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史课件_第1页
现代文明史课件_第2页
现代文明史课件_第3页
现代文明史课件_第4页
现代文明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1500年的世界诸传统文明及其关系格局一、四大传统文明及其相互关系中华文明(儒家文化圈)印度文明(印度教佛教文化圈)中东文明(伊斯兰教文化圈)欧洲文明(基督教文化圈)1.中华文明

虽非最古老的,却是最长命的,是上古时代人类文明的硕果仅存左上:长城左下: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中华文明何以有如此独特的延续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地理上与外界严重隔绝由发达的农业导致的极其庞大的人口以农为本的生活方式统一的文字科举制度及儒家学说上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农业发达

是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农业何以发达?斯氏的解释是:中国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结合特别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此说不实。汤因比的“挑战-应战”理论:并不优越的自然条件促使了中国人的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上图:牛耕砖画(甘肃嘉峪关出土)中华文明是一种经典形态的农业文明中国农业:集约而纯粹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上图:同庆丰年(清末天津杨柳青)“重农”对中华文明产生的影响:使中国长期维持一种大一统的专制政治结构以农为本,重本轻末,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严重抑制了技术的进步上图:福寿康宁(清末天津杨柳青)儒学:注重此岸的世俗幸福家国相通的伦理政治观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四大发明图示: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对外交往:纳贡关系是古代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郑和下西洋:规模、技术水平都远远高于同时期的西方,却没有产生后来的地理大发现那样的成果郑和船队行经路线示意图郑和宝船2.印度文明(南亚地形图)印度河文明:早在公元前三千纪,曾有过一个“印度河文明”,习惯上称之为“哈拉巴文化”古代世界面积最广阔的青铜文化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400年左右,突然衰落消失,消失的原因迄今无定论。摩亨约•达罗遗址(摩亨约•达罗,印度河文明的两大城市之一)印度文明的三个时代:印度-雅利安文明时代(公元前1400年-公元7世纪)。又称吠陀文明。印度教文明时代(公元7世纪-1206年)伊斯兰-印度文明时代(1206年-1757年)

——三个文明都不曾统一过整个次大陆印度-雅利安文明时代该文明是雅利安入侵者的文化和印度土著文化的混合为印度文明的发展定下结构性的基调右图:古代印度(3世纪BC-6世纪AD)印度教文明时代耆那教、佛教衰落,印度教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印度历史上最混乱的群雄割据时代商业的荣衰常常能决定其最富裕地区内各帝国的兴亡(布罗代尔)左图:舞王湿婆(青铜雕像)伊斯兰-印度文明时代伊斯兰教文化的入侵,遭到印度教文化的顽强抗拒次大陆的矛盾复杂化,社会发展受到阻碍经济上农工商并重左图: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的扩张印度文明三大基本特征:1.村社制度2.种姓制度3.印度教(Hinduism)3、中东文明(右图:中东地形图)伊斯兰教的兴起三个重要的社会特征:迎合的主要是当时半开化的沙漠游牧民贝杜因人的精神需要具有一定的原始平等的色彩相当重视商业左图:麦地那印经局刊本《古兰经》扉页阿拉伯帝国

它将阿拉伯世界由阿拉伯半岛扩展到整个西亚北非,并奠立了一个以中东地区为核心的广阔的区域文明--伊斯兰文明全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数字(1082年)中东文明的特点:特别注重对知识的追求,为保存古希腊罗马濒于灭绝的科学文化作出过重要贡献但伊斯兰科学成就限于一种“量的积累”,对科学的探索不成系统扩张性极强1566年的奥斯曼帝国4.欧洲文明1500年的欧洲文明,其本质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要想了解欧洲文明,就不能不了解基督教基督教的特点(一):十分重视“理性”的作用,即使在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基督教的理性精神也不曾完全泯灭

右图:圣奥古斯丁(SaintAugustine,354-430)基督教的特点(二):信奉“普济主义”

——即以救赎全人类为己任,充斥着改变异端信仰的狂热左图:十字军东征示意基督教文明也是非典型的农业文明畜牧业在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比较重视工商业,商人在社会生活中有较高的地位左图:卖酒商

到1500年左右,世界四大文明一直长期维持着某种平等的关系。在此后的三个半世纪内,欧洲文明逐渐发展成为这个世界最强势的文明。二、其他边缘文明1.亚洲边缘文明(中亚文明、东南亚文明等)2.非洲边缘文明(众多孤立而脆弱的“宫廷文明”)3.美洲边缘文明(印第安诸文明)1.亚洲边缘文明蒙古金帐汗国东南亚大陆,辉煌的宫廷文明爪哇、苏门答腊等海岛地区,16世纪20年代为穆斯林所征服信奉佛教的泰人、缅甸人,南下扩张及征服吴哥窟2.非洲边缘文明西非:与穆斯林世界的商贸联系两个古代非洲大国:加纳和马里贝宁王国桑海王国贝宁王国的《公主头像》(青铜)2.非洲边缘文明(续)东非:当时非洲唯一的基督教帝国--埃塞俄比亚斯瓦希里人的城邦国家,商业繁荣右图:埃塞俄比亚及其在非洲的位置3.美洲边缘文明阿兹特克文明:阿兹特克人于1400年开始在墨西哥建立帝国左图:阿兹特克太阳历石(约公元14世纪)3.美洲边缘文明(续)

印加文明:代表着南美安第斯山区域文化的最高成就左图:印加的结绳记事3.美洲边缘文明(续二)玛雅文明:曾在天文、数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15世纪中叶衰落,重新退回到简朴的乡村生活左上: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人金字塔;左下:墨西哥境内的玛雅人金字塔第一节地理大发现与西欧早期殖民运动1.地理大发现起因:寻找新的商道传播基督福音探索未知世界,追求人世间的幸福航海术、造船术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葡萄牙船只1.地理大发现三大事件: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1522年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在美洲各岛屿之间的航行路线达伽马的航行路线麦哲伦的环球航行1.地理大发现(1)引出三大直接后果:“价格革命”

疾病的传播农作物和牲畜在新旧大陆之间的双向交流1.地理大发现(续)(2)世界面貌的两大变化:a.人种的重新分布……1.地理大发现(续)1.地理大发现(续)(2)世界面貌的两大变化b.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2.西欧的早期殖民活动葡萄牙殖民活动的特点:西欧远洋探险的先驱主要目标:夺取阿拉伯人在印度洋贸易方面的传统优势建立起庞大的贸易帝国以控制海洋商道为殖民活动的重点,却缺乏足够的人力来维持葡萄牙的海上贸易帝国及其势力范围2.西欧的早期殖民活动(续)西班牙殖民活动的特点:以少量的兵力征服并毁灭了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建立起大陆殖民帝国掠夺金银和种植园剥削左图: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右图:埃尔南多•科尔特斯2.西欧的早期殖民活动(续)西北欧(荷兰、法国、英国)开始取代伊比利亚的世界霸权图:一六○○年的西北欧2.西欧的早期殖民活动(续)荷兰:“海上马车夫”造船技术高超,商船队的规模在1600年居世界之冠缺陷:忽略了工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根基不牢,后劲不足未能建立巩固的海外殖民地图:荷兰商船2.西欧的早期殖民活动(续)英法:自然资源优于荷兰从17世纪中叶开始,两国政府推行打击荷兰商业霸权的政策18世纪,荷兰的世界霸主地位为英法取代第二次英荷战争(1667年6月12日)第二节西欧商业革命的成就1.资本主义的兴起什么叫“资本”和“资本家”?什么叫“资本主义”?(布罗代尔的有关论述)大体说来,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制度,在此制度下,私有者把积累起来的财富拿来投资,以牟取利润。1.资本主义的兴起(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私人企业雇用工人争夺市场追求利润2.金融业的发展最早的国有银行——瑞典银行(1657)经济史上最著名的国有银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下图)3.新型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制造业开始摆脱行会的束缚,一些新型的产业组织开始出现,其典型形态已相当接近现代的工厂制度到商业革命结束时,已出现早期的工厂4.新型商业组织的出现“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有限性”易于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资本以从事大规模商业活动具有极强的稳定性5.国家货币的诞生在本国领土内通行的国家标准货币开始出现货币的统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右图:早期的英国货币6.重商主义理论(mercantilism)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旨在富国强兵全盛期:1600-1700年。许多特征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政治理论而非经济理论代表人物:博丹(1530-1596)和霍布斯(1588-1679)中心原则:国家的繁荣程度取决于贵金属拥有量(“金银通货主义”)商业革命的三个直接后果:第一,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迅速增强,随之要求相应的政治权力第二,欧洲文化开始向全球移植第三,奴隶制度在北美殖民地“复活”间接后果:商业革命产生了无限制追逐利润的资产阶级,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并通过殖民地开发创造了大量需要加工的新原料,由此为后来工业革命准备了一系列必要的条件第三节现代观念初现端倪1.人文主义观念2.新教伦理观念3.主权国家观念1.人文主义观念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贡献意大利文艺复兴:成就极其辉煌,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学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人物和作品左图:彼得拉克上图:《蒙娜丽莎》北方文艺复兴:特别关注于宗教问题的探讨,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伊拉斯谟(1466-1536)文学方面:运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创作出大量文学精品政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著名文学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弗兰西斯•培根后期文艺复兴:科学方面的成就最引人瞩目下图:哥白尼上图:哥白尼的日心模型下图:伽利略上图:伽利略向人们演示他的望远镜个人主义:从现代文明史的角度看,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类精神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倡扬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达·芬奇个人主义:内涵与意义个人主义的内涵: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个人主义的意义: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实质,在当时的欧洲具有无可否认的革命性和进步性2.新教伦理观念

下图:马丁·路德上图:宗教改革的发端2.新教伦理观念(续)

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2.新教伦理观念(续)宗教改革的三大主要派别:路德派加尔文派再洗礼派加尔文预定主义的宗教观,给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在英法荷等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国家,加尔文的教义有力地促进了那里的社会进步加尔文1560年前后欧洲各国的宗教状况3.主权国家观念三个重要发展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雨格诺战争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但丁(DanteAlighievi,1265-1321):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马尔西略(Marsiglio,约1275-1342):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主张俗权至上;并首次提出“人民主权”的原则马基雅维里(NicoloMachiavelli,1469-1527):代表作《君主论》;功利主义的国家理论;推崇共和制政体和“混合型”的共和国。左图:手执《神曲》的但丁下图:马基雅维里宗教改革运动的主权国家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尔西略的学说路德神学:极力主张俗权至上,使世俗政权在理论上成为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威两个激进的宗教改革派别:再洗礼派,批判路德派领袖的保守主义理论;加尔文派,继承并发扬了路德教义中非主流成分的反抗暴君的思想,力图伸张人的自然权利,却不符合当时欧洲历史发展的实际需要1500年左右的西欧人实际上启动了两个世界性的事变进程: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全世界的一体化西欧的一体化构成了世界一体化的最初阶段第一节欧洲的统一与分裂1.王权国家的兴起在查理曼时代,西欧一度实现过大体上的政治统一右图:加洛林王朝统治着高卢、日耳曼的一部分、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以及西班牙和中欧的某些地区,囊括了西欧主体的大部分,其疆界和欧共体最初六国版图的组合大致相吻合根据843年的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帝国被一分为三,产生了未来法、德、意三国的雏形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亦非“帝国”(伏尔泰语)右图:1356年颁布的《金玺诏书》,从此皇帝就一直由七大选侯遴选,而且不许世袭直到14世纪,西欧才开始比较确定性地出现抑制割据、强化王权的演变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图:中世纪贸易路线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初后果:西欧封君封臣关系的松动封臣对封君宣誓效忠(西欧中世纪早期)后果二:庄园制的衰微,战争技术的进步,旧贵族的军事功能的削弱;从而促使大批中小封建主纷纷离开庄园和军队以投靠国王,到国王政府做官,形成一股影响深远的贵族官僚化潮流婚姻和土地的授予(13世纪)后果三:市民阶级势力的成长壮大(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后果)正是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西欧各国的君主一步步加强了自己的权威,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15世纪的汉堡但是,在建立绝对主义王权之前,西欧各国大体上都还经过了一个过渡阶段,即等级君主制时期等级君主制的理论基础——

“三等级”学说三等级的组成:教士、骑士、第三等级等级君主制确立的标志是由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议会的召开。这种议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呼实际上,等级君主制无非是国王、教俗封建主和上层市民这三大势力之间的一种政治联盟法王腓力四世,他于1302年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随着王权威势的一步步强化,欧洲各国由西而东,在15世纪末前后纷纷进入或开始进入绝对君主制时代(见下页图)绝对君主制的国家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雏形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现代欧洲绝对主义王权国家的特征包括:相对的民族单一化、高度的中央集权化、充分的政权世俗化图:1600年的欧洲2.主要王权国家的特点自由传统不泯的英国: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斯战役中(1485年8月22日)英国是早期现代欧洲最早出现的绝对主义君主制大国之一玫瑰战争(1455-1485)从根本上削弱了英国的贵族割据势力都铎王朝的绝对主义王权被奉为国教的圣公会成为英国绝对主义制度的精神支柱图:都铎王朝的君主们,从左至右: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伊莉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但是,从国内来看,英国绝对主义制度的发展水平却不算很高,这与英国政治文化中强劲的自由主义传统密切相关右图:《自由大宪章》(1215年)--英国自由的象征君主绝对主义程度最高的法国:由于贵族割据势力特别强大,法国王权强化的过程显得极其艰巨而漫长雨格诺战争使中央集权一度得到强化的法国重新回到彻底分裂的状态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3-24日)左图:亨利四世,1589年建立了波旁王朝右图:红衣主教黎世留。他任首相期间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王室的力量,提高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法国君主绝对主义的程度之高,在全欧首屈一指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时期是法国君主绝对主义的巅峰时期右图:“太阳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的绝对主义得到了中产阶级的大力支持,但他个人的政治野心和刚愎自用却也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1685年路易十四宣布废除南特赦令,给法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右图:南特敕令传统负担沉重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天主教会和传统的基督教情感在两个伊比利亚民族国家的建国过程中作用重大伊莎贝拉女王在塞戈维亚教堂加冕西班牙:卡斯蒂利亚-阿拉贡二元体制(右上图:阿拉贡的斐迪南德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光复运动”;1492年攻克格林纳达城(右下图,Granada)宗教狂热和民族情感在新生的西班牙统一王国里融合在一起宗教狂热严重损害了西班牙的民族利益西班牙民族国家历史局限性的根源:经典的绝对主义王权是没落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势均力敌”所导致的一种暂时现象西班牙民族国家的形成,却没有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势均力敌”的历史背景葡萄牙的情况大致如此,只略有不同

葡萄牙:同西班牙一样,葡萄牙也是一个在“光复运动”中诞生的、传统因素过重的天主教国度不过,葡萄牙同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政治斗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产阶级一定程度的成长,也激发了葡萄牙的民族主义的情感上图:阿丰索一世,葡萄牙第一位国王下图:若奥二世(1481-1495年在位),他最终实现了葡萄牙的统一由于受罗马教廷的影响较深,封建割据状态过于严重,而中产阶级的力量又过于孱弱,德意志各地之间的民族认同感成长得相当缓慢,故而这个地区的政治统一注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德意志双雄--普鲁士和奥地利:腓特烈三世,1452年加冕为帝,从此哈布斯堡家族长期占据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普鲁士:左图:普鲁士绝对主义王权的奠基人--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1640-1688在位)普鲁士的绝对主义同军国主义紧密相连;军国主义又与被称作容克的普鲁士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息息相关右图:“开明专制君主”腓特烈大帝(1740-1786年在位)奥地利:奥地利的中央集权化实际上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央集权化同时开始的,且同样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玛利亚·特雷萨女王(右图,1740-1780年在位)和其子约瑟夫二世(1780-1790年在位)的改革,使奥地利的绝对主义进入盛期;但是成效有限,尤其是没有能够有效地解决国内复杂的民族矛盾

奥地利的绝对主义在完善程度上远逊于普鲁士,而未来领导德意志统一的大任,也只能由普鲁士来承担了

左图:约瑟夫二世(1780-1790年在位)与主体欧洲相隔绝;社会生活方式带有浓重的东方色彩15世纪末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左图,亦即“雷帝”,1533-84年在位)称沙皇半东方式的俄罗斯:彼得一世(左图,或称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力图改造野蛮落后的旧俄国,使之加入欧洲生活主流改革的有限性沙俄的绝对主义实际上仍是一种半东方的制度,基本上只是王朝政治野心的产物

总之,经过从15世纪到18世纪这四百来年的发展,欧洲的政治地图较以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若干个幅员相当辽阔、内部相当统一和享有充分主权的政治实体组成的绝对王权国家群。现代以来欧洲由局部到整体的联合运动,随着这个绝对王权国家群的出现,可以说大体上已经完成了它的最初阶段。

图:1400年的欧洲图:1800年的欧洲第二节王权国家之间的战争绝对王权国家的形成是王朝领土扩张运动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又是更大规模领土扩张的起点,它将启动一系列规模更大、也更加血腥残酷的王权国家之间的战争1.三十年战争(1618-1648)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的扩张直接起因:奥地利对波希米亚的侵略和占领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和德意志一些新教统治者以及信奉新教的丹麦、瑞典等国联合起来,反对奥地利三十年战争哈布斯堡领土的扩大(1282-181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三十年战争可谓是现代国际社会的催生婆:它彻底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同时还有力地促成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图:1648年的欧洲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这是法王路易十四发动的著名战争对欧洲的均势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主要战场在意大利、尼德兰和德意志,还蔓延到了美洲(在美洲被称作“安妮女王之战”)法国受到了重挫,但也未完全战败图: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乌特勒支和约(1713年):路易十四的孙子可以继承西班牙王位,条件是法、西永远不得合并;法、西的一些殖民地转让给英、奥右图:乌特勒支和约后的欧洲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世界外交史和战争史上的地位: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第一场与宗教完全无关的战争由新型职业军队进行确定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基本走向3.北方战争(1700-1721)这是俄皇彼得一世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和瑞典进行的一场激烈搏斗右上图:1700年的纳尔瓦战役右下图: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1721年尼斯塔特和约(左图)--俄国终于获得了波罗的海东岸地区,瑞典的波罗的海霸权宣告终结北方战争最显见的欧洲意义,就是它使俄国从此以一个举足重轻的大国的身分被正式纳入了欧洲的政治地图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为同奥地利争夺对德意志的领导权而发动的战争此战虽以普奥矛盾为起因,但在更大程度上却是英法之间的斗争,而且主要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

亚琛和约(1748年)--特雷萨继承皇位的权利得到承认,但是奥地利被普鲁士夺去了富庶的西里西亚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普鲁士的崛起,引起了欧洲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当时欧洲国际政治斗争的两大基本矛盾:一、英法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二、普奥争夺德意志霸权“外交革命”:英国原来一贯支持法国的老对头哈布斯堡王朝,现转而与哈布斯堡的敌人普鲁士结盟(1756年白厅条约);同时波旁王朝也和哈布斯堡王朝捐弃前嫌,歃血为盟,并得到俄国、瑞典等国的支持图:1748年的欧洲5.七年战争(1756-1763)内容:奥地利、俄罗斯和法国企图瓜分新生的普鲁士英法继续角逐世界霸权结果:根据1763年胡贝土斯堡和约,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所有权得到了最终确认根据1763年巴黎和约,英国将法国的殖民势力赶出了北美和印度图:七年战争在北美魁北克城和蒙特利尔分别于1759和1760年失陷,宣告了法国美洲殖民帝国的终结在造成了大量破坏的同时,这些战争也产生了一个非常的积极后果,即推动了现代国家观念、国际社会以及一系列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准则、国际行为规范乃至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这些要素,对于将来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一体化进程,都具有根本的规范意义。第三节国际法的创生1.现代国际关系新原则的出现A.“国家利益至上”(马基雅维里首创)“国家利益至上”实际上就是“国家主权至上”,这意味着国家主权高于一切法律

因而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一般只能依靠国际法主体即国家本身来进行马基雅维里(1469-1527)B.“天然疆界”反映了要根据本国实力制订对外政策目标、建立相对安宁的国际秩序的愿望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法国人所梦想的是恢复古高卢的边界,这在当时只能意味着战争和磨难,因而人们对于建立国际行为规范的要求也日益迫切C.“均势”(BalanceofPower)双刃剑--它既可用以维护欧洲的主权国家体系,同时也可成为大国谋求霸权的重要手段局内:欧陆诸国局外:英国均势局面:“动态”而“常在”均势是由绝对主义王权国家组成的欧洲国际社会特有的、动态的秩序,是现代国际社会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的基础性原则之一

2.现代国际法的创立现代国际法研究的鼻祖--格老秀斯(右图,1583-1645)《战争与和平法》一书系统论述了国际法的主要内容,堪称现代国际法的奠基之作他不仅实现了自然法理论的现代化,而且使之更加神圣化和权威化了。在他看来,自然法乃人类理性或本性的体现,是判断社会是非曲直的标准格老秀斯的国际法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崭新的现代自然法理论基础之上的左图:《战争与和平法》书影格老秀斯的国际法理论强调:国际法的最高宗旨应当是寻求国际和平与尽可能减少战争的破坏这种高举和平大旗、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国际法理论,为现代欧洲国际社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景三十年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的问世,也引发了另一个与现代国际法的确立有重大关系的事件,即1644—1648年间的威斯特伐里亚公会

1648年10月24日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签订至此,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欧洲终于定型,而现代国际法的若干最基本原则如国家独立、主权平等、领土不容侵犯等等,也通过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得到了普遍的承认第一节

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

16世纪的西欧各国,除伊比利亚国家和意大利部分地区之外,基本上都在有意无意地通过改革向现代社会迈进。当改革不足以有效地推动社会转型时,革命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始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王权国家由一小撮王公贵族把持着,好战是其不可改变的天性。因此走向国际和平的第一步是将王权国家转变为民主国家。由王权国家向民主国家的转变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1.民主革命:概念的辨析2.世界民主革命大潮初涌3.英国革命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

革命,指的是一种突然而剧烈的政治制度的转变,它表现为群众性的暴烈行动,是一种暴力。在欧洲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革命暴力一开始就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1.民主革命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民主革命的两个层次民族的或国家的民主革命地区的乃至世界的民主革命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革命的基本目标:民族或国家层次——推翻一切不民主的国家政权,或争取民族的独立(推翻外来压迫)。地区或世界层次——由点及面逐步实现全世界的民主化2、世界民主革命大潮初涌世界民主革命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系世界民主革命的序幕,主战场在西欧,但波及了东欧,冲击了海外;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苏格兰革命领袖诺克斯第二次革命高潮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初,其主战场仍在西欧,但整个欧洲和美洲都被卷入,同时也波及了亚非的某些地区;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拿破仑·波拿巴

第三次革命高潮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那已是西欧民主革命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开始风靡全球的时代。

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德国柏林1848年3月革命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初潮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世纪初叶(或15世纪末尾几年)到50年代末,与西法进行的意大利战争的年代基本重合。菲力浦二世(1527-1598)时期的西欧。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第一阶段的政治动荡主要集中在南欧和中欧。持续了65年的意大利战争在意大利引发了多次市民起义和农民暴动,德国宗教改革引发了市民运动、农民战争和宗教战争等。图为马丁.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登堡大教堂门上。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

第二阶段:16世纪50年代末至17世纪初叶。1559—1560年,法国开始胡格诺战争,尼德兰爆发民族革命,萨瓦、科西嘉、苏格兰、西班牙、英格兰北部及爱尔兰等地都发生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从此直到1609年荷兰西班牙休战为止,动荡都没有间断。

图为胡格诺教派的教堂。图为领导尼德兰革命的奥兰治亲王。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这个阶段的特点:除了整个西欧都发生了政治动荡之外,就是加尔文教开始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重要旗帜。

图为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1559年,加尔文派新教领袖约翰·诺克斯发动反对信仰天主教的玛丽女王的苏格兰革命。

这个阶段最典型的革命事件有二:苏格兰革命和尼德兰革命。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著名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

玛丽16岁时嫁与法国王子弗兰西斯,后成为法国王后;父王詹姆斯五世死后,业已守寡的玛丽重返苏格兰就任斯图亚特王朝首任女王。玛丽一生信仰旧教,深为贵族和加尔文教徒所不满,1567年被废,次年逃到英格兰。此后,玛丽又被西班牙和英格兰的天主教势力利用,欲扶植她夺取英格兰王位,东窗事发后,她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处死。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图为1588年前后的尼德兰。中世纪的尼德兰包括荷、比、卢和法国东北部若干地区。橙色地带为尼德兰革命中率先爆发起义的北方诸省。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尼德兰人民以加尔文教为主要革命旗帜,反抗西班牙腐朽的封建统治。尼德兰北方于1581年正式宣布独立,建立了联省共和国。图为贵族革命派领袖奥伦治亲王威廉。1584年威廉遇刺。

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

第三阶段:1618年三十年战争开始直至17世纪中叶英国革命高潮结束。

1640年间发生了不下8次重大革命事件,包括葡萄牙和加泰罗尼亚反西班牙起义、英国革命开始、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反英战争、那不勒斯和巴勒摩的革命以及法国的“福隆德”运动等。全欧性的大动乱一直持续到17世纪50年代末。

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三十年战争(1618-1648)期间的西欧。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三十年战争期间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左)与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右):宗教信仰上的敌人与政治上的盟友。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英国革命何时结束?有三种说法:1653年(护国主制),1660年(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

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3、英国革命构成英国革命基本动力的,有三股社会势力: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农民(公簿持有农)。革命前的英国社会,存在着一个实力强大的新贵族阶层。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打着加尔文教的旗帜搞革命,是当时西欧政治文化的一个普遍特征。在伊丽莎白末年,英国就开始了清教运动。清教徒觉得英国国教即安立甘宗的新教带有太多的天主教残余,要求进一步削减教会的仪式和活动,反对国王干预教会,并攻击僧侣和贵族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清廉、勤劳的生活。

图:穿白领黑衣,表情冷漠、不苟言笑的清教徒。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斯图亚特王朝一方面企图抛开议会实行独裁,一方面企图压制清教,引发英国革命。图为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1640—1659年的英国革命大致包括四个阶段:一是议会阶段(1640—1642),二是内战阶段(1642—1649),三是共和阶段(1649—1653),四是军事独裁阶段(1653—1659)。

英国革命派主要包含三大派别: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分别代表上、中、下三个社会阶层。克伦威尔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第一次浪潮的出现,说明自1500年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孕育,欧洲历史的发展已经接近了一个临界点:一种世界性的现代文明犹如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婴儿,就要呱呱坠地了。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这种现代文明将在西欧诞生,西欧也将因此而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优势,从而成为现代世界历史(尤其是它的早期阶段)的无庸置疑的中心。

第一节世界民主革命的开始

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世界近代史”第四讲

“1650年”,在这里是一个模糊的年代概念,意思是17世纪中叶。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

这时的“东方”,包括西欧之外的全部世界,但主要指西欧之外的三大传统文明区域:中国、印度和中东。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

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东方有中国、印度和中东三大传统文明区域,还包括广阔的边缘文明地带。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

在17世纪中叶的东方,最值得注意的是四大帝国:中华帝国(清朝)莫卧儿帝国(印度)土耳其或奥斯曼帝国萨非帝国(伊朗)它们分属两大传统区域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1.自然经济仍占绝对统治地位2.闭关锁国,盲目排外3.统治集团严重腐败

17世纪中叶两大传统文明的三个共同特征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1、自然经济仍占绝对统治地位17世纪东方最发达的国家无疑还是中国。1644年中国开始了清朝的统治。开国之初的清朝政策比较开明,但到了17世纪下半叶中国农民就已陷入普遍的贫困状态。三大穆斯林帝国的农民同样受到沉重的封建压迫。左图:清朝嘉庆皇帝像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

蒂马尔和西帕希:

蒂马尔是奥斯曼帝国的一种国有地,由帝国的骑兵武士——西帕希领有,租给农民永久耕种(农民享有永佃权)。

规定:--西帕希必须住在领地内,管理生产保障税收--农民逃跑,西帕希有权在10-15年内追回--农民遭受沉重的封建压迫,但犹比欧洲农奴状况为好蒂马尔制度的衰落

16世纪中期,西帕希开始极力摆脱国家控制,剥夺农民土地建立自己的私家庄园,失去份地的农民成为其分成制佃农。后来西帕希的土地不少又被高级官僚夺走,但农民地位依然故我,仍旧是受封建剥削的小生产者。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

满清政府严厉限制汉人私营商业活动,同时对盐铁经营实行国家垄断,不许自由竞争。各穆斯林帝国统治者漠视商业,对本国商业利益和工商业者的私有财产毫无保护意识。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右上图:比利时彼滕大教堂边南怀仁铜像

2、闭关锁国,盲目排外

明末清初,西人尚可较自由地在中国经商传教。及至18世纪初,清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1542年葡萄牙人明德茨·平托在九洲南的种子岛登陆,他是第一个出现在日本的欧洲人。此后日本与西方文化交流渐频。

德川幕府时期,日本渐渐采取闭关锁国政策,1636年颁令严禁日本人出国,由此开始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闭关自守时期。

“穆斯林对西方有一种优越感,妄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当时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或许能从邪教徒即异教徒那里学到些什么。他们这种态度,部分是源于宗教偏见,部分是源于伊斯兰教在早先数世纪里的惊人成就。……凡是有关基督教欧洲的东西,穆斯林的官吏和学者就看不起,示以轻蔑和傲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3、统治集团严重腐败

一般说来,专制国度的统治集团没有一个不腐败的。清朝中国在康熙1667年亲政前,满族统治集团就相当腐败。后来康熙花了很大力气来解决政府的腐败问题。但个别有作为的君王反腐倡廉的良好愿望不可能真正医好“腐败”这个专制政治的绝症。乾隆中期以后腐败问题又日趋严重。第四讲第二节:1650年的东方世界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其死去的爱妃修泰姬陵,用去近20年时间,从全国召集能工巧匠,花费无数。

现代文明具有一统全球的气势和能量迄今为止的整个人类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的产生、发展、成熟和逐步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就其最本质的方面而言,现代文明是广义上的“科学化”、“工业化”和“民主化”这三个概念的统一(三位一体)

第五讲

现代文明诸原则的确立

第一节

科学革命与科学化观念一、何谓“科学”与“科学革命”广义科学与狭义科学“一般科学”与“特殊科学”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一般意义上的“科学革命”与牛顿革命:人类历史上的个别意义上的“学科革命”第一次科学革命二、科学革命史前史人类最早的科学成果是较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东方各民族创造的,但是他们长期不能将之整合成一个合乎逻辑的体系--完成这个工作的是相比之下更富于理性精神的西方人亚里士多德体系--人类科学史上第一块划时代的里程碑东方民族(波斯人、阿拉伯人)对古典科学的保存做出了贡献亚里士多德对空气、水、土、火四种元素的定义三、科学革命的酝酿“哥白尼革命”哥白尼(1473-1543)《天体运行论》(1543),提出“日心说”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模型◀第谷•布拉埃(1546-1601)布拉埃的宇宙模型--太阳围绕着处于中心位置的地球运转,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转▶▲约翰内斯•开卜勒(1571-1630)创立“开卜勒定律”,为牛顿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开普勒用来解释哥白尼体系中各行星距离太阳的相对位置的模型▼威廉•吉尔伯特(下图,1544-1603)磁学和电学研究引力论▶吉尔伯特的宇宙模型右图:钟摆右图:望远镜伽利略(左下图,1564-1642)把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的方法相结合,成功地创立了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天文观测中首次利用了望远镜在物理学方面,成功地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四、牛顿革命及其社会意义爱萨克•牛顿(左图,1642-1727)万有引力定律(“每一质点对于另一质点的引力,与两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并与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以寥寥数语,揭示了整个宇宙的根本奥秘牛顿革命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人们开始自觉地追求“科学”的状态“科学化”观念--现代文明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区分“科学化”与“科学主义”第二节

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观念一、工业革命的起因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指的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从整体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工业革命是在英国独家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始自18世纪下半叶,结束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18世纪下半

叶发生?

——随着1500年以来西欧殖民扩张活动和商业革命的开展:西欧的工业品赢得了日益扩展的广阔市场

西欧工场手工业获得了重大发展西欧资本家掌握了巨额财富西欧社会弥漫着发财的狂热和唯利是图的精神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英国发生?

英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矿,而且很早就开始开采和利用这种燃料英国拥有大量可用于工业革命的流动资本英国拥有大量可用于工业革命的自由劳动力英国拥有较发达的国内市场英国拥有众多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领域:约翰•凯伊发明“飞梭”,1733年取得专利(左图)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右图)1769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左图)1779年克伦普顿发明了走锭纺纱机,人称“缪尔机”或“骡机”(左下图)牧师卡特莱特在1785年发明了水力织布机(下图)水力织布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批真正的工厂的诞生动力问题:詹姆斯•瓦特(左图)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右图),并于1789年获得了专利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推动力的手段,这是人类对自然能源的利用史上的一次革命

其他方面:铁、钢和煤的大量生产运输设施的改进通讯联络、信息传播方面的进步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美国人富尔顿的汽船;英国人惠斯通等人发明的电报工业革命是何时告一段落的?

说法不一我们采用一个传统的说法,即工业革命只有一次,它始于机器的诞生(约在18世纪中叶),终于工作母机(即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器制造也机械化了)出现(约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是大机器工业的确立

三、工业革命的社会意义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机械化劳动分工化经济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工业化的社会后果三种回答: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托克维尔(左图)的观点第三节

民主革命与民主化观念一、启蒙运动

1.英国1688—1689年“光荣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从而基本上实现了英国1640年革命追求的主要目标——自由左图:1689年的《权利法案》在1679—1681年召开的国会上就查理二世之弟詹姆斯公爵(傲慢的天主教徒)的王位继承权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两派不同意见的议员互讥对方为“辉格派”、“托利派”--此即英国后来两党制政治的滥觞右图:詹姆斯二世(1685-1688)1685年詹姆斯公爵即位,是谓詹姆斯二世,其倒行逆施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国会对国王的最终胜利,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的终结PresentationofTheDeclarationOfRights2.洛克的自由学说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学说的鼻祖——约翰•洛克(1632-1704)其哲学著作《人类悟性论》(1690),为启蒙运动定下了基调政治理论方面,1689年发表《政府论》,阐述了自由主义政治学说,也是对17世纪英国革命中的各派政治思想的全面清理和总结3.启蒙运动的基本特点18世纪:“哲学家的世纪”基本特点有二:提倡唯物主义宣扬天赋人权4.法国启蒙运动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其中又以巴黎为主当时巴黎的沙龙生活十分活跃乔芙兰夫人(MmeGeoffrin)的沙龙乔芙林夫人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派别——传统上分为三大派:自由派(伏尔泰、孟德斯鸠为代表)民主派(或共和派,狄德罗、卢梭为代表)共产派(梅立叶、马布利、摩莱里为代表)——但因为有了卢梭,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法国启蒙哲人划分为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两个阵营。◀伏尔泰(1694-1778,真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热切向往自由,对平等的态度则较为保守孟德斯鸠(1689-1755),其《论法的精神》(1748)提出了相当完备的分权制衡理论▶自由派百科全书派:狄德罗和达朗贝尔,“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重农学派”,主要代表是魁奈和米拉波百科全书派的核心属民主派。达朗贝尔和狄德罗魁奈米拉波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学者中的一个怪杰,“以分裂的方式”跻身于启蒙阵营之中特别关注于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浪漫主义之父民主派梅立叶、马布利、摩莱里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他们的特点就是反对私有制度。这是当时法国思想界最极端的平等观梅立叶(1664—1729),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之父

共产派右图:马布利右图;梅立叶《遗书》之手稿以卢梭为代表的非主流派人数虽少,却具有极大的潜能,他们将拥有法国大革命的几乎整个上升阶段,并且不久就将拥有差不多半个世界左图为一幅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寓意画(德•伯特里)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巨大影响--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上图: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三位最著名的欧洲来华耶稣会士右图:孔子

5.苏格兰启蒙运动1740—1790年间,苏格兰成为巴黎以外欧洲另一个知识分子的活动中心其最突出的特点和成就是在历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里对“社会进步”的研究总体上有一种政治保守主义的情调对“理性”概念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创造了真正的政治经济学,是苏格兰思想家最重要的贡献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约翰•米勒二、世界民主革命第二次浪潮始自18世纪70年代,结束于19世纪30年代几乎席卷了整个欧美,并开始具有真正的世界规模直接提出了保障天赋人权、争取自由平等的世俗政治目标具有较鲜明的人民民主革命的色彩三个阶段:从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或18世纪60年代的反英民族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美国革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从法国大革命到波旁王朝复辟,这期间的主要事件是法国大革命从维也纳会议后到19世纪30年代,革命动荡的范围在持续扩大,从欧美一直波及到远东和南非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第二次浪潮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或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两大民主革命运动,它们奠定了“民主化”这个现代文明基本原则的合法性基础。三、北美独立战争五月花号三、北美独立战争(续)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新英格兰,“美国民主传统的摇篮”美利坚民族的逐渐形成及其独立意识的迅速觉醒北美十三个殖民地(1755年)三、北美独立战争(续)1774年9月5日-10月26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莱克星屯的枪声(1775年4月19日),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775年5月10日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开始招募军队,华盛顿被任命为统一的美利坚军队的总司令▶托马斯•潘恩于

1776年1月10日发表《常识》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投降(右图)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左图: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从左至右: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

威尔逊,詹姆斯•麦迪逊,本杰明•富兰克林)

这些立法的特点:废除了盛行于东半球的限嗣继承地产权和长子继承制扩大了公民权废除了一些州的州教会确立了富含民主因素的立宪制度美国革命通过《独立宣言》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立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1791年通过的宪法“十条修正案”四、法国大革命四、法国大革命(续)图:三个等级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经济上承受着沉重的税收负担法国大革命是一场以“平等”为主要目标的革命法国大革命开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先河“网球场宣誓”(1789年6月20日)(右图)1789年5月,停开了175年的法国三级会议重新召开(左图)7月14日,巴黎人民来到巴士底狱,攻占并拆毁了这个被视作旧制度象征的堡垒(左图)当天晚些时候,被解放的囚犯们在街道上游行(右图)◀大恐慌。乡村的农民攻打贵族领主的庄园,烧毁地契,夺取土地群众的发动给法国旧制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民众的作用在此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显得愈发重要了1789年10月4日巴黎民众挺进凡尔赛,图为民众中的妇女

▶无套裤汉(右图)1791年1月20日国王逃跑(左图)从斐扬派,到吉伦特派,再到雅各宾派,大革命经历了一个不断激进化的过程雅各宾专政:通过了一系列土改法令;实行“恐怖统治”图一:处死路易十六(1793年1月23日)图二:罗伯斯庇尔(1758-1794)图三:丹东(1759-1794)1794年7月24日热月政变,大革命由此开始走下坡路,经过督政时代倒退到类似克伦威尔护国主统治的拿破仑•波拿巴军事独裁1799年11月9日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左图: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右图: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波拿巴正式称帝,是谓拿破仑一世右图:拿破仑和约瑟芬的加冕礼,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然而法国旧王朝已不可能恢复往日的状态。中图:御座上的拿破仑左图: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第一节

英国称霸海洋的历程

1.英国压倒法国英法争夺殖民地霸权的斗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奥格斯堡联盟之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法国彻底丧失了它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

)左图:1763年后的英属北美殖民地1700年、1763年的北美英国获胜的原因:

法国的对外扩张的重点是欧洲霸权而不是海外殖民地英法殖民地人口上的悬殊与法国相比,英国在工业、海军上占优势英国将法国的殖民势力逐出北美和印度,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北美:这一斗争客观上为民主美国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从外交史上看,英国的胜利意味着格兰德河以北的美洲将发展成为英语世界的一部分,这个前景的世界性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在印度:法国势力的被驱逐意味着英国人将取代莫卧儿人的统治权(这一过程大致完成于18世纪中叶)左图:莫卧儿帝国下图:殖民征服前夕的印度(18世纪末期)

英国夺取了印度,并将以其为依托向整个南亚乃至东亚的广大地区扩张……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选》卷2页70)

2.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和统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是通过它的东印度公司进行的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年建立为什么英国人仅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吃掉了整个南亚次大陆?第一,莫卧儿帝国自我解体BahadurShahZafar,莫卧儿帝国最后一位皇帝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的叛乱第二,18世纪印度本地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对外国利益集团的依赖、对本国封建专制政府的仇恨

1757年6月23日的普拉西战役为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奠定了基础。RobertClive(1725-1774),普拉西战役英方统帅SirajUdDaulah(1732-1757),孟加拉的纳华伯(军政长官),普拉西战役失败之后被暗杀东印度公司对英国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下图)爆发,以后统治权便转由英国内阁直接掌握了英国在印度的扩张3.英国人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加拿大:1774年英国当局通过《魁北克法案》英国对加拿大地区统治的强化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建立左图:1774年的东北美最早发现这块大陆的是荷兰人,而首先对澳大利亚发生浓厚兴趣的却是英国人罪犯流放地1793年后,自由移民开始到达这里在澳大利亚,渐渐复制出一个英国社会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詹姆斯•库克的航行英国人的到来对于澳洲土人是一场灾难;加上疾病、酒精中毒、土地的大片没收等因素,澳洲土著的人数锐减1802—1803年间,皇家海军上校马修•弗林德斯首次环绕澳洲的航行;第一次采用Australia一词马修•弗林德斯像马修·弗林德斯首次环绕澳洲的航行1788-1911年间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建立非洲:早在18世纪,英国就取代荷兰控制了奴隶贸易--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它一直是非洲最主要的价值所在1814年英国在南非夺取了荷兰仅有的一块海外内陆殖民地到19世纪初叶,除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内地之外,英国实际上也作了黑色大陆的霸主英帝国第二节

俄国与美国的大陆扩张1.俄国的扩张一个富于扩张传统的国家由地域性蚕食到世界性侵略图:俄罗斯双头鹰地域性蚕食(16世纪-17世纪末):地域性蚕食最重要的方面是征服西伯利亚主要由哥萨克人完成,这些人大多是为躲避农奴制束缚而逃离俄国或波兰的农民东西欧农奴制的差异叶尔马克·齐莫菲叶维奇,1581年9月1日率领840人东征,以拥有火枪火炮的优势,摧毁了兵力30倍于己的乌拉尔山以东的鞑靼人国家(国王叫古楚汗)此后,俄国在西伯利亚就再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推进极为迅速哥萨克骑兵叶尔马克对西伯利亚的征服在我黑龙江流域,他们终于受到了决定性的迎头痛击(1643),许多年里无法再前进一步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8月27日)直到19世纪中叶才又趁清朝的衰败,重新南进侵吞了我国的大片沃土《尼布楚条约》,中方缮写的正式拉丁文本作为一种殖民地,俄国的西伯利亚有这样一些特点:颇似加拿大:气候寒冷干燥,人口不多,物产丰富,毛皮贸易发达东正教传播有限,而其它宗教如伊斯兰教、佛教的喇嘛教等等却影响广泛社会的民主精神较强

对西伯利亚的占领使俄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国这时俄国有两个特点:其一,它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其二,社会经济落后,虽然领土辽阔惊人,但在很长时期里并无国际重要性这一情况到17世纪末开始发生变化世界性侵略(从17世纪末开始):彼得大帝的对外扩张:北方战争;建立新都圣彼得堡完成了俄国扩张政策由地域性蚕食向世界性侵略的历史转变叶卡捷琳娜二世(下图,1762—1796年在位)的对外扩张:18世纪下半叶的两次俄土战争(1768-1774年、1787-1792年)两次俄土战争,最后完成了对乌克兰的征服,使俄国获得了从库班河直到第聂伯河的整个黑海北岸1772年、1793年、1795年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1815年维也纳会议第四次瓜分波兰,俄国的西部边界一度推进到维斯瓦河

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的中欧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之后)的中欧1462~1894俄国的扩张2.美国的扩张左图:北美十三个州1776年美国成立时,领土仅限于阿帕拉契亚山脉以东,77万平方公里左右1790年的美国西进运动1803年从拿破仑手里购得路易斯安那夺取佛罗里达染指墨西哥领土到1848年,美国的版图实际上已经到达了太平洋大约三股社会势力构成了这一运动的直接动力:土地投机家、劳动大众、奴隶主(主要是经营棉花种植园的奴隶主)美国的领土扩张:1783-1853年1846年占领俄勒冈,1867年以720万美元从沙皇手里购得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1898年又通过美西战争取得了夏威夷,从而形成了今日美国的版图(9,372,614平方公里)19世纪美国领土的扩张殖民扩张的两面性:美国和俄国的大陆扩张,英国世界霸权的建立,都是一种充满了血腥暴力的过程;但是,这些活动将哥伦布开始的全球性殖民扩张运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殖民扩张在制造灾难的同时,也有力地突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闭塞隔绝状态,建立起日益频繁的全球交往关系,这种交往关系不仅会对现代文明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还将有利于现代文明以后的全球传播第三节

全球交往关系的初步形成英、俄、美的扩张,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加强了全球性的普遍交往关系经济:全球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到18世纪后半期,各大陆之间已真正建立起普遍的贸易联系首次实现了国际性的劳动分工三角贸易政治:全球政治关系的加强,也是通过西欧(以及后来的美国和俄国)不断扩展和强化其对世界各个地区的影响来实现的这也是马克思所说的“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过程殖民者的世界(1900年)第七讲

工业化大潮冲击下的

欧美社会第一节

欧美的初步工业化欧陆欧陆各国工业化的起步时间有先后,进展有快慢比利时法国德国俄国PercentageDistributionoftheWorld'sManufacturingProduction(percentageofworldtotal)

欧洲的工业化(1850年)

美国注重发明创造左下图:CyrusHallMcCormick发明的收割机(1834年获得专利)右下图:EliasHowe发明的缝纫机(1846年获得专利)南北方工业化发展不平衡图: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场景第二节

工业家集团

主导地位的确立1.世界民主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间:19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范围:从欧美到亚非,是一次真正具有全球规模的革命浪潮1848-1858年的革命欧洲北德意志联邦与德意志帝国(1866-1871)意大利的统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

美国内战(1861-1865)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日本明治维新第三次世界民主革命浪潮的特点工人阶级势力的崛起使资产阶级(主要是其中的工业资产阶级集团)感到了威胁,导致他们的革命性发生严重衰降——这主要是欧洲的情况。革命的形式多样化了:除了传统的暴力革命以外,还出现了另外两个重要的、常常也是十分有效的革命手段(或以资本主义方式改造社会的手段),这就是由旧王朝领导进行的战争(如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以及塞尔维亚的独立)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如俄国的废除农奴制)。2.英国议会改革运动18世纪末,英国确立了国会制度国会制度在当时欧洲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但其先进性(即民主性)还相当有限英国政府颁布的“谷物法”,遭到工业家集团和工人阶级的反对。右图:漫画

彼得卢大屠杀(1819年8月16日)

▶◀激进主义运动兴起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土地贵族掌握的、不满2000人的“衰败选区”,减少了31个人口在2000~4000之间的城镇的席位,将空出的143个席位中重新分配,结果使不少工业家集团的代表进入了议会选举的财产资格也有所降低,英国选民由43.5万增长到65.6万意义:它打破了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的政治垄断,开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上的代表团▼1815年的欧洲◀法国外交家塔列朗,提出了维也纳会议的主导原则--“正统主义”维也纳会议《最后总决议》(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划定的欧洲版图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神圣同盟』『四国同盟条约』复辟王朝七月革命和七月王朝的建立路易·菲利普宣誓效忠宪法(1830.8.9)▶▲路易·菲利普1830年的欧洲基佐七月王朝后期(1840-48)的政府首脑,法国复辟王朝时期著名历史学家之一

复辟王朝时期的历史学家都是一些了不起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以梯也里、基佐、米涅、梯也尔为代表1848年的欧洲革命

▲48年革命法国临时政府成员路易·波拿巴(1808-1873)▶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1871年的欧洲(普法战争后)

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看上去比较艰难,经过了革命与反动之间的反复较量,不似英国可以通过改革稳步渐进。英国人善于也惯于妥协,法国人则喜好走极端。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法国贵族传统根深蒂固,只有革命才能摧毁之;二是法国小农经济源远流长,那是皇权主义的温床,也是工业化最可怕的障碍。4.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方矛盾激化;双方对西部土地的争夺《密苏里妥协案》(1820年)《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1854年)《密苏里妥协案》(1820年)《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1854年)1833年全国性废奴组织“美国反对奴隶制协会”成立;组织“地下铁道”解救黑奴(右图)1852年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UncleTom'sCabin1859年10月约翰•布朗起义北部废奴运动民主党的分裂共和党的成立(1854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1860年)▼1860年共和党总统竞选海报▲林肯(1809-1865)

右图:南部奴隶制各州退出联邦,宣布独立的宣言书

4月15日,林肯政府对南部同盟作战,内战爆发《宅地法》(1862年5月24日)《解放宣言》(左图)(1862年9月24日),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葛底斯堡大捷(1863年)右图:葛底斯堡演讲之林肯手迹南方宣布投降罗伯特•李▼▲林肯遇刺(华盛顿,福特剧院,1865年4月14日)继任总统约翰逊(右图)是个亲奴隶主分子,在他的庇护下,奴隶主势力在南部一度几乎复辟,黑人受到残酷迫害,臭名昭著的三K党即兴起于这个时期

南部重建第三节

工人运动

与社会主义的兴起1.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独立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整个社会于是日益分裂成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此论现在看来过于简单化,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是难以逆料的。在工业化早期,工人的状况极为悲惨,劳资矛盾十分尖锐受剥削压迫的工人阶级很早就开始了反抗最早的斗争方式是破坏机器,发生在英国,史称“卢德运动”(左图:1811年的招贴)欧陆工人斗争的方式则激进得多,常常举行武装起义19世纪上半叶水平最高的工人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由这场运动形成了一个“宪章主义”,要点是:工人阶级必须团结起来,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政治斗争,建立政党,夺取政权,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英国宪章运动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个重要特征:集中代表工人利益,不像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城乡平民矛头集中指向资本主义,不像以往泛泛反对一般的剥削压迫、一般的私有制度克服了以往鼓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的倾向,提出组织社会生产是未来社会的主要任务。——但因为仍无科学根据,故还是“空想”。

圣西门(1760-1825)思想要点:指出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每个社会都包含新旧两方面的因素,其间的矛盾斗争推动社会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制,最后还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制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点是人人必须劳动,没有剥削压迫,国家组织社会生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实现社会主义应通过资本、知识和有创造性的劳动力三者之间的协作傅立叶(1772-1837)他认为,万恶之源是“私人生产的分散性”,它便利了商人的中间剥削;而改造社会的最好途径就是改造社会生产,把分散的私人生产变成协作化的生产,工农结合,保留私有财产,以合股的方式组成合作社(法郎吉),这样就可以消灭商业剥削,使所有劳动者都得到解放。

关心工人疾苦,努力改善工人状况,后来发现要真正解放工人,就必须彻底破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他的特点是希望通过启发工厂主的觉悟来达到这一目标,为此作过二百次以上的宣传旅行,发表过一千次以上的演说。欧文(1771-1858)后来他跑到美国买地三万英亩建立共产主义区“新协和”(左图),三年后破产而归。回英国后领导工运,并继续搞合作社实验,最后又一败涂地,去世时一贫如洗。但仍以自己走在时代前面为荣。欧文一度是英国工人运动的旗帜,宪章运动起来后被淘汰。欧文(1771-1858)(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