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哪些显著特点?P50(1)“内容更多”。人在各种场合都可以说话;人也可以用各种方式说话;人还可以说各种各样的话。(2)“用处更大”。交际功能;标志功能;记录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3)“能够创造”。人类的语言有极强的生成能力和极高的运转效率;其他动物无论自身多么完善,都无法做到这一步。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类具有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有语言。2.为什么不能以“相互能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P51-52【简】单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确定方言和语言不但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后果。如果单凭这一条标准来衡量,则英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等,说话相互能听懂,因此他们所说的话就都应视为英语的“方言“才对,然而这样处理,他们在民族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另外,北欧的瑞典,挪威,丹麦三个主权国家的语言差别很小,相互都能听懂,如果按“相互能听懂”来处理,这三个国家使用的就是同一种语言,至少是同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但这三个国家又是不同的民族,应当承认他们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因此,不能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3.简述“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P53【名/简】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语言分为“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从语言“历时”演变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就可以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从语言“共时”状态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就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做“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4.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分别是:P53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5.“语言”和“言语”P54【名/简】“语言”—说话使用的工具(比如英语、汉语)。“言语”—张嘴说话的动作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成品。6.“口语”和“书面语”P56【选/名】“口语”就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话。“书面语”就是经过提炼加工用文字写下来的话。“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1.“能指”和“所指”P58【选/名】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把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2.“约定”和“任意”P58【选/简】a)“约定”指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b)“任意”指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义是不需要道理的,只要大家都认定或习惯就行。3.“不变”和“可变”P59a)任何符号的对应关系一旦固定下来,也就不能轻易改变了,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范围里还是固定的,这就是符号“不变”的一面。b)在历史的长河中语言符号无时无刻或快或慢地发生着变化,不断累积起来的变化又可能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可以演变成另外一种不同的“话”,这就是“可变”的表现。4.“线性”和“离散”P60从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一个出现的角度看,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这就是语言结构的“线性”特征;也正因为语言符号是一个又一个出现的,所以语言符号又可以分解还原成原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离散性”特征。5.“层次”和“层级”P61【分析】1)语言符号的“层次性”使千变万化的的组合排列形式有了规则制约,在意义上相互配合,在形式上相互组合,使人类的语言符号真正成为了有严密规则的系统。层次关系:语素→词→词组→句子(语法层)2)如果把一个小单位内部成分的排列组合叫做“层次”,那么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层级”。例如语言结构中的大层级有“语音、语法、语汇、语义”等子系统;子系统中如语法层级又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更小的子系统。子系统内部成分都是按照“层次”组合的,而且每个子系统之间都有着严密的“层级”关系。6.“组合”和“聚合”P62【选】1)这种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的问题就反映了一种结构的特性,这就是“组合关系”。2)组合其实并不只是一个一个成分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分的组合;这种什么成分能替换出现在某个位置上就是“聚合关系”。第三节研究语言的科学1.生成语言学的核心内容是“句法自治”。生成语言学把这种专门研究句法结构形式的理念形象地称为“句法自治”。P74【名】2.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各种范畴,与人所建立的大多数范畴一样,边界都是不明确的。一个范畴内部的成员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共同特征,只有某些地方相似,就好像一个家族内部成员的情况一样,这种观点可称作”家族相似性”。P79【名】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第一节语言概说1.什么是语音P81【名/简】语音是人类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因此语音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语音由发音器官发出,所以具有生理属性。P84【选】按照发音器官能否活动,可分为“主动发音器官”(包括嘴唇、舌头、软腭等)和“被动发音器官”(包括牙齿、牙龈、硬腭等)。3.音质不同的原因:P86【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形状不同。4.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和其他声音相区别的本质属性。P86【选】5.音节P87【名】音节是说话时可自然分解和听话时可自然感知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比如“橘红”就可分为“jú”“hóng”两个音节,音节就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汉语的“字”或语法上的“语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元辅音和声韵调1.元辅音分析P92【选/名/简】“元辅音分析”是指把音节分解到音素的分析方法。“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语音单位,切分到最后就是音素,或者说所有语音单位从最底层算起都是由音素组成的。2.元音1)元音有两个区别辅音的特点:P92【选】a.发元音时气流可以畅通无阻,比如“i”,嘴巴一咧开就可以发出这个音;发辅音时声腔会在某个部分形成阻碍,气流要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比如,汉语普通话“tā(他)”中的”t“,舌尖必须靠拢上颚阻碍气流,突然离开使气流冲出,才能发出这个音。b.元音都是乐音,即发元音时声带必须振动;而辅音大多不是乐音,发辅音时有的声带振动,比如汉语普通话“nà(那)”中的“n”,有的声带不振动,比如汉语普通话“bā(八)”中的“b”。2)由发音器官(主要是口腔)形状不同,元音可分为以下三种:P93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3)元音音质主要以下方面决定:P93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嘴唇的圆展3.汉语普通话中常用的6个元音:P95【选】a前低不圆唇元音o后半高圆唇元音e后半高不圆唇圆音i前高不圆唇元音u后高圆唇元音Ü前高圆唇元音4.辅音P96【选/分析】汉语普通话辅音发音特征表汉语普通话辅音发音特征表5.声韵调分析P98【名】音节的“声韵调分析”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音节分析方法,它把汉语的音节看做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的。1.声母即“音节开头的辅音”,比如“汉(hàn)”中的”h“就是声母。2.韵母即“音节中出现在声母后的部分”,比如“八(bā)”中声母b后面的“a”就是韵母。3.音调即”整个音节的音高“,汉语中每个音节有且只有一个声调,比如“妈(mā)、马(mă)”就是通过音调的不同相互区分的。6.声母P98【简】汉语普通话一共22个辅音,但可以在音节里充当声母的,只有21个。这是因为舌根鼻音“ng”只做韵母的韵尾,而不能做声母。汉语的音节绝大部分都有辅音声母,但也有一部分音节没有辅音声母,比如“恩(ēn)”。有声母的音节和没声母的音节都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比如“单(dān)和安(ān)”意义的不同,就因为一个有声母一个没声母。可见韵母前面的空位,其作用也相当于一个声母,这个空位可以叫做“零声母”;也就是说汉语以元音开头的音节也可以说是有声母了,即是一种“零声母音节”。这样汉语所有的音节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相拼构成的。这就是从声母角度体现了汉语音节的系统性。7.韵母的“四呼分类”P99【选/名/分析】“韵母的四呼分类”是根据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成”开、齐、合、撮“四类: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如“ao、ei”等;齐齿呼韵母:凡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如“i、iou、iang”等;合口呼韵母: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如“u、ua、uen”等;撮口呼韵母:凡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如“Ü、Üe、Üan”等。8.元辅音分析P102【简/分析】“元辅音分析”将音节分解为元音”V“和辅音”C“,据此把音节形式分成“V,C-V,V-C,C-V-C”四种。开音节:以元音收尾的音节,比如“V,C-V”;闭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比如“V-C,C-V-C”。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恰好就是这四种,比如零声母音节就是“V”和“V-C”,辅音声母音节就是“C-V”和“C-V-C”;再如“元音尾韵母”属于“开音节”,而“鼻音尾韵母”则属于“闭音节”。9.音位与音位变体:P103【名/简】前面说的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实际指的就是“音位”。比如在英语中,/t/可以用来表示”top“中送气的/t/还可以表示”stop“中不送气的[d],这样/t/和[d]在英语中就是同位音,它们属于同一个音位/t/,它们是”t“的音位变体。10.设立音位的原因P104【选】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11.归纳音位的原则P105【选】1)对立原则:两个音素可以出现在完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且可以区别语音形式收尾意义。2)互补原则3)语音近似原则12.音位的区别特征P105【分析】指从音位的舌位前后、高低、唇形圆展,辅音成阻部位、除阻方法、清浊形式、送气形式等特征进行区分。第四节语音流变和韵律节奏1.语流音变P107【名/分析/论述】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音素和音素、声调和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语音的变化,这种现象即“语言流变”。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流变主要包括“儿化”、“变音”和“变调”等。2.变音P108【选/分析】一个音节受到语流中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内部因素发生某种变化,这就是“变音”。变音现象中最重要的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3.轻重P110【选】说话时语流中彼此相连的各个音节的轻重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有的听上去重一些,有的听上去轻一些,这就是语音中的“轻重”现象。从语句表达的韵律节奏角度看,更重要的是“句重音”,即语句中的“重”是某个音节必须重读,具有各种表达上的作用,一般不涉及词义,只同全句意思有关。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语汇概说1.什么是语汇P114【分析】语言里所使用的各式各样词语的总称,就叫做“语汇”(或词汇)。语汇可分为“词”和“语”两大类。2.语汇的特点P115【选】1)任意性和理据性: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普遍性和民族性3)活跃性和稳定性第二节词语的构造1.语素P118【选】1)语素的定义P118【分析】语素是从音义结合的角度来看,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2)语素的类型P119【选/分析】2.词的构造形式P121【选】1)单纯词的成词形式P121【名/简】A直接成词B变性成词C变形成词【名】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的现象,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2)合成词的构词形式P123【名/选/简/分析】A复合构词(由两个成词语素构成)包括并列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陈述式复合词,支配式复合词。B附加构词,也称“派生词”。包括前缀式派生词,后缀式派生词,中缀式派生词。C重叠构词第三节词语的分类1.词的分类P127【选】1)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2)单纯词和合成词P128【简】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不能分解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的,不仅包括单音节词,也包括由一个多音节音素(多个汉字)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都还可以分解成更小的音义结合体。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统称多音节词)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单纯词不仅包括单音节词,也包括由一个多音节语素(多个汉字)构成的词。汉语的多音节单纯词主要有以下几种:a连绵词(两个音节合起来才表示一个意思的词),比如“蒹葭,蟋蟀,伶俐”等;b叠音词(两个音节重叠才表示一个意思的词),比如“姥姥,蝈蝈,猩猩”等;c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比如“叮咚,噗嗤,轰隆”等;d音译词(用声音近似的汉子翻译外语的词),比如“香槟,迪斯科,奥林匹克”等。3)基本词和一般词P128【选/名/分析】稳固性,普遍性,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的三个重要特点。基本词以外的词,就是非基本词或一般词,主要包括“古语词、新造词、方言词、外来词”等。汉语吸收外来词采用多种手段:第一种是纯粹音译,比如“咖啡、沙发、苏打“等;第二种是半音译半意译,比如”新西兰“等就是其中某个语素用意译;第三种是音译兼意译,比如”俱乐部、可口可乐“等,虽然是音译,但是又能够从汉字的意译获得外来词词义的某种提示。4)常用词和非常用词,通用词和非通用词P131【选】“常用词”和“非常用词”是从词的使用频率上来确定的。“通用词”和“非通用词(专用词)”是从词的使用范围上说的。”通用词“是指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如基本词和一般词;”专用词“是指在某些领域或只是一部分人使用的词语,主要包括”科技术语“和”行业语“。5)同音词和同形词P132【简】根据词之间的音(读音)形(拼法或写法)关系,词还可以分为“同音词”和“同形词”等类别。汉语同音词多,特别是单音节的同音词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a语音偶合,即读音恰巧一样。b历史音变,即原本不同读音的词语,经过历史发展变化,读音变得相同了。c词义分化,即原本的一个词由于词义的分化,变成了两个词。2.“语”的分类P132【选/名/论述】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汇第一节语法概说1.什么是语法P136【名】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简单说就是语言的习惯和规则,或者说是组词造句的规则。2.语法和其他语言现象的关系P140【论述】1)语法和语音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包括字词发音、音节轻重、停顿、句调等。但语音形式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或者说语法现象就表现为语音差别。比如“想起来了”有两个意思。语法和语汇语汇指语言中使用的词语,包括词语的意义、用法、类别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到语法,音位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比如“长了两米”。语法和修辞修辞是对语言中表达的要求,包括词语选用、词格运用和句式调整等。比如“多美啊,黄山!”是感叹句特定的主语和谓语倒装的格式;“花儿绽放了笑脸”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常见句子。语法和语境语境指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比如“上课了,已经。”一般指在学校里面的对话。语法和逻辑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比如“风把门吹开了”,这句话即合逻辑也合语法,所以是正确的,但是”门把风吹开了“,由于不合逻辑,所以就不是正确的句子。第二节语法现象和语法研究1.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P145【简】因为就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怎样搭配起来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聚合关系”。比如汉语“我/买,书”这三个词,理论上有六种搭配,但只有“我买书”成立,不能说“书买我”,虽然在特定的环境下能说“书我买”“买我书”等,但意思也不一样。这种“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的问题就由组合规则来管,所以组合规则实际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例如:1)他写字。2)我们唱歌。3)小张主持节目。可见组合其实不是一个一个成分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分的组合,这种“什么样的成分能替换出现在某个组合位置上”的问题就由“聚合规则”来管,所以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语法成分都处在极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又可能跟别的成分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可以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就像机器零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仓库里,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就像按图纸把零件组配成机器。把语法分成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就没有必要特别考虑形态了,前面说的词法中的构形问题和词类问题可归入聚合规则,而构词问题和一般说的句法结构问题就属于组合规则。2.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P146【选】“核心语法”指句法结构规则,又称“小语法”;“外围语法”还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语义和语音等现象,又称“大语法”。3.各种语法单位的定义P147【名/简/分析】语素: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组:多个语素组成的有意义的未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由词和词组合起来的语言片段就是词组。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能够独立说出来并且用于交际。句组: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4.各种语法单位的关系P148【选/简】第一级(构词):A.语素→B.语素组第二级(造句):C.词→D.词组第三组(表达):E.句子→F.句组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1.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P152【名/选】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即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1)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个小类。A词形变化: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a“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加词缀。b“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c“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d“零形式”即相对于词性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B词的轻重音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C词的重叠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2)句法手段P153【选】A虚词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言中凡是没有语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也就是说虚词不依附于某个词,其语法意义是在与别的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所以使用虚词是一种句法手段。2.语法意义的主要范畴1)词法范畴P156【选】词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大类。A.体词属性范畴体词属性范畴主要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主要表示四种范畴意义,即“性”“数”“格”“有定和无定”。“性”是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格”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如主格作主语,宾格作宾语。“有定和无定”是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第四节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1.词的聚合: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P161【简】“形态”标准,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意义”标准,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分布”标准,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2.划分词类的结果P162【分析】A.共同词类和特殊词类B.词类的大类和小类(实词还可分为体词和谓词)C.典型词类和跨类词类各种语言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词则可能是边缘的词或跨类的词。比如英语“table、person”是典型名词,”read、buy“是典型动词,但“fire”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这种词就是跨两类的词。3.词的组合:词组1)简单词组的组合关系P164【名/选/分析】A基本词组“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被说明成分是主语,说明成分是谓语。如汉语“他很聪明”“火车开了”,都表示人或事物怎么样,是主谓词组。“动宾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和所支配事物的关系的词组,动作成分述语,被支配成分是宾语。如汉语“修理汽车”“吃面条”等。“偏正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关系的词组,偏正词组有一种中心语是体词(整个结构是体词性的),修饰语是定语,如汉语“优秀教师、学术会议”。“动补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行为和补充说明关系的词组,动作成分是述语,补充成分是补语。如汉语“洗干净了、抬进去、饿的发晕”等,补语就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状态和程度等。“联合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并列或互不从属关系的词组,一般都需要连接词连接。如汉语“能源和交通、坚定而沉着”等。B特殊词组C词组的聚合分类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体词性词组”整体相当于名词,比如“微型汽车”;“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语的词组,如“慢慢走”。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木头房子”等于“房子”,“仔细看”等于“看”,就是向心词组;“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如“吃的”,不等于“吃”,也不等于“的”,就是离心词组。4.复杂词组的组合关系P166【名/选/分析】复杂词组是多个词成线性排列的。例如:南京大学/有/许多/外国/学生。复杂词组总是词与词先组合成简单词组,如“外国”与“学生”先组合成偏正词组,这个词组又作为一个整体成分与“许多”组合成“许多外国学生”这样的上一级偏正词组,依次类推就可以逐步扩展成复杂的词组。这种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即任何时候切分出的两边都必须能互相组合成词组结构;二是“有意义”,即任何时候切分出的两边都不仅要有意义,还必须是本来词组中词语的搭配意义。5.句子的聚合:句类1)句子的句型类P168【选/名】“句型类”实际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与完全主谓句相对的就是“不完全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只要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者叫做省略句,例如“(我)有点不舒服”“你看过(这本书)吗?”等。而一些不具有主谓词组的结构形式但一般又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或者说不需要依赖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就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非主谓句。例如“禁止吸烟“”有人来了“等。2)句子的句式类P169【选】“句式类”实际是基本句的变化形式。例如:房子被洪水冲垮了。(被动句)我把那幅画挂墙上了。(把字句)“话题句”又叫“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结构中某个成分移至句首构成的。例如:我认识这个人→这个人我认识(宾语前移)3)句子的功能类P170【选/简】“功能类”是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一”。“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如“为什么你不去呢”?“祈使句”:表达一种意志(包括请求、命令、商量等)的句子。如:“请把这件事尽快办一下”。“感叹句”:抒发感情的句子。如“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啊”。4)句子的简繁类P171【选】“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分句组成的,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整个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语义概说1.什么是语义P178【名】“语义“指”语言的意义“,即”人们使用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包括“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言内之意”是语言形式本身通常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外之意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因素的作用下才表达出来的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2.语义的性质P180【选/简】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词语的意义1.词义的构成要素1)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P184【选/分析】A.词的“理性意义”词的“理性意义”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各类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如“天,地,猫,狗”等词反映的是物质世界中的对象,“鬼,阎王,仙女”等词所反映的就是主观世界中的对象。B.词的“非理性意义”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三个方面。2)语素义P186【简】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所以语素的意义就是词的意义;但对于合成词来说,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就不简单了,因为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词义差不多的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比如合成词“美丽”。词义并不能从其构成语素的意义推导出来。比如合成词“忘记”。3)义项P186【名】义项是一个词语所包含的一个或多个意义,如果一个词语只反映一类事物或一个对象,那么这个词语就只有一个义项,如果一个词语所反映的对象不止一个,那么这个词语就有多个义项。4)义素P187【选】词义可以分解为一个一个的义项,义项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义素”。比如“母亲”的词义是“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那么这个义项可以再分解为“+女性/+有子女/+长辈/”。这种由义项分解出来的词义的区别特征就叫做“义素”,但“义素”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比如“母亲”的义素“女性,有子女,长辈”与“母亲”的读音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在语言研究中,义素并不是那么“直观”,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得出,这种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方法叫做“义素分析”。义素分析:确定对比的范围。(列出对比的词语,这组词语在意义上往往是相关联的)比较词义的异同。(提取不同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整理和描写义素。(义素前加“+/-”表示是否具备这个义素)2.词义的聚合关系1)单义词和多义词P189【选/名/分析】“单义词”只反映一类事物或一个对象,只有一个义项;“多义词”是反映互相有联系的几类事物或多个对象,包含多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语。多义词由单义词发展而来,在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必然有一个是“本义”,也就是这个词最初的意义。除“本义”外,直接或间接从本义衍生出来的其他所有意义就都是这个词的“引申义”。比如“兵”的本义是“兵器,武器(兵不血刃)”,而后又衍生出“军事,战争(纸上谈兵)”的意思。在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有一个是“基本义”,也就是最常用的那个义项,其他义项都是非基本义。“基本义”可能与“本义”相同,也可能不相同。2)同义词和反义词P191【选/名】A同义词“同义词”是一组具有同义关系的词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才能组成同义词。比如“鼓励——怂恿,周密——严格——精密”。”同义词“还可分为”绝对同义词(等义词)”和“相对同义词(近义词)”。一般说的同义词只指近义词。B反义词“反义词”指的是具有相反相对意义关系的一组词语。“绝对反义词”是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首先两个词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没有交叉,并且两个词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加起来等于上位概念;其次两个词之间互相否定,非A即B,非B即A。如“男生,女生”。“相对反义词”是具有反对关系的词。首先两个词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虽然没有交叉,但是两个词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加起来并不等于上位概念;其次两个词之间是一种“是A则非B,而非B则不一定是A”的关系。如“穷人,富人。”3)语义场P193【选/名】“语义场”指的就是由一组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词语构成的集合,同一个“语义场”中的词语所具有的共同意义可以看做它们的上位意义或类属意义。比如“苹果、菠萝,香蕉”等所具有的共同意义就是“水果”,因此“水果”对于“苹果”等是“上位词”,而“苹果”等对于“水果”是”下位词“。语义场的划分是“义素分析”的基础,进行对比的一组词语必须属于同一层次的语义场,而且应该是“最小语义场”;语义场的分层次的,由小到大,最后集合成“最大的语义场”。3.词典和词语的释义1)词典的类型P195【选】词典分为“百科辞典”和“语文词典”两大类。百科辞典:《永乐大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学词典》等语文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等2)词典的释义P195【简】利用近义词对一些古语词,方言词非常用词等进行释义,如旮沓(角落)。利用反义词或有关词语的否定形式进行释义,如费解(不好懂)。分别解释构造语素的意义,如详密(详细周密)。定义式释义,如讲义(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用具体描写说明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如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用“形容......””……的样子“等格式对词语进行描写说明式的释义,如绿油油(形容浓绿而润泽)。指明比喻义,如骨肉(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句子的意义1)句子的语义结构1)论元结构P199【名/论述】排除句子的语汇意义和各种语法意义,句子的抽象语义结构就可以用一个“命题”来概括。“命题”是指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论元”组成的一种“论元结构”。语言中的“谓词”主要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和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通常充当一个结构的谓语;语言中的“论元”主要就是谓语所联系的名词性成分,通常充当一个结构的主语和宾语。谓词是论元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可以对论元成分起支配作用。一个论元结构中有多少论元以及可以有怎么样的论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性质决定的。句子的论元结构可分为四种类型:简单论元结构:只由一个谓词和相应的若干个论元名词构成的论元结构。复合论元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论元结构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式的论元结构,但是这几个论元结构除了具有语义上的联系之外彼此相对独立。例如:1)雨很大,风也很大。2)小明推开门走了出去。降级论元结构:由一个论元结构去充当上一级结构中论元的论元结构。动词性主语和动词性宾语都属于降级论元结构。例如:1)小明希望小丽早点毕业。2)小明希望早点毕业。3)你道歉也解决不了问题。4)道歉也解决不了问题。从属论元结构:充当修饰成分的论元结构。动词性定语,动词性状语和动词性补语都属于从属论元结构。例如:1)小明穿上了小丽买的衬衫。2)那个穿红裙子的女生叫小丽。3)小明有计划地准备考试。4)小丽伤心地哭了。2)语义指向P201【选】多个结构成分出现在同一句子中,就会涉及“语义指向”,即到底哪个成分跟哪个成分之间具有语义联系。施事成分受事成分3)语义特征P202【论述】论元结构中的谓词和论元名词之间有多种不同的语义联系。“语义角色特征”指名词充当不同的语义角色。2.产生歧义的原因P204【选】“口头歧义”是指语言片段因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所带来的歧义。比如“这些食物可以zhìbìng”。“书面歧义”是指语言片段虽然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仍具有歧义。A语汇歧义:词语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造成的歧义。比如“方便”。B组合歧义:同一类型的结构都可能具有某种歧义。比如“两个学校的校长”“鲁迅的书”。3.消除歧义的方法P205【选/分析】利用特定的语言环境。采用停顿、轻重音等语音手段。采用替换、添加和变换等语法手段。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语用概说1.什么是语用P207【简】语用,顾名思义为语言运用,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情境性社会性规约性2.P209【选】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出版发行,正式提出了“语言学的语用学”的概念。第二节语境和语句的意义1.语境的类型P211【名】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是从具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抽象出来的,能够对人们的话语结构、意义、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产生影响的那些因素和条件。语境大致可分为两类“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语言表达中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言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活动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等交际情境和社会情境,与交际主体相关的人际环境和与换题相关的知识背景等。2.指示词语和指示意义P213【选/名/论】“指示”主要是指示词语的所指问题。指示词语与一般名词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这类词语的意义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二是这类词语的意义主要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确定的。“指示”是以一个言语活动的各个要素(说话者、说话时间、说话地点)为参照才能确定的某些词语的所指意义。根据指示词语类别,指示意义主要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3.一般名词的指称意义P214【名】“指称”主要是一般名词的所指问题。名词指称中分“有指”和“无指”,“有指”就是名词有指称性,“无指”就是名词没有指称性。其中,专有名词通常都是有指的,但也可能无指;“任指”是有指名词与任意的一些或某些对象联系的指称,“全指”是有指名词与某类对象的全体联系的指称。第三节会话原则和会话含义1.“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P215【名/简】人们在会话中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意义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也就必然会涉及言语交际和语音运用的一些基本规则;对这些规则的遵守或有意违反,都会对言语交际的结果、语言应用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这些规则就是“会话准则”。合作准则主要包括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言规则。内容包括四条:一是“质量准则”,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和无根据的话;二是“数量准则”,提供信息要适量,不多也不少;三是“相关准则”,要说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比如在医院里体检就必须如实回答医生的询问,否则医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四是“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了,简洁有条理且没有歧义。2)“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一种补充。“礼貌原则”是指出于相互尊重的需要,交谈双方在言语中应该遵守的语用规则。“礼貌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正反相辅的三条准则: 一是“得体和慷慨”; 二是“赞誉和谦逊”; 三是“一致和同情”;2.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P217【名/论】1)被迫违反或放弃会话准则说话人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只能迁就一种会话原则而放弃另一种会话原则。2)故意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说话人是故意违反会话原则来表达某种特殊的含义,或者说是在语句背后还暗含其他意义,这叫做“有其一必有其二”。这种暗含意义跟上面说的违反合作原则的表现不同。故意违反会话原则本来就是为了含蓄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语用学把这种语句背后暗含着的意义叫做“会话含义”。3.蕴含义和预设义P219【选/简/分析】1)蕴含义“蕴含义”通常情况下是指说出的话中包含着其中某个词语的上位义或整体义。蕴含义一般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2)预设义“预设义”跟蕴含义的不同之处在于,蕴含义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义不在句子断言范围之内,通常情况下是指句子包含的某个背景信息,在句子被否定之后一般仍然保持不变。比如“他哥哥在北京”这句话中,“他有哥哥”这就是预设义。第四节言语行为1.言有所为P222【选/名】言语行为指说话人通过实用语言来实施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引起听话人做出做出心理上或行为上的反应,实现某种社会交际功能。在言语交际中存在两类话语:一类是”言有所述“,一类是”言有所为“。前者以言叙事,比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等,这就是一般的”叙述句“。后者才是用语句做事,称作”施为句“,这类句子不以陈述事实为目的,或者不仅仅以陈述事实为目的,句子的使用是为了在合适的时候有所行动。2.言内、言外和言后P223【选/名】言内行为(述事行为)通过语音、语汇、语法等语言形式和手段来传递信息。即说出要说的话。比如“欢迎光临。言外行为(行事行为)通过”说话“来实现说话者意图的行为,比如”我发誓再也不玩游戏了“。言后行为(成事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效果,比如”我发誓再也不玩游戏了“。3.直接和间接的言语行为P224【分析】1)直接言语行为直接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直接通过话语形式的字面意义来实现其交际意图的言语行为。比如“我真心感谢你的帮助”这句话,就直接实施了对听话人的“感谢”行为。2)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指说话人的意图不是由话语的字面意义直接表示出来的言语行为,其往往是用一种句子类型来表达另一种意图的行为。比如“你能不能把门关上”,其实并不是真的怀疑听话人的能力,而是表示“请把门关上”这样的请求。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第一节文字概说1.文字的性质P228【论】语音是语言的听和说的符号形式,文字是语言的“写”和“看”的符号形式,所以文字并不是语言的直接物质形式,而只是语言的语音符号的一种转换形式,因为没有语音就不会有文字。2.文字的作用P229【简】文字弥补了语音的时空局限。文字保存了人类的宝贵经验。四大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之所以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些民族最先发明并使用了文字文字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工具,它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文字的产生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经过了文字加工,语言得以提炼,并且更具有表现力。3.文字和语言的关系P230【选/名】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但语音特点和文字形式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全音素字母: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4.文字和书面语P231【简】书面语是用文字符号记录的语言形式,但实际上文字符号和语音符号一样,只是一种符号或者说一种工具,其本身并不就等于语言中的口语或书面语。在现代汉语中,“文字”这个词至少有三个义项: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等;“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词语或文章”,如“文字通顺,文字晦涩”等。第二节文字的形式和类型1.文字的形式P232【名】记录文字的符号可以简称为“字符”。“字符”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各种文字和符号的总称,一个是指文字最基本的单位。这里说的“字符”主要指后者。1)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P233【选】“单纯字符”是指不能再分解的字符。例如汉字“十”,阿拉丁字母“abcd”等。“复合字符”则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更复杂的字符。如汉字“张”。2)意符、声符和记号P234【选/简】2.文字的类型P234【论】1)划分文字类型的标准P234【选/名】文字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其中表音文字有可分为音位文字(包括辅音音位文字(阿拉伯文,波斯文字等)和全音位文字(如阿拉丁文、斯拉夫文字等))和音节文字(日语“假名”,朝鲜“谚文”);表意文字可分为语素文字(现代汉语)和词语文字(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字,古代汉字)。2)表音文字P235【选/名】“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是跟底层语音单位层联系的文字。3)表意文字P235【名】“表意文字”中的“意”,实际上指音义结合层的各级语言单位,理论上可以包括“语素、词语、词组、句子”四级。这样文字的字符分别跟这些语言单位结合的就可以叫做“语素文字、词语文字或词组/句子文字”。第三节文字的起源和演变1.文字的演变P239【选/名】文字从最初的图形契刻符号,演变成象形字符,再到形成表意字符,再到出现表音字符,表音字符中又从表音节的字符到表音素的字符(音位)的字符,肯定要经理一个相当漫长和复杂的历史过程。古埃及中有一种是用于特别庄重的场合,刻在雕像座、庙宇和金字塔墓室石头和祭器上的“碑铭体”(或称“圣书字”),这是一种形象程度很高的符号。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在书写自己语言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只采用表音字符而放弃表意字符的文字系统,这是最早的表音文字。2.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P241【选/名】“自源文字”是自己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他源文字”是借用其他文字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比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文字”等就是典型的自源文字,而现在印欧语的“字母文字”,就是典型的他源文字。自源文字都是利用原有意符间接起表音的作用,也就是都可以说变成了”意音文字“。3.“三阶段说”和“两方向说”P242【选/论】1)文字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然后是”音节文字“,最后是”音素(音位)文字“这样三个阶段。2)”表音“和”表意“只是文字发展的”两个方向“,而不是不同的阶段。第四节汉字和汉字改革1.汉字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P243【简/论】汉字和没有形态变化的汉语基本适应。每个汉字都有意义,而且形、音、义统一。汉字字形不跟着读音改变,具有超时间空间性。汉字虽是意音文字,但缺乏完备的表音系统。汉字的字符数量繁多,字形结构也过于复杂。2.汉字的演变P245【选/名/分析/论】1)”象形“就是简化了的事物的图形,但是不管象形字怎么简化,必须象事物之形。2)指事字已经由单纯象形过渡到突出表意,这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他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就是“会意”。比如“步”,“休”等。3)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3.为什么汉字没有发展发展为全表音的拼音文字,而是发展成为以形声字为主的意音文字呢?封建统治阶级和保守势力长期垄断文字所致。汉字发展的比较慢,还没有走到表音文字那一步。汉语多是“一字一音一义”,“形,音,义”三位一体统一在一个汉字中,谁都离不开谁,因此几千年来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兼表音阶段,而没有朝表音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4.汉字的改革P248【名/简】目前我国对汉字的改革主要从定量,定形,定音等几方面进行。找出汉字中所有有用和常用的字,剔除没用或罕见的字。这也就是给汉字“定量”的工作,其中又包括搞清楚汉字的总量以及区别其中的通用字和常用字。所谓“通用字”,就是在全部汉字中除去有特定适用范围的专用字和罕用的生僻字之后所有一般要用到的汉字。汉字的写法要尽可能简化,汉字的字数要尽可能减少。这也就是给汉子“定形”的工作,其中又主要包括“推行简化字”和“废除异体字”(正字法)两个方面。统一汉字的读音和采取给汉字标音的辅助手段。其中一方面就是要给汉字“定音”,另一方面是要为汉字“拼音”。“定音”就是要确定现代汉字的标准读音;“拼音”主要指给汉字找一种辅助的标音手段。语言的发展和演变第一节语言的产生和发展1.语言的起源问题P253【选】关于语言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他源说”,即“神授说”;二是“自源说”,即“人创说”。“神授说”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授予的。“人创说”认为语言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根据本源的不同有“感叹说”“摹声说”“手势说”“劳动叫喊说”等。P254【名】从量变到质变的非线性过程叫做“涌现过程”。3.语言发展的特点P257【论】”渐变性“和”不平衡性“就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渐变性”的意思是语言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不是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的。“不平衡性”的意思是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第二节语言的分化和统一1.社会分化与语言分化P258【简】社会的分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一个统一的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地域上逐渐分化为若干个相对独立或完全独立的部分,这可以叫”社会的地域分划“;二是在一个统一的社会内部因阶级、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社会特征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又叫做”社群“),这可以叫做”社会的社群分划“。2.地域方言P258【名】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或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做“地域方言”。方言之间有规律的非个别语音之间的互相对应关系就叫做“语音对应关系”。3.亲属语言P259【选/名】方言形成以后,如果社会由不完全分化走向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各自完全独立的社会,各方言由一种语言的分支转变为各自独立的语言。比如拉丁语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解体,它的各个方言就逐渐转变成后来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这种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就叫做“亲属语言”。比如汉语,藏语,壮语,傣语,苗语,彝语,景颇语是亲属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这种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母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4.社会方言P260【名/分析】在一个处在同一地域的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的变体就称为“社会方言”。5.方言走向共同语的方式P261【选/名】”通用语“:我国古代所谓的“雅言”,“通语“以及后来的”官话“就是当时人们给这种通用语起的名称。“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第三节语言的接触和影响1.语言的借用P263【选/分析】社会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接触,而语言接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这种语言用了那种语言的成分,那种的语言用了这种的语言的成分,这就是语言的“借用”现象。语言成分的借用中最常见的、最突出的就是词语的借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借词”,也叫做“外来词”。比如汉语中的“巧克力,高尔夫”等就是从英语借入的借词。借词和“意译词”不同,后者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并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比如汉语把英语的“telephone”称作”德例风“是典型的借词,而叫做”电话机“就是意译词。借词也不同于所谓的“仿译词“。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比如汉语中的”蜜月(hoenymoon),热狗(hotdog)等。2.语言的并存P264【名】语言的“并存”就是所谓“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一种社会现象。比如,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我国几乎所有少数民族中都有一部分成员除了讲本民族的语言之外,还会讲汉语。3.语言的转用P265【选/论】“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替换”。1)“语言转用”的条件语言转用与民族的融合密切关联。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有可能发生。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哪一方发生语言转用,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2)语言转用的过程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中,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转用就不可能实现,因为只有双语这种形式才能保证在从使用本民族语言向使用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中,不会造成语言使用的中断。语言的规范和影响4.语言的混合P266【选/名/简】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混合“的现象。语言学又把语言混合的交际形式分为”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两种类型。“洋泾浜语”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只用于口头交际,只有口头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这种语言实际上就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第四节语言的规划和规范1.语言规划的特点P269【简】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是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来实施的。比如文艺复兴以后,拉丁语地位下降,欧洲各新兴国家都以本地语作为自己国家的语言。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影响遍及千家万户。2.树立动态的语言规范观P273【选/论】动态的语言规范观包括三层意思:排除例外。语言规范要有一定的标准,但也要注意排除标准中的特例现象。约定俗成。在充分考虑各种语言现象和变化在社会公众中的使用情况,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判断和选择。兼容并蓄。适当吸收语言中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特定情况下也要允许不同的语言成分和用法并存。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语言和思维活动1.什么是思维P279【名/简】“思想”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而“思考”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换句话说,“思想”是人用大脑进行思考得到的结果,而“思考”是人用大脑想问题的活动过程。“思想”是“思考”的结果,“思考”是“思想”的过程。由此看来,狭义的“思维”就只是指“思考”,即“利用大脑想问题的活动”;广义的“思维”就包括“思想”和“思考”两个方面。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P280【选/名/论】为了弄清楚语言和思维是否对应,一般把思维活动分为三大类,即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感性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感性思维是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表象思维“,即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理性思维“也叫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人们常说的”思维活动”主要就是指理性思维,即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活动过程。“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指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理性思维是一定需要语言参与的;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则不一定要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语言的作用不像在理性思维中那么大。虽然承认理性思维与语言有对立关系,但思维与语言在范围和功能上的对应也不能绝对化。理性思维肯定需要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而非理性思维并非完全不需要语言参与。既要肯定理性思维以语言为工具,也要承诺语言不是理性思维的唯一工具。即使认为理性思维就是使用语言进行的思维,也要承认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2)语言和思维究竟哪个是主导,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语言决定思维,另一种观点则是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决定思维,萨丕尔和沃尔夫这种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被称为“语言相关论”。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这种观点认为,语言和思维虽然有很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同源,更不等同,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认知能力先于言语能力的发展,所以是思维决定语言。第二节语言获得的过程1.什么是“语言获得”P284【名】语言获得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靠后天的努力学习而获得的语言能力,二是靠先天遗传而获得的语言能力。前者可称为“语言学习”,后者可称为“语言获得”。不管是“语言学习”还是“语言获得”,都是指人通过某种途径具有了语言能力。2.“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P286【选/简】由于“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掌握语言的途径,因此不难想到,从人们掌握语言的不同时期来看,“语言获得”主要就是指一个人开始形成自己母语的过程,或者说是儿童时期掌握语言的过程;而“语言学习”主要是指一个人稍大一点以后在学校学习母语以及学习外语的过程。“语言获得”主要是通过非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直觉习惯和自我强化等内在创造形式来完成的;而“语言学习”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死记硬背和听说读写练习等外在影响的形式来完成的。3.“语言获得”的过程P287【选/简/分/论】非自控阶段:婴儿出生到1岁左右属于“语言前阶段”,或叫“语言准备阶段“,其中前6个月就是”非自控阶段“。咿呀学语阶段:指孩子6个月到1岁左右,这仍然属于儿童的语言前阶段。这时的婴儿虽然还不能说出一个真正的词语,但听觉已经开始语言化了。单词句阶段:指儿童1岁到1岁半左右。在“单词阶段”,幼儿的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或者说能发出的音节还不多,因此说出的词都比较简单,还常常把复杂的词加以缩简。双词句阶段:开始于儿童1岁半到2岁多期间。起初的双词句只是某个单位的重叠,如“袜袜”“狗狗”等。但从语言形式本身来看,双词句不但表达的语义关系复杂,而且最重要的是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简单句阶段:儿童2岁或2岁半以后开始能够说出由两个以上的实词构成的句子,但基本上还不能使用虚词。这样的简单句很像大人打电报时所用的“母亲,速归”句式,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也就被称作“电报句语言”。6.复杂句阶段:5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能够正确使用虚词和形态变化,在这个阶段,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除了在语汇量上还有一些差别外,已经没有什么根本不同。4.”语言获得“的条件P290【选/名/简】一是偏重于外部条件的解释,虽然承认人天生具有一部分生物遗传的语言功能,但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条件是后天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教育,代表学说是“模仿说”和“强化说”;二是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虽然不否认后天的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获得的影响,但更强调儿童语言获得主要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代表学是“天赋说”和“认知说”。“模仿说”“模仿说”以行为主义理论为背景,认为儿童是通过大人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模仿说”分为早期的“机械模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模仿说”。“强化说”“强化说”认为儿童除了模仿更需要通过不断受到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天赋说”“天赋说”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的假设为基础,认为人的语言知识中的基本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人经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对语言知识进行调整和补充,最后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认知说”“认知说”建立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两种组织功能:一是先天遗传的认知能力,二是后天发展的认知能力。5.关于“语言获得”问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三点:首先,儿童的语言获得肯定具有先天的生物学基础,大脑的语言功能或语言遗传机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语言环境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其中模仿和强化这些外部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儿童的语言获得受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知识积累的阶段性和智力发展的差异性对其也都有一定的作用。第三节语言学习的类型1.第一语言学习P293【选/简】第一语言学习又叫做母语学习。跟第二语言相比,第一语言学习主要有以下特点: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第一语言学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已经具有一定母语语言能力的人继续提高用母语交际的能力,并真正掌握语言的母语知识。注重培养各种语言能力注重提高文化和文明素质2.第二语言学习P295【简】第二语言学习又叫外语学习。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从基础语言知识学习入手母语与第二语言时常交叉干扰3.母语知识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第二语言学习者当然可以利用原来的母语基础很快接受第二语言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当然就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地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4.母语知识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也表现在两个方面:1)第二语言学习中会有母语的依赖性和环境的破坏性。2)第二语言学习中会受到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的干扰。5.易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P296【选/名/分/论】以下两种现象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值得注意:1)“中介语”现象。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中介语在学习的初期发展很快,越到学习后期,发展越慢,后面这一阶段称做外语学习的”高原期'.2)“语言迁移现象”。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常常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6.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学者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翻译法”,类似的还有“规则法”。2)“听说法”,类似的还有“视听法”“交际法”。除了以上两种影响最大的外语教学法以外,还有“对比法”“强化法”“沉浸法”等不同外语教学法。第十章语言与文学写作1.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P301【选】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动2.句式的选择P304【选/简】长句和短句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在下定义或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就需要长句或复句。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肯定句和否定句肯定句是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否定句是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句和变句3.修辞格P306【名】“修辞格”就是文学写作中使用语句的一些特定格式。4.比喻P306【选/简】比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比喻离不开本体和喻体。“本体”就是指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指用来做比喻的事物。比喻又分明喻,暗喻和借喻等。明喻是指用“像、如、仿佛”等词语连接本体和喻体;暗喻是指用”是,变成“等词语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借喻是指不出现本体和连接词而只出现喻体的比喻。5.比喻在文学写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说明问题时运用比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道理变得较为浅显,使抽象的事物变得较为具体。其次,在文学写作中运用比喻有助于描述事物。再次,在文学写作中运用比喻有助于刻画人物。最后,本体用喻体来表达不但形象生动,而且精巧新颖。6.双关P310【选】“双关”指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包含了两个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字面上说的是“蚕丝”而实际上说的是“相思”。7.降格P313【选】“降格”是把本来用于描写好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故意用在坏的方面。比如: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第三节文学写作中的语言形式1.口语语体P314【选】“口语语体”指像说话一样的文章语体。鲁迅是最早采用口语语体写小说的,当时称作“白话文小说”。口语语体还可分为“谈话体,演说体,讨论体”。2.书面语体P315【选】书面语体是规范性最高,抽象化程度最高,也是最正式的语体形式,比如报纸的社论评论和新闻通讯,科学技术的学术论文等等,都属于书面语体。书面语体还可分为“宣传体,科学体,应用体”,其中“宣传体”是书面语体中书面性最弱的一种语体,但又是一种综合性最强的语体;科学体是最典型的书面语体。3.文学语体P316【名】文学语体是运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语体,其根本特点是用词生动形象和内容丰富多彩。散文和小说之间虽然有故事情节强弱的区别,但在语体上的差异还是要远远小于他们共同跟诗歌和戏剧的差异,所以散文和小说也可以统称为散文体。4.“排比”和“排比句”P317【名】“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排比句”是一种整句句式,是使句子结构整齐、节奏和谐、但必须是三局或三局以上的多句。比如:“红的火红,白的雪白,绿的碧绿”。5.“顶真”就是在句子和句子之间,用前一句末尾的词语或语言片段作为后一句的开头,即首尾叠用或重复。比如:“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6.格律P320【选/名/简/分/论】近体诗又称“格律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有许多严格的规定,由于格律很严,所以才称为“格律诗”。格律诗在语言形式上的规则主要体现在“押韵”“平仄”“对仗”这三个方面。格律诗的“押韵”主要是为了表现诗的和谐美。格律诗的“平仄”主要是为了表现诗的参差美。“平仄”中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人三声。格律诗的“对仗”主要是为了表现诗的对称美。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按格式一一相对。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7.格律诗的“对仗”在形式上也有宽严不同的讲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工对”,这是最严格的对仗,不仅词类要相同,而且必须是意义上属于同一个大类的词;比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宽对”,只需要同一种词类的词相对,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借对”,诗中用了一个词语的甲义,同时借用他的乙义来与另一联中的词相对,比如“酒渍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第十一章语言与民族文化1.语言和文化的含义P325【名】“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全部文化现象还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三个层次。广义的“文化”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总和,也就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碎玻璃回收合同范例
- 字画代理合同范例
- 学校买花合同范例
- 委托土地经营合同范例
- 眼科仪器购销合同范例
- 洋酒购买合同范例
- 华润精装合同范例
- 医疗设备借款合同范例
- 2025转让超市合同范本
- 寄售合同与代销合同范例
- 小班数学《认识1到10的数字》课件
- 手工花项目策划书
- 个人理财(西安欧亚学院)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医院内审制度
- 循环系统病症的临床思维
- 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农业监测控制系统
- 总裁办公室度工作总结
- 中医养生的保护五官功能
-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标点符号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汽配行业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