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童年的发现(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_第1页
23 童年的发现(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_第2页
23 童年的发现(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_第3页
23 童年的发现(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_第4页
23 童年的发现(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重点)3.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课前预习单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备课课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一些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教师激趣导入。导语:人们都说童年是美好、幸福的,那是因为处于童年时代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课文中的“我”在童年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童年的发现)思考:“童年的发现”指的是什么?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人物说话的语气,圈画出生字新词。3.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胎天迷尽脑汁困◆需注意的字音:“痴”是翘舌音的字;“胚”读“pēi”,不读“pī”。◆需注意的字形:“祸”的左边是“礻”,不是“衤”;“赋”的右边是“武”,不要多加一撇。(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眉目]事情的头绪。[翻来覆去]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困窘]①为难。②穷困。[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4.理清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课文先概述了“我”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各层的主要内容。◆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我”童年时的发现。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具体叙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几年以后,“我”的发现在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引导学生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明确:“我”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2)教师出示图片,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明确:文中相关的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3)了解这个“发现”给“我”带来了什么。明确: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2.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预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梳理“我”发现规律的过程,用小标题的形式呈现。(课件出示)①朗读第3、4自然段,了解“我”发现的第一个阶段。明确:“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②指名分角色读第5~11自然段,了解“我”发现的第二个阶段。明确:“我们”弄不明白梦里飞行这个问题,于是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③默读第12自然段,了解“我”发现的第三个阶段。明确: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④朗读第13自然段,了解“我”发现的第四个阶段。明确:“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2)了解“我”的发现被证实的过程,体会发现被证实后“我”的感受。过渡:“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绞尽脑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才有了“发现”。现在我们找些句子来体会体会。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明确:本来,“我”已经为自己的发现而格外高兴了,现在知道这发现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简直是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丝毫没有恶意,而老师却因为“我”的笑声对“我”产生了误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明确:这句话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3.结合课文,感受人物。(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感受“我”这一人物形象。(2)指名朗读所画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相机指导。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明确:“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②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明确:“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③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明确:“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④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明确:“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4.再品课文,拓展延伸。(1)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过渡:作者在文中说:“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任何发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艰难曲折,都会面临很多阻碍。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事例可以验证这句话呢?(2)学生讨论交流,自愿举手回答。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1.学生从多个角度讨论自己从作者童年的发现中受到的启发,教师要鼓励支持。启发示例:(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2)对自己的发现要有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3)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指导。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不断发现。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这篇课文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的学习任务。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发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进而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达到启迪、教育学生的目的。此外,资料的适时引用为课堂锦上添花。在讲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