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AB.BC.CD.D

2.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工业合成氨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D.打雷闪电时氨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3.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用铁质容器盛装的是()

A.浓硫酸B.稀硝酸C.稀盐酸D.硫酸铜溶液

4.下列金属中,通常用加热分解法冶炼的是()

A.钠B.铁C.铝D.汞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钠与水反应B.乙醇的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6.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馆B.石油裂化C.煤的气化D.煤的干储

7.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氐刑的是()

A.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烧B.甲烷不与强酸强碱反应

C.常温常压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甲烷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无颂的是()

A.二氧化硅用作半导体材料B.液氨用作制冷剂

C.二氧化硫常用于漂白纸浆D.镇盐常用作化肥

9.下列模型表示的分子中,不可能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是()

A.rB-.-...*

10.糖类、油脂、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不氐㈣的是()

A.油脂属于酯类物质B.醋酸铅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

C.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D.多糖、油脂、蛋白质均可水解

II.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不天的是()

A.食盐中添加碘酸钾B.食物存放在冰箱里

C.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D.糕点包装内放置除氧剂

1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不F碗的是()

A.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大B.可用来干燥氨气

C.用浓硫酸在纸上书写的字迹会变黑D.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

13.如图为锌镒干电池构造示意图。下列说法不走硬的是()

-h爆棒

MnO2N

NHaClW

I

A.氯化铉糊作电解质溶液B.锌筒发生还原反应

C.电子由锌筒通过导线流向石墨棒D.该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14.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由乙烯生产聚乙烯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CH,-CH-CH,-CH,

15.下列物质中,与I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CH,

A.CH4B.CH3CH3

C.CH3CH2CH3D.CH3CH2CH2CH2CH3

16.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分解的过程如图所示。

••吸因②®rr尸8•氯原广

催化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属于共价化合物

B.过程②吸收能量,过程③放出能量

C.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断裂,有非极性键形成

D.标准状况下,NO分解生成22.4LN2时转移电子数约为2X6.02X1023

17.下列方法或试剂中不能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A.扇闻气味B.观察颜色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

18.下列关于提高燃料利用率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减少空气鼓入量B.煤块粉碎再燃烧

C.用耐高温绝热材料砌筑炉膛D.回收利用烟道废气中的热能

19.某同学以大小相同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水果种类电极间距离/cm电流∕μA

1番茄198.7

2番茄272.5

3苹果227.2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材料对水果电池电流的影响

B.实验所用装置中,负极材料是铜

C.实验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实验2和3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

20.室温下,将充满某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如图)。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气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项体

试管中液面上升,取试管中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

A

Cl2

红后褪色

试管中液面上升,取试管中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

BSO2

ɪ红后褪色

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停止后,向试管中再缓缓通入一定量的

、--------------'」CNO2

O2,试管中的液面会继续上升

试管中液面迅速上升,取试管中溶液滴加酚醐溶液,溶液显红

DNH3

A.AB.BC.CD.D

21.工业制硫酸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的催化氧化。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SO?和足量。2,

在催化剂、500。C的条件下发生反应。SO2、SO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催化剂2SO3

500

B.反应到2min时,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C.反应开始至5min末,以SC^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l∙6mol∕(L∙min)

D.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使SO2转化率高于80%

22.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抗坏血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CHT

CH

lHl∖

oH2oC

H∕∖

HOoH

A.化学式为C6&06B.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C.分子中含有4种官能团D.可作食品中的抗氧化剂

23.镁及其合金是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从海水中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

硬的是()

A.试剂①常用石灰乳

B.操作a是过滤

+2+

C.试剂②是盐酸,加入后发生反应:Mg(OH)2+2H=Mg+2H2O

D.工业上常用加热无水MgCk获得金属镁

24.利用选定的实验试剂,不熊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试剂

A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B检验鸡蛋清中的蛋白质浓硝酸

C检验海带灰浸泡液中的1-淀粉溶液

D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乙醇酸性重倍酸钾溶液

A.AB.BC.CD.D

25.某同学向盛有S02的烧瓶中加入22。2固体,测得该密闭烧瓶中氧气的浓度的变化趋势

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了反应2Na2O2+2SO2=2Na2SO3+O2,其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be段氧气的浓度下降与反应2Na2SO3+02=2Na2SO4有关

C.c点固体中一定有Na2SO4,可能有Na2SO3

D,氧气的浓度变化与2Na2O2+2SO2=2Na2SO3+02⅛2Na2S03+O2=2Na2SO4两个反应

速率相对大小有关

二、非选择题(50分)

26.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常见的化学反应。

a.镁与盐酸反应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c.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d.Ba(0H)2•8内0晶体与NHMl晶体反应

反应物

(1)以上化学反应中能用上图表示其能量变化的是(填字母),此类反应中有能量变

化的原因是: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填“>”或)形成生成物的

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2)从以上反应中选择一个反应设计原电池。

①将图中原电池装置补充完整。

②证实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

③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7.某实验小组用相同质量的大理石、相同体积的酸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大理石形态c(HCl)∕(mol∕L)温度/。C

I—0.120

π块状120

π块状0.160

W粉末0.120

(1)对比实验I、II可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对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I中大

理石的形态为;对比实验I、IH的目的是o

(2)起始阶段,实验I的化学反应速率(填“>”或“<”)实验IV的化学反应速率。

(3)20。C时,用块状大理石和0.5mol∕L的硫酸进行实验V,与实验∏相比化学反应速率有所降

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2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瓶制取干燥的氨气。

(2)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3)C处是收集氨气的装置,请将集气瓶中导管补充完整。

(4)证明氨气已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

(5)若A中只有NH固体,不能制取NG,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9.去除粗盐中的Ca2+、Mg2+和Sc)厂等杂质离子,过程如下:

~⅞~μ⅝≡¾T氯化钠固体

(1)上述精制过程中,加入的试剂①、②、③依次为过量的溶液、过量的

溶液和过量的NaOH溶液。

(2)检验Sot沉淀完全的方法:取适量滤液,o

(3)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微酸性。写出加入盐酸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和«

(4)加入盐酸至溶液呈微酸性后,经(填操作名称)可得氯化钠固体,需要用到的仪

器有(填字母)。

a.蒸发皿b.漏斗c.玻璃棒d.酒精灯

(5)先过滤再加入盐酸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若在过滤前加入盐酸,,达不

到除杂效果。

30.实验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夹持装置略)。

(1)用上述装置探究S02的性质。

①I中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II中为酸性KMnO4溶液,现象为»

③Dl中为Na?S溶液,可产生淡黄色浑浊,体现了SO?的性。

④HI后需用足量的浓NaOH溶液吸收剩余的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常混有少量SO2,用上述装置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其中U中为

品红溶液,∏I中为漠的四氯化碳溶液。

①I中的试剂可以为(填字母)。

a.酸性KMno4溶液b.NaoH溶液c.Na2SO3溶液

②证明含有乙烯的现象是o

31.乙醇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化学催化方法一一“一锅法”,将

纤维素转化为乙醇,乙醉进一步转化为多种物质。转化示意图如下:

纤维素--∙→乙醇AX—>乙酸

Cu∕∆

反应i

乙酸乙酯

(1)乙醇含有的官能团是

(2)X的结构简式是O

①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氐硬的是(填字母)。

a.乙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b.加热和加入浓硫酸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加入过量乙醇,可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4)如图所示,纤维素经“一锅法”转化为乙醇的过程中会分步生成多种物质。

(CHO)CHOCHCHO.CHCH*

纤6维素105nT葡6萄12糖6TeH2T反c应(l)H2(i)H2"乙醇

反应团为加成反应,写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EI的化学方程式o

32.化学小组同学用铜与过量浓硝酸反应制备NO2气体,实验后发现溶液呈绿色,对其原因

进行如下探究。

(1)甲同学提出猜想:浓硝酸中溶解了生成的NO2呈黄色,黄色与蓝色叠加显绿色。

实验:向2mL6mol/LHNo3中通入稳定的NO2气流,溶液变黄。取该溶液与蓝色CU(No3)2溶液

混合,观察到溶液显绿色,验证了猜想。

甲同学进一步探究硝酸溶液中何种粒子与NO?作用显黄色。

实验装置操作编号溶液a现象

C=

实验1—溶液基本无色

实验2立即变黄

向溶液a中通入稳定的NO2气流8s3mol∕LH2SO4

=2mL

∣^溶液a

实验33mol∕LNa2SO4溶液基本无色

①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NO?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1中溶液a是0

③依据上述实验推知,浓硝酸中溶于NO?呈黄色是溶液中与NO?作用的结果。

(2)资料:13.铜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可生成HNO2,HNo2易分解产生无色气体

团.HNOz是一种弱酸。HNO2电离出NO],NOl与CM+发生如下反应:Cu2++

4N0]二[Cu(NO2)4]2-(绿色)

乙同学依据资料提出猜想:铜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生成[Cu(NO2)4]2-,使溶液呈绿色。

实验4:2mLNaN02溶液与2mLCu(NO3)2溶液混合,溶液呈绿色,加入ImL浓硝酸后,溶液变

蓝。

丙同学对加入浓硝酸后溶液变蓝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

+

猜想1:加入浓硝酸后发生反应:NO2+H=HNO2,NO]浓度下降,绿色消失。

猜想2:酸性条件下HNO2分解,NOW浓度下降,绿色消失。

加入2mLNaOH溶液,振荡溶液变绿色

将实验4中蓝色溶液分成两份

加入2mLH2。,振荡溶液仍为蓝色

①补全HN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OHNO2=□N0+□+□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

③丙同学依据实验推知猜想(填“1”或“2”)成立。

(3)综合上述实验得出:过量浓硝酸与铜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33.钢铁行业酸洗工艺产生的废液主要含有FeCl2和HC1。以空气和钢铁酸洗废液为原料可以

合成Fe2(0H)nC16-n。工业上常加入NaNO2,以提高反应速率。

(1)向酸洗废液中加入少量NaNo2,并通入空气。

前期发生的反应:

I.HCl+NaNO2=HNO2+NaCl

Π.HC1+HNO2+FeCl2=FeCl3+N0+H2O

后期转化过程如图:

0、∕N0∖-FeCl1→Fe2(OH)nCl6λ

,

∖NOXrFeCl2、HCl

已知:

团.催化剂加快反应的一种方式是自身参与反应最终又生成,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并不发生

改变

团室温下可发生反应Fe?++NO=[Fe(N0)]2+,[Fe(NO)F+受热可再分解为Fe?+和NO

①反应W的化学方程式是0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由反应II可以判断此条件下HNo2的氧化性强于Fe3+

b.加入NaNO2的主要目的是得到NO,作为后期反应的催化剂

c.后期转化过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FeCk+O2+(4-2π)HCl≡^2Fe2(OH)nCl6,n+

(2-2n)H2O

③反应过程中需控制温度在80。C左右。温度不能太低的原因是(写出两点)。

(2)为了测定产品的质量,用以下方法测定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取ag产品,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加入蒸储水稀释,得到IOOmL待测液。取20mL待

测液,加入足量Kl溶液,充分反应后再与CmOI∕LNa2S2O3溶液反应,恰好消耗VmOl∕LNa2S2O3

溶液。

已知:

0.Na2S2O3与U的反应为:I2+2S2O∣^=2Γ+S40∣-

固溶液酸性较强时Na2S2O3不稳定,可发生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T+SI

+H2O

①加入硫酸不能过多,主要原因有两点:

a.硫酸过多时,溶液中C(H+)浓度过大,会加快。2将「氧化为12,从而造成误差。写出。2氧化

厂的离子方程式。

b.0

②产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侧重于生产生活中化学材料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瓷砖、玻璃、水泥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管道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氮的固定,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固氮原理为解答的关键,题目

难度不大。

【解答】

人工固氮主要是针对生物固氮而言,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出类似生物“固氮菌”的物质,使空气

中的氮气在常温常压下与水及二氧化碳等反应,转化为氨态氮或镀态氮,进而实现人工合成大量

的蛋白质等,最终实现工厂化生产蛋白质食品。

A.工业获取氮气,A错误;

B.工业合成氨符合人工固氮的概念,B正确;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为生物固氮,C错误;

D.打雷闪电时氨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为自然固氮,D错误;

故选Bo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的化学性质,铁能和浓硫酸、浓硝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可用铁制容器盛

放浓硫酸、浓硝酸。

【解答】

A.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可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A正确;

B.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硝酸,B错误;

C.铁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C错误;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D错误;

故选A0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明确常见金属的活泼

性及冶炼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金属活泼性强弱选取合适的冶炼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钠常用电解法制备,A错误;

B.铁常采用热还原法制备,B错误;

C.铝常用电解法制备,C错误;

D.汞常采用热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备,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学生应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特殊

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

【解答】

A.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乙醇的燃烧是放热反应,B错误;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正确;

D.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熟悉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相关知识是解答关键,试题难度

不大。

【解答】

石油分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石油裂化、煤的气化、煤的干储过程中有新

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甲烷的相关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即可,试题难度不大。

【解答】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最简单的烷烧,故A正确;

B.甲烷不与强酸、强碱、酸性高镒酸钾反应,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C正确;

D.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硅、液氨、二氧化硫和核盐的用途,难度不大。

【解答】

A.晶体硅用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用来制作光导纤维,A错误;

B.液氨气化时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常用于漂白纸浆,C正确;

D.镂盐中含氮元素,常用作化肥,D正确;

故选Ao

9.【答案】B

【解析】A.A可能为CH*A不符合题意;

B.B不可能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B符合题意;

C.C可能为CH?=CH2,C不符合题意;

D.D可能为CH3CH3,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油脂的官能团为酯基,属于酯类物质,A正确;

B.醋酸铅为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溶液变性,B正确;

C.纤维素和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D.多糖可水解为二糖和单糖;油脂中含酯基,可以水解;蛋白质中含肽键,可以水解,D正确;

故选C。

IL【答案】A

【解析】A.食盐中添加碘酸钾是为了提供碘元素,与反应速率无关,A符合题意;

B.食物存放在冰箱里,降低温度,减慢化学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

C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隔绝氧气,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

D.糕点包装内放置除氧剂,消耗氧气,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2.【答案】B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质量增大,A正确;

B.浓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铉,不能用来干燥氨气,B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将纸碳化变黑,C正确;

D.('u+JH.S().(∣∣S().∙SO2∙→.'∣∣.())D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锌镒干电池为原电池装置,属于一次电池,其中锌筒作负极,石墨棒作正极,氯化镀糊

为电解质溶液。

A.根据分析,氯化镀糊作电解质溶液,A正确;

B.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由锌筒通过导线流向石墨棒,C正确;

D.该电池属于一次电池,D正确;

故选Bo

14.【答案】D

【解析】A.乙烯生产聚乙烯为加聚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B不符合题意;

C.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属于加成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属于取代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D

CH,-CH-CH,-CH,

【解析】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I^的分子

CH,

式为C5H12。

A.甲烷与其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乙烷与其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丙烷与其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D.CH3CH2CH2CH2CH3与其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N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断键形成N原子和0原子,N原子和0原子在催化剂

表面反应生成电和。2,解吸得到K和。2。

A.N0属于共价化合物,A正确;

B.过程②断键,吸收能量,过程③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B正确;

C.反应过程中N和0之间为极性键断裂,生成N2和。2时形成了非极性键,C正确;

D.标准状况下,NO分解生成22.4LN2时,N元素由-3价变为0价,共有2molNO反应,转移电子数

约为6X6.02XIO23,D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鉴别,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明确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关系、

性质差异性是解本题关键,利用性质差异性进行物质鉴别,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乙酸有刺激性气味,乙醇有特殊香味,可通过气味区别,A不符合题意;

B.乙酸和乙醇均无色,不能够通过颜色辨别,B符合题意;

C.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乙醇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鉴别,C不符

合题意;

D.乙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乙醇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化,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两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A.减少空气鼓入量不能提高燃料利用率,A错误;

B.煤块粉碎后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料的利用率提高,B正确;

C.用耐高温绝热材料砌筑炉膛可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C正确;

D.回收利用烟道废气中的热能可提高燃料利用率,D正确;

故选Ao

1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及电流大小的影响因素,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能力,把握原

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目的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上述装置为原电池装置,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解质溶液由水果提供。实验1和2可以研究电极

间距离对电流的影响;实验2和3可以研究水果种类对电流的影响。

A.根据分析,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流的影响,A错误;

B.实验所用装置中,负极材料是锌,B错误;

C.实验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

D.根据分析,实验2和3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D正确;

故选D。

20.【答案】B

【解析】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I和HCl0,溶液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故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

后褪色,A正确:

B.二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其褪色,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和HNO3,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再通入。2后,NO、O?和反应生

成硝酸,液面会继续上升,C正确;

D.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髓溶液变红,D正确;

故选B。

21.【答案】D

催化剂

【解析】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s02+O2≠2SO3,A错误;

500

B.反应到5min时,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错误;

C.反应开始至5min末,以SO2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生!黑=0∙8mol∕(L.

min),C错误;

D.该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且为放热反应,可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如改变压强和温度,可以

使SO2转化率高于80%,D正确;

故选D。

22.【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图可知,化学式为C6H806,A正确;

B.存在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

C.分子中含有羟基、酯基、碳碳双键3种官能团,C错误;

D.羟基和碳碳双键易被氧化,可作食品中的抗氧化剂,D正确;

故选Co

23.【答案】D

【解析】海水中含有硫酸镁,加入石灰乳沉淀镁离子,过滤,向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盐酸得到氯

化镁溶液,在氯化氢气流中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单质。

A.试剂①常用石灰乳沉淀镁离子得到氢氧化镁沉淀,故A正确;

B.将氢氧化镁沉淀和溶液分离,则操作a是过滤,故B正确;

+

C.试剂②是盐酸,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

2+

Mg+2H2O,故C正确;

D.工业上不是加热无水Mg。2得到镁,而是电解熔融Mg。2获得金属镁,故D错误。

故为D。

24.【答案】C

【解析】A.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需要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制

成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A正确;

B.浓硝酸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来检验蛋白质,B正确;

C.淀粉溶液只能检验%,不能检验「,C错误;

D.乙醇可以还原重锯酸钾使其变色,D正确;

故选C。

25.【答案】C

【解析】ab段氧气含量增加,发生了反应2Na2O2+2SO2=2Na2SO3+。2,be段氧气含量降低,

发生了反应2Na2SO3+。2=2Na2SO4,整个反应过程中应该是两个反应同时存在,氧气浓度变化

取决于两个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至IJC点时氧气浓度趋于不变,C点固体中一定有Na2SO4

,不可能有NazSθ3°

A.根据分析,ab段氧气含量增加,发生了反应2Na2O2+2SC∣2=2Na2SO3+。2,其中Na2O2中0元

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Na?。?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A正确;

B.根据分析,be段氧气的浓度下降与反应2Na2SO3+。2=2Na2SO4有关,B正确;

C.根据分析,至IJC点时氧气浓度趋于不变,c点固体中一定有.NazSO"不可能有Na2SO3,C错误;

D.根据分析,氧气浓度变化取决于两个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D正确;

故选C。

26.【答案】(l)cd;>

⑵①镁:+

;②电流计指针偏转;(3)2H+2e-=H2T

盐酸

【解析】(1)图示为吸热反应,镁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

反应、Ba(OH)2•8也0晶体与NH4CI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Cd;此类反应中有能量变化的原因

是: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2)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镁与盐酸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

①该原电池中镁作负极,电解质为盐酸溶液,图示为:择牙;

鬣醇盐酸

②证实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

③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2e-=HzT0

27.【答案】(1)块状;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3)生成了微溶的Cas。*包裹在大理石表面,减少大理石与酸的接触面积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一道探究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实验题,分别探究了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固体反应物的状态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此解题。

【解答】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可以知道实验I中大理石的形态为块状;对比实验I、HI可知,这两组

实验中盐酸浓度相同,大理石形态相同,温度不同,则实验I、HI的目的是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I、W中盐酸的浓度和温度都相同,但是实验W中大理石是粉末,和盐酸接触充分,反应

较快,故答案为:<;

(3)大理石会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了大理石表面,阻挡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生成了微溶的CaSO4,包裹在大理石表面,减少大理石与酸的接触面积。

28.【答案】(1)2NH4C1+Ca(OH)CaCl2+2NH3T+2H2O

(2)干燥N国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出气管口处,若试纸变蓝,说明已经集满NE

(5)NH3+HCl=NH4Cl

【解析】A装置中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氨气,B中碱石灰干燥氨气,C收集氨气,氨气密度

比空气小,导管应短进长出。

(I)A中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1+Ca(OH)2^CaCl2+2NH3T+2H2O;

(2)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干燥NH3;

(3)根据分析,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图中导管应短进长出:

(4)证明氨气已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出气管口处,若试纸变

蓝,说明已经集满NH3;

(5)氯化钱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两者在试管口重新生成氯化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H3+HCl=NH4Clo

29.【答案】(I)BaCl2;Na2CO3

(2)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BaCk溶液,若溶液不出现浑浊,说明Sog已沉淀完全

+-+

(3)H+OH=H2O;Ce)g+2H=CO2T+H2O

(4)蒸发;acd

(5)会使生成的CaCo3、Mg(OH)2、BaCo3沉淀溶解

【解析】在粗盐除杂工艺中,粗盐溶解、过滤后加入过量的BaCk溶液,生成BaSO4沉淀而除去SO?1

此时溶液中含有Na+、Ca2+,Mg2+、Ba?+和C「,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生成沉淀BaCo3和CaCo3

而除去Ca?+和Ba?+,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Mg(OH)?而除去Mg?+,最后再加入适量

的HeI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最后得到精盐。

(I)Ca2+应用Na2CO3除去,SO歹应用Ba?+除去,Mg?+应用NaOH除去,同时Na2CO3还要除去多余

BaCl2,因此顺序是Bael2、Na2CO3,NaOH;

(2)硫酸根离子可以和钢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若其被完全沉淀,则滤液中不再存在硫酸根离子,

故检验方法为: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BaCk溶液,若溶液不出现浑浊,说明SOT已沉淀完全:

(3)为了使杂质离子除干净,所加的试剂是过量的,即溶液中存在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当

加入盐酸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H+OH-=H2O;C0∣^+2H=CO2T+H2O;

(4)加入盐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氯化钠和稍微过量的HCl,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

钠固体,采用的仪器为蒸发皿、玻璃棒和酒精灯,故选acd;

(5)根据分析可知,在除杂过程生成了沉淀CaCO3、Mg(OH)2、BaCO3、BaSO4,其中CaCo3、Mg(OH)2、

BaCo3可以和盐酸反应,故原因是:若在过滤前加入盐酸,会使生成的CaCo3、Mg(OH)2、BaCO3沉

淀溶解。

30.【答案】⑴①SO?+H2O二H2SO3:②紫色溶液褪色;③氧化;④SO?+20H-=SOg+H2O

(2)①be;②∏中品红溶液不褪色,ΠI中嗅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析】(1)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红,化学方程式为:

SO2+H2O-H2SO3i

②二氧化硫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现象为:紫色溶液褪色;

③二氧化硫能与Naz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单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④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产物为亚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2+20H-=S0∣-+

H2O;

(2)①I中试剂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但不与乙烯反应,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酸

性高锌酸钾能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故选be;

②u中为品红溶液,m中为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证明含有乙烯的现象是:II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DI中漠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1.【答案】(1)羟基或一OH

(2)CH3CHO

L僧

(3)①「HI)H-<HJ<““I-CH;((""H-H();②C

(4)H0CH2CH0+H2→一定条件HOCH2CH2OH

【解析】纤维素催化得到乙醇,乙醇催化氧化得到X:乙醛,乙醛催化氧化得到乙酸,乙醇与乙酸

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

(1)乙醇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

(2)X为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

(3)①反应i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东*僭

,

<tl,(>H-CHf((M)Hi===iCHl('()()(,H∙,+H.O;

②a.挥发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a正确;

b.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浓硫酸为催化剂,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正确;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醇,乙酸也不能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C错误;

故选c;

(4)HOCH2CH0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乙二醇,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OCH2CHO+H2→

一定条件HOCH2CH2O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