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浮力(知识点讲解)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0章浮力(知识点讲解)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2页
第10章浮力(知识点讲解)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3页
第10章浮力(知识点讲解)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4页
第10章浮力(知识点讲解)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章浮力(高频考点精讲)

考点01浮力

【高频考点精讲】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

3、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压力不同,存在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

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3、注意事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热点题型精练】

1.如图所示将同一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水中,它们所受到的()

A.向上、向下压强差不等,向上、向下压力差不等

B.向上、向下压强差不等,向上、向下压力差相等

C.长方体水平放置时.,若深度增加则压力差增加

D.向左、向右压强差相等,向左、向右压力差不等

解:AB、长方体物块悬浮在水中,说明受到水的浮力不变,而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

所以长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相等;

而长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Ap=竽,竖直放置比水平放置上下表面积小,所以长方体物

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不相等,故A错误,BiE确;

CD、长方体物块横放时,物块处于悬浮状态,说明物块左右表面受到水的压力相等,即向左、向右的

压力差为0;同理可知,物块竖放时向左、向右的压力差为0,即两种情况下向左、向右压力差相等(A

F=O);而长方体物块左右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AP=翌,因AF=O,所以Ap=O,即两种情况下向

»J

左、向右压强差相等;若深度增加,浮力大小不变,压力差的大小不变,故CD错误。

答案:B。

2.3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

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iB.F2C.F3D.F4

解: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此时鸡蛋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不同,

这个压力差就是鸡蛋所受的浮力,因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所以F3正确;

答案:Co

3.如图所示,将一个塑料吸盘挤压空气后吸在玻璃缸的底部。如果向玻璃缸内轻轻加水,则加水后吸盘

将()

A.因受到水向上的浮力而离开玻璃缸底

B.因受到水向下的浮力而更紧地贴在玻璃缸底

C.因受到水向上的压力而离开玻璃缸底

D.因受到水向下的压力而更紧地贴在玻璃缸底

解:将一个塑料吸盘挤压空气后吸在玻璃缸的底部,如果向玻璃缸内轻轻加水,吸盘受到水向下的压力,

但由于水不能进入吸盘内部,不能对吸盘产生向上的压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吸盘不受浮力作

用,则加水后吸盘因受到水向下的压力而更紧地贴在玻璃缸底。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

答案:Do

4.M老师用自制教具演示了如下实验:将一只去盖、去底的饮料瓶的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瓶内并注

水,看到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此时乒乓球静止(如图所示),然后用手堵住瓶口,一会儿乒乓球浮起

来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乒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没有受到浮力作用

B.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

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保持不变

D.乒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是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解:A、图中乒乓球静止时,虽然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但乒乓球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力,所以不受

浮力作用,故A正确;

B、乒乓球上浮过程中至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F浮=p,KgV怵可知,受到的浮力会变小,

故B错误;

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距离水面的深度h变小,水的密度不变,根据P=Pgh可知,受到的液体压强

变小。故C错误;

D、乒乓球静止时,受重力、水的压力和支持力,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不是由于受到大

气压的作用。故D错误。

答案:A。

5.如图所示,小聪用一个长方体铝块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他先后将该铝块平放、侧放和竖放,使

其部分浸入同一杯水中,保证每次水面到达同一标记处,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该实验探究的是下

列哪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平放则放竖放

A.液体的密度B.物体的密度

C.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D.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解:他先后将该铝块平放、侧放和竖放,使其部分浸入同一杯水中,液体的密度相同,每次水面到达同

一标记处,说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物体浸入水的深度不同,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可以探究

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故D正确。

答案:Do

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随着α角的改变,悬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将保持不

变(选填“改变”或“保持不变”),剪断悬线,小气球将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

解: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随着a角的改变,悬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会改变(始终为90°);

剪断悬线,由于竖直向上的浮力大于竖直向卜的重力,所以小气球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答案:保持不变;竖直向上。

7.如图所示,将两端蒙上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圆筒浸没在水中,当玻璃圆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时,

水对玻璃圆筒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F向左和F向右的大小关系是F一等于F向右(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当玻璃圆筒沿竖直方向放置时,水对玻璃圆筒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F向上和F向F的大小关系

是F向上大于F一(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

(1)当玻璃圆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时,由于在同一深度,由P=Pgh可知,液体压强相等,又因为受力面

积相等,由p=(可知,水对玻璃圆筒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FW,和F同右的大小相等,水平方向的合力为

0;

(2)当玻璃圆筒沿竖直方向放置时,h下大于hh,由P=Pgh可知,P向L大于P向下,又因为受力面积相

等,由P=(可知,水对玻璃圆筒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F向上大于F向卜,此时竖直方向的合力不为0,方

向竖直向上;

因此液体会对玻璃圆筒产生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不相等,压力差F⅛=F向上-F向下=F*,即浮力产生的

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答案:等于;大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8.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压力40N,半球受到水施加的浮力为80N,则

半球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120No

解:由F;?=F上-F卜得,半球受到的水向上的压力:

FL=F浮+Fτ=80N+40N=120No

答案:120。

9.某同学使用同一物体A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图③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1N,图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1.2No

(2)对比分析②③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对比分析③⑤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

③④⑤

解;(1)由图①所示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4N;由图③所示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4N?3N

=IN,由⑤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4N?2.8N=L2N。

(2)由图②③两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

同,且图②中浮力为4N-3.6N=O.4N<1N,由此可知: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且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所以实验结论为:当液体密度一定

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由图③⑤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且图

③中物体受到的浮力IN小于图⑤中物体受到的浮力L2N,由此可得: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

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答案:(1)1;1.2;(2)当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3)当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考点02阿基米德原理

【高频考点精讲】

一、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G排=∕⅛g/。

3、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此时∕¾=p气gVffi.

4、“浸在液体中”的含义

(1)如图甲、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

(2)如图丙所示,物体只有部分进入液体中,此时丫排<丫物。

5、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深度等

无关。

二、浮力的计算

1、称重法:&竽=G物-耳立(弹簧测力计两次的示数差)

A.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B.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解:由图可知,铅球、铜块和木块均浸没在同种液体中,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体积相同的铅球、铜块和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由F浮=G排=PiftgV上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答案:Do

11.某同学利用称重法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选用一柱状铜块和多种密度小于铜的液体,实验装

置如图。记录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浮力大小F浮、排开液体的体积V棒、液体的密度P淞四个

物理量,根据铜块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相关数据作出A、B两图像,根据铜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相关数

据作出C、D两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解:AB、当铜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时,由F浮=PiftgV"可知,铜块受到的浮力增大,由F浮=G-F

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当铜块全部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铜块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

最大,由F浮=p1⅛gV扑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液体的密度小于铜块的密度,所以此时

铜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铜块的重力,由F浮=G-F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0,故A错误,B正

确;

CD、由题意可知,铜块浸没在液体中,因此铜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根据F浮=P浓gV排可知,V排

一定时,F浮与P液成正比,由此可知图像为过原点的一条斜线,故CD错误。

答案:Bo

12.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IoCm2、高为5cm,体积为80cn?的均匀对称石鼓,其

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

()(取g=10N∕kg)

B.0.3NC.0.5ND.0.8N

解:石鼓排开水的体积:

V怵=80Cm3-1Ocm2X5cm=30cm3=30X106m3,

石鼓受到水的浮力:

3363

F浮=pgV∣∣t=1.0×10kg∕mX1ON/kg×30×10-m=0.3No

答案:Bo

13;在海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块,将物块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

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水的密度

为1.0X103kg∕n√,g取10N∕kg,忽略液面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8Cjn

A.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B.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C.物体的体积是4.0XO>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8×IO3Pa

解:A.由图像可知,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N不变,此时物体在空气中,由二力平衡条

件可知,物体重力G=F=9N,

当h>8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不变,此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则物体受到的最大

浮力F浮=G-F,=9N-5N=4N,故A错误;

B.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由浮力产生的原因F3=F向上-F向卜可得,下表面受到水

的压力F向上=F浮+F向下=F浮=4N,故B错误;

C.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F浮=P液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V=V排

=4×10'4m3,故C正确;

P型~1.0×103kg∕m3×10N∕kg

D.由图乙可知,物体从h=4cm时卜表面与水面接触,到h=8cm时刚好浸没,忽略水面的变化,则

物体的高度H=4cm=0.04m,

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p,κ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故D错误。

答案:C»

14.如图所示,当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为物体体积的1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0N;

当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为物体体积的;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5N.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物体将其缓

慢的放入水中(容器足够大,水足够多),则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

A.9.0NB.8.5NC.8.OND.7.5N

解:(1〉山“当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为物体体积的1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0N√,

可得:

F浮ι=G-Fu1,

即P⅛g∣V=G-5.0N∙∙∙φ;

由“当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为物体体积的1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5N:”可得:

P水g∣V=G-3.5N∙∙•②

由①-②,解得V=—ɪ-O

P减

(2)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物体将其缓慢的放入水中,假设其全部浸没,那么它受到的浮力:

3333

F;?=pgVj⅛=1.0×10kg∕m×g×V=1.0XɪOkg∕m×g×-ɪ-=9N,

P型

Q1

将V==一代入P,Kg-V=G-5.0N…①;

P疤3

解得G=8N,

浮>G,

取卜.物体将其缓慢的放入水中,物体漂浮,

,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8.ONO

答案:Co

15.2022年6月17日,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福建舰”。该舰满载

时排水量为8X10%其满载航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8×108N(g=10N∕kg),方向为竖直向

±_。

解: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福建舰”满载航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438

F浮=G推=mjl∣g=8×IOXɪ0kg×1ON∕kg=8×ION;

方向为竖直向上。

答案:8×108;竖直向上。

16.小新同学将调好的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

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一个体积为20cn?铝块,将其缓慢浸没在溢水杯中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保持静止,

同时用小烧杯将溢出的水收集起来。图示的情况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变,电子秤示数不变(均选填“变大不“变小”或“不变”)。小烧杯所收集到的水的重力为0.2

3,g=10N∕kg)o

解:(1)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P,κ

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

(2)由于溢水杯中装满水,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

的水重,铝块对水的压力大小与浮力相等,所以溢水杯对电子秤的压力不变,即电子秤示数不变;

(3)将铝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铝块的体积,所以将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

33

的体积就是铝块的体积,为20cπ?,小烧杯所收集到的水的重力G"=m拌g=p⅛gVf∣h=1.0×10kg∕m

×1ON/kg×20×106m3=0.2N。

答案:不变;不变;0.2»

1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45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内有质量为600g、体积

为1.5Xl0Tm3、质量分布均匀且不吸水的物体A,通过一根长18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水面距

容器底45cm,则物体A所受的浮力大小为15N:若剪断绳子,待物体A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

33

强变化了200Pao(p⅛=1.0×10kg∕m,gIR1ON/kg)

解:(1)由图示可知,物体A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ft=V=I.5Xlθ-ɪɪʌ

此时物体A所受水的浮力:F浮=P水gV排=LoX103kg∕m3×10N∕kg×1.5×10^3m3=15N;

(2)物体A的重力:G=mg=0.6kg×10N∕kg=6N,

因为G<F浮,所以剪断绳子时,物体A将上浮,待其静止后处于漂浮状态,

A漂浮时所受浮力:F浮=G=6N,

漂浮时,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际彘际90",

AVVrfV,

ʌ.V排排N排1.5,10?3G3?0.6)<10?3加3

剪断绳子后,水面下降的高度:=0.02m,

Ah=TT-=-^—450×1074m2

容容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AP=P⅛<g∆h=l.θ×103kg∕m3×10N∕kg×0.02m=200Pa..

答案:15;200»

18.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

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3.8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4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

由AD(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能(选

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解:(1)由图B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8N,即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3.8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也为3.8N;

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物体的重力是3.8N:

(2)由称重法:知:F浮=G-F小=3.8N-2.4N=1.4N;

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由图中AD两个步骤测出;

(3)根据(2)知Ffj=1.4N;排开液体的重力:Gjt=F耐咏-Fwj=2.6N-L2N=1.4N,故可以得出浸

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

(4)本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型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

A.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此实验为探究型,不能求平均值,故A不合理;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B合理;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C合理;

故选A;

(5)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仍能得出;F浮

=G钵。

答案:

(1)3.8;(2)1.4;AD;(3)排开液体的重力;(4)A;(5)能。

19.如图甲所示,是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有25Cm深的液体,该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

压强为2000Pa0求:

(1)液体的密度;

(2)若将边长为IO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圆柱形容器中,如图乙所示,木块静止时,有一半的体积露

出液面,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3)要使木块浸没至少需要施加多大向下的压力。

25cm

甲乙

解:(1)已知液体的深度为:h=25cm=0.25m,

根据P=Pgh可知,液体的密度为:

p*=-⅛—-=0.8×103kg∕m3;

V砍g?10N∕kg×0.25m6

(2)木块的体积为:V木=(0.1m)3=0.001m3,

木块浸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333

Vit=ɪv木=ɪ×0.001m=0.5×10-m,

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3333

F;?=p⅛gVrt=0.8×10kg∕m×1ON/kg×0.5×10'm=4N;

(3)木块原来漂浮,所以木块的重力为:G=F浮=4N;

木块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储=V木=SOOIn?,

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333

F滓'=pjsgV£=0.8X10kg∕m×1ON/kg×0.001m=8N;

木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宜向下的压力、重力的作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压力为:F=F浮'-F浮=8N-4N=4N°

答:(1)液体的密度为OSXl()3kg∕m3;

(2)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4N;

(3)要使木块浸没至少需要施加向下的压力为4N。

考点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高频考点精讲】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所受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1)如图甲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Z⅛>G物,物体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此时Z¾=G物;

(2)如图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¾=G物,物体悬浮。

(3)如图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Fn<G物,物体下沉,最终处于沉底状态,此时∕¾+%=G物。

甲乙丙

2、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1)如图甲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液>「物,物体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

(2)如图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¾=∕⅛,物体悬浮。

(3)如图丙所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果夕液<0物,物体下沉,最终处于沉底状态。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

(1)原理: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

(2)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水艇所受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

浮和下沉。

3、气球和飞艇:使内部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4、密度计

(1)原理:物体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2)特点:测量液体密度时浸入待测液体的体积越大,待测液体密度越小。

【热点题型精练】

20.“我劳动,我快乐!”晓马同学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坚持每天在家洗碗,既为父母减轻了家务负担

又锻炼了自己。在洗碗过程中,他发现同一只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结合

浮力的有关知识,比较两种情况下碗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入水底时碗受到的浮力较大

B.漂浮在水面时碗受到的浮力较大

C.两种情况碗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浮力的大小

解: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碗沉入水底时,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碗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由于重力相同,所以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在水面上时的浮力小,故B正确。

答案:B»

21.两不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放入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中,小球静止后两容

器中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

A.容器甲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容器乙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B.容器甲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容器乙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C.将容器乙中的液体及小球倒入容器甲中,充分混合后两小球悬浮

D.容器甲中液体的密度小于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且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力

解:

A、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乙两液体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故两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

大小,相同的小球,重力相等,所以容器甲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容器乙中小球受到的浮力,故A错

误;

B、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于球的密度,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等于球的密度,

即pψ>p球,p乙=P球,所以p甲>p乙,

小球静止后两容器的液面相平,即两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Pgh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

强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故B正确;

C、由于pq,>ps当将容器乙中的液体及小球倒入容器甲中,充分混合后,混合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

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即混合后的液体密度大于球的密度,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两球均漂浮,故C

错误;

D、容器甲中液体的密度大于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两个容器完全相同,小球静止后两容器的液面相平,

说明液体体积与小球排开液体体积之和相等;由图知,小球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则可知甲

液体的体积较大;因甲液体的密度较大,根据G=mg=pVg可知,甲液体的重力大,即G>m>G乙池,

由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液体的重力及小球的重力之和,故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力大于容

器乙对桌面的压力,故D错误。

答案:BO

22:小明参观了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A区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浮沉子”如图所

示。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

瓶盖使其密封。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

A.“浮沉子”漂浮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

B.“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C.“浮沉子”上浮时,玻璃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都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解:A、“浮沉子”漂浮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故A正确;

BCD、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

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松开手,小瓶内水面上的空气

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

此它就向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故BC正确,D错误。

答案:Do

23.甲、乙两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

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

A.沉在水槽的底部

B.悬浮在原位置

C.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I:2

D.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

解:由图可知:甲、乙处于漂浮,V排=V甲,

则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3=G,,1+G乙,

即:P水gV排=P物gV用+P物gV乙,

已知V甲=2V乙,

_1

所以,P水gV甲=P物gV∣∣ι+p,⅛g^V甲,

解得:P物=ɜp水,

则当乙物体取下,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甲物体会漂浮,故A、B错误;

甲漂浮时,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甲=G中,

即:P水gV排I=P物gV甲,

?浸ɪV排、2

由V=Sh得:卢=ɪ=产=不故C错误;

2甲FV甲3

S

V露V稗排、V

已知V霸=VrP-V排1,则TT-=—-------=17-jτ-=1?ɔ=ɔ:故D正确。

V甲V甲V甲SS

答案:D。

24.有甲、乙两个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满酒精,乙溢水杯盛满某种液体。将一不吸水的小球轻轻放入甲溢

水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0g;将小球从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轻轻放入乙溢水杯

ɪ

中,小球漂浮且有五的体积露出液面,溢出液体的质量是50g,已知P酒精=0.8Xl(pkg/nʌ下列计算

正确的是()

①小球的质量是40g

②小球的体积是50Cm3

③液体的密度是1.1X103kg∕m3

33

④小球的密度是0.9X10kg∕mo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

解:由题意知小球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故F浮乙=G=G用故m=m捧=50g;

由题知,在甲中小球下沉,小球的体积就等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据P=弓可得:

40gUC3

V—V酒,产万m=诵正布=50CnT;

所以小球的密度是:

Pkvf=黑=IgZcm3=1000kg∕m3;

因为小球在乙中漂浮,所以

F浮=G本身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m扑g=p乙*V①;

且G本身=P球gV②;

故将①②带入F浮=G本身可得:

10

P乙gγ[V=P球gV

所以P乙=IIP球=⅛X1OOOkgZm3=I.I×103kg∕m3

故②③正确;

答案:Bo

25.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体积之比V甲:V乙=2:3,将它们轻轻放入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

力之比F甲:F乙=8:9,p*=l×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都漂浮在水面上

B.甲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乙物体浸没于水中

33

C.乙物体的密度p乙=0.75×10kg∕m

33

D.乙物体的密度pz,=0.85×10kg∕m

解:设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m,甲、乙两物体的体积分别为2V、3V°

①若甲、乙均漂浮,

因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

所以,甲、乙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F4=I:1,与题意不符,故该可能被排除,A错误:

②若甲、乙均浸没,

则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由Fif=PgV徘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

P^x2v

F浮甲:F浮乙=°次§而=2:3,与题意不符,故此种情况不可能;

③由①②可知,只能是“甲、乙中一个物体漂浮,另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

因甲乙的质量相等,且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由P=与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则甲物体浸没于水中,乙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故B错误;

此时甲受到的浮力:F甲=P水gV甲=P水gX2V,乙受到的浮力:Fz.=G乙=m乙g=p乙V乙g=p乙X3Vg;

己知F甲:F乙=8:9,

F甲P次gx2V8

所以有:

F乙一p^×3Vg-9'

3333

解得:PΔ=∣p*=∣×lθ×10kg∕m=0.75×10kg∕m,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o

26.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在包、煮、吃的过程中包含许多物理知识。生饺子刚放入开水中时沉底,

是因为饺子受到的浮力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煮熟的饺子会浮起,主要

是因为饺子的体积(选填“质量”“体积”或“密度”)变大了。

解:煮饺子时,饺子刚放入水中,由于饺子所受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饺子会沉入锅底;

饺子煮熟后,饺子内的水受热汽化后形成水蒸气,使饺子膨胀、体积变大,使饺子所受浮力变大,当浮

力大于饺子的重力时,饺子上浮。

答案:小于;体积。

27.某次军事演习中,执行深海作业的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如图所示)要使潜水艇下潜,应对水舱

水(选填“注水”或“排水”),在下潜过程中,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潜水艇受到的液体压

强变大(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达到沉浮目的,潜水艇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要使潜水艇

下沉必须满足G>F浮,由此应对水舱注水;

潜水艇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海水的密度不变,根据F浮=P海水gV”"J■知,潜水艇受到的浮

力不变;

潜水艇下潜过程中,深度增大,海水的密度不变,根据P=P①kgh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

答案:注水;不变;变大。

28.边[长为1(km的我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

截去一部分后,再用少许粘合剂(其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固定上与截去部分体积相同的合金材料后,

投入某种液体中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IXPa,p合金=2.6Xl()3kg/m3,

则合金材料的质量是0.52kg.(g=10N∕kg)

甲乙

解:木块的体积:

V=0.lm×0.lm×0.1m=0.001m3,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m本积露出水面,

∙,∙F浮=G木,

3

「F浮=P水V排g=p水gVg,G木=P4;Vg,

3

∙∙P4<~Vg=p木Vg,

Λp4;=∣p水二焉XlX103kg∕m3=0.6×103kg∕m3,

设截去木块的体积为V,,

Y在某种液体中仍漂浮,

・,・剩余木块的重加上合金重等于受到液体的浮力,

即G木+G金=P木(V-V')g+p金V'g=F浮',-----------------①

Y木块受到液体的浮力:F/=F下表面-F上表面=F下表而=PS=1×IO3PaXO-Olm2=ION,-----------②

二由①②可得:

P木(V-V,)g+p⅛V,g=10N,

即:0.6×103kg∕m3×(0.001m3-V,)×10N∕kg+2.6×IO3kg∕m3×V,×IONZkg=ION,

解得:

V,=2×10-4m3,

m⅛=p金V'=2.6×IO3kg∕m3×2X10-4m3=0,52kg>.

答案:0.52,

29:小明按照t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了简易密度计。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

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如图所示)

(1)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LOgZcn?;

b.将其放入密度0.9g∕cm3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0.9g∕cm3;

c.接着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π?,将整个饮料吸管均匀标上刻度;

d.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n?刻度处。

①如图甲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0.9应该在P点(选填“p”或"q”)。

②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是错误(选填“正确”、“错误”

③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Pift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乙)、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横截面

积为S,用给定的字母推导出p液与h的关系式为。/=奋

④若所测的酒精的实际密度为0.8g∕cnΛ将此密度计放在核酒精中,则实际酒精液面处在此密度计

0.8g∕cm3刻度线的上(选填“上”、“下”)方。

(2)小红为了让测量结果更准确,想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请为小红设计一

种改进方法:用更细的吸管做密度计。

(3)小虎在吸管中的放入金属丝并封口后,将其放入液体中,出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为顺利完成实

验任务,你的解决办法是减少吸管下端的一些金属丝。

甲乙丙

解:(1)①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浸在水中的酒精中时,V怵水<Vt⅛,

所以密度计放在酒精中,液面的位置在水密度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