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古丈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古丈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古丈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古丈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古丈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古丈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上述材料反映了A.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古代农业注意因地制宜C.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倡该学说的主要目的是A.宣传天人感应维护君主统治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规劝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D.借助天意加强君权3.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材料强调A.人的全面发展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弘扬传统文化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4.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提出: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这一思想A.促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C.摆脱了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D.契合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方针5.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称作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以下民国时代的语录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B.“如无真正之公众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C.“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D.“吾国由专制为共和,实为五族人民之公意”6.英国1851年的原棉消费量大约相当于1820年的5倍多,但棉产品出口的比例却变化不大:国内咖啡的人均消费量从1793年到1850年上升了927%,茶上升了58%,糖上升了72%。这些现象可以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A.工业革命完成 B.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贫富差距加大 D.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7.秦巴地区位于今天川、渝、陕、鄂、豫五省市交界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逐渐成为两个诸侯国激烈角逐的战场。结合所学知识,这两个诸侯国应是A.秦国和楚国 B.秦国和赵国 C.齐国和楚国 D.齐国和魏国8.今年清明前夕,马英九率领文武官员主持遥祭黄帝陵,对此事较为合理的认识是:A.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B.马英九相信炎黄传说C.炎黄传说真实可信 D.官员认可黄帝的文化价值9.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己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D.无产阶级和平夺权胜利在望10.“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11.“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从时代特征看,与“当今”最契合的是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西汉1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古代农民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人口膨胀的压力 B.耕地少且耕作方式落后C.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3.下表是宋元时期江南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发展状况表。表中现象A.造成小农家庭纺织业走向了解体 B.导致新生产方式出现C.证实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过程 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14.如图是美国学生学习图。这样的画面应该最早出现于A.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朱熹笔下的孔子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对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与政府的法案与政策表示反对或支持,而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这些规定A.使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 B.使资产阶级无法参与民主进程C.严重削弱代议制机构立法权限 D.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17.法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是在:A.波旁王朝统治时期 B.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C.拿破仑统治时期 D.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立后18.1854年夏,到访天京的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官员麦华陀指出:“(他们)构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体系的中坚,是大众舆论的领袖……对于他们,叛军不是用心地争取其归顺,而是宣布他们的荣誉头衔无效和非法,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里的“他们”是指A.封建官僚地主 B.工商业者阶层 C.知识分子群体 D.驻华公使领事19.美国根据1903年签订的《巴拿马运河条约》,一次付给巴拿马1000万,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从而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运河1904年开凿动工,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这一事实,突出表现了:A.美国的霸权主义欺凌弱小 B.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C.资本全球扩张的强劲势头 D.“门户开放”政策的作用20.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一切给我们认识的事物都具有一个数,而没有什么数既不能设想又不能认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任务就是去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量关系了解宇宙本质,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反映了()A.古希腊时期数学是最基础性的科学 B.古希腊时期数学研究摆脱了宗教束缚C.古希腊人特别强调以人为本 D.古希腊人注重对理性精神的追求21.在近代社会转型中,法国贵族恃强凌弱,蔑视工商业活动,耻于与商人为伍。在英国,贵族、绅士与商人杂处,贵族的子弟进入贸易圈。这一反差A.说明商人是左右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B.体现出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创新C.说明法国人文思想的底蕴比英国浅薄D.反映出英法两国近代化转型起点不同22.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机构应是A.英国议会 B.总理衙门 C.“工部局” D.上海道台23.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标志着:()A.结束文革动乱 B.开始改革开放C.重建社会公正 D.完成拨乱反正24.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发表讲话:“让我们伟大的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作战,此次战役发生于如图中的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5.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观察如图,下列项中的经济文化现象与图中地点对应正确的①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地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③地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④地为朱熹、陆九渊讲学之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26.《淮南子》论述先秦某思想家时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该思想家A.受教于孔子 B.重义轻利 C.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D.主张节葬、节用27.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蕴含着不少历史信息。下列诗句能反映中外交往的是A.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28.191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某大国政要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这一声音最有可能出处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29.历史上“权重一时、形同宰相”的职位是A.丞相 B.刺史 C.内阁首辅 D.军机大臣30.“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材料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夺位后,即命高颞、郑译、杨素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开皇三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的原因,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主旨在于“权衡轻重,务求平允,废除酷刑,疏而不失”,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日绞、日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摘编自吴楠《论<开皇律>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法律改革的意义。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重视养老问题,周代即对有8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实行减免徭役政策,汉代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规定不赡养老人者“弃市”(一种处罚措施);魏晋时期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官方养老院——孤独园,由国家收养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唐朝法律规定: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意思是家有老人,子孙不能远走他乡,否则要被治罪。宋代《宋刑统》将不孝作为十恶之罪,对不孝之罪惩处比较重。明代养老制度堪称完备,不仅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还设养老苑、惠民药局,收养孤赛老人。——摘自根据微信公众号唐语海谈《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材料二在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济贫院等社会救助机构承担了类似“养老院”的作用.940年,英国社会救助主管部门开始提倡建立现代养老院,并鼓励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在制定1948年的《国家救助法案》时,当时的健康部长提出用“养老机构”替代“济贫院”,以确保所有想要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都可以轻松入住。世纪60年代初,健康部再次提出健康和福利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将老年人维持在社区中。20世纪70年代,英国官方发布了“老年人更加幸福”的报告,提倡让大多数老年人离开照护机构而回到家中接受服务。——摘编自石琤《英国养老服务政策对中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养老的特点,并分析古代养老制度产生的原因。(2)分析近代英国养老服务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疫灾多发期。面对肆虐的疫情,(清代前期)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但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与官方相比,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的多,他们与官府合作兴办专门治疗疾疫的医药局,在夏秋时施医送药。由于科学落后,地方社会也常常举行“迎神赛会”、“年终度岁”等集体的祈神活动。——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材料二清末卫生防疫大事记时间机构、章程意义同治12年海港检疫中国海港检疫之始光绪28年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中国地方实行卫生行政的序幕光绪30年北洋卫生局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光绪31年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宣统3年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全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宣统3年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材料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面对各种严重流行的疫病,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发动群众,配合生产,深入宣传,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1953年12月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新中国“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地方政府对于组织群众,说服教育以及各项防疫具体工作,均予以积极推动。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消灭或控制了各种疫病的流行和蔓延,为以后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大大推动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朝前期与清末疫病防治的差异,并分析清末疫病防治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中国古典文献中强调气候、施肥、节气和季节等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说法,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强调经验、技术,重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讲究精耕细作的特点,C项正确;根据节气安排生产、注意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等,都只是对材料部分内容的说明,没有深入分析其核心特质,ABD三项错误。2、A【解析】

依据材料“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可见帝王所作所为上天会有感应,这符合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学说,其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故选A;教导百姓积德行善和规劝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与材料无关,BC项错误;借助天意说法与天人感应不符,D错误。3、A【解析】

从题目可知,蔡元培对新公民的要求是健全人格、政治觉悟、爱国意识、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故A项正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故B项错误。CD两项不是蔡元培所强调的内容,只是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素质,故排除。所以选A。4、D【解析】由材料“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可以得出其强调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应该要与实际相结合,与中共八大提出的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相符,D符合题意;A与题干“三大改造后”的时间信息不符;三大改造后中国经济依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改变,BC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的理解,结合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5、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指的是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符合民意,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反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与公众教育无关,排除B项;C项号召反抗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6、B【解析】

工业革命后,英国国内大量生产、消费棉产品,销售,咖啡、茶、糖等副食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明显增长等现象,可以用来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日用商品人均消费量的增多,不能用来说明工业革命的完成,也不能体现贫富差距加大,AC两项错误;19世纪中期,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在对外贸易中并不处于“入超”地位,D项错误。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的秦国主要位于今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河南西部等一带,楚国主要是位于现在的湖南和湖北等地,故位于今天川、渝、陕、鄂、豫五省市交界处的秦巴地区,交战国应该是秦国和楚国,A项符合题意;赵国主要是在河北,B项排除;齐国主要是在山东,C、D两项排除。故选A。8、A【解析】

马英九之所以会祭祀黄帝陵,主要是因为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两岸都是炎黄子孙,这是一种宗法血缘关系的体现,故选A;BC通过材料无法得知,排除;通过材料,无法得知官员是否认同黄帝,排除D【点睛】本题以马英九遥祭皇帝陵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宗法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9、C【解析】

依据材料中“1917年11月5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十月革命前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答案为C项。A项,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在俄国二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排除;B项,俄国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D项,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排除。10、B【解析】“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B正确;A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C属于解放战争时期;D是抗日战争时期。11、C【解析】

根据“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可知,这一时期强调富国强兵,通过战争手段兼并他国,这符合战国时期特征,选项C正确;商朝、周朝和西汉都是统一政权,战乱不是主要特征,选项A、B、D排除。12、C【解析】

题干中的“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概念,“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也说明中国古代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模式,故答案为C项;题干并非强调人口压力带来的影响,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未涉及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题干未体现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D错误。13、D【解析】

据材料“宋元时期江南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发展可知,出现了脚踏缫车、水转大纺车、及大型提花机”,这些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出现说明了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正确;造成小农家庭纺织业走向了解体是鸦片战争后,A错误;材料只是体现纺织技术的进步,没有涉及新的生产方式及经济重心南移,B、C与题意不符。14、D【解析】

图片反映美国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故D符合题意;ABC时期计算机尚未发明,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C【解析】

让孔子穿上西装指借孔子宣传西方思想,与维新派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符合,故选C;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混合到儒家思想中,发展成新儒学,“西装”不为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西装,而是指带有西方的色彩,排除A;朱熹没有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排除B;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不是给“孔子换上西装”,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联系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分析解答。16、A【解析】

材料“帝国议会”“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说明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故选A;帝国议会有一定权力,说明资产阶级有机会参与民主进程,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帝国议会的立法权限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军国主义色彩,排除D。17、D【解析】

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拥护共和的人民不断进行着长期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确立下来,故答案为D;ABC都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之前,不符合题意,排除。18、C【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可知这些与知识分子有关,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对知识分子的不重视,也预示着将来必将走向失败,C正确;封建官僚地主本身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A排除;工商业者阶层和驻华公使领事与材料不符合,BD排除。故选C。19、C【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根据材料“一次付给巴拿马1000万,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从而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符合资本在全球扩张,故选C;A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在巴拿马开凿运河进行经济扩张不能体现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B错误;D是针对中国,排除。20、D【解析】

依据材料中“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量关系了解宇宙本质,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信息可知,毕达哥拉斯学派希望通过这种数学探求而能了解宇宙的本质,而不是用数学来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他们将数学作为一种纯粹的理性思辨的对象,开启了西方数学文化的理性传统,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仅依据材料中信息不能说明古希腊时期数学是最基础性的科学;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宗教对数学研究的束缚;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1、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在近代社会转型中,英法两国贵族对商人的不同态度,最终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法国却滞后,这体现出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创新,B正确;A说法错误;C、D与材料无关。22、C【解析】

题干中的“德律风”是电话的音译,而当时电话的专营权由租界的工部局掌握,选项C正确;英国议会并不直接管理中国事务,排除A;总理衙门负责的是外交事务,并不管理电信用营,选项B排除;题干中的附加条件是为租界提供电话通讯网络,可见这一机构位于租界,因此选项D排除。23、C【解析】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标志着社会公正的重建,故选C;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拔乱反正,排除ABD。24、B【解析】

依据材料“1941年11月7日”“让我们伟大的祖先……让伟大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并结合二战的过程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莫斯科战役。②处是莫斯科,B正确;①处是列宁格勒,A错误;③处是斯大林格勒,C错误;④处是罗斯托夫,D错误。故选B。25、D【解析】

①是陕西,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①;②是浙江,在宋代江西景德镇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排除②;③是广东,宋代中国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技术推广到闽粤江南地区,③正确;④是江西,此地的白鹿洞书院是朱熹和陆九渊讲学之地,③④正确,故选D;①②对应不正确,排除ABC。26、D【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学习儒家的学说,接受孔子的思想,认为他的礼节烦琐而不高兴,厚葬靡财而贫民,长期服孝伤害生命而妨碍政事,所以背道而行夏政周,由此可知,该思想家反对厚葬靡财,即提倡节葬、节用,这是墨子的思想,故选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是儒家思想内容,排除;C项是韩非的地位,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联系墨家思想分析解答。27、D【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李白悼念阿倍仲麻吕的诗,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故D选项正确;“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反映的是唐代商贸情况,故A选项错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李白送故人孟浩然写的诗,故B选项错误;“剑外忽传收蓟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故C选项错误。28、B【解析】

从材料中1919年会议上提到的“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根据时间和国家推测,是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在战败国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一事,出于报复,法国提议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因此,B项符合题意;“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表明与德国存在仇恨,英国、美国、日本与1871年的德国没有产生仇恨,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1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联系所学德意志帝国建立的背景分析解答。29、C【解析】

宰相制度在明太祖时被废除,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出现“权重一时、形同宰相”,故答案为C;丞相就是宰相,不能说“形同宰相”,A错误;刺史是汉朝派驻到地方监察的官吏,不符合题意,排除B;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均听从于皇帝,不能“权重一时”,D错误。30、B【解析】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选B;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北周法律条文繁杂苛酷,社会局势动荡;法律不公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王朝刚刚建立,统治者意图通过改革法律来笼络人心。(2)意义: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开皇之治”的基础;为后世王朝律法所沿用,影响深远。【解析】(1)本题考查了隋文帝法律制度的改革的相关内容,据材料“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北周法律严苛;法律不公和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等。(2)据材料“《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法律自身的完善,社会矛盾的缓和,巩固统治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32、(1)特点:以居家养老为主;有法律保障;政府有政策保障;历代养老政策具有继承性;政策不断完善。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重视;重视亲情的家庭观念;巩固统治的需要(2)变化: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救助机构(济贫院)承担了“养老院”的作用;二战后初期提倡建立现代养老院并制定法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将老年人维持在社区中和家中养老。影响:养老服务政策从无到有,养老福利日渐完备;促进了社会稳定;但其政策也存在弊端。【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汉代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规定不赡养老人者‘弃市’”和唐朝的“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等信息。可得出以居家养老为主;根据材料汉朝的“弃市”、唐朝的法律规定、宋朝的《宋刑统》等信息可得出有法律保障;政府有政策保障;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养老从汉朝的单一的处罚措施到明代养老制度的完备,体现出了古代中国养老制度的继承性和政策不断完善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汉代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家的孝悌思想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养老,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从周到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得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养老;根据材料可知,从周到明政府在养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政府的重视;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我国有着浓厚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得出重视亲情的家庭观念;政治制度是政府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养老制度也不例外,养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民众安居晚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可得出巩固统治的需要。(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济贫院等社会救助机构承担了类似‘养老院’的作用”和“英国社会救助主管部门开始提倡建立现代养老院”以及“提倡让大多数老年人离开照护机构而回到家中接受服务。”等可知英国养老政策的变化经历了由社会养老到政府提倡再到居家养老的变化,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养老制度经历了由社会到政府提倡的过程,可得出养老服务政策从无到有,养老福利日渐完备;养老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老年人这一群体安居晚年,对社会的稳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得出促进了社会稳定;分析影响类的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的观点,可知任何制度的存在都有弊端,可得出英国养老制度存在着弊端。33、(1)差异:前期主要是社会力量主动,官民合作,清末是政府主导;前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