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然法是制订法的对称,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见,自然法A.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 B.移植了古代希腊法律体系C.与习惯法的特征相同 D.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正义2.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3.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重新诠释了“仁”的概念,并将其与万有引力定律联系起来。他还声称由于地球正离太阳越采越远,因此人们也正在变小。他的证据是一只长笛,这个长笛是他根据古人的建议组装起来的,但他用后发现,与现代人的使用要求相比,笛子太长了。康有为的观点A.用西方文化正确诠释了中国文化B.没有真正地把握西方科学的内涵C.发展了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的兴趣D.在中学中找到了西方科学的源头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5.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B.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C.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6.“欧洲中世纪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功绩包括奠定卡洛林王朝的基础,确立了采邑制,巩固与发扬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上述材料评价的历史人物是A.克洛维B.亨利四世C.查理.马特D.格列高利七世7.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宗教崇拜变得越来越温和。尽管最初是不受约束的崇拜在这一阶段成为完全被城邦驯化的一种宗教。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仪式的性质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A.智者学派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 B.形成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C.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D.城邦对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控制的加强8.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9.1929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召开。会上,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8个决议案,史称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其中项内容:“强调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规定每连建立一个党支部,每班建立一个党小组,严格党的纪律。”决议这项内容旨在A.批判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 B.确定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领导C.突破国民党的政治封锁 D.阐释红军的革命任务10.1931年,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里指出:“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态,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别的办法是没有的。”据此,苏联A.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B.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国家建设C.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D.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1.明太祖时,邢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长达1.7万字,从开头到第6千字时,还未谈及正题,被太祖狠揍一顿。太祖继续阅读奏折,发现其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文书规范,“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这主要体现出明朝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C.八股取士扼杀思想 D.注重简约文书提高效率12.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了长沙大捷,打死打伤日军约六万人。英国《泰晤士报》称:“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B.长沙会战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战场之一13.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北朝社会较南朝更为安定B.南朝官员更有安全感C.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D.南朝官员收入更稳定14.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国家财政总支出国防费支出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19511.492.643.9719534.125.386.919117.298.009.14195710.2111.1112.12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C.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15.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解除了种种封建束缚,特别是在克复苏、浙地区后,执行奖励工商业,大力扶植生产的政策,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农产丝业大量增产,贸易繁荣,商业兴盛。”据此,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要求C.部分突破了农民阶级局限性 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变动16.1585年,西班牙籍历史学家门多萨广泛搜集资料,整理来华传教士的文件、信札、报告,以及各类翻译成西文的中国书籍,同时参考了大量已出版的欧洲中国学著作,费时两年,于1585年用西班牙文出版了《大中华帝国史》一书。该书的编纂宗旨是A.以全球史观的眼界审视历史发展B.把中国的情况全面介绍给欧洲人C.收集情报为澳门殖民统治者服务D.满足扩大对清朝输出商品的需要17.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A.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B.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C.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18.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办了《新小说杂志》,并在上面刊行了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他在书中描绘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A.体现了明显的空想色彩 B.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讽刺了清朝政府的无能 D.凸显了维新派渐进改革主张19.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在中国,黄河、长江也被赋予“母亲河”的美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深刻的是A.大河流域发展了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B.灌溉农业促进了这些地区早期国家的诞生C.没有大河流域就没有埃及和中国的辉煌成就D.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早期古代东方区域文明20.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深圳创造的部分“全国第一”情况。材料反映了深圳A.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点 B.是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方向标C.开发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D.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21.19世纪80年代后,一个包含以武力、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控制世界意思的新造词汇,逐步流行于欧美。该词汇是A.垄断 B.工业化 C.法西斯 D.帝国主义22.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23.古罗马普通公民所穿的托加长袍是简朴而没有装饰的,是天然毛料的颜色;平民的服色多为深灰、浅灰或褐色;参加选举的候选人穿着纯白色的托加袍,以引人注目;贵族、执政官、皇帝、将军等人所穿的托加喜爱以紫色作为服色。这表明古罗马A.法律体系健全 B.奢靡之风盛行 C.等级制度森严 D.人文氛围浓厚24.《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司的罚金”“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该法①是古代的第一部成文法典②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③明确了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④成为罗马的基本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B.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C.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 D.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26.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0259亿、社保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4600亿元,成为“前三甲”。材料旨在说明A.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B.公民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障C.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27.根据所学的知识,在下面表格①②处分别应填上的是A.城市的复兴;等级君主制 B.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28.清朝初年,内务府所辖官庄数量有限,如近歌官庄只有132处。光绪中期,由内务府管辖的官庄共886个,占有土地3356965亩,仅敬辅一带就有官庄373处,有地758739亩。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区,许多土地落人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这表明,晚清A.租佃关系衰落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社会转型艰难D.农业规模经营趋势明显29.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A.社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30.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 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 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与资本主义少数财阀垄断的民主不同,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就连莫斯科的夜生活也受到知识界的关注和赞誉。当时中国知识界在大力地介绍、评论苏联时,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计划经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材料二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关于资金的积累模式,他提出:“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1959年,毛泽东提出:“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原因,并概括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3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十六岁即位。在位期间采取附金和宋之策,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推广教育,实行科举。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1170年,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任得敬分国的阴谋。此后,李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西夏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李仁孝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仁孝改革的影响。33.材料1989年,美国新任总统乔治·布什认为:“现在,是到了超越遏制的时候了,美国的目标已不再是仅局限于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要“以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其中突出的是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用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手段,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将苏联、东欧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逐步拉入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体系中去”,在布什“超越遏制”战略的指导下,美国积极推动东欧国家实现所谓的“自决与独立”。199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我们将扩大接触,促进各种思想和民主价值观在苏联自由交流……以期苏联的制度和做法发生根本的改变。”——摘编自王朝文《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超越遏制”战略与以前的“遏制战略”相比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什政府进行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罗马的法学家认为自然法合乎人性、合乎理性,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由此可见,自然法能够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正义,故D正确;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不是移植,故B说法错误;自然法与习惯法的特征大不相同,故C错误。2、D【解析】

材料反映了从1850年到1873年中国的人口持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以及随着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导致人口数量下降,故D项正确;民族矛盾加剧、海外移民、封建剥削均不是当时人口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排除A、B、C。3、B【解析】

康有为将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结合,但是存在生搬硬套的倾向,说明其没有真正把握西方科学的内涵,选项B正确;根据康有为对万有引力的解释可以看出,康有为准确的将西方科学知识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排除A;材料未体现康有为对中国人的影响,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4、C【解析】

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中国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故此时同时存在三类企业的城市应该是上海,选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的年代,ABD中都没有同时存在此三类企业,排除。5、C【解析】

材料信息是,晚清时期,被视为“草寇”的郑成功被国人推崇为“排满驱荷”民族英雄。这一转变适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社会现实,是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故C正确;材料和国人信仰无关,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传统儒家思想式微,故B错误;D项错在“普遍认同”,故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一一本质”。本题的现象是清末人们推崇“排满驱荷”的郑成功,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非常严重。6、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理.马特改革确立了采邑制,C选项符合题意。克洛维统一法兰克王国,A选项排除。亨利四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B选项排除。格里高利七世为了实现天主教会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进行了毕生的斗争,D选项排除。7、D【解析】

材料“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说明城邦对公众的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控制加强了,故D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提到“智者学派”,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C不符合题意。故选D。8、C【解析】

材料显示,西方多党制选举造成政治人才的政党化和闲置,这不利于政治人才的整合和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多党选举制度下政党对政治人才的争夺和政治人才的闲置,不是缺乏政治人才,A项错误;多党制下,不同党派秉承不同的政治理念,体现出政治理念的多元性,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不同政党的政治人才随政党共进退,在野党政治人才无法参与国家管理,缩小了政治人才的空间,D项错误。9、B【解析】

根据材料“强调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规定每连建立一个党支部,每班建立一个党小组,严格党的纪律。”可知通过在军队基层中建立党小组,通过党小组,党支部,党组织层层加强对军队的领导,即确定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领导,故选B;A是遵义会议内容,排除;CD内容在古田会议上没有体现,排除。10、B【解析】

根据“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态,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可知,斯大林号召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巩固国家安全,使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故B正确;1931年苏联没有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排除A;材料反映斯大林号召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巩固国家安全,无法体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排除C;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1、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时制定文书规范有利于避免奏折陈述内容的冗长繁杂,有利于提高处理奏折的效率,故D项正确;清代雍正时军机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对明太祖措施以简单粗暴的评价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科举选官向八股取士的蜕变,排除C项。故选D。1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初的长沙大捷重创了日本侵略军,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战场之一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故A项错误;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故B项错误;1943年7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故C项错误。13、C【解析】

从材料“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决功绩,这有利于调动官员的积极性,说明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故C项符合题意;南北朝时南方较北方安定,故A项错误;“门品秩序”即等级高低取决于出身,对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员要想升迁很困难,甚至随时会丢掉现有官职,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员的安全感很差,收入当然也难以稳定,实际上第二种“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强普通官员的安全感与稳定性,因为在官职之外,再冠以“品位”,无疑等于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险,B、D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4、A【解析】

依据题干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的内容可知,反映出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时期尚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以根本好转不准确,故B项错误;由题干时间“1951﹣1957年”可知,处于一五计划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故C项错误;在该时段国际局势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故D项错误。15、B【解析】

据材料“解除种种封建束缚”“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贸易繁荣,商业兴盛”可知,太平天国革命从政治、经济上解除了封建束缚,推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即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A项是对“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的曲解,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农民阶级局限性问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动,而太平天国运动直到1851年才开始兴起,故D项错误。16、B【解析】

《大中华帝国史》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在收集、研究中国文献基础上编纂而成的,目的是把中国的情况介绍给欧洲人,使之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及明朝历史等内容。B正确;16世纪尚未出现全球史观,A排除;早期占领澳门的西方殖民统治者是葡萄牙人,C排除;清朝在1636年才建立,D排除。故选B。17、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使香港的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促进,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巩固在,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香港与祖国便难以分离了,故C项正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是在对香港经济发展给予宏观指导和建议,香港在政治与经济发展上有自主权,故“主导作用”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超级联系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它利益于“一国两制”,但并未影响“一国两制”的内涵,故排除B项。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确定的,拓展香港国际活动空间违背“一国两制”根本原则,故排除D项。18、B【解析】

据材料“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维新变法,因此其小说内容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B选项正确;梁启超小说内容折射出了当时救亡图存的主题,而不是体现空想色彩,故A选项错误;材料与清朝政府的无能无关,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渐进改革的主张,故D选项错误。19、D【解析】

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分析,埃及、中国等古老文明以大江大河滋养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肯定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东方区域文明的影响,D项正确;“母亲河”对于古代文明的影响不只限于经济和政治的一个方面,AB两项对材料的分析不全面;大河流域不是东方古文明唯一决定因素,C项说法绝对。20、B【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并结合改革开放后深圳特区的经济成就可得出,深圳在新时期起到了经济改革的方向标的作用。B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之前并未开设试验点,A排除;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出现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的,而20世纪80年代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C排除;深圳创造的第一不能体现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排除。故选B。21、D【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最后形成。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也已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故答案为D;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不符合题意,A错误;工业化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B错误;法西斯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不是新造词汇,C错误。22、B【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23、C【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社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题中的材料反映了古代罗马不同身份的人在服饰上有明显的不同,说明彼此之间是严格区分的,等级制度森严,故C项说法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的法律建设问题,故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奢靡的生活风气,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严格的等级区分,而不是人文主义的氛围,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24、D【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①错误;根据所学,《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并是罗马法的渊源,并始终是罗马法的基本法。故②④正确;从材料中“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说明它明确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故③正确。故答案选D。25、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认为“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的影响;C选项错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并未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D选项错误,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已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上就已经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6、A【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医疗教育和就业在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反映了政府服务型职能的特点,即经济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法律保障,故B错误;材料看不出市场的作用,故C错误;社保就业和医疗体现不出科教兴国,故D错误。2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之后,在商品经济活跃和①即城市复兴的推动下,英法等国家王权加强,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合作,建立起②即等级君主制度,A项正确;民族国家是15、16世纪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在等级君主制度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通过打击天主教贵族逐渐形成的,①②都与民族国家不对应,BD两项错误;从割据君主即采邑制下的封建等级制度到等级君主制度,最后才到封建专制君主制度,君主专制于②处并不适应,C项不符合题意。28、C【解析】

根据材料“许多土地落人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可知当时社会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无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社会转型异常艰难,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租佃关系无关,A选项排除。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织分离,材料未反映这个表现,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封建剥削关系,与农业规模化经营无关,D选项排除。29、A【解析】

据材料见其“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可见,1902年—1905年的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オ,这说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A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上层的思想文化运动,而不是解放了所有知识分子的思想,B以偏概全;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オ,当时科举制内容是儒家经典选拔人才,与军队近代化无关,C错误;据所学可知,1905年9月才废除科举制,而与材料“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不符,D错误。30、B【解析】

稻米是粮食作物,茘枝、柑橘和甘蔗等是经济作物,而茘枝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种植粮食也收效甚微,这说明农业的种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C错误;南方虽然粮食作物种植少了,但是靠进口稻米,不能说粮食供给危机,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侧重点考查的是福建地区选择种植茘枝、柑桔而进口稻米的原因。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角度: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社会生活;计划经济。原因: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成就巨大;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侵略日益加重。(2)原因:两国相同的社会制度背景;苏联工业化的成功示范;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或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或工业基础的落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反思与突破: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的反思,提出以重工业为主,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对苏联在获取工业化资金方面对农民剥夺较重的反思,毛泽东提出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思想;对苏联管理体制中经济管理权过于集中的反思,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解析】

(1)角度:依据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等国加入国联等”、“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苏联教育……莫斯科的夜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