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A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A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A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A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A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测评卷(A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呜咽(yān)军阀(fá)缴租苛捐杂税B.骨碌(gū)欺侮(wǔ)攀谈督促前进C.盛饭(chéng)咀嚼(jiáo)峭壁不知疲倦D.捉摸(zhuó)

蜷曲(quán)点辍山势险峻2.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粗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呜咽/咽喉

宿营/三天两宿

B.难题/难走

磕碰/苛捐杂税C.盛饭/盛开咀嚼/咬文嚼字D.欺侮/污染

落后/丢三落四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悬涯峭壁骨碌酣然入梦B.篱笆攀谈矗立不可捉摸C.督促灌输慰问绻起身子D.疲倦惊徨搀扶波涛澎湃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②还是刻骨铭心的纯真爱情,都在荒寒的人生底色上涂抹上温情的色彩,温暖着读者的心。③尤其是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让人心醉。④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⑤无论是深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朴的乡邻情谊。A.①④⑤②③B.④①⑤②③C.①⑤②③④D.④⑤②①③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B.听到这个消息,屋子里所有的人都大声呜咽起来,哭声传出很远很远。C.他今天居然在语文课上酣然入梦了。D.行为乖戾的人,他们的性情往往都是不可捉摸的。6.依次填入下列语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拿出仅有的________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___________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____________勇气前进。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

的队伍战胜了。A.一斗害怕靠着沉重B.一点生怕鼓着笨重C.一碗担心凭着繁重D.一袋担忧趁着深重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B.“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它能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让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C.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D.青年组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桥横跨河面的部分,没有一个桥墩,桥身全靠铁索拉起,这在国内还是先例。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让世界更加意识到中国方案的重要。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D.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C.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我明白了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D.《最后一课》由于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艺术手法,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0.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B.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闲谈)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D.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比喻声音细微亲切)1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2.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C.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D.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13.小灵用归类法复习文学常识,以下说法哪项有误?(

)A.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都是行动的巨人,或为强国,或为学术、革命,或为提高自身修养,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B.与第一单元写杰出人物不同,本册第三单元写的都是小人物,展现小人物平凡卑微却质朴善良的品质。C.文言文称呼对方的称谓语有卿、大兄、汝、尔等,其中“卿”、“大兄”“汝”属于敬辞。D.《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的抒情方式更偏直接抒情,《老山界》则偏间接抒情。二、默写题14.默写填空。1.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木兰诗》)2.同行十二年,_______________。(《木兰诗》)3.《木兰诗》中写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木兰诗》中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七年级10班举行“天下国家”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15.阅读下面的开场白,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凝聚和生存的强大动力。A.加粗词语“古老”“经常”“一直”都是副词。B.“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的“在”字是连词,起到连接的作用。C.画框的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阐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D.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16.为切实感受家国情怀,班级拟定于4月27日上午10点在学校阅览室召开以“爱国情·强国志”为主题的诗文朗诵比赛。同学们提议邀请王老师担任评委,请你提前三天完成邀请函,向王老师发出正式邀请,注意表意清楚,语言得体。四、阅读理解与欣赏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塞上曲(其二)戴叔伦汉家①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②。【注】①汉家:借指唐朝。②生入玉门关: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里是反用他的话。17.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节选)》以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极具匠心。B.《木兰诗(节选)》以比喻作结,用双兔奔跑难辨雌雄,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C.《塞上曲(其二)》中“满”字有“到达”之意,写出大唐军队到达阴山的景象,表达战争必胜的信心。D.两首诗都善于描绘作战场面,《木兰诗(节选)》表现了战争的持久惨烈,《塞上曲(其二)》突出了战争场面的浩大。18.两首诗歌同是抒发家国之情。《木兰诗(节选)》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既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塞上曲(其二)》尾句运用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死报国的爱国之情。对酒秋瑾①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②。【注】①秋瑾: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她积极投身革命,在1907年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②碧涛:血的波涛,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1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不吝惜花费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女豪侠性格。B.“貂裘换酒也堪豪”一句与首句呼应,抒发了诗人借酒壮威、不惜一切的豪迈情怀。C.“洒去犹能化碧涛”一句运用暗喻,表达了诗人为中国同胞们的美好未来不惜奉献生命的决心。D.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20.请根据《对酒》和《木兰诗》的内容,简要说说两首诗歌中主人公形象的相同之处。春走老山界谭谈①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舒展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②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③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④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⑤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在近处山崖上,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了。最后,都流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⑥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中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⑦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⑧这时,又一队穿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⑨如今,有一个汉子,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山货—一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家家户户的厅堂。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⑩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走访老山界的游踪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B.第③段联想丰富,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雨后山景图,给人如梦如幻之感。C.第⑥段作者写自己未能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位置而遗憾,体现其求真精神。D.第⑨段中的“取款机”喻指野茶林给山民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写出了山民的获得感。22.文章首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赏析加粗词语)(2)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4.文章写老山界时,还提及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5.结尾处为什么说“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这与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课内经典文段阅读。黄河颂(节选)光未然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26.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27.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28.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29.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30.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五、写作题3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选自塞林格《麦田守望者》)根据你的生活体验,选择上面四个分句中的一句,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A项,咽yè。C项,嚼jué。D项,捉zhuō,辍—缀。2.答案:B解析:A项,yè/yān,sù/xiǔ;B项,nán/nán,kē/kē;C项,chéng/shèng,jué/jiáo;D项,wǔ/wū,luò/là。故选B。3.答案:B解析:A项,“悬涯”应为“悬崖”;C项,“绻起身子”应为“蜷起身子”;D项,“惊徨”应为“惊惶”。故选B。4.答案:B解析:语段围绕“温情”来写,而④“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可作为总起句。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引出下文,故④①放在前面,②③⑤中含有“无论是……还是……尤其是……”的句式,故正确的句子排列顺序为④①⑤②③。5.答案:B解析:“呜咽”指低声哭泣。句中“大声”“哭声传出很远很远”与之矛盾。6.答案:B解析:区分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7.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A项说网络的“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搭配不当;C项“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并列不合逻辑,应在“政治常识”后加上“教学”;D项“还是先例”动宾搭配不当,“先例”只能和表示否定的谓语结合使用,应改为“还没有先例”或“还是首例”。故答案为:B。8.答案:C解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A“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表达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耀眼”后的“,”应改为“。”;B选择问是一个问句,前一个“?”应该改为“,”;C正确;D应该去掉“圈粉”“造星”中间的顿号。据此,故选C。9.答案:B解析:A.搭配不当,将“水平”改为“能力”;C.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篇目”。10.答案:D解析:D.“细切”在句中形容声音细微急促。故选D。11.答案:B解析:A.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与句中“一位”矛盾;B.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使用正确;C.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含贬义,使用不正确;D.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望文生义,理解错误,与该句句意不相符;故选B。12.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考查。A、B、C三项中的引号都是表特殊含义;而D项中的引号是转述别人的话。13.答案:C解析:C.“汝”不属于敬辞,是一般称呼。故选C。14.答案:1.壮士十年归2.不知木兰是女郎3.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4.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解析:1—2题属于直接型默写,根据上下句的提示并结合平日的积累恰当填写即可。3—4题属于理解型默写,根据题干提示恰当填写即可。注意不要添字、漏字,同时要避免写错别字,如2句中的“郎”不要误写为“朗”,3句中的“戎”不要误写为“戍”,等等。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A项,“古老”是形容词;B项,“在”字是介词;C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故选D。16.答案:邀请函敬爱的王老师:您好!为切实感受家国情怀,我班拟定于4月27日上午10点在学校阅览室,召开以“爱国情·强国志”为主题的诗文朗诵大赛。全班同学真挚地邀请您担任评委,期待您的到来。七年级10班×××2023年4月24日解析:本题考查拟写邀请函。注意邀请函的格式,第一行写“邀请函”,另起一行顶格写要邀请的人名讳(敬爱的王老师),称呼后加上冒号。再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内容。正文内容交代清楚时间(4月27日上午10点)、地点(学校阅览室)、事件(邀请王老师担任以“爱国情·强国志”为主题的朗诵大赛的评委)三个要素。最后是在右下角写落款,署名(七年级10班×××)在上,时间(2023年4月24日)在下。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能力。C项有误,“满”字有“布满”之意,表现了唐军漫山遍野,锐不可当。18.答案:勇敢善良;不慕荣利;典故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木兰诗》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不慕名利的精神。《塞上曲(其二)》中“何须生入玉门关”运用东汉名将班超的典故。班超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巩固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保护了当地各族人民,晚年上书乞归:“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此诗反其意而用之,并无贬低班超之意,而是借此表达慷慨献身、立志报国的坚定信念,是对典故的活用。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C项,运用“暗喻”说法有误。结合注释②和积累的比喻修辞知识可知,“洒去犹能化碧涛”一句只出现了喻体“碧涛”,本体和比喻词都没有出现,所以此句运用的是借喻。故选C。20.答案:①都是巾帼英雄。木兰替父从军、建功立业,秋瑾投身革命、英勇就义。②都有爱国之心。木兰从军为国尽忠,秋瑾为民主事业献身。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得胜归来与亲人团聚的故事,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秋瑾的诗《对酒》的大意是: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血的波涛。诗的后两句借用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满腔的热血也不能白白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道理,同时抒发了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据此可知:从身份上看,两人都是巾帼英雄;从思想上看,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据此作答即可。21.答案:C解析:根据第⑥段中的“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可知,作者并未感到遗憾。22.答案:环境描写。交代了拜会老山界的时间,体现了四月山野的春色最浓烈、最灿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野春色的赞美,对春访老山界的期待与向往。解析:23.答案:(1)“拜会”指拜访会见;用语正式、庄重,表达了作者对老山界的敬意。(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溪水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崖石间溪水的奔流之美及溪水所象征的能屈能伸、一往无前的品格之美。解析:24.答案:点明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的途经地,为下文写老山界人的新长征之路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历史感;有助于引导读者联系《老山界》来理解本文的深层意蕴。解析:25.答案:“新长征路”指老山界乡村振兴之路,老山界人的“新长征”需要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内在联系:暗示老山界将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揭示了标题中“春”的深层含义。解析:26.答案: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解析:诗人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27.答案: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花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解析: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将全诗分为花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28.答案:说黄河是“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说黄河是“屏障”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叮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解析:说黄河是“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说黄河是“屏障”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叮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29.答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人,黄河主流是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瞥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叮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解析: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人,黄河主流是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瞥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叮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30.答案: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巾华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