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昆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调查与研究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昆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调查与研究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昆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调查与研究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昆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调查与研究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昆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调查与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昆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调查与研究

教学院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讲师)

评阅人(讲师)摘要:本文在充分理解游憩功能对于城市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前提下,提出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游憩功能互为“同构”这一贯穿本文始终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下,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昆明市部分公共空间如翠湖公园、市政府茶花公园、南屏步行街、东风广场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随机发放调查表。结合实际调查数据,运用图表、表格等对市民游憩方式和游憩活动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昆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指出公共空间在空间布局和游憩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昆明市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出了典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为进一步引导人们从事健康的游憩活动、塑造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出理论依据。关键字:城市公共空间,游憩功能,城市公共游憩,昆明市SurveyandinvestigateontheurbanpublicspaceofrecreationalfunctioninKunming(SouthwestForestryCollegeDepartmentofLandscapeArchitectureKunmingYunnan650224)ABSTRACT:Basedontherealizationofhowimportanceofrecreationalfunctionfortheurbanresidencedailylife,thepointofthisdissertationisthattherecreationfunctioncanmergetotheurbanpublicsystemasawhole.Fromthispointofview,afterliteraturereviewandinvestigation,throughtheuseofquestionnairesinpublicspaceaspartofKunmingCityCuihuPark,themunicipalgovernmentCamelliaPark,Nanpingpedestrianstreet,DongfengPlaza,andsomeenterprisesandinstitutionsofrandomsurvey.Ontherecoveryofvalidquestionnaires,anduseofcharts,tablesandothermeansofpublicopenspaceandrecreationalactivitiessatisfactionforstatisticalanalysis.AccordingtotheactualityofKunmingurbanpublicspacesystem,itpointsouttheproblemsexistinginrecreationalfunctionofurbanpublicspaceposetheopinionandthesuggestiontoconsummatetheKunming’surbanpublicspacesystemsorientedwithrecreationalfunction,andconstituteaseriesofguidelineabouttypicalurbanpublicspace.Tofurtherguidethepeopletoengageinhealthyrecreationalactivitiescreatehighqualityurbanpublicspaceupbuildacademicbasis.Keywords:urbanpublicspace,recreationalfunction,urbanpublicrecreation,Kunming目录1绪论····························································································································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国内外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状况································································11.3相关概念············································································································11.3.1城市公共空间······························································································11.3.2闲暇、休闲、游憩与旅游··············································································21.3.3城市公共游憩······························································································31.4研究的范围········································································································31.5研究的方法········································································································32基础理论研究············································································································42.1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理论················································································42.1.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42.1.2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功能研究······································································42.1.3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52.2游憩学的相关理论····························································································72.3城市公共空间与游憩同构················································································83昆明市公共空间游憩功能调查与分析····································································93.1昆明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征·············································································93.2昆明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分布·······························································103.3昆明市民游憩现状调查与分析······································································134城市各类型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174.1城市公园绿地····································································································174.1.1城市公园绿地的使用者及其游憩活动······················································174.2城市广场············································································································184.2.1城市广场的使用者及其游憩活动······························································184.3城市步行街········································································································184.3.1城市步行街的使用者及其游憩活动··························································184.4社区公共空间····································································································194.1.1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及其游憩活动······················································195结论及其对策··········································································································205.1昆明城市公共空间游憩功能存在的问题·························································205.2游憩功能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21致谢····························································································································23参考文献······················································································································24附录1:昆明城市居民游憩现状调查问卷表···························································25附录2:指导教师简介·······························································································271绪论PAGE161绪论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研究的目的本文侧重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研究:(1)认识和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游憩功能与活动之间的关系,调查并分析昆明市民游憩活动特征。(2)对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类,研究该类型空间内市民游憩的特征,以及影响该类型空间功能布局的相关因素,并对该类型空间的功能优化提出建议。1.1.2研究的意义本文重点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组成的城市游憩系统结构以及空间功能与使用者行为的互动关系。其意义在于:(1)完善城市功能、改进城市结构,为城市游憩系统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提出有益建议,以体现“以人为本”和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2)充分关注市民闲暇生活,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与公共生活的需求,有利于市民闲暇质量的提高,体现和谐社会。1.2国内外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状况国外已成立了许多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机构及协会,而且他们关注的焦点各有侧重。如AIA区域和城市设计合作组(R/UDAT);ArchitecturalResearchInstitute着力研究伴随信息时代而产生的快速而多样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ArchitecturalResearchCentersConsortium(ARCC)则致力于提高物质生活环境的质量,注重文化及基础设施在环境中的重要性。[22]国内有关城市公共空间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就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项目和成果来看,与以往比较已经开始注重新的问题;不过研究仍以局部的、形体层面的空间研究居多。研究主要集中于空间概念理论、形态设计手法等方面,对空间形成的内在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1.3相关概念1.3.1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根据市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7]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庞大的层级网络结构,本文根据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地位、空间形态以及游憩功能的基本特征,将其分为五种典型的空间类型: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城市街道、社区公共空间和滨水空间。1.3.2闲暇、休闲、游憩与旅游(1)闲暇与休闲闲暇英语单词是Leisure,来自拉丁语Licere,意思是指摆脱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强调其自主性、自由性、消遣性和参与性,是一种没有压力的状态和活动。保继刚教授在《旅游地理学》一书中就将闲暇定义为: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5]休闲一般界定为人们在自由时间从事个人喜爱的活动,追求精神需要的满足,获得身心愉悦的行为。休闲活动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放松(Relaxation)、消遣娱乐(Diversion)和发展(Development)。闲暇提供休闲的发生机会,即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可以认为闲暇是一个比休闲更广泛的概念。尽管人人都有闲暇时间,但并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休闲,闲暇仅仅是休闲的时间前提。(2)游憩与旅游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英文单词Recreation来自拉丁语recreation,意思是更新、恢复,游憩的本意就是轻松、平静、自愿产生的活动,用于恢复体力和精力。旅游(Tourism),是指人们离开日常工作和居住场所前往目的地的暂时性移动、在目的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和为满足他们的需求所提供的设施。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人类体验,一种社会行为,一种产业。旅游和游憩是两个意义不同又互相联系的概念。游憩一般指在居住地进行、以放松为目的的休闲行为,而旅游则指离开居住地的以观赏、开阔视野为目的休闲行为。1.3.3城市公共游憩游憩是生活的本质,积极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憩,生活质量的高低,本质上取决于游憩的结构和品质。城市游憩在旅游学中是一个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指人们在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以外的闲暇时间内,在城市中进行的以恢复体力和精力为目标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5]根据游憩的社会属性可以分为私人的游憩活动和公共的游憩活动,而发生频率最高、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就是在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的游憩。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游憩的重要载体,广泛分布于城市中,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能为人们带来游憩愉悦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充分体现城市人性化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表现。1.4研究的范围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其调查范围主要以昆明市翠湖公园、市政府茶花公园、南屏步行街、东风广场等市区几个典型的公共空间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为主。1.5研究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资料查阅与实地考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文献查阅:本文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具体在参考文献中列出;(2)抽样问卷:为了进一步了解昆明市民游憩活动,本人设计了调查表(见附录),随机发放;(3)实地调查:对昆明市部分城市开放空间的区位、使用者、功能和使用方式进行了调查。2基础理论研究2基础理论研究2.1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理论2.1.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目前,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而与之相近或相关的概念有城市空间(urbanspace)、城市开放(敞)空间(urbanopenspace)、外部空间(externalspace)、城市空间环境(urbanspace&environment)等。(1)城市空间(urbanspace)城市空间是指各类建筑实体围合的外部空间,它的形成与建筑实体的围合方式密切相关。物质实体的界定是产生有效的外部空间的前提。因此,城市空间是由物质实体在城市土地(底面)上界定的外部空间。(2)城市开放(敞)空间(urbanopenspace)开放空间由openspace译来,也有译作开敞空间的。广义的开放空间指城市中完全没有或基本上没有人工构筑物的空地、水域等。狭义的开敞空间是指城市中的绿地。(3)城市空间环境(urbanspace&environment)城市空间环境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能发挥具体作用的城市人工环境,包括城市各类活动所需的功能空间以及视觉与景观环境两大层面。(4)城市公共空间(urbanpublicspace)为了进一步限定城市公共空间,使之与城市开敞空间、城市开放空间相区别开来,本文采用同济大学周进博士的定义:“城市公共空间是属于公共价值领域的城市空间,主要是城市人工开放空间,或者说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25]2.1.2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功能研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城市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并且造成城市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特性表明了在推进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和谐发展,满足人们在高层次的需求等方面,城市公共空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提供市民多种游憩活动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物质空间,其核心功能是承载城市的各类公共活动,是市民开展各类户外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2)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和调节气候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以建筑为主的实体空间,公共空间的大面积的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调节城市小气候方面具有重大作用。(3)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功能——展示城市形象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活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们与自然的疏远,人类本性中亲近自然、亲近绿色的特征决定了将绿色自然引入城市的迫切需要。以城市公园、城市广场为代表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展示城市形象,创建良好的城市风貌发面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2.1.3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按其游憩功能分为消遣娱乐型公共空间、怡情养生型公共空间、体育健身型公共空间、旅游观光型公共空间、社会活动型公共空间、教育发展型公共空间六大类。(1)消遣娱乐性公共空间消遣娱乐类游憩活动是游憩活动体系中层次最低的类型,满足人们缓解日常工作、生活压力的需求。消遣娱乐类游憩活动又分为三种类型:文化娱乐类如看电影、观看歌舞表演、上网等;闲逛闲聊类(如图1)、图1昆明市南屏街朋友聊天等。(2)怡情养生性公共空间怡情养生类游憩活动主要满足人们审美、愉悦身心的需求,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反映在活动上就是养花养草、饲养宠物,诸如摄影、绘画、歌舞、曲艺、美容等活动。怡情养生类游憩活动从其活动本身的特点上看,需图2金殿公园一角要安静、优雅的较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如图2)。承载怡情养生类游憩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就称为怡情养生类型公共空间。这一空间类型的主要代表是城市公园。城市公园能够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需求。(3)体育健身性公共空间体育健身型公共空间是指有完备以及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健身设施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进行各类比赛和日常体育锻炼、健身等游憩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一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还可细分为专业性体育健图3市体育馆身型公共空间如运动场、体育馆(如图3)、运动中心、体育公园、游泳池,以及生活性体育健身型公共空间如社区公共空间内的运动健身场地等等。(4)观光度假性公共空间观光度假类游憩活动分为异域观光和城市近郊度假两种类型。异域观光主要针对外地游客而言,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中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自然风景优美的人文遗迹、历史古迹、风景名胜的部分;城市近郊度假则是针对市民而言,与之相对应的是位于城郊风景优美的游憩地。图4昙华寺——云南第一塔观光度假型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含历史名园(如图4)、风景名胜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郊野公园等。(5)社会活动性公共空间社会活动型公共空间主要是满足市民社会性活动的需求,这一类型的活动如集会、表演、典礼、节庆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等,具有较多参与者,气氛活跃,也容易吸引大量旁观者,因此社会活动型公共空间需要较大的空间规模便捷的交通联系,这一空间类型的主要代表是图5市东风广场城市广场——昆明市东风广场(如图5)。(6)教育发展性公共空间教育发展型公共空间主要是满足市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需求博物馆(如图6)、纪念馆、展览馆、科技馆、民俗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宗教场所、特色街区、特色建筑、工农业园区等都是这一类型的组成部分。图6省博物馆2.2游憩学的相关理论2.2.1游憩需求和活动体系人们出于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保持良好的体力和脑力以及完善的目的,都具有参与游憩的欲望和需要,这种需求就是人的游憩需求。由于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文化背景不同,其游憩需求也不同。一般而言,中青年人和一般人群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具有相对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其闲暇时间相对较少;特殊人群、低收入人群、暂住人群总称为弱势群体,具有相对较弱的经济实力,但是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因此,重点研究老年人、少年儿童和弱势群体的游憩需求,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非常必要的。图7老年人的游憩需求图8共同玩耍是儿童的天性王雅林在《城市休闲——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考察》文中根据游憩活动所达到的目的的层次,将游憩活动分为消遣娱乐、怡情养生、体育健身、观光度假、社会活动、教育发展六大类。本文沿用这一分类,根据城市游憩活动的范围进行调整,构建了游憩活动体系(见附录1昆明市居民游憩现状调查表)2.2.2相关理论与游憩学密切相关的理论主要有诺伯特·舒尔茨在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出的场所理论、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心理学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行为学理论。2.3城市公共空间与游憩的同构城市公共空间承载城市游憩活动,其空间特征对活动者的行为、心理具有限制和引导作用,其布局形态和环境质量将影响游憩活动的开展,而游憩活动的特点也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出了相应的需求,并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变化与发展。城市游憩与城市公共空间是显著的“互为同构”关系。2.3.1游憩行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城市游憩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予以承载。不同的游憩生活对城市公共空间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对空间数量的需求,要求提供足够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便于市民进行游憩活动的使用,这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功能。按照活动主体的数量,游憩活动可大致分为集体游憩与个人游憩。集体游憩主要以集会、休闲娱乐、交往为主。集体活动需要较大尺度的公共空间,这是城市广场的重要功能之一;个人游憩主要是游玩、休憩和健身三大类。集会是形成有特色城市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这在节假日尤为重要。休闲娱乐是最具魅力的城市活动,中青年是这一活动的核心群体。他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及品质具有更高的要求。交往则指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观念与信息传递的社会活动。它是人们作为社会存在的基本需求。集体游憩的核心是人们相互交往的需要,集会、休闲娱乐则是交往的重要形式。游玩指游戏、玩耍,是儿童和少年最主要的户外游憩活动类型,是他们交往的特有形式。休憩指休息、憩息,主要是散步、乘凉、观看等相对静态的活动形式。休憩需要有相对较独立的、安静的空间环境,对坐凳等设施有较高需求。2.3.2城市公共空间对游憩行为的影响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三种基本类型,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物质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必要性活动很少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包括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等。可以通过改善公共空间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促使社会性活动的发生。也就是说,户外环境质量好的时候,自发性活动频率增加,社会性活动的频率也会随之增长。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共生活的发生频率与品质。环境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的新闻活动需要,更重要的是对陶冶情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对行为起到塑造和引导的作用。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表现是不尽相同的。环境恶劣,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放纵自己;环境优美,人门会潜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其言谈举止也趋于高雅。所以,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塑造和引导公众行为。3昆明市公共空间游憩功能调查与研究3.1昆明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征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与城市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特征息息相关。因此,在对昆明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研究之前,有必要对昆明的自然、社会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做一些研究。(1)昆明的自然环境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度08分至103度40分,北纬24度23分至26度22分之间,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曲靖市接壤,南与红河州、玉溪市毗邻,西与楚雄州相连,北与四川省隔江相望。东西最大横距140km,南北最大纵距220km,城区距首都北京2100km(航空线),南达中越边境515km,西抵中缅边境876km,西南至中老边境906km。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昆明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加之有高原湖泊滇池,阳宗海调节温湿度,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由于温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能见度良好,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故有“春城”美誉。是世界上少有的全天候旅游城市,被人们誉为东方的“日内瓦”。(2)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融合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累,形成了当今昆明“历史悠久,古迹多;风景3昆明市公共空间游憩功能调查与研究秀丽,名胜多;人文荟萃,名流多;资源丰富,物产多;开发较早,交往多”的鲜明特色。昆明曾涌现出创下七下西洋之业绩的郑和,“护国运动”发起者蔡锷,《义勇军进行曲》作者聂耳,曾荟萃了如华罗庚、熊庆来、闻一多、朱自清、周培源等一大批近代知识分子精英。这样独特的地脉和文脉聚合在昆明这块宝地上,造就了昆明人杰地灵、风韵独特的城市文化,并以其极大的包容性吸纳了不同文化传统下的观念和习俗,多样性、多层次性便成为昆明城市文化的特色。(3)独特的行为习俗市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市民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各种动机和需要的驱使,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必然表现出特定的城市社会生活行为。行为不同于心理,它是一种外露的可以为人们所观察的状态,由若干个动作构成,并受到外在条件(环境)和内在条件(个性结构)制约。[19]昆明人喜欢休闲,不始于现代。清代黄丹崖在其《竹枝词》一文中写道:“停午楼馆试分茶,普洱毛尖胜锷嘉,清歌一曲灯夹戏,且食松子听琵琶。”[12]这首诗描绘的是昆明人在闲暇之余,常常喜欢蹲茶馆听清唱,一边喝茶、吃葵花子,一边听戏,一副怡然自得的休闲样。生活的慢节奏、低效率对于昆明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什么改朝换代、权力争斗都与我无关,重要的是过日子、“口福”,市民人生的三件大事是:“烤太阳、吃茶、中壳子(聊天)”,这就是昆明世界独特的生活,一个节奏缓慢的城市,人们有大把的时间来把生活精雕细琢,而置那气喘吁吁的叫做“时代”的列车于不顾。3.2昆明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分布游憩功能的复合化是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趋势。城市公共空间不再局限于观赏、运动、娱乐的单一功能模式,而是在同一空间整合多种游憩功能,形成复合功能型城市公共空间。昆明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分布有以下几处:(1)具有消遣娱乐、怡情养生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分散在翠湖、圆通山、云大传统风貌区和昆都时尚游憩片区。翠湖、圆通山、云大传统风貌区:翠湖是昆明市内的绿色明珠,与四周的祖遍山、五华山、圆通山构成“三山四水”的传统景观,圆通花潮、翠湖嬉鸥(如图9)描绘了昆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画卷。这一区域风光秀丽,历史遗迹众多,人文氛围凝重。交通方便,茶室、酒吧、特色餐饮、精品店铺众多,因此游憩氛围较为浓厚。市民在这一区域既可参观游览,也可驻足品茗,享受美食。图9翠湖一景图10翠湖旁的茶楼昆都片区东起东风西路,西至西昌路,南起五一路,北至新闻路,这一片区为昆明最为时尚与摩登的片区,是青年人聚会消闲的一个集中地。是昆明众多咖啡屋、茶楼、酒吧集中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特色餐饮,如:昆都铁板烧、老粥庙会、桥头火锅,以及迪厅等休闲活动场所。与之相邻的国防路、五一路汇集了众多的时尚专卖店。整个区域成为集中精品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康体健身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城市休闲岛,充分体现了动感十足,愈夜愈美的都市风情。(2)与市民生活最接近的具有消遣娱乐、怡情养生和体育健身功能的社区公共空间、城市公园分散在整个城市范围内。昆明主城内现有9个市级公园,16个区级公园及若干居住区级公园、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专用绿地共同构成“八片九园、珠落玉盘”的城市格局。[23]图11金碧公园图12茶花公园市区内市政府茶花公园(如图12)、董家湾小游园、金碧公园(如图11)、广场小游园、小区小游园等小公园把绿色和流水引入市民生活,是儿童游戏、老人健身、家庭散步的好去处。(3)体育健身功能多镶嵌到城市公园、社区公共空间中,专门的体育健身类公共空间数量不足,分布也不均衡。如拓东路的拓东体育馆、环城西路的昆明市体育馆等。(4)社会活动类公共空间的主要形式是城市广场,主要位于市中心区的东风广场、南屏步行街广场。(5)教育发展类公共空间需要良好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昆明市这一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有胜利堂传统商业片区、东西寺塔片区、官渡古镇等。胜利堂传统商业片区:包括胜利堂周围、南屏街、文庙直街、文明新街为昆明的传统文化商业片区,也是目前昆明城区内唯一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区。众多宜人尺度的建筑使这一区域成为最具有老昆明风情的区域。该区位于昆明老城中心,正义路传统中轴线西侧,是昆明市区保存清代和图13昆明陆军讲武堂民国时期传统特色民居建筑、街巷格局、商铺建筑最多的片区。东西寺塔片区:是昆明传统中轴线的组成部分。现在,东西寺塔之间的地段已被打通,连为整体,新建的广场绿地与五华图书馆相邻,又成为一个文化特色较为浓郁的城市游憩场所。市民在这一区域既可参观游览,又可到五华图书馆静心读书。官渡古镇: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的金刚塔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片区内还有妙湛寺塔、法定寺、文明阁等文物古迹。目前已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传统风貌区,成为昆明城市休闲游憩的亮点。教育发展类公共空间还有一种类型是植物园、动物园、少年宫等图14官渡古镇专类公园,具有开启思维、学习自然知识等功能。3.3昆明市民游憩现状调查与分析3.3.1调查方法及样本构成本项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资料,调查对象以在职人员为主。本人于2008年3、4月在昆明市部分公共空间如东风广场、南屏步行街、翠湖公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发放7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为91.4%。以下为本次调研样本基本构成情况:图15图16图17从以上看,本次调查样本中,从事教育、科研、卫生的已婚中年人以及工人占的比例较大,且其文化层次普遍偏高,有着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这与部分问卷通过单位发放的调查方式和样本数量过少有关。3.3.2市民游憩方式选择倾向及特征(1)不同时段的游憩时间平均游憩时间图平均游憩时间图020406080平时周末节假日所占百分比(%)5天以上3-5天1-3天1天10-15小时5-10小时3-5小时2-3小时1小时以下图18从上图可以看出,平时闲暇时间,昆明市民每天平均拥有闲暇时间约在2~3小时的较多,5小时以上的较少;周末闲暇时间,拥有5~10小时闲暇时间的市民占绝大多数;节假日闲暇时间,市民闲暇时间多为1~3天,都普遍喜欢出去度假。(2)不同时段游憩活动类型的选择图19(注:1=旅游度假,2=看电视、影视娱乐和上网,3=逛街、购物、餐饮等4=社会活动(如民间节庆),5=业余爱好(书画、摄影),6=体育健身)从上图看出,昆明市民对游憩活动类型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选择。在平时时段主要游憩活动类型是看电视、上网等娱乐活动,以及逛街、餐饮、闲聊;周末则进行逛街、购物、社会活动、吧式消费、体育健身等;至于旅游度假,则更集中在节假日。(3)游憩活动场所的选择图20(注:1=公共餐饮场所,2=公共文化娱乐场所,3=步行街、商场等,4=城市公园、风景区,5=运动场,6=社区或单位活动中心,7=城市广场,8=其它上图显示,绝大多数居民主要在步行街、商场及城市公园、风景区进行游憩活动;其次是公共文化娱乐场所、运动场及公共餐饮;再次是社区、城市广场等。3.3.3市民游憩满意度调查(1)市民游憩满意度①参与游憩活动的目的游憩的本意就是轻松、平静、自愿产生的活动,以恢复体力和精力。因此,从心理角度而言,游憩是出于内在的动机或目标驱使,而不受外在动机和目标得知配;从行为上看,游憩参与者支注重游憩过程带来的内在满足程度。[8]表1游憩活动目的调查表放松身心、消除疲劳审美愉悦、怡情养性开拓眼界、增长认识能力锻炼身体加强与外界沟通、扩大交际商务需要消磨时间35.4%20.5%12.9%12.9%10.8%4.3%3.2%从表1可以看出昆明市民游憩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度,释放日常生活的种种压力。②游憩活动的收获参与各种游憩活动从中收获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憩满意度。本表列了四大类共14项游憩活动可能的收获,见表2:表2游憩活动收获一览表大类支类非常有收获支类非常有收获自我发展与人际交往的收获扩大交际范围、获得新的友谊59.4%因完成某些活动获得了成就感42.2%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收获暂时远离喧嚣的都市,回归自然59.3%锻炼身体、保持健康65.6%扩大视野,获得新的知识、经验51.6%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60.1%调整与家人朋友的关系73.4%自由行动与减轻压力的收获减轻生活、工作压力68.8%减轻和消除心理上的消极情绪54.7%丰富兴趣爱好65.7%审美与放松心灵的收获放松心情,获得愉悦的体验71.9%陶冶情操,获得审美需要的满足42.2%暂时远离拥挤的人群,回归自我56.3%获得心灵的平静57.8%(说明:本人把收获较大和收获非常大归纳为非常有收获)通过比较各类游憩收获的平均值,可以看出,昆明市民游憩活动的最大收获在于自由行动与减轻压力(63.1%),以下依次是认识自然与社会(62%),审美与放松心灵(57.1%),自我发展与人际交往(50.8%),收获最小的自我发展与人际交往的平均值远小于其他三类。研究其原因就在于后三类游憩收获的取得在于其游憩方式种类繁多,且比较容易参与,看电视、逛街等市民经常参与的游憩活动都能达到减轻压力、认识自然社会或放松心灵的作用。而收获最小的第一类自我发展与人际交往相联系的游憩方式对参与者有主观以外的种种限制和要求。(2)市民对城市游憩状况的评价图21从上图可以看出,所有选项的赞同率都高于否定率,且差距有较大的明显,这显示出对昆明城市游憩状况不是太满意。尤其是游憩方式的丰富性和游憩环境的安全舒适性,赞同率比反对率要高的多。4城市各类型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4.1城市公园绿地 城市公园绿地的主要特征是为全体市民服务,除了供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等主要游憩功能外,还兼具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减灾防灾、教育等多项功能。4.1.1城市公园绿地的使用者及其游憩活动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风景,迎合了人类潜意识对自然的向往喝追求,是城市中最具有自然吸引力的公共空间类型。本人于2008年4月对翠湖公园、市政府茶花公园、昙华寺公园的游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城市公园绿地的游憩者及其活动具有较强的时间规律。早上8:30~10:30时段:这一时段的主体游憩者是45~70岁的中老年人,4城市各类型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游憩活动的基本上是体育健身类活动和怡情养生类活动两种类型,其中以体育健身活动(跳扇子舞)为主,怡情养生类活动次之。上午12:00~下午17:30:这一时段的主体游憩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观光为主要游憩活动形式的群体,这一群体包括各个年龄段和性别、职业的人,多数以家庭或朋友为主要出游方式。第二类是以老人和学龄前儿童为游憩主体,以唱花灯、跳烟盒舞、跳扇子舞、唱京剧等消遣娱乐类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傍晚至晚上时段:这一时段公园的游憩者较少,有一些群众性的健身活动以及少量的个人活动,使用率低。其原因,在于出行的便捷性、景物的可观性以及夜间的安全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公园绿地的主要游憩者是老人和儿童,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形式最为明显。游憩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观光、体育健身以及怡情养生类活动。4.2城市广场广场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因此围绕城市广场往往布置了重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商业设施、市政设施、办公设施等。4.2.1城市广场的使用者及其游憩活动通过对东风广场的调查,本人发现城市广场是周边居民重要的游憩场所。在日常时间段,广场附近的居民聚集在广场上锻炼、闲聊、散步或者“打望”。与城市公园不同的是,使用城市广场作为锻炼场所的人群在傍晚尤为突出,参与者多达几十人的“扇子舞”蔚为壮观,充分体现了城市广场的活力;而在早上,多以零星或者三五成群的打拳、舞剑等活动为主。这些活动的参与者多是中老年人,尤以中年妇女居多。4.3城市步行街道由于城市道路空间中交通噪音及汽车尾气的影响,市民一般不愿意在这样的空间长时间逗留。因此,城市道路及附属绿地虽具有一定游憩功能,但是活动类型相对单一,一般以散步为最常见形式。城市道路的游憩功能主要体现在步行街道,城市的步行街道是城市交通让位于城市游憩,并与之有机结合发展的产物。4.3.1城市步行街道的使用者及其游憩活动商业步行街道的使用者主要是前来购物、娱乐休闲的人群,在游憩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时段差异。周末、节假日的下午和傍晚(12:00~20:00)是游憩高峰期,各个游憩商业区都出现摩肩接踵的盛况,遇上有庆典或表演的时候,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这一时段各种人群均有,但老年人相对较少,大部分人主要往来于各大商厦、店铺,少数人则树下、商厦入口、街边休息、观望或者等候。日常工作时间段,人群以中年(下岗赋闲人群)、老年人为主,人们相对比较悠闲。4.4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包括社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社区配套的设施附属的公共空间,它主要功能是改善居住环境,供居民日常户外活动(休憩、游戏、健身、交流等)。社区公共空间是一种“半私有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它是属于社区内的居民公有的空间,与市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空间类型。4.4.1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及其游憩活动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就是社区内居住的居民。据本人2008年4月在西南林学院家属区、世纪龙苑、人与自然三个小区的观察记录显示,社区公共空间使用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老人和孩子,其中尤以看护婴孩、幼儿玩耍的老人最为突出。在白天的8:30~10:30和15:00~17:00两个时段,是老人和学龄前儿童外出游憩的高峰时段,儿童多在和小朋友打闹玩耍,老人则聚在旁边说说笑笑。傍晚18:00~19:30这一时段,这是全家散步的居多。5结论及其对策5结论及其对策5.1昆明城市公共空间游憩功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前面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再结合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成果,可以得出昆明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5.1.1昆明的城市游憩状况还不尽如人意第一,部分游憩场所的设计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在发展中缺少亲和及人情的严重性已经日益被人们感受到。如东风广场是昆明市中心的大型广场,它从中间被东风东路横穿,有草地、花坛、喷泉等设施,但除散步、晨炼外,在此长期停留的人较少,其原因在于广场缺少遮荫,也没有可供休息的长椅。第二,昆明城市建设近几年有很大发展,出现了一些受到市民热评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南屏步行街、大观商业街等,但是整个游憩体系发展却不平衡,除了消遣娱乐类游憩活动外,其他大众游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缓慢,且有档次明显的格局。5.1.2昆明城市游憩体系存在的问题(1)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结构类型不平衡昆明城市公共空间游憩体系的各组成类型中,以步行商业街为代表的经营性消遣娱乐类游憩地和旅游度假区较多,且发展较为红火,而以翠湖公园为代表的公益性(免费开放)游憩设施较少。由此可知,创造更多的非盈利性公共游憩空间对昆明而言是必要的,这一发展即符合了现代城市建设思想从“砖头加灰浆(Bricksandmortar)"向“将人摆首位(Puttingpeoplefirst)”的转变也最能体现城市的温情和对市民的关心。[9](2)城市公共空间重复项目多,缺乏特色昆明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建设和营运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精确的目标定位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一哄而上的农家乐、人工风景旅游区、度假村建设就是如此。事实证明,重复建设缺乏长久有效的吸引力,同是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没有特色则不能使空间使用者产生积极的美感,也降低了城市风貌的品质。(3)城市公共空间的复合功能不完善昆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由于受用地规模、资金、意识等多方面限制,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广大市民喜好的“农家乐”现也大多停留在“吃一餐农家饭,打牌、搓麻将”的低水平层次,乡村游憩的潜力还远远未被开发出来。而在乡村度假发展得好的城市,人们不仅通过住在农家观赏周围的自然风景,到附近不加修饰的小池塘中游泳、钓鱼,也通过参加各种农业劳动来更加真切的体验农村。因此,昆明的游憩体系在关注人的需要,提供丰富经验这一点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5.2游憩功能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5.2.1空间形态(1)游憩活动的平面组织城市公共空间的平面组织应当把不同的游憩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并能体现游憩活动体系的连续性与层次性。(2)兴趣中心在游憩功能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要保证空间的活力,就必须保证每一个游憩空间中都要包含能够吸引游憩者的兴趣中心。兴趣中心分为景观中心和活动中心。景观中心是空间的景观视线焦点,可以是一个雕塑、一座喷泉、一棵古树等。活动中心则是基于“人看人”的心理特征,游憩者的活动既是游憩的一部分,往往也会成为空间最具有吸引力的焦点。5.2.2边界的处理边界在场所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游憩空间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环境之一。边界的作用是区分不同性质或功能的空间环境,例如公园与道路的边界、公共与私密空间的边界等。边界有利于维持一个场所的相对稳定性和保持场所的特色,人们对一个场所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它的边界,因此精心设计的边界有利于保持邻里空间的识别性。5.2.3安全性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复杂性体现在空间使用者的多样性,其中不乏缺乏责任感或者具有犯罪意识的人。因此,在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角色,使之能自觉维护空间的安全性。同时,要考虑空间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5.2.4坐憩空间环境坐憩是城市公共空间游憩活动中最为常见,并且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游憩形式,许多游憩活动都能够从坐憩连锁发生开来。坐憩不单指游憩者坐着休息,还包括坐下来聊天、观赏、学习以及喝茶、下棋等静态游憩活动。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最常见的游憩活动形式也是坐憩。因此,合理安排坐憩的形式、数量有利于更好地引导游憩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体现了对游憩者的关怀。(1)坐憩的形式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坐憩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专门的桌椅,也可以是随意的一块石头,甚至一片草坪。但其基本形式有三种:座椅型、边界型和游离型。座椅型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为常见的坐憩形式,也就是布置专门的座椅供游憩者坐憩。座椅的布置往往影响坐憩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游憩者对空间的游憩体验。在布置座椅时要根据空间环境的需要,灵活采用不同形式的座椅,与空间景观格调相协调。座椅的形式和布置方式往往会影响到游憩者对场所的印象和感知:向心形的座椅布置有利于游憩者相互交流,但其视线为内向型,不利于观赏活动;放射形的座椅有利于单个游憩者的坐憩,并且具有较良好的景观视线。因此在不同的常合,需要根据游憩活动组织的目的来灵活采用不同的座椅形式,如在公园、社区中,座椅可以布置成环形或围合形,增加游憩者交流的机会;而在人流量大的场合,如步行街、广场两侧的座椅,则以单独坐憩为佳。(2)坐憩环境空间的营造坐憩环境空间的营造关键在于解决好坐憩与其它活动的关系。良好的坐憩环境除了提供舒适的座椅外,还应当为坐憩者提供良好的可观赏的景色,灵活布局座椅的空间位置以及朝向,使坐憩者有一个合适的视野环境。在坐憩行为中,观察人的活动是最常见的行为模式。因此,在空间的布置应当提供可供游憩者观看外界景物及活动的坐憩环境。本论文在研究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一是对典型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的分析过程中,缺少实际案例;二是在对昆明市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研究中,仅从城市游憩的角度,对公共空间系统的大结构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致谢致谢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常常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未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直到与导师和同学多次反复探讨,我才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真正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心中的很多疑惑和怀疑才渐渐有了解答,使我试图以城市游憩为出发点来研究城市公共空间。在本文完成之时仍不免心怀不安,因为毕竟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也正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导师张保兰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照和指导。在和张老师的长期相处中,张老师不仅在专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上给予我许多的教诲和帮助,而且还以她平时做人的原则和品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无论在论文写作上还是为人处事上都受益非浅。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与导师多次就论文的探讨过程中,张老师活跃的思维与敏锐的洞察力使我充满深深的敬意。衷心感谢论文的评阅老师和答辩委员会的诸位委员,感谢您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吴志强、吴承照著.城市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吴承照著.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英]曼纽尔.鲍德-博拉、弗雷德.劳森著,唐子颖、吴必虎等译.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保继刚,楚义芳著.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王雅林著.城市休闲——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考察.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03[7]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8]李仲广,卢昌崇编著.基础休闲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叶文,王越平等编著.城市休闲旅游—理论·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0]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1]刘俊,蒲蔚然编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李孝友编著.昆明风物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3]黄亚平著.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4]保继刚等编.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5]俞晟著.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杨贵庆编著.城市社会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7]昆明市旅游局主编.体验昆明[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18][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9]李道增编著.环境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0][英]克利夫·芒福汀著,张永刚、陆卫东译.街道与广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1]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与引导[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2]刘佳.重庆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功能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3]马谊妮.昆明城市休闲游憩空间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03昆明城市居民游憩现状调查问卷昆明城市居民游憩现状调查问卷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本问卷是为了研究昆明市市民游憩行为特征及其满意度。本问卷的调查结果对我的毕业论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您能提供您最真实的想法。占用您的宝贵时间为我们填写这份问卷,不胜感激,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第一部分:基本情况1、请问您的性别:A、男B、女2、请问您的年龄:A、18岁以下B、18-25岁C、26-35岁D、36-45岁E、46-60岁F、60岁以上3、请问您的婚姻状况:A、未婚B、已婚4、请问您的个人/家庭月收入(未婚者请填个人收入,已婚者请填家庭收入):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D、3000-4000元E、4000元以上5、您的文化程度:A、初中及以下B、高中及中专、职校C、大专及本科D、硕士(含双学位)及以上6、您的职业:A、企事业管理人员B、教育、科研、卫生从业人员C、工人D、自由职业者E、公务员F、个体劳动者(含外来务工人员)G、学生H、军人I、农民J、退休第二部分:游憩方式调查7、您平时进行游憩活动一般与谁一起:A、家人B、朋友C、同事D、单独E、其它8、您经常参与哪些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