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单元整体解读:
【人文主题】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阅读经典“历史传说故事,“
体会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格,明白人生道理。
本单元围绕历史传说故事’这一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
《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既有文言文,也有根据古代
经典改编的现代文,讲述了古代一些很经典的故事有名士王戎幼年
"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有战国地方官西门豹惩治恶人、造福百姓的故
事有名医扁鹊和蔡桓侯之间的故事有纪昌在飞卫指导下苦练眼力,
终成射箭能手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能给予学生多
方面的教益。
[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教材在三
年级下册安排了“详细复述”的学习要求,本单元是在详细复述基础上
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概括能力。本单元围
绕这个语文要素进行了精心编排:《西门豹治邺》引导学生梳理故事
的主要内容,练习简要复述。《故事二则》引导学生提取表示故事发
展顺序的关键词句,练习简要复述。“交流平台”对简要复述的方法作
了归纳与小结。“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
不同表达效果,为学生进行简要复述提供帮助。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熟悉课文内容。复述前要多读课文,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内容要注意详略得当,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述,次要内容则应简略。如,《西门豹
治邺》中摸清底细这个情节不是主要内容,要简要复述;而惩治巫婆
和官绅是本课的主要内容,要讲得详细一些。
第三,抓住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
行复述,做到不遗漏情节。如,《扁鹊治病》一位,可以抓住表示时
间的词句进行复述。
【习作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话题是“我
的心儿怦怦跳:‘这是本册习作单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基础上的延伸。
这个话题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表达他们的
真实感受。
写感受强烈的一件事,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
受写清楚呢?
第一,写作前做好充分交流。教学之初,先出示场景,引导学生
用关键词概括当时的心情(如激动、惊喜、紧张、害怕等),绘制‘心
跳图,”把每个阶段的感受表达出来,同时梳理事情的顺叙。
第二,习作指导突出重点。习作指导从‘写清楚自己的感受”入手,
引导学生理清当时情境下身心的各种变化,恰当地运用表达各种感受
的词语,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
第三,习作批改要紧扣习作重点。围绕“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
时的感受”进行精批精改,在眉批和总批中要关注是否是按事情的发
展顺来写的,在感受方面,是否写清了当时心里的刑法或身体的反应。
第四,习作讲评体现互动点评。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文,组内
成员相互点评,重点交流故事情节描写是否清楚明白o最后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借鉴不同程度的习作或针对有问题的习作进行修
改。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3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0个生字,会写12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用自己的话
讲故事,并能背诵。
3.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4.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5.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
6.能选取意见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对于
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仍有欠缺,尤其是本单元关于历史传说的故事。每
篇课文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曲
折动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充分利用多
媒体教学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
生去感受和体会。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j《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内1、/I引导学生提取表示故事发展烦!
1容,练习倒要复述。!1序的关键词句,练习简要复述城
了解故事情节,
简要复述课文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对简要复述的方法作归纳与、: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
t小结。;:、达效果,为简要复述提供帮助.
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教学要点
◎认识3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0个
字,会写12个词语。
◎能正确抄写易写错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汉字中
字词识写
的易错字。
◎能在横格里正确、工整地抄写文段,提高书写的
速度。
◎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语言积累
◎能积累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阅读理解
◎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能通过描写人
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的方法。
◎能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
◎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
口头表达史人物故事。
◎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生动。
◎能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
书面表达当时的感受。
◎能自己修改习作,并誉写清楚。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故事导入,交流学法
1.讲故事,导入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
梨”“凿壁偷光”等故事吧?谁能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呢?
(2)过渡,介绍《世说新语》:故事讲得真好!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都是关于名
人的小故事。《世说新语》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
课件出示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撰,原名《世说》。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大夫的言谈、
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
志人小说集。
今天我们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一篇文言文,它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板
书课题)
(3)认识王戎,交流学法:王戎是什么人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王
戎)教师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小结:注释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帮手,学习文言文
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它。
(4)指导识字:“戎”是会意字,“戈”代表兵器,里面的代表铠甲,两部分
合在一起指武器。
(5)指导书写“戎”字:书写斜钩时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
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要写出锋芒。(学生练写)
2.释题明义:请学生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预设学生交流:
“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取”的意思是“摘工
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3.学生交流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多读,读正确,读流利,熟读成诵。
(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3)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引出《世
说新语》这本书,了解它的特点是写名士言行与轶事的,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任务二朗读课文,感受文韵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重点指导多音字“折”的读音。
“折”在“折腾”中读zh@,而在“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应该读zh6。
(3)出示含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再读课文,正确停顿。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
符号。
(2)学生练习朗读,读准节奏。
(3)指名朗读,请学生评价。重点指导“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一句的停顿。
①“折枝”是什么意思?——指树枝被压弯了。
②是什么把树枝压弯了?
③引导学生正确读好语意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④小结:读文言文时,句中词与词之间,要根据意思合理停顿。
3.同桌练读、互评,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的基石。在反复朗读中,做到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既为后面
理解文意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会。
任务三理解文意,练习讲述
1.请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纠正、补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正确理解文意。
(1)句子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①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尝”的意思,并指导书写。
“尝”是“曾经”的意思,写的时候注意:上略短下略长,光字头的竖在竖中线上,
“云”第二横与字头大致同宽。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诸”的意思,教师明确并指导书写。
“诸”是“众,许多”的意思,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的撇画要写得舒展,
和言字旁的提相穿插。
③明确这句话的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2)句子二: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子”的意思是果实,在这里指李子。
②联系《守株待兔》,理解“走”的古今异义。
a.结合注释理解“竞走”的意思是“争着跑过去”。
b.勾连旧知:同学们还记得《守株待兔》中的“走”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
c.小结:“走”在今天就是“走路,步行”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
思。
③教师启发:“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种事物。请同学们联系
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之”指的是李子。
④明确这句话的意思: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3)句子三: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①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讨论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
②交流、明确:这里的“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人问之"可以理解
为“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③引导理解“此”的意思是“这,这些”,“必”的意思是“必定,一定”。
④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
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4)句子四:取之,信然。
①思考:“之"指的是什么?
明确:“之”指李子。
②结合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3.小结“之”的用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之”既可以指代某个事物,也可以指代某件事情。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意思、。
4.练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讲故事。
(2)指名学生分句讲述,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练习把故
事讲生动。
预设:
句子一: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是怎样的?
过渡: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
句子二: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提问:见王戎不动,众小孩又会怎样追问?王戎是怎么想的?他在说这话时表情和
动作是怎样的?众小孩又会怎么说?
句子三:取之,信然。
引导:众小孩尝了苦李后,会对王戎说什么?
指名演一演。
(3)请学生在全班讲这个故事。
要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想到的内容加进去。
【设计意图】将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等策略融入理解文意中,让学生的自
主学习有方法可依,学得鲜活、生动。在理解文意中穿插古今异义、“之”的多种意思等
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扎实、高效。
任务四领悟道理,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因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如今李子压弯了树
枝,行人视而不见,如果不是苦李,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2.感知人物形象: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总并板书:观察仔细、聪明机智、善于动脑。
3.借助提示,背诵课文。
课件出示
填一填。
王戎,尝与游。看道边李树,诸儿
唯戎o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取之,
4.指导背诵想要把这篇课文完整地背诵下来,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按照“游玩
伙伴摘李——王戎说出理由”的顺序背诵。请同学们试着背一背。(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指名个别背诵——全班背诵)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学生填一填。
课件出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学生填写生字。
(2)教师巡视,指导。
6.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
引导: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了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非常简洁。我们读
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至少应该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
做什么动作?(师生交流、明确,请学生上台表演这个故事)
7.学生交流: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8.教师小结:遇到事情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
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9.拓展延伸——《世说新语》故事会。
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你搜集《世说新语》里的其他故事读一读,和爸
爸妈妈或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设计“填一填”的活动,为学生的背诵搭建了支架,降低了难度;帮助
学生理清顺序,为完整的背诵提供了方法,使背诵水到渠成。
A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王戎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善于观察
经过唯戎不动勤于思考
人问之,答曰:此必苦李
结果取之,信然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注重学法指导,为文言文学习扫清障碍。
多次在实践中提醒学生“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帮手”,导入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并梳
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语意正确断句,启发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子”的意思,
联系学过的《守株待兔》理解“走”字的古今异义,借助提示背诵课文,理清顺序背诵课
文……可以说,学法指导渗透在整堂课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学生学得轻松,上手很快,并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积累了学文言文的常用方法。
2.将识字、写字、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分散在整堂课之中,使教学既活泼又扎实。
古文教学最无法避免又最容易陷入枯燥的就是字词、知识点的教学。我将识字、写字、
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分散在整堂课的若干个环节中,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使学生
既不感到枯燥无味,又学得扎扎实实。
26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
12个词语。
2.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
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L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
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9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6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3.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
感受其智慧。
►教学过程
任务一介绍人物,理解课题
1.故事引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听过“司马光砸缸”“三顾茅庐”的故
事吧?故事中的司马光和诸葛亮的姓“司马”“诸葛”都是复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中的主人公一一西门豹,他的姓“西门”也是复姓。(板书课题)
2.读题明义,指导书写。
(1)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西门豹: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战国时期魏国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
家、水利家。
(3)识记“豹”字。
①读准字音,说说书写“豹”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②点拨:“笏”撇画较多,上面的两撇写得略平一些,弯钩要写出弧度,“勺”的撇
要穿插在“笏”的第二撇下。
③学生练习书写。
(4)教师点拨:“邺”指的是邺县。你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西门豹治理邺县)
3.启发比较:比较一下第25课和第26课这两篇课文的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这两篇课文都是以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为题。
【设计意图】用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复姓,从而导入课题,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并与前
一篇课文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题提示文章主要内容”这一方法的认知。
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读课文。
(1)明确自读要求: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读完后想一想故事中
有哪些人物。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西门豹娶媳妇巫婆官绅干旱
徒弟提心吊胆磕头开凿灌溉
(2)学生练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强调:“绅”是翘舌音,“凿”是平舌音,“溉”
的声母是“g”,不是“k”。
(3)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教师引导重点关注以下字的形和义。
①“娶”“媳”和“妇”三个字中都有“女。跟女性有关。
②“溉”的部首是三点水,结合课文“庄稼得到灌溉”一句可以知道,“灌溉”就
是用水浇地。
③“旱”由日字头和声旁“干”组成,意思是长时间没有降水或降水很少。
(4)指导书写“派、娶、媳”等8个字。
课件出示
派娶媳妇淹逼浮旱
①学生自主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
“派”字右半部分的笔顺为:撇、撇、撇、竖提、撇、捺。撇画要写出不同的长短与
角度,竖提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略往上扬。
“娶”字上紧下松,基本等宽。“耳”的最后一横变成提,女字底的长横要写舒展,
略往右上方倾斜。
②学生练写。
3.施理情芭一把握主襄内容s.
(1)提问: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西门豹、巫婆、官绅和老百
姓。
(2)引导:回顾课文,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预设1:西门豹找老大爷了解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预设2:西门豹狠狠地惩治了祸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使老百姓受到了教育。
预设3: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灌溉庄稼。
(3)概括主要内容。
出示课后第一题:
课件出示
()—(■()—••兴修水利
引导:
①课后第一题对怎样概括三件事做了示范,你能像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件事吗?
②学生自主练习,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相机引导:根据文中讲述的关键事件,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
和官绅;兴修水利。
课件出示
(摸清底细)一一(惩治巫婆和官绅)一f兴修水利
(4)启发思考:你能将三个部分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帮助学生表达通顺。
预设:西门豹在治理邺县时,发现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骗取老百姓钱财。
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田地。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生字词梳理文中人物,利用课后练习题的示意图简要概括事
件,逐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梳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把握课文
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明晰故事结构,为简要复述奠定基础。
任务三聚焦言行,感受智慧
1.教师谈话:在课文的三个部分中,写得最浓墨重彩、最吸引人的当属第二部分一一
惩治巫婆和官绅。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
学生交流后明确:第10〜15自然段。
2.聚焦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清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
(1)学生默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想一想:
西门豹惩治恶人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把经过说清楚。
预设:
①西门豹以新娘不漂亮为理由,救下了姑娘。
②紧接着,西门豹让巫婆去跟河神说要重选漂亮的,让卫士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③然后,西门豹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把官绅头子也投下了漳河。
④过了很久,西门豹让剩下的那些官绅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并要把他们投进河里,
吓得他们纷纷求饶。西门豹又等了一会儿,说河神把他们留下了,放了那些官绅。
(3)指名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
3.细读文段,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1)教师引导:理清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①西门豹真是太机智了!
②西门豹的做法一环扣一环,充满了智慧!
(2)引导思考:西门豹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静静地读,细细地品,在
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你的点滴体会。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①预设句子一: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
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
去。”
a.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教师启发思考:“不漂亮”“不会满意的”“选个漂亮的”
这些是真的吗?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只是西门豹的借口,其真正的目的是一一救出新娘,
惩治巫婆。
b.点拨:西门豹这一番话有什么妙处,你读出来了吗?(学生交流)
预设:将计就计找借口,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既救出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一箭双雕。
c.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将计就计、一本正经的感觉。(指名读)
②预设句子二: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
去催一催吧。”
a.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b.引导思考: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特别有意思、,你发现了吗?(麻烦)
c.引导学生删词、比较体会自己试着去掉“麻烦”读一读,有什么感受?把“麻烦”
送回句中再读读,谈谈感受。现在明白这句话妙在哪里了吗?
d.点拨、指导朗读:妙就妙在本是要杀官绅的头子,却偏偏把话说得客客气气。越是
客套,越是不动声色,就越让作恶的人心惊胆寒。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③预设句子三: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儿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
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a.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b.启发想象:此时此刻,这些官绅们心里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c.学生想象说话。
(4)小结:你看,西门豹这几句话,看似客客气气,实则环环相扣,不仅巧妙地救
了新娘,还达到了惩治首恶、警告官绅的目的,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就是西门豹的智慧。
4.创设情境,引导质疑:可就在这时,人群中却有一个人小声嘀咕:“这西门大人权
力大着呢!为什么不直接命人将那巫婆、官绅捉了去,丢进河里,何必如此大费周折
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预设: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这样做,
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揭开事情的真相,达到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目的,比劝说、
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要求读出西门豹的不动声色,巫婆和官绅的害怕惊恐,
读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方法的巧妙。
6.布置作业。
(1)将课文多读几遍,熟悉故事内容。
(2)抄写“管理、人烟”等6个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围绕本课时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梳理关键信息,
意在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为下一环节的简要复述搭建了框架。引导学
生运用删词比较、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等方法,了解西门豹计策的妙处,意在培养学生的分
析与评价能力。
►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老大爷调查情况
西门豹〕一►巫婆、官绅惩治首恶
•老百姓兴修水利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徒、扔”等6个字,会写“迎接、徒弟”等6个词语。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适当省略其他内容,练习简要复述。
3.编写课本剧。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识记。
课件出示
徒弟扔下求饶骗钱灌溉
2.指名读准字音,交流哪些字容易写错。
3.教师重点指导“灌、溉”的书写。
(1)“灌”字右上的“什”和中间的两个“口”要适当收缩,为下面的“隹”字留
足位置。
(2)“溉”字三点水略长;“无”的撇写舒展,穿插到“艮”的下方。
4.学生练习书写。
任务二梳理方法,练习复述
1.引入任务,出示方法。
(1)教师谈话:这个故事很长,如果讲给别人听,怎样才能做到既简洁,又能让别
人感受到西门豹的智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简要复述这个故事。首先,我们来
看看“交流平台”中的方法建议。
(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方法。
课件出示
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
(3)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启发思考:哪部分应该复述得详细一些,哪部分可以
复述得简洁一些?
学生交流后明确“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要复述得详细一些,“摸清底细”
和“兴修水利”可以适当删减。
2.学习适当删减,练习复述“摸清底细”。
(1)过渡:“摸清底细”不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一部分的内容挺多,我们怎样
适当删减呢?先来看看老大爷对西门豹的四次回答。
(2)启发学生提取信息:老大爷的四次回答包含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3)梳理:年年给河神娶媳妇;巫婆、官绅硬逼老百姓出钱;送新娘的情景;人们
外逃;年年干旱。
(4)启发思考:联系全文想一想,简要复述这部分,为了让别人听得明白,哪些信
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减?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取钱财”“人们外逃”不能省略。
预设2:“送新娘的方式”要保留,因为后面西门豹用这个方法惩治了坏人。
预设3:“新娘顺着河水漂的过程”可以删减。
(5)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摸清底细”这一部分,全班展示。
预设:西门豹刚到邺县上任时,看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来一位老大爷了
解情况。老大爷告诉他,巫婆和官绅每年都逼着老百姓给河神娶媳妇,不仅要出钱,有女
孩的人家还要出女孩。很多女孩被沉入了漳河,很多人家逃往外地。这地方越来越穷,还
年年干旱。
(6)小结:简要复述时,不是故事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删掉,或者适当省略。
(板书: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3.学习复述“惩治巫婆和官绅”。
(1)回顾复述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复述时要讲得详细些,还记
得三年级学过的复述方法吗?
预设1:要说清楚事情的整个经过。
预设2:要说清楚主要人物的表现。(相机板书)
(2)学生回顾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和他将计就计的谋略、不动声色的表现,
为练习复述做准备。
(3)创设任务情境:这天,你在电视里看到一个说评书的栏目,说的正好就是“西
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这一段,你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只听他说:“到了河神娶媳妇这
一天,西门豹带着卫士来了……”
学生分小组练习,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4)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有没有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西门豹的表现有
没有说清楚?有哪些地方还可以说得更简略一些?还需要补充什么内容吗?
(5)小结:简要复述时,可以把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复述得详细一些,让别人听清楚
故事的经过,对人物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板书:抓住主要内容)
4.学生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1)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提炼出的简要复述的方法。
(2)在小组内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3)请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紧扣“交流平台”归纳的简要复述的方法,通过提取主要信
息、勾连旧知等方法,为学生的简要复述搭建了支架。同时,创设新鲜、生动的任务情境,
使学习任务变成了一项有意思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复述的兴趣。
任务三拓展延伸,编写剧本
1.课件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的剧本片段。
(1)提问:请大家读一读课件上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1:这里写的也是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但是和课文的形式不一样。
预设2:这里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还有场景一项一项地写清楚了。
预设3:课文中只写了西门豹怎么说,这里把每个人物说的话都写出来了。
(3)教师引导:现在我们看到的阅读材料叫“剧本”。剧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
课文后面的选做题。
2.学生自读选做题,了解剧本的特点。
学生自读、交流,教师相机梳理:剧本要把人物的对话写清楚;要设计人物的动作、
神态……
3.出示样板,编写剧本。
(1)谈话:大家还记得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吗?
学生再次回顾:救下姑娘;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威慑官绅。
(2)讨论:为了把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整个过程表演完整,大家认为还要加上哪些内
容?
学生交流:来到漳河边,老百姓终于明白了真相……
(3)教师出示剧本样板,小组合作编写剧本,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
西门豹(不动声色)什么时候送新娘子啊?
老巫(满脸堆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娘(满脸泪痕)
西门豹(皱着眉头)
老巫(大惊失色)
西门豹(不耐烦)
官绅头子()
围观百姓1()
围观百姓2()
西门豹()
官绅1()
官绅2()
官绅3()
围观百姓3()
围观百姓4()
4.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剧本,要求感受人物内心,辅以相应的动作与表情。
5.请两组学生全班表演,其他学生评价。
6.听写“迎接、徒弟”等6个词语。
【设计意图】出示“阅读链接”和课后选做题,让学生在阅读、对比中了解剧本的特
点。教师提供剧本样板,为剧本的编写搭建了支架,让学生容易上手。在改编剧本的过程
中,人物语言背后蕴含的情感被更深刻地植入学生心中。
►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省略无关内容
惩治步骤说明白人物表现说清楚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注重方法建构,练习简要复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简要复述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沿着“借助课后习题梳
理故事情节一一把握主要内容,奠定基础一一对接'交流平台',明确方法一一回顾三年
级知识,练习详细复述一一创设任务情境练习复述”的路径,注重方法建构,让学生在方
法的指引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练习复述,最终形成能力。
2.梳理和品悟相结合,感受人物的智慧。
在“聚焦言行,感受智慧”这一板块中,先引导学生提炼信息,对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
迷信的智慧行为有了一个脉络清晰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聚焦人物言行,运用删词比较、
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等方法,了解西门豹计策的妙处,充分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27*故事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拜、侯”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纪
2.能抓住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
3.能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A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拜、侯”等6个生字。
2.默读《扁鹊治病》,能抓住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
3.能和同学交流从《扁鹊治病》中明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任务一解读课题,引发冲突
1.谈话导入:“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人
用智慧和魅力镌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今天,我们学习《故事二则》,一起认识两位有着独
特魅力的人,感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出示课题,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1)出示第一个故事的标题“扁鹊治病”,请学生齐读。
(2)勾连旧知:在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我们知道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
要内容。请同学们对照标题,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扁鹊治病》写的是名医扁鹊给蔡桓侯治病的故事。
3.认识扁鹊。
教师谈话:通过预习,你们对扁鹊有哪些了解呢?
课件出示
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医学家,医术高明。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善于
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史记推崇他“为方者宗”。
4.对照结果,引发质疑。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蔡桓侯的病好了没有?(学会回答)对,没有,他最后病死了。
既然扁鹊的医术如此高明,那为什么蔡桓侯的病没有治好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从故事的题目入手,结合预习说说故事
的主要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巩固,也为本课的简要复述故事奠定
基础。介绍扁鹊,再结合文章的结局引发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任务二提取信息,填写表格
1.默读《扁鹊治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记叙
的?
2.检查生字,指导识记。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请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拜见蔡桓侯皮肤几剂汤药骨髓
(2)重点指导“侯”和“髓”两个字。
①教师谈话:“侯”字有一个双胞胎哥哥,你们知道是谁吗?
课件出示
侯候
②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读音、字形的异同并交流。
③教师提示:“侯”读第二声,在本文中指的是诸侯国国君,如“蔡桓侯”。
④出示“骨髓”,指名认读。教师强调:“髓”是平舌音,读第三声。
3.理清记叙顺序。
(1)浏览课文,用“”画出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
(2)学生交流后,提问: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时间先后顺序)
4.提取关键词句,填写病历表。
(1)教师谈话:假如你是扁鹊的助手,目睹了扁鹊为蔡桓侯治病的过程,请你按时
间先后顺序填写“蔡桓侯的病历表”,让我们了解扁鹊的诊治过程和蔡桓侯的病情变化。
(2)默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梳理,填写表格。
课件出示
蔡桓侯的病历表
时间诊断结果治疗方法蔡桓侯的态度
执敷
有一天皮肤上有点儿小病,、、、Z7人嘲讽
(3)小组交流,补充信息。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补充信息。
课件出示
蔡桓侯的病历表
时间诊断结果治疗方法蔡桓侯的态度
有一天皮肤上有点儿小病热敷嘲讽
过了十天病发展到皮肉之间了扎针很不高兴,不理睬
十天后病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病已经深入骨髓无能为力对扁鹊掉头就跑感到奇怪
五天之后//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5)教师引导:请竖着看表格,对表格每一列的内容进行纵向比较,说一说你有什
么发现?
预设1:随着时间的流逝,蔡桓侯的病情逐渐加重。
预设2:蔡桓侯对扁鹊的话从不信到生气,再到相信。
预设3:扁鹊与蔡桓侯的前三次相见,讲述顺序是相同的,都是按“指出病在何处一
蔡桓侯的态度——扁鹊告退”的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给学生创设“填写病历表”的任务情境,让学生抓住关键词,
在表格中梳理“时间”“诊断结果"''治疗方法”“蔡桓侯的态度”等要点,再引导学生
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故事情节的规律,既让学生对故事发展的脉络了然于胸,同时也为简
要复述搭建了框架。
任务三练习复述,交流启示
1.回顾方法,练习简要复述。
(1)引导:请回顾《西门豹治邺》一课的学习,说一说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课件出示
•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抓住主要内容。
•省略无关内容。
(2)指导学生简要复述“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部分。
①启发思考:这一部分,哪些信息不能缺少?哪些信息可以适当省略?
②学生交流后明确:“时间”“扁鹊指出病情”“蔡桓侯的态度”这几个信息对故事的
推进很重要,是不能缺少的;人物的对话可以转述,说清楚对话的目的或结果即可。(板
书: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主要信息不遗漏,人物对话要转述。)
③学生练习简要复述,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预设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侯,指出他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蔡桓侯认为自己没病,
还在扁鹊告退后,嘲笑医生喜欢显示自己的高明。
(3)学生运用方法,练习复述整个故事。可以选一两名学生复述,组内其他学生补
充;也可以小组成员每人复述一部分,进行接龙讲述。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及时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2.创设情境,交流获得的启示。
(1)教师谈话:当蔡桓侯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
扁鹊走了,浑身疼痛、病入膏肓的蔡桓侯只能等死。当浑身疼痛的蔡桓侯得知扁鹊到秦国
去了,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整理。
预设:临终之际,蔡桓侯想起扁鹊的再三劝告,不禁心生悔意:“我要是早一点儿听
从扁鹊的话就好了,也不会耽误病情,丢了自己的性命,我真是追悔莫及啊!”
(3)此时,你想对蔡桓侯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思考。
预设1:有病要及时医治,以免耽误病情。
预设2:要善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预设3:在生活中要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西门豹治邺》一课中,已经对简要复述进行了详细的学习,本课主
要对这一能力进行训练和巩固。因此,先让学生回顾《西门豹治邺》一课提炼出的简要复
述的方法,再以“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为例指导学生进行简要复述,其余的情节则放手
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进行练习,促进了简要复述能力的提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标”,读准多音字“纪二
2.默读《纪昌学射》,能抓住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
3.能和同学交流从《纪昌学射》中明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任务一齐读课题,读准“纪”字
1.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多音字“纪
(1)谈话导入:蔡桓侯讳疾忌医,有病不及时医治,最终身亡的故事让我们唏嘘不
已,接下来要学习的故事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2)出示课题,请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纪”的读音。
“纪”是一个多音字,在作姓氏时读ji。
2.请学生根据标题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纪昌学射》写的是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再次请学生从题目入手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滚雪球式的练习和巩固。
任务二自主学习,填写表格
1.回顾、总结《扁鹊治病》的学习方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扁鹊治病》这个故事的吗?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梳理、总结:理清故事的记叙顺序——提取关键词句,填
写表格——纵向比较,发现规律——练习简要复述。
(3)教师谈话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纪昌学射》。
2.请学生默读《纪昌学射》,启发思考:你能像学习《扁鹊治病》一样,找到表示故事
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吗?
学生交流、明确:“开始练习”“两年以后”“练得相当到家”“再次去拜见”“又开始
练习”“练到后来”……
3.小组合作,提取关键词句,填写“纪昌的学习记录单”。
(1)教师谈话:纪昌究竟是怎样成长为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让我们合作填
写“纪昌的学习记录单”,来追寻他成功的足迹。
(2)出示表格,请学生对照表格在文中圈点勾画、提取信息,小组共同填写“纪昌
的学习记录单”。
课件出示
纪昌的学习记录单
时间飞卫的要求怎样练习取得的成绩
(3)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识记“标”字,并组词。
(4)展示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课件出示
纪昌的学习记录单
时间飞卫的要求怎样练习取得的成绩
躺在织布机下睁大就是锋利的锥尖要
牢牢地盯住一个目
开始练习的时候眼睛,死死盯住织刺到眼角了,他的
标不眨眼
布机的踏板眼睛也不眨一下
用牛尾毛拴住一只
把极小的东西看得那只小虱子在纪昌
虱子,把它吊在窗
两年以后很大,把模糊难辨的眼里大得像车轮
口,每天聚精会神
的东西看得很清楚一样
地盯着虱子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纪昌怎样开弓,成了百发百中的射
/
之后怎样放箭箭能手
(5)教师引导:请对表格的内容进行纵向比较,说一说你发现了故事的什么规律。
预设1:飞卫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
预设2:纪昌的基本功在不断进步。
预设3:两次练眼力的记叙,都是先写“纪昌拜见飞卫”,再写“飞卫提要求”,接着
写“纪昌如何练眼力”,最后写“练眼力的结果”。
【设计意图】两个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来记叙的,编排在同一篇课文中,主
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简要复述的能力。第一个故事以教师指导为主,第二个故事则以学生总
结学法、自主学习为主。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了教学从“扶”到“放”
的过程。
任务三练习复述,交流启示
1.维旦倒要复述纪昌第二次练一眼力一的情玉-
(1)出示本次复述的评价标准,学生对照此标准,练习简要复述纪昌第一次练眼力
的情节。
课件出示
①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②主要信息不遗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州住宅装修合同范本
- 欠款分期偿还合同范本
- 商店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学校宿舍合同范本
- 租用公司资质合同范本
- 防汛物资供货合同范本
- 酒店维修劳务合同范本
- 病句表意不明30题及答案
- 企业宣传与介绍模板
- 2025智能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广告宣传合同范本
- 第八课 良师相伴 亦师亦友
-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物理说题李焕景
- 华为MA5800配置及调试手册
- 巴金名著导读《寒夜》
- 2024年建筑业10项新技术
- 《环境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 提升服务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 按摩椅行业分析及市场前景展望报告
- 2024年上海外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培训课件
- 养殖乌龟入门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