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10篇_第1页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10篇_第2页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10篇_第3页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10篇_第4页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精选10篇乡村医生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是进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气。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收集整理的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篇1】

他是一名急诊科大夫,肩负着‘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恪守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原则,行使着让患者满足的行为准则,坚守着精确     准时诊断的职业追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悄悄地,无私地,对此付出坚信的努力和汗水。

作为一名党员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原则,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履行着一个党员的铮铮誓言。在平日里,他爱岗敬业,恪守职业操守。从未收过病人红包,从不向病人索要卡要,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谨记职责要求,救死扶伤的形象。

二零零三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期间,他响应组织的调配参加到第一线,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完全清晰地知道工作的风险,但他没有推脱。每天检查一百多人次,到晚上两腿肿胀难忍,然而他没有放弃一个病人,坚持每天工作。在禽流感期间他又投入到第一线。在二零零八年冬天的一个夜里,水面已结了一层冰,120接到急救电话说:一小伙跳下河畔,赶到现场是隔着河,母亲喊着救命,夜深人静找不到路,情急之下他和护士趟河过,也不知水有多深,更过不了水的寒冷刺骨,水満过了膝盖又满过腰,就这样把病人从对岸抬了过来。赢得了抢救时间。

又是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凌晨四点多,120接到求救电话,第一队人马走错了路,他是其次队动身,当到现场又是两名小伙子跳下河涯还是找不到过河的路,他们的同伴跪在对岸求救人,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也耽搁不的。他从河墙上溜了下去,这一下去裤子扯了个大口子,屁股也摔的酸痛,那能过得了,还是过河救人,把病人接回来,天已蒙蒙亮。他这才发觉冷,他拖着湿淋淋的衣服,腿麻木了,冬天的水是那么的刺骨,牙齿上下打个不停,回到家钻进被窝好长时间腿暖不下。这样一次又一次,他的腿已落下风湿。在急诊科工作,难免有危急,曾经两次在急救的途中,车祸受过伤,身体上留下很多伤疤。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五日在急救途中,抢救车和一辆机动三轮车相撞,由于惯性作用,他一头顶破了挡风玻璃,造成颅脑损伤住院一个月。然而车祸没吓到他,痊愈后他又回到工作岗位上。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五日又是在急救途中,抢救车和一辆小轿车相撞,抢救车摔出三十八米远,连打几个滚,当时他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后遍体鳞伤,造成二次颅脑损伤,至今他还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失眠,健忘。他多么渴望回到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一般医务工从事着平凡工作三十余载的从医生涯,无惊人的壮举,也没有刺眼的光环,唯有一份执着,仅有一份追求,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让病人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还他们一个健康的体魂,让他们再次拥有阳关绚烂的一片晴空。他没有老师那样的桃李满天下的傲慢,也没有明星那样头顶光环的荣耀,有着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工作,有时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吃饭没规律,甚至双休日也在加班,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少了与家人相伴,多了一份对病人的坚守。

从医以来他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数年如一日,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医疗事业是一项技术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和善的心是不能实现救死扶伤的,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福音。从医以来,他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学问。经过多年的医学基础理论学习实践,在中国现代医药卫生讨论进展上先后发表了论文《肾病综合证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的体会》,优秀论文《中西医治疗精神疾病》。他曾今多次被评为先进工。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篇2】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高校附属其次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疫情扩散,原本方案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情愿参加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讨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加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议 改造,根据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特地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急,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2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学问,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篇3】

今年56岁的徐可相是山亭区店子镇鹁鸽崖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自1975年1月在滕县卫校毕业后,始终扎根于农村卫生事业。38年来他用真情服务老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着救死扶伤地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深得镇卫生院领导的确定和群众的全都认可。2022年,按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为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他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建设了一处面积约120平米的标准卫生室,当地村民常见病、多发病均可就地得到治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工作目标,较大程度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2022年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徐可相医生乐观响应“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号召,投身到抗击非典第一线。为了让群众早日了解非典,把握非典预防学问,他通过村委会大喇叭、黑板报、张贴标语、义务印发宣扬材料等形式,进行防治非典学问宣扬。有时还挨家挨户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扬,尽量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协作镇卫生院乐观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和劝阻回乡工作,免费发放体温表进行排查,自己配制了抗病毒中草药为群众免费服用。由于他身先士卒、不怕危急,最终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他所负责的辖区,无一例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的事情发生,为全镇乃至全区抗击非典的最终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可相认为,仅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一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需有扎实坚固的医疗技术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实惠。行医生涯近40年,他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经他治愈的各类患者成千上万,深得群众仰慕。他常常自费购买大量医药类书籍刻苦研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认真翻阅,从中吸取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即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从未放弃过。

2022年1月26日(新年正月初一)凌晨两点,正值数九寒天,一阵急促地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本村一位张姓小孩突发高烧需要治疗。他放下电话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冲出家门。一路上寒风咆哮,冻得他直打哆嗦。由于天黑道路泥滑,走着走着,他一不当心摔倒在泥地上,弄得全身都是泥,腿被刮伤两处,但他顾不了伤痛,爬起来就连续往病人家里跑去。赶到时发觉小孩已处于高热惊厥,于是就赶忙赐予退热、解痉、针刺人中、静脉输液等治疗。由于病情严峻需要输注三瓶液体,他就始终陪护到输液完毕,直至小孩病情好转才放心离开。此时已是早上六点多钟,天已经蒙蒙发亮,左邻右舍都在“噼里啪啦”地燃放着新年鞭炮,可徐可相连处理伤口都将来得及,累得他一头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类似这种状况,一年四季到头随时都可以遇到。他在卫生室上班时,跟本不分昼夜,实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诊值守,就是靠着他这种过硬的医学功底,扎实的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各位村民的普遍赞誉。

他看病时时为困难病人着想,治疗时尽量使用既廉价又能保证治疗效果的药品。上门服务时从来不收出诊费,对特殊困难的患者主动免除医药费,每年下来减免医药费用就达到两三千元。他心系村民的安危冷暖,始终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作为一位一般的乡村医生,仅靠辛勤劳动制造一点微薄收入,他生活地并不富裕,但能为本村群众服务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幻想。从医以来未消失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也从未接到过任何患者的投诉。

徐可相从医38年以来,仔细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乐观参加防疫保健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方案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他深知这一道理的重要性,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上。他时常给村民宣扬防疫的重要性,防重于治的方针政策。基于他的宣扬唤起了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和熟悉。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一股子倔劲,使全村的防疫保健工作在全镇处于领先水平,受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确定。他先后获得店子镇“先进个人”、店子镇“个人显著贡献者”、山亭区“优秀乡医”、山亭区“十佳乡医”等荣誉称号,所在卫生室被评为店子镇“先进卫生室”;2022年被评为山亭区“先进卫生室”。

徐医生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果,赢得了农夫群众的心。社会的进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成果的取得,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当的。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感到无上光荣。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篇4】

在红色革命老区湖南省茶陵县,在井冈山依据地,罗霄山脉下,有一座三层的面积200多平方的小型综合医院——湖南省茶陵县0方乡卫生院洮水分院。在这医院中,有一位四里八乡远近著名的乡村好医生。他立足农村,40多年如一日,在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悄悄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夫的健康。他靠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阔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在农夫兄弟心里竖起了一座无言的丰碑,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这位好医生就是现年57岁的谭冬生。

一、扎根农村,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洮水村地处在罗霄山脉下,四周有几个村坐落在大山深处,农夫有了病要进城看病,得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往往一些急病就担搁在路上了。

1968年,谭冬生学校毕业,尽管是学校生,但在贫困落后,文盲众多的洮水村,他却成了为数不多的学问分子,成了重点培育对象。他面临着很多机会:招工、招干、参军、做村干部、作民办老师,但他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立志学医。当年8月参与了茶陵县组织的赤脚医生培训班。他说:“我是一个农夫的儿子,农夫的难处就是我的难处,乡亲们的苦痛就是我的苦痛。”农村看病难,看病贵。1969年8月,谭冬生在人民公社的支持下,办起了洮水大队卫生所。从那一天开头,不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有求,谭冬生二话不说,背起红十字药箱,翻山越岭、涉水过沟,奔波在为患者解除苦痛的山道上。

春节,正是家家团聚的好日子,而谭冬生只能在除夕到儿子家中,全家吃顿团聚饭。正月初一下午就赶回自己的小诊所。他说:“每年的新年,总有喝醉酒的、感冒的、被编炮之类炸伤的等患者,我不在诊所,会耽搁他们的病的。大过年的,不能让大家兴奋的心情受到破坏。”就这样,他足足40个春节都是在诊所里过的。1992年正月初一的晚上,谭冬生和平常一样在诊所为过年期间患病的乡亲们看病、抓药,忙到了晚上8点多钟,谭冬生正预备端起饭碗吃饭,滋坑村农夫邱继光的儿子匆忙忙忙地闯进了诊所,他气喘吁吁地告知谭冬生,他52岁的父亲由于心脏病,今日感到很难过,要谭冬生出诊到家里去看看。此时,窗外北风夹着雪籽呼呼刮着,寒冷刺骨。谭冬生听到患者家属的话,放下饭碗,背起药箱,抓起手电筒就骑上一辆自行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由于年前下了雨,路上泥泞不堪,天又漆黑,实在难走。谭冬生在路上摔了几跤,药箱都摔去老远。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谭冬生进了患者的家。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水,就为患者看病、输液;始终忙到了晚上11点。由于还有些药没有带上,他和邱老汉的儿子又返回诊所,谭冬生又给邱老汉配了9付中药,让他儿子带回去给父亲服用。一忙下来,天都放亮了。等吃完了药,邱老汉自己下山来到谭冬生的诊所说:“谭医生,我真佩服你,我这病可是大医院都说没治的,吃了你的药,看,我能自己走到你这儿来感谢你。”

他提来一篮鸡蛋到诊所,要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谭冬生说“大家乡里乡亲的,我知道你家的难处,你现在刚刚在恢复中,把鸡蛋提回去自己补补身子,你的身体康复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十年后,邱继光老人因心脏病逝世。这期间,谭冬生始终坚持为他治疗。他也心疼谭冬生来回的路难走,一到雨雪天犯病,他总是忍着痛苦,说:“路难走,别麻烦谭医生,等天晴了让他来不迟。”谭冬生也摸清了他的病因,预备了常用的药物给他救急。他常叨念着谭冬生的好,他说:“我每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了一天,这条老命是谭医生帮我抢回来的呀!”

二、医术精湛、做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作为一名让农夫们信任的好医生,来找谭冬生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不仅有本村的患者,也有从邻近桃坑乡、严塘镇等周边乡村慕名而来的患者。在诊所里,谭冬生基本上是又看病,又抓药。患者说,谭医生不仅医术好,而且看病便利,价格也低,每次看病吃药的钱不超过30元。

谭冬生说,我们乡村医生每天面对的是农夫,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疑难杂病患者,他们对大夫抱的盼望很高,要求也很高。因此,乡村医生不仅中西医、内外科、妇产儿科都要会,而且打针、输液、针灸、按摩,样样都要精。我们不能把进门的病人往外推。作为一名学校基础的乡村医生,谭冬生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医疗技术,谭冬生不顾经济上的拮据,购买了很多医学书籍,完成了《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20多门学科的理论学习,并大胆应用于临床,医术不断提高。诊病时遇到难题,他就立刻啃书本。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他就抓紧机会请教。从1969年6月开头,他多次参与了市、县、乡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还自费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卫生法规等学问。他一边学习,一边将学到的学问运用于临床实践中。40多年来,他对待患者,始终如一,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他坚持做到“五心四勤”即:诊断细心、治疗细心、解答急躁、接受批判虚心、让病人和家属放心;手勤、脚勤、嘴勤、人勤。

洮水村9组的周运娥,53岁时得了严峻的肺心病,在县人民医院治疗了2个月后,由于没有根本好转的盼望,加上付不起高额的治疗费,无望地放弃了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降落。谭冬生知道此事后,马上跑到周家。主动提出要为她治病。家人也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让她接受了治疗。经过连续1个多月的治疗,病人竟有了明显好转,让病人家属大喜过望,病人自己也信念大增。就这样,这个被认为至多能活3个月的病人,竟然活到65岁才去世。整整多活了12年。可由于病人家里穷,谭冬生为她家垫付了3000多元的药费,还不包括他自制的中草药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周老人临死前拉着谭冬生的手说:“谭医生呀,这辈子我是还不了你的情了,来世,我做牛做马报答你。”多少年来,他就是这样,细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

谭冬生是一名乡村医生,在他的脑海中,没有上下班时间,也没有节假日,24小时都在为乡亲们服务。他又是一个农夫,家里还有几亩耕地、每年的春耕夏收,谭冬生是主要劳力。可是,为了乡亲们的健康,他常常是误了自己种田,去解除乡亲们的病痛。这样下来,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看到贤惠的妻子操劳得患了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症,还这样支持自己的工作,谭冬生总是又是骄傲又是愧疚。

三、遵纪守法,做规范管理楷模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仔细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听从上级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执行《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持证上岗,从未超范围执业,并听从乡村一体化管理规定。二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杜绝假药劣药。近几年,药贩处处推销药品,乡村医师从药贩子手中进药现象普遍。可是他坚持主渠道进药,不从私人手中接货。2022年,外地一药贩子到他家推销药品,被他拒之门外。几天后该药贩和谭冬生多年的好友一起上门来了,那好友对他说:“你是我的好伴侣,这位也是我的好伴侣。我向你保证他的药不是假药,看在我们多年好友的关系上,给我一个面子,他将药低于你从正规渠道进药的15%的价格给你。”假如接受,谭冬生这一次就可以从中获利1000多元,但他硬是拒绝了。为此,那好友很长时间见了他招呼都不打。但从今,药贩子再也不敢进他的医院,这就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做出了榜样。三是严格执行医政管理规定。他给病人看病,严格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差错。四是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不乱收费,做到西药一般让利给群众8%,中药让利12%,对残疾孤寡老人实行减半收费。五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收费公开透亮     。六是开展健康教育,每月在村卫生室出一期宣扬栏,普及农夫卫生学问,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好评。

四、呕心沥血,筹建一流乡村医院

作为乡村医生,他时刻想把自己的诊所办好办精。40多年来,他将全部收入都投入到医疗设备的添制上。为便利出诊,他先是买自行车,后来又买了摩托车,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急救车。在这些交通工具添制上,他从不皱眉头。他说:“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我恨不得会孙悟空的筋斗云,好不耽搁病人的病。”

他的诊所场地换了四个地方,场地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2022年在周边8个村庄群众的剧烈要求下,他实行借款、入股的方法,筹资40万元,改建村卫生室。根据卫生室建设标准,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洮水分院,配置了预防接种室、诊断室、化验室、药房、病房,添置了28张病床,更新了医疗设备,为农夫看病就医供应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从县人民医院请来了医术精良的医生来诊所指导,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12名医护人员。日门诊量至少15人,每月住院病人达25人。分院现在能作胃癌根治、子宫全切、前列腺摘除、肾盂切开取石等高难手术。这极大的便利了四周的群众。由于洮水分院医术精良、服务态度好、治疗费用低廉,除开四周的村民来看病外,远到炎陵县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走进他洁净、干净、设施高档的医务室,谁能想到,他自己的房子还是几间土砖房呢?他说:“我没钱改造房子,假如我有,还不如多买些药品或设备呢。自己的房子破点,能住就行了。土砖房就土砖房吧。”

五、全心全意,服务社会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总是不忘自己肩上社会责任。他扎扎实实的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设立了残疾人康复站,每年为邻近村里残疾人供应至少50人次的免费治疗。二是对经济困难户开展资助活动。困难户在诊所看病时可以赊帐,年底视其状况进行减免。40年年来,资助困难户600余人次,减免费用达10多万元。三是免费护送重症患者到上级医院就医。先后护送大病患者到长沙、株洲及县级医院就诊达300多人次。四是为远方患病者免费供应食宿。让患者安心就医。六是抗洪救灾,不辞劳苦。洮水村地势较低又处在米水和沔水的交汇处,常常发生洪涝灾难。每次洪涝灾难发生时他总是主动协作乡政府、卫生院,组织居民,抗灾抢险。洪水退后,他又主动担当本村及消毒、防病工作,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在他从医的40年中,洮水村尽管屡次患病洪涝灾难,但即使是2022年百年未遇的大水灾,洮水村也没消失过灾后疫情。

在谭冬生担负的全村儿童方案免疫和妇幼保健等防保任务期间,洮水村儿童方案免疫连续多年通过了国家、省、市的评审验收,达到了92%的目标,建卡率、合格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苗”接种的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降到最低几率,多次受到县、市卫生防疫部门的表彰嘉奖。

谭冬生同志虽然今年57岁,长期的劳累让他鬓角添了白发,但是他总盼望自己能为推动农村卫生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篇5】

汪某某同志是安徽省祁门县祁红乡某某村的一名一般的乡村医生,从医18年来,扎根农村基层,恪守医德,刻苦钻研业务,乐观宣扬农村病患学问,为农村医疗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做出了肯定的贡献,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堪称“乡村卫生学问的传播者,老区人民的守护神”。

一、坚决信念,转变家乡却以少药的现状。

汪某某同志所在的村,处于我省的最南端,与江西省毗邻,是当年新四军活动的主要区域,新四军军长陈毅同志就在舍会山多次召开豫皖赣特委会议。6个村民小组,800多人口散住在丛山峻岭之中,村民外出只能靠步行,由于交通闭塞,村民的思想观念、卫生习惯陈旧,加上缺医少药,多少年来,有的村民因难产、意外事故、食物中毒或蛇咬兽伤而得不到准时救治,而圆满地殒命,有的儿童因患麻疹并发症而夭折。

汪某某同志88年6月以优异成果学校毕业后,本可以连续升学学习,但由于当时家中兄妹较多,生活困难,他毅然选择了就读县卫生技术学校,毕业后,又自费在县人民医院实习了一年,1991年8月回到了家乡,在村委会所在地组建立医疗室,。受到了全村群众的欢迎。

汪某某同志在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乐观参与医疗部门举办的各类学问、技能培训,对疑难病症他一方面利用护送病人到县医院救治的机会,随机学习,有时专程到县医院请教专家,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1999年顺当通过第一届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从医18年来的乡村行医生涯中,在分散居住的6个村民组中来回奔波,延绵坎坷的山道上留下了他的脚印     ,心中牵挂着800多村民的健康。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没有怨言,好几次乡卫生院和县某私立医院聘请他去工作,但他想到大山里的村民更需要自己,毅然放弃了到好的地方去工作的机会,他笃定;我是大山的儿子,守护老区人民的健康,是我一辈子的职责。

二、严守医德,体现了一个乡村医生的高尚情操。

汪某某同志,作为一个乡村医生,面对的是农夫群众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每当村民需要时,他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而是想尽一切方法把工作做好,长期以来,他从未收过病人的挂号费和出诊费,对村民中的困难户、孤寡来人等患者,尽量做到少收不收。村民戴某某,是一个80多岁的孤寡老人,多年来患有支气管哮喘病,时有发作,汪某某同志对老人的诊治是随叫随到,并一有空总要去探望一下,现在老人逢人就说:不是汪医生,我早就没命了。

18年来,在护送危重病人去县、市医院救治中,先后为病人垫付治疗费数万元,至今还有一万多元无法收回,有的危重病人,转院匆忙或临时无力支付,往往面对病人家属无望的眼神,汪某某同志只能通过同学、伴侣或熟人借款为病人支付,使他们得到准时的治疗,2022年8月他护送脑血管病患者汪伟军到黄山市人民医院做核磁共振时,部分小动脉裂开,生命垂危,为使患者能得到准时的治疗,他通过同学借来一万多元垫付了患者的手术费。

1997年除夕夜,天下着鹅毛大雪,正是万家灯火,全家团聚的时刻,年夜饭刚刚上桌,突然门被推开,进来一个雪人,原来,在另一个村民组有个叫方春根的患者大咯血,人已奄奄一息,汪某某同志只说了一句:“爸妈,你们先吃吧,”转身背起药箱消逝在漫漫雪夜中,冒雪爬行了16里山路,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经过救治方春根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当黎明来临时,山梁上咔嚓咔嚓的树枝断裂声似新年的炮声为他返回而送行。

18年来,在医疗室的一角,总是摆放着一个备用药箱、一把雨伞、一身雨衣、一双雨靴和一双解放鞋,只要听说有病人,汪某某同志就会背起药箱匆忙赶去,2022年的腊月,大雪封山,全村断电,电话不通,中午一位村民卷着大雪来求救,他52岁的父亲,突然倒地言语不清,汪某某同志马上推断是脑溢血,马上随来人冒雪去救治,一路上不断传来大雪压断大树的响声,经过初步治疗后,病人病情一旦稳定,他把患者接到了诊所,以便准时观看治疗,大年三十他是陪着患者在诊所度过的。

他的诊所是接待站也是抢救站,它不仅是医护人员也是后勤人员,边缘村组的村民来看病,它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监护照看病人,还要款待病人家属,在某某村,只要一提起汪某某,村民们都会不假思考的脱口而出:好人呐。这个朴实的字眼,蕴含着村民对汪某某同志的赞誉。不久前,一位姓陈的老婆婆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唯一的嘱托就是不能遗忘汪医生,他是好人,是你的救命恩人。原来老人的小孙子五岁多,玩耍时从一棵柿子树上掉下,当时头部血流如注,正值茶叶季节,村民无人在家,老人的儿子和媳妇在外打工,汪某某快速处理后,一边拨打120,二话没说,抱起老人的小孙子走了20多里山路,翻过一座大山,准时将孩子护送到大路边护送到县医院救治。当孩子的父母闻讯从外地赶到县医院时,孩子已经转危为安,由于抢救准时,挽回了老人唯一的小孙子的生命,汪某某,一个让人临终前都念念不忘的好人,一个18年来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好人,他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大山深处村民的赞誉。

三、爱岗敬业,做好父老乡亲健康的守护着。

18年来汪某某同志作为一个乡村医生,在抢救村民的同时,深深感到,很多疾病与当地村民的生活陋俗有关,因此,在他诊所的外墙上有一块水泥黑板,定期出刊向村民宣扬卫生防疫学问,每年坚持订阅卫生报刊放在诊所让村民阅读,乙肝、心脑血管疾病原来在该村发病率较高,他熟悉到,这与当地卫生习惯和生活陋俗有关,一方面加强监控,一方面加强宣扬,1998年,村学校连续发觉几例乙肝患病儿童,他准时与县疾控中心联系,乡卫生院携带检验设备准时为村民进行肝功能查验,对肝表面抗原阴性者注射了乙肝疫苗,至今,近十一年来,该村乙肝发病者仅一例,使乙肝发病率大大下降。

在方案免疫、非典、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治方面,汪某某同志既是监督员又是宣扬员,面对村民外出务工,村中留守儿童曾多的现状,为了使方案免疫不漏人漏户,一到接种的时间,都要准时通知,对漏种儿童准时了解去向,准时上门补种,利用出诊的机会,向广阔村民宣扬防疫的重要性,在当前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治中,除了利用宣扬栏宣扬防疫学问以外,对务工归乡人员实行观看,协作村学校对同学实行晨检和每日量一次体温制度,到目前为止,在某某村,尚未发觉一起流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汪某某同志是某某村村民的健康守护者,1998年4月晚饭后,他正在休息,突然,村西头哭喊声一片,靠着职业的敏感,他赶去一看,原来是村民陈林云四岁多的儿子陈伟彪口吐白沫人事不知,正值他在检查时陈庆云自己和妻子、女儿又先后倒地抽搐,牙关紧咬,大小便失禁,看了一家人吃剩一半的饭菜,汪某某当即作出推断是食物中毒,在拨打120的同时,快速组织人员,一个担架10个人,翻山越岭16公里护送到大路接应120急救车,由于处理准时,全家4口人中有两人被救活,且没有后遗症,事后查明是误食毒鼠强中毒。

由于某某村读出皖赣边界,也是皖南的深山腹地,随着近几年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曾多,国家对木材的限采和对野生动物爱护的加强,深山里人迹希奇,时有猛兽出没,近几年发生多起狗熊伤人大事,2022年7月10日,汪某某在离诊所近20公里大元村民组出诊返回途中,当时已是夜幕降落,他想着诊所还有几位急需自己去诊治的患者,就不顾一天的疲惫,匆忙往回赶,翻过一座山梁,在一个山坳拐弯处,与一只大黑熊相遇,大黑熊做出了扑送的姿态,靠着多年在大山里奔波的阅历,他快速趴在地上装死人,大黑熊嗅了嗅半个多小时才离开,回到诊所已是晚上8点多,几名患者还在等候,浑身泥泞的他,看到患者,将惊恐疲惫放在心里,细心为他们治疗,事后,每当提起此事,妻子总是磌怪的说:“以后晚上再不许出诊”。但他只是一笑,一有病号,不管是雨雪天,还是黑夜。照旧准时出诊,难怪,村民都戏称他是某某村的120。

四、遵纪守法,为创建和谐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汪某某同志,仔细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坚决抵制假、冒、伪、劣药品,确保群众医疗、用药平安,未发生医疗事故,18年来未发生过一起医患闹事,在救治过程中,只要是能便利乡亲的事,肯定尽最大的努力,无论是上门诊治,还是深夜出诊或是陪护转院,都能有叫必到,并处理规范,多次受到县市医院接诊医生的认可。

乐观参加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他乐观宣扬党的惠民政策,宣讲“新农合”的好处,在他的努力下,某某村村民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加,全村儿童方案免疫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新农合参保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由于汪某某同志在从医过程中,体现出高尚的党性修养,2022年5月经支部全票通过选举他为某某村党支部书记,这样一来,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村中的老人生病,儿女要送她(他)们去县市医院治疗,但她(他)们说;十几年来,只有汪医生知道自己的病,该吃什么药,这就体现了一个患者对汪某某同志的信任和托付,在某某村,很多村民一有头疼脑热,他们说,只要汪医生到我家一坐,我就有胆,就有靠山,病也就好了三分。

担当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担子虽然重了,但是,汪某某同志觉得,自己可以利用出诊医治病人的机会和广阔村民交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的为党做好农村工作。

村民某某,兄弟两人为了一块宅基地闹的不行开交,乡村干部几次调解都无法解决,2022年7月,某某患病在诊所治疗了一个多星期,在治疗期间,汪某某同志多次与某某拉家常,从手足情到邻里关系,从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的巨变到人生,当湖某某病好时,心结也解了。

总之,汪某某同志这位一般的乡村医生,没有豪言壮语,他用实际行动、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某某村800多村民的赞许,是老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同时又是精神文明、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悄悄做出了奉献。

我们盼望汪某某同志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篇6】

田径,男,39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毕业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系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方家岭村人。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苦痛,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劝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需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仔细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辖区服务四个行政村,共服务3000人口,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忱,关怀,急躁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苦痛。分析他们的需求和看法。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厉 仔细,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开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常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大事,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成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

到发觉疫情准时上报,仔细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镇优秀共产党员,缠溪镇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在辖区内常常开展巡诊工作,准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扬资料,使防病抗病学问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扬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扬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协作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加,当好参谋,向村民宣扬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加,把各种疾病掌握在萌芽状态。常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准时发觉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看法。准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扬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扬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方案免疫工作,准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觉副反应准时报告。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篇7】

彭林,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自1998年担当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悄悄奉献,守护着当地农夫群众的健康。他靠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阔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22年,他在参加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掌握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旧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扬疾病防控学问。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细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高校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22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乐观协作上级,根据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阔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赞扬。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乐观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供应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殊关怀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准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名目制度,从根本上转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林医生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乐观协作村支两委工作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素材【篇8】

李广歆,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当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悄悄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靠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消失医疗事故,赢得了广阔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83年刚毕业,李广歆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仔细精彩,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非常严峻。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非常不便,李广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难的工作岗位上,李广歆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把握医学学问,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常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22年正值“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李广歆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准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扬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赐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怀广阔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特别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