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汇编:诗歌_第1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汇编:诗歌_第2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汇编:诗歌_第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汇编:诗歌_第4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汇编: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汇编:诗歌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十九)①李白西上莲花山②,迢迢见明星③。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④。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叛军已经攻占了洛阳城。②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③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④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了明星仙女。B.第三至六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纤纤素手拈着芙蓉,凌空飞舞,仙袂飘飘。C.第七至十句是诗人想象自己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D.后四句为实写,胡兵占据洛阳,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封爵簪缨。16.请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这首诗写的仙境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江西省清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①李白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②喧谤声。曾参③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注】①本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②贝锦:指像贝壳一样美丽的织锦。③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战国策·秦策二》:“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姓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一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看本诗是李白酬谢王十二的答诗,从诗歌内容看除了赞美友情,更表达了诗人对光阴虚度的悲伤。B.从曾经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到本诗中的“千金散尽交不成”,可见诗人面对现实的愤懑无奈。C.诗歌颔联用典,以说明流言蜚语会混淆视听,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的现实。D.节选部分的末句运用了反问修辞,“荣辱对于我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其情感之抒发具有较强冲击性。16.李白的诗歌是考察李白充满矛盾之人生困境的重要渠道。试结合本诗,分析侍奉权贵会使他“不得开心颜”的原因。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船上吟诗,大为赞赏,邀请袁宏过船长谈达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写了牛渚夜景,从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画面。B.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联想到谢尚在牛渚泛舟时遇见袁宏月下吟诗的往事。C.尾联写明早挂帆离去的情景。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枫叶纷纷飘落。D.全诗结构层次分明,写景疏朗有致,刻画细腻,迹近写意;用语自然清新,对仗工整。16.本诗写情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感情的?请简要分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拖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忆昔①陆游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注:①此诗写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当时诗人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佑观,任闲职。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壶浆马首泣遗民”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泣”指宋军为他们留下了深切同情的眼泪。B.“夜栖”和“昼上”,使一个不辞劳苦、以全部精力投入北伐准备工作的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C.“共道功名方逐迫”,用“大家都认为”功名指日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想要建功立业雄心壮志。D.颈联“逡巡”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表现了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16.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江西省赣州市全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短歌行(节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四句着重叙述描绘,后四句议论说理,生动形象深刻。B.《短歌行》节选的是全诗开篇,以酒为引,以朝露为喻,表达对人生短暂的忧叹。C.《短歌行》句式灵活,“人生几何”是反问句,“何以解忧”是设问句,变化多端。D.两首诗都是风格豪放,语言刚健有力,传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代的风云变化。16.《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慨而慷”与《短歌行》中的“慨当以慷”意思相同吗?抒发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①风,庾楼②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①楚台:楚襄王兰台。“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②庾楼:庾亮南楼。“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B.“楚台风”“庚楼月”两句用典,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C.“燕东归,雁南飞”,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D.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作者被名缰利锁、世情俗态缚住了手脚,耽搁了自己的生活。16.李攀龙评价此词“洵一幅秋光图,最堪把玩”,请你赏析这幅秋光图的妙处。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歌子苏轼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①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聱牙②。好伴骑鲸公子③、赋雄夸。【注】①化世: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②聱牙:乖忤违背。③骑鲸公子:指李白,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妙用叠词“苒苒”“萧萧”,音韵和谐优美,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状态。B.“寓身”句中词人以“尘沙”自喻,表明自己是清明时代中的一粒沙尘,感叹个人的渺小。C.词人认为方士求仙、渔人泛舟虽清静恬淡,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D.本词属于小令,语言晓畅,虽有用典,但并不艰涩,且用韵工巧,使全词格律整齐。16.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5.D16.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是浩大恢弘、奇幻瑰丽的全景图,而《古风(其十九)》是神女凌空飞舞、仙袂飘飘与高揖卫叔卿的特写镜头。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其十九)》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③《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其十九)》则表现了诗人在出世与正视现实、忧国忧民间的徘徊。【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后四句为实写”错误。并非实写,“俯视洛阳川”是李白从天上俯视人间,可知虽写人间现实,但仍是虚写。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其“仙境”是浩大恢弘、奇幻瑰丽的全景图,“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本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描绘的是神女凌空飞舞、仙袂飘飘与高揖卫叔卿的特写镜头。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笔下的仙境是一个洞天福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光耀夺目。而“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本诗虚拟游仙之事,“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可见,诗人是应邀与仙同游。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可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对远离现实的“仙境”的向往。再看本诗,从“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向现实的回归,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他身在山林而心系国家和耽于游仙而又不能忘怀现实的思想矛盾,表现了诗人在出世与正视现实、忧国忧民间的痛苦与徘徊。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江西省清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15.A16.【示例答案一】①权贵们人情淡薄,和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使李白“不得开心颜”。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世态炎凉。“白首为儒身被轻”,年华老去,也不得重用反被轻视的无奈。②权贵们尔虞我诈的歪风邪气使李白“不得开心颜”。“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表谈笑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被小人诽谤,揭露谗言可畏的愤懑。③统治者忠奸不分、贤愚不分也使李白“不得开心颜”。“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运用这一典故表谗言可畏。集中对世风进行批判,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抒发了受人排挤的愤懑。【示例答案二】诗人在官场中仕途坎坷,光阴虚度。又见世态炎凉,谗言可谓,以他洒脱的个性会有诸多无奈、愤懑,故而有“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慨。①人情淡漠,世态炎凉。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世态炎凉。②仕途坎坷,光阴虚度。“白首为儒身被轻”,年华老去,早追求出仕的道路上,不得重用反被轻视。③小人当道,谗言可畏。“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写谈笑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被小人诽谤。④诗人个性洒脱,不容于官场。诗人与朋友倾心畅谈,“荣辱于余亦何有”,可见其襟怀磊落,洒脱无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赞美友情”错。李白此诗是回应王十二的《寒夜独酌有怀》一诗,在此诗中,诗人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政治现实,抒发了自己受谗被谤怀才不遇的愤慨。另外诗歌不仅抒发了光阴虚度的无奈,还批判了当朝小人得志而忠臣遭弃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大唐现世的拷问与思索。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意思是:金散尽却没交到知音,白发飘飘的读书人还是被人看轻。诗人感叹世风的浇薄势利。想当初诗人曾慷慨解囊,高歌“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为“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可是,他想不到如今黄金挥尽,朋友难交。自己一辈子读书作赋,却被人轻视。可见权贵们人情淡薄,和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使李白“不得开心颜”。“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意思是:一谈一笑之间想不到就变了脸色,接着就有苍蝇一样的小人罗织罪名。“苍蝇”比喻谗人,“贝锦”比喻花言巧语。这都是用《诗经》典故,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说,对待权贵稍有不敬,不以笑脸相迎,奸佞小人就制造谣言,罗织罪状。可见权贵们尔虞我诈的歪风邪气使李白“不得开心颜”。“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可是三进谗言还是使他的母亲震惊。这—典故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篇,曾参是孔子的门生,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在郑国时有个同姓的人杀了人,消息传到他母亲的耳朵里,她前两次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杀人,于是流言越来越多,最后她竟然信以为真,被吓的连忙扔下手中的织布梭,翻墙逃跑了。这里指谗言可畏。这两句说古代贤人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呢?接连三次的谣言,竟然让最信任他的母亲也受到惊吓。以上集中对世风进行批判,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可见统治者忠奸不分、贤愚不分也使李白“不得开心颜”。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15.D16.①用典抒情,用回忆谢尚赏识提携袁宏的典故,感慨当世不再有谢将军那样的爱才识才之人来赏识“我”的才华,抒发怀才不遇的深沉叹息。②尾联运用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任写一种即可)的手法,想象明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自己挂帆远去的情景,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诗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③以景结情,尾联想象明早挂帆离去,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这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D.“刻画细腻”错误,本诗简笔勾勒不主刻画;“对仗工整”错误,全诗都不对仗。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运用典故。讲的是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谢尚从贫寒中识拔袁宏这样一个爱才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李白。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像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作者想象明朝的情景,是虚写,是想象。诗人空有袁宏样的才情,却没有谢尚似的伯乐,如此便想到了归隐,但绝非诗人本意,心中的不快便寄托给纷纷落下的枫叶。秋风萧瑟,落叶纷纷,幅极具动感的秋意图,衬托出了诗人的不得志,这便是以“景语”写“人语”的佳句。此句的手法可以是“借景抒情”和烘托渲染,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诗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以景结情,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明日又是旅途,匆匆过客,有如人生;秋是时间流驶的见证,故自古有悲秋之主题。此纷纷落之枫叶,正是人生匆匆的叹息。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拖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15.A16.①对比;②本诗首联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受到遗民慰问的盛况,颔联写作者昼夜辛苦经营,积极投入北伐准备工作,颈联用“岂知”转折,至末二句写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由得悲从中来。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③表达了一个志士空怀报国雄心,壮怀不得伸的悲愤心情。【解析】【15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指宋军为他们留下了深切同情的眼泪”错误,“‘泣’指遗民们因在被占区受到屈辱,热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而留下的眼泪。故选A。【16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答题时先答出对比的手法,然后分析效果,此诗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这两句用“昼”“夜”概括全天活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一边流泪。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由得悲从中来。【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江西省赣州市全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5.C16.①意思相同,都是“激昂慷慨”之意。表达的情感不同,②曹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愁思,愁的原因未能得到众多贤才一道建功立业;③毛诗表达的是胜利的喜悦的豪情,赞扬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讴歌南京解放,为这旋转乾坤的巨大变化和空前伟大的历史事件而慷慨激昂、鼓舞振奋。【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短歌行》句式灵活,‘人生几何’是反问句”说法错误。“人生几何”不是反问句,“几何”是多么的意思,本句是感叹句。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关键语句以及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诗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慨而慷”与《短歌行》中的“慨当以慷”,都是“激昂慷慨”之意,但表达的情感不同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意思是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意思是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表达了诗人的未能得到众多贤才一道建功立业的愁思。【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15.A16.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旅舍客馆、砧上的捣衣声、孤城城头、城头角声、燕子东归,大雁南飞等意象写出了一幅凄清哀婉、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②视听结合。开头三句绘写秋声,“寒砧”“画角”写出悠远哀长的秋声。下两句写词人目之所见,燕子飞往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写出寥廓的秋景。(答“动静结合”亦可)③虚实结合。开头五句为实写,后三句虚实相生。燕子、大雁等景物引发词人久客异乡之感,自然地过渡到后三句的忆旧。清风明月景象宛如昨日,追忆昔日游赏之快。【解析】【15题详解】本题A考查学生对诗词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A.“自然的秋声”理解有误。“孤城画角”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属于人为之声。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意境(画面)妙处(手法)的能力。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以写景为主,通过“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东归燕”“南来雁”等意象描写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视听结合。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视听结合。“寒砧”“画角”是听觉,写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是视觉描写。虚实结合。前五句写景都为实写,后三句“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为虚写,清风明月景象宛如昨日,追忆昔日游赏之快。“楚台风”、“庚楼月”用典。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江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