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_第1页
第2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_第2页
第2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_第3页
第2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_第4页
第2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

信用概述第二节

信用工具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本章重点与难点信用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形式是什么?信用工具主要有哪些类型?利率水平是怎样决定的?利率对经济发挥怎样的影响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如何进行?2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二、信用的特征三、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四、信用的经济职能五、信用风险防范第一节信用概述3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定义: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信用包括两个方面:授信: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受信: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信用的本质:是关于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约定,体现一种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用形式(如信用证)

4信用存在的主要依据:

1.资金运动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2.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并非每一个经济单位都能做到收支平衡,当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盈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

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二、信用的特征

各种形式信用的共同特征:信用标的(资金)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6三、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信用制度健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发展乃至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而确立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7

2.信用的主要形式涵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过程: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作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等。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特点:分散性和盲目性

(1)商业信用

①涵义: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②特点:a.中介性和集中性。b.货币资金借贷的自由性,克服了信用规模、范围、期限和方向的约束;c.低成本和低风险。银行利用其信息优势,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解决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是降低了信用风险。

③地位与作用:银行信用的上述优点,使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2)银行信用

定义: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种类:根据债券期限的长短可将其分为国库券、国债和公债三种。国库券的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国债的期限为一至十年;公债的期限在十年以上。债权人和债务人:债务人为各国政府;债权人多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与居民。特点:政府债券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以及比较稳定的收益,成为各国投资者普遍喜爱的投资工具。

(3)国家信用

①定义: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

②特点: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和劳务,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③方式:a)赊销;b)分期付款;c)消费贷款。

④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刺激人们的消费,促进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4)消费信用

①涵义:指国与国之间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各种信用形式。

②作用: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

③类型:出口信贷: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一种国际信用形式。根据贷款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5)国际信用

银行信贷:国际间的银行信贷是借款国企业或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市场信贷:由国外的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帮助进口国企业或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或大额定期存单来筹措资金的信用方式。国际租赁:国际间以实物租赁方式提供信用的新型融资形式。根据租赁的目的和投资回收方式,可将其分为金融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形式。

补偿贸易: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一种信用方式。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性金融机构向其成员国提供的贷款。

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15五、信用风险防范

1.信用风险的定义:又称违约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2.

信用风险的特征:⑴客观性:信用风险可以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⑵传染性:易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⑶可控性:信用风险可以控制和防范,并降到最低

⑷周期性:信用周期是经济周期的一种反映。

16

(1)防范信用风险的一般措施:

①建立信用资金的风险与收益对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风险约束机制,完善信用制度,规范信用行为;

②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不确定性,尽量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③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系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决策精度;

④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监管机制,规范信用安全网的运作机制,防止信用危机的扩张和蔓延。

3.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

(2)防范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则,在于必须遵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

①要注意信贷资金运动各个阶段的密切联系;

②要重视对信贷资金运动进行全局的、长期的、战略性方向的研究。

总之,应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风险约束机制,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四、信用工具的价格五、金融衍生工具第二节信用工具19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

1.涵义: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2.

分类:

⑴按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

⑵按可接受的程度: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使用工具。

⑶按偿还期限: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20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1.

票据:一般是指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和支票

(1)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可以流通转让。

①商业期票:又叫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在一定时期内支付款项的债务凭证。

②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命令后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又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

21

(2)银行票据: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①银行本票: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申请人凭其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②银行汇票:申请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申请人持往异地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3)支票

: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存款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包括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2.信用证: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信用证包括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3.

信用卡: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持有者可凭以在当地或外地指定的商店、旅店等场所消费。

4.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5.

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偿还性:大多数信用工具要求还本付息,但股票和永久债券只付息不还本。

收益性:购买或持有信用工具,不仅要求还本,还希望带来利润。信用工具的收益性通过收益率来反映。流动性:指信用工具在不受或少受经济损失的条件下随时变现的能力。安全性:指信用工具的持有者收回本金及其预期收益的保障程度。

24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1.股票的价格:股价=预期股息/利率

2.

债券的价格:发行价:平价发行、折价发行与溢价发行流通价=债券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实际持有期限)

25涵义:指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五、金融衍生工具

1.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类型:

⑴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

⑵根据原生资产可以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的衍生工具

⑶根据交易方法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26

2.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⑴转移价格风险:⑵形成权威性价格:⑶提高资产管理质量:

⑴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对基础证券价格变动极为敏感,基础证券的轻微价格变动会在金融衍生工具上形成放大效应;⑵许多金融衍生工具设计的实用性较差,不完善特性明显,投资者难以理解和把握,容易操作失误;⑶金融衍生工具集中度过高,影响面较大,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危机,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3.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

一、利息的本质二、利息率及其分类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三节利息和利率29利息是贷者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配第)利息是资本的租金(达德利·诺思)利息来源于利润(约瑟夫·马西)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报酬(纳骚·西尼尔)利息从贷者来看是等待的报酬,从借者来看是使用资本的代价。(阿弗里德·马歇尔)一、利息的本质定义: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1.西方经济学者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30利息来源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约翰·克拉克)利息是未来财富对现在财富的时间贴水(庞巴维克)利息是放弃货币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凯恩斯)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利息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2.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科学论述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1.定义: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1)按计算日期不同,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12×月利率=365×日利率日利率=(1/30)×月利率=(1/365)×年利率

(2)按计算方法不同,利率分为单利和复利单利:I=P·iN

F=P(1+iN)

复利:F=P(1+i)n

P=F/(1+i)n

2.分类及计算

32案例:复利的神奇功能

1845年,当时英国为开拓殖民地,实行严刑峻法。一人因偷了面包而被判流放澳洲,当时他在一家银行有5英镑存款。到1980年该行清理账户时,发现这一呆滞账户上的存款额已达到100多万英镑。33(3)

按照性质不同划分当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正;当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名义利率:用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常指借贷合同书面规定的利率或证券的票面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关系34在198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8.5%,而当时银行存款的利率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在1988年的前三个季度,居民在银行的储蓄不仅没给存款者带来收入,就连本金的实际购买力也在日益下降。老百姓的反应就是到银行排队取款,然后抢购,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因此就发生了1988年夏天银行挤兑和抢购之风,银行存款急剧减少。案例分析:通货膨胀与保值贴补35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的银行系统于1988年第四季度推出了保值存款,将名义利率大幅度提高,并对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保值贴补措施使得存款实际利率重新恢复到正数水平。以1989年第四季度到期的三年定期存款为例,从1988年9月10日(开始实行保值贴补政策的时间)到存款人取款这段时间内的总名义利率为21.5%,而这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率,如果按照1989年的全国商品零售物价上涨率来计算的话,仅为17.8%,因此实际利率为3.7%。实际利率的上升使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他们又开始把钱存入银行,使存款下滑的局面很快得到了扭转。36

中国的银行系统对三年定期存款的保值率(%)季度年利率通货膨胀补贴率总名义利率1988.49.717.2816.991989.113.1412.7125.851989.213.1412.5925.731989.313.1413.6426.781989.413.148.3621.50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0)》

37

(4)

按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借贷双方确定一个利率,借贷期限内不随资金供求状况或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浮动利率:在借贷发生时共同确定一个参考利率,在借贷期限内可以随着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5)按形成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法定(官方)利率official:国家金融当局规定的利率。

(6)按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基准利率和市场其他利率

基准利率primerate: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发挥着核心和主导作用,反映全社会的一般利率水平和货币政策方向。当它发生变动时,市场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动。(7)按期限结构不同,分为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

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也称真实利率理论,它建立在萨伊法则和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之上,认为工资和价格的自由伸缩可以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在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准下,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该理论认定,社会存在着一个单一的利率水平,使经济体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种单一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见下图)。

40图示储蓄投资理论下的利率

Q图中储蓄(S)为利率(i)的递增函数,投资(I)为利率的递减函数,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相互作用。当S>I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当S<I时,利率会上升;当S=I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当投资增加时,投资线从图中的

I向右平移到

I

,均衡点从E0移向E1,均衡利率也从

i0

上升到

i1。

费雪(Fisher)认为,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储蓄减少而投资增加,结果是名义利率上升;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储蓄增加而投资减少,结果则是名义利率下降。这种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称为费雪效应(FisherEffect)。

该理论以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的基础,将利率定义为取得借款权或可贷资金使用权而支付的价格。市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任何使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产生移动的因素都将改变均衡利率水平。

2.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表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量

图示利率与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45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见下图)。货币总需求公式:L=L1(Y)+L2(

i)

式中,L1表示交易需求,L2表示投机需求,L1(Y)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L2(

i)为利率

i

的递减函数。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图示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均衡与均衡利率的决定47

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上图中,“流动性陷阱”相当于货币需求线中的水平线部分,它使货币需求线变成一条折线。在“流动性陷阱”区间,货币政策是完全无效的,此时只能依靠财政政策。

“流动性陷阱”解释:

希克斯和汉森对以上三种理论加以综合和完善,提出了汉森-希克斯一般均衡模型,即著名的IS-LM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只有当实体经济部门和货币部门同时达到均衡时,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同时被决定(见下图)。

4.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

LM&IS曲线的含义图示IS-LM框架下均衡利率的决定

50

弗莱明和蒙代尔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国际收支的因素,提出了IS-LM-BP模型,也称为弗莱明—蒙代尔模型。该理论认为,只有在国内实体经济部门、国内货币部门和国外部门同时达到均衡时,包括利率、汇率和国民收入的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对于固定汇率国家,货币政策只是在短期内对调节内外均衡起作用,长期内是无效的。而财政政策在长期内是有效的。(见下图)

5.IS-LM-BP模型的利率决定

图示IS-LM-BP模型52图示IS-LM-BP模型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53图示IS-LM-BP模型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54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1.宏观调节功能:

(1)积累资金:动员闲置资金,调剂余缺

(2)调节宏观经济:优化配置资源/平衡资金供求/调节结构

(3)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促储蓄,消费性货币转为建设资金

(4)调节收入分配:调节资本所得与劳动所得之间的分配

2.微观调节功能:利率作为利息的相对指标影响了各市场主体的收益或成本,进而影响其市场行为。

(1)激励功能:鼓励存款人的储蓄行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约束功能:使企业更慎重更有效地使用资金

55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1.利率市场化

⑴含义: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自由化是什么关系?

⑵利率管制的弊端:出现信贷配给、寻租行为、资金黑市等扭曲资源配置的行为。

⑶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是个渐进改革的过程,不可采取一步到位全部取消利率管制的激进方式。

★为什么?

56

2.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总体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⑴突破口是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⑵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⑶逐步推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存款利率放下限管上限、贷款利率放下限管上限”。

⑷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1996年开放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放开了贴现和再贴现利率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1998年2000年2004年利率市场化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