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_第1页
《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_第2页
《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_第3页
《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_第4页
《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一、本文概述《诗经大雅》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部分,更是一部集中反映了周代社会风貌、政治理念、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文化宝典。其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严谨,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诗经大雅》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及其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诗经大雅》的诗歌内容与形式,探讨其所反映的周代社会文化背景,进而分析其与礼乐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首先将对《诗经大雅》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其诗歌风格、主题内容等;接着,将深入探讨《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关系,分析其在礼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综合研究,揭示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和启示。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文学批评法等。通过对《诗经大雅》的诗歌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揭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本文还将注重跨学科的研究视角,结合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通过对《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研究,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周代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的视角,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二、《诗经·大雅》概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分为《国风》《雅》和《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小雅》和《大雅》。《大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收录了西周初年至周王朝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9世纪)的作品,共计三十一篇。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状况、道德观念,还展现了周人对于天地、祖先、君王的崇敬与敬畏。从内容上看,《大雅》的诗歌多为歌颂和赞美之词,如《文王》《生民》等篇章,通过对周文王、武王等历史人物的颂扬,体现了周人对于仁政、德治理念的追求。同时,《大雅》中也有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斗争的作品,如《板》《荡》等诗,通过对社会不公、政治腐败的批判,展示了周人的忧患意识和改革精神。在形式上,《大雅》的诗歌多采用四言句式,结构严谨,语言凝练,韵律优美。这些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诗经·大雅》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周人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通过对《大雅》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三、礼乐文化概述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和社会生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礼乐文化的核心在于“礼”与“乐”的紧密结合,这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文化框架。“礼”在古代中国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文化精神。它涉及政治、伦理、宗教等多个领域,通过规定各种仪式、节庆、婚丧嫁娶等活动的程序和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强化社会等级、凝聚民族精神。礼制严谨、细致,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乐”则是与“礼”相辅相成的文化形式。在古代,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都被纳入“乐”的范畴,它们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谐人伦的神圣功能。乐的演奏和演唱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程序,与礼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文化氛围。《诗经》中的大雅部分,正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场景和人物形象,更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传达了礼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它们既是对古代礼乐文化的记录和传承,也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概括和艺术化再现。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礼”与“乐”的紧密结合,构建了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深入研究礼乐文化,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明、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四、《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关联《诗经·大雅》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周代社会的丰富生活面貌,而且深入地展现了礼乐文化的核心精神。礼乐文化,作为周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其内涵包括了礼仪、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而《诗经·大雅》则以其诗歌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探究这一文化的独特视角。《诗经·大雅》中的诗歌,往往以歌颂祖先、赞美功德为主题,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而且通过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手段,传达了礼乐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文王》一诗,通过对文王功绩的歌颂,展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敬天法祖、明德慎罚。同时,诗中的音乐元素,如和谐的韵律、庄重的节奏,也体现了礼乐文化中音乐的重要性。《诗经·大雅》中的诗歌还常常与礼仪活动相结合,如祭祀、宴会等。这些诗歌不仅为礼仪活动提供了重要的音乐伴奏,而且通过诗歌的内容,传达了礼仪活动的精神意义。例如,《旱麓》一诗,描述了祭祀山神的场景,通过诗歌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诗经·大雅》以其诗歌的形式,展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另一方面,礼乐文化也为《诗经·大雅》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支持。因此,通过对《诗经·大雅》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周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五、《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现代价值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我们似乎离古代的礼乐文化越来越远。然而,《诗经·大雅》所蕴含的礼乐文化精神,仍然具有深远的现代价值。它们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诗经·大雅》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各种压力而忽视了与他人的和谐相处。而《诗经·大雅》中的礼乐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诗经·大雅》中的礼仪规范,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现代社会,虽然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但道德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而《诗经·大雅》中的礼仪规范,正是古人对道德行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诗经·大雅》中的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艺术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还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水平。《诗经·大雅》中的音乐文化,既体现了古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也为我们现代社会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现代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六、结论通过对《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诗经·大雅》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篇章,不仅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礼乐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这一时期的礼乐文化不仅是周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对比《诗经·大雅》中不同诗篇所体现的礼乐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发现,礼乐文化在周代社会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和社会规范,更是一种道德伦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周代社会,礼乐文化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通过对《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研究,我们还可以看到,礼乐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它不仅塑造了古代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礼乐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周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礼乐文化。参考资料:《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之间的诗歌。在这部总集中,有许多诗歌描绘了古代的宴饮场景,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也体现了《诗经》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风貌。特别是,这些宴饮诗背后所体现的礼乐文化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在《诗经》中,宴饮诗主要反映了周代的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周代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朝代,宴饮活动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交际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合。在这些宴饮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周代礼仪制度的严格规定和丰富内涵。例如,《大雅》《小雅》等部分中的宴饮诗,就详细描绘了宴会上的各种礼仪,包括主客之礼、长幼之礼、夫妇之礼等。这些宴饮诗所体现的礼乐文化精神,是周代文化的核心。周代的礼乐文化强调的是和谐、秩序和尊重,它认为通过遵守礼仪和音乐,可以建立和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在宴饮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礼乐文化精神的体现。例如,在宴会中,主人和客人要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敬酒、回敬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表达尊重和感激的方式。宴会上的音乐和诗歌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调节气氛、传递情感,使人们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诗经》中的宴饮诗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宴饮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音乐文化。《诗经》宴饮诗所体现的礼乐文化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但与此也出现了一些忽视礼仪、追求个人利益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重温《诗经》宴饮诗中的礼乐文化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尊重、和谐、秩序等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精神内涵与文明风貌。本文将从《诗经》的起源、发展历程、精神内涵等方面,探讨其与宗周礼乐文明之间的和价值。《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涵盖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据传,《诗经》的编纂始于孔子,经过了他的删订和润色。《诗经》中的作品分别来自周王朝、诸侯国及民间,其中宗周礼乐文明的痕迹随处可见。宗周礼乐文明是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与音乐文化,其核心是强调秩序等级和和谐。在《诗经》的“大雅”、“小雅”等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描绘宗周礼乐文明的作品,如《文王》、《武》、《周南·关雎》等,这些作品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也反映了人们对天地、祖先、君主的崇敬之情。《诗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儒家作为宗周礼乐文明的主要传承者,将《诗经》视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强调其教化作用。自汉代起,《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成为了历朝历代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这一时期,《诗经》的研究逐渐繁荣,形成了许多学派和注本,如《毛诗正义》、《诗集传》等。这些注本对《诗经》的解释和研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周礼乐文明的理解和传承。《诗经》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自然、真实、和谐与仁爱等方面。在《诗经》中,自然描写常常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经》的真实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情世故,如《魏风·硕鼠》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控诉。《诗经》的和谐精神与宗周礼乐文明密切相关。宗周礼乐文明强调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这一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小雅·车舝》中的“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诗经》中的仁爱思想也深受宗周礼乐文明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核心价值观。《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古代社会的精神风貌与文明进程,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探讨《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之间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诗经》以其自然、真实、和谐与仁爱的精神内涵,传承了宗周礼乐文明的优秀传统,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展望未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将继续受到重视和传承。《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入,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这些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而在《诗经》中,《七月》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它不仅仅是对农事活动的描述,更是对先秦时期礼乐文化的生动展示。《七月》这首诗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农事活动的繁忙与规律。诗中详细描述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从耕种、收割到储藏、纺织,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种对农耕文明的赞美,实际上是对那个时代礼乐文化的一种体现。礼乐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时令,这与《七月》中对农事活动的描述是一致的。《七月》还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诗中提到“同我妇子,馌彼南亩”,这显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正是礼乐文化所倡导的,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在《七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于神灵的敬畏和祭祀的描述。诗中提到“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和祈求丰收的愿望。这种对神灵的敬畏和祭祀活动,也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文化认为,通过祭祀活动可以沟通人与神的关系,求得神灵的保佑和庇护,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诗经七月》不仅是一篇描述农事活动的诗歌,更是一部展现先秦时期礼乐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可以从《七月》中汲取一些智慧,学会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珍视家庭、敬畏神灵,从而寻找到一种更加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大雅·大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具有史诗性质的叙事诗,是周朝开国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全诗八章,第七章每章六句,第八章每章八句。诗先写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算是周朝开国史诗的最后一篇。此诗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既有情势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有详有略,前后呼应,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显得跌宕起伏、气势恢宏。明明在下②,赫赫在上③。天难忱斯④,不易维王⑤。天位殷适⑥,使不挟四方⑦。挚仲氏任⑧,自彼殷商⑨。来嫁于周,曰嫔于京⑩。乃及王季⑪,维德之行⑫。大任有身⑬,生此文王⑭。维此文王,小心翼翼⑮。昭事上帝⑯,聿怀多福⑰。厥德不回⑱,以受方国⑲。天监在下⑳,有命既集㉑。文王初载㉒,天作之合㉓。在洽之阳㉔,在渭之涘㉕。文王嘉止㉖,大邦有子㉗。大邦有子,伣天之妹㉘。文定厥祥㉙,亲迎于渭。造舟为梁㉚,不显其光㉛。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㉜。长子维行㉝,笃生武王㉞。保右命尔㉟,燮伐大商㊱。殷商之旅㊲,其会如林㊳。矢于牧野㊴,维予侯兴㊵。上帝临女㊶,无贰尔心㊷。牧野洋洋㊸,檀车煌煌㊹,驷騵彭彭㊺。维师尚父㊻,时维鹰扬㊼。凉彼武王㊽,肆伐大商㊾,会朝清明㊿。①大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大雅部分今存三十一篇。②明明:光采夺目的样子。一说明显的恩德。在下:指人间。一说施给下面人民。⑥位:同“立”。适(dí):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⑧挚: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仲:指次女。挚仲,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⑩嫔(pín):妇,指做媳妇。京:周京。周部族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自豳迁于岐(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地名周。其子王季(季历)于此地建都城。⑭文王:姬昌,殷纣时为西伯(西方诸侯),又称西伯昌.为周武王姬发之父,父子共举灭纣大业。⑲受:承受、享有。方国:四方诸侯之国。方,大。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㉔洽(hé):水名,源出陕西合阳县,东南流入黄河,现称金水河。阳:水的北面。㉕渭:水名,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陕西,于潼关流入黄河。涘(sì):水边。㉖嘉:美好,高兴。止:语末助词。一说止为“礼”,嘉止,即嘉礼,指婚礼。㉜缵(zuǎn):续,继娶。莘(shēn):国名,在今陕西合阳县一带。姒姓。文王又娶莘国之女,故称太姒。㉝长子:指周文王长子伯邑考。行:德行。一说离去,指死亡。伯邑考早年为殷纣王杀害。㊳会(kuài):借作“旝”,军旗。其会如林,极言殷商军队之多。㊴矢:同“誓”,誓师。一说陈列。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距商都朝歌七十余里。㊺驷(sì)騵(yuán):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㊻师:官名,又称太师。尚父:指吕尚,即姜太公。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因姓吕。名尚,字子牙。年老隐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帝,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婚礼隆重显得很荣光。上帝有命正从天而降,天命降给这位周文王。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又娶来莘国姒家姑娘。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上帝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大雅·大明》是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毛诗序》云:“《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大雅·大明》与《大雅·生民》《大雅·公刘》《大雅·緜》《大雅·皇矣》《大雅·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朱熹说它和《大雅·文王》一样,“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其实此诗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这组六篇诗文,总的说来就是周王朝统治者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的显赫历史。《大雅·大明》全诗八章。历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