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1讲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讲义)(原卷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1讲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讲义)(原卷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1讲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讲义)(原卷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1讲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讲义)(原卷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1讲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1讲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目录从高考评卷实践来看,影响作文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是否切合题意。在结构、语言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切题成为打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要打动评卷人,立意与众不同,显得尤其重要。在高考作文评分中,符合题意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切合题意”,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二等为“符合题意”,指审题准确,在命题要求范围内,但个性色彩不鲜明;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指审题大体准确,中心基本明确,但论述或叙述时有游离中心的现象;四等为“偏离题意”,指完全脱离题意、指向范围和要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中提到“审题与立意”。审题,就是要抓住关键,弄清题旨。要善于抓住题干或给定材料中的关键字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推敲琢磨,提炼归纳,透过文字表象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不要仅仅凭直觉就轻率动笔。重点思考,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应该如何界定,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一般而言,“审”得清楚,往往也就知道该“立”什么“意”了。立意,基本的要求是要“立”在题目或给定材料的范围之内,否则就是离题、偏题。在此前提下,立意应当具体、明确,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论。比如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话题,如果简单地说“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从眼前的小事做起”,就不免空泛;而选定一个角度或划定某个范围(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当下具体的事情做起”),小切口,深挖掘,从特定的题材中体现主旨,才更容易谈得具体、深入。立意还应该体现独特性,要设法写出一个独特的“我”——我的情感态度、我对问题的认识。总在文章中重复别人说滥了的观点,“立”的不是自己的“意”,缺少思考,只能流于俗套。确定独特的立意,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分析事理,并善于从人们熟视无睹的事物或习焉不察的现象中,开掘出新的意义,从而形成独特见解。技法点拨1抓住关键词语重视审题训练,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必须认真审读材料,对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推敲,分析材料的组成部分,理解各部分的意思,最后概括命题者要表达的意图,弄清题意。第一,找准材料的关键词。任何材料都有命题者留下的“烙印”,不管如何隐蔽,只要你有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就能准确找出。第二,审准中心语的内涵和外延,行文始终不离中心语的意思。第三,根据材料,确定观点。一是根据材料的感情倾向确定观点,二是抓住材料的中心句、关键句确定观点,三是分析材料内容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确定观点,四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相似点确定观点。技法点拨2三性四清三性(1)整体性: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2)多向性: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观点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四清(1)厘清对象:材料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2)分清主次:材料的几个对象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3)辨清关系:材料涉及几个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可能存在的关系。(4)析清含意:有些材料蕴含深刻的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技法点拨3由果溯因,由物及人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现象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原因。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会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考点一叙事类材料这类材料包括新闻、故事等,材料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此类材料往往通过把握所记叙的人、事表现出的主旨来立意。根据材料中涉及的人物、对象、事件等关键要素,又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三类,多则材料,多个人物、多个对象,对多个事件。1.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述一个故事。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事件;第二步,抓关键句;第三步,由果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第一步,概括事件:探险人员在山洞中点燃蜡烛,发现大量大蝴蝶,虽然屏住呼吸,放慢脚步,但数日后再去则发现蝴蝶已退到山洞深处。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第三步,由果溯因:大蝴蝶为何会退到山洞的深处?虽然探险者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而离开,但蝴蝶还是对人类不信任。第四步,探究深意: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渐渐清晰,是要反映人与环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因此可以立意为:对自然应有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小小的蝴蝶,也应给它们生存空间;保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倡导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如果不从这四步出发,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抓住“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来立意为人类懂得关爱动物,或者抓住“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立意为细节影响大局,细节决定成败等。这些立意都是没有抓住整个事件的关键核心。范文:一叶知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2.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在一则材料中出现多类人物,他们的观点行为等不同。主体事件只有一个。其体做法为:第一步:找出有效对象;第二步,概括有效对象的行为;第三步,分析其行为所体现的内涵,并分对象立意。【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鹜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美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大,马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已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第一步,本材料涉及哪些对象?哪些是主要的?通读材料发现有乌鸦、牧羊人、小孩、老鹰、小羊;分析后发现老鹰和小羊不是主要对象。第二步,这些主要对象都有哪些行为(抓关键句)?①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2)牧羊人

对马鸦的行为进行评价,它是一只志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马。3孩子:乌鸦也很可爱。第三步,分析行为的内涵,并分对象立意:①乌鸦:要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2牧羊人:不能盲目机械模仿、照搬。3孩子:要有敢于尝试,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这类材料分析,只有通过分对象立意,才能准确把握,并确定最佳立意角度。范文: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却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雨飘落的江南水乡。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人生亦如此。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污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永远记住自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无穷的财富和智慧。他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忘却自我的价值。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与豪放,是他内心品质的真正写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与闲适淡远,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他们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体味人生的情趣,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不应该忘却自己的真实身份。我们在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当中感受雄浑壮志。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选择。人们都说,人生的追求不应该是一样的,要不然,每个人都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本应有的丰富多彩。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们用奋斗去闯荡,在人生的追求当中,清醒地认识自我的价值,才能在人生旅途创造生命的辉煌!3.多则材料、多个故事,对同一主题材料中出现多则材料,粗略一看会发现,材料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内容很庞杂。需要采用的方法是:第一步,概括每则材料的故事梗概,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考生总认为这个步骤是多余的,其实概括主要故事的过程,就是把握核心人物和事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地把那些无关的东西去掉,让立意能切中主旨而不偏颇。第二步,寻找异同,认真对比多则材料,看看有什么异同点。第三步,由果溯因。【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地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偉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已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第一步:概括故事梗概。第一则:校工袁苏妹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被授予“荣誉院士”;第二则: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第二步:寻找异同。认真对比材料发现两则材料有诸多相同点:①人物都在学校,都是对自己的工作数十年地坚守;②都是有爱心地做事,为自已的工作倾注了情感;3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最后都得到了认可。第三步:由果溯因。袁苏妹为什么会被授予“荣誉院士”?赵世术为什么会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经过分析后会发现,两人的成功都与他们的共同高尚品质有关。于是就可以立意为:①为事业倾注感情,对事业情有独钟;②平凡的事情认真做好也会成就伟大(平凡与伟大)等。范文:人各有志,为志倾情读过一些历史书籍,便了解了一些历史人物。向来,我对这些历史人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心想,那么多的古人都被历史湮没了,如果他们没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何以会成为历史名人,然后被载人史册?有关这些历史名人的书读多了,于是就发现,他们真还是各有各的不同。或者理想追求不同,或者所建功业不同,或者是品格不同,或者是人生的态度不同。曾经,我很迷惑,有人称赞老庄的逍遥,可有人称赞孔孟的激情;有人称赞屈原的执著,可也有人称赞苏轼的洒脱。他们的是是非非,究竟该如何评判呢?就拿庄子来说吧,是个地地道道看破红尘的人,他学问渊博,思想深远,有着很高的名望,就连楚王都慕名遣使请他为相。可是,他对来使说,他宁愿一生在濮水垂钓,看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哪怕穷困潦倒,也不会去做相国。而孔子呢?恰恰相反,明明知道自己“克己复礼”的主张不会被人采纳,却还要带着一群弟子边行边乞,周游列国,苦口婆心地去游说各国诸侯,让他们停止争战,要为民施仁术。一个崇尚自然,一个热衷政治,可他们都是人们2000多年来不可忘怀的名人,你说,这是为什么?其实,不用多想就有了答案:人各有志。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志向追求的时候,他就会投入全部的情感,甚至独钟于此。看看杜甫吧,他青年时就赶赴长安,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才华,被朝廷重用,然后“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他却一生不得志,没有能真正获得过一次报效朝廷的好机会。但是,他的政治抱负从未因此而衰减。自己在战乱中逃亡,而心中惦记的却是广大饱受战乱的百姓,于是,写下了“三吏三别”以抒怀;自己困居浣花溪,屋漏无干处,却还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杜甫,他心中只有国家与人民,所以无论他自己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他都在忧国忧民。看看这些古代名人,他们因为自己人生有志,便一生为之倾情。那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沉迷于某事物者,我们就不要把他们想象成异类了,无论是“香港大学[微博]之宝”的袁苏妹钟情于做一位杂工,还是肢残也不离开讲台的赵世术,前者不以自己的工作为卑,反为做饭扫地投入了真情,后者不认为自己行动不便,只因为他对孩子们情有独钟。考点二寓言类材料这类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此类材料立意的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寓言类材料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它看似浅显,却含蓄、深刻。揭示寓言材料的寓意,必须明确材料暗示的目标性、引导性。结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特点,针对高考作文,审题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把握寓言材料一则寓言材料首先是一个整体,其中的各要素都是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分析寓言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认识材料,避免随意肢解材料。【例】阅读下面这则寓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一个冷清的小庙里,住着三个和尚:老和尚、大和尚和小和尚。一天大和尚又偷偷跑去向老和尚告小和尚的状。“师父,师弟在刷洗时又打碎了一只碗。”老和尚神态自若:“你永远也不会打碎碗。”大和尚若有所悟。几年后小庙香火旺盛。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抜这则寓言可以从三个形象各自的角度去立意写作,可能不会超出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都不会跑题。可以写老和尚的教徒有方,可以写大和尚的知错就改,也可以写小和尚的默默奉献。但笔者认为,对这则寓言材料还是应该从整体上去把握,从整体上去立意,以“和谐”为主题去写作。从“小庙香火旺盛”,到“人和事业兴”,到“家和万事兴”,再到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和谐,国家的安定团结,世界各国的和平相处等。从整体立意才显高远、深刻。2.多角度审视寓言材料一则寓言故事里边可能不止有一个对象,蕴含的哲理也可能不止一条。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审视寓言材料。【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免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免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和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免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免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这则寓言牵涉到的对象很多,许多人物的观点和做法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去审视。①动物管理局的做法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他们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扼杀动物的天性,不从实际出发,违背了动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据此,我们可以写“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发展与发挥特长的关系”等。②野鸭教练只看到受教育者努力后成功的可能性,却没有考虑它们的先天条件,没有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没有给受教育者准确定位,没有因材施教,只是片面强调后天的努力。据此我们可以写“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功和汗水的关系”等。③评论家青蛙看到了优胜劣汰的形势,强调扬长避短,发展特长而不能针对弱点训练。据此,我们可以写“扬长避短”“发展特长”等。④思想家仙鹤看问题很全面,看到了受教育者先天条件的制约,不盲目模仿,不回避努力的因素,同时强调了要广泛学习,多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本领。据此,我们可以写“适合自已的就是最好的”等。⑤兔子处处受别人的摆布,由一个主角变成了配角。从它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写“认清自已的长处”“发挥特长”“认清自我”“我的人生我做主”等。范文:因材施教,发展自我“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己却还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想(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显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3.由表及里地剖析寓言材料人们通常用类比、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解读寓言的本质意义。我们在写寓言类材料作文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去剖析寓言材料。【例】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小天莺听见一位老人在叫卖“一根羽毛换取两只虫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换了两只虫子,美餐一顿。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天莺飞翔于天空,妈妈说:“等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飞得义高更远,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莺虽点头,但心中仍惦记着虫子的美味。第三天它一狠心拔下三根羽毛换了六只虫子,吃得非常高兴。以后,它成了老人的常客。不久,小天莺发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但出于吃虫的欲望,它继续拔毛换虫。直到有一天,它再也飞不起来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就本则寓言而言,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发问的思维方式,边提出问题边寻求答案,最终答案明了了,寓意自然了然于胸,就能准确把握立意的切入点。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双向发问,逐步铺开,直抵核心:小天莺为什么忍痛拔毛?(答案:换取虫子)→小天莺为什么不听妈妈的劝告,连续拔毛不止?(答案:虫子的味道太美了)→当小天莺感到“自已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时,它为什么不紧急收手?(答案:吃虫子的欲望太强烈,无法抑制,欲罢不能)。至此,完成了横向发问,挖掘出了一个关键词:欲望。紧接着再进行纵向发问:小天莺不知道自已身上的羽毛会拔完吗?(答案:知道)一小天莺知不知道拔完了羽毛将意味着什么吗?(答案:知道)→小天莺不计后果,一意孤行,是因为它年幼无知,少不更事,在它身上缺少一种抵御诱惑的品质,你认为这种品质是什么?(答案:理智)。至此,我们又挖掘出了另一个关键词:理智。这时,我们将以上两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材料的寓意就豁然开朗一“欲望与理智”,即在欲望面前失去了理智,必将自毁前程,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综上分析可以有如下立意:①在欲望袭来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丧失理智,冲昏头脑,干出蠢事,贻笑大方。②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必将自食苦果。③要志存高远,自强自立,不为蝇头小利所诱惑。4.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寓言故事的内涵极为丰富,我们在审题时还应将寓言所揭示的寓意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现实问题,揭示寓言所透出的深刻哲理,做到深刻、独到,具有针对性和震撼力。读寓言“南郭先生”的故事,我们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官僚主义者,他们高高在上,不深人实际,不调查研究;读“好心游客救护海龟”的寓言,我们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好人好心未必办好事,特别是献爱心、帮助别人,要从对方的实际出发,千万不能盲目插手,只凭个人理解去做;读“兔子学游泳”的寓言,我们要反思现实的教育,是不是做到了因材施教,是不是能让学生发展特长,是不是能遵循客观规律等。考点三漫画类材料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漫画作文是以漫画素材为命题材料的作文形式,是一种特定的集赏画、想象、写作于一体的创作活动。漫画材料一般属于比喻型,在表达主旨的方式上类似于寓言。高考作文命题历来有考漫画作文的传统,每隔儿年就会与漫画“结缘”,所以在备考时必有高度关注此类材料。如:《摔了一胶》《成绩与巴掌和吻直的6《猫有鱼吃不捉老鼠》《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漫画类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一方面比文字材料更直观形象,另一方面则由于夸张而使其讽刺意蕴更复杂,增加了“读图”的难度,更不容易把握。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解读漫画(1)读懂画意画旨。只有读懂了画意,明确了画旨,才不至于偏离题意。第一,要阅读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第二,要看清漫画的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第三,要品味漫画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文字,引导读者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作者的观点。第四,要揣摩漫画的夸张之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们变形夸张,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2)抓住形象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作者的用意。漫画是作者用图画这种特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凹接的反映。2.按图索旨(1)联想引申。根据观察、分析结果,确认漫画的主题思想。就是由此及彼地联想与引甲在画面意义的基础上联想到生活中的内容。这里必须运用联想的法宝,进行由此及彼、由表》里的思考。联系社会生活现象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或社会的规则或哲理。合画旨和作者的用意,确立文章的观点或主题。(2)点明主旨。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更能发挥作者的特长。但由于自由度大了,也容易产生杂乱无章、中心不明、文体模糊的毛病,所以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做到内容集中,文体特点鲜明。例《爸妈陪我睡》思路点拨:第一,漫画的主体部分是小男孩睁着眼睛睡在床上,两边摆放着爸爸和妈妈的衣服。很明显,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真实心理的体现。他躺在床上,但并没有睡着,眼睛里充满渴望,渴望父母的陪伴。考生可以从小男孩的动作、神情,来推测其内心的心理状况。第二,墙上的照片和电话也值得关注。照片中是一家三ロ其乐融融的情形,小男孩在父母的陪伴下面带微笑,十分开心。照片既是对过去生活的记录,也是为未来生活与理想生活的憧憬。而现实生活中,小男孩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通过电话来沟通。照片中的情景与真实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三,老人掀帘而人,看到这一幕时的表情。老人作为小男孩的照顾者,或许能够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温饱,但没办法弥补孩子心灵上的缺憾。老人脸上写满了痛苦与忧思,她既同情孩子的现实状况,同时也对自己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表示遗憾。第四,漫画的名字是“爸妈陪我睡”,这是以漫画中小男孩的口吻而拟定的题目,同时也是孩子内心的呼喊。“爸妈陪我睡”,是一个孩子卑微却又遥远的理想,是一个孩子并不贪婪的奢求,同时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事实意义上的“爸妈陪我睡”与假想意义上的“爸妈陪我睡”,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第五,考生要善于挖掘漫画背后的社会背景,还原画面背后的故事与人物,将漫画中的现实与真实的社会现实进行对比解读,由画及人、由人及社会,由个别上升到一般,把握漫画背后的社会现实,即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心理状况。这一点也涉及到作者的创作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对材料的立意进行如下分析:首先,从孩子的角度看,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他既不能阻止父母为改善家庭生活而外出打工的事实,又无法给自己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心灵港湾。考生需要体察留守儿童的孤独与落寞,要反思家庭分离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其次,从老人的角度看,作为留守儿童的照顾者,她们在生活上确保孩子的温饱,但不能给予孩子与父母等同的爱。而且,由于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差异,孩子在教育与心理上都会存在一些偏差甚至失误。如何减少代际隔阂?这就需要老人在照顾孩子生活的同时,能够关心孩子的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次,从社会的角度看,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无数个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而离开家乡,城市里高额的生活成本以及孩子进人城市后面临的教肯、医疗等窘迫现实状况,又迫使家庭成员身处异地,社会发展与心灵建设之间,也应该有一个折中的取向。最后,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缺少父母关爱的小男孩,或许能够铸就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比起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更有抗挫折的心理与能力。而且,父母外出打工,总会有相聚的时刻,这也从一个侧面使得小男孩学会了珍惜。独立的心灵、坚强的意志、懂得感恩和珍惜等,也可以算是一种正能量的转化。综上所述,这道作文题符合题意的立意角度有:①我们要对留守儿童多一些理解与关爱,不仅关注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同时体察其内心的孤独、对爱的渴求。②作为照顾留守儿童的老人,在照顾孩子生活的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教育与关爱,深人了解其内心需求。③作为社会人,我们在关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与老人的心灵建设。④作为孩子,在暂时缺少父母之爱的同时,要多一份坚强,多一份对生活的自信。⑤父母之爱是具体的有温度的,而不能抽象为电话或照片的方式传递出来。考点四时事新闻类材料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就有十几套高考试卷以此为作文材料。简单地概括性列举如下::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不同的意见;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北京卷: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广西卷:农民工老王在医院打工抵债;新课标I卷: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新课标1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最后三名候选人谁更具风采;天津卷: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一“范儿”等。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人看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事件发生的原因变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2.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3.明确主体做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地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4.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做拓展议论。总之,基于以上四点,在对时事新闻类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时,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时事新闻类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对文中观点的“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可评可议,可谏可讽,可嬉笑怒骂,也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其基本要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在写法上上既要有评,又要有析;既要有目己明确判断,又要有深人精辟的剖析给予支撑。同时还要有类似现象的联想,或由此及彼加以延伸拓展,以避免陷人煎事论事的局限。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

有别于感想引引申类文章),评定事件的是非得失,充分阐明一个道理,但又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常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三段论结构。具体结构一般是:叙(概述材料)一评(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自已对事件的看法,分析评价事件或人物行为的本质或意义、危害)一联(由此及彼,联系相似、相对现象加以延伸拓展)一提(提出居决问题的办法)﹣回(回扣材料,总结全文)。【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更设的历史性成就,激发人们的自家感和荣誉感。5月初在中央电视台排播,很多学校都组织牙生观看。下面是几位学生在一起谈论观影后的感受。甲

这么多的成就我竟然不知道,真是落伍了,看来不能只读圣贤书,还得关心时代和租降的发展。乙:真得感谢那些大国工匠们,创造性地完成了那么多的超级工程,我要励志勤学,为大国工匠。丙:不仅是大国工匠,还有许多平凡的建设者以及一代代的奋斗者,他们都值得#们敬仰和点赞。丁:我们既要看到辉煌成就,也要查找不足之处,继续奋斗让祖国更厉害,更?地实现民族的复兴。材料中学生的观影感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目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这道作文题是热点评论型+多种观点型材料作文题。命题关注社会热点,即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引发的观影热潮,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彰显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同时,题目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辩证性,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自主选择,发挥自已的优势,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第一段是背景材料,介绍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相关内容和引发的观影热潮,同时暗示话题一﹣学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的感受,这是写作的前提和背景。第二段是核心材料,表明学生的几种具体观影感受,这也是写作的基础和关键。学生的几种观影感受都有道理,分别强调:埋头苦读要与关心时代、国家相结合;求学与励志成为大国工匠相结合;既要点赞优秀的大国工匠,也要认可普通的建设者或奋斗者;既要看到辉煌成就,也要查找不足之处。这几种观影感受都可以作为写作角度,当然,能够结合其中两三种观影感受来综合谈“求学”“报国”“奋斗”会更好。这几种感受都反映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的希望。第三段是提示材料,暗含了任务驱动的要求,再次明确应针对话题一学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的感受来谈个人的看法,文体应是议论文。第四段是具体要求,这是所有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不再赘述。具体写作时要注意避免这三种情况:一是抛开第二段核心材料,就根据材料第一段而写成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二是抛开材料话题,只抓住某个词如“学习”“志向”“工匠精神”等笼统地谈;三是多种观点型材料作文常犯哲学化错误,谈事物的两面性,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等。考点五名言警句类材料1.单一名言审题立意的方法这类材料里面一般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材料内容;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思路点拨第一步:明确材料内容。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第二步:抓关键词。光明和阴影。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第四步:准确立意。综合上述分析,本材料可以立意为:人生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都要去经历,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力。范文:痛却快乐着一双纤细的手在黑白琴键上弹奏出高高低低的音,有时直上云霄,无比高亢;有时又跌入低谷,极度黯然。高亢的音调和低沉的音调交相奏响出一首绝唱。跌跌宕宕,起起伏伏,这犹如人生。只有低音与高音的糅合才得以谱写出震撼人心的乐曲;只有光明和阴影的辉映,才看得见最美丽的风景;只有悲苦和欢喜的交织,生命才会有更绚丽的色彩。缺憾与完美的交织,造就别有风味的人生。一个若只是在安定中度过一生,诸事一帆风顺,平淡安然,那么这必定也是一个无趣的人生。人生在世,我们应该活得精彩,活出韵味,活出境界。弘一法师临终之际,道:“悲欢交集”。悲欢从来都是人生的两岸。杨绛在“五七干校”时,被安排去打扫厕所,她将厕所中的每一跟拉水绳都擦得干干净净,不懈怠,亦不悲哀。她在回忆这段日子时说:“我相信,乌云总会有金边的。”杨绛九十高龄时,当钱钟书和钱瑗相继离她而去,她饱含着深情,回顾了三个人的家庭生活,作了《我们仨》,有欢喜,亦有悲酸,此书在台湾连续几个月名列畅销榜榜首。“五七干校”的辛酸和“《我们仨》”的真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杨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痛苦和欢乐、顺境和逆境,造就了一个伟大卓越的杨绛,折射出杨绛的人生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