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而细胞是由英国的罗伯特•虎克发现的,A错误;B、细胞学说没有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B错误;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多样性,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应激性等多种生命活动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完成均需要多种细胞的密切合作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①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②多细胞生物依靠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③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详解】A、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都是病毒,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完成生命活动,A错误;

B、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相当于个体层次,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正确;

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如反射活动,要在多种细胞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体现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间的协作关系,C正确;

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D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考生要识记并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包括病毒、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在寄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明确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必须依靠分化的细胞。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9个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能完整表现各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对应于细胞层次,也对应于个体层次。【详解】A、图中为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A错误;B、图中为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C、图中为植物组织,属于组织层次,C错误;D、图中为血细胞,属于细胞层次,D错误。故选B。4.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对用图形表示集合关系、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细胞学说的发展。【详解】细胞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是原核细胞就不是真核细胞,是真核细胞也就不是原核细胞,没有交集,A错误。侵染细菌的病毒就叫噬菌体,B正确。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不属于真核细胞,C错误。细胞学说是施旺和施莱登为主共同创立的,D错误。【点睛】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依据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核膜就是真核细胞,无核膜就是原核细胞。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32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1个 B.2个 C.4个 D.8个【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者宽度,不是面积或者体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详解】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32个细胞,一行细胞是长度,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比原来放大了4倍,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32÷4=8个细胞,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注意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者宽度,放大倍数并非面积放大倍数。6.下图表示低倍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的一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饼形的细胞Ⅰ必须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B.圆饼形的细胞Ⅰ细胞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和H2OC.人体中细胞Ⅱ可能因为形状改变而导致贫血症的发生D.为放大细胞Ⅱ观察形态结构需先将涂片向右下方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有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以及显微镜的使用,考查把握知识的要点,系统掌握有关红细胞的知识。【详解】圆饼形的细胞Ⅰ是成熟红细胞,本身是红色,不需要染色,A错误.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改变而导致贫血症的发生,Ⅱ是白细胞,C错误.视野中细胞Ⅱ偏右下方,观察形态结构需先将涂片向右下方移动,目标才会到视野的中央,D正确.【点睛】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显微镜下看得到像和物体是相反的。7.据美国趣味科学家网站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通体绿色的海蛤蝓,这种奇怪的生物是已知唯一能够产生叶绿素的动物。科学家认为,这种神秘的海洋动物可能是通过进食藻类“窃取”到这一能力的。由于具有动植物双重基因,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蛤蝓含有叶绿素B.构成海蛤蝓的细胞为真核细胞C.这种海蛤蝓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D.海蛤蝓的细胞与绿藻的细胞结构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试题分析:“海蛤蝓,这种奇怪的生物竟然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海蛤蝓,是唯一能够产生植物叶绿素的动物;海蛤蝓具有动植物双重基因,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该动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等结构。【详解】A、据题意可知,海蛤蝓含有叶绿素,A正确;B、海蛤蝓属于动物,为真核生物,B正确;C、海蛤蝓属于动物,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C错误;D、海蛤蝓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与绿藻的细胞结构不同,D正确。故选C。8.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第10天时,有可溶性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能出现砖红色沉淀,故A错;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化成淀粉,相应的酶存在于细胞内,催化淀粉合成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能出现紫色反应,故B错;第30天时,脂肪的含量较高,加入苏丹Ⅲ试剂后,出现橘黄色颗粒,故C正确;第40天时,淀粉的含量降低至0,因此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故D错。【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9.学校小卖部售卖有某品牌牛奶,研究小组计划检测牛奶成分是否合格。下列关于检测项目、方法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项目检测方法现象①滴加2滴碘液Ⅰ②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Ⅱ③依次滴加0.1g/mLNaOH、0.01g/mLCuSO4Ⅲ④0.1g/mLNaOH、0.05g/mLCuSO4等量混合后加入牛奶,60℃ⅣA.成分未标注“淀粉”,因此不需要项目①B.现象Ⅱ中显红色,说明牛奶含有脂肪C.如果牛奶含有蛋白质,现象Ⅲ显紫色D.现象Ⅳ无砖红色沉淀说明牛奶不含糖【答案】C【解析】【分析】碘液和淀粉呈蓝色;苏丹III染液可以与脂肪反应呈橘黄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详解】A、成分中未标注“淀粉”,但是可能会参入淀粉,需用碘液检测,故项目①需要进行,A错误;

B、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呈橘黄色,B错误;

C、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依次滴加0.1g/mLNaOH、0.01g/mLCuSO4)反应呈紫色,C正确;

D、斐林试剂(0.1g/mLNaOH、0.05g/mLCuSO4)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现象Ⅳ无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牛奶不含糖,可能含有非还原糖,D错误。

故选C。10.如图是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不同B.①和②均能萌发形成幼苗C.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C只来自种子的糖类【答案】A【解析】【分析】1、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2、据图示可知,①为晒干的种子,②为烘干的种子,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详解】A、④和⑤表示的都是水,前者是自由水,后者是结合水,A正确;B、①为晒干的种子,可以萌发,而②为烘干的种子,不能萌发,B错误;C、③为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可以来自于种子中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错误。故选A。11.与完全营养液培养的植物相比,缺镁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植物显出缺绿症状。当补充镁盐时,上述症状得以缓解。这说明()A.镁是叶绿素合成代谢的必需元素B.缺绿病症是细胞不能吸收镁离子引起的C.镁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微量元素D.细胞内供能不足会影响镁离子的吸收【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通过实验考查无机盐的作用,分析题干可知,本题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镁元素,因变量是植物是否表现缺绿症状。【详解】A、由题意可知,培养液中不含镁元素植物表现缺绿症,加入镁元素缺绿症消失,说明镁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元素,A正确;

B、根据题意,缺镁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植物显出缺绿症状。当补充镁盐时,上述症状得以缓解。说明缺绿病症是由于培养液中没有镁,而不是细胞不能吸收镁离子引起的,B错误;

C、镁元素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C错误;

D、本题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镁元素,不是细胞供能情况,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内供能不足时会影响镁元素的吸收,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的作用,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通过题干信息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目的是解题的关键,D选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该实验不能获取这一结论。12.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培养液编号①②③④⑤甲离子2030503040乙离子5545604555丙离子1015202525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题主要考察了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在设计实验时,需要首先明确实验目的,题干中明确的指出实验目的为“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自变量为丙离子的浓度。【详解】A、①⑤中除了丙离子的浓度不同以外,甲离子的浓度也不相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B、②③两组三种离子的浓度都不相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B错误;C、②④中甲离子和乙离子的浓度相同,控制了无关变量,C正确;D、③⑤两组三种离子的浓度都不相同,也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故选C。【点睛】该题的重点是考虑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由于实验目的是探究丙离子的浓度,则除了丙以外的两种离子都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时需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13.下图是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水分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的生命活动由代谢活跃状态转入休眠状态B.种子的鲜重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少C.种子中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减少D.种子成熟期间这两种物质的变化与种子萌发时相反【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生命活动由代谢活跃状态转入休眠状态;种子成熟过程中,自由水大量减少,从而增强种子的抗性,这是种子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种子水分的减少并非是植物吸水减少的结果。【详解】A、含水量越低,代谢越缓慢,故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水量逐渐下降,种子的生命由代谢活跃状态转入休眠状态,A正确;B、种子的鲜重在成熟过程中由于含水量降低的幅度大于干物质增加的幅度,因此种子的鲜重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少而减少,B正确;C、种子中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不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减少,C错误;

D、种子成熟期间干物质相对含量升高,水分的相对含量下降,种子萌发时干物质的相对含量降低,水的相对含量下降,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脂质和糖类可以相互转化B.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C.淀粉和脂肪均为体内储能物质,它们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与脂质比较:比较项目糖类脂质区别元素组成C、H、OC、H、O(N、P)种类单糖、二糖、多糖脂肪、磷脂、固醇合成部位叶绿体(淀粉)、高尔基体(纤维素)、肝脏和肌肉(糖原)主要在内质网生理作用①主要的能源物质;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②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详解】A、细胞中的脂质和糖类可以相互转化,在糖类供应充足时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少部分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A正确;B、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还有少量胆固醇等,B正确;C、哺乳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和糖原,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它们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D、由于脂肪分子中的H元素含量远多于糖类,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D正确。故选C。15.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①、②均属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答案】D【解析】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①为单糖,属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②中蔗糖不是还原性糖,B错误;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肌糖原可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纤维素只能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C错误;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④为纤维素,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分类以及还原糖鉴定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能识记单糖不能被再度水解;识记还原糖的种类;明确纤维素不属于储能物质。16.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B.用含有少量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否则,蛙心则不能维持收缩,说明钙盐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C.碳元素是最基本元素,构成细胞的所有化合物中都有CD.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K【答案】A【解析】【分析】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B、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用含有少量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否则,蛙心则不能维持收缩,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B错误;C、碳是构成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无机物如水中不含C,C错误;D、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D错误。故选A。17.已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则下列关于5个丙氨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产物中含有4个肽键,称为四肽B.产物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于反应物减少了90C.产物多肽的分子式为C15H27O6N5,含有5个氨基和5个羧基D.产物水中的H既来自氨基又来自羧基,O只来自羧基【答案】D【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详解】A、

5个丙氨酸脱水缩合形成含有4个肽键的化合物称为五肽,A错误;B、形成该产物的过程中脱去了4分子水,产物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反应物减少了18×4=72,B错误;C、丙氨酸的R基中,没有氨基和羧基,因此产物多肽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C错误;D、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中脱去1个氢,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个OH,二者结合形成水,所以产物水中的H既来自氨基又来自羧基,O只来自羧基,D正确。故选D。18.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详解】A、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胆固醇和脂肪酸无N,A错误;B、淀粉、半乳糖、糖原都属于糖类,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B正确;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P,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是C、H、O,三者元素组成不同,C错误;D、性激素属于固醇,元素组成是C、H、O,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其元素组成是C、H、O,N等,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三者元素组成不同,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脂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单位和元素组成,分析出脂肪酶、性激素、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19.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至少含有多少个氧原子()A.M-N+Z B.M-N-ZC.M+N-Z D.M+N+Z【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信息: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则链状多肽有NZ个。【详解】由于链状多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环状多肽肽键数=氨基酸数。所以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如肽链全部为链状,则该蛋白质分子含有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MN;由于N条肽链中有Z条是环状多肽,而每一条环状多肽的肽键比链状肽链多1个,因此肽键数为MN+Z个。当所有的多肽都是环状时,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最少,一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氧原子为MN+Z个。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20.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时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A.Ca(NO3)2 B.KCl C.KH2PO4 D.K2SO4【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必须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有C、H、O、N、S、P、K、Ca、Mg等,其中N、S、P、K、Ca、Mg等属于矿质元素;微量元素有Fe、Mn、B、Zn、Mo、Cu。【详解】依题意,培养基中不缺乏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除C、H、O外,还应有N、P、S、K、Ca、Mg,从培养基的成分分析,培养基中缺少P,而KH2PO4能提供P,因此该培养液中需要加上KH2PO4,即C正确。

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21.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C.细胞学说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D.细胞学说的建立说明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加以验证【答案】AB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细胞学说的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B、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论证了动植物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B错误;C、细胞学说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C错误;D、细胞学说的建立说明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加以验证,D正确。故选ABC。2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面叙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等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不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答案】ABC【解析】【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正确;B、单细胞生物体依靠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如新城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等,这体现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正确;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正确;D、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ABC。23.根瘤菌(属于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在对根毛区的根瘤进行切片后进行显微观察,根据哪些特征来区分根瘤菌与植物细胞()A.有无叶绿体 B.有无大液泡 C.有无细胞壁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答案】BD【解析】【分析】根瘤菌(属于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豆科植物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分裂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解】A、根瘤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是豆科植物的根毛区细胞也没有叶绿体,A错误;B、根瘤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液泡,而豆科植物的根毛区细胞有大液泡,B正确;C、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根毛区细胞都有细胞壁,C错误;D、根瘤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豆科植物的根毛区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故选BD。24.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答案】AD【解析】【详解】A.1、3、5试管内都是蒸馏水,无还原性糖,故呈试剂本身的蓝色,A正确;B.甲组的1号和2号试管均为蓝色,乙组中的3号试管呈蓝色,4号试管呈砖红色,与甲组实验结果不相同,B错误;C和D.4号试管内有部分淀粉分解产生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种子匀浆中必然含有一些细胞中的蛋白质成分,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错误,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D。【定位】考查种子萌发相关生理知识及物质检测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中等。25.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图中②③⑤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操作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调节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答案】A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②表示的是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④⑤⑥表示的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距标本的距离越小,所以⑤的放大倍数大于⑥;丙图是乙图的放大图像。【详解】A、据图判断,丙图是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放大倍数越大,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观察对象解距离越短,因此应选用②③⑤组合,A正确;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长度或者是宽度的放大倍数,故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

D、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反向放大的虚像,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AD。26.图甲表示A、B两种无机盐离子处于不同浓度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图乙表示钙对某种植物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据图甲可知,B的浓度为b时,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最有利B.据图甲可知,B的浓度为d时,虽然对提高产量有利,但会造成肥料的浪费C.据图乙可知,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D.据图乙可知,钙对花粉管生长速率的影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答案】BC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甲中,作物对A离子的需要量较少,当A离子的浓度为a时,作物产量最高,作物对B离子的需要量较多,当B离子浓度在c~d范围内时,作物产量较高;图乙中,植物花粉管生长速率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详解】A、据图甲可知,B的浓度在c~d范围内时,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最有利,A错误,B、据图甲可知,当B的浓度为c左右时(曲线峰值之前),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与浓度为d时相同,而d>c,因此在B的浓度为d时,虽然对提高产量有利,但会造成肥料的浪费,B正确;C、据图乙可知,植物花粉管生长速率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因此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C正确;D、据图乙可知,钙离子浓度对花粉管的生长有影响,花粉管生长速率随钙的浓度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故选BCD。27.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糖类彻底氧化产能多D.脂质是一类由单体缩合而形成的多聚体【答案】ABC【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功能分类化学本质分类功能储藏脂类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结构脂类磷脂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重要成分调节脂类固醇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正确;B、维生素D和性激素均属于固醇类物质,B正确;C、同糖类相比较,脂肪的H含量比较高,较相同质量的糖类彻底氧化产能多,消耗的氧气多,C正确;D、多聚体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而脂质不是由单体缩合而成的多聚体,D错误。故选ABC。28.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C.固醇类物质对生物体正常的代谢和生殖过程起调节作用D.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答案】ACD【解析】【分析】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详解】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细胞膜,因此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A正确;

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为糖原,乳糖属于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B错误;

C、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性激素对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生殖过程起调节作用,C正确;

D、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ACD。29.根据表中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物质各元素比例氧化分解时CO耗氧量释放能量产生的水脂肪75%13%较多较多X糖类44%50%较少较少YA.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B.脂肪中的H的比例是12%C.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量X<Y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表格可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O元素含量少,H元素含量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详解】A、由于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产生的还原氢较多,耗氧量多,A正确;B、脂肪中H的比例是175%13%=12%,B正确;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脂肪中H的比例大,产生的还原氢多,生成水多,即X>Y,C错误;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D正确。故选C30.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关于该多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多肽分子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氨基中B.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水解时,H2O中H的去向有氨基和羧基D.若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a126【答案】AD【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1)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2)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3)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链状肽链数。2、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颜色反应。3、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脱去水分子数目×18。【详解】A、该多肽分子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肽键中,A错误;B、该多肽含有8个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B正确;C、水解时,H2O中H的去向有氨基和羧基,O的去向是羧基,C正确;D、若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a,环状八肽脱去8分子水,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脱去水分子数目×18=8a8×18=8a144,D错误。故选AD。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31.观察下面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有________(填标号),乙在结构上不同于丁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甲、乙、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_______________(写两点)。(2)乙细胞中的④是________(物质),位于________区域。(3)甲图所示生物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此生物是自养生物,因为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草履虫是_____________层次。【答案】(1).甲、乙(2).乙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细胞膜、细胞质、DNA(4).环状DNA(5).拟核(6).叶绿素、藻蓝素(7).细胞、个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为蓝细菌模式图,属于原核生物;乙为细菌模式图,属于原核生物;丙为衣藻,含有叶绿体,是真核生物;丁为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真核)。【详解】(1)图中甲是蓝细菌,乙是细菌,丙是衣藻,丁是草履虫,甲和乙是原核生物,丙和丁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显著区别为原核细胞中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2)细菌的拟核区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3)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4)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点睛】准确判断题图中四种生物的类别是关键,其次应熟悉原核生物的基本结构组成。32.光学显微镜是中学阶段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之一,图1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2)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3表示镜头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请看图回答: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填图示字母标号),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②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2).甲(3).b、c、A(4).600(5).6(6).d(7).气泡(8).右上方(9).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解析】【分析】1、物镜有螺纹,而目镜无螺纹,且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因此图1是物镜,且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图2中,a和b是目镜,且a是低倍镜,b是高倍镜,c、d是物镜,c是高倍物镜,d是低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