海常住人口规模图,回答问题。(12分)

402000

2()1()年净流入人口数量

%301500万人

・2010年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

201000

10Lh......500

0ini0

,京建东江苏建宁海西或南东林屋堂北夏南通西京用

-102-500

-20-100()

-30-1500

90岁及以上

X5-X9岁

75-79®

70-749

65Y9岁

45-19:

30-34

2529

2。-24

ia-14

5-9

0-4

1501005050100150

□户籍人口勇也外来人口男口户得入口女E3外来人口女

⑴据图分析2010年上海市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比广东高的原因。

⑵据图分析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的特点。

⑶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迁移分别对上海、贵州人口问题产生的影响。

-11-

【解析】第⑴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上海市常住人口数远小于广东省常住人口数,而净流入人口较多,

所以占比例高。第(2)题,根据性别年龄分布可知,上海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出生率较低,而老年人口

比例较高,所以死亡率相对较高,故而可以推测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的特点为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低。第⑶题,上海为人口迁入地,贵州为人口迁出地,这种人口迁移对上海、贵州人口问题

产生的影响是:上海人口老龄化得以缓解,劳动力充足,但对提高少年儿童比重作用不大;贵州农村人口

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流失,留守儿童增多。

答案:(1)上海市常住人口数远小于广东省常住人口数,而净流入人口较多,所以占比例高。

⑵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3)上海人口老龄化得以缓解,劳动力充足,但对提高少年儿童比重作用不大;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

劳动力流失,留守儿童增多。

27.(2016•中原名校联考)下图是世界城市化进程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简述阶段3的城市化特点。

⑵阶段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比较突出,分析其原因。

⑶分析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对乡村社会经济的影响。

【解析】第(1)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水平、速度等方面。第(2)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阶段2为城

市化的加速阶段,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增长、用地条件和城市设施的状况,都会导致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

第(3)题,我国人口的城市化会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同时会使乡村人口数量减少,缓解人地矛盾,但

也会使劳动力数量减少。

答案:(D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城市人口增加快(人口城市化快),用地规模不足(区域城市化滞后),城市发展不合理(设施落后,环境

意识差)。

(3)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减少),人口压力减小(生产效率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劳动力(人才)流失(造成

留守人员生活困难),城乡联系加强(城乡差别缩小,农产品市场扩大)。

-12-

28.(2015•泰安模拟)读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试述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试分析该城市商业区规划在该处的原因。

(3)A、B、C、D四地为规划用地,哪块适宜建设化学工业园区?试简述理由。

(4)说明图中铁路分布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解析】第(1)题,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体现在水源、水运两个方面。第(2)题,商业区位于

市中心附近,有多条公路交会,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第(3)题,化学工业是重污染工业,既有

大气污染,又有水体污染,因此在建设化工厂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常年盛行风向和河流流向。化工厂宣布

局在河流下游及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的郊区。由图中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地盛行东

北风,A处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由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A位于河流下游;

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所以A处适宜建设化学工业园区。第(4)题,由图

可知铁路穿城而过,把城市分割成南北两部分,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而且铁路沿线噪声污染严重等。

答案:(1)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水运交通便捷。

⑵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等。

(3)A处。A处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

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即可)。

(4)铁路穿城而过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铁路沿线产生噪声污染等。

【知识拓展】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13-

沿

'①河流水运的

沿'起占或终占

沿

交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