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4大题,满分100分,时量75分钟。2.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班级等。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夏朝建立后,原来的禅让制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的继承不再是“选贤任能”,而是只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被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只有王室家族的人才有王位的继承权,不管这个继承者是否有德、有能,而非王室成员,不管是否有能力,是否受人爱戴,均不能继承王位。原始社会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先秦时期的王位继承法是主要是父死子继,其次还有兄终弟及,因此ABC选项正确,排除,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其中空格处为A.宗法制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 D.世袭制〖答案〗C〖解析〗“大邦维屏”的意思是说大国是屏障,这里指的是分封制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故C项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A错误;礼乐制度是配合分封制一种制度,B错误。世袭制是指王位承袭的制度,D错误。3.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相继闪耀在先秦的天空,其中的“一家”冷峻地提供了政治治理的有效模式。这一思想学派A.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国家趋势 B.率先打破了垄断教育的局面C.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代表了下层平民百姓的愿望〖答案〗A〖解析〗历史上,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即“冷峻地提供了政治治理的有效模式”,迎合了战国时期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趋势,A项正确,D项错误;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打破了垄断教育的局面,B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C项错误。4.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地方势力的削弱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外朝制度是汉代的中央官制。涉及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变革,与地方势力无关,故A、地方势力的削弱说法错误。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说法不符合史实;C、决策中枢的转移说法正确;D、外戚和宦官专权是中外朝制度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故此题应选C项5.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A.皇帝和丞相的权力分配上B.中央机构的运作方式上C.地方的管理方式上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答案〗C〖解析〗关键要知道文中的“封建政治”其实是指西周时期“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它采用的是地方自治的方式管理,郡县制则是以中央集权的方式管理地方,因此〖答案〗选择C项。考点: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点评:本题解题的思想,首先通过阅读理解材料确知其反映的是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其次在充分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的前提下对应分析备选项。关于郡县制,(1)理解郡县制的概念,认识其任命方式和职权范围;(2)运用比较法分析与分制制的异同点,并根据分封制与郡县制内容分析秦始皇“废分封、行县制”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6.《资治通鉴》载:“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材料论述的政治制度A.体现专制皇权的独断性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扩大了门下省的决策权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己见”、“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由是鲜有败事。”等信息可知,三省六部制使得各部门分工合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分工合作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并未体现专制皇权的独断性;C选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没有决策权;D选项错误,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不能体现民主性。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有学者评价某制度时,称其开创了“量出制入”的先河,在核算财政支出的基础上确定赋税征收额度,并按照州县的实际情况分摊赋税,仅征收户税和地税,更为重要的是户税以资产为宗旨且所有居民均需要纳税,体现出赋税征收的先进性和公平性。该制度为()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古代)。根据材料“量出制入”的原则,主要征收户税和地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赋税制度为两税法,C项正确;租调制为北魏开创赋税制度,其与均田制相配套,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此制度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摊丁入亩是清朝赋税制度,该制度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的废除,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唐代的主要贸易港是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而宋代北自京东路(今山东、河北一带),南至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港口已不再是零星的点状分布,而是形成一个个贸易区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政治重心逐渐北移C.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宋代。据本题材料可知主要结论:宋代从北方到南方的沿海港口形成了贸易区域网络,因此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获得发展,C项正确;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指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而材料反映全国的沿海港口贸易区域形成,排除A项;北宋的政治中心在北方,没有北移,排除B项;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表现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排除D项。故选C项。9.北宋范祖禹认为:“唯本朝之法……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司马光也写道:“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这说明宋初采取的措施()A.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 B.扩大了地方长官权力C.有效维护了统治稳定 D.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初(中国)。据材料“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莫敢有异心者”可知,范祖禹和司马光都在强调宋初采取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防范了内部动乱,有效维护了统治稳定,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权力分割带来的消极影响,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增加地方长官的权力,排除B项;宋初的收精兵的做法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C项。10.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C.“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遵循天理,天理精深的意蕴都已经包含在圣贤们的著作里了,所以可以通过读他们的书去求理,朱熹的核心观点为万事万物均遵循天理,可以通过读圣贤书的方式求得天理,“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认为万事万物都蕴含着天理,学习的目标在于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即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得天理,这与材料中朱熹的核心观点接近,D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这与朱熹认为的“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观点不相同,排除A项;“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强调人的自然欲求,是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且材料没有体现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排除B项;“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认为理在万事万物之中,但没有涉及如何求理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1.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观察右图,统治区域①的民族是A.鲜卑 B.契丹 C.女真 D.党项〖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政权的地理位置的了解和辨识。根据题中“南宋”的时间,再者图片中间偏西有“夏”,而区域①在偏东北方位,综合判断应当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故C项说法正确;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南北朝时期,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契丹建立的辽在夏的西边,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在图中区域①的左边,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12.元朝起初在南方主要港口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泉州、庆元、广州三处。还制定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货物,发给公验、公凭。对外国商船载货进口,依例抽分,返航时由市舶司发给公验、公凭。这表明元朝()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C.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D.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元朝在南方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制定市舶法则,表明元朝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B项正确;元朝在南方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并非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对外贸易的管理,无法体现元朝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元朝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3.徐光启《农政全书》附有与意大利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另外他还与另一位传教士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在科学技术上A.对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吸收 B.在前人基础上注重创新C.重视对传统先进技术的总结 D.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答案〗A〖解析〗据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附有与意大利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6卷,另外他还与另一位传教士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对我国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徐光启编撰著作的过程中与外国传教士进行了合作,吸收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A选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前人,B错误;没有提及对传统先进技术,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影响,D错误。14.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这反映了A.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C.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答案〗C〖解析〗清朝初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即使贸易顺差,说明中国出口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有很有优势,受他国的欢迎,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海关关税税率,A错误;题干看不出来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B错误;中国对外出口货物并不意味着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D.15.孙中山评价义和团运动:“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的这一评价说明义和团运动A.促使列强改变了对华政策 B.延长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C.使中国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对于帝国主义的激烈反抗,使得西方各国意识到不可能通过直接侵略统治中国,继而转为在中国寻找代理人,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遭到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且“义和团运动延长清政府统治”的说法与史实相悖,排除B项;中国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始于甲午中日战争,而非义和团运动,故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并没有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6.孙中山强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从本质上看,它是一个A.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B.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C.平均主义的土地纲领 D.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等,提出发展经济的主张,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故B选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故A选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本质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没有体现出平均主义,故C选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本质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而不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故D选项错误。17.1921年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目标。次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注重立足国情做出决策 B.形成了坚强的领导集体C.寻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相对一大的目标是符合实际情况的,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开辟后,排除。故选A。18.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声明“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既与国家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相违背,亦独立国家所不许”。由此发起了:A.国民革命运动B.改订新约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抗日救亡运动〖答案〗B〖解析〗从1928年6月起,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故B符合题意;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年到1927年,是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帝国主义,故A不符合题意;解放战争时期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关内外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19.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答案〗C〖解析〗〖祥解〗试题分析:蒋介石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其立场一直未发生变化;第一次国共合作在1927年就已经破裂;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在1931年提出来的,因此ABD均与材料涉及的时间不符。1927年后,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很大的发展,蒋介石把它比作太平天国的割据力量,故选C。20.《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重新订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A.以邻为伴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因此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体现的是另起炉灶,B项正确;以邻为伴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排除A项;一边倒指的是坚定的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排除D项。故选B项。21.1950年,中共中央东北局提出把东北北部作为战略后方的设想,建议把辽宁的主要工业企业迁到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即“东北工业建设要着重放到北满去,可移的工厂尽量北移,尤其如机械厂等,应下决心北移,新建的工厂放到北满”。“南厂北迁”的决策()A.适应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需要 B.以保障东北工业安全为出发点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平衡 D.有利于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50年,中共中央东北局提出把东北北部作为战略后方的设想,建议把辽宁的主要工业企业迁到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由于新中国约80%的工业集中在东北,其中的半数以上又在东北南部,中共中央对东北工业建设寄予厚望,为配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实行“南厂北迁”,可见“南厂北迁”的决策以保障东北工业安全为出发点,B项正确;“南厂北迁”的决策主要是为了保障东北工业安全,并非是适应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需要,排除A项;“南厂北迁”的决策并未推动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平衡,且工业布局很难达到平衡,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经济结构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下列宪法文件中,左图被下图取代的时间是()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56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C项正确;1949年、1952年和1956年,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3.观察下表,对于该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A.农村土地私有制得到根除 B.多数农民经济状况得到改善C.初步建立起互助合作制度 D.保护富农的经济政策得到贯彻〖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中农比例上升为80%左右、贫雇农减少到10%左右等信息可知,这是土地改革后大量农民得到土地所致,因此多数农民经济状况得到改善,故选B;土地改革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属土地私有制,排除A;互助合作社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三大改造结束才标志着公有制的确立,这和土地改革不是同一时期,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富农的信息,排除D。24.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厦漳泉三角地区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技术开发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首先建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后来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从而形成今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福州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沿海开放城市25.以下措施中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的土改运动,②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④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它们都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③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它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不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D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趋势是内向保守,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时还出现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出超地位。——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材料二:据统计,1864年中国的洋货进口额为4621万海关两,1880年为7929.4万海关两,1894年为16210.2万海关两。进口货物以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其中棉纺织品和棉纱自1884年后逐渐在进口总额中占据首位,其销售市场由华南沿海口岸逐渐推广到华北、东北和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出口货物中,以茶、丝为大宗,棉花、大豆、烟叶、皮毛等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使得棉花、蚕桑、茶、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的外贸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次年,中央批准广东和福建两省在对外经贸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并在上海、北京、天津设立地方外贸公司,外贸新政策在试点区域逐渐推开。一方面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和鼓励吸收外资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摘编自余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及特点。〖答案〗(1)特征:对外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和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2)变化:进口以机器工业产品主;出口商品以原材料、农副产品为主;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鸦片贸易合法化;西方列强在中外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原因;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传统经济落后。(3)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央明确了对外贸易的战略地位。特点:由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广实施;注重奖励出口与限制进口相结合;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解析〗(1)主要特征:依据材料“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得出对外贸易范围广;依据材料“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得出商品种类和贸易额不断增加;依据材料“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趋势是内向保守,以禁为主”,得出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依据材料“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出超地位”,得出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2)变化:依据材料“进口货物以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得出进口以机器工业产品为主;依据材料“在出口货物中,以茶、丝为大宗,棉花、大豆、烟叶、皮毛等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得出出口商品以原材料、农副产品为主;从对外贸易的情况分析,得出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依据材料“进口货物以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得出鸦片贸易合法化;从贸易的主导地位分析,得出西方列强在中外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原因:从列强的入侵分析,得出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分析,得出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中国出口商品的类型分析,得出中国传统经济落后。(3)背景:依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依据材料“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得出中央明确了对外贸易的战略地位。特点:依据材料“外贸新政策在试点区域逐渐推开”,得出由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广实施;依据材料“一方面采取出口导向战略……一方面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得出注重奖励出口与限制进口相结合;依据材料“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得出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27.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董仲舒《对贤良策》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宋史朱熹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限制君权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答案〗(1)核心观点:天人感应。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