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熔化和凝固体验物态及物态变化活动1:回顾小学中有关物态的知识,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哪三种?用什么方法可使冰变成水?活动2:如图,点燃蜡烛,并使其倾斜,蜡烛油滴在一张纸上,观察蜡烛油的状态变化。(1)蜡烛油流淌时,蜡烛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指接触刚滴在纸上的蜡烛油,过一会再接触一下。温度发生什么变化?蜡烛油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参考答案:活动1: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对冰加热活动2:(1)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2)刚开始温度高,后来温度低蜡烛油由液态变成了固态1.物态变化:
。2.熔化:(1)定义:
。(2)特点:
。3.凝固:(1)定义:
。(2)特点:
。4.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①定义:
。②常见物质:
。(2)非晶体。①定义:
。②常见物质:
。(3)熔点:
。(4)凝固点:
。参考答案:1.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2.(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熔化吸热3.(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凝固放热4.(1)①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②冰、海波、食盐及所有金属(2)①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②蜡、沥青、松香、玻璃(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探究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结合“体验”,思考以下问题:1.由“活动2”知,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过程称为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过程称为
。参考答案:吸收热量熔化放出热量凝固2.猜想与假设: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选填“相同”或“不同”)。提示: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参考答案:不同3.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组装,如图所示。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分别加热海波和石蜡,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2)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3)记录数据如下: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950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5152.5545.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面的方格纸上分别描绘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提示:根据记录的数据先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再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参考答案:6.实验分析:(1)分析海波熔化图像,根据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分为几段?在第5问所画图像中分别用字母A、B、C、D标上。每一段对应的时间中海波是什么状态?海波的温度如何变化?提示:海波在开始加热时,随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随着不断吸热,温度又不断升高。参考答案:分为三段,分别是AB、BC、CD段。AB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C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吸热,温度不变;CD段海波的状态是液态,吸热,温度升高。(2)在海波熔化的曲线上,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参考答案:B点(3)海波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48℃,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分析石蜡的熔化图像,随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的状态如何变化?石蜡的温度如何变化?提示:石蜡没有明显的熔化前、中、后之分,随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整个过程温度一直在升高。参考答案: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为液态,整个过程温度一直在升高。(5)对比海波与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两物体的熔化规律相同吗?参考答案:不相同7.交流与评估:(1)实验中,没有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海波,而是用水浴法,这种加热方法有何优点?提示:若直接加热海波,会使其受热不均匀,物态变化不明显,而采用水浴法加热,就可以避免这一点。只要把试管中的海波全部浸入水中,同时不停地搅拌,海波各部分受热就很均匀,现象变化明显,容易观察。参考答案:可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2)实验中,在加热海波前,是保持块状,还是弄成粉末状较好?为什么?提示:若保持块状有两个不利:一是不利于海波受热均匀;二是不利于搅拌。最终会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故应在实验前,把海波碾成粉末状。参考答案:弄成粉末状较好,有利于搅拌,使海波受热均匀。【微点拨】(1)熔化≠溶化,熔化表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溶化表示一些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2)“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稳定,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可用于很多加热实验。(3)温度计要与被测固体颗粒充分接触,避免碰壁、底或悬空等。(4)在48℃时海波的状态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知识拓展】熔化和凝固实验的改进实验使用的“水浴法”较难获得理想的加热曲线图和冷却曲线图,这样对概念的阐述就缺乏说服力,学生对晶体特征的理解就很困难。原“水浴法”之所以难以得到理想的图像,主要原因在于使用“水浴法”虽然比直接加热法优越,但晶体仍不能均匀受热,晶体局部熔化从而难以得到稳定的熔点。为避免这个缺陷,改进后的实验如图,在原盛放晶体的小试管外又套一大试管。这样酒精灯对烧杯中水加热,水再对隔有空气层的小试管以辐射的方式加热,从而使晶体整体受热。具体操作时只需适当调试酒精灯火焰的大小,即可使晶体均匀受热,温度基本平稳上升,并且熔点可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直到全部熔化后温度才再上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再需要调节火焰的大小和搅拌晶体,仅仅是按一定时间间隔观察记录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即可,此法操作简便,效果十分明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把2g晶体放入直径11mm的小试管中并插入一支直径5mm的温度计1,并注意温度计应尽量置于试管中部不与管壁接触,管口用橡皮塞塞住,再把它与温度计2一起放入直径24mm的大试管中。应注意小试管尽量放置在大试管中部,距大试管底5mm,管口用塑料泡沫塞住,然后把它们放入盛有450mL热水的500mL的烧杯中,并使试管底与烧杯底留有5~10mm的间隙,在水中再插入同型号的温度计3,使三支温度计的液泡处于同一水平面,放置一段时间,使三支温度计读数相差不大时,即可开始实验。探究2熔点和凝固点结合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问题:1.对比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两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海波有确定的
,石蜡没有确定的
。由此,可以把固体分为哪两类?海波和石蜡分别属于哪一类?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叫作什么?参考答案:熔化温度熔化温度晶体和非晶体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熔点2.把晶体加热到熔点就停止加热,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吗?晶体熔化应满足什么条件?参考答案:不会晶体熔化时应达到熔点,且继续加热。3.分析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图像,(1)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图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
。不同点:海波熔化时有一段时间,温度
,石蜡在熔化时,温度一直
。(2)根据海波和石蜡熔化特点可知,晶体有固定的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参考答案:(1)吸热不变上升(2)熔点熔点4.如图,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的图像。相同点: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都
。不同点:(1)晶体凝固时,有一段时间温度
,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一直
。(2)晶体有固定的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参考答案:放热(1)不变下降(2)凝固点凝固点【微点拨】(1)晶体和非晶体是相对于固体而言,晶体熔化为液体时,这种物质就不能再称为晶体。(2)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3)晶体的温度在熔点时,其状态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4)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知识拓展】物质的几种状态物质除了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还有第四种状态——等离子态。把冰加热到一定程度,它就会变成液态的水,如果继续升高温度,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气态,如果继续升高温度到几千度,气体的原子会抛掉身上的电子,发生气体的电离化现象,物理学家把电离化的气体状态叫作等离子态。等离子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状态。宇宙中大部分发光的星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都很高,这些星球内部的物质差不多都处于等离子态。就在我们周围,也经常看到等离子态的物质。在日光灯和霓虹灯的灯管里,在炫目的白炽电弧里,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另外,在地球周围的电离层里,在美丽的极光、大气中的闪光放电和流星的尾巴里,也能找到奇妙的等离子态。除了等离子态外,科学家还发现了“超固态”和“中子态”。原来,普通物质内部的原子与原子之间有很大的空隙,但是在白矮星里面,压力和温度都很大,在几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下,不但原子之间的空隙被压缩了,就是原子外围的电子层也被压缩了。所有的原子都紧紧地挤在一起,物质里面不再有什么空隙,因此物质密度特别大,这样的物质就是超固态。科学家推测,不但白矮星内部充满了超固态物质,在地球中心一定也存在着超固态物质。假如,在超固态物质上再加上巨大的压力,原子核只好被迫解散,从里面放出质子和中子。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会跟电子结合成中子。这样一来,物质的结构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是原子核和电子,现在都变成了中子。这样的状态就叫作“中子态”。中子态物质的密度大得更是吓人,它比超固态物质还要大10多万倍。一个火柴盒那么大的中子态物质,就有30亿吨,要用96000台重型火车头才能拉动它。1.物态变化:放热吸热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固体晶体非晶体相同点熔化_____,凝固_____不同点熔点(凝固点)___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温度变化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_____熔化过程温度_____,凝固过程温度_____吸热放热有没有不变上升下降考点1物态变化的判断【示范题1】(2013·衡阳中考)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解题指南】(1)冰块是什么状态?(2)后来冰块又变成什么状态?提示:(1)固态(2)液态【精讲精析】判断物态变化时,要明确一种物质发生状态变化前后的状态,铺一层碎冰块,冰变为水的过程由固态变为液态,为熔化现象,且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答案:熔化吸【通关金钥匙】物态变化的判断【变式训练】(2014·哈尔滨香坊区期末)如图,哈尔滨市的冬天经常要人工造雪,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此物态变化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凝固的特点。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热。答案:凝固放热考点2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示范题2】(2013·柳州中考)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解题指南】(1)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而是把试管放入水中,试管从什么地方吸收热量?(2)从第4min到第8min物体的温度是多少?发生变化吗?(3)晶体熔化时有什么特点?提示:(1)从水中(2)48℃保持不变(3)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精讲精析】本题考查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1)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2)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不要碰容器底或容器壁,加热时玻璃泡若碰到容器底,温度计示数将比液体的实际温度高。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6℃。(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加热过程中,该物质温度在48℃时保持不变,说明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48℃,故该物质是晶体;(4)观察图像,可以看出,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能反映该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图。答案:(1)均匀(2)侧壁46
(3)48晶体(4)a【通关金钥匙】(1)分析熔化、凝固图像。(2)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①有无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②熔化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国学前教育概述与发展
- 近视防控成人课件下载
- 学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 山东泰安市岱岳区招聘教师真题2024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深圳市深汕人民医院医疗卫生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健康食品安全教育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3
- 以温暖为舟 以温暖为舟-做一名有温暖的班主任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
- 比斯拉马语中的传统纺织词汇分析论文
- 工会活动管理制度
- 国际大奖小说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
- 跨境人民币业务
-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小学版
- JGJ 83-20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1 买文具 教学课件
- 任务三 辅助出行的出行者信息系统
-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 婴幼儿大便问题全解析
- 绿色中国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东理工大学
- 《旅行社计调业务》第八章自由行、自驾游及在线旅游-计调业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