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瑕疵的法律后果研究_第1页
票据瑕疵的法律后果研究_第2页
票据瑕疵的法律后果研究_第3页
票据瑕疵的法律后果研究_第4页
票据瑕疵的法律后果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更加频繁,票据作为商业贸易中的重要支付结算工具,对国际贸易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科技手段难以完全规避票据瑕疵的出现,而票据瑕疵的法律后果又会对票据的流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探究票据瑕疵的概念,比较各国在其法律后果方面的规定,发现我国目前立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完善措施。在票据瑕疵的法律后果上寻求一个与国际、国内均能达成共识的出路,推动国际间经济合作。关键词:瑕疵;法律后果;立法缺陷;完善措施

引言我国票据法高度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票据以其便于携带的特点,在跨区域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交易双方现金运输与保管的成本。此外,本票和汇票大多具有第三方信用担保,降低交易风险,促进交易实现。另一方面,票据还具有现金无法替代的融资功能,在贸易往来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2022年至今,上海票据交易所统计,仅线上汇票交易笔数已达229958笔,交易金额达260771.01亿元。我国票据法所指票据包括本票、汇票和支票。但这三种票据在使用流程等方面具有差异,难以一概而论,因此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所研究的票据瑕疵仅限于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伪造和变造的票据法律后果。一、票据瑕疵的概述在探讨票据瑕疵的法律后果前,首先需要厘清“票据瑕疵”的概念。各国票据法中并未出现“票据瑕疵”这一概念,但是在实务和理论研究中,通常用“票据瑕疵”表示某票据行为要件的瑕疵,对持票人实现票据权利产生负面影响。广义的票据观点瑕疵包括所有票据行为要件的欠缺导致票据权利受影响。而狭义的,理论中更普遍接受的是将票据瑕疵的外延限定在票据伪造、票据变造和票据涂销中,也就是指因票据记载事项和签章等形式要件导致持票人实现票据权利受影响或妨碍。本文中,笔者也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商业汇票的票据伪造、变造以及涂销中。(一)票据伪造的概述票据法上的票据伪造是指假冒他人名义行使票据行为,在实践中的体现便是假冒或虚构他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票据伪造可以进一步分为出票伪造、背书伪造、承兑伪造等,这样的分类标准是进行票据行为的时间阶段以及伪造签章对象的不同。由于伪造的票据上真实签章人应当按其签章承担票据责任,该区分标准仅对效力影响范围产生影响,我国票据法并未对出票伪造和背书伪造的概念与法律后果进行分别规定。票据伪造应同时具备四个要件:首先要满足票据伪造的客观行为要件即行为人假冒或虚构他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其次该伪造行为进行后票据在外观上符合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此外在主观上,行为人应具有“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最后,该行为已侵害某种社会关系,即行为人必须已经将票据交付,将票据投入流通领域。大部分学者在认定票据伪造时不仅考虑行为的客观外在形式,还注重行为人的主观意思。票据伪造与票据无权代理具有差异。英国票据法对未授权签名与伪造签名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而美国票据法的规定则认为伪造签名是未授权签名的一种。然而,对于票据伪造与票据无权代理的异同,学界观点各异。刘心稳等学者认为,二者在票据文义外观上不同,因此性质和票据法律后果也不同,票据伪造情形下被伪造人无真实签章则无责任;而票据无权代理的签章人应当承担票据责任。李伟群学者则认为,两者虽然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均属于在无权限的情况下使用他人名义的违法行为,因此票据伪造也可以类推适用无权代理的相关规定。对于该问题,笔者认为虽然伪造签名属于无授权签名之一,但是票据的无权代理与票据伪造在外观和本质上均具有差异。首先,在形式外观上,根据我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票据代理须在票据上记载“代理”字样以及代理人的签章,即便是无权代理情形下,票据上也应当有该记载和代理人自己的签章,但是票据伪造情形下伪造人仅仅对签章进行伪造,而不需要伪造“代理”字样,更不需要伪造人的签章。票据区别于其他证券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文义性”,采取严格的意思表示主义,如果票据上没有行为人签章,票据不能体现其意思表示和资金信誉,也就不能依据票据使其承担票据责任。即便无权代理与伪造仅在文义外观上存在差异,但该差异不能因实质的类似而被忽视。其次,在实质上两者也并非相同,票据行为虽然是商事行为,但民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已在商法领域充分延伸,在票据法中也应当适用,在无权代理情形中,相对人的信赖内容为代理人有权为被代理人作出意思表示,而在伪造情形中,相对人的信赖内容为伪造人在为自己作出意思表示。在票据代理情形中,持票人的信赖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代理人“有权”代理;二是意思表示真实,表现为票据上签章真实,无权代理是侵犯了持票人的第一层信赖,即实际上代理人没有权限。在非代理的票据行为中,持票人的信赖内容则只包括意思表示真实,票据上表现为签章真实,票据伪造所损害的是持票人这一层的信赖内容。不同情形中相对人的信赖内容存在差异,相对人的期待可能性不能一概而论,法律法规需要保护的法益也就不同。因此票据伪造与票据无权代理不能简单类推适用相同的法律法规。二、票据瑕疵法律后果的立法现状我国票据法律制度包括四个部分:《票据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央行公布的与法律法规不冲突的有关行政规章。目前我国票据法采用“合并主义”,统一规定与票据法,此外在票据瑕疵方面并未对票据伪造区分出票伪造和背书伪造,与其他国家的票据法具有一定差异,在票据瑕疵的法律后果方面也具有异同点。(一)及于被伪造人的法律后果被伪造人是票据伪造情形下特有的相关人员,与票据伪造和涂销中的被变造人的区别在于,被伪造人本人并未在票据上有签章行为。目前根据我国司法解释及票据法的规定,被伪造人据此对抗所有持票人,因此被伪造人不能享有票据权利、承担票据责任,是对物的抗辩。但是,被伪造人有权要求伪造人就其假冒或虚构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英美法或是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对票据伪造进行细分,不同情形下的法律后果也不同,对于出票伪造的情形而言,该出票行为无效,由此签发的票据无效,被伪造人不承担票据责任,但美国商法典第3-406条规定,被伪造人有过失导致票据伪造或变造,不能以伪造或变造为由对抗善意持票人或付款人的请求。对于被伪造人的追认权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对追认的相关规定,无效行为不能追认,而伪造票据对被伪造人而言是无效行为,因此被伪造人对该伪造的票据也不能享有追认的权利。然而《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第三十四条指出,被伪造人明知签章是伪造而同意受该伪造签章约束时,应当承担相应票据责任,赋予了被伪造人追认的权利。该公约的制定是为了调和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在票据法上的种种分歧,但参与国数量较少,并未生效。不过由于部分国家在民法或商法中追认适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无效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实质上赋予了被伪造人追认的权利,如美国商法典第3-403条就规定,伪造签名是未经授权的签名,因而出票人可以追认,一经追认,承担票据责任;日本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知其无效而追认时,视为实施新行为。(二)及于伪造人、变造人的法律后果我国票据法规定伪造人无需承担票据责任,但权利受损害的主体,譬如被伪造人和付款人,可以向伪造人追究民事责任,若伪造人的行为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则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在票据变造情形下,变造人属于变造后的签章人,需要对变造后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日内瓦统一票据法、英国票据法与我国票据法在该方面的规定类似,伪造票据上的签章并非伪造人自己的签章,因此伪造人不承担票据责任。而由于美国商法典规定伪造的签名属于未授权签名,对伪造人而言是有效的,伪造人应当对善意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三、票据瑕疵法律后果的立法缺陷(一)及于被伪造人的立法缺陷及原因通过上文对我国票据法以及他国票据法在票据瑕疵及于被伪造人的法律后果方面规定的异同点分析,我国同大部分大陆法系国家及英国票据法的规定一致,在票据法中规定伪造票据对被伪造人而言是无效的行为,但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在民法中承认对无效行为的追认,票据伪造情形下,被伪造人明知该票据对其无效而追认,视为新的行为而不具有溯及力,然而我国民法中不存在对无效行为的追认。笔者认为,在对外经济贸易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在票据伪造及于被伪造人的法律后果的相关规定上,与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将有利于促进票据在贸易往来中的使用,便利交易的进行,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票据法在该方面需要探究适合我国法律体系,同时与国际接轨的规定。(二)及于付款人的立法缺陷及原因通过上文对我国票据法、司法解释及相关行政规章对票据瑕疵及于付款人的法律后果的纵向比较,由于对“重大过失”的认定存在模糊地带,虽然票据法对付款人审查义务的要求是形式审查,但在司法解释中该义务被扩大解释至实质审查领域,两者之间存在冲突,加重了付款人的义务。此外,通过上文对不同国家在该方面的横向比较,我国同大部分大陆法系国家一致,在票据法中规定付款人的审查义务仅限于形式审查,但英美法系的国家则普遍规定付款人对背书真实性等实质性内容具有审查义务。这一差异的存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我国票据法同大陆法国家一样侧重于保护善意持票人的权益,在背书伪造的情形下,善意持票人是真正权利人,而英美法系国家则规定被伪造人是真正权利人,因此英美付款人需要在付款时审查以区分被伪造人与善意持票人;其二,英美法系国家与这一制度密切相关的银行保险业务更为发达,在审查义务加重的同时,付款人通过保险等方式又将风险分散。四、票据瑕疵法律后果的完善措施(一)赋予被伪造人追认权通过上文的论述,将被伪造人完全排除在伪造票据的票据权利义务之外,一方面会导致大部分情况下由善意持票人和付款人承担不利后果,影响票据信用职能的发挥,对票据流通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使得特殊情况下被伪造人即便有愿意追认的真实意思表示,也无法得到兑现,与商事行为注重意思表示真实和效率的特点不符。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赋予被伪造人追认权的方式,使得被伪造人以真实的意思表示参与票据关系,提高交易效率。但是,在民法典中规定无效的行为可以追认的方式有所不妥。首先,我国是民商合一的国家,但是商事行为和民事行为的目的不能一概而论,以商事行为意思表示自由和注重效率的原则约束民事行为,会导致民事行为的公平原则遭受一定冲击。其次,票据行为与其他商事行为和民事行为具有显著区别,上文以重点分析票据权利义务与民事权利义务的区别,票据行为以其无因性和文义性为特点,因而签章等记载内容与普通民事行为中的记载有不同意义和作用,导致行为人具有不同的信赖内容,因此相关法律规定也应区别于其他民事行为。最后,笔者认为票据伪造变造是欠缺被伪造人真实意思表示的瑕疵行为,与其他无效行为不能一概而论,在民法典中规定无效行为可以追认,则可能导致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经暗箱操作而逃脱法律制裁。因此,笔者认为在《票据法》中规定,被伪造人或变造前签章人以明示或默示方式对伪造或变造票据承担票据责任的,视为追认该票据。但是强制要求被伪造人负担票据义务,会对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产生冲击。因此,笔者认为在被伪造人并非故意但具有可归责事由的情况下,赋予其追认的权利。该修改建议是基于权利外观主义。权利外观主义起源于德国,是为了保护民法的信赖保护原则而诞生的理论,在后续发展中广泛应用于商事领域,逐渐成为了德国商法的重要理论。虽然我国并非民商分立的国家,但是票据行为,尤其是本文关注的商业汇票相关票据行为,其主体为商业主体,严格地说属于商事行为,因此也可以适用权利外观主义。权利外观主义的基本含义是“以交易当事人行为之外观为准,而认定其行为所生之效果”,该原则所保护的信赖是第三人对于交易行为外观的信赖。并非所有商事行为均可以要求当事人承担你权利外观责任,根据李长兵学者的观点,权利外观责任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在客观上存在外观事实,该外观事实足以使相对人产生合理的信赖;在主观上相对人是善意的,该要件是为了避免权利外观主义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冲击和对公序良俗的背离;在因果关系上,外观事实和信赖人处分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外观事实之所以存在是可以归责于外观责任人的。[3]在票据伪造情形下,赋予被伪造人追认权,一方面给予被伪造人票据权利,另一方面也使得被伪造人承担相应票据义务,笔者认为,基于权利外观论在特定情形下赋予被伪造人追认权,该被伪造人承担的票据责任是权利外观责任。首先,由于票据伪造的构成要件中的客观条件要求伪造行为符合票据的合法形式,而票据又具有文义性和无因性,所以伪造票据因外观符合合法票据,能使相对人产生合理信赖——可以凭借该票据向票据上签章人行使票据权利,基本均能满足权利外观责任的客观构成要件。其次,票据在商事活动中往往作为支付和信用工具,付款人依据票据而进行付款的处分行为,持票人取得票据视为取得对价,履行相应合同义务,由此可见伪造的票据基本具有足以使相对人产生合理信赖的外观事实时,于相对人的处分行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然而,并非所有票据伪造均可以满足权利外观责任构成的主观要件和可归责事由要件。在主观要件上,相对人的善意排除了两种情形,一是持票人“明知”票据系伪造的,如和伪造人串通共谋等,二是持票人“应知而未知”票据伪造,如外观上伪造签章具有明显瑕疵或在善意形式审查中可以发现该票据签章是伪造的。最后,外观责任人即被伪造人对伪造票据具有能使相对人信赖的外观事实,譬如未对保管印章尽到应尽的善意的义务,随意出借印章给公司职员或直系亲属等;被伪造人对他人明示或默示该签章并非伪造。大部分的票据伪造均可以符合产生权利外观责任的客观和原因关系条件,但并非所有票据伪造均能符合主观要件和可归责事由要件,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票据伪造情形下被伪造人均具有追认的权利。构成权利外观责任的可归责事由看似需要对票据外观以外的实质事由进行追究,有悖于票据的无因性。但事实上,我国票据法第十条的规定意味着我国票据法的“无因性”是建立在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的相对无因性。权利外观理论不仅符合票据行为的外在无因性,而且与我国票据法的诚信原则相符。基于权利外观理论,赋予被伪造人对伪造票据的追认权,使其承担相应票据责任,不仅弥补了类推无权代理说对票据文义性的破坏,还进一步体现了“禁反言”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票据无因性中的应用。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应当对票据瑕疵及与被伪造人的法律后果进行修改,在被伪造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赋予其追认该伪造票据的权利:首先,被伪造人对伪造票据并非出于恶意,排除被伪造人与伪造人恶意串通,侵占他人财产的情形;其次,被伪造人对于伪造票据的存在具有可归责事由;最后,被伪造人明示或默示伪造票据上的签章并非伪造。(二)规范付款人的审查义务在票据瑕疵及于付款人的法律后果方面,纵向比较分析我国票据法律制度中票据法、司法解释、法规,可见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对“付款人审查义务”的范围具有不同理解。票据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背书的后手对直接前手的真实性负责,第五十七条规定付款人的审查义务,根据票据法的理解,付款人对于票据的出票、背书伪造以及变造承担的审查义务应当是形式审查义务,即仅审查票据外观形式的真实性合法性,而不包括原因关系的真实性等实质审查。然而,司法解释第六十九条将付款人未审查出票据伪造、变造的情形认定为付款人的“重大过失”,司法实践中也常常依据该条款以付款人未审查合同和发票为由推定付款人履行审查义务存在缺陷,实际上将付款人的审查义务扩展至实质审查领域。为解决这样纵向的矛盾,笔者认为应当以修改票据法或司法解释的方式规范付款人的审查义务,将该审查义务限定在形式审查范围内。形式审查是指对票据外观形式合法性、真实性的审查,其内容包括对比票据签章与预留印鉴以审查签章真实性、检查背书签章连续性以审查背书的连续性、核验提示付款人身份证件以审查提示付款人身份真实性。为了充分发挥票据的流通职能,票据以其文义性区别于其他支付工具。付款人的形式审查是对文义性的保障,一方面票据的文义性要求票据上记载内容应当严格遵守票据法的规定,付款人形式审查中对签章真实性、背书连续性等的审查都是对票据记载合法性的审查,以保障票据记载真实合法,识别伪造变造;另一方面,票据的文义性要求不得以票据文义以外的事实探究或变更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形式审查限于票据的文义而不深入至票据文义以外的事实,保护付款人因未能识别难以察觉的伪造变造而承担责任,同时也避免在付款阶段对票据意思表示的重新解读导致持票人取得款项受恶意阻挠,从而影响票据流通的效率。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规范付款人的审查义务,将其限定在形式外观审查领域既保护付款人承担过重义务,又保护善意持票人,促进票据流通。因此,应当将“形式外观审查”写入《票据法》,同时修改《最高人民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