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食品行业技能鉴定考试-豆制品加工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食品行业技能鉴定考试-豆制品加工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食品行业技能鉴定考试-豆制品加工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食品行业技能鉴定考试-豆制品加工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食品行业技能鉴定考试-豆制品加工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食品行业技能鉴定考试-豆制品加工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答案解析附后卷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怎样对大豆油脂进行脱色处理?2.豆豉加工过程中为什么要蒸豆?3.湿热浸提法和加热冷冻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有何优缺点?4.豆腐出现馊味或酸腐味的原因?5.纳豆生产中应该怎样进行接种?6.为何在生产大豆酱中熟料变成深褐色?应该怎样解决?7.在腐乳的后期发酵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无色结晶物?应该怎样防止结晶物形成?8.大豆色拉油生产中主要有哪些脱胶的方法?9.大豆的浸泡有何要求?10.怎样对豆腐乳进行划块?11.豆制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有哪些?12.怎样对大豆进行沥干、冷却?13.大豆中蛋白质的特点,制成的大豆蛋白质有几类?14.喷雾干燥生产速溶豆浆粉时主要参数应该如何设定?15.酱油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其特点如何?16.豆粉生产中冷却的最佳方式是什么?17.煮浆的作用有哪些?18.豆腐乳生产中对所用菌种有何要求?19.豆腐脑老嫩不匀的原因?20.豆腐牙碜或苦涩的原因是什么?21.怎样解决豆腐坯无光泽的现象?22.豆腐(白)干生产过程中点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3.大豆蛋白制品在食品加工中具有的调色作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4.怎样区别I型与II型速溶豆粉?25.影响大豆蛋白起泡性的因素有哪些?卷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怎样对面粉进行处理?2.怎样进行脱腥处理?3.为什么在人造奶油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砂粒化?应该怎样解决?4.煮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5.怎样对熏制豆制品进行熏制?6.怎样对中性油进行干燥?7.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分布,有何特征?8.揭竹温度对腐竹质量有何影响?9.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过程中常见化学性危害的来源?10.用石膏作凝固剂有哪些缺点?11.速溶豆浆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2.熏干怎样进行加工?13.为什么要对大豆原料进行真空浓缩?14.豆腐生产中怎样对大豆进行清理?15.怎样进行盒曲培养?16.米曲霉发芽时孢子体积为何有时过小?应该怎样解决?17.豆豉生产过程中应该怎样选择原料?18.天培生产的菌种及要求?19.大豆色拉油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质?20.生产纳豆制品时,原料应该怎样进行选择?21.大豆低聚糖由()、()。22.酱油生产中为何有时会有涩味?23.豆豉的新法制作技术如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4.豆豉加工蒸豆时需要注意什么?25.豆制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是什么?卷I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在豆乳粉生产中由物理因素可引起哪些危害?2.蒸料的目的是什么?3.酱油生产对水质有何要求?4.大豆发酵饮料生产中产酸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有哪些?5.应该采用何种方法对原料进行接种?6.豆腐乳生产中的豆浆浓度应为多少?7.豆豉加工过程中大豆浸泡有什么目的?8.清洗后的大豆应该怎样进行蒸煮?9.酸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时怎样控制洗涤条件?10.油炸豆制品生产中对豆腐泡有哪些要求?11.卤制豆制品卤制过程有哪些要求?12.为什么有时豆豉会有苦涩味、豆粒溃烂、变形和失去光泽?怎样解决?13.熏干产品熏不上色的原因是什么?14.色拉油的生产中原料应该怎样选择?15.豆乳粉包装所采用的材质主要有哪些?16.包装材料应该怎样来选择?17.在豆粉生产中为什么要加大豆磷脂?18.豆腐生产中,应该怎样选择大豆原料?19.内酯豆腐生产过程中凝固剂的添加量应为多少?20.油炸豆制品生产油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21.调和油主要分为哪几类?22.腐乳生产中毛坯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23.蒸料后原料应达到怎样的状态?24.生产大豆发酵饮料过程中脂肪为什么有时会上浮?应该采取何种措施预防?25.质量好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是什么颜色?卷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豆油中常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叶绿素等呈色物质,这些色素虽然在脱胶和脱酸过程中除去一部分,但是绝大部分仍留在油中使得产品具有一定的颜色,要想除去这些色素,必须经过脱色工序。油脂的脱色方法较多,现主要用活性漂土吸附油脂中的色素及其他杂质,使油脂变为无色或浅色。2.参考答案: 蒸豆的目的是破坏大豆内部分子结构,使大豆组织软化,蛋白质适度变性,以利于酶的分解作用;使淀粉达到糊化的程度,同时蒸豆还可以杀死附于大豆上的杂菌,提高制曲的安全性。蒸豆的方法有两种,即水煮法和汽蒸法。3.参考答案: 湿热浸提法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由于加热处理过程中,有少量糖与蛋白质反应,生成一些呈色、呈味物质,产品色泽深、异味大,且由于蛋白质发生了不可逆的热变性部分功能特性丧失,使其用途受到一定的限制。加热冷冻的方法虽然比蒸汽直接处理的方法能少生成一些呈色,呈味物质,但产品得率低,蛋白质损失大。4.参考答案: 豆腐出现馊味或酸腐味有两种情况:一是新鲜的豆腐就有馊味或酸腐味,这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太差,制作豆腐的设备、管道等不洁造成的,特别是使用的豆腐包布和压榨设备没有及时清洗、消毒、晾晒,产生馊味,导致刚制作的豆腐表面出现馊味或酸腐味;二是豆腐的贮藏条件不适或时间过长引起的。豆腐水分含量高,又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受微生物污染后极易酸败变质,夏秋季节豆腐环境温度较高,豆腐在短时间内就会腐败变质。加强豆腐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豆腐在冷链中流通、贮藏等可以延长豆腐的保质期。5.参考答案: 现代接种法是在60kg大豆中接入5mL~10mL培养液再装盘,最佳接种量为大豆量的1%~3%。在pH值7.0、NaCl含量2%,40℃下培养,0h~4h为纳豆芽孢杆菌的延滞期,4h~14h为对数生长期,14h~20h为稳定期,20h后为衰亡期,所以纳豆菌的最佳接种种龄是14h~20h。一般为40℃、14h~20h或38℃、20h,后熟为5℃、24h。6.参考答案: 过去习惯上以出锅的熟料变成深红褐色为标准,于是采用过夜出锅。实际上过夜出锅容易使原料中蛋白质产生过度变性,熟料变成深红褐色,就是使氨基酸及糖分变成色素从而减少了米曲霉繁殖所必需的营养,降低了成曲的质量;同时对米曲霉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也起到阻碍作用。大豆、豌豆、蚕豆在0.1MPa左右的加压条件下,蒸煮一定时间,过夜出锅的原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氨基酸生成率均明显下降,说明蛋白质的过度变性及米曲霉所分泌的酶被阻,所以目前均采用原料蒸煮后,稍加焖料后就出锅的方法进行生产。7.参考答案: 腐乳成熟后,其表面经常有一种无色硬质片状结晶体及白色小颗粒。尤其是白腐乳更为明显,它大部分附在表面的菌丝体上,也有在卤汁中的。白腐乳进行后发酵时,腐乳层上常盖上一张白纸,对防止腐乳褐变形成黑斑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发酵成熟后,这张纸的上面经常发现有无色或琥珀色的透明单斜晶体,如不及时除去,这些晶体消费者会误认为是玻璃碎屑而望而生畏。8.参考答案: 脱胶毛豆油中常含有胶黏状或胶溶性杂质。所以在生产中应该将其去除,通常采用水化脱胶与中和相结合及磷酸脱胶两种方法。9.参考答案: 大豆浸泡时的容器应是大豆体积的3~4倍,水温对浸泡的影响最大,一般水温为5℃时浸泡24h,10℃时浸泡18h,18℃时浸泡12h,27℃浸泡8h。注意浸泡大豆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不但大豆自身的呼吸加快,消耗一部分籽实的营养成分,且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导致腐败。大豆的浸泡程度应因季节而异,夏季可泡至九成,冬季则需泡到十成,浸泡后以大豆表明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感有劲为原则。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把浸泡后的大豆分成两瓣,以豆瓣内表面基本呈平面,略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断,端面以浸透不留硬心(白色)为宜。浸泡大豆的用水量一般为大豆的2~3倍,以保证大豆充分吸水,水少则大豆易吸水不足,水多浪费大。浸泡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使浸泡水处于微碱性条件下,有助于磨浆后加水抽提大豆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提高出浆率,改善豆制品的风味。10.参考答案: 将整板的豆腐坯取下,去布。再铺于板上,用多刀式切片机按品种规格划块。有热划块和冷划块两种操作方法。刚压榨而得的豆腐,通常品温60℃左右。若趁热划块,则块应该大些。冷划是待品温自然下降、表面水分散发、体积缩小后在划块。划块后应该尽快送入培养室进行前发酵。11.参考答案: 使用防腐剂可抑制细菌繁殖,有效延长豆制品的保质期。传统非发酵性的豆制品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双乙酸钠、过氧化氢、过碳酸钠等。但有严格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规定,不得随意使用。防腐剂苯甲酸钠则禁止用于豆制品的制作中。 目前允许用于豆制品的甜味剂有天门冬酰,其用量不受限制,而糖精钠,甜蜜素等则不可用于豆制品工艺。12.参考答案: 传统方法是用平的竹制容器摊平沥干,也可用金属丝或编织篮。过量的水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但会减少天培的货架寿命,可用布擦或用面粉包去除表面水分。13.参考答案: 大豆蛋白质中有80-88%是可溶的。在水溶性的蛋白质中,94%是球蛋白,其余为白蛋白。大豆蛋白质基本上都属于结合蛋白质,并且大部分是糖蛋白。14.参考答案: 在压力喷雾干燥机中将浓缩液进行干燥,制成含水量在2%~3%的豆浆粉。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应控制在180℃、90℃。15.参考答案: (1)米曲霉和酱油曲霉 米曲霉是好氧微生物,当氧气不足时,生长受抑制。制曲时应通入空气,排除二氧化碳,既满足米曲霉的好氧要求,又抑制厌氧菌的繁殖。米曲霉能分泌复杂的酶系统,分泌的胞外酶有蛋白酶、糖化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等;分泌的胞内酶有氧化还原酶等。K、P、Ca、Mg是米曲霉生长所必需的。米曲霉生长最适合温度是32℃~35℃,低于28℃或高于40℃生长缓慢,42℃以上停止生长。米曲霉生长需要水分。当曲料水分小于40%时会影响菌丝生长,当曲料水分过大杂菌容易繁殖。在曲霉生长期,曲料含水量48%,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曲霉产酶期水分适当降低,米曲霉生长和产酶适宜pH为6.5~6.8。 酱油曲霉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坂口从酱曲中分离出的,并应用于酱油生产中。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小突起,孢子柄表面平滑。米曲霉的α-淀粉酶较高,酱油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较高。两者在酿造特性上也有差异。日本现在制曲的菌株分别是米曲霉占79%,酱油曲霉占21%。对酱油酿造用曲霉菌株总的要求是:蛋白酶及糖化酶活力强,生长繁殖快,对杂菌抵抗力强,发酵后具有酱油固有的香气而不产生异味,不产生黄曲霉毒素。 (2)酵母菌 酱醪分离出的酵母有7个属,32个种。其中与酱油质量关系最密切的是鲁氏酵母。酵母菌在酱油发酵中有重要作用,对酱油的香气和风味影响很大。在发酵温度过高的情况下,由于酵母菌失去活性而影响酱油香气成分的形成。为了提高酱油的风味,有的工厂在酱醪发酵后期,人工添加鲁氏酵母和球拟酵母,收到良好效果。 (3)乳酸菌 酱油乳酸菌是生长在酱醅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特殊乳酸菌,代表性的是嗜热片球菌、酱油四联球菌、植质乳杆菌。乳酸菌呈球形或杆状形,单独生长,连接成对或呈链状。有的好氧,也有微好氧与嫌氧。乳酸菌能利用糖类产生乳酸。在酱醪发酵过程中,前期嗜盐足球菌多,后期四联球菌多些。如发酵1个月的酱醪,乳酸菌约含100个/g,其中酱油足球菌约占90%,其余10%为酱油四联球菌。它们能耐18%~20%的食盐。嗜盐足球菌能耐24%~26%的食盐。 酱醪发酵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降低了发酵醪pH值至5左右,能促进鲁氏酵母繁殖。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作用,赋予酱油特殊的香气。根据一般经验,酱油中乳酸含量达15mg/mL质量较好,含量在0.5mg/mL以下时,酱油质量较差。但乳酸菌若在发酵的早期大量繁殖产酸,使酱醪pH值过早降低,会破坏米曲霉分泌的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利用率。乳酸菌和酵母菌在酱油发酵过程中是协同作用的,根据经验所知,乳酸菌数为酵母菌数的10倍时,效果最好。16.参考答案: 冷却最好采用流化床的方法进行。空气经冷却、净化后吹入,可使粉温降至18℃以下;同时,流化床可将细粉回收,送入到干燥塔与刚雾化的乳滴重新进行接触,经重新干燥成为较大的豆粉颗粒。无流化床装置时,可将豆粉收集于粉箱中,过夜自然冷却到设定的温度。17.参考答案: 煮浆是豆腐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大豆蛋白质的组分比较复杂,所以蛋白质变性的温度(亦即煮浆时间)和煮沸时间应保证大豆中的主要蛋白质能够发生变性。另外,煮浆还可破坏大豆中的抗生理活性物质和产生豆腥味的物质,同时具有杀菌的作用。18.参考答案: 豆腐乳生产用优良菌种,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①不产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B1等),符合食品的安全与卫生要求; ②菌种纯,菌丝体长而色白,性能稳定,生长繁殖快,抗杂菌力强; ③生长温度范围宽,培养条件粗放,生长快,有利于长年生产; ④能分泌出大量的、高活力的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利于提高腐乳质量的其他酶系;⑤能使产品质地细腻柔糯,不散不烂,气味鲜香。19.参考答案: 点脑老与嫩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以每个缸为单位,全缸豆腐脑都点老,全缸豆腐脑都点嫩或同一缸豆腐脑中有老又有嫩。前两种情况主要与下卤速度有关。下卤要快慢适宜,过快,脑易点老,过慢则点嫩。第三种情况就是点脑的技术出问题,如在同一缸豆腐脑中出现了老嫩不一的情况,还混有未凝固的豆浆,主要是点脑的翻浆动作不准,出现了转缸。点脑时应不断将豆浆翻动均匀,在即将成脑时,要减量、减速加入卤水,当浆全部形成凝胶后,方可停止加卤水。20.参考答案: 豆腐牙碜一般都是发生在使用新铲修过的石磨时,由于新铲过的石磨的膛壁局部破裂而未脱落,在磨豆时经研磨脱落后被磨成细末混在豆浆内,虽经过滤难以全部滤出。 凝固剂混入杂质、豆腐脑缸刷洗不干净留有杂质,这些杂质经凝固后难以清除,混在豆腐中就会有牙碜感,但只要操作认真是可以解决的。 豆腐中的苦涩味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常见于个体户使用火锅加热生产出的产品。主要原因是豆糊沾于锅底而糊锅(出锅巴),产生串烟和苦味。凝固剂石膏或卤水添加量过多或使用方法不当也会造成产品苦涩味。21.参考答案: 大豆浸泡之前必须将大豆中的各种异物全部除掉,特别是灰泥及发霉变黑的大豆必须去除。否则既会影响白坯的卫生质量,又会导致白坯色泽差、无光泽。22.参考答案: 每100kg大豆(干)磨出的豆浆,点脑时需用盐卤4kg~6kg,盐卤先用冷水10kg调制成卤水。点卤时,卤水以细流加入,同时使浆液(浆温以75℃~80℃为宜)上下翻滚,使卤水与浆水均匀混合,但翻动不宜太猛,当浆成脑状后继续蹲脑10min。23.参考答案: 一是漂白,二是增色。在面包加工过程中添加活性大豆粉能起到增白作用,并可增加面包表皮的色泽。这是因为大豆粉中的脂肪氧化酶能氧化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产生氧化脂质,氧化脂质对小麦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有漂白作用,使之由黄变白,结果形成内瓤很白的面包。另外在加工面包时添加大豆粉,可以增加其表皮的颜色,这是大豆蛋白与面粉中的糖类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结果。24.参考答案: 速溶豆粉又称豆奶粉,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大豆加工新产品,以大豆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高蛋白质冲剂式食品。根据加工方法,速溶豆粉可分为I型速溶豆粉和型速溶豆粉两类。 I型速溶豆粉是指大豆经去皮、磨浆、去渣,加入白砂糖,添加或不添加鲜乳(或乳粉)及其他辅料,浓缩、喷雾干燥制成的产品,其蛋白质含量在16.0%以上。 II型速溶豆粉是指大豆经去皮、磨浆,加入白砂糖,添加或不添加鲜乳(或乳粉)等其他辅料,喷雾干燥制成的产品,其蛋白质含量在15.0%以上。25.参考答案: 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受蛋白质溶胶浓度的影响最大。蛋白质溶胶浓度低,粘度小,容易搅打,易起泡,但泡沫稳定性差;蛋白浓度高,溶液粘度大,不易起泡,但泡沫稳定性好。实践中发现,单以发泡力方面看,浓度为9%时,效果最好,而将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结合起来考虑,浓度为22%时最有实用价值。大豆蛋白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具有优良的起泡性能,但泡沫稳定性略差,水解过度,起泡性反而降低。 大豆蛋白质的酰化,也有助于提高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脂肪具有消泡功能,因此含脂肪量较高的大豆蛋白的发泡性较差。糖的存在可以增加溶液的粘度,有利于增加泡沫的稳定性。不同的方法水解的蛋白质,最佳发泡pH值不同,通常利用蛋白质溶液的pH值,大多也都有利于发泡,但以偏碱性最佳。 温度对大豆蛋白起泡性也有影响,温度影响发泡性主要是通过影响蛋白质在溶液中的分布状态来体现的。温度过高蛋白质变性,不利于发泡;温度过低溶液粘度小,且吸附速度慢,也不利于泡沫的形成与稳定。一般大豆蛋白质的最佳发泡温度为30℃左右。卷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酿制大豆酱、蚕豆酱及豆瓣酱所用面粉过去采用炒焙的方法,但由于炒焙面粉的劳动强度高,劳动条件差,损耗也大,因此改用于蒸或加少量水而后蒸熟的方法。也有直接利用生粉的,目前利用生粉的厂家为数也很多,但还是不如蒸熟的效果好。2.参考答案: 调整浸泡水的pH值在4.5以下或8.5以上可抑制脂肪氧化酶等酶类的活性;向浸泡水中加入β-葡萄苷酶的竞争抑制剂β-葡萄糖内酯,20℃,16h浸泡大豆可以强烈抑制不良风味的生成;半湿法脱腥:将清洗后的大豆干燥,用大豆破瓣机,将每粒大豆破成7~8瓣,通过蒸汽高压脱腥。机械挤压加热膨化大豆脱腥,将清洗大豆干燥去皮,榨油,得到的豆粕,经过粗粉碎后进入螺旋式膨化机膨化脱腥。微波大豆脱腥:将清洗大豆通过微波加热脱腥。高频电子大豆脱腥,将清洗大豆直接送入高频电子磁场内,在一定强度一定频率的电磁场作用下,脂肪氧化酶等产生腥味的一切因子和电子摩擦产生的“热”作用,使氧化酶分子失活,用这种方法脱腥,可获得较高的氮溶指数,且脱腥彻底完全。3.参考答案: 砂粒化人造奶油的砂粒化是由于脂肪晶体从β’晶型转变到β晶型造成的。当人造奶油油相中氢化葵花籽油和氢化低芥酸菜籽油比例高时,很容易发生砂粒化。所以可采取下列措施来防止人造奶油砂粒化;调节油相配比,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氢化葵花籽油和氢化菜籽油;将刚下生产线的人造奶油置于5℃~10℃的低温环境下贮藏以减缓β’晶型转变成β晶型;由于聚硬脂酸山梨糖醇酐酯可以防止人造奶油发生晶型转变,因此人造奶油配方中可以添加0.5%的聚硬脂酸山梨糖醇酐酯。4.参考答案: 煮浆前要按照需要加入不同比例的水将豆浆的浓度调整好,一般来说,加水量越多,豆浆浓度降低,豆腐的得率就越高,但如果豆浆浓度过低,凝胶网络的结构不够完善,凝固后的豆腐水分离析速度加快,黄浆水增多,豆腐中的糖分流失增加导致豆腐的得率反而下降。煮浆应控制温度在95℃~100℃,时间为7min以上。5.参考答案: 熏料一般是由红糖、木屑及水配制而成的,每2kg食糖添加1kg锯末,再用0.5kg清水调拌均匀,即为熏料。先将熏炉炉底烤红,再将欲熏的东西放入熏炉内,在炉底上均匀撒上熏料,约0.15kg,随即关闭熏炉,此时熏料受热冒烟,制品充分烟熏,直至制品表面干燥并呈茶色,每炉约需熏制5min~10min即可。6.参考答案: 经离心分离机分离出的油中仍含有一定的水分,必须再通过真空干燥塔脱水干燥后,才能进入脱色程序。干燥时进料流量稳定,油温保持在85℃~90℃,塔内残压保持在54MPa左右。7.参考答案: 大豆中平均含有40%的蛋白质,其中有80-88%是可溶的。在水溶性的蛋白质中,94%是球蛋白,其余为白蛋白。大豆蛋白质基本上都属于结合蛋白质,并且大部分是糖蛋白。 大豆蛋白中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只是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略低。 大豆中的油脂含量在20%左右,主要成分是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类。 大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80.7%,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亚油酸含量为50.8%。大豆中约含25%的碳水化合物,特点是几乎不含淀粉。 大豆中的矿物质约有十余种,其含量因大豆的品种及种植条件而有较大差异,这些矿物质中钾的含量最高,其次是磷。 大豆中的维生素含量较少,而且种类也不全,以水溶性维生素为主。 大豆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素(TI)、植酸、致甲状腺素、抗维生素因子等。8.参考答案: 实践证明,将揭竹温度控制在80℃左右,所形成的腐竹色泽俱佳。若温度始终保持在85℃以上,则腐竹的色泽发生由淡黄色向褐色的变化,且越来越深,越明显。最初浆皮黄亮,口味醇香,品质好。后续浆皮渐变为灰黄色,其主要原因是在长时间的加热保温过程中,豆浆中的糖类受热分解为还原糖。豆浆中的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苏氨酸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类似酱色的色素(即碳氨反应)。这不仅影响腐竹的色泽,而且造成某些氨基酸损失,破坏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配比,从而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质量。9.参考答案: 主要来自大豆和小麦生长与贮藏期间所使用的杀菌剂、杀虫剂等农药残留或使用原料豆粕、麸皮可能有部分霉变、生虫、夹杂物、农药残留超标;豆粕、麸皮蒸熟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不够,不利于酶的分解、淀粉糊化,原料上的杂菌不易被杀灭;蒸熟后冷却、散凉时间过长易使蛋白质出现腐败现象,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物质;种曲质量、接种温度和数量、均匀度可能影响产品的卫生质量; 制曲和发酵过程中的杂菌危害、黄曲霉可能造成的黄曲霉素危害和成品酱油中超标微生物危害等;生产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清洁、消毒剂(洗洁精、二氧化氯)等;加工所需食盐、焦糖色素的质量可能影响产品的卫生质量;设备、容器、管道最好用不锈钢等防腐材料;包装材料不符合卫生要求可引起化学性污染。10.参考答案: 用石膏作凝固剂,难免会在制品中残存少量硫酸钙,所以制品均带有一定的苦涩味,缺乏大豆的香味。石膏豆腐不耐咀嚼,弹性、余味不足,切成细丝、薄片、小块后易碎、易断。用醋酸钙或氯化钙可以代替石膏点浆,用法与石膏完全一样,用量约为石膏的一半,使用醋酸钙或氯化钙作凝固剂,蛋白质的凝固率高,制得的豆腐洁白细嫩,无酸涩味,光泽好,出品率可比传统石膏提高1/4~3/4。11.参考答案: 速溶豆浆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在不降低速溶度标准的情况下,速溶豆浆粉比传统豆浆的蔗糖添加量少;②速溶度较传统豆浆明显提高;③速溶豆浆粉耐热性好,在80℃条件下,经6h保温速溶度不下降;④豆腥味较传统豆浆明显降低。12.参考答案: 将豆腐干白坯切成6cm长、2cm宽、2cm厚的长条块,在盐水池内浸泡10min后捞出,放入专用的铁筐中;将铁筐与豆腐干坯一同放入1%的碱水中浸泡,温度为50℃~60℃,浸泡约5min,待坯料表面出现光滑面后,立即将筐提出,并在通风处使水分自然蒸发,待坯子表面光滑发亮后即可熏制。熏干一般需熏制15min~20min,中间需将坯子翻倒一次,以使两面熏制均匀。有的地方还将熏好后的熏干表面刷一层香油或熟豆油,即为成品。13.参考答案: 真空浓缩应称为减压加热浓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在速溶豆粉的加工生产中,豆粉混合原料在杀菌完成后,通常要先进行真空条件下的浓缩,以脱除其中的部分水分,再经过均质以后,进行喷雾干燥。经浓缩后喷雾干燥的豆粉颗粒比较粗大,流动性、分散性、可湿性和冲调性良好,色泽也较好,并且由于采用真空浓缩工艺,豆粉颗粒内部的空气含量被大大降低了,产品的颗粒致密坚实,这既有利于豆粉的保藏,同时又有利于产品的包装和贮藏。14.参考答案: 大豆在收获、贮藏以及运输的过程中难免要混入一些杂质,如草屑、泥土、沙子、石块和金属等。这些杂质不仅有碍于产品的卫生和质量,而且也会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清理除去。大豆原料在进一步加工前必须进行清理,以除去杂质。同时应去除碎豆、裂豆、虫蛀豆和其他异粮杂质。手工作坊和小的豆腐加工厂采用手工挑选的方法,然后经过清洗就可以进入浸泡工序。较大规模的豆腐加工厂可以采用机械方法进行清理。 大豆清理的方法一般分干法和湿法。干法一般包括振动筛和比重去石机。振动筛可以带有吸风装置,以吸走轻杂质。相对密度大的杂质通过筛网分离。比重去石机主要用以去除砂石。但这种方法很难除去虫蛀豆和裂豆,依然需要人工挑选。因此,大型加工厂应对原料中的虫蛀豆和裂豆比例严格控制。湿法利用大豆与杂质的相对密度差异,在水中的浮力和沉降速度不同进行分离。最简单的就是流水槽,水槽一般有15º左右的倾角,顺着水流,轻杂质漂在水的表面,重杂质在最下层,大豆在中间层,从而将大豆与杂质分离。另一种湿法清理的方法是旋水分离法。无论是干法还是湿法清理,都应设置磁选装置,以去除细小的金属杂质,否则会对磨浆操作和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①振动式洗料机的工作原理水和大豆不断流入前后做往复运动的水槽,当水槽向后运动时水与大豆涌出槽外,经排水网大豆与水分离,水可以循环使用,大豆则进入下一道工序。相对密度大的石子等杂质沉降在底部而被去除。 ②旋水分离法工作原理利用由此而产生的离心力的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大豆与石块被输送泵以一定的速度输入旋水分离器,水在旋水分离器内由上向下做旋转运动,形成外涡旋,并到达分离器的底部。分离器的底部是封闭的,水流又沿分离器轴心由下向上做旋转运动,形成内涡旋。大豆及石块在水流的作用下,由于相对密度不同,石块等相对密度大的杂质具有较大的离心力,它们在外涡旋的作用下,沿旋水分离器的锥体内壁很快落到底部,并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不能随内涡旋做向上的旋转运动。而大豆由于离心力小,它们在向下旋转运动的过程中逐渐靠近分离器的轴心,在到达分离器的底部之前,就在内涡旋作用下,做向上的旋转运动,并随水流一起通过旋水分离器的出口排出。旋水分离器结构简单,清理彻底,占地面积小,消耗功率低,使用寿命长,造价低,并能同时完成原料大豆的筛选、水洗和提升,是一种经济合理,易于普及推广的原料大豆处理设备。15.参考答案: 培养时间约68h~72h,操作时要细致、卫生,注意控制品温,严格控制杂菌污染。入室开始至培养15h~16h,为孢子发芽期,曲室室温为28℃~30℃,干湿球温差1℃。当品温升至33℃~35℃时,进行倒盒,达到上下品温一致。培养16h以后,曲料面层呈均匀的微白色,微结硬块,要进行翻曲,使曲料松散,得到充足的空气。翻曲后覆盖灭菌湿布。此时期已进入菌丝生长期,米曲霉放出的热量使曲料品温上升,应严格控制此时期品温不超过36℃,可利用倒盒、翻曲、降低室温等手段。 进入孢子着生期后,更应控制品温不超过36℃,还要注意保潮,曲室内喷清水,翻曲后曲料补加40℃以下温开水(混合料比)。自覆盖布帘后48h~50h,可见菌丝上长满淡黄绿色孢子,可将布帘揭掉,继续培养1天,使孢子后熟。全部呈鲜艳的黄绿色,外呈块状,内部很松散,用手一触孢子飞扬出来,此时即可作为酱油曲种。16.参考答案: 加水量适当与否对制曲有很大影响。原料中含有适当的水分是加速米曲霉发芽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水分适当,孢子即吸足水分其体积膨胀可增加2~6倍。水分过少,孢子吸水不足,造成体积过小。适当的水分有利于米曲霉的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酶,促进制曲和发酵阶段的分解作用。但用水量过大,易于感染杂菌,制曲较难控制,所以水分也不宜过大。为了制好曲,易于酱醪发酵,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以黄豆为主料,一般吸水量控制在75%~80%为宜。17.参考答案: 在豆豉生产中,应该选择成熟充分,颗粒饱满均匀、新鲜,含蛋白质高,无虫蚀,无霉烂变质及杂质少的大豆。18.参考答案: 少孢根霉NRRL-2710是应用最广的天培菌种,美国农业部北部地区研究实验室可提供NRRL-2710、NRRL-1526和NRRL-2549菌种供研究使用。 天培生产菌种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在37℃条件下快速生长;②高解脂能力;③产生强抗氧化物质;④不能发酵蔗糖;⑤具有生产典型天培风味、香气和质构的能力;⑥高分解蛋白的能力’发酵48h~72h后能释放自由氨。19.参考答案: (1)良好的风味色拉油颜色清淡,滋味和气味好、味厚,因而色拉油多在蛋黄酱和色拉调味汁等生鲜食品中使用。 (2)贮藏的稳定性色拉油在保存中不产生使人讨厌的酸败气味,稳定性好,即其抗氧化能力强。 (3)耐寒性色拉油具有特别的耐寒性,在5℃~6℃的冷库里保存时完全为液态。20.参考答案: 圆而小且富含可溶性糖的黄豆是生产纳豆的理想原料,小粒豆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而吸水快,蒸煮时间短,微生物可快速生长。可溶性糖可作为纳豆菌最初的碳源和能源,其含量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最终产品带有甜味。21.参考答案:水苏糖;棉子糖22.参考答案: 食盐在酱油中的功用除了给酱油以适当的味外,并能与氨基酸结合产生鲜味,还有防腐杀菌作用。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还含有卤汁及其他夹杂物。卤汁指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钠。酱油中使用的食盐应该是水分及夹杂物少(海盐水分不多于7%),颜色雪白而结晶少;氯化钠含量高,最好使用含氯化钠不少于93%的优级盐或不少于90%的一级盐;卤汁含量少,含卤汁过多的食盐有苦味,会降低酱油的品质。23.参考答案: 若利用米曲霉发酵大豆,既克服了传统制作豆豉方法的不足,又使生产的成品豆豉颗粒松散,清香鲜美,有豆豉固有风味,且各项理化指标已超过传统方法生产的豆豉。 注意事项: ①发酵方法为低盐固态发酵,菌种为3.042米曲霉,在制曲时品温不得高于35℃。 ②应注意盐水浓度和控制醅用盐水温度,制醅盐水量要求底少面多,控制好发酵温度。 ③用米曲霉发酵生产豆豉,不但发酵时间及生产周期大为缩短,而且突破了季节性限制,减轻了劳动强度。24.参考答案: 蒸煮时关键要做到大豆熟而未过为宜。未蒸好的大豆,组织没有足够软化,蛋白质没有适度变性,不利于酶解的作用;淀粉糊化程度不足,不利于微生物的利用,所以对豆豉的质量会带来影响。蒸煮过度的大豆,组织太软,豆粒脱皮,在后期制曲和发酵的过程中,会组织软烂,影响外观及口味。蒸煮方法不同,豆豉风味物质含硫化合物含量不同,加压蒸煮时间不适当,豆豉表面黏性物质少,蒸煮时间越长,豆豉硬度越低,蒸煮程度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豆豉感官。25.参考答案: 豆制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以蛋白质的分解为主要特征。蛋白质在霉菌以及芽孢杆菌属、羧菌属、链球菌属、假单胞属等菌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肽,并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而后在相应的酶的作用下,将氨基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分解为胺类、酮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等,使豆制品失去食用价值。卷I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豆乳粉生产中一方面由于受水分、湿度、温度、时间、气压、浓度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如在生产时车间内温度过高,湿度过高,生产周期过长,冷却时温度不当,均会使致病微生物易于繁殖,造成微生物超标;另一方面由于操作人员未规范操作而导致头发、网丝引起的危害。2.参考答案: 为了使原料中蛋白质达到适当变性,便于米曲霉生长发育所利用,易为曲霉各种酶水解的状态;使原料中淀粉吸水膨胀达到糊化程度,并产生少量的糖类供给米曲霉所需;消灭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以提高制曲的安全性,必须对原料进行蒸煮。3.参考答案: 酱油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对水的要求不及酿酒工业严格,一般井水,自来水,清洁的江、河、湖水都可以用来制大豆酱油。水质要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农药和化学药品污染的水,不应因水质有异杂味而损害酱油的香气和滋味。但必须注意水中不可含有过多的铁,否则将会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而硬度大的水不仅对酱油发酵不利,而且还会引起蛋白质沉淀。4.参考答案: 导致产酸过低或过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原料配合比例失调,特别是可供乳酸菌发酵的糖类含量过低或过高;使用质量较差的发酵剂,菌种活力较低,产酸能力较低;发酵操作不当,发酵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不利于菌种的生长,致使产酸能力下降;缩短或延长菌种在最适温度下的发酵时间,也会影响产品中乳酸含量。5.参考答案: 接种传统方法是用前批生产的天培粉碎后接种,接种前应将蒸煮大豆冷却至38℃。纯种发酵是将根霉孢子冷冻干燥或制成水悬浮液。如果接种量少,细菌会生长,通常认为1×106个孢子/100g的接种量较为合适。不充分的包装密度和较大的接种量会导致接种失败。一般认为少孢根霉是主要的发酵菌种,因为它有强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但也有人认为米根霉是主要的天培发酵菌种。其他菌种如R.chinesis和少根根霉(R.arrhizus)也用来作为天培的生产菌种。6.参考答案: 点浆用的豆浆浓度一般为6~7ºBé。7.参考答案: ①使大豆中蛋白质吸收一定的水分,以便在蒸料时迅速变性;②使淀粉易于糊化,溶出霉菌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并且有利于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③还提供给霉菌生长所必需的水分。8.参考答案: 大豆的蒸煮条件是控制在1.5kgf/cm2压力下,随着时间延长其硬度逐渐降低,蒸煮不到30min的纳豆带蓝色,而超过30min会变红。当蒸煮30min~40min时,所需的发酵时间最短,而样品中纳豆杆菌的含量最高。 最佳的大豆蒸煮时间为30min~40min,其主要原因是大豆中的蛋白酶和γ-谷氨酸转肽酶的酶活、可溶性氮的百分比以及黏性物质的拉丝性通常随蒸煮时间延长而增加,30min时达到顶峰,随后又有所下降。此外,蒸煮前浸泡时间和浸泡pH对纳豆的品质也有影响。9.参考答案: 控制洗涤条件可提高蛋白含量,在洗涤条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固液比和洗涤时间。 ①洗涤温度。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豆粉中可溶物溶于水速度加快,同时蛋白质热变性、沉淀作用也加快,酸溶蛋白溶于水即少。 ②固液比。固液比增大,豆粉中可溶性物质溶于水增多。当固液比达1:8时,糖分、灰分/酸溶蛋白的比值达最大,此时对成品干基的影响最大;当超过此点后酸溶蛋白将变多,成品干基将变小,并无限趋向某值。另一方面,随着水量的增大,温度对NSI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不起作用。因此,随着水量的增大,产品NSI有增大的趋势。 ③洗涤时间。温度对蛋白变性的影响表现在对时间的积累。时间长,变性多。因此,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洗涤时间的加长,蛋白质变性多,产品干基变大,NSI下降。另外,豆粉内可溶物质的溶出是一个动态平衡,其中,每组分溶解平衡常数不同,溶解速率也不同。当洗涤时间达50min时,糖分、灰分/酸溶蛋白的比值最大,此时干基最高;当超过此点时,其比值变小,成品干基下降,并将趋向某点。10.参考答案: 油炸豆腐坯子的含水量应介于豆腐与豆腐干之间。豆浆的浓度与制豆腐片用浆浓度相同,滤浆后待浆温降至80℃左右时加入凉水,降至70℃左右时点脑。每100kg豆浆内加入凉水10kg、苏打100g,用300g卤水点脑;或者豆浆中不加苏打,每100kg豆浆内加入凉水15kg,用卤水点脑。下卤水要慢,翻浆也要慢,脑要点嫩些,蹲脑时间稍长些。点好脑后上模型压榨,压好后的坯子应表面亮而无麻点,每100kg原料出坯子200kg左右。11.参考答案: 卤汤煮沸后,将制好的坯料投入汤内浸泡,并缓慢加温,使卤汤保持在60℃~80℃以上,白干入汤煮制10min~15min,待颜色和滋味进入白干内部,捞出晾干即为成品。12.参考答案: 因为在豆豉产品存在有一定的菌丝和孢子和部分酶系致使豆豉有一定的苦涩味。豆豉产品的特点要求原料的水解要有制约,即大豆中蛋白质、淀粉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氨基酸、糖、醇、酸、酯等以构成豆豉的风味物质,经过水洗去除菌丝和孢子可以避免产品有苦涩味。同时洗去部分酶系后,当分解到一定程度继续分解受到制约,使代谢产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在成型完整的豆粒中保存下来,不致因继续分解可溶物增多而从豆粒中流失出来,造成豆粒溃烂、变形和失去光泽,因而能使产品保持颗粒完整、油润光亮的外形和特殊的风味。13.参考答案: 熏不上色是熏干常见的质量问题,豆制品在熏制时不上色的主要因素如下: (1)熏制炉温太低炉温低熏料产生的烟雾少,熏力小熏出的颜色就会不正,或者根本就熏不上色。 (2)产品温度不适当豆制品在熏制时应保持一定的品温,入炉时品温不能低于30℃,产品温度低,熏出的颜色就淡或不上色。 (3)熏制时间短熏制时间不足也是出现色淡和不上色的主要原因。 (4)产品过多或熏料太少熏制时如果产品装得太多,超过炉的容量限制或熏料添加数量不足,烟雾不能把产品均匀地熏到,必然会影响产品的颜色。出现产品颜色不均、不正或没有熏上色。14.参考答案: 原料大豆、芝麻、向日葵、玉米胚芽、菜籽等均可用于生产优质的色拉油,一般人们所称的色拉油就是指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大豆色拉油。使用不同原料生产的色拉油都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向日葵油、玉米胚芽油和菜籽油能天然地在低温下保持液体状态,因此用这些油制成的色拉油与煎炸油没有区别。棉籽油因为要除去其中高熔点的甘油酯,所以在作为色拉油之前,必须进行冬化处理。棉籽油、向日葵油、米糠油和玉米胚芽油冷冻后能洗出极少量的蜡,所以作为色拉油必须要除去这种蜡。花生油因其冷冻后沉析出不易过滤的结晶,且收回液体油甚少,因此不宜作色拉油,只能作煎炸油。15.参考答案: 豆乳粉的包装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采用聚乙烯薄膜,特别是复合薄膜。另外也可以选用聚偏二氯乙烯薄膜,这种膜具有防水性好、气密性好的优点。当豆粉需要长期保存时,最好采用真空充氮的马口铁罐包装。16.参考答案: 包装酱油的包装有瓶装和散装及塑料袋。质量好的酱油多用玻璃瓶装。为了防止紫外线透过玻璃引起酱油的变质,故多采用绿色玻璃瓶。17.参考答案: 作为一种非离子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