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邵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时间:2024年2月17日9:00~11:30满分:150分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材料一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通过设计算法,让计算机可以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分析并获取规律,然后利用“学习"到的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人们完成应用任务。运用机器学习解决应用问题,一般包含如下几步:首先是对观测数据作预处理,然后是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对特征进行转换,最后是构建函数并利用它进行预测。
传统的机器学习主要关注预测函数的构建,至于特征,则一般是通过人为地设计一些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准则从观测数据中获得。对机器而言,这可看作是一种“浅层学习”。由于浅层学习有时不能很好地获得有助于提升预测准确率的特征,“深度学习"应运而生。
深度学习需要构建具有一定“深度”的模型,让机器自动从观测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的特征,帮助提升预测的准确率。“深度"与数据处理过程的组件数量密切相关,深度模型的原始输入与输出结果之间有多个组件,每个组件都会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影响后续组件。当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时,我们并不清楚每个组件的贡献是多少,判断每个组件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称为“贡献度分配”问题。以下围棋为例,每当下完一盘棋,我们会思考哪几步棋导致了最后的胜利或失败,判断每一步棋贡献的多少就是贡献度分配问题。该问题在深度学习中至关重要,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
目前,深度学习大多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人工神经网络内部包含多个层次,正好能满足深度学习的“深度”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快速发展,其所使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早期的五至十层增加到目前的数百层,这极大提高了特征提取与转换的能力,也使预测的准确率随之上升。
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要想在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中占有先机,牢固掌握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必要条件。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机器学习从数据中学到的规律可以用函数来表示。
B.机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从数据中寻找到某种规律。
C.机器学习完成特征提取与转换后就可以进行预测。
D.浅层学习无需人工干预,完全依赖机器自主完成。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更好地处理数据特征,更准确地预测。
B.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最大的组件不难确定。
C.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组件数量会影响其深度。
D.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已有广泛的应用。
材料二
人脑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包含几百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没有物理连接,它们通过突触进行互联来传递信息。神经元可被看作是只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的细胞,突触将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状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有强有弱,其强度可以通过学习或训练来不断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个神经元的状态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它从其他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以及突触的强度。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总和超过了某个阈值,细胞体就会兴奋,产生电脉冲,电脉冲通过突触传递到其他神经元。可以认为,在人脑神经系统中,每个神经元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神经元如何组成网络。
受人脑的启发,科学家构建了一种在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上都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简称“神经网络"。在机器学习领域,神经网络指由很多人工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这些人工神经元一般被称为节点,每个节点本质上是一个函数。神经网络不同节点间的连接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每个权重表示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影响的大小。每个节点的“兴奋”或“抑制",由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信息与节点间的连接权重综合计算得到。
深度学习利用神经网络构建模型,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好的特征提取与特征转换,从而得到预测准确率更高的函数。除了神经网络模型,深度学习也可以采用“深度信念网络”等其他类型的模型。但由于神经网络能借助相关算法较好地解决贡献度分配问题,它成为了深度学习主要采用的模型。
(以上两则材料取材于邱锡鹏的相关著作)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人脑神经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神经元是兴奋还是抑制的状态不全由其自身决定。
B.人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本身不如神经元如何组网重要
C.一个神经元接收到其他神经元的电脉冲以后就会兴奋。
D.人脑神经系统启发了深度学习中一种主要模型的构建。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度学习进行预测的能力与其模型的层次数量密切相关。
B.沟通不同神经元的突触的强度不是恒定的,可以被改变。
C.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深度学习采用有不止一方面的原因。
D.人工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是无可替代。
"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深度学习“应运而生”的原因,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深度学习中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先生
赵威
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北风裹挟着雪片,在空中横扫。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是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那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的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小说开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凌先生的木匠技艺高超。
B.人无完人,大先生有学识,才德兼备,但“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目的是突出文人相轻的毛病。
C.大先生嘴笨,肚子里的学问讲不出来,“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所以一时得不到学生们的认可,但也不苛待学生。
D.小说对大先生进行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又通过他人来对比衬托,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活的人物。
7.文中对大先生作为木匠手艺人身份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会做木工,所以三叔三婶才让他留宿,才知道他有文化,于是请他做代课老师,木匠手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因为既是通文墨的教书先生,又是技术高超的手艺人,所以格外受村里人尊敬,体现了当地民风的淳朴。
C.退休后把旧课桌搬回家,做成棺材,认为最后躺进去“是一生最大的幸福”。所求如此简单朴实,丰富了人物形象。
D.用每月领到的退休金买木料做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无私奉献、感恩图报的可贵品质深化了小说主题。
8.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小说中多次写到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请找出来并分析大先生每次“眼睛变得浑浊"时的心理状态。(6分)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虽可得,犹若不可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释【A】先王【B】之成法【C】而法【D】其所以【E】为法【F】先王之所以【G】为法者【H】何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要于时也"与“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要"含义相同。
B.“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与“故亏父而自利"(《兼爱》)两句中的“亏”含义不相同。
C.“世易时移"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易"含义不相同。
D.“因时变法者”与“因河为池"(《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含义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之法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增益或删减,后世国君所看到的已经不是原本的先王之法。不过,先王之法即使保留完整,也是不可效法的。
B.先王之法适应先王所处的时代而立,后世国君所处的时代已与先王之时不同,所以后世国君应该舍弃先王之成法,而取法先王制定法令的原则。
C.治理国家必须制定法令,而制定法令又必须因时而变。天下七十一位圣明的国君都认为先王之法有许多弊端,因而制定了适应各自时势的法令。
D.治国要明察当今时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令。如果不知察今,死守先王之法,那就如同病变而药不变的庸医给人治病那样,会导致严重后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为了阐述因时而变的道理,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3分)
寓言故事:用刻舟求剑的寓言。
类比论证:拿医生开药方治病和君主用法度治国做类比。
举例论证:举荆人袭击宋,结果损失惨重的例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D.“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16.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题,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借盘庚迁都之事,以“_____________,"这两句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只要确认正确,就无怨无悔。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_____________,”,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
(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和其他朋友聚在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里各抒己见,也好比开开窗子,通通空气,破一破日常生活里的沉闷苦恼。到如今,每回顾那一段灰黯的岁月,就会记起傅雷家的夜谈。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这也许因为我在他家客厅里、坐在他对面的时候,他听着锺书说话,经常是这副笑容。傅雷只是不轻易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好像在品尝自己的笑,觉得津津有味。
也许锺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一次锺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锺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锺书“胡闹"。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
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闭上眼”和“品尝"用词精微,分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5分)
“闭上眼”: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在文中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波浪线处“胡闹"双引号的作用。(4分)
22.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处句子的句子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邵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时间:2024年2月17日9:00~11:30满分:150分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材料一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通过设计算法,让计算机可以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分析并获取规律,然后利用“学习”到的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人们完成应用任务。运用机器学习解决应用问题,一般包含如下几步:首先是对观测数据作预处理,然后是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对特征进行转换,最后是构建函数并利用它进行预测。
传统的机器学习主要关注预测函数的构建,至于特征,则一般是通过人为地设计一些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准则从观测数据中获得。对机器而言,这可看作是一种“浅层学习"。由于浅层学习有时不能很好地获得有助于提升预测准确率的特征,“深度学习”应运而生。
深度学习需要构建具有一定“深度"的模型,让机器自动从观测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的特征,帮助提升预测的准确率。“深度”与数据处理过程的组件数量密切相关,深度模型的原始输入与输出结果之间有多个组件,每个组件都会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影响后续组件。当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时,我们并不清楚每个组件的贡献是多少,判断每个组件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称为“贡献度分配"问题。以下围棋为例,每当下完一盘棋,我们会思考哪几步棋导致了最后的胜利或失败,判断每一步棋贡献的多少就是贡献度分配问题。该问题在深度学习中至关重要,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
目前,深度学习大多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人工神经网络内部包含多个层次,正好能满足深度学习的“深度"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快速发展,其所使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早期的五至十层增加到目前的数百层,这极大提高了特征提取与转换的能力,也使预测的准确率随之上升。
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要想在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中占有先机,牢固掌握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必要条件。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机器学习从数据中学到的规律可以用函数来表示。
B.机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从数据中寻找到某种规律。
C.机器学习完成特征提取与转换后就可以进行预测。
D.浅层学习无需人工干预,完全依赖机器自主完成。
解析:1.B.“最终目的是从数据中寻找到某种规律”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在找到规律后,还需要“利用‘学习’到的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故而找到某种规律不是“最终目的”。
C.“完成特征提取与转换后就可以进行预测"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然后是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对特征进行转换,最后是构建函数并利用它进行预测”可见,完成特征提取与转换后,需要“构建函数",利用函数进行预测。
D.“浅层学习……完全依赖机器自主完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一般是通过人为地设计一些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准则从观测数据中获得。对机器而言,这可看作是一种‘浅层学习’"可见,并非自主完成,还需要人为地设计一些准则。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更好地处理数据特征,更准确地预测。
B.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最大的组件不难确定。
C.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组件数量会影响其深度。
D.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已有广泛的应用。
解析B:“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最大的组件不难确定"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当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时,我们并不清楚每个组件的贡献是多少,判断每个组件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称为‘贡献度分配’问题……该问题在深度学习中至关重要,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可见,这是很难确定的。
材料二
人脑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包含几百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没有物理连接,它们通过突触进行互联来传递信息。神经元可被看作是只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的细胞,突触将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状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有强有弱,其强度可以通过学习或训练来不断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个神经元的状态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它从其他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以及突触的强度。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总和超过了某个阈值,细胞体就会兴奋,产生电脉冲,电脉冲通过突触传递到其他神经元。可以认为,在人脑神经系统中,每个神经元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神经元如何组成网络。
受人脑的启发,科学家构建了一种在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上都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简称“神经网络”。在机器学习领域,神经网络指由很多人工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这些人工神经元一般被称为节点,每个节点本质上是一个函数。神经网络不同节点间的连接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每个权重表示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影响的大小。每个节点的“兴奋"或“抑制”,由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信息与节点间的连接权重综合计算得到。
深度学习利用神经网络构建模型,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好的特征提取与特征转换,从而得到预测准确率更高的函数。除了神经网络模型,深度学习也可以采用“深度信念网络"等其他类型的模型。但由于神经网络能借助相关算法较好地解决贡献度分配问题,它成为了深度学习主要采用的模型。
(以上两则材料取材于邱锡鹏的相关著作)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人脑神经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神经元是兴奋还是抑制的状态不全由其自身决定。
B.人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本身不如神经元如何组网重要
C.一个神经元接收到其他神经元的电脉冲以后就会兴奋。
D.人脑神经系统启发了深度学习中一种主要模型的构建。
解析C:“一个神经元接收到其他神经元的电脉冲以后就会兴奋”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一个神经元的状态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它从其他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以及突触的强度。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总和超过了某个阈值,细胞体就会兴奋,产生电脉冲"可见,并不是一旦接收到就会兴奋,还必须超过信号量的某个阈值。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度学习进行预测的能力与其模型的层次数量密切相关。
B.沟通不同神经元的突触的强度不是恒定的,可以被改变。
C.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深度学习采用有不止一方面的原因。
D.人工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是无可替代。
解析D“人工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是无可替代的”错误,根据材料一“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可得出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有重大突破,再根据材料二“除了神经网络模型,深度学习也可以采用‘深度信念网络’等其他类型的模型。但由于神经网络能借助相关算法较好地解决贡献度分配问题,它成为了深度学习主要采用的模型”可知,深度学习的模型除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还有深度信念网络等其他类型的模型,并不是“无可替代。"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深度学习“应运而生”的原因,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深度学习中的作用。(6分)
原因:浅层学习有时不能很好地获取有助于提升预测准确率的特征。
作用:
①人工神经网络可用来构建深度学习的模型。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提高特征提取与特征转换的能力。
③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解决贡献度分配问题。
④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提升预测准确率。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先生
赵威
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北风裹挟着雪片,在空中横扫。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是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那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的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C)
A.“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小说开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凌先生的木匠技艺高超。
B.人无完人,大先生有学识,才德兼备,但“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目的是突出文人相轻的毛病。
C.大先生嘴笨,肚子里的学问讲不出来,“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所以一时得不到学生们的认可,但也不苛待学生。
D.小说对大先生进行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又通过他人来对比衬托,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活的人物。
A开篇句子没有比喻;B借列举李白衬托自己;D有侧面但没有对比衬托。
7.文中对大先生作为木匠手艺人身份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会做木工,所以三叔三婶才让他留宿,才知道他有文化,于是请他做代课老师,木匠手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因为既是通文墨的教书先生,又是技术高超的手艺人,所以格外受村里人尊敬,体现了当地民风的淳朴。
C.退休后把旧课桌搬回家,做成棺材,认为最后躺进去“是一生最大的幸福”。所求如此简单朴实,丰富了人物形象。
D.用每月领到的退休金买木料做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无私奉献、感恩图报的可贵品质深化了小说主题。
A.三婶首先“看他可怜,天又冷"才让他留宿,之后才知道他会木匠手艺活。
8.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小说中多次写到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请找出来并分析大先生每次“眼睛变得浑浊”时的心理状态。(6分)
①第一次:三叔三婶看他可怜,留他过夜,他被三叔三婶的善良所感动,却无法用言语表达感激之情。
②第二次:大先生给学生讲李白的《静夜思》,讲“思归之辞",不觉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是想到自己客居在外,思归而不得的感伤。
③第三次: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给大先生补上每月3000块的退休待遇,大先生心有不安,却被村支书告知这是国家政策,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内心深深感动。
陈忠实说:“作家写作应该坚持真实性第一这个基础原则,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这也是读者对你的作品和你这位作家建立信任感的基础。"阅读本文,你感受到了作品的真实性,建立对作家的信任感了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6分)
例一:真实。
①细节真实,凌先生要饭时以及上课时的神情、动作等细致生动,真实细腻地体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②背景真实,“农村撤点并校”,“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等时代背景强化了小说的真实性。
③形象真实,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多角度刻画形象,展现大先生的优点,也不回避大先生的缺点,形象不单一,不脸谱化。
示例二:不真实。
①形象不合逻辑。逃荒来村里几十年,没有家人,思归却不回乡。有学问,手艺好,在村里定居几十年却未成家。
②情节前后矛盾。瞧不上文人,“只佩服半个李白”,却有一肚子学问。对教育充满热情,上课却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虽可得,犹若不可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释【A】先王【B】之成法【C】而法【D】其所以【E】为法【F】先王之所以【G】为法者【H】何也
解析:CFH,因此要舍弃先王现成的法令,而取法他用来制定法令的根据。先王用来制定法令的根据,是什么呢?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有要于时也"与“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要"含义相同。
解析:前者是“需要”;后者是“求取"的意思。句意:都是与当时的需要相符合的。/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B.“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与“故亏父而自利"(《兼爱》)两句中的“亏”含义不相同。
C.“世易时移"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易"含义不相同。
D.“因时变法者”与“因河为池"(《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含义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先王之法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增益或删减,后世国君所看到的已经不是原本的先王之法。不过,先王之法即使保留完整,也是不可效法的。
B.先王之法适应先王所处的时代而立,后世国君所处的时代已与先王之时不同,所以后世国君应该舍弃先王之成法,而取法先王制定法令的原则。
C.治理国家必须制定法令,而制定法令又必须因时而变。天下七十一位圣明的国君都认为先王之法有许多弊端,因而制定了适应各自时势的法令。
D.治国要明察当今时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令。如果不知察今,死守先王之法,那就如同病变而药不变的庸医给人治病那样,会导致严重后果。
解析:C.“都认为先王之法有许多弊端"错误,文章开篇说先王之法“非不贤也”,文中还说“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意即圣明的国君制定各自的法律是因为时势不同,而不是“认为先王之法有许多弊端”。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荆人还是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刻上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为了阐述因时而变的道理,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3分)
寓言故事:用刻舟求剑的寓言。
类比论证:拿医生开药方治病和君主用法度治国做类比。
举例论证:举荆人袭击宋,结果损失惨重的例子。
翻译:
君主为什么不效法先王的法令?不是因为先王的法令不好,而是因为无法效法它。先王的法令,经过了前代到了现在,人们或者增加它,或者删减它,怎么可能效法呢?即使没有人增加或删减,还是不能效法它。
即使能够得到真实的先王之法,还是不能效法。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与当时的需要相符合的,过去的时代不会与法令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因此要舍弃先王现成的法令,而取法他用来制定法令的根据。先王用来制定法令的根据,是什么呢?先王用来制定法令的根据是人,而自己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以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相通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通的。有道之士,可贵的在于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没有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的水结成了冰,就知道天下寒冷、鱼鳖潜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的味道、全鼎的调味。
荆人想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荆人不知道,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恐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坍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荆人还是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和这相似。他们的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适应了,但还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悖谬、混乱就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变化,时代更迭,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变化很多,用药也要变化很多。病症变了而药不变,以前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的人了。所以凡是做事一定要依照法度去做,变法的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如果像这样去做,那就没有错误的事了。不敢议论法令的,是老百姓;死守成法的,是官吏;能根据时势变法的,是贤能的君主。所以天下有七十一圣,他们的法令都不一样。不是一定要不相同,而是时势不同的缘故。
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刻上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停了,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移动了,可是剑却没有移动,象这样寻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用旧法治理国家,与此相同。时代已经改变了,可是法度却不随着改变,想用这种做法治理好国家,难道不是很难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D.“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解析:青春不再错;归隐田园错;金陵酒楼错
16.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分)
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题,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借盘庚迁都之事,以“_____________,"这两句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只要确认正确,就无怨无悔。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_____________,”,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
(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
答案:(1)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3)示例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
示例二: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示例三: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C)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
-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及解析)
- 宁波2024年04版小学三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测验试卷
- 2024年数控超精密磨床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肛肠医疗废水(医疗废水消毒处理技术方案)
- 中学自强之星事迹材料范文(35篇)
- 三年级下学期工作计划(25篇)
- 中秋志愿者活动总结
-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同步练习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 批创思维导论(答案)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7 At weekends第四课时|译林版(三起) (共18张PPT)
- 医美行业商业计划书课件
- 小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4-Cartoon-time名师课件
- 毕业设计-装配流水线PLC控制系统
- 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规范1
- (施工方案)双梁桥式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
- 幼儿园教学课件问个不停的小鳄鱼tigerlee
- 四川泸州遗赠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