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周语上》记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西周的五服制度()A.形成了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 B.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继承了商遗留的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D.利于推动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邦内甸服,邦外侯服”及以周天子直接控制的邦内甸服可知,在西周五服制的国家结构形态中,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都囊括在西周的统治范围之内,体现了华夏王朝历来的治国思想,有利于推动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D项正确;根据五服制度内容可知,各地区并不一定与周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排除A项;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表明西周的五服制度利于推动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未体现它继承了商遗留的原始部族政治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2.下面是关于东汉时期察举制部分规定的记载。这些规定()记载出处“令(秀孝)试之以职,乃得充选”《文献统考》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后汉书》“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乃得参选”《后汉书》A.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B.促使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C.蕴含了政治理性色彩 D.表明地方舆论支配人才选拔〖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在察举制中存在“授试以职”的环节,举主先对秀孝委以一定职务,使之由此“便习官事”,或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通过秀孝举荐上来的小吏或平民被举至中央之前必须有一段仕州仕郡的资历,在德行的考察外,更多对为官才能考察,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做好知人善用、选贤任能,是对原先仅仅以德为举弊端的突破,体现出选官任官的政治理性化发展,C项正确。东汉社会价值取向仍然是儒家思想,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秀孝必须“试职”的规定,无法说明促使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排除B项;舆论对人才选任具有一定影响,而不是支配,排除D项。故选C项。3.唐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发布敕文云:“天下两税,更审定等第,仍令三年一定,以为常式。”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颁敕:“比来州县并不定户,贫富变易,遂成不均。前后频有制敕长吏不尽遵守。今宜三年一定,必使均平。”这说明两税法()A.存在地区间税负不均的弊病 B.扩大了政府赋税征收范围C.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以财产作为主要征税标准〖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更审定等第,仍令三年一定”“贫富变易,遂成不均……今宜三年一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实施过程中,政府发现地方上民众贫富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要求每三年核查户等,这实际上是源于两税法以资产作为赋税和徭役的主要征收标准,对户等的每三年核查实际上是对资产多寡的核查,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各州之间两税征收标准的不同,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出两税法对征税范围的影响,排除B项;由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严重,唐初推行的租庸调制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于是进行了赋税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引用《诗经》中的“天之牖民,如埙如能,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这一命题,并称“祈天永命之实,必在于观民”“敬天勤民”“与民同患”,做“为民而立之君”。顾炎武这一主张()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体现了爱护百姓体恤民情的重要性C.改变了明清学术发展的方向 D.有效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聆听百姓的心声,满足百姓的诉求,体现了爱护和体恤人民的重要性,B项正确;明末清初的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明清学术发展,排除C项;在当时封建统治的背景下,顾炎武的这一主张并未有效激发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排除D项。故选B项。5.魏源认为,考据学“锢天下聪明智慧,尽出于无用之一途”。当时桐城派的一位学者方东树从学理、价值意义等方面对“汉学”予以系统的批驳,指出“汉学”“只向纸上与古人争训诂、形声”“疏离于社会现实的弊端”。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统治危机助推经世致用思潮发展 B.知识分子已经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C.有识之士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意识 D.世人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进行思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魏源认为考据学“铜天下聪明智慧,尽出于无用之一途”,桐城学派也批判“汉学”“疏离于社会现实的弊端”可知,魏源等人对于宋明理学、乾嘉考据学都有批判,认为其面目虽然不同,但在脱离现实,无助于现实的改善上都是一样的,因而他们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并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可知,有识之士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合理建议,因此,统治危机客观上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A项正确。当时知识分子仍然存在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项;当时有识之士并不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意识,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委员等人经世致用的思想,未体现世人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排除D项。故选A项。6.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该决议指出: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这一变化()A标志全国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B.利于吸收各阶层建立民族统一战线C.遏制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步伐 D.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的日益壮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中国)。根据材料“1935年底”、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时代背景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据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调整政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利于吸收各阶层建立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排除A项;这一变化并未遏制日军侵华战争步伐,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7.下面是1987~1991年我国国债市场转让统计表(单位:万元)。这些数据的变化()年份1978年1988年1989年19990年1991年国库券23830920941710488643395479国家建设债券1484466重点建设债券377616999752949保值公债券109048303300合计024208521260011593533701728A.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创造了条件 B.印证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C.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经确立 D.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7~199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我国国债转让市场的交易量不断增长、种类出现增多,这有助于社会对国债的自由认购、自由转让,更好地协调国债的供给和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转型,A项正确;这些数据的变化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创造了条件,没有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C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8.下面是早期文明遗址中的部分建筑。对这些建筑解读正确的是()A.图腾崇拜在当时广泛的流行 B.古代文明具有共性和特性并存特点C.古代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 D.文明间的交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这三种古代建筑修建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具体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图片建筑都与宗教有关,这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具有的共性和特性并存特点,B项正确;材料中的胡夫金字塔没有体现人类的图腾崇拜,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古代希腊的宙斯神像体现不出古希腊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具有的共性和特性并存特点,材料中的三种建筑之间体现不出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9.中世纪西欧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这些城市又与王权结成联盟,成为埋葬中古封建王的墓场。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A.致使封君封臣制已被破坏殆尽 B.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C.确立了专制王权至高无上统治 D.为大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3世纪西欧很多城市与国王结盟,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这有助于王权增强,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致使封君封臣制已被破坏殆尽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无法得出西欧确立了专制王权统治的历史结论,排除C项;大工业生产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中古西欧的城市自治距离工业革命时间较远,排除D项。故选B项。10.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莱辛(1729~1781年),通过文学作品抨击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某些作家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庸俗模仿,莱辛认为他们“比法国人更法国化”,他反对华而不实的巴黎文风,主张运用自然朴素的德意志日常用语建立市民戏剧。莱辛的这些思想()A.表明工业化助推文化本土化发展 B.适应了唤醒民族意识的需要C.体现出德法启蒙核心价值的差异 D.说明德国统一推动文化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德国)。根据材料“认为他们‘比法国人更法国化’”“反对华而不实的巴黎文风,主张运用自然朴素的日常用语建立市民戏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政治四分五裂、战争不断,莱辛对模仿法国文化的行为进行抨击,提倡发展本民族的市民文化,用德意志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来教育德国民众,这适应了唤醒和增强德意志民族意识的时代需要,B项正确;这一时期德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排除A项;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是理性主义,材料未体现出差异,排除C项;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的,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排除D项。故选B项。11.一战爆发前夕,拉丁美洲吸收的外国资本总额达85亿美元,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的19.3%。在拉美的外国投资中,英国占43.5%,美国占20%,法国占14.1%,德国占10.6%,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瑞士等国占11.8%。这一现象客观上()A.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 B.造成了拉美单一经济体系的形成C.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影响了拉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爆发前夕(拉丁美洲)。根据材料“在拉美的外国投资中,英国占43.5%,美国占20%,法国占1.1%,德国占10.6%,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瑞士等国占11.8%”可知,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拉美冲击了拉美各国的民族工业,加剧了列强对拉美各国的掠夺与剥削,进一步恶化了拉美各国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这客观上影响了拉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现象客观上影响了拉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体现不出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现象客观上影响了拉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拉美单一经济体系的形成”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一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趋于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面所示为2022年一项名为“人们因为战争和驱逐可以逃到我们国家是件好事”的部分调查报告(数据为“认为是件好事”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国际治理 B.地区之间冲突愈演愈烈C.区域人道主义援助仍待推进 D.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显露〖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欧洲部分国家、美国等国民众对是否愿意接收难民的支持度不高,这一定程度上对国际社会难民工作产生严重掣肘,对人道主义原则的认同及援助工作仍需进一步推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区域人道主义援助仍待推进,未体现出霸权主义,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民众对接收的态度,未体现地区冲突加剧,排除B项;材料中所涉及的难民主要是战争等政治性因素产生的,没有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治安管理实行“双轨制”,一是沿袭历代做法,由各级政府首长全权负责,主管盗窃斗讼事宜及防范、缉捕等,二是以禁军为主体,组建与路、州、县三级政府平行的巡检官系统。汴京在“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厢”,每一厢设机构“厢公事所”,主管本厢治安行政。宋政府专门组建了“皇城司”,负责地下侦缉,伺察官员的不法行径,侦伺敌国的间谍活动。根据建隆四年(963年)颁布的《宋刑统》等规定,“言詈(责骂)祖父母、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等均列入威胁城市治安的“不法”行为。——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材料二I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执政官在负责地方日常行政事务外,还兼管城市治安事宜,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象征城市的审判权和自治权的标记首先是治安的标记,如市场上的十字架和钟楼。城市的民事习惯法普及到治安所及之处,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向其他受到人身或财产侵害的市民伸出援助之手,而市民阶级只能受他们自己的地方长官审判。——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宋代,中世纪西欧城市治安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治安管理的认识。〖答案〗(1)主要特征:借鉴前代经验和自我创新管理相结合;涉及治安业务多样化;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危害行为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并重;治安管理权责分明;监管群体覆盖官员与民众;“礼”渗透治安管理之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2)不同之处:蕴含鲜明的民主和自治色彩;更多地涉及经济类治安问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管理制度和法律仅限于本城市);法治色彩浓厚;普通市民也肩负维持社会秩序的责任与义务。原因: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实行自治;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深受西方古代法治传统的影响;城市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和地位得到提升;世俗王权相对弱小。(3)认识: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治安管理的方式方法深受社会经济的影响;治安管理应注重制度化、法制化保障。〖解析〗【小问1】主要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治安管理实行‘双轨制’,一是沿袭历代做法,由各级政府首长全权负责,主管盗窃斗讼事宜及防范、缉捕等,二是以禁军为主体,组建与路、州、县三级政府平行的巡检官系统”可知,借鉴前代经验和自我创新管理相结合;涉及治安业务多样化;监管群体覆盖官员与民众;根据材料“汴京在‘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厢’,每一厢设机构‘厢公事所’,主管本厢治安行政。宋政府专门组建了‘皇城司’,负责地下侦缉,伺察官员的不法行径,侦伺敌国的间谍活动”可知,治安管理权责分明;危害行为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并重;根据材料“根据建隆四年(963年)颁布的《宋刑统》等规定,‘言詈(责骂)祖父母、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等均列入威胁城市治安的‘不法’行为”可知,“礼”渗透治安管理之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小问2】不同之处: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1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可知,蕴含鲜明的民主和自治色彩;根据材料“执政官在负责地方日常行政事务外,还兼管城市治安事宜,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可知,更多地涉及经济类治安问题;根据材料“城市的民事习惯法普及到治安所及之处,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向其他受到人身或财产侵害的市民伸出援助之手,而市民阶级只能受他们自己的地方长官审判”可知,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管理制度和法律仅限于本城市);法治色彩浓厚;普通市民也肩负维持社会秩序的责任与义务。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1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象征城市的审判权和自治权的标记首先是治安的标记”可知,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实行自治;城市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和地位得到提升;根据材料“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可知,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根据材料“民事习惯法”可知,深受西方古代法治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俗王权相对弱小。小问3】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重要内容和手段;治安管理的方式方法深受社会经济的影响;治安管理应注重制度化、法制化保障等方面分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在许多方面的巨大变化。从经济到文化,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化是一个关键的词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在加速但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是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它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更是一种现代化教育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良好生态环境为支撑,走有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品牌的现代化道路。——摘编自韩川《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进行观察,并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答案〗观点:中国现代化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阐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化分成了三个递进的层次,即器物——制度——文化。从学习西方器物、先进的军事科技的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之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先进的中国人还在不断地寻找救国的方案,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化现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正确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开辟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临着社会主义和资本阵营严重对立的两极格局,中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至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基本上探索成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和理念,预示着中国现代化进入更加光明、开阔的大道。总之,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不断努力长期探索的结果,最终在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康庄大道。〖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围绕着中国现代化展开描述,选择一个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进行观察,并加以阐释。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观点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是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可得出中国现代化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其次,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史实,对观点进行阐释。要注意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观点。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化分成了三个递进的层次,即器物——制度——文化。从学习西方器物、先进的军事科技的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之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先进的中国人还在不断地寻找救国的方案,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化现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正确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开辟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临着社会主义和资本阵营严重对立的两极格局,中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至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基本上探索成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和理念,预示着中国现代化进入更加光明、开阔的大道。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如:总之,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不断努力长期探索的结果,最终在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康庄大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以来,便成为大英帝国“生命线”。1882年,英国出兵强占埃及与苏伊士运河区,且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多达8万人,每年驻军的花费超过5000万英镑。1936年,英国政府又迫使埃及政府签订了《英埃友好与同盟条约》,获得了在苏伊士运河区驻军20年的权利。二战后,埃及要求修订条约,实现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完全主权,英国丘吉尔政府不但拒绝撤出军队,反而大量增加了兵力。英国的强硬立场激起了埃及人民强烈的反英情绪,持续的反英暴乱使得英国政府焦虑不安。英国政府担心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埃及人的反英仇视行动会在阿拉伯世界引起蝴蝶效应,威胁英国在约旦和伊拉克地区驻军和石油生产安全。英国政府内部也出现了要求与埃及政府就苏伊士运河谈判的声音。1954年3月,美国成功进行了氢弹爆炸试验,丘吉尔在内阁表示:“由于热核能武器的发展,我们在中东的战略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英国国防委员会成员艾登曾经对内阁说:“撒离苏伊士运河基地并不意味着英国就会离开中东,也不是向埃及示好。退一步来说,英国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伊拉克和约旦。”且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先后出台的“中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