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探析文献综述4500字】_第1页
【企业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探析文献综述4500字】_第2页
【企业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探析文献综述4500字】_第3页
【企业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探析文献综述4500字】_第4页
【企业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探析文献综述45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9033企业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 1238111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研究 1236551.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开拓市场 2163902.获取海外资源、技术 261333.多维度动因分析 2202782国内外企业并购绩效研究 322007文献述评 416152参考文献 51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研究并购行为的发生,其绩效的评估是众所周知的关键点,但另外一个要在探究和学习流程中不可忽视的最重要一个辅助环节是“为什么”,公司为何会开展并购活动,动因其实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分析其绩效这一关键点。知其然先要知其所以然。因此针对案例的动因,我们对并购领域的前沿学者的文章进行综述:诺贝尔经济奖得主G.J.斯蒂格勒(1996)在其著作中分析,想要将隐藏性的竞争对手提前“消灭”,扩张和抢占市场份额和占据头部行业地位,企业通常利用纵向或横向兼并产业链内的企业,不仅提高其他投资者进入该行业门槛,同时还形成行业壁垒,形成头部垄断。不难得出结论,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形成范围垄断是大多数企业并购的动因。但是随着各个国家的反垄断法的实施,垄断作为内在驱动因数逐渐的淡出舞台,但是在部分市场以及特别市场的差异性垄断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动因。Hitt等(2000)通过研究指出企业由于国家发达程度的不同,并购动因会随之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想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不同,并购动因更倾向于获取更好的技术来提升企业核心力;Artie和JayChatzkel(2012)研究了在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中,从中发现获取研发技术依然是这些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它们通过借力并购,来提升自身企业的技术,进而提升公司的实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Finkelstein和Cooper(2010)指出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获得独特的竞争力,提升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两家企业强强联合提升品牌价值。国内的并购活动晚于西方国家,因此国内的研究理论大多数借鉴于国际已经成型的并购理论研究,在国内企业并购实践案例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结合中国国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并购动因理论。具体可从以下三点来进行分析:1.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开拓市场张乃平和万君康(2005)认为企业跨国并购主要原因为增强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发挥规模效应,有效且快捷得加强企业研发能力,消化企业过剩产能,从而达到企业在全球视角下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李宏和郝云云(2017)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企业跨国并购理论模型,认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是输出过剩产能、多元化战略经营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同时认为获取先进技术以及增强对市场要素的控制能力是我国企业并购的核心驱动因素。2.获取海外资源、技术孙华鹏等(2014)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个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不尽相同,中国企业更加注重先进技术的获取、品牌熟知度与并购经验这三点;张文佳(2015)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得资源,发展中的企业要随着发展不断改变各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市场份额等资源是进行转变的基础;宋林和彬彬(2016)建立相关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性质影响并购动因,企业性质为国家所有动因倾向于获得资源,企业性质为民营动因会更加侧重于市场份额;另外还发现目标企业国家的收入水平也影响并购动因,高收入要技术,低收入要资源;蔡政元和巴曙松(2018)认为企业在选择并购国家时往往选择平等开放的国家,即文化不封闭,男权倾向较小的国家,同时也认为企业并购动因由矿产资源等消耗资源向技术、品牌等知识战略资源转变。3.多维度动因分析黎平海和李瑶(2009)对我国124个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发现,22%的样本并购动机是获取战略性资产;36%的样本的并购动机是获取技术;26%的样本跨国并购是为了扩展市场;其他部分并购动因为获取品牌、多元化经营以及规避贸易壁垒;黄碗乔和杨超(2016)认为企业跨国并购动因是由政府方面和企业自身方面两方面推动的。政府方面包括,面对我国资源相对紧缺,我国政府鼓励能源型企业为获取能源资源进行跨国并购;企业自身方面包括,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提升品牌影响力,学习到现有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从而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及战略部署。2国内外企业并购绩效研究西方国家体制机制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国家的资本化程度高,并购事件数量多,相应的学者研究也更加深入,积累了较多的研究经验。而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开展的时间较晚,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入WTO,又成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我国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很多企业跻身到世界的前列。兼并收购活动在上市公司的发展中颇受欢迎,我国企业的并购现象也呈倍增现象,大部分学者认为并购为企业带来正向的发展,并购类型对于并购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关联性。Bhagat(2010)等人有8篇对海外并购收益的研究成果,其中有4篇研究认为并购给并购企业带来了收益,而剩下的一半则认为并购带来的收益不明显,甚至会出现负的收益。ToyahL(2013)对企业的并购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跨国的并购行为较国内的并购行为更利于实现扩大规模的目的,但绩效表现是否受其影响不是很确定。ByungPark,Jiyulchoi(2014)研究151家并购企业,发现并购活动对于被并购企业利大于弊,尽管会出现并购失败的情况。张本照,盛倩文(2016)在研究短期并购绩效时,研究对象是2010年到2016年3月参与并购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结果显示,在短期内并购行为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是明显的正向效果,并且混合并购带来的绩效是最优秀的。PrashantKale(2017)等对跨国并购中股东财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股东通过并购活动得到了更多的收益,并购并没有减损股东利益。杜晶晶(2018)通过研究美的集团并购库卡的绩效,发现并购后市场绩效明显,短期内增加了股东财富,虽然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了下降,但是总体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并购提升了库卡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王北军、张清(2018)通过对美的集团并购东芝家电的案例研究,得出并购活动给美的集团的短期绩效带来了积极影响,美的集团收益增加的同时,市场份额扩大。国内外学者在分析企业并购绩效时主要通过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因子分析法等实证方法以及平衡记分卡等方法来着重研究并购是否为企业带来正面的绩效。MoshfiqueUddin(2009)通过事件研究法来研究发生在1994年到2003年的英国海外跨境并购案例,其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并购绩效主要是通过股票价格来显示,而且在短期内并购活动的进行并没有给并购企业带来显著的效益。AnilkSharma(2010)整理综述了1994年到2008年的112篇论文,认为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EVA法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研究方法,而且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渐渐接受这一方法,并广泛讨论了其有效性。陈黎琴,胡玲(2012)对国内外的文献所记录的绩效研究方法进行整理,总结了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劣。其中,事件研究法要选择“事件期”的长短,财务指标法要注意财务指标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案例研究法更适用于个别案例的研究。李彦(2014)运用财务指标法,分析联想并购中石化的案例。从分析中发现:联想的并购活动,在后期没有达到预期的整合效果,企业的竞争力和偿债能力反而下降;中石化在并购时选择的现金支付方式,增加了企业的偿债压力,企业的产量虽然得到了提高,但是却没有给企业带来等多的收益。Neelamran等人(2015)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305个进行并购的企业2003年到2008年的数据,研究其反映盈利和偿债水平的14个指标,对比了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验证了企业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法的基础作用。徐维兰,崔国平(2015)采用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2002年进行并购的企业结果显示,目标企业的短期绩效会因为并购而有所好转,但是并购的后期也会出现下滑的趋势。王溯(2017)通过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运用指标分析法来研究2012年以来83家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的绩效变动情况,并构建了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得出了并购能给制造业企业带来效果显著的绩效的结论,同时还指出不同的并购类型带来的绩效波动也存在差异。刘颖(2017)在评价美的集团并购德国库卡的绩效时,采用的是事件研究法和会计指标法。其认为此次美的集团的并购活动是新的战略布局,双方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从而给美的集团带来更多的效益,提升其盈利能力,进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1.6文献述评目前众多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深入研究涵盖了理论和实证各层面。但是对于企业并购后能否产生并购绩效,并购绩效在短期和长期的显著性如何,并购绩效产生后在长期中能否持续等问题上研究学者没有统一的结论。对于并购绩效影响因素方面,很大一部分学者都认为企业并购后的重组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并购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绩效主要来源于并购重组。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研究了企业并购战略、支付方式、管理层过度自信、公司规模、产业相关度等因素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但是以上大部分研究都是通过多个并购案例进行验证分析,较少学者针对单独一个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并购事件进行总体分析,研究其并购绩效是否产生、是否具备持续性以及影响其并购绩效产生于持续的因素。因此,本文选取我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吉利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探索企业在外延扩张的并购发展战略下,并购后的绩效是否产生,受到企业自身哪些发展战略措施的影响。参考文献[1]朱锦月.互联网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9.[2]周帆.互联网企业并购动因、风险控制及绩效评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9.[3]刘双珲.互联网企业并购动因及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4]夏绍群.互联网企业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7.[5]曾龙.中国互联网企业并购研究[D].武汉大学,2017.[6]王骏晨.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7]刘海,冯秀荣.互联网企业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拟合应用[J].经济问题探索,2011(7):69-72.[8]蒋叶华,陈宏立.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商业经济,2006(2):82-83.[9]张丹,高丛.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巨头并购热潮动因分析[J].财会研究,2014(9):68-70.[10]李艳琴.互联网企业并购动因及其业绩影响的分析——以阿里巴巴并购UC为例[J].经济论坛,2016(11):98-100.[11]陈健,席酉民,郭菊娥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3:85-92[12]李靖互联网企业并购绩效研究——以科大讯飞并购乐知行为例武汉纺织大学2020(1)[13]陈功栋。2009.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14]丁宏,梁洪基。2014.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发展战略——基于双边市场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4[15]郭永清.2000.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并购绩效实证分析[J]。青海金融,6.[16](美)苏达斯纳著,张明译.2013.并购创造价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1:54-68[18]阮飞,李明,董纪昌等.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的动因、效应及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07:69-72[19]刘超.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企业并购模式的影响研判[J].湖北社会科学,2015,11:84-89[20]王秀丽,刘子健.互联网企业战略并购与财务协同效应研究——基于百度并购去哪儿网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33.3:107-118.[21]李霞.“互联网+”背景下国美并购库巴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