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立法实施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8500字(论文)】_第1页
【反家暴立法实施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8500字(论文)】_第2页
【反家暴立法实施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8500字(论文)】_第3页
【反家暴立法实施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8500字(论文)】_第4页
【反家暴立法实施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85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家暴立法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反家暴立法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反家暴立法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TOC\o"1-3"\h\z\u10017一、引言 一、引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社会对待家庭暴力不够重视,当人们提及家庭暴力,总将其归入道德领域的范畴,并没有从法律上对其加以评价。为了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现今,距离实施已经过了一年了,中国当下的家庭状况逐步趋于和谐,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又有了改善的空间。二、家庭暴力的概述(一)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也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会造成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二)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大学也是家庭暴力的实行者的个体性格特征的外在表象:1、人格障碍占家庭暴力的1/4,其中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居多。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从儿童时期就有暴力行为记录,这类病人不仅是家庭暴力的实施者,而且是社会暴力的制造者。他们不仅经常殴打妻子或孩子,还威胁配偶不得离婚。冲动型人格障碍常为一些琐碎小事大发雷霆,进而出现暴力行为。而他们的配偶一旦提出离婚即痛哭流涕或者以死相要挟。2、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病人通常无暴力行为,只是在病情严重发作时有暴力倾向,但易较快消失。抑郁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后果较为严重,多可发生凶杀或自杀现象。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自残行为。他们有时把自己的配偶当成魑魅魍魉进行殴打,常常把亲人打的鼻青眼肿、头破血流甚至残废。4、经前期综合症是引起家庭暴力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经前期综合征的妇女几乎每月都会挑起家庭争端,所谓小吵天天有,大打月月有就是指这类家庭。5、更年期精神病以女性居多,暴力行为也常见于女性。嫉妒妄想是更年期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她们因无中生有地怀疑丈夫另有新欢而不断地辱骂和殴打自己的忠实伴侣。(三)家庭暴力的特征1、反复性发作家暴的发生一般呈循环性,其过程为:(1)紧张状态阶段:双方出现言语攻击和敌对状态的同时,伴随对受害者自信心的彻底打击。虐待者通过控制受害者接近家人、朋友、钱、散步闲逛等方式孤立、隔离受害者。(2)暴力阶段:紧张、压抑状态爆发为对受害者攻击、袭击,随着紧张的缓解,施暴者可能表现出对受害者的谦意、温柔。三、亲密阶段:反复攻击的施暴者常表现出深深的良心谴责、悔恨和不再有类似行为发生的誓言,受害者常满怀希望,认为施暴者会改变,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是,这一循环再次简单的重复。2、形式多样家暴表现形式多样:肉体损伤(占21%~34%),性攻击(占34%~59%),精神情感上的折磨(如伤害的威协,恫吓威胁,使之极度嫉妒,对其剥夺占有,对其进行躯体上或社会上的隔离、孤立等)。对受害者来说,多种暴力形式常合并出现,且反复发生,越演越重。施虐者对受害者进行肉体上的攻击可表现为:用武器袭击或打击,殴打,用拳或物击打,用拳猛击,打烂,踢,烧,掌掴,用武器(刀、枪)危胁等,合并出现,且反复发生,越演越重。3、暴力发生隐蔽暴力发生隐蔽,难以防备受害者处于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较长,暴力的发生常常不为人所知,暴力发生时受害者常处于无防备状态。4、反复受伤检查受害者,可发现不同恢复期的损伤。受害者的临床损伤特点典型损伤包括:挫擦伤,小的撕裂创,主要集中在头面部、颈部、躯干部,与其它致伤原因、类型比,乳房、胸部、腹部损伤较为常见。(四)家庭暴力的社会影响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禁止家庭暴力,以纳入法制轨道。但家庭暴力并没有随之而消除,却仍然存在。它后果严重,危害性极大。1、家庭暴力侵害了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在我们调查中,多数受害者都是在被施暴时惨遭残害。暴力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2、家庭暴力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不及时有效遏止家庭暴力,受害者本人又不知用法律保护自己,在忍气吞声、长期遭受暴力的扭曲心态下,采取了法律禁止的手段——故意杀人,酿成恶性事件。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后果,极大的危害了社会安定的局面。3、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组成细胞——家庭。在一个家庭中,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必然影响夫妻感情。当妻子无法受其丈夫的暴力时,以选择离婚、离家出走、甚至以暴抗暴等途径摆脱遭受的暴力,致使家庭破裂、毁灭。4、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直接对孩子施暴时,更容易使孩子的情绪产生恐惧、焦虑、厌世的心理,轻者影响孩子的情绪,他们自卑、孤独,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者时,孩子们会离家出走、荒废学业,甚至还走上犯罪的道路。三、反家暴立法的进程(一)国内外关于家暴立法的讨论与实现纵观人类社会整个发展过程,家庭暴力像一颗毒瘤一样常伴左右。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往往还与其他家庭暴力犯罪纠缠在一起,对社会秩序极具破坏性。许多国家都在根据本国国情,努力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反家暴”措施。1824年美国密西西比州制定了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反家庭暴力协议》,1999年11月3日联合国大会根据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提议作出规定,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可以说国际社会对家庭暴力的抵制力度与日俱增。[[][]马隽.反家暴国家立法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培训,2016,(10):201.2012年2月27日,全国妇联组织召丌的反家暴立法建议座谈会上,全国人大法工委相关人士表示反家暴立法已纳入今年全国人大立法工作计划。这预示着中国反家庭暴力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对那些受害者而自.无疑是个福音,体现了我国法治的进步。目前家庭暴力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暴力案件在离婚案件中所占比重仍然较高。可以有一个宏观的比例,如全国法院系统或妇联的数据,以江苏省盱眙县人民法院为例,2010年共新收离婚案件557件,涉及原告方在庭审过程中提出存在家庭暴力的案件共有70件,占所有离婚案件的12.57%。家庭暴力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期间专家、学者、社会组织、政府等都给予了极大的努力和奋斗,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不小成就。如美国制定和修正了一系列法律来惩罚家庭暴力行为,设立了民事保护令制度;英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两种判令:禁止骚扰令和驱逐令来保护受害者的权益等。在我国,全国人大、国务院、地方政府等都制定了反对家庭暴力的政策和法规,部分省份陆续实行了"人身保护令”,在反对家庭暴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二)我国关于反家暴法的摸索与前行中国式家庭暴力产生有着其自身特殊的历史原因,也有着其自身的特色,在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里,男权思想占主导地位,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男人成为了绝对的统治者,“夫者,妻之天也”。因此在家庭当中妻子沦为丈夫的私人财产,张飞可以对妻子为所欲为,任性地实施各种家庭暴力。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统治者也逐渐意识到需要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控制。比如秦国的法律规定,加入丈夫殴打妻子,导致撕裂她的耳朵,或折伤她的四肢,要处刑。《唐律》的《斗律》中也规定,对于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按照“詈”、“殴”、“伤”、“杀”四个不同的犯罪情节进行了判刑。但是在冯家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女性对于家庭暴力的反抗能力是及其微弱的。[[][]蒋姗姗.我国反家暴立法法理分析[D].苏州大学,2014.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国家就开始针对家庭暴力进行不断地立法,首当其中地是将保护履行原则上升至宪法层面。54年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通男子平等的权利。之后宪法虽几经修订,但是对于妇女以及其他弱势家庭成员的保护一直在进行,明确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婚姻家庭法领域中,也一直秉承宪法的基本原则规定,坚持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最集中的体现是在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中,专门强调禁止家庭暴力,并将实施家庭暴力作为经调解无效,判决准予离婚的理由之一。被侵害者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可以向相关基层组织提出请求,相关组织应当予以劝阻或制止。在其他的一些部门法中,也不乏有相应的规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妇女权益保障法》则提出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并要求相关国家机关采取有力的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他表明了国家利用公权力对家庭暴力的积极干预的决心,体现了国家对家庭领域中的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是我国在家庭暴力防止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四、《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家庭暴力在我国早已不是新鲜词,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大约30%的家庭都发生过家庭暴力事件。在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到伤害的大多是妇女及儿童,他们是家庭中相对弱势的一方,往往处于不能反抗,不敢反抗,事后难以得到救济,反复受害的境地。同时,家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是巨大的,其影响绝不仅限与受害一方,也不限于身体上的伤害。对于受害一方来说,他们承受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对于未成年儿童来讲,更是影响其形成良好的三观。对于家庭本身来说,损害了家庭的和睦性,稳定性,由家庭暴力所带来的离婚数量逐年上升。对于社会来说,家庭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而家庭暴力的出现大大破坏了社会的安定稳固。[[][]薛宁兰.反家暴立法的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救助[J].妇女研究论丛,2014,(05):56-57.《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制止、救助、教育与矫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为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更增强了对家庭暴力的威慑,从而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它可以有效的引导家庭成员内部之间妥善解决矛盾,从而从根源杜绝家暴产生的可能性;其次,也能使相关部门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认定家庭暴力行为,遏制并威慑家庭暴力的产生,有助于家庭稳定;最后,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五、《反家庭暴力法》所引起的反思(一)《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亮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3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以法条的形式正式确定了妇女救济的途径。而在以前,家庭暴力在我国不是违法行为,也没有什么救济途径,人们总以“法不入家门”、“清官难断家务事”诸如此类的说法将家暴问题引向社会伦理方向,这样从根本上排除了受害者救济的途径,只要没达到犯罪的程度,法不会介入的。长期以来家庭暴力不是法律术语、法律没有明确的禁止,这是造成家暴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赵衡.反家暴立法:不能留下治理死角[N].检察日报,2015-02-28(003).《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制止、救助、教育与矫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为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更增强了对家庭暴力的威慑,从而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它可以有效的引导家庭成员内部之间妥善解决矛盾,从而从根源杜绝家暴产生的可能性;其次,也能使相关部门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认定家庭暴力行为,遏制并威慑家庭暴力的产生,有助于家庭稳定;最后,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二)《反家庭暴力法》的不足2016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这将会在全社会营造出反对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但是这部新法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家庭暴力涵盖的范围过窄:从类型上看主要包括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忽视了已经引起严重后果的性暴力;从实施方式上看主要是通过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侵害行为,这些行为应当可以归为“积极暴力”一类。而除此以外还存在着一类“消极暴力”,有人把它称之为“冷暴力”。它主要是通过冷淡、漠视、疏远和放任等消极的不作为的方式来给对方带来伤害。(l992年英国的零忍耐运动提出一个口号:“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犯罪,妇女不应忍受任何暴力,社会不能容忍暴力,男人没有权力施暴,每个人都不应遭受暴力”。所以消极的暴力作为一种暴力形式,也在侵害着部分家庭成员,也应当被禁止。[[][]杨舒畅,吴超,郑凯宇.以实例分析促进我国反家暴立法完善[J].法制博览,2016,(15):17-19.2、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反家庭暴力法》在第一章总则部分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看起来对于家庭暴力是实行多头管辖,多管齐下,但是各主体具体的职责不清,最后只会导致无人管辖。3、家庭暴力的预防措施单一:《反家庭暴力法》在第二章主要是关于家庭暴力的预防,但是具体的预防措施也只是进行家庭美德和反暴力宣传教育。这种宣传教育实际很难起到作用,特别是在家庭暴力现象严重的农村地区,施暴者一般不愿主动接受宣传教育,而且光凭着偶尔“说教式”的宣传也无法让施暴者内心受到冲击。4、对家庭暴力的处置不力:《反家庭暴力法》的第三章主要规定了一系列的家庭暴力的处置方法,不过这些处置方法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1一、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的投诉、反映或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具体如何帮助,如何处理,法律没有做出规定。2、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如何起诉,是作为刑事自诉案件提起自诉,还是作为民事侵权案件起诉,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如何申请,法律没有具体规定。3、对于遭受家暴的受害人可以临时安置在临时庇护场所、救助机构或者福利院,但是如何安置,安置之后的后续问题如何处理,又无从知晓。4、公安机关出具的告诫书,如何执行措施不明,施暴者违反告诫书的后果也不清楚。5、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方面:被誉为反家暴之“尚方宝剑”的保护令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完美的地方。[[][]雷露.中国首部反家暴法如何明断“家务事”[J].四川劳动保障,2016,(04):36-37.(三)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的建议及其对策分析家庭暴力正在毒害着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许多家庭,国际上有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其中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以此来不断完善和丰富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扩大家庭暴力的涵盖范围:一些消极的不作为的暴力行为不但使受害人遭受精神方面的重创,甚至危及到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夫妻间的性暴力也使许多女性身心俱伤,有的甚至会演变成家庭悲剧。当然这些暴力一般是不留伤痕、没有鲜血、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的,在客观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但是法律作为最后一道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屏障,不能因为实施中存在诸多困境而选择妥协。(2)界定相关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责:考虑到家庭暴力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一些残障人士,他们在遭遇家暴之后,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够及时地指引一个明确的救济方向。英国在警察局成立了家庭暴力专职工作部门,专门为遇家暴的妇女提供支持。我国是否也可以建立一个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委会、村委会、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反家暴联合办公机构,在受害人遭遇家暴之后,妇联、学校、居委会等应当及时协助受害人向反家暴联合办公机构申请帮助,通过联合办公机构进行劝阻、调解、帮助其启动相关的法律救济程序。(3)强化家庭暴力的预防工作:家庭毕竟是一个极其私密的领域,如果只在家庭暴力发生后,再由国家公权力介人,往往会导致夫妻关系的彻底解体,这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因素。所以,建议在家暴发生前通过一系列积极措施,让家暴消灭在萌芽中。“贫贱夫妻百事哀”,据不完全统计,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很多是经济比较窘迫的,因此对于这类家庭除了由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之外,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暴力实施者进行帮扶,包括心理疏导、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与创业指导,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家庭暴力发生的部分原因。[[][]于桂凤.试论《反家庭暴力法》的完善[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16-18.(4)开通关于家庭暴力的“绿色诉讼”程序:英美法系中许多国家在处理家庭暴力纠纷时,或者有专门的家事法院或有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因家庭暴力一般发生在婚姻家庭领域,建议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反家暴法庭,由具有丰富的婚姻家庭类案件审判经验的法官组成合议庭。受害人在遭遇家暴之后可以向法院提起单独的反家暴诉讼,对于受害人的起诉,法庭可以适用专门的诉讼程序,即立、即审。在具体的审理过程中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求,及时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5)细化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程序: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可以在反家暴诉讼中直接向法院提出,也可以在提出离婚诉讼的过程中提出,当然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在认定有遭受家庭暴力情形时,可以参照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在认定有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时,由于家暴尚未实施,无出警记录,无伤情鉴定意见等材料。此时可以适当地采用其他类型的证据,比如相关企事业单位先前调解的资料、部分证人证言等,当然最主要的是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过程中,应当保障申请人享有及时的救助渠道,可以尝试着开通“家庭暴力求助热线”。对于被申请人拒不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措施的行为应当采取严厉的处置手段,比如韩国大检察厅从201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