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关系_第1页
班主任工作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关系_第2页
班主任工作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关系_第3页
班主任工作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关系_第4页
班主任工作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法执教依法管理班主任工作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关系南阳市教育局李长路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局领导的安排,我今天向各位同行汇报一下我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一点心得。由于理论水平不高,对新法律学习不透,领会不深,汇报中可能存在一些偏差甚至谬误,请领导和同志们指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是教师的杰出代表和社会的精英人群,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依法执教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班主任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地做到依法执教,即严格依照我国《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班主任职责,坚持自身职业行为的正确方向,以教育法律法规作保障,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治教,引领教育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节选)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第三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第三章职责与任务第八条: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十条: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第十一条: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教育的规定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我国确立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力地推动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开展。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对于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2006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共有七章七十二条。法律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未成年人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即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相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一项总原则,也是贯穿全法的一根主线。比如,在家庭保护一章中,增加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的内容;在学校保护一章中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在社会保护一章中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在司法保护一章中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等等。这些新法条不仅关注了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并且开始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的56条增加到72条,其中,有25条是新增加的;另外47条中,32条有实质性修改,11条有文字性修改,未改的仅有4条,可以说这次修订是一次全面的修订。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护原则。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新法还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也正是基于受教育权对未成年人成长的特殊重要性,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同时,为了保障未成年人权利的实现,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法律责任各章,从不同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为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学校学校是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基地,不仅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职能,还要依法承担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最近,又全面修订了义务教育法。这些法律对于学校的设置及职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障等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特点和当前学校保护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增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强调“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二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三是为了保障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并对学校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和处理等问题作出了新规定。四是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并规定“依法设置专门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专门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门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协助和配合。”学校保护和法律责任一、学生的权利近几年来,在学校不断发生各种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利的事件。学生把学校和教师推上被告席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该说,这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成为被告且常常败诉之后,往往出现两种情形:一是有的学校不敢组织春游、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了,学校政教处对一些严重违纪学生不敢处理了,有的教师甚至连对学生正常的批评教育也不敢了,有的校长一心息事宁人,在学生出事后宁肯花钱私了也不愿打官司,不能主动强化学校工作而是消极保护,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受到影响。二是不少当事人(教师、政教工作者)在侵权事件之前,并没有认识到其行为对学生可能造成的伤害,事后又往往会用各种理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狡辩。存在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学校和学生个自拥有的合法权益及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缺乏正确的认识。那么,未成年人在学校应享有哪些权利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二条等已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及受教育者的五项权利。在校未成年人做为我国公民,还同时享有公民其它的法定权利。具体一点说,我们可以大概分列出以下方面:1、受教育权。未成年人有依法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权要求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有权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保证教育质量,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学生上课。如有的学校对违纪学生处以停课一周的处罚,实际上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2、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未成年人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其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应该受到保护。如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校校舍倒塌对学生造成伤害,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对学生造成伤害等等,侵害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3、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发生在学校的侵害该类权利的行为有:老师禁止学生上学、进教室、罚站等,放学后禁止学生回家,下课后禁止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强迫订阅某种刊物、不允许自由订阅等。4、肖像权。学校在使用或对外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作为赢利性目的使用时,如果照片是以特定的未成年人形象为主题的,比如照片只有一个或几个未成年人,学校必须征得未成年人或其监护人同意。特别是在进行有关违反校纪校规的宣传中,最好不要出现未成年人的真实照片。

5、名誉权。未成年人年龄虽小同样享有名誉权,学校或教师不得对其人格进行侮辱或诽谤。如有的教师上课时用言语侮辱学生,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都是对学生名誉权的侵害。6、隐私权。未成年人的私人通信、考试分数排名等,只要是他(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都可以成为其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7、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期间,其财产应该得到学校的管理和保护,当学校没有尽到保护职责致使其财产受到侵害时,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8、独立财产权。应该明确的是,财产不被没收是未成年人对财产享有独立所有权的基本内容,学校无权没收其财产。有的教师在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或玩弄其他物品时,采取了没收的做法,实际上侵害了学生对财产所拥有的所有权。9、生活获得照顾权。如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午餐,其卫生和营养应该得到保障,学生生病时应该得到及时救治,学生在穿衣、吃饭等方面应该得到指导等。10、民事活动代理权。尤其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来说,由于其一切民事行为都需要监护人代为执行,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不能独立完成的民事活动,未成年人应该有要求学校代表的权利。但即使是购买食品、学生用品等行为,如果未成年人没有提出要求学校代理,学校也无权代理。11、休息娱乐权。作为未成年人最大幸福的休息娱乐,应该成为其在学校的主要权利之一。学校应该考虑到他们的休息、娱乐,允许他们创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12、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校园环境作了明确的规定,学校有义务采取措施,使校园环境达到相关标准,以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13、拒绝乱收费的权利。学校向学生收取不应该收取的费用,就意味着学校侵犯了学生特别是家长的财产权,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14、拒绝不合理劳动权。学校有权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劳动,但如果学校要求学生从事赢利性劳动或过重的体力劳动,学生有权拒绝。另外,学生犯了错误后罚其劳动,也属于不合理劳动,学生有权拒绝。15、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有些学校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一些庆典活动等,要求中小学生参加演出,属于不合理校内外活动,学生有权拒绝。16、荣誉权。未成年人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种荣誉,如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等,学校不得阻碍未成年人获得该荣誉,也不得随意给予撤销或剥夺。17、著作权。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作品,应依法享有著作权。18、平等对待权。未成年人在学校里有权得到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的对待,有权不受歧视。其中包括在入学和升学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在校学生和生活方面享有平等权,受到公正评价的权利等。学校在侵权案件中存在过错的主要表现:1、老师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近年来,教师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上课时将学生打成重伤,在学生的脸上刺上“贼”字,上课骂学生笨得像猪,拿学生的生理特征开玩笑等,严重地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有的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虽然这些严重后果不是教师的主观故意所致,但却是因为教师的方法不当引起的客观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所作所为,是其职务行为,对此,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2、体育课、化学课、物理课等课堂上老师指导错误、疏于指导或疏于监督。如1998年12月20日上午,某中学初三某班在上体育课,女学生正在铅球区内练习投铅球,任课教师苏某没有强调任何安全事项就让学生自行训练,自己则到乒乓球室辅导男生打球。女生吕某为图方便在投掷圈外将铅球直接推回,将正在上体育课的初一某班学生李某砸伤,医院诊断为“左顶颅骨凹陷性骨折”。事后双方当事人就损害赔偿问题作了协商,困未达成一致意见诉至法院。法院认为,某中学忽视管理,对投掷铅球的训练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造成原告受伤的主要原因;吕某不按规则投掷,致使原告受伤,也应承担责任;原告误闯铅球投掷区,对于损害发生也有过错,可以减轻被告的责任。因此判决两被告某中学和吕某分别赔偿原告李某4650元和1328元。3、在课间休息时间、合理到达学校时间与上课时间之间的时间、合理离开学校时间与放学时间之间的时间,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监督、管理和保护。课间休息时间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但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完全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学校同样要安排老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由于学校规定的到校和离校时间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要求所有的学生同时达到或同时离开显然是不合理的。比如学校要求学生6:30到校,值日生可以6:00就要到校;学校规定下午6:30放学,有些学生可以6:50才能离开学校。在这段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安排教师值班,发生了学生受到伤害的案件,学校可能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建议学校规定具体的开门时间和关门时间,并将这种规定通知学生的监护人,以便监护人能够合理安排学生离家上学和检查放学到家时间。4、学校组织的集会、旅游、参观等校外活动期间,学校缺乏对于学生的指导、监督、管理和保护。如1999年4月23日,武汉市某小学组织三年级学生到东湖去春游。在此前一天,该班的53位家长都从孩子的手中拿到一张要求签字的纸条,上面写了一些外出的纪律保证,最后一条是,“如果我不遵守纪律发生事故,与学校老师无关”。际上,上述“春游生死状”并不具法律效力,如果学生的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只在能够证明学校存在过错,学校就要承担责任。5、由于学校体育设施、教育教学设施质量等问题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如1998年4月29日,江苏省灌南县某小学12岁的学生冯某在校园内旗杆下手缠旗杆玩耍时,旗杆上端固定的铁栓脱落,致旗杆倒下,将冯某缠绳的右手砸伤。经医院诊断为右手食指近指节缺失、中指近指节骨折,法医鉴定为七级伤残。灌南县法院判令该小学赔偿冯某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残疾补助费等共计人民币16095.45元。6、校门管理不严导致校外人员进入,对在校学生造成伤害。如1998年9月14日上午,某县人民小学1800名小学生站在操场上准备举行升旗仪式。8:02左右,校广播开始播放国歌时,一个身穿黄衬衣、黑裤子的男子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对学生进行疯狂砍杀,共有23名小学生受伤,其中8人伤势严重。在此案中,如果学校对进出校门没有严格的管理,对此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7、学校对于学生生病疏于救治导致严重后果。如李某是某校高二寄宿生,一日下午自习课时感到头痛,便向班主任张某请假休息。张某说,“没准是看书累的,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就好了。还有两天就要期末考试了,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儿就耽误复习。”晚自习时,李某依然头痛,张某便领其到校医务室,没人。张某说可能是感冒引起的头痛,便回家拿来感冒药让李某服下。第二天早上:同学发现李某躺在床上不说话,便报告了张某。张某叫到校医,其时李某已处于半昏迷状态,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校医认为是癫痫病,便给打了镇静药。这时张某打电话通知了李某父亲,李某父亲赶来后,赶紧要求学校将李某送往县医院。经县医院诊断为突发病毒性脑炎,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李某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成为痴呆。为此,李某的父亲将学校推向了被告席。学校认为李某患病是意外事件,学校不应承担责任。但从本案来看,学校显然没有尽到照顾职责,对延误了李某的最佳抢救机会,最终造成李某痴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8、学生因各种原因离校但学校没有尽到通知监护人的义务。如某中学学生沈某1999年初因多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内定为工读预备生。1999年4月4日,沈某因再次违反校纪,被老师勒令“停课、请家长到校”。但沈某因为末敢向家长言明,每日依然背着书包早出晚归,佯装“上学”。1个月后的一天,沈某停课期间在校门口碰见同学吴某及侯某,便邀同去公园玩。在公园里,沈某与吴某、侯某相互打闹,被吴某误伤右眼,医院鉴定为“视神经间接损伤、钝挫伤”,法医鉴定为重伤。事发后,吴某父母支付了8000元医药费,但远不够沈某父母要求的赔偿数额。于是,沈某父母向法院起诉,并将某中学列为共同被告。法院认为,某中学作为沈某所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责任。其在责令沈某停课后,未能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造成沈某行为失控,与他人于上课期间在外游玩致残,该校对此负有一定责任,应承担部分赔偿责任。故判决吴某法定监护人赔偿沈某医药、鉴定、交通、伤残补助费7.8万余元;某中学赔偿沈某1.9万元。9、未成年人财产被老师没收或者受到学校不当处置。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某上语文课时不好好听课,在下面玩电子游戏机,被教师李某发观并将游戏机没收。下课后,张某向李某索要游戏机,李某不给。放学后,李某将游戏机放在办公室抽屉里就回家了。没想到当晚学校办公室被盗,游戏机也丢了。张某父母得知后,要求学校赔偿损失。学校认为,张某上课玩游残机是错误的,李某没收行为是正确的。至于游戏机被盗,完全属于意外事件,学校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在本案里,李某没收行为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权,游戏机的被盗是李某的侵权行为间接引起的,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教师为了教育学生,制止其在课堂上的某些行为,可以将其财产暂时拿过来,但也只能是暂时保管,应在下课或放学后归还给学生,或直接交给其监护人。10、其它方面。诸如学校提供的早餐、午餐等饮食由于质量问题导致学生受到伤害,老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侵害学生隐私(如翻看信件),侵害学生著作权、肖像权等民事权利导致严重后果,过重的课业负担超过学生身体、心理承受的限度,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差或者调皮捣蛋的学生歧视、不能给予平等待遇,乱收费导致严重后果的,学校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对于寄宿生的管理、监督、保护存在疏忽或者过错等等,学校都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第一节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作用(一)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其自身的职能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所实施的保护。学校保护具有以下的特征:1、学校保护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教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2、学校保护的对象是在校学习的未成年学生,以及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接受教育的为入学儿童和辍学流失的未成年人。3、学校保护的内容是教育性保护和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与教育相关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保护。(二)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的专门机构。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生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基于学校对未成年人所具有这种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学校在未成年保护中居于突出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学校是保护未成年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学校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思想、提高素质。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学校是保护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专门机构,不仅具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本校的未成年学生进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还享有对社会、家庭及公民侵害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时的干预权,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起诉权,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批评权,家庭教育的指导权等。3、学校是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因为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学校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来教育和保护卫成年人,有助于防范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发生。第二节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应履行义务的相关规定学校是未成年人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保障未成年人权利和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力量。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每项条款都对学校所应履行的义务作了导向性的阐释。那么,学校在保障未成年人过程中应履行哪些义务呢?在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要履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义务:学校有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的义务。学校有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义务。学校有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学校有保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义务。学校有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下面,我们就结合现实中的一些案例和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法条来梳理一下学校的义务。(一)学校要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生命和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处于成长初期的未成年人,学校保障未成年人的任何权利都要以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为前提。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学校保护的核心思想。1、学校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生命权是以生命安全为内容的、他人不得非法干涉的权利,侵害生命权是指不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侵权行为,其表现为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健康权利是以身体的内部机能和外部的完整性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人格权。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健康是尽可能长的维持生命的前提,是生命的保障。保护公民的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公民的健康,既包括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的健康,也包括精神上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外部的完整,也包括身体内部各器官和劳动能力的完整。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义务。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项人身权。现如今,由于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激烈的升学竞争相伴而生。学校因升学率而设置教学目标,家长因“望子成龙”而严于督促,学生则不得不为前途打拼,这就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一些学校教师坦言,按照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智商相当的情况下,延长读、背、写、练的时间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很多学校为此甚至取消了学生的课间操和课间休息。每个桌子上都堆着厚厚的教辅书,孩子课外活动时间和自习时间很少。有的学校早上5时半就让孩子起床,一直到晚上10时孩子还在学校,导致学生严重的睡眠不足。周末、节假日和暑寒假几乎没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玩耍时间。有的地方星期六全天补课,还有的学校一个月只放一天假,有的学校甚至一个月放半天假。一项调查显示:中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干扰。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孩子们长期处于这样的高压状态下,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中的这一突出问题,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过去人们常说,小孩应该天天刻苦学习,为长大以后的快乐生活做准备,这种提法是不对的,小孩的生活也应该快乐,至少在学习和体育锻炼之外,应该有娱乐的时间。与此同时,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也将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写进了法条。所以,教育质量的提高应着重在转变育人模式上下功夫,而不是用学生的身体作代价。学校教学要按教育法规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德智体美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原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师、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这次修订,特别将“饮酒”也列入禁止的范围,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喝酒。这条规定是对社会每一个成年公民提出的法律上的要求。吸烟有害健康,喝酒过量对身体无益,这是被世人所公认的道理。特别是对青少年和幼儿来说,其危害性就更大。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成长期,身体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侵害。禁止在未成年人活动的地方吸烟才能保持空气清洁,以便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同样的道理,未成年人喝酒也会损伤身体。近年来,吸烟饮酒低龄化趋势严重,未成年人饮酒比例越来越高,因饮酒导致未成年人斗殴、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抽烟饮酒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有些中小学生误以为吸烟“像大人”、“够气派”、“很好玩”、“很刺激”,于是从模仿成人学着吸,背着老师、家长偷着吸、三五成群扎堆吸,到操场或校外吸、厕所吸,最后吸上瘾。有些学生模仿大人的生日聚会或外出郊游时开怀痛饮,甚至划拳猜令,喝得东倒西歪,日久产生酒瘾,整天琢磨喝酒,寻求酒精刺激。他们长期饮酒,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判断力下降,致使智力减退,学习退步。由于他们自身没有收入,有的中小学生为买烟不吃早点,影响了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如某县城有一名中学生,到某工厂仓库偷窃,销赃后到酒吧喝酒作乐,被公安干警抓获。中小学生喝酒不利于身心健康,极易诱发各种伤害事故,吸烟、喝酒有百害而无一利。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第一阵地,要极力杜绝学生吸烟、喝酒行为的形成。同时,中、小学校教师要以身作责,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吸烟、喝酒。学习之外,学校常常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校也要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案例:高温天气忙排练,学生身体吃不消今年夏天,江西省某中学为迎接市里的验收,准备举行一次夏季运动会。连续数日,在高温天气下,组织全校610多名女生进行开幕式的演排。据江西省气象台报道,今年7月上旬,该市最高气温达到36.7摄氏度,由于天气温度过高很多学生体力不支,纷纷晕倒。可学校只是为学生分发饮料来抗署并没有停止排练,个别学生的家长得知情况后很是不满,来找学校评理,学校的答复是已经为学生提供了避暑饮品,况且训练场地在室内体育场中。在学校的强硬态度之下,家长只好要求自己孩子退出排练。学校的这种做法显然是忽视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身体发育期,高温下排练对身体成长有害无益。况且,即便在避免烈日直射情况下,如果达到相应的高温,也不宜组织未成年人开展耗费体力的活动。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该中学安排未成年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应当考虑到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该中学在高温下组织学生排练的做法,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危害到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当的。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新《未成年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北京昌平区东小口镇向阳学校曾发生过教室坍塌,砸伤13名学生的事故。由于校舍年久失修,在一天下午一间教室的房梁断裂造成房屋坍塌。当时距放学还有十分钟的时间,老师在布置作业,学生在记录。屋内的20名学生中有13名受伤。事发后,有关部门责令学校将全部校舍拆除了。校舍及学生活动场所的设施安全是学生身体安全的基本保证。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校舍的规定有利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

案例

篮球架年久失修,学生被砸身亡【事故经过】放学了,和平常一样,班主任张某整好路队,对学生叮嘱了一番,将学生送过马路后返回办公室。谁知在回家途中,12岁的小学生王某和13岁的刘某等3人却一起溜进附近的某小学操场上玩。看见空空荡荡的篮球场,他们决定进行爬高比赛,也许是刘某稍胖了点,篮球架又年久失修,当他攀爬篮球架时,球架突然倒地,在球架下面的王某来不及躲闪,当场被砸倒在地,虽被某小学的教师迅速送到医院,却因伤势过重,不幸死亡。事故发生后,王某的父母多次到学校及上级部门请求处理,但学校认为自己不应当承担责任,因为:第一,此事故是在受害人放学途中自行到校外活动期间发生的;第二,篮球倒落是他人攀爬引起的。后来学校同意付给受害人丧葬费1000元,但强调这笔钱不是学校承担的责任赔偿,而是学校看在受害人是该校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的份上而给的“情面钱”、“道义钱”。王某的父母不能接受这种处理,在律师的帮助人,他们向该县人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状》。【案例评析】本案中,王某所在的学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是某小学应当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理由如下:一、王某所在的学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虽然,王某还是未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校对他有一定的保护义务,但是这种保护义务是有一定条件的,并非时时刻刻都存在。学校对学生伤害承担责任的前提是未能较好地履行自己的保护、教育学生的义务。王某所在的学校之所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当时学校已经放学,班主任张某整好路队,对学生叮嘱一番,将学生送过马路后返回办公室。由此看来,王某所在的学校及教师张某已经履行了自己的义务。王某、刘某等三人一起溜进附近的某小学操场上玩,此时,王某、刘某等已经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职责范围,学校无法对其进行保护,因为,王某不是在自己上学的学校发生的伤害事故,其所在的学校对此并无过错,当然也不应该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二、某小学对此次伤害事故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为什么呢?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王某并不是该小学的学生,该小学也没有义务管理教育王某,因而对王某的伤害显然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作为一所学校,对学校的校舍、体育设施等有义务保证其能安全、可靠的使用。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4条明确规定:“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在本案中,作为体育设施的篮球架,本应是很牢固结实的,但是由于某小学有关人员的疏忽管理,致使篮球架年久失修,连一个小孩的重量都难以承受,无疑这是本次伤害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理所当然该小学应对自己的疏忽承担法律责任。实际上,即使作为外校的王某、刘某等人不来玩,该篮球架迟早都可能会出问题,由此说来,伤害事故的发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三、王某的父母在律师的帮助下,向县人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状,这种运用法律手段的方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行为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程序上我们应理清:本案的被告只能是某小学,而不应是王某所在的学校。若王某的父母起诉王某所在的学校,则被告不符合条件。实践中对此的处理通常是由人民法院通知原告更换被告,若原告不同意更换,则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将不予受理。因此,本案中王某的父母起诉时若以王某所在的学校为被告,则起诉的被告不合格,人民法院应通知王某的父母以某小学为被告起诉。【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第1款:“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第47条:“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4条:“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权利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19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王某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2、学校具有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没有强健的体魄,难以带来正常的发展,但若没有健康的心理也难以形成完善的人格。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我们的国家发展、民族的进步更有非凡的意义。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最大的问题不是“身”的保护,更多的是“心”的问题。据我掌握的资料,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了一倍以上,而且65%以上是团伙犯罪,最小的“大姐大”只有8岁,指挥几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去抢东西;全国游戏、网络成瘾的中、小学生人数超过了200万人,而且还在上升。很多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是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中学生不到50%。小学生、中学生自杀的报道常常进入我们的视线。这些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导致的现实为我们的教育和法律敲响了警钟。作为教育未成年人的学校应当担起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义务。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对学习影响非常大。如,有的学生患有强迫症状,明知自己不该做的事也不由自主地去做;明知自己一道题已经作过,还是一次次去做或检查,这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严重的只能退学。可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教师应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当孩子情绪不好,脾气暴躁时,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早治疗纠正,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属心理疾患,比较明显,人数也比较少。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患。这类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比较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也会发展成障碍性问题,由于有些心理障碍问题是动态的,有的心理问题会积累,遇到某些特殊诱因可能会突然爆发。因此,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小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接待心理有困扰的学生,使学生们在学习、交往、情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疏导及解决,促进了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学习情绪的调节、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等。

(2)交往方面:同学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亲子间的关系。

(3)青春期的困惑:早恋、单相思等。

以上问题具有阶段性,不同年级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以高中阶段为例,

高一新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适应问题:

(1)角色转换带来不适应

刚升入高一的同学,是来自多个学校的佼佼者,被老师重视,同学们敬佩,很有一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可俗话说,“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到了新的环境,一些曾经在初中时代叱咤风云的同学,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也有的同学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有的同学在初中原来的班级是班干部,指挥管理别人,现在为普通一员被别人指挥管理等等。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学生产生相当的不适应。如有一位同学,前来咨询,就是因为适应不了自己由引人注目的耀眼的“明星”,变为普通一员的这种落差,心里很烦恼,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不再前程似锦,由此引起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听不下去,学习成绩下降。老师这个时候就应对他进行疏导,帮助他分析现状,树立起学习自信心。比如,另一位同学,由于适应不了这种角色的变化,想通过其他途径来展示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服饰上。由于她打扮的在老师和同学看来有些怪异,遭到同学们的非议,同学们也不与她交往,也很少理她,她孤单单一个人,心里很痛苦,这时可以通过心理宣泄法、心理支持法和认知法帮助她解决问题。

(2)面对陌生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出现暂时不适应

新学校里新班主任的治班风格,新任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可能让新入学的同学感到陌生。在新的环境下,新生与人相处时日尚浅,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不够,也可能导致新同学不适应感的产生,更有甚者,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处理正常的学习竞争,将学习成绩当作是一个“角力”与“较劲”的标尺,从而产生焦虑、嫉妒或自卑等不良心理,造成同学关系紧张,感觉适应困难。有的是心理年龄的不同,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而带来的矛盾,如一名女同学和同桌的女生闹矛盾,据她讲,同桌有些内向(原来初中时,她们是初中同学),现在突然发生变化,与男同学打打闹闹,常看一些言情小说。她对同桌的变化感到吃惊,她还看不惯同桌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同桌相处困难,常为一点小事拌嘴、生气。她也想和同桌搞好关系,可又做不到。这时,老师应耐心开导,建议她在和同桌相处时应做到相互包容,因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气质特点,既然她是你的同桌,你也想和她交朋友,那么就应该相互理解,就要学习她的优点,包容她的不足,二人相互帮助,克服各自不足,共同进步。作为老师还要让她找出时间和同桌沟通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告诉她你想和她交朋友,如果她对你的一切“措施”都毫不理睬,就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千万不要和她吵架,要有风度,保持一定的距离。最下策,建议她请求老师调换座位。(3)对学习的不适应

对学习的不适应,在新生中也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课程增多,学习难度加大,活动减少,学习时间延长,学习方法需要灵活多样等等,都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一些同学只重成绩,不重方法,结果导致效果不好,便容易产生挫折、焦虑等不适应感。如有个学生是自费入高中,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四十多名,自感压力很大,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又无良策,遇到难题,又不敢问老师,唯恐老师白眼、耻笑他。老师应对他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帮他解除心理的包袱(自费上学),轻装上阵。告诉他,向老师请教问题是勤学好问的优良品质的体现,并不是丢人的事儿,为了自己正当的学习需要,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再如,一名女孩到高中后,她感到学习很吃力,不如在初中学得那么轻松,她怀疑自己是否智商降低了。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她认为学习与否、考上大学与否没有多大意思,还不如趁机玩一玩,显然她的学习动力不足。这时,作为老师应帮助她制定学习计划,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帮助她克服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高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理分班带来的不适应、早恋、亲子关系等问题。

如有一位男孩,其父为某厂工人,其母已下岗,在外找个临时工作。母亲脾气不好,总爱大喊大叫,与其父总吵架,对该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个男孩总想参与家里的一些事情,帮帮父母。比如,母亲找个临时工作,在干时,总是三天打鱼俩天晒网。他告诉母亲不应这样,他母亲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不用小孩管。有时就是因为类似这样的事,他和母亲吵嘴,他父亲就过来帮助母亲训斥他。他父亲对他态度很粗暴。他觉得在家没有地位,尽快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家。就因为这个,他的情绪越来越不好,特爱生气。作为教师就应建议他努力改变自己,尝试着与父母沟通,可以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或在父母都开心时,或在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事时,给父母提一些建议,这样他们容易接受。再一点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他们。

在中学生中,早恋问题比较多,他们有的已建立所谓的“恋爱”关系,有的是单相思。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对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情况,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他们,不要过早地摘取“青苹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来。

高三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随着高考日子的临近,他们越来越感觉学习紧张,尤其在模拟考试前后,出现靠前焦虑、考后挫折感。有的同学一到考试就紧张不安,几天前就担心考不好,吃不香、睡不好。到考试前一天晚上,就迟迟不能入睡,手脚出虚汗,反复告诫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希望早早入睡,争取考个好成绩。结果越这样说睡不着,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迷迷糊糊睡着。可想而知,第二天是昏昏沉沉,大脑一片空白,影响正常的发挥。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通过认知法,让学生对考试有一个正确态度,再由就是运用松弛法对学生进行放松训练,消除考试的紧张感。

如,一位女生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考的不好,物理化学俩科不及格,心情很不好,她的母亲下岗卖盒饭,特别辛苦,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为她准备夜餐。家人不看电视,怕影响她学习。她感到压力很大,这次成绩考的不好,觉得对不起母亲。教师应主动与她交谈,告诉她模拟考试并不代表自己的高考成绩,现在关键是如何对待这次模拟考试。回去后一是从卷子上查找一下原因:哪些是会的,由于思维定势没有做上;哪些是马虎;哪些是根本不会,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二是掌握一些复习的技巧,如何处理不会的问题。三是要理解自己的母亲,自己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压力太大,象平常一样学习和生活。

社会就业的竞争,家长过高的期望,过重的学习负担,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望各个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都来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心灵的成长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由于未成年人年龄较小,缺少社会生活经验,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观察社会时常会感到迷茫和不解。如何处理与教师、与同学、与其他社会成员,甚至是与父母的关系时,常会遇到挫折,从而产生自卑和郁闷的心理,导致青少年不当行为的发生。比如有的未成年人受外界不良人的影响,纷纷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有的为家里买东西扣留剩余的钱;有的同学由向别的同学“借”钱,发展到外边劫钱、钻空子偷钱;有的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勾结在一起,甚至结成扰乱社会治安的流氓团伙,最终堕落为违法犯罪分子。烟酒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很多未成年人的犯罪道路是从吸烟饮酒开始的。还有的学生由于厌倦学习或是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巨大心理负担。为了逃避现实的苦闷,他们以赌博、打游戏、看影视录像等方式来排解压力。这些不良行为都是诱使未成年人走上歧途的开端。因此,我国法律除了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予以打击外,还把对未成年人进行生活指导作为学校和教师应当履行的一项义务。要求他们运用正当的教育方式帮助未成年人认识社会,提高抵御社会不良因素侵袭的能力;帮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管理自己、控制自己;帮助未成年人正确处理与家长、同学、老师等的人际关系。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的社会生活指导是培养未成年人参加社会生活的起始环节,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在未成年人当中,日益普遍存在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隐患。在学生家长、老师的一般经验中,相当比例的青少年呈现出敏感、脆弱、孤僻、焦虑等心理特征。虽然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远非他们的父辈可比,但他们心理的承受能力和宽容程度,却远不及他们的父辈。而在研究者的统计数据中,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达20%以上。有这样一个案例:花季少年因私怨毒杀同窗。小勇原是固原市某中学初三(2)的一名学生,与他同班的董某曾因琐事发生过矛盾。学习好和因琐事有矛盾在董值日时,小勇觉得董少给他分开水了,便决定“好好教训董一下”。次日放学后,小勇在集市上买了毒药,趁夜间休息时赶回宿舍将一小袋毒药全部投进了董的凉面里。小勇亲眼看到董和李吃下毒面,后来在抢救途中又亲眼看着两个人死亡,但却没有露出一点惊慌、紧张之色。一位花季少年就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残忍的将同学杀害。可见,心理问题能够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不良心理就像毒瘤一样,随时都有转移和扩散的可能。有人将不良心理汇总为以下一些情况:如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理,逞强好胜心理、嫉妒心理、报仇心理和反社会心理等。这些不良心理损害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为违法犯罪埋下了祸根。据有关方面统计,未成年人中存在心理适应不良者为数不少。在初中生中的比例为15%——30%。高中生中为20%—25%。成年人群体庞大,仅在校学生就有二亿四千万,对这一群体加以诊治,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要做好对未成年人不良心理的矫治和预防,就离不开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学校应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辅导,由专家和心理医生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专门的系统调研,掌握其现状,研究控制不良心理的对策,提供预防犯罪和犯罪预测的实践依据,对青少年心理教育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心理辅导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中小学应该逐步配备具有法定资质的心理教师,不能简单地安排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来担此重任。学校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也是学校保护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青春期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一直被列为禁区。近些年来,由于人们思想的解放,学校和社会不段意识到这项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有研究表明,在未成年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较快,出现某种不适应是很普遍和正常的。根据学生的情况,学校就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教育。通过科学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生理发育的变化,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集中精力勤奋学习。如果学校忽略这项教育将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不可脱离开社会而生活。在他们步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他们也逐步增强了接触社会的频率,但他们又对于社会生活无知或知之甚少,容易接受社会各种影响。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心理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学校在进行正规教育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的指导和青春期教育。目的是使未成年人正确对待遇到的社会生活,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避免在主客观因素下发生各种不良行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一定要采取严肃的认真的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式、方法,不可庸俗化。再有,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不分家”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应并行不悖的保障学生这两方面的健康成长。3、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制度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生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机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校园设施和校舍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对校园设施建设隐患的忽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案例:安徽某校栏杆太矮学生摔伤案。王某系合肥市一所小学六年级学生。2005年1月下旬的一天下午,王某从本班教室出来欲下楼。当行至三楼下二楼的第四、五级台阶时,听到二楼同学方某的声音,便手搭在楼梯栏杆上,头伸着往楼下看,忽然身体失去重心从栏杆处翻出,摔在二楼上三楼的台阶上,鼻部当场出血,后被送往医院治疗。经安徽省立医院医学鉴定,王某左眼视神经萎缩、左眼视力下降与外伤有关,法医鉴定为八级伤残。经法院实地勘验,事发地点楼梯栏杆高度为75厘米。法院经审理认为,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公共设施、设备等。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厘米。而事发地点室外楼梯栏杆仅为75厘米,明显低于规定高度,存在安全隐患。楼梯栏杆低矮是造成原告摔伤的直接原因,学校疏于安全防范,未能尽到确保楼梯栏杆高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法定义务,与王某受伤具有因果关系,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故判决该小学赔偿王某损失57592元。无独有偶,湖南湘潭凤凰中曾发生塌楼事件。2005年10月的一个晚上,湖南湘潭凤凰中学的教学楼中有1300多名学生同时下晚自习。学生们在教学楼一楼与二楼的楼梯口发生拥挤,楼梯扶手顿时被挤垮,60多名学生在事故中受伤。根据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定,容纳1000人以上的学校教学楼,楼道的宽度至少要保证在2米以上。该校教学楼楼道宽度设计不合理、木制楼梯的扶手不堪重压是酿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此外,与旧《未成年人保护法》相比,新法的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从无到有”的情况。与旧《未成年人保护法》相比,新法的二十二条第一款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属于“从无到有”的情况。这些新增条款很有针对性,近几年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中,很多学校由于没有相关的安全制度,没有应对各种灾害的预案,出了事就慌了手脚,结果造成了完全可以避免的伤害,这与一些中小学校对学生安全防护措施不足有紧密的联系。有的学校一门心思抓教学,不把安全教育放在眼里,该建的预防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机制没建,该开的安全课程没开,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工作不到位。凡此种种,都是当前应当引起警醒,需要学校痛加改进的。4、学校负有及时救助义务。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第二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用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第四十四条规定:“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第二十四和二十三条也属于“从无到有”的规定,这一条也属于“从无到有”的规定,体现了“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未成年人优先的基本含义是,对他们的权利,对他们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给予高度优先,无论任何机构、任何情况,都应该把未成年人放在最优先考虑的地位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最近由于学校饮食卫生问题引发的中毒事件频频发生。案例:河北三河市就曾发生过一起学生食物中毒的案件。2005年9月22日傍晚,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镇的三河市某中学的学生结束军训后,到学校第二食堂就餐,晚餐为粥、米饭、包子、炒菜等,18时左右,一些学生在吃完饭后仅几分钟就出现抽搐、头晕、呕吐等现象,学校及时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很快赶来。事发后,学校立即向三河市政府报告,该市随即启动紧急预案。大部分学生被送到燕郊镇医院,18名症状严重的同学于23日凌晨被送到位于北京通州区的解放军263医院。经调查,这次中毒事故是由于学生食用了含有“四亚甲基二(石加风)四胺”(即毒鼠强)成分的食物所致。此次经过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事件的发生反应了学校在管理上的疏漏,严重威胁到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虽然本事件在发生后,学校等相关机构采取了积极措施,及时救治未成年人,但各个学校都应以此为戒,做好防护工作,尽量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二)学校有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义务1、概念受教育权在国际人权法上被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受到保护。《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普遍设立,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教育法》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所谓受教育权是指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进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适合于其身心发展的适当方式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学前教育或者其他教育培训的权利。其内容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和公正评价权三个方面。2、表现侵犯受教育权的总体表现:具体来说,是说公民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受侵害:如:适龄儿童和少年没有依照法律规定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没有予以保证国民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没有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收学费.(父母不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学校剥夺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外界因素干扰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等。3、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行为的基本特征(1)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教师。(2)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行为的对象往往是学习落后生。尽管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及部分家长侵犯学生受教育权不是无缘无故的,但学生本人学习不好和违纪是被侵犯受教育权的主要原因。(3)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是一种故意实施的行为。(4)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是一种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9条规定,学校有“维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从这些规定看,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是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即是一种违法行为。4、《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体现了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原则。“全面贯彻”即意味着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而神圣的权利,受教育权的拥有是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在教育面前也应该是平等的。学习好坏与否、家庭贫富与否、身体残疾与否……都不能作为是否享有受教育的标准,只要是中国的公民就具有受教育权。学校有义务保障正常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家庭困难儿童、少数民族儿童等所有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义务。5、《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明确规定学校开除学生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学校教育学生离不开对学生的管理,学校管教学生就具有相应的管教权。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学校有权也应该对其进行教育,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惩罚的措施。在以往,学校对于严重违反学校校规、校纪的学生或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可以给予严重的惩罚,比如,勒令其退学或开除其学籍。但是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确规定,不论任何情况,学校都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法律的这种规定是为了更好的保障未成年人,使其能够健康成长。因为,未成年学生年龄尚小又没有一技之长,一旦失学或辍学,过早进入社会后就无法就业,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学校保障未成年人完整的接受义务教育不光是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证,也是对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保证。6、《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凸显了对“问题学生”和“乞讨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受教育权的一项内容就是教育机会的均等。不能因政治思想原因、家庭出身原因和经济困难原因等而排斥公民特别是儿童和学生的教育机会的均等权。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有义务提供奖学的经费和方法。学校不得因政治观点、家庭出身和财产等原因而拒绝考生入学。(1)“问题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这里说的“问题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思想品行有问题的学生。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他们的受教育权作了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条规定,明确的是,那些品行上有缺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同其他未成年学生一样,都依法有同等的接受教育和帮助的权利,而对他们予以必要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帮助则是学校及其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一,不得歧视“问题学生”。案例:不久前,江西省某中学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居然要求初三年级各班“民主选差生”,当选者要向学校交500元押金。如当选者有违反校纪的情况,要么被没收押金,要么被勒令退学。这一举动引起了当地家长和一些教育人士的质疑。选举差生,不论理由多么充分,不论解释多么冠冕堂皇,实际上这都是对所谓“差生”的歧视。这种让差生成为另类的做法,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上述规定,该中学的做法是一种明显的歧视行为。此做法特别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与自尊心,并让孩子产生逆反、孤僻心理,从而很可能给孩子终生留下可怕的阴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尤其是初中生有他们特定年龄阶段的特点,性格、个性差异较大,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过程中,这个时候如果把成绩差的孩子看成另类、当成包袱,可能会因此毁了孩子一生,希望这样荒唐的“差生选举”不再出现。第二,不得开除“问题学生”。有的学校对后进生采取劝退的办法,使其离校,中断学业。这是一种变相的开除办法,也是法律不允许的。有些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辍学,成为流失生,学校也应当设法劝其归校学习。学校不得随意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使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这也是不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的表现,应予制止。有这样一个案例:随意开除学生案小学六年级学生陈大顺平时特别贪玩,人很聪明但却没有将心思用在学业上,还动辄与同学寻衅滋事,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最后。有一次陈大顺瞒着父母逃学,在一家电子游戏厅玩了一整天。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建议学校将陈大顺开除,主要理由是陈大顺这样的差生很可能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不好的连锁反应。学校采纳了这位班主任的建议,一纸布告将陈大顺开除学籍。陈大顺的父母认为学校不能随意开除学生,多次找学校领导要讨个说法,并向当地法院提起了诉讼。开除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对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有一定作用,但冷静思考一下,开除学生不但有违学校教育的天职,也无法律上的依据。中小学生由于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差,犯错再所难免,学生犯了错,学校和教师理所应当对其进行科学的教育。若拒绝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动辄以开除伺候,实在有违教育的本质和宗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而开除学生则是把学生不负责任的推向社会,这无疑违背了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和良知。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神圣权利,从新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来看,学校以校规的形式随意开除学生也没有任何依据。学校因为学生陈大顺的打架、逃学等行为而不顾法律的规定,随意开除学生,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严重侵犯。法院应责令该学校撤销对陈大顺的开除学籍处分,并对其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2)流浪乞讨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修订案明确,政府和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救助流浪乞讨儿。按新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三)学校有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学生作为一般公民拥有法律规定的一系列权利,学校有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义务。学生作为一般公民拥有法律规定的一系列权利。对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全社会都负有尊重、不侵犯的义务。特别是学校工作中的教师及工作人员,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处事过程,不能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保护和尊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和工作人员要爱护和平等对待未成年人。所谓平等对待未成年人就是不论学生的性别、美丑、聪明与否,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要给与帮助,不得歧视。其次,教师和工作人员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教师出于教育的需要,可以掌握学生的一些个人情况,享有学生情况的知情权。但是教师和工作人员不能因为工作之故,故意或有意将学生的隐私公之于众。再次,教师和工作人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打骂学生,不能体罚学生。最后,教师和工作人员要尊重学生的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不能随便更改学生的姓名,不能给学生起外号。要激励学生,不能有意嘲讽学生。1、尊重学生的隐私权(1)隐私的含义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第12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名誉和荣誉不得加以攻击。由此可见,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承担这一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由此可见,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学校必须承担这一责任。学校作为教育者在履行教育权力的同时,不能侵害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隐私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隐私。作为公民,其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其个人隐私更是不容侵犯。从字面上理解,隐私指的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它是公民人身权中人格权的一种,指公民对其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私人事务和私生活秘密的享受的不受非法公开、宣扬的权利。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者知悉的秘密,包括个人私生活、个人日记、照相簿、储蓄及财产状况、生活习惯及通讯秘密等。那么,何谓“隐私权”呢?隐私权是公民生活中不愿公开或不愿为他人所知悉的个人秘密的不可侵犯的人身权利。(2)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个人生活安宁权。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或支配。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例如,对公民身体的隐匿部分、日记等不许偷看,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过去和现在的其他不受外界知悉、传播或公开的私事等。个人通讯秘密权。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话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个人隐私利用权。权利主体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各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如利用个人的生活情报资料撰写自传、利用自身形象或形体供绘画或摄影的需要等。对这些活动不能非法予以干涉。中、小学生作为一般公民也享有隐私权,同样也受到法律保护。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懂得一些道理,若偶尔犯有一点小错误,老师提出批评教育要注意场合,切不可批评过分,要掌握一定尺度,否则,会使他们失去信心,丢掉面子,也会影响学习和做人。从上述内容大家可以看到隐私的范围很广,只要是学生不愿公开的私事,都应该受到保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学校中,那种有意无意散布学生隐私,挫伤学生自尊心的事还时有发生。我们来看三段画面:镜头一:河北保定某校德育处。主任坐在椅子上,正严厉地批评一个跳墙入校的学生,那学生笔直地站着。主任说:“你跳墙早有前科,你小学老师就说过,你是学校最不受欢迎的人。”镜头二:山东潍坊市某校初三年级办公室。一位班主任刚批评完一个在课堂上看闲书的同学,让同学回班后,班主任又喋喋不休地向周围老师诉说他的种种劣迹,并说,他哥哥以前也不好好学习,他爸爸就没文化。镜头三:安徽宣城市某中学初三某班班会。老师正在全班批评某个同学,那个同学引来外校同学到本校打架。老师说:“别以为你那点老底别人不知道,你在以前学校背过处分。现在,咱们要新帐老帐一起算。”看过这三个镜头之后,大家对这三位老师的行为作何感想?“人生在世孰能无过”,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学生。在三个短片中,老师们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批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对学生以往错误行为的指控(如镜头1中),教师对学生家庭负面的宣扬(如镜头2中)以及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