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广东高考冲刺模拟卷(二)(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铜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下列关于东周铜壶随葬情况的考古发现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在山西长治分水岭的两处墓葬中,男性与女性的随葬铜壶数量相同。中原地区宗法等级秩序瓦解B部分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的诸侯国,其贵族随葬铜壶以圆角方壶为主,其他的则以圆壶为主。周文化的辐射影响力扩大C诸侯和卿的随葬铜壶类型一般有两种或以上,而大夫和士的不超过两种。周朝礼制在当时仍有影响力D在河南辉县的墓葬中,出现带有北方少数民族风格的瓠壶。周天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加强A.A B.B C.C D.D2.《九章算术》记载了不少基层官员面临的实际问题,包括“方田”讲田亩面积计算;“衰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等。这反映汉代(

)A.基层官员的日常公务繁重 B.注重数学教育C.科技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D.主地兼并严重3.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大力开凿运河,开辟航道,水利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

)A.推动了江南经济开发 B.巩固了国家疆域统一C.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 D.保证了朝廷财政收入4.据如表可知(

)史料内容史料出处材料一元晖,字叔……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点校本《隋书.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材料二元晖,字叔……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点校本《隋书.卷四十六》修订本,中华书局2019年1月第1版材料三检校交趾郡赞治、日南郡丞、前兼内史舍人,河南元仁器撰九真郡故地(毗邻日南郡,在今越南)发现的《大隋九真郡宝安道场碑》A.材料一对传世文献的点校有误 B.晚出的学术成果比前人的研究可靠C.确认史实必须使用二重证据法 D.金石史料有助于对传世文献的释读5.17世纪后期,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南迁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并把此地经营为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国”)。乾隆年间官方文献评价其“宫室与中国无异,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风俗重文学,好诗书……子弟皆彬彬如也”。这体现了(

)A.清朝开明的民族文化政策 B.双方对中华礼教的认同C.宗藩朝贡体系的深入发展 D.移民社会呈现多元色彩6.1861年,太平天国既承认列强治外法权及长江自由航行权,又拒绝其联手灭清、分土而治的提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太平天国(

)A.仍为传统农民起义的模式 B.反映了近代国人寻求国家出路的曲折性C.是对封建制度的修修补补 D.解决了变局下农民战争向何处去的问题7.咸丰初年,清廷战时军费往往由户部依据需要调拨,并钦派高官坐收坐支。1875年,左宗棠开始西征,其军费筹集除了借助外债、他省协济外,还以缴纳资金占股的形式在上海组织设立“乾泰银行”筹集,支付月息,并以海关税作抵押,得到了上海、苏杭等地商号的支持。此举(

)A.解决了西北地区的边疆危机 B.折射出晚清的财政困局C.促成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加强了中央机构的权力8.作为史料,下图中的“华工墓地”可用于说明,一战期间(

)A.北洋政府实行“以工代兵” B.中国参与改变了战争的走向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力量对比决定国际关系交往9.下图是新四军政治部主办的综合性刊物《抗敌》创刊号,封面上有“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出版”字样。《抗敌》发行对象是全军干部,宗旨在于总结交流建军、作战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据此推断,该期刊(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B.可用于研究苏维埃政府建设C.有利于对民众战时动员 D.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10.下图是创作于1955年的年画,其反映的制度(

)A.体现了爱国统一战线 B.推动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C.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 D.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1.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A.受到东方各国人民的欢迎 B.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12.如图所示的象钟是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撰写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中介绍的一种装置。此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

)A.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B.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C.文化具有多元融合性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3.“哥伦布大交换”对“旧大陆”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下表可推知,玉米引植到中国(

)A.促使精耕细作农业走向成熟 B.利于缓和明清人口增长压力C.削弱了传统小农经济的优势 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14.有学者指出,如果根据君主主权乃至“朕即国家”的理论,法国大革命的起义者无疑都是叛国者,但最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恰是试图勾结外国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大革命的进程具有激进性 B.人民的人权意识较薄弱C.建立军事独裁具有必然性 D.民族国家观念内涵变化15.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原棉自美国进口。经济史学者罗斯托曾感叹,“美国为自己在南方建立了一种传统社会,这个社会是兰开夏郡的附属品,以后则是英格兰纺织厂的附属品”。他意在说明(

)A.国际产业链分工不平等 B.英国强迫美国成为原料产地C.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 D.南北战争造成美国贸易亏损16.1962年中印武装冲突后,印度随即向美国求取紧急军事援助,并向美国表示“就对中国的政策而言,印度当然不是不结盟”,而印美利益“不是相似,而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印度当时(

)A.在冷战背景下与美国利益趋同 B.尚未实现民族独立C.寻求建立遏制中国的战略共识 D.退出了不结盟运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14分)“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是中国古代的谚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文帝第三子杨俊性好奢侈,因为在并州总管任上“盛治宫室,穷极侈丽”,所建屋舍被告发“违犯制度”,后被文帝罢官召还京师软禁。面对大臣们减轻处罚的求情,文帝坚持“安能亏法乎?”结果,杨俊郁郁而死。魏征等唐代史家评价文帝此举是“父子之道,遂灭于天性”,其他杨秀、杨谅等宗亲藩王窥伺险地、轻动甲兵,正根源于此,“后之有国有家者,可不深戒哉!”——据【唐】魏征等《隋书·文四子传》整理材料二

古代法律是从不承认“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明朝时,朝廷颁布了很多教化基层的案例材料,其中有藩王皇亲违法乱纪“初犯免罪……四犯与庶人同罪”等语句。这虽是为了表明贵族有减免罪责几次的特权,却容易被民间误解为“庶民同罪”是普遍性法律。到明末,朝廷已无力维持文化专制政策,日益繁荣的小说创作中遂正式出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条谚语。——摘编自柳立言主编《中国史新论·法律史分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征对隋文帝惩罚杨俊给予负面评价的出发点。(8分)(2)指出材料二中“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体现的法律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谚语产生的原因。(6分)18.(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直接贸易渠道。随着大西洋贸易的发展,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丝织业、肥皂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并发展起来。如果以1700年的发展指数为100,1800年时英国出口工业指数为544。英国的出口工业中原料加工再出口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如1700年烟草、亚麻、印花布和糖的再出口占总出口工业品的三分之二。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因大西洋贸易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1787年法国出口的工业品占到了出口总额的34.2%。——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材料二

几百年来,欧洲都从亚洲进口大量香料、丝等产品,却很少有产品出口到亚洲。西班牙征服美洲,为欧洲提供了暂时的解决办法。新大陆的金、银大量输往亚洲,其中可能有一半运往中国,以换取欧洲人真正能消费的东西。中国实际上是16—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1)指出材料一中16—18世纪大西洋贸易的形式,并简析其历史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16—18世纪中国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原因。(6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通过行为体参与度、规范完备性和惩戒机制的有效性这三个指标可较为全面客观地衡量一个国际秩序的完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该秩序是否成熟或成功。需要特别指出,从国际秩序的历史实践看,主导性国家特别是大国参与国际秩序至关重要,否则国际秩序就难以成功。国际秩序确立的规范越能满足实现秩序的目标尤其是主要目标,这一国际秩序就越完备,反之同理。此外,如果对体系内行为体违反国际规范的阻遏效力不足,则国际秩序难以有效运行。——摘编自邹治波《国际秩序的评判研究》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更大的提升,与国际体系的良性互动更加积极。此时的国际环境相较于以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既有国际秩序处于失调的状态下,此时中国对国际秩序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引领者”。对国际秩序的构想不再只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摘编自高晗《中国国际秩序观变迁研究(1982—2018)》(1)有学者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不完备、不成功的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则是一个较为完备和成功的国际秩序。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反对该观点或另有补充均可,并结合材料一的全部或部分标准阐述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新型国际秩序的构想,以及在全球治理中的具体实践。(6分)20.(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大一统的国家治理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特点内涵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主要目标。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的制度体系,其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因俗而治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昧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摘编自部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12分)2024年广东高考冲刺模拟卷(二)答案解析(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铜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下列关于东周铜壶随葬情况的考古发现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在山西长治分水岭的两处墓葬中,男性与女性的随葬铜壶数量相同。中原地区宗法等级秩序瓦解B部分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的诸侯国,其贵族随葬铜壶以圆角方壶为主,其他的则以圆壶为主。周文化的辐射影响力扩大C诸侯和卿的随葬铜壶类型一般有两种或以上,而大夫和士的不超过两种。周朝礼制在当时仍有影响力D在河南辉县的墓葬中,出现带有北方少数民族风格的瓠壶。周天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加强A.A B.B C.C D.D【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周(中国)。根据材料,东周时期,诸侯和卿的随葬铜壶类型一般有两种或以上,而大夫和士的不超过两种,说明这一时期诸侯、卿、大夫、士受到礼制的影响,依然存在等级上的差别,C项正确;宗法等级主要体现在血缘的等级划分上,材料内容无法体现相关内容,排除A项;周文化的辐射影响力扩大主要体现在对于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上,材料只是体现在部分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的诸侯国方面,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中原的墓葬中出现带有北方少数民族风格的瓠壶,说明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周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九章算术》记载了不少基层官员面临的实际问题,包括“方田”讲田亩面积计算;“衰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等。这反映汉代(

)A.基层官员的日常公务繁重 B.注重数学教育C.科技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D.主地兼并严重【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包括‘方田’讲田亩面积计算;‘衰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九章算术》均是研究方田、赋税与土木工程等均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事情,体现了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的特点,C项正确;本题主旨为“数学与基层治理”,“基层官员的日常公务繁重”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述汉代数学解决的问题,没有涉及数学教育,排除B项;“主地兼并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大力开凿运河,开辟航道,水利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

)A.推动了江南经济开发 B.巩固了国家疆域统一C.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 D.保证了朝廷财政收入【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A项正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尚未实现统一,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江南的开发,没有体现南北的交流,也没有体现财政收入,排除CD项。故选A项。4.据如表可知(

)史料内容史料出处材料一元晖,字叔……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点校本《隋书.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材料二元晖,字叔……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点校本《隋书.卷四十六》修订本,中华书局2019年1月第1版材料三检校交趾郡赞治、日南郡丞、前兼内史舍人,河南元仁器撰九真郡故地(毗邻日南郡,在今越南)发现的《大隋九真郡宝安道场碑》A.材料一对传世文献的点校有误 B.晚出的学术成果比前人的研究可靠C.确认史实必须使用二重证据法 D.金石史料有助于对传世文献的释读【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古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一、二属于传世文献,在点校本中关于元晖的记录有不同的地方,材料三属于发掘的金石史料,有关于元晖的记载,通过不同类型材料的对比,可以让我们对传世文献有更准确的认识,D项正确;根据材料的对比可知,材料一对传世文献的点校是正确的,排除A项;晚出的学术成果不一定比前人的研究可靠,排除B项;“必须使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5.17世纪后期,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南迁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并把此地经营为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国”)。乾隆年间官方文献评价其“宫室与中国无异,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风俗重文学,好诗书……子弟皆彬彬如也”。这体现了(

)A.清朝开明的民族文化政策 B.双方对中华礼教的认同C.宗藩朝贡体系的深入发展 D.移民社会呈现多元色彩【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后期。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南迁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乾隆年间官方文献评价其“宫室与中国无异,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风俗重文学,好诗书……子弟皆彬彬如也”,可见官方对其评价是肯定的,也表现了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对中华礼教的延续和认同,即反映了双方对中华礼教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朝的民族政策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国”),向清政府纳贡称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移民对中国文化的继承而非多元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6.1861年,太平天国既承认列强治外法权及长江自由航行权,又拒绝其联手灭清、分土而治的提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太平天国(

)A.仍为传统农民起义的模式 B.反映了近代国人寻求国家出路的曲折性C.是对封建制度的修修补补 D.解决了变局下农民战争向何处去的问题【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86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一方面承认列强对华的侵略权益,但并不同意列强联合灭清、分土而治的提议,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即体现了近代国人在寻求国家出路方面的曲折性特征,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新任务,与传统农民起义有所不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太平天国对封建制度修补的相关信息,拒绝灭清不代表对封建制度的修补,排除C项;太平天国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未解决时代变局下农民战争向何处去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7.咸丰初年,清廷战时军费往往由户部依据需要调拨,并钦派高官坐收坐支。1875年,左宗棠开始西征,其军费筹集除了借助外债、他省协济外,还以缴纳资金占股的形式在上海组织设立“乾泰银行”筹集,支付月息,并以海关税作抵押,得到了上海、苏杭等地商号的支持。此举(

)A.解决了西北地区的边疆危机 B.折射出晚清的财政困局C.促成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加强了中央机构的权力【答案】B【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咸丰时期,清廷战时军费往往由户部依据需要调拨,并钦派高官坐收坐支;但是在左宗棠西征时期,军费筹集的方式非常多样,如借外债、他省协济、入股集资、商号支持等方式,这折射出当时清政府陷入了财政困境,B项正确;左宗棠西征取胜结局了西北地区的边疆危机,而非筹集军费解决了危机,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中央机构的权力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作为史料,下图中的“华工墓地”可用于说明,一战期间(

)A.北洋政府实行“以工代兵” B.中国参与改变了战争的走向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力量对比决定国际关系交往【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北洋政府通过“以工代兵”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派遣大量华工参加一战,法国的华工墓地正是一战中牺牲华工的见证,A项正确;“中国参与改变了战争的走向”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C项;国际关系交往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新四军政治部主办的综合性刊物《抗敌》创刊号,封面上有“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出版”字样。《抗敌》发行对象是全军干部,宗旨在于总结交流建军、作战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据此推断,该期刊(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B.可用于研究苏维埃政府建设C.有利于对民众战时动员 D.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出版”“《抗敌》发行对象是全军干部,宗旨在于总结交流建军、作战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可知,此时是1939年,处于全面抗战阶段,其中《抗敌》的宗旨是总结交流建军、作战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为军队干部和热心于抗战的人士提供有关资料,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苏维埃政府已经改为边区政府,排除B项;《抗敌》发行对象是全军干部,而不是民众,排除C项;国民革命时期为1924-192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图是创作于1955年的年画,其反映的制度(

)A.体现了爱国统一战线 B.推动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C.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 D.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5年”“我们都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的结果,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C项正确;爱国统一战线是和各民主党派等组织组成的,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A.受到东方各国人民的欢迎 B.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亚历山大东征在保有原来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当地文化,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C项正确;“东方各国人民”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亚历山大东征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维护帝国的长治久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于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只是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12.如图所示的象钟是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撰写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中介绍的一种装置。此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

)A.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B.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C.文化具有多元融合性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据本题材料“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发明家介绍的这种器械具有不同文化的特征,呈现出文化的多元融合性,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阿拉伯文化科技与其他地区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阿拉伯的疆域范围,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文化交流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3.“哥伦布大交换”对“旧大陆”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下表可推知,玉米引植到中国(

)A.促使精耕细作农业走向成熟 B.利于缓和明清人口增长压力C.削弱了传统小农经济的优势 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表格内容可以推知,玉米引植到中国增强了抗灾能力,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所以有利于缓和明清人口增长的压力,B项正确;在玉米引植到中国之前,我国的精耕细作农业就已经走向成熟,排除A项;玉米的引植增加了粮食产量,利用了之前无法利用的土地,实际上加强了传统小农经济的优势,排除C项;玉米引植到中国之前,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就已经完成了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14.有学者指出,如果根据君主主权乃至“朕即国家”的理论,法国大革命的起义者无疑都是叛国者,但最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恰是试图勾结外国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大革命的进程具有激进性 B.人民的人权意识较薄弱C.建立军事独裁具有必然性 D.民族国家观念内涵变化【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法国。材料表明在法国大革命中以“叛国罪”处死的是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和王后,不是起义者,这说明民族国家内涵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叛国罪”处死的对象的变化,不涉及大革命的进程,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人民的人权意识,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叛国罪”处死对象的变化,不涉及建立军事独裁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5.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原棉自美国进口。经济史学者罗斯托曾感叹,“美国为自己在南方建立了一种传统社会,这个社会是兰开夏郡的附属品,以后则是英格兰纺织厂的附属品”。他意在说明(

)A.国际产业链分工不平等 B.英国强迫美国成为原料产地C.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 D.南北战争造成美国贸易亏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这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依据材料概括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原棉自美国进口,美国成为了英格兰纺织厂的附属品,可见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生产力大大提升,美国成为了英国的原来产地,而英国则制造工业品,获取更高的利润,体现了国际产业链分工不平等,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南部的发展是受到英国强迫的,排除B项;美国在18世纪就获得了独立,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内战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6.1962年中印武装冲突后,印度随即向美国求取紧急军事援助,并向美国表示“就对中国的政策而言,印度当然不是不结盟”,而印美利益“不是相似,而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印度当时(

)A.在冷战背景下与美国利益趋同 B.尚未实现民族独立C.寻求建立遏制中国的战略共识 D.退出了不结盟运动【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印度)。据材料“就对中国的政策而言,印度当然不是不结盟”可知,印度当时为侵入中国领土,向美国投其所好,希望与美国结盟,C项正确。印度与美国利益不可能完全趋同,排除A项;印度1947年独立,排除B项;印度当时并没有退出了不结盟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14分)“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是中国古代的谚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文帝第三子杨俊性好奢侈,因为在并州总管任上“盛治宫室,穷极侈丽”,所建屋舍被告发“违犯制度”,后被文帝罢官召还京师软禁。面对大臣们减轻处罚的求情,文帝坚持“安能亏法乎?”结果,杨俊郁郁而死。魏征等唐代史家评价文帝此举是“父子之道,遂灭于天性”,其他杨秀、杨谅等宗亲藩王窥伺险地、轻动甲兵,正根源于此,“后之有国有家者,可不深戒哉!”——据【唐】魏征等《隋书·文四子传》整理材料二

古代法律是从不承认“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明朝时,朝廷颁布了很多教化基层的案例材料,其中有藩王皇亲违法乱纪“初犯免罪……四犯与庶人同罪”等语句。这虽是为了表明贵族有减免罪责几次的特权,却容易被民间误解为“庶民同罪”是普遍性法律。到明末,朝廷已无力维持文化专制政策,日益繁荣的小说创作中遂正式出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条谚语。——摘编自柳立言主编《中国史新论·法律史分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征对隋文帝惩罚杨俊给予负面评价的出发点。(8分)(2)指出材料二中“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体现的法律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谚语产生的原因。(6分)【答案】(1)强调儒家主张的父子伦理关系;认为文帝的举动激化了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不利于治国治家,属于后世的反面案例;抨击隋朝的统治,突出唐朝统治的合法性。(2)内涵:法律具有公平性。原因:民间对朝廷教化材料的误解;专制统治的松动;小说创作的繁荣;市民力量的壮大;民众对法律公正性的追求。【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出发点:根据材料“父子之道,遂灭于天性”可知,强调儒家主张的父子伦理关系;根据材料“其他杨秀、杨谅等宗亲藩王窥伺险地、轻动甲兵,正根源于此”可知,认为文帝的举动激化了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根据材料“后之有国有家者,可不深戒哉”可知,不利于治国治家,属于后世的反面案例;魏征等人是唐朝臣子,抨击隋朝的统治,突出唐朝统治的合法性。(2)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可知,法律具有公平性。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容易被民间误解为‘庶民同罪’是普遍性法律”可知,民间对朝廷教化材料的误解;根据材料“到明末,朝廷已无力维持文化专制政策,日益繁荣的小说创作中遂正式出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条谚语”可知,专制统治的松动;小说创作的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市民力量的壮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对法律公正性的追求。18.(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直接贸易渠道。随着大西洋贸易的发展,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丝织业、肥皂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并发展起来。如果以1700年的发展指数为100,1800年时英国出口工业指数为544。英国的出口工业中原料加工再出口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如1700年烟草、亚麻、印花布和糖的再出口占总出口工业品的三分之二。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因大西洋贸易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1787年法国出口的工业品占到了出口总额的34.2%。——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材料二

几百年来,欧洲都从亚洲进口大量香料、丝等产品,却很少有产品出口到亚洲。西班牙征服美洲,为欧洲提供了暂时的解决办法。新大陆的金、银大量输往亚洲,其中可能有一半运往中国,以换取欧洲人真正能消费的东西。中国实际上是16—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1)指出材料一中16—18世纪大西洋贸易的形式,并简析其历史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16—18世纪中国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原因。(6分)【答案】(1)形式:三角贸易(奴隶贸易)和直接贸易。影响: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有利于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损失和经济上的落后;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等等。(2)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欧洲工业革命尚未完成,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优势;欧洲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增加;全球商业联系日益密切。【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6-18世纪(世界)。第一小问形式,根据材料中“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直接贸易渠道。”得出形式:三角贸易(奴隶贸易)和直接贸易。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 随着大西洋贸易的发展,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丝织业、肥皂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并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有利于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损失和经济上的落后;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等等。(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中国)。根据材料“ 几百年来,欧洲都从亚洲进口大量香料、丝等产品,却很少有产品出口到亚洲。”得出欧洲工业革命尚未完成,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优势;根据材料“ 新大陆的金、银大量输往亚洲,其中可能有一半运往中国,以换取欧洲人真正能消费的东西。中国实际上是16—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得出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欧洲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增加;全球商业联系日益密切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通过行为体参与度、规范完备性和惩戒机制的有效性这三个指标可较为全面客观地衡量一个国际秩序的完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该秩序是否成熟或成功。需要特别指出,从国际秩序的历史实践看,主导性国家特别是大国参与国际秩序至关重要,否则国际秩序就难以成功。国际秩序确立的规范越能满足实现秩序的目标尤其是主要目标,这一国际秩序就越完备,反之同理。此外,如果对体系内行为体违反国际规范的阻遏效力不足,则国际秩序难以有效运行。——摘编自邹治波《国际秩序的评判研究》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更大的提升,与国际体系的良性互动更加积极。此时的国际环境相较于以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既有国际秩序处于失调的状态下,此时中国对国际秩序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引领者”。对国际秩序的构想不再只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摘编自高晗《中国国际秩序观变迁研究(1982—2018)》(1)有学者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不完备、不成功的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则是一个较为完备和成功的国际秩序。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反对该观点或另有补充均可,并结合材料一的全部或部分标准阐述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新型国际秩序的构想,以及在全球治理中的具体实践。(6分)【答案】(1)示例评述:赞成该学者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缺少了美国、苏俄两个大国,虽然成立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其“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其无法有效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将其作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不完备、不成功的国际秩序,最终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失败教训基础上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则较大程度地克服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大缺陷。战后中、美、苏、英、法五大国都加入该体系中,成立联合国,并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制裁侵略更具可操作性。相对而言,雅尔塔体系是一个较为完备和成功的国际秩序,它也维持了第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总体和平与发展的局面。(2)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设立“亚投行”。【详解】(1)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当代世界。明确学者观点的看法,赞成或反对,如:赞成该学者观点。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如:根据材料“从国际秩序的历史实践看,主导性国家特别是大国参与国际秩序至关重要,否则国际秩序就难以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缺少了美国、苏俄两个大国,虽然成立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其“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其无法有效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将其作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不完备、不成功的国际秩序,最终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根据材料“国际秩序确立的规范越能满足实现秩序的目标尤其是主要目标,这一国际秩序就越完备,反之同理。此外,如果对体系内行为体违反国际规范的阻遏效力不足,则国际秩序难以有效运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失败教训基础上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则较大程度地克服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大缺陷。战后中、美、苏、英、法五大国都加入该体系中,成立联合国,并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制裁侵略更具可操作性。相对而言,雅尔塔体系是一个较为完备和成功的国际秩序,它也维持了第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总体和平与发展的局面。(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构想:根据材料“中国对国际秩序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引领者’。对国际秩序的构想不再只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