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东汇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东汇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东汇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东汇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东汇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西省晋中市东汇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故里梁衡

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不知几经战火,文物留存极少,而他的故里却一直

没有被人忘记。清康熙四十年,时任县令在原地竖了一块碑,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

字。这恐怕是第一次正式为项羽立碑,由是这里就香火不绝,直到现在有了这个旅游城。

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

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

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锦衣夜行、霸王别姬……讲解员说她

统计过,有一百多条。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来条,一般的成语辞典收三四

千条,大型辞典收到上万条,项羽一人就占到百条。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呀,政治、

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这一份文化贡献。项羽少年时

不爱读书,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未想他自己倒成了一本后人读不完的书。汉代是中

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司马迁写了这样一个人物,塑造了这样一个英雄,就影响了我们民族

的历史两千年,而且还将影响下去。

汉之后,项羽成了中国人说不尽的话题。史家说,小说家写,戏剧家演,诗人咏,画

家画,民间传。直到现在,他的故里又出现了这个旅游城,城门、大殿、雕像、车马、演

出、射箭、投壶、立体电影、仿古一条街。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

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历史上的“两

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是与岳

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项羽是个多色彩的人物。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雄心勃勃又谦谦君子,欲雄霸天下又

留恋家乡,八尺男子却儿女情长。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填了一首感天动地、流传千古

的好歌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喉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然后两人从容

自刎。他是一个性情中的人物,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有巨大的悲剧之美。他身上有矛盾,

有冲突,有故事;而其形象又壮如山,声如雷,貌如天神,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民间说

唱的好话题。连国粹京剧都专为他设了一个脸谱。全国北至河北南到台湾,“项王

祠”“项王庙”又不知有多少,百姓自觉地封他为神。南迁到福建的王姓奉霸王为自家的

保护神,台湾许姓从大陆请去项羽塑像建庙供养,以保佑他们平安、幸福。这就像商人把

关羽奉为财神。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

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看出

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了这个人物。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

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鲁迅说,一部《红楼梦》有的见淫,有的见《易》。一个

历史人物,就如一部古典名著,能给人以充分的解读空间才够得上是个大人物。唐代诗人

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说你怎么就不能再忍一回呢:“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

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

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

多方位的思考。而就在这个园子里,在秋风梧桐与黄河古槐的树荫下,我看见几个姑娘对

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雎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

(节选自梁衡《秋风桐槐说项羽》,题目为编者所加)

9.选文写“项王故里”,对于景致,作者只重点写了“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有何

用意?

10.全国多个地方修建“项王祠"''项王庙",作者说是老百姓“没有什么理由,就是

信,自觉地信",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1.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

分。

12.联系全文,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

9.重点写这个景致,以突出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文化意义。发掘项羽的文化意义在于以其

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命瞬间,展示了真实人性的一个个真实的显著特色,以至于人们根据

其瞬间事迹总结出了多达一百多条成语,展示了一个集多种矛盾于一体的令人恨又令人爱

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引出深层追究的话题。

10.(1)在老百姓心目中,项羽是能体现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英雄人物,凭着勇敢

刚烈、纯朴真实成为(和关羽一样的)的偶像;(2)老百姓希望奉项羽这样“多色彩”

的英雄人物为保护神,(正如把关羽奉为神)以保佑他们平安、幸福。(3)虽然老百姓

只是从寻求“保护神”的角度理解项羽而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其价值,但这本身也表现

了国人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念。

11.这句话用神态动作描写(或白描手法)生动地勾画了两幅浮雕般的画面,几个姑娘的

沉思状,一个小男孩的骑马扬鞭态。暗示了项王故事对后世的影响:姑娘看过项羽故里,

大概在思考一种新的择婿观;男孩大概在以项羽的勇武为榜样朦胧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而

共同的指向则是崇拜英雄。隐寓着作者对项羽价值的思考,暗示出历史人物存在的现实和

未来价值。

12.(1)若从政治夺权斗争的成功与否看,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他的个性复杂与人

格独特却是自古至今令人难下绝对定论的人物。(2)他不仅是个英雄形象,被人尊为保

护神,在他身上寄托着人们向往和平、幸福的理想;(3)他更是一个文化形象,他是历

史上的一面镜子,他留给后人的是众说纷纭的文化话题,给人以多样的文化启示。(4)

他是个多色彩的人物,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雄心勃勃又谦谦君子,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

乡,八尺男子却儿女情长,他有时残忍却又有柔情似水。他是可以与关羽、岳飞、文天祥

相提并论的一个历史人物,他给人的更多的是做人的启示。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选文写'项王故里',对于景致,作者只重点写了'可在架子上

翻转的木牌’,有何用意”,这是考查文章材料安排的目的。解答本题,考生应先找出

“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这一内容,这一内容在文章第一段,然后结合选文第一段的具

体叙写和作者的慨叹之语以及后文的多种思考,推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木牌“正面是项

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成语

展示了历史人物的文化意义,让我们心中的“项羽”形象更为丰满;从结构来看,这一内

容引出下文的话题。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全国多个地方修建‘项王祠‘'项王庙',作者说是老百姓‘没

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这是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

力。首先应到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引文,然后再结合文本理解。作者在写作中极力想保持客

观的态度,不持任何观点,但在具体表述中依然不可避免地显现着自己的思考。从相关段

落内容可知,作者一直强调对项羽的崇拜是百姓的自然选择,尽管项羽有残暴的一面,但

百姓依然选他做保护神,自然有其道理。作者说“没有什么理由”,但是从全文的相关信

息看,百姓肯定是有理由的,他们忽视其恶的一面,赏其英勇的一面,是追求保护的心理

在起作用。稍微想一想,不难想出,在一个不得安宁的时代,人们的企求便是有一尊神能

够保佑平安。作者在这里揭示的就是这样一种民族心理。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的能

力。首先应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句还是议论句,抑或抒情句;然后再依据不同

的表达方式选择鉴赏的角度。“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

孩已经爬到乌雅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这是一个描写性的句子,可从所使用的描写

手法、表达出的实际内涵和所达到的实际效果几个方面分析欣赏。题目要求结合“上下

文”的内容,启示我们分析这句话时要思考这特定的两组形象主体与选段所记所议的人物

间的关系,发掘历史人物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作者的人生价值观思考。

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

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

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然后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

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

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比如本题中,先分析划线句子的表

达方式,“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雎马的

背上,作扬鞭驰骋状”,这是描写性的句子,描写的对象是“几个姑娘”和“一个小男

孩”,对于前者,描摹其神态“若有所思”,对于后者,描摹其动作“爬到乌雅马的背

上,作扬鞭驰骋状”;文章所记述的人物是“项羽”,既写其勇猛,又写其柔情,姑娘所

思的应是其柔情的一面,男孩做出的动作应是崇拜其英雄的一面。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联系全文,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作者对

项羽做出评价的内容。联系全文,搜集相关信息,不难总结出对项羽的评价内容。做题

时,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并适当做点分析。比如第二段“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

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是与

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第三段“项羽是个多色彩的人物。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雄心勃勃又谦谦君子,欲雄霸天

下又留恋家乡,八尺男子却儿女情长”“他是一个性情中的人物,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有

巨大的悲剧之美。他身上有矛盾,有冲突,有故事;而其形象又壮如山,声如雷,貌如天

神”,第四段“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

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

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

脑”,大女婿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

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

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

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这

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

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

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

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

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

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

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

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

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矶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

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

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

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

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

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

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

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

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相关链接】

①余光中,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

“江南人”)。重九日生于南京,先后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

(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

入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

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

大、政大及台大教授。1974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教授,1975年兼任联

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200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中山大学

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离世,

享年90岁。

②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

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

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

《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

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有《乡

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

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

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

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7.下列对余光中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余光中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做什么事都不马虎,全神贯注,不能出错。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

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

D.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余光中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作品风格变化多端,他诙谐地称自己是“艺术

的多妻主义者”。

B.“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

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C.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

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感到无法理解。

D.余光中从教多年,是潜心育人的人师,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对美的人、事、物,

品味极为敏感。

E.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音乐会

影响他的写作。

9.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余光中的“诗思那么妙”的原因。

参考答案:

7.D8.AD

9.对美的追求“全神贯注”;对美的事物观察细致,“看到绝望才离开”;多方面接受

美的事物(“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7.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

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

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

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有时和朋友

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错,原文“在宴会上,余光中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

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余光中并没有把这俗人当朋友。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

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

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

师”理解不当,“创作丰富”已成事实,这里是从影响上说,应理解为有世界影响的文

学大师。C项,“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错,原文是“余

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E项,“他知道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错,原文“在余

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

神”,即使娱乐他也是全神贯注。

9.试题分析:该题要求分析余光中“诗思那么妙”的原因,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

的能力。

“筛选信息”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应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抓住了主要内

容,筛选和整合信息才会心中有数。2.依据题目要求,从考题要求出发,明确筛选信息

的标准。试题简单的,可直接摘录文中重要词语作答;试题涉及范围大、干扰信息多时,

就应该采用对比、求同的方法,分清信息的主次,根据考题的要求,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

提炼出来。从第三节“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

注进去了”“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三处可以概括出三点答案。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哲学视野中的艺术

柳延延

人类最早的知识之树是艺术(仪式)、神话。即便是原始先民,都没有仅仅满足于他们

所使用的工具和武器的实用功能,而是极力进行装饰和美化,于是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洞

穴中的壁画、器具上雕刻的图案。因此,人类这种存在物既有动物性的一面,也有通过艺

术、宗教、哲学超越其动物性,追求精神价值的一面。正是这一特点,打破了重复的、千

篇一律的常规生活,而与生活的最终本质相联系。如果我们将文化看成是由人的自由的首

创精神所创造的,则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文化的基本功能应该都是双向度的,一个向度

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提供日常劳作的规范与程序,另一个向度是超越日常劳作的规范,

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个生活被分解为两个部分一一

事功和闲暇,战争与和平,某种以必然和有用的东西为目的的行为与某种以“美”的东西

为目的的行为。确实,我们对世界的态度,首先是实际的。但是人对生活从一开始就有另

外的不讲狭隘实用目的的态度,在这种时刻,我们对事物和人并没有任何要求,而是作为

审美情感的基础,是对世界无私的享受。某种意义上,美,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

实。

如果说科学是逐渐发展并不断进步的,那么艺术则不是这样。科学是不断更新的,其

成果往往不能经久持年,或迟或早注定要被更好更新的成果所取代。与此相反,由于艺术

的特性,其作品则可能永葆青春。关于这一点,1923年毕加索如此评论说:“对我来说,

艺术上并无过去和未来之分。如果某件艺术品现在没有永久生命,就根本不要考虑它。希

腊、埃及和以往伟大画家们的艺术并不是往昔的艺术;恐怕现在它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

富于活力。”

艺术与整个文明的进程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艺术最先敏感到时代的特征,因此,要想

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时代,到艺术作品中去寻找是不会错的。

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的发展开始加速,且其转化为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大,技术对

人的统治开始全面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技术日渐发挥主宰性作用的同时,传统人

文知识则相对衰落了。许多人对20世纪以来出现的现代艺术感到不能理解,可是我们不

要忘记,每一个时代都会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形象投射到这一时代的艺术之中。在当代方

兴未艾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毫不含糊地捕捉到一种心灵趋于瓦解、破坏冲动

抬头的倾向,它表现为蔑视传统,破坏一切,而代之以标新立异和歇斯底里。

有人说,现代人已被自己创造的技术牢笼所囚禁。这种背景下,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使

人们脱离困境的力量?

如何使人文价值成为科学的内在基础,是当代哲学和一切理论探讨的重大使命。现代

艺术家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吗?里尔克将诗人的工作阐释为“我赞美”,这也许可看成

是对今天的艺术家的恳求:别忘了“文学、艺术、绘画的使命是呈现无法显示的东西一一

崇高”。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正因为人对世界的态度首先是实际的,所以原始先民装饰其工具、美化其武器。

B.技术对人的统治全面侵入社会生活使传统人文知识衰落,科技进步无益于艺术创

造。

C.与科学成果往往会被更新不同,具有价值的伟大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D.在作者看来,呈现非理性特征的现代艺术创作正是现代人冲破技术牢笼的卓有成

效的努力方式。

E.作者认为,讴歌美善的伟大的抒情作品,能使我们摆脱“异化”,摆脱被技术理

性所囚禁的困境。

【小题2】对“人类需要艺术”的理由,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具有通过艺术超越其动物性,追求精神价值的需求。

B.人类具有超越日常劳作规范,寻求意义、价值和美感的需求。

C.人类具有超越狭隘实用目的,无私享用世界的审美需求。

D.人类具有贴近生存本质,实现文化双向度功能的审美需求。

【小题3】“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出现的原因及其特征是什么?请据文意加以说明。

【小题4】根据文意,请分条陈述“艺术”的特点。

参考答案:

【小题1]CE

【小题2】D

3]电,g-4W代•令把空港于其中的人的物t投“iliJT!代的艺术之中.②19世纪

中*H峭4学的发・开蛤加..按本时人的■!右畀的全而侵入社会箜活的鲁个假..传统人文知*相对

w»7.rt代主义之术作品”是当时社会。1铁委的一聆无索的反应.特征,提现的是一一冷心灵n干瓦修.

“%布6妁头的■面二n班为屋帙传■坏一w.而代之以标新立耳和"H

【dg4lW本为人的存在慢帙・t义、怜稣]类祟.E6近生存事面的一片it买,艺术无汉去冷亲亲

之分.能来藕・。;艺术是时代附见证看.一期代的特征1次其有崇高的使命和!I仔.

【小•1】

读・分析,论述美文除闽s的从ate.到・博理三个窗度♦星.ateam非丽旬fd.

出也不*p划突创*rzufeFtt文r帽埋己尊造《)羽71

行涅.受•量・aii干、瘠tlttMi*康文utt细数的■别.选复A对应VA文/

个生活假分M为两个部分一・功和而・.依,与和平.基冷以£集加有用华东日为目的晌行为与基冷以

,费的东日为目的第行为r.由it句■,・帖无具工具、美此具M是以慢f目的的杼丸逸通曲

3文,,选质B对应的质文依技索日♦"王室住作网的*.传优的人文如必的8时衰格了:HffS

缈无8于艺术创造的改正文中没有依・,无中生有,<MID对应的■文一其实际有这一umtMftt当代身正

mor.七的民对樵过冷蜕懵一例的畏术*依惠忠方式的有力.wva—^uiint-逮静有力是我n

的仍吗,'选质-卓育媒效击,ttM7a.

•■.海凌谷。含,em<B>Li>力ai=析,

【小题2】

试题分析:选项D对应的原文“则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文化的基本功能应该都是双

向度的,一个向度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提供日常劳作的规范与程序,另一个向度是超越

日常劳作的规范,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人类需要艺术”不是为维持人

的生命存在,而是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选项误划类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是要信息筛选概括的题目,答题区位在文章的第4段。注意尽量用文

章中的词语,分条作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段内容的文章,答题要立足全文,找到关键语句分条作

答。主要的句子有“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某种意义上,美,是更贴近生

存本质的一种现实”“艺术的特性,其作品则可能永葆青春”“真正的艺术最先敏感到时

代的特征”“文学、艺术、绘画的使命是呈现无法显示的东西一一崇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文言文阅读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

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

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

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所成

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

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⑴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A.甲中的“是故”与甲中的“所以"同义

B.甲中的“是故”与乙中的“是故”同义。

C.甲中的“吾从而师之”中的“而”与乙中的“行之而不以为耻”中的“而”用法和

意义相同。

D.甲文中的“贵”“贱”与乙文中的“贤”“不肖”同义。

⑵对“夫子贤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很尊敬孔文子。B.孔子认为他是贤能的人。

C.孔文子认为他有贤才。D.那您很尊敬他了。

⑶上面两段文字阐述的观点基本相同,对这个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强调了古今求学的人都必须有老师。

B.都说明了古代圣人是不耻下问的,而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要不耻下

问。

C.都强调有了疑难问题要“问”,而问的对象不必管他贵贱,而只看他是否懂

“道"。

D.都批判了那种以问为耻的作风。

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参考答案:

⑴答案:B解析:.都是“因此”的意思。

(2)答案:B解析:此句是个倒装句,“夫子(以)之贤”。

(3)答案:C解析:其他三个选项都是以偏概全,“都”错误。

(4)答案: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②这样,那么古人所深深以为耻的事情,(却被)后世的人时常去做却不把它当作耻辱的

太多了,真是悲哀呀。解析:①“师”“庸”“于”各1分,整体1分。②“然

则”“耻”“以为”“悲夫”各1分,整体2分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

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

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

其故。优孟日:“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

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柳枫豫章为题凑,发甲

卒为穿印,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

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

葬之。以堤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

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

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

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

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

日:''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

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

歌日:“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

赎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

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

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C.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棺椁,棺材和外棺。棺即盛放死者的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棺椁可以显示死者的地

位。

B.太牢,是古代祭祀等级的一种,古代祭祀宴会时,若牛、羊、豕三牲具备则为太牢,无论

少了哪一牲,则为少牢。

C.左右,文中指君王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

四史”之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有辩才,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优孟投其所好,建议庄王以人君之礼葬马,使楚庄

王认识错误,最终收回成命。

B.优孟识礼,他主张用六畜的礼仪来安葬楚庄王的爱马,先把马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

祭祀它,最后火化。

C.优孟重情重义,孙步敖生前善待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找优孟寻求帮助,

优孟果然帮助了他。

D.优孟智勇双全,他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去见楚庄王,以假乱真,后又凭自己"优”的身份以

歌辞唱出为官的无奈,使楚庄王醒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②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参考答案:

10.B11.B12.B

13.(1)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凭着楚国的地大物博,寻求什么东西会得不到呢?而只

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

(2)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出外做官,自身贪赃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

康耻。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楚庄王之时”“华屋之下”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不要断开,“衣以文

绣”固定句式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

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

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

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楚庄王之时”“华屋之下”表示时间、地点的词

语不要断开,“衣以文绣”固定句式不要断开。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少牢是羊、猪,相比太牢少牛。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文“葬之于人腹肠”,意思是被人吃掉,而不是火化。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礼”“薄”“贪鄙”“顾”和判断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优孟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楚庄

王时,庄王有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锦绣,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睡在没有帷帐的床上,

用枣脯喂养它。这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病死了,楚庄王命令大臣们为马服丧,想要用安葬

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安葬马。左右大臣谏净这件事,认为不能这样做。楚庄王下令说:

“如果有敢对葬马的事进谏的,一律处死。”优孟听说了,进了宫殿的大门,便仰天大

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楚国地大物博,有什么东西

是得不到的呢?而只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请以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

吧。”庄王问:“怎么安葬呢?”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用雕了花

纹的梓木做椁室,用上好的横、枫、樟木做题凑,差遣甲士为死马挖掘墓穴,老弱人丁背

土筑坟,齐赵等国的使者侍坐在前,韩魏等国的使者护卫在后,为死马建庙宇,让它享受

牛、羊、猪三牲祭祀,并封以万户之邑给它守墓。这样,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

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庄王说:“难道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该怎么办才

行?”优孟说:“请大王将它作为六畜来安葬。用土灶做椁室,用铜锅做内棺,用姜枣来

调味,用木兰来解膻,用粮食稻谷来祭祀,用火光来做它的衣服,将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之

中。”于是庄王便将马交给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地议论这件事。

楚相孙叔敖知道他是贤德的人,便好好地对待他。孙叔敖病重将死时,嘱咐他的儿子

说:“我死之后,你会贫困。那时你可以前去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几年

后,孙叔敖的儿子果然穷困到要背柴卖来谋生,一次碰到优孟,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

儿子。父亲临死时嘱咐我贫困时就前去见你。”优孟说:“你不要远行到别的地方去。”

于是他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冠,模仿孙叔敖的举止言谈。一年多后,学得酷似孙叔敖,连楚

王的左右大臣也无法分辨。一次楚庄王设宴,优孟上前敬酒,庄王见了大为吃惊,以为孙

叔敖复活了,要任命他为楚相。优孟说:“请让我回去和妻子商议一下,三天后我再回来

担任相职。”庄王答应了。三天后,优孟又来了。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优孟说:

“妻子说千万不要这样做,楚相不值得当。像孙叔敖担任楚相,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

此来治理楚国,楚王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儿子却没有安身之地,穷得卖柴谋生。要是

像孙叔敖那样,还不如自杀。”于是唱道:“居山耕田太辛苦,难以得食物。出仕去当

官,贪婪卑鄙的才能有余财,全然不顾耻辱。一想要身后家室富,又怕受贿枉法,干坏事

犯大罪,身遭杀戮家随灭。贪官怎可做!要想做个清廉吏,奉法守职,至死不敢胡作非

为,廉吏又怎么做!楚相孙叔敖一生清廉,到头来妻儿穷困卖柴糊口,楚相怎么值得

当!”于是庄王向优孟致谢,随即召来孙叔敖的儿子,将寝丘的四百户分封给他,用来祭

祀孙叔敖。以后十世一直不曾断绝祭祀。这种智慧可以说是正合时宜了。

6.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

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

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

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

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

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又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族

B.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

C.后秦击赵者再再:第二次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底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当与秦相较

B.谁得而族灭也则施施而行

C.日削月害!以趋于亡作《师说》以贻之

D.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

2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顺流而东也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文和苏文都采用对比的手法逐层推进,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

史实,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规劝。

B.两篇文章中“呜呼”“嗟乎”“悲夫”等叹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感慨的语气与说服

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时势的深切忧虑。

C.苏洵认为,燕赵两国“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但后来因为燕国“以荆卿为计”,赵

国诛杀李牧,所以才导致了灭亡。

D.杜牧从秦亡的教训立意,提出“秦爱纷奢”而亡国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

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都是因为不爱民而自取灭亡,见解极为深刻。

2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参考答案:

19.C20.B21.A22.C

23.(1)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而让后人为他们哀叹;后人为他们哀叹却又不能以他们的

灭亡为借鉴,也就使更后的人又为这些哀叹者而哀叹了。

(2)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别人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

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

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后秦击赵者再"中“再”如解释为

“第二次”,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再”应解释为“两次”。故选C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

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B项,两个

“而”都是连词,都表示修饰关系。A项,第一个“与”是连词,和,“六国”与“秦”

可以互换位置;第二个“与”为介词,和,“与”前后内容不能互换位置。C项,第一个

“以”,表结果的连词,“以致”;第二个“以”为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D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解释为“跟、同”,后者表行为动作引出对象。故选B

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

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

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例句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中“义”是名词作状语,按道义。A项,“至于颠覆,理固宜

然”中“理”也是名词作状语,“按道理,从道理上说”。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礼”意思是“礼遇”,“东”意思是“东去”,“下”意思是“自取下策”。故选A

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

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因为燕国'以荆卿为

计',赵国诛杀李牧,所以才导致了灭亡”错误,从文中来看,“以荆卿为计”,“诛杀

李牧”是灭亡的直接原因,而非唯一原因。故选C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

进行调、换、册I,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不暇”,来不

及;“自哀”,宾语前置句,应为“哀自”,哀叹自己;“鉴”,名词意动,以……为

鉴;“使”,让;三个“之”都是代词,代秦。第二句中,第一个“为”,动词,治理;

第二个“为”和“所”构成被动,解释为“被”;“使”,让,“使”后省略宾语“自

己”;“劫”,胁迫。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

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

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

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

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

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

词。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

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

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

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

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

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

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

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

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

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

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啊,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啊,而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

的人。可叹呀!要是六国都能爱护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够抵挡住秦国了。要是秦国能够

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

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们却不把他们作为鉴戒,只怕又

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呢!

(《阿房宫赋》)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

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

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

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

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

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

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

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

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

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

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

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

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

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六国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般而言,文物离大众生活较远,通常会给人一种的感觉,而珍藏上百万件文

物、承载中国文化记忆的故宫更是给人这样的感觉。原创文化综艺节目随着这两年的兴

起,一系列节目如《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让高高在上的故宫可以零距离甚至

是近距离地与大众接触,文物不再“冷”-最近热播的大型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

,以打造文化创意产品为目的,通过文化探秘,揭开历史的面纱,让承载文化记忆

的文物以真实、生动、具体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其中,文化探秘是该节目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故宫文物的探寻,观众得以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神秘故事与文化价值。节目中的神

秘嘉宾带领观众走进故宫识宝,探寻故宫未知世界。随着探索的一步步深入,一个个被揭

开的秘密让所有国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节目的另一个亮

点,则是采用现代科技与另类表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讲述、对历史进行还原。现代科技与

古老文化的和谐共生,让故宫不再是冰冷、严肃而又高高在上的历史承载体。

()o它与嘉宾“甜蜜互动”,被誉为故宫文化的“百科全书”。

而节目中的情景再现更是让观众身临其境.不断地穿梭于古今之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

节目地传递了中华文化的价值,提升了文化自信。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高不可攀另辟蹊径肃然起敬潜移默化

B.望尘莫及另辟蹊径舌目相看耳濡目染

C.高不可攀独树一帜刮目相看潜移默化

D.望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