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举行,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尿酸 B.睾酮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血红蛋白〖答案〗D〖祥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以血浆为例,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蛋白质(7%

~

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详析】A、尿酸属于代谢废物,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不符合题意;B、睾酮属于雄性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符合题意。故选D。2.某同学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感到心怦怦直跳、呼吸急促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时该同学血压和血糖浓度升高,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下降B.此时该同学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呼吸急促现象C.此时该同学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D.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答案〗B〖祥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有利于通气;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详析】A、题干信息可知,某同学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受到惊吓后,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和血糖浓度升高,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下降,A正确;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此时该同学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呼吸急促现象,B错误;C、应急状态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此时该同学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C正确;D、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故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D正确。故选B。3.DR即饮食限制,是指在保证生物不发生营养不良的前提下,减少摄入食物的饮食模式。DR能够有效干预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较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Ⅱ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是因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量减少且脂肪氧化分解增加B.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DR可能降低了Ⅱ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D.DR能用于辅助治疗胰岛素缺陷型糖尿病〖答案〗C〖祥解〗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为3.9-6.1mmol/L。【详析】A、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高,患病原因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低,Ⅱ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是因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少,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和用于氧化分解的量减少,导致脂肪分解增多,体重下降,A正确;B、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时,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C、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高,患病原因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低,DR能够有效干预Ⅱ型糖尿病可能是提高了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C错误;D、胰岛素缺陷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浓度高,减少葡萄糖的来源可以降低血糖浓度,饮食限制是辅助治疗胰岛素缺陷型糖尿病的有效措施,D正确。故选C。4.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等化学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敏反应为人体免疫过强引发的自身免疫病B.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肥大细胞的细胞质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D.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答案〗A〖祥解〗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详析】A、过敏反应为人体免疫异常敏感引发的疾病,但不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A错误;B、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质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C正确;D、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A。5.某科研小组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时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组的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B.据图推断IAA和GA混合使用对促进玉米胚芽鞘伸长具有协同作用C.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D.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会变短〖答案〗D〖祥解〗1、据题图分析知,本实验是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或共同使用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它因素称为无关变量,则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2、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即极性运输;生长素能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部位运输,则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详析】A、图中“?”处理相当于空白对照,所以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A正确;B、据图可知,相比对照组(图中?组),IAA和GA单独处理组,都具有促进作用,且IAA和GA混合使用后促进作用增强,说明二者具有协同效果,B正确;C、生长素的运输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所以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C正确;D、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的特点,所以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减少,D错误。故选D。6.种群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的种群密度的大小B.若一个自然种群中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一定持续下降C.三孩生育政策有利于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可能有差异〖答案〗B〖祥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详析】A、树林内蝉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B、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一个种群即使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而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下降,B错误;C、三孩政策的实施使幼年个体增多,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正确;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大致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结果与实际值有差异,D正确。故选B。7.草鱼可以捕食多种藻类植物,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同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草鱼,M中放入20条草鱼。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草鱼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草鱼数量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藻的竞争力是丙藻>乙藻>甲藻B.L中甲藻竞争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是营养和空间有限C.三种藻类植物中,草鱼最不喜食的是丙藻D.草鱼的加入导致三种藻的环境容纳量均下降〖答案〗C〖祥解〗题干分析,L中不放草鱼,做空白对照,M中放入20条草鱼,则M中藻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为甲藻数量减少,乙藻和丙藻数量增加,将M中的草鱼全部移入L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甲藻数量增加,乙藻数量先升后降,丙藻数量慢慢减少。【详析】A、将M中草鱼移入L中,M中甲藻数量增加,而乙藻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丙藻数量减少,达到稳定后甲藻数量>乙藻>丙藻,可见三种藻的竞争力是甲藻>乙藻>丙藻,A错误;B、L中甲藻竞争力减弱的原因是因为加入了草鱼,可能是草鱼更喜食甲藻,B错误;C、根据M中开始时丙藻最多,以及将草鱼移入L后一段时间丙藻开始增加较快,说明草鱼最不喜食的藻类植物是丙藻,C正确;D、由于草鱼喜食甲藻,不喜食丙藻,减弱了甲藻和丙藻之间的竞争,更有利于丙藻的生长,因此草鱼的加入使丙藻的环境容纳量增加,D错误。故选C。8.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不久碎叶上会长出真菌,切叶蚁能以这些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消费者,能促进物质循环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留下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D.“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答案〗B〖祥解〗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或残落物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菌和真菌。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详析】A、据题意分析可知,真菌分解的是植物的残枝败叶,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A错误;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C、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是同一种生物,C错误;D、真菌是分解者,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D错误。故选B。9.某生物科研小组对某林地的6种鸟类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生活习性相似,均在林中生活,都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有部分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鸟类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又显示出了复杂的差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不同鸟类的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B.6种鸟类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不同鸟类的生态位重叠度越高,越能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D.6种鸟类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的差别,可以减少种间竞争〖答案〗C〖祥解〗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详析】A、研究不同鸟类的生态位,通常要调查鸟类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研究不同鸟类的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A正确;B、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6种鸟类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不同鸟类的生态位重叠度越高,竞争越激烈,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各自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即生态位重叠度越低,越能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C错误;D、6种鸟类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的差别,生态位重叠度就会更低,可以减少种间竞争,D正确。故选C。10.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图所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该三个区域分解者的作用强弱关系是()A.a>b>c B.c>b>a C.c=b>a D.a>c=b〖答案〗A〖祥解〗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详析】由图可知,a、b、c三者有机物的关系是c>b>a,但是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三个区域分解者的作用强弱关系是a>b>c,BCD错误,A正确。故选A。11.我国通过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结合种植的方法,使得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沙漠变成了绿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变绿洲后,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增加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种植能体现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D.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呈现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显著特征〖答案〗D〖祥解〗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另一方面,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多少及营养结构(即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详析】A、相对于沙漠,绿洲中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A正确;B、增加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可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即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C、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因此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种植能体现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正确;D、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呈现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优势种群变化,而不是种群的替代,D错误。故选D。12.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产模式能够有效减小生态足迹B.绿色出行、使用低能耗电器,能减小生态足迹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大D.农牧业生产中缩短食物链不利于减小生态足迹〖答案〗D〖祥解〗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因此,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详析】A、“桑基鱼塘”生产模式能够实现对物质进行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能够有效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可见绿色出行、使用低能耗电器,能减小生态足迹,B正确;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C正确;D、农牧业生产中缩短食物链散失的能量减少,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D错误。故选D。13.下图表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A表示为产热变化,曲线B表示为散热变化B.从T1进入T2环境,机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从T1进入T2环境,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血管收缩D.a~c的体温调节过程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答案〗C〖祥解〗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散热;(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析】A、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说明是由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由于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短时间内B曲线上升比A曲线迅速,确定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A正确;B、由A项分析可知,T1环境温度高于T2环境温度;在T2环境下,寒冷刺激导致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B正确;C、在T2环境下,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增强,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散热量减少,C错误;D、体温调节过程主要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即以神经调节为主导,内分泌腺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体温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故a~c的体温调节过程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D正确。故选C。14.为了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小组选取同种且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进行饲养。饲养第30天时,对其实施切除手术,手术后再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均分成①②③④四组,在第40天时分别注射不同激素及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排除内源激素的干扰,该实验需要手术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B.该实验中大鼠的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该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大鼠的血糖浓度D.该实验中第④组注射的每种激素量分别与第②、第③组注射的激素量相等〖答案〗A〖祥解〗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故该实验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详析】A、本实验中给大鼠注射的激素有胰岛素和生长激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故该实验需要手术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A正确;B、该实验中大鼠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若无关变量不统一,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B错误;C、该实验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与血糖无关,C错误;D、该实验中第④组注射的激素量与第②③组注射的激素总量相等,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古诗诗句与生物学知识相联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千山鸟飞绝”(《江雪》),可能是鸟类迁徙导致,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鹦鹉前头不敢言”(《宫词》),是因为鹦鹉的大脑具有语言和记忆功能C.“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植物基因的表达D.“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诗经·国风》),说明燕子能通过行为信息进行交流〖答案〗B〖祥解〗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2、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高等植物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高度复杂的有机体,它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3、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对于多细胞植物体来说,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详析】A、“千山鸟飞绝”,描绘的是在冬天,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可能是鸟类迁徙导致,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A正确;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鹦鹉前头不敢言”(《宫词》),意思是鹦鹉虽不能告密,但须防它学舌,是因为鹦鹉的大脑具有记忆功能,B错误;C、“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指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植物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说的是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出燕子可以通过行为信息进行交流,D正确。故选B。16.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B.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③全部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A〖祥解〗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题图分析,图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分为可利用①和不可利用⑤;可利用①分为被植食动物摄入②和未被摄入⑥;被植食动物摄入②包括植食动物同化量③和未同化量⑦;植食动物同化量③包括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④和植食动物呼吸消耗量⑧。【详析】A、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部分,包含在⑦中,A正确;B、输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①⑤之和是生产者积累的能量,B错误;C、⑤⑥⑦⑧中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散失的能量,C错误;D、③是同化量,同化量减去呼吸量才用于植食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17.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高浓度(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含量有关。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2)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注射物中含有_____,其作用是___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____,刺激了位于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最终引起尿量减少。〖答案〗(1)①.蛋白质和无机盐②.增加(2)①.抗利尿激素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①.升高②.下丘脑〖祥解〗水盐平衡调节:(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1)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题干信息: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使得肾小管细胞重吸水困难,大部分水分不能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多。(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垂体提取物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之重吸收水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分能力增强,尿量减少。18.为研究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受到适宜刺激后,该标本的突触处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部分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NaClKClCaCl2NaHCO3NaH2PO4葡萄糖含量(g/L)6.50.140.120.20.012.0(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表中Na+/K+的值与体液中____(填“血浆”或“组织液”或“淋巴液”或“细胞内液”)的Na+/K+的值接近。(2)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3)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4)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如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三种化学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5)若在图中a点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可引起腓肠肌收缩,这种收缩反应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答案〗(1)①.NaHCO3和NaH2PO4②.组织液(2)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4)肉毒杆菌毒素、箭毒(5)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没有完整的反射弧〖祥解〗任氏液是是一种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和组织液成分差不多,可以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境以维持肌肉活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1)分析表格中的成分可知,NaHCO3和NaH2PO4是弱酸强碱盐,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显碱性,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显酸性,进而维持pH的相对平衡;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任氏液模拟的是神经细胞生活的组织液,因此Na+/K+的值与体液中组织液的Na+/K+的值接近。(2)由题意可知,标本包括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没有神经中枢、感受器、传入神经,因此该标本仍然发挥作用的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并传至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4)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一经发挥作用就会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则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突触前膜不能释放乙酰胆碱,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机会而不能发挥作用,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上述三种化学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5)图中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没有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在a点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可引起腓肠肌收缩,但是这种收缩反应不能叫作反射。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2019-nCoV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进而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2)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2019-nCoV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_____细胞,当再次接触2019-nCoV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3)多次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4)请结合题目信息及所学知识,为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提出新思路:_____(答出1条即可)。〖答案〗(1)①.二##2②.免疫防御##防御(2)①.记忆②.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3)康复者血浆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4)研发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药物〖祥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可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2019-nCoV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进而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2)被2019-nCoV感染后,体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会发挥作用,体液免疫会产生抗体和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会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记忆细胞具有免疫记忆;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2019-nCoV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2019-nCoV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浆细胞可产生大量抗体,而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康复者血浆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多次注射能帮助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4)题干信息: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故可研发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药物、阻止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的药物、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等。20.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在林场中不进行药物灭鼠,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形。(2)药物灭鼠属于_____防治。为了比较防治前后的山鼠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的原因是_____。(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灭鼠的目的是_____。(4)林场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____。〖答案〗(1)S(2)①.化学②.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山鼠属于该类动物(3)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②.提高群落利用空间、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祥解〗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现“J”形增长;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1)如果在林场中不进行药物灭鼠,食物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