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高考强化模拟训练(六)历史试卷_第1页
高三下学期高考强化模拟训练(六)历史试卷_第2页
高三下学期高考强化模拟训练(六)历史试卷_第3页
高三下学期高考强化模拟训练(六)历史试卷_第4页
高三下学期高考强化模拟训练(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强化训练(六)1.据《粤海关志》载,19世纪60年代以前,广东省内的蔗糖大部分汇聚于广州出口或转往内地。之后,粤东的糖不再经广州而是汇集于汕头出口外国或内地,汕头成为与广州并存的两大糖业销售中心。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广州丧失外贸中心地位B.东南沿海民族工业的兴起C.西方对蔗糖的需求增长D.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澶渊之盟后,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立了五个榷场(宋境内四个,辽境内一个)北宋可以“以我不急,易彼所珍”。辽国则“请以羸老之羊及皮毛,岁易南中绢,彼此利之”。榷场的设立()A.增强了辽国的军事实力B.制约了北宋的经济发展C.改变了宋辽对峙的局面D.加强了两国的经济联系3.下表所示是176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粮食进口数量、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年)城市人口/百万净进口量指数粮食总产量指数17616.15-412417817.04013617917.71214718018.665159183113.2812226185116.7416272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B.英国粮食生产逐渐陷入困境C.英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D.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完成4.1919年“五四”运动后,“不买洋货,不读日本报纸,不登日本广告”为国人所认可;同年5月《新闻报》刊登兴业烟草公司广告:“欲求强国,当先裕财。提倡国货,责在吾侪。”1925年“五卅”运动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还推出了“大长城”与“大爱国”两款新式香烟。这些现象()A.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B.有助于民族工业发展C.催生了实业救国思潮D.迟滞了半殖民地步伐5.表1为1894年三种资本形态估值及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表1项目估值(万元)比重(%)外国资本540644.47中国资本6749政府资本475755.53政府资本39.14私人资本1992私人资本16.39注:本表统计的是产业资本,包含工商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A.甲午中日战前外商已在华大量设厂B.洋务运动防范了外国经济侵略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D.中国私人资本的发展空间有限6.鸦片战争后,英商在上海连交易的对象都找不到,不但没能购买到生丝,就连生活必需品都无法买到。面对这样的情况,英商只好雇佣了敢犯法纪的广东籍人士“阿林”为买办。结果阿林一到上海,就为英商扫除了上海本地商人的排他情绪。最后,阿林不辱使命地完成了任务,帮助英商购买到了大量的生丝。这一行为()A.诱发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B.表明小农经济颇为顽固C.导致清廷国家主权大量沦丧D.迎合了列强的经济侵略7.公元前211年,秦始皇迁3万户到北河、榆中(今内蒙古河套与陕西交界处),使河套地区成为新垦的农业区。此外,巴蜀地区经过移民不断开垦,到汉代,出现“汉祖自汉中出三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而给助军粮”的现象。两则材料说明()A.移民戍边推动政治变动B.人口流动影响经济发展C.民族战争改变社会习俗D.大一统促进民族大交融8.七月事变后,列宁认为,资产阶级“实际上已经掌握国家政权”,苏维埃“变成了反革命的遮羞布”。因此,应该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把政权交给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这一调整()A.促使俄国革命性质发生转变B.贯彻了和平夺取政权的方针C.为俄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D.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9.表1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表(部分)(单位:%)年份生产资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农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机制手工机器1873年2.6——37.4—58.61.71893年15.6——28.40.153.42.51910年39.10.20.513.111.928.36.81930年45.10.13.43.512.227.17.4表1中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A.经济半殖民化程度逐步减弱B.近代工业有所发展C.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10.有学者认为,“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这一观点肯定了()A.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效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11.清代,梅菉镇出现槟榔行、木履行、打铁街等等,而且这并不局限于梅菉镇,雷州府海康县甚至在明代就出现猪羊市、鸡鹅市、鱼盐市、米衣市、槟榔市、布帛市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市镇经济实现长足发展B.专业性市场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D.长途贩运贸易发达12.1978年9月安徽省委针对特大旱灾,决定采取“借地度荒”,规定凡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农民种麦种菜,鼓励多开荒和利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空闲地,谁种谁收。这一举措()A.抑制基层政府生产自救的积极性B.为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提供契机C.改变了当地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D.打破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地位13.民初,上海周边农村棉花种植和蚕桑业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1921年上海棉田约占全部可耕田的60%。嘉定县从“素不习蚕事”到“始渐讲求,城西一地市茧者年可得数百担”。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B.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C.社会环境的长期稳定D.辛亥革命的深入影响14.1962年我国物价指数达到152.6%。中共中央做出了“急需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的决定”,规定粮食、棉花、肥皂、火柴等十八类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定量平价供应,在定量以外确定若干种高价商品,以三十亿元的商品回笼了近一百亿元的货币,迅速实现了物价的稳定。材料说明()A.指令性政策仍在发挥主要作用B.计划分配体制由此逐步得到改变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得以肯定15.1984年一名银行负责人认为,目前企业内部自有资金较少,企业的主要债权人是国家与银行。企业亏损了,有政府“输血”、“供奶”补贴,企业里每一个人并没有受多大损失。如果长期不能扭亏,厂长顶多被免职,职工也不会倾家荡产。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国有企业民主化程度有待提高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C.国有企业改革应增强企业活力D.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亏损严重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法国是一个从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的比较晚的国家。由自下而上的政治现代化先行而启动了法国的现代化,促使法国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口是交通运输的变革。交通的巨大变革打破了农村内部的孤立和城乡之间的隔离,统一的国内市场,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在二战以后才得以最终实现,政府推动土地适度集中,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重视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对农村社会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农村与城市交融,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人,法国才最终实现了现代化。——摘编自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在短时期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最大的弊病是城市里的现代工业与农村里的传统农业同时共存,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阻滞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使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先后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以土地资源带动农村工业化的新模式,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主导模式。——摘编自陆学艺《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法两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8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法两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对我国当代农村建设的启示。(5分)17、(15分)论述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论点明确,史论结合,中今中外历史均可选取,至少选取四个史实进行论述,每个史实论述充分得3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CBDDBCBA题号1112131415

答案BBBAC

16、(1)法国:起步较晚;自下而上;以交通运输变革为突破口;政府重视;已经完成现代化。中国:晚于城市工业化的开展;农民探索与国家重视相结合;中国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现代化正在进行;(2)变化:城市农村对立的二元结构到农村全面的现代化。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3)启示: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始终关注民生发展;重视农业科技发展;走适合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每点2分,3点5分)17题参考分析: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观念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纷至沓来,丰富多彩的思想和文化交汇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对社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思想支持和理论基础。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维新变法开展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强大,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思想,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最终革命派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国民国。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提出了“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口号,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席卷全国,从根本上冲破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促成了全国的思想大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为改革开放的实行奠定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局势,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的高度做出了新的回答,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思想解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加速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